CN103232000A - 内爬塔机 - Google Patents
内爬塔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32000A CN103232000A CN2013101558970A CN201310155897A CN103232000A CN 103232000 A CN103232000 A CN 103232000A CN 2013101558970 A CN2013101558970 A CN 2013101558970A CN 201310155897 A CN201310155897 A CN 201310155897A CN 103232000 A CN103232000 A CN 1032320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wer crane
- load
- wedge block
- climbing tower
- bearing ax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爬塔机。该内爬塔机包括:内爬框架(10),固定设置在建筑物上,内爬框架的框体内侧设置有导向楔块座;内爬基节(20),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内爬框架(10)内,包括塔身主弦(22);导向楔块座(50)包括:导向部(52),具有朝向塔身主弦(22)的导向面(521);以及楔紧部(53),与导向部(52)固定连接,包括沿远离导向面(521)的方向斜向上延伸的楔紧斜面(531)。根据本发明的内爬塔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楔块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爬塔机顶升机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爬塔机。
背景技术
内爬塔机在顶升时,需要导向装置对塔身进行导向;在内爬塔机工作时,需要对塔身进行紧固。
国内目前内爬塔机顶升时采用楔块导向,内爬塔机工作时采用楔块紧固。
如图1所示,为塔机顶升导向状态结构示意图,此时楔块40’向上提起,用两个销轴20’对楔块40’定位,保证楔块40’与塔身主弦30’具有间隙,通过楔块40’对塔身主弦30’进行导向,楔块安装座10’不参与动作。
如图2所示,为塔机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此时拔出楔块40’下面的一根销轴20’,然后将楔块40’往下敲入内爬框与塔身主弦30’之间,通过楔块安装座10’对楔块40’施加作用力,使楔块40’楔紧塔身主弦30’。
由上述图中可以看出,内爬塔机的塔身主弦导向与紧固为同一楔块,楔块的加工工艺复杂,楔块作导向用时需要销轴固定,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内爬塔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楔块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爬塔机,包括:内爬框架,固定设置在建筑物上,内爬框架的框体内侧设置有导向楔块座;内爬基节,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内爬框架内,包括塔身主弦;导向楔块座包括:导向部,具有朝向塔身主弦的导向面;以及楔紧部,与导向部固定连接,包括沿远离导向面的方向斜向上延伸的楔紧斜面。
进一步地,导向楔块座还包括设置在楔紧部两相对侧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之间形成以楔紧斜面为槽底的楔紧滑槽。
进一步地,楔紧部的楔紧斜面的竖向倾斜角度小于3度。
进一步地,导向部具有上下两个导向圆角,两个导向圆角的半径为15mm。
进一步地,组成框体的各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楔块座。
进一步地,内爬塔机还包括设置在楔紧部的楔紧斜面与塔身主弦之间的楔紧块。
进一步地,楔紧块的大头端设置有操作孔,楔紧块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至内爬框。
进一步地,内爬基节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承载横梁;内爬塔机还包括多个承重轴,各承重轴分别沿水平方向布置并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相应的一个承载横梁内,承重轴的外侧端具有外伸以使内爬基节承载在内爬框架上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回缩以使内爬基节可相对内爬框架滑动的第二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承载横梁上设置有轴孔,承重轴穿设在轴孔内。
进一步地,轴孔内套设有销轴套筒,承重轴穿设在销轴套筒内。
进一步地,承重轴的外侧端和/或内侧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承重轴沿轴向从轴孔脱出的外止挡部和/或内止挡部。
进一步地,承重轴的外侧端和/或内侧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承重轴沿轴向从轴孔脱出的外止挡部和/或内止挡部,承重轴的外止挡部为止挡凸缘,止挡凸缘止挡在销轴套筒的外侧端外,承重轴的内止挡部为设置在承重轴的开口销孔内的开口销。
进一步地,承载横梁为空心梁,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内侧壁板和外侧壁板,内侧壁板和/或外侧壁板上对应于轴孔处设置有补强板,补强板上设置有与销轴套筒配合的补强板孔。
进一步地,内侧壁板和/或外侧壁板上的补强板与承载横梁和销轴套筒之间均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内爬框架的内侧对应每个承重轴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承重板。
进一步地,承载横梁位于内爬基节的中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爬塔机包括:内爬框架,固定设置在建筑物上,内爬框架的框体内侧设置有导向楔块座;内爬基节,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内爬框架内,包括塔身主弦;导向楔块座包括:导向部,具有朝向塔身主弦的导向面;以及楔紧部,与导向部固定连接,包括沿远离导向面的方向斜向上延伸的楔紧斜面。该导向楔块座用于内爬塔机,并在塔身主弦顶升时对塔身主弦进行导向,在塔身主弦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楔紧块对塔身主弦进行楔紧固定。由于本装置通过导向楔块座对塔身主弦进行导向,并通过导向楔块座与楔紧块配合对塔身主弦进行固定,因此将楔紧块的功能进行了分离,简化了楔紧块的结构,降低了楔紧块的加工难度,同时也使得楔紧块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内爬塔机处于顶升导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内爬塔机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爬塔机的导向楔块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爬塔机处于顶升导向状态时导向楔块座与内爬基节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爬塔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导向楔块座与内爬基节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实施例的内爬塔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爬塔机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爬塔机处于顶升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爬塔机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爬塔机处于顶升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爬塔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内爬框架;20、内爬基节;30、承重轴;40、销轴套筒;50、导向楔块座;11、承重板;21、承载横梁;22、塔身主弦;31、止挡凸缘;32、开口销孔;41、补强板;51、楔紧块;511、操作孔;52、导向部;521、导向面;522、导向圆角;53、楔紧部;531、楔紧斜面;54、限位块;55、楔紧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参见图3至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内爬塔机包括内爬框架10和内爬基节20,内爬框架10固定设置在建筑物上。内爬基节20可滑动地设置在内爬框架10内。内爬框架10包括框体和设置在框体内侧的导向楔块座50,导向楔块座50包括导向部52和楔紧部53,导向部52具有朝向内爬基节20的塔身主弦22的导向面521;楔紧部53与导向部52固定连接,且楔紧部53包括沿远离导向面521的方向斜向上延伸的楔紧斜面531。
该导向楔块座50的结构简单,并将原来现有技术中楔紧块51的导向和楔紧功能进行了分离,使楔紧块51仅需要提供楔紧功能,并将原楔紧块51的导向功能通过导向楔块座50的导向部52的导向面521进行,因此省去了调整楔紧块51分别处于导向状态或楔紧状态时的切换步骤,降低了楔紧块51的操作难度,此外,也省去了使楔紧块51具有导向功能时所需要的加工工序,降低了楔紧块51的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此外,该装置所需的空间较小,可以大大缩小其所在的塔机内爬框架的尺寸,节省成本。
优选地,楔紧部53的楔紧斜面531的竖向倾斜角度小于3度。当楔紧块51楔紧后,可以具有自锁功能,即使受到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也不会脱出,因此可以提高楔紧块51工作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导向楔块座50还包括设置在楔紧部53两相对侧的限位块54,限位块54与楔紧部53之间形成用于引导导向部52沿楔紧部53的楔紧斜面531滑动的楔紧滑槽55。楔紧块51安装在该楔紧滑槽55内,并通过该楔紧滑槽55两侧的限位块54进行限位,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楔紧块51安装后由于发生侧向偏移从导向楔块座50与塔身主弦22之间的楔形间隙内脱出,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地,导向部52具有上下两个导向圆角522,两个导向圆角522的半径为15mm,使得内爬塔机在顶升状态时导向楔块座50可以对塔身主弦22顺利导向,同时也防止了导向楔块座50与塔身主弦22相配合的导向面521上存在棱角而对塔身主弦22造成擦伤等损伤。
优选地,组成框体的各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楔块座50,可以为塔身主弦22提供更加均衡的导向作用力。
优选地,导向面521与塔身主弦22之间的间隙为5mm,可以使得内爬塔机在顶升状态时对塔身主弦22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又不会对塔身主弦22造成干涉。
内爬塔机还包括设置在楔紧部53的楔紧斜面531与塔身主弦22之间的楔紧块51,该楔紧块51的大头端设置有操作孔511,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该操作孔511对楔紧块51进行操作,方便拔出楔紧块51。优选地,该楔紧块51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内爬框架10上,可以保证内爬塔机处于顶升状态不需使用楔紧块51时,楔紧块51也不会丢失。在本实施例中,楔紧块51通过铁链焊接在内爬框架10上。
如图4所示,当内爬塔机处于顶升状态时,楔紧块51拔出,导向楔块座50与塔身主弦22之间有5mm间隙,在塔身上下活动时,可以对塔身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如图5所示,当内爬塔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楔紧块51插入导向楔块座50的楔紧滑槽55内,从而楔紧塔身主弦22,将塔身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传递给内爬框架10。
结合参见图7至图11所示,优选地,内爬塔机还包括多个承重轴30,内爬基节2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承载横梁21,多个承重轴30分别沿水平方向布置并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相应的一个承载横梁21内,用于在内爬塔机处于工作状态时为内爬基节20提供支撑作用力。承重轴30包括外侧端和内侧端,承重轴30具有外伸以使内爬基节20承载在与其对应的内爬框架10上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向承载横梁21回缩以避让内爬框架10以使内爬基节20可相对内爬框架10滑动的第二工作位置。内侧端悬设在承载横梁21围成的框形区域内。由于该承重轴30只需要外侧端设置在其所在侧的承载横梁21上,内侧端可以在外侧端处于支撑状态时略伸出其所在侧的承载横梁21外,以便为开口销等轴向定位件的安装提供空间,因此这种承重轴30在保证对内爬基节20的支撑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大量减少承重轴30的材料用量,降低材料成本。承重轴30在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可以直接搭设在内爬框架10上,也可以在内爬框架10的横梁上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承载孔,使承重轴30可以滑动至承载孔内,从而使内爬基节20通过承重轴30承载在内爬框架10上。
当内爬塔机处于顶升状态时,可以操作承重轴30使承重轴30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保证内爬基节20可以在内爬框架10内滑动而不会造成干涉,使内爬塔机顺利爬升。当内爬塔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操作承重轴30使承重轴3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从而将承重轴30搭设在内爬框架10上,对内爬基节20起到支撑作用。由于承重轴30的内侧端悬设在承载横梁21围成的框形区域内,内爬塔机通过设置在相对两侧的承载横梁21上的多个承重轴30对内爬基节20进行支撑,因此,各承重轴30的长度较短,重量较轻,能够节省大量材料。在内爬基节20处于爬升状态时,无需将承重轴30取下,仅需推动承重轴30回缩避开内爬框架10即可,因此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有效提高顶升效率。
承载横梁21上设置有轴孔,轴孔内套设有销轴套筒40,承重轴30穿设在销轴套筒40内。此处的销轴套筒40也可以去除,直接将承重轴30设置在轴孔内。承重轴30的外侧端和/或内侧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承重轴30沿轴向从轴孔脱出的外止挡部和/或内止挡部,在本实施例中,外止挡部为固定设置在承重轴30的外侧端止挡凸缘31,止挡凸缘31止挡在销轴套筒40外。内止挡部为设置在承重轴30的内侧端的开口销孔32内的开口销。止挡凸缘31和设置在开口销孔32内的开口销相配合,可以对承重轴30形成有效的轴向定位,保证承重轴30工作时的安全性。
在其它的实施例当中,也可以在承重轴30的外侧端和内侧端均设置开口销孔32,当承重轴30安装完成后,在承重轴30两端的开口销孔32处均安装开口销,从而从承重轴30的两端对承重轴30进行轴向限位,防止承重轴30从承载横梁21上脱落。
承载横梁21为空心梁,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内侧壁板和外侧壁板,内侧壁板和/或外侧壁板上对应于轴孔处设置有补强板41,补强板41上设置有与销轴套筒40配合的补强板孔,销轴套筒40伸出轴孔的部分与承载横梁21之间通过补强板41固定连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销轴套筒40的两端均设置有补强板41,补强板41与承载横梁21和销轴套筒40之间均焊接在一起。补强板41可以更加便于销轴套筒40的安装固定,也能够进一步地增强销轴套筒40与承载横梁2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销轴套筒40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地,承重轴30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内侧端的开口销孔32贴近内爬框架10,可以尽量地减小承重轴30的长度,进一步地降低承重轴30的生产成本。
优选地,内爬框架10的内侧对应承重轴30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承重板11,该承重板11用于支撑承重轴30。该承重板11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内爬框架10上,也可以直接焊接在内爬框架10上。该承重板11的高度高处内爬框架10的上表面高度,可以防止承重轴30直接作用与内爬框架10而对内爬框架10造成损伤,也能够避免承重轴30的止挡凸缘31作为承重的主要结构而导致承重轴30的承载力不均衡的问题。
优选地,承载横梁21位于内爬基节20的中部,可以使得承重轴30距离内爬基节20的下端面有一定距离,以防止内爬塔机顶升时,内爬基节20的下端面顶出内爬框架10的下端面而造成倒塌事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内爬塔机包括:内爬框架,固定设置在建筑物上,内爬框架的框体内侧设置有导向楔块座;内爬基节,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内爬框架内,包括塔身主弦;导向楔块座包括:导向部,具有朝向塔身主弦导向面;以及楔紧部,与导向部固定连接,包括沿远离导向面的方向斜向上延伸的楔紧斜面。该导向楔块座用于内爬塔机,并在塔身主弦顶升时对塔身主弦进行导向,在塔身主弦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楔紧块对塔身主弦进行楔紧固定。由于本装置通过导向楔块座对塔身主弦进行导向,并通过导向楔块座与楔紧块配合对塔身主弦进行固定,因此将楔紧块的功能进行了分离,简化了楔紧块的结构,降低了楔紧块的加工难度,同时也使得楔紧块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爬框架(10),固定设置在建筑物上,所述内爬框架的框体内侧设置有导向楔块座(50);以及
内爬基节(20),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爬框架(10)内,包括塔身主弦(22),
其中,所述导向楔块座(50)包括:
导向部(52),具有朝向所述塔身主弦(22)的导向面(521);以及
楔紧部(53),与所述导向部(52)固定连接,包括沿远离所述导向面(521)的方向斜向上延伸的楔紧斜面(5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楔块座(5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楔紧部(53)两相对侧的限位块(54),两个所述限位块(54)之间形成以所述楔紧斜面(531)为槽底的楔紧滑槽(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楔紧部(53)的楔紧斜面(531)的竖向倾斜角度小于3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52)具有上下两个导向圆角(522),两个所述导向圆角(522)的半径为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框体的各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导向楔块座(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爬塔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楔紧部(53)的楔紧斜面(531)与所述塔身主弦(22)之间的楔紧块(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楔紧块(51)的大头端设置有操作孔(511),所述楔紧块(51)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内爬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爬基节(2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承载横梁(21);所述内爬塔机还包括多个承重轴(30),各所述承重轴(30)分别沿水平方向布置并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相应的一个所述承载横梁(21)内,所述承重轴(30)的外侧端具有外伸以使所述内爬基节(20)承载在所述内爬框架(10)上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回缩以使所述内爬基节(20)可相对所述内爬框架(10)滑动的第二工作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横梁(21)上设置有轴孔,所述承重轴(30)穿设在所述轴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内套设有销轴套筒(40),所述承重轴(30)穿设在所述销轴套筒(40)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轴(30)的外侧端和/或内侧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承重轴沿轴向从所述轴孔脱出的外止挡部和/或内止挡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轴(30)的外侧端和/或内侧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承重轴(30)沿轴向从所述轴孔脱出的外止挡部和/或内止挡部,所述承重轴(30)的外止挡部为止挡凸缘(31),所述止挡凸缘(31)止挡在所述销轴套筒(40)的外侧端外,所述承重轴(30)的内止挡部为设置在所述承重轴(30)的开口销孔(32)内的开口销。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横梁(21)为空心梁,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内侧壁板和外侧壁板,所述内侧壁板和/或外侧壁板上对应于所述轴孔处设置有补强板(41),所述补强板(41)上设置有与所述销轴套筒(40)配合的补强板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板和/或外侧壁板上的所述补强板(41)与所述承载横梁(21)和所述销轴套筒(40)之间均焊接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爬框架(10)的内侧对应每个所述承重轴(30)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承重板(11)。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爬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横梁(21)位于所述内爬基节(20)的中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55897.0A CN103232000B (zh) | 2013-04-28 | 2013-04-28 | 内爬塔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55897.0A CN103232000B (zh) | 2013-04-28 | 2013-04-28 | 内爬塔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32000A true CN103232000A (zh) | 2013-08-07 |
CN103232000B CN103232000B (zh) | 2015-04-01 |
Family
ID=48880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55897.0A Active CN103232000B (zh) | 2013-04-28 | 2013-04-28 | 内爬塔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3200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92616A (zh) * | 2020-04-15 | 2020-07-10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内爬动臂式塔吊顶升装置及施工方法 |
CN113023596A (zh) * | 2021-04-22 | 2021-06-25 | 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塔机内套架的新型导向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44924Y (zh) * | 2000-09-27 | 2001-08-29 | 盛嘉勋 | 电梯用安全钳 |
CN2721586Y (zh) * | 2004-05-24 | 2005-08-31 | 宁波申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 电梯限速双向安全钳 |
CN201280368Y (zh) * | 2008-08-26 | 2009-07-29 | 涂建国 | 升降设备防坠落装置 |
CN201665485U (zh) * | 2009-12-29 | 2010-12-08 |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塔机内爬装置及其塔机内爬组件 |
CN202390112U (zh) * | 2011-12-16 | 2012-08-22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塔式起重机的附着框顶紧装置和塔式起重机 |
CN101633480B (zh) * | 2009-02-10 | 2013-04-17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双侧齿条斜面附着撑杆 |
-
2013
- 2013-04-28 CN CN201310155897.0A patent/CN1032320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44924Y (zh) * | 2000-09-27 | 2001-08-29 | 盛嘉勋 | 电梯用安全钳 |
CN2721586Y (zh) * | 2004-05-24 | 2005-08-31 | 宁波申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 电梯限速双向安全钳 |
CN201280368Y (zh) * | 2008-08-26 | 2009-07-29 | 涂建国 | 升降设备防坠落装置 |
CN101633480B (zh) * | 2009-02-10 | 2013-04-17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双侧齿条斜面附着撑杆 |
CN201665485U (zh) * | 2009-12-29 | 2010-12-08 |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塔机内爬装置及其塔机内爬组件 |
CN202390112U (zh) * | 2011-12-16 | 2012-08-22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塔式起重机的附着框顶紧装置和塔式起重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92616A (zh) * | 2020-04-15 | 2020-07-10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内爬动臂式塔吊顶升装置及施工方法 |
CN113023596A (zh) * | 2021-04-22 | 2021-06-25 | 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塔机内套架的新型导向装置 |
CN113023596B (zh) * | 2021-04-22 | 2025-02-11 | 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塔机内套架的新型导向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32000B (zh) | 2015-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53231A (zh) | 龙门式建筑施工提升装置及其制造和施工方法 | |
CN109763423A (zh) | 一种用于桥梁检修的可调节拆分式移动挂篮及操作方法 | |
CN107178203A (zh) | 一种平面尺寸及高度可调的操作平台 | |
CN207348480U (zh) | 高位大块玻璃安装装置 | |
CN103232000A (zh) | 内爬塔机 | |
CN206581579U (zh) | 一种升降脚手架的导轨装置 | |
CN103422662A (zh) | 用于电梯井现浇的整体移动式施工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5527199U (zh) | 一种无机房客梯轿架 | |
CN204625045U (zh) | 一种钢结构吊装用门型支架式吊装装置 | |
CN203462736U (zh) | 一种电梯井道型钢施工操作平台 | |
CN214456405U (zh) | 一种门架式悬浮抱杆倒装提升架装置 | |
CN203531352U (zh) | 储罐维修专用挂式活动作业平台 | |
CN103498551B (zh) | 电梯井道型钢施工操作平台 | |
CN205421928U (zh) | 一种自翻转支撑装置 | |
CN203212244U (zh) | 内爬塔机 | |
CN209193460U (zh) | 一种移动式可升降大直径钢筋笼焊接作业操作平台 | |
DE112014000114B4 (de) | Einstellbarer Zwischenbodenkörper eines großen doppelstöckigen Förderkorbes und Einstellungs- und Bewegungsverfahren desselben | |
CN207620365U (zh) | 临时支撑结构 | |
CN216380513U (zh) | 一种电梯井多功能操作平台 | |
CN208309394U (zh) | 一种预制立柱的模板拼装平台 | |
CN205990773U (zh) | 一种施工用卸料平台 | |
CN212583282U (zh) | 一种可防护头部的快速组装卸料平台 | |
CN201873949U (zh) | 桥梁预应力张拉台车 | |
CN210286440U (zh) | 一种用于吊装架桥机的转运吊具 | |
CN204040442U (zh) | 一种整体提升式电梯井道操作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