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5869B - 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25869B CN103225869B CN201210020698.4A CN201210020698A CN103225869B CN 103225869 B CN103225869 B CN 103225869B CN 201210020698 A CN201210020698 A CN 201210020698A CN 103225869 B CN103225869 B CN 1032258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ontrol switch
- temperature control
- temperature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和外箱,外箱包括:将室内空气排出的排气通道,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的供气通道,使室内空气在全热交换器内部循环的内循环通道,控制排气通道、供气通道和内循环通道开闭的风阀单元,以及风量控制电路,其用于检测外箱的靠近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1,并且在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使排气通道和供气通道开通,使内循环通道关闭,在温度T1等于或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使内循环通道开通,使排气通道和供气通道关闭,还包括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其用于检测外箱的远离该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2,并且在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全热交换器运转,在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全热交换器停止运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寒冷地区使用的热交换装置上通常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外箱,以防止热交换装置冻结。中国专利申请200680044567.2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外箱。如图8所示,热交换装置300具有ERV(全热交换器)301和外箱302。在外箱302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室外侧排气口320和室外侧进气口321。如图9和图10所示,分隔板311将外箱302分隔成排气通道303和供气通道304,分隔板311上设置有内循环开口318。排气通道303中设置有排气挡板313,排气挡板313上设置有排气开口312。供气通道304中设置有供气挡板315,供气挡板315上设置有供气开口314。外箱302还具有用于开闭排气开口312的排气风阀316,用于开闭供气开口314的供气风阀317,以及用于开闭内循环开口318的内循环风阀319。
风阀的控制电路如图11所示,两触点温控开关330、微动开关336、风阀电机326和电源334串联连接。微动开关336包括第一限位开关331和第二限位开关332。
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两触点温控开关330的触点A导通,第一限位开关331闭合,第二限位开关332打开,使风阀电机326通电旋转。如图11所示,风阀电机326驱动风阀316、317和319,使供气开口314和排气开口312逐渐打开,内循环开口318逐渐闭合。当内循环开口318完全闭合时,第一限位开关331打开,第二限位开关332闭合,使风阀电机326断电。这样风阀电机326不再旋转,风阀316、317和319也不再运动。因此,供气开口314和排气开口312保持打开状态,内循环开口318保持闭合状态,进行正常换气。
当温度等于或低于设定温度时,两触点温控开关330的触点B导通,因为此时第一限位开关331是打开状态,第二限位开关332是闭合状态,所以风阀电机326再次通电旋转。如图12所示,风阀电机326驱动风阀316、317和319,使供气开口314和排气开口312逐渐闭合,内循环开口318逐渐打开。当供气开口314和排气开口312完全闭合时,第一限位开关331闭合,第二限位开关332打开,使风阀电机326断电。这样风阀电机326不再旋转,风阀316、317和319也不再运动。因此,供气开口314和排气开口31保持闭合状态,内循环开口318保持打开状态,进行内循环。从而利用室内热空气对热交换器305进行加热,防止热交换器305结冰。
如图13所示,两触点温控开关330设置在温控开关支架340上。温控开关支架340设置在分隔板311上,其位于供气通道304中的靠近ERV 301一侧的位置。温控开关支架340的高度与外箱302的高度相等。温控开关支架340上开设有开孔343,其用于提高两触点温控开关330处的空气流动性,从而提高两触点温控开关330的测温准确度。
该热交换装置300具有以下缺点:
1、当室外温度非常低时,ERV 301仍然运行,热交换装置300处于内循环状态,室内的热空气会使两触点温控开关330处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排气风阀316和供气风阀317会打开,室外的冷空气会进入ERV301,损害热交换器305。
2、当室外的冷空气进入后,两触点温控开关330处的温度会迅速下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降低到设定温度之下,于是排气风阀316和供气风阀317又会关闭,这样就造成了风阀的频繁开闭,从而导致对风阀的损害,降低使用寿命。
3、当室外温度非常低时,ERV 301仍然运行,还会造成电能的浪费。
4、两触点温控开关330成本较高,并且测温准确度较低,误差在±3℃左右。而且,不能直接将两触点温控开关330换成成本较低且测温准确度高的磁敏温控开关。因为磁敏温控开关能承受的负载较小,可能会被烧毁。
5、温控开关支架340的尺寸很大,且只有一个开孔343,因此影响空气在温控开关支架340附近的流动,从而降低两触点温控开关330测量温度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和搭载在该全热交换器上的外箱,该外箱包括:分隔板,其将该外箱分隔成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的排气通道和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的供气通道,用于使室内空气在该全热交换器内部循环的内循环通道,以及用于控制该排气通道、该供气通道和该内循环通道开闭的风阀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量控制电路,其用于在该外箱的靠近该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该风阀单元使该排气通道和该供气通道开通,使该内循环通道关闭,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该风阀单元使该内循环通道开通,使该排气通道和该供气通道关闭,
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其用于在该外箱的远离该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运转,在该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该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停止运转,该第一设定温度高于该第二设定温度。
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和搭载在该全热交换器上的外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量控制电路,其用于在该外箱的靠近该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以最大风量运转,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的以小于该最大风量的风量运转,
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其用于在该外箱的远离该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运转,在该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该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停止运转,该第一设定温度高于该第二设定温度。
通过本发明的热交换装置外箱,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温度达到第二设定温度(例如-20℃)以下时使ERV停止运转,从而防止风阀频繁开闭,延长风阀使用寿命,另外,获得更好的防冷风及保护ERV内部部件的效果,并且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外箱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正常换气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内循环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温控开关支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图。
图8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外箱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正常换气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外箱的控制电路图。
图12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内循环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外箱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外箱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正常换气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热交换装置100具有ERV(全热交换器)1和搭载在ERV 1上的外箱2。在外箱2的靠近ERV 1的侧面上设置有排气用连接口24和供气用连接口25。在外箱2的远离ERV 1的侧面上设置有室外侧排气口20和室外侧进气口21。
在外箱2的中部设置有分隔板11,分隔板11将外箱2分隔成排气通道3和供气通道4,排气通道3连通室外侧排气口20和排气用连接口24,供气通道4连通室外侧供气口21和供气用连接口25。具体来讲,分隔板11和外箱2的靠近排气用连接口24和室外侧排气口20一侧的侧板、顶板和底板形成排气通道3。分隔板11和外箱2的靠近供气用连接口25和室外侧供气口21一侧的侧板、顶板和底板形成供气通道4。分隔板11上设置有内循环开口18。排气通道3中设置有排气挡板13,排气挡板13上设置有排气开口12。供气通道4中设置有供气挡板15,供气挡板15上设置有供气开口14。
外箱2中还设置有风阀单元6,包括:用于开闭排气开口12的排气风阀16,用于开闭供气开口14的供气风阀17,用于开闭内循环开口18的内循环风阀19,以及用于驱动排气风阀16、供气风阀17和内循环风阀19的风阀电机35。在分隔板11上设置有风量控制电路8,风量控制电路8位于供气通道4中的靠近ERV1的一侧,即风量控制电路8比供气挡板15更靠近ERV 1。在供气通道4中还设置有ERV控制电路9。
图3是本发明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内循环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外箱2的靠近ERV 1一侧的侧板、顶板和底板,以及排气挡板13、供气挡板15、内循环开口18形成内循环通道5。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图。如图4所示,风量控制电路8和ERV控制电路9并联连接,风量控制电路8和风阀单元6连接,风量控制电路8用于控制风阀单元6。ERV控制电路9和ERV 1连接,ERV控制电路9用于控制ERV 1的开闭。
ERV 1包括用于驱动ERV 1运转的电机52和用于为电机52供电的电机共通51。风阀单元6包括排气风阀16,供气风阀17,内循环风阀19,风阀电机35,微动开关36。ERV控制电路9包括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和与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连接的继电器34。风量控制电路8包括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和与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连接的继电器32。
继电器32包括:第一触点32A、第二触点32B和线圈32C。继电器34包括:第一触点34A、第二触点34B和线圈34C。微动开关36包括第一触点36A和第二触点36B。继电器32的第一触点32A与微动开关36的第一触点36A连接,继电器32的第二触点32B与微动开关36的第二触点36B连接。继电器32的线圈32C与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连接。继电器34的第二触点34B与ERV1的电机共通51连接。继电器34的线圈34C与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连接。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设置在供气通道4中的靠近ERV 1的一侧,即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比供气档板15更靠近ERV 1。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根据供气通道4中的靠近ERV 1一侧的温度T1进行开闭。当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1闭合,从而使继电器32的线圈32C通电,线圈32C产生磁性,使继电器32的第一触点32A接通。微动开关36的第一触点36A接通,第二触点36B打开,从而使风阀电机35通电旋转。如图2和图4所示,风阀电机35驱动排气风阀16、供气风阀17和内循环风阀19,使供气开口14和排气开口12逐渐打开,内循环开口18逐渐闭合。当内循环开口18完全闭合时,微动开关36的第一触点36A打开,第二触点36B接通,从而使风阀电机35断电。这样风阀电机35不再旋转,排气风阀16、供气风阀17和内循环风阀19也不再运动。这样,供气通道4和排气通道3保持开通状态,内循环通道5保持关闭状态。
第一设定温度根据ERV 1内部的部件所能承受的最低温度来设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温度是-10℃。当然,在其它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其它温度。
当温度T1等于或低于第一设定温度-10℃时,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打开,从而使继电器32的线圈32C断电,线圈32C失去磁性,继电器32的第二触点32B接通。因为此时微动开关36的第二触点36B接通,第一触点36A打开,所以风阀电机35再次通电旋转。如图3所示,风阀电机35驱动排气风阀16、供气风阀17和内循环风阀19,使供气开口14和排气开口12逐渐被排气风阀16和供气风阀17盖住,内循环开口18逐渐打开。当内循环开口18完全打开时,微动开关36的第一触点36A接通,第二触点36B打开,从而使风阀电机35断电。这样风阀电机35不再旋转,排气风阀16、供气风阀17和内循环风阀19也不再运动。这样,供气通道4和排气通道3(参见图2)保持关闭状态,内循环通道5保持开通状态。
表1示出了排气通道3、供气通道4和内循环通道5的状态随温度T1变化的情况。
表1
如图2所示,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设置在供气通道4中的远离ERV 1的一侧,即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比供气档板15更远离ERV 1。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根据供气通道4中的远离ERV 1一侧的温度T2,进行开闭。如图4所示,当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打开,从而使继电器34的线圈34C断电,线圈34C失去磁性,继电器34的第二触点34B接通,从而使ERV 1通电运转。
第二设定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第二设定温度根据所允许的最低室内温度来设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定温度是-20℃。当然,在其它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其它温度。
当温度T2等于或低于第二设定温度-20℃,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闭合,从而使继电器34的线圈34C通电,线圈34C产生磁性,使继电器34的第一触点34A接通,从而使ERV 1断电,停止运转。
表2示出了ERV 1的状态随温度T2变化的情况。
温度T2 | ERV 1的状态 |
高于-20℃ | 运转 |
等于或低于-20℃ | 停止运转 |
表2
下面,对热交换装置100在不同温度下的工作状态进行描述。
当室外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10℃时,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处的温度T2也高于-10℃,因此,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20℃,由表2可知,此时ERV 1运转。并且,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处的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10℃,由表1可知,此时供气通道4和排气通道3开通,内循环通道5关闭。因此,热交换装置100处于正常换气状态。
当室外温度下降到-10℃至-20℃之间时,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处的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20℃,由表2可知,此时ERV 1运转。并且,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处的温度T1低于第一设定温度-10℃,由表1可知,此时供气通道4和排气通道3关闭,内循环通道5开通。因此,热交换装置100处于使室内空气在ERV 1中进行内循环的状态。这样,可以利用室内热空气对ERV 1内部的部件进行加热,以防止ERV 1内部的部件结冰。
在处于内循环状态时,ERV 1可以是以最大风量运转,以便尽快融化ERV 1中的部件的结冰。
内循环的过程中,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处的温度T1将不断上升,当温度T1上升到第一设定温度-10℃以上时,由表1可知,此时供气通道4和排气通道3开通,内循环通道5关闭。并且,此时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处的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20℃,由表2可知,此时ERV 1运转。因此,热交换装置100重新进行换气,直至温度T1下降到第一设定温度-10℃以下。这样就可以使热交换装置100在室外温度为-10℃至-20℃之间时处于内循环状态与正常换气状态间反复切换的间歇换气的状态。
当室外温度下降到-20℃以下时,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处的温度T2低于第二设定温度-20℃,由表2可知,此时ERV 1停止运转。并且,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处的温度T1低于第一设定温度-10℃,由表1可知,此时供气通道4和排气通道3关闭,内循环通道5开通。热交换装置100处于停机状态。但是,因为此时ERV 1已经停止运转,所以热交换装置100不再进行内循环,这样,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处的温度不再上升,避免造成排气风阀16和供气风阀17的频繁开启,从而避免由于频繁开启对排气风阀16和供气风阀17造成的损害。此外,因为热交换装置100停机,并且供气通道4和排气通道3关闭,所以室外的冷空气不会进入ERV 1,这样可以防止ERV 1内部的部件冻结。另外,因为ERV 1停止运转,所以可以节约电能。
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和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为磁敏温控开关。磁敏温控开关成本低,并且测温准确度高,误差在±2℃左右。尽管磁敏温控开关不能承受过大的负载,但因为本发明中不是用磁敏温控开关直接控制ERV 1,而是由磁敏温控开关控制继电器,再由继电器控制ERV 1,继电器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载,所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会因为负载过大而导致磁敏温控开关的烧毁。
如图1所示,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和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分别设置在第一温控开关支架41和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第一温控开关支架41设置在供气挡板15上,其位于供气通道4中的远离ERV 1的一侧。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设置在分隔板11上,其位于供气通道4中的靠近ERV 1的一侧。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的高度小于外箱2的高度。优选的,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的高度是外箱2的高度的30%至70%,从而使外箱2的顶板与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顶部之间的间隙,以及外箱2的底板与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底部之间的间隙足够大。这样可以使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和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处的空气流动性更好,因此,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的测量准确度更高。同样,第一温控开关支架41的高度也小于外箱2的高度。优选的,第一温控开关支架41的高度也是外箱2的高度的30%至70%,这样可以使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的测量准确度更高。
图5是本发明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温控开关支架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包括:第一平板部45、第二平板部46和第三平板部47。第一平板部45和第二平板部46之间形成第一折弯部48,第二平板部46和第三平板部47之间形成第二折弯部49。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设置在第一折弯部48处(参见图1)。通过在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设置两个折弯部48、49,可以提高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的强度,并且可以更好地固定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防止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在竖直方向上旋转。另外,通过将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设置在第一折弯部48中,可以利用第一平板部45和第二平板部46挡住从室外吹入的空气,防止空气直接吹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上,从而起到延迟作用,防止由于温度波动造成的风阀频繁开闭。这样可以减少对风阀的损害,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第一平板部45上设置有第一开孔43,第二平板部46上设置有第二开孔44。通过在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的与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相邻的位置上开设第一开孔43、第二开孔44,可以提高空气在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和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处的流动性,从而提高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测量温度的准确度。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的与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相邻的位置上开设更多的开孔,或者只设置一个开孔。
第一温控开关支架41的结构与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相同。
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和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上覆盖有保温材料,从而起到延迟作用,防止由于温度波动造成的风阀频繁开闭和全热交换器1的频繁启动。并且,通过调整保温材料的厚度可以达到不同的延迟效果。延迟效果还取决于保温材料的种类、温控开关本身的灵敏度、第一折弯部48的夹角的大小、温控开关支架与供气挡板13的距离、以及温控开关支架与分隔板11的距离等。
利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实现正常换气、间歇换气和停机三种模式。在最冷的天气关闭ERV 1,从而保护ERV 1内部的部件。避免了由于在ERV 1低温下工作带来的损害。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基本结构相同,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进行描述。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如图6所示,ERV 1包括用于驱动ERV 1运转的电机52和为电机52供电的电机共通51。电机52包括第一档位53和第二档位55。继电器32的第一触点32A与电机52的第一档位53连接。第二触点32B与电机52的第二档位55连接。当温度T1高于-10℃时,继电器32的第一触点32A和电机52的第一档位53接通,ERV 1以大风量运转。当温度T1等于或低于-10℃时,继电器32的第二触点32B和电机52的第二档位55接通,ERV 1以小风量运转。
表3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表3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当温度T1等于或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10℃时,不是使排气通道3和供气通道4关闭,而是在保持排气通道3和供气通道4开通的状态下,使ERV 1以小风量运行。从而在较低温度(-20℃~-10℃)下减少外部冷风的导入量,以使ERV 1内部的部件不易冻结。同时还可以换气,防止室内空气变污浊。在低温(-20℃)下停止ERV 1,从而避免了由于在ERV 1低温下工作带来的损害。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内循环通道5。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基本结构相同,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进行描述。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如图7所示,ERV 1包括用于驱动ERV 1运转的电机52和为电机52供电的电机共通51。电机52包括第一档位53和第二档位55。风量控制电路8的双刀继电器32’包括第一触点32A’,第二触点32B’,第三触点32A”和第四触点32B”。第一触点32A’与电机52的第一档位53连接,第二触点32B’与电机52的第二档位55连接,第三触点32A”与风阀单元6的微动开关36的第一触点36A连接。第四触点32B”微动开关36的第二触点36B连接。当温度T1高于-10℃时,双刀继电器32’的第一触点32A’和电机52的第一档位53接通,ERV 1以大风量运转。同时第三触点32A”和微动开关36的第一触点36A接通,排气风道3和供气通道4开通,内循环通道5关闭。当温度T1等于或低于-10℃且高于-20℃时,双刀继电器32’的第二触点32B’和电机52的第二档位55接通,ERV 1以小风量运转。同时第四触点32B”和微动开关36的第二触点36B接通,内循环通道5开通,排气风道3和供气通道4关闭。
表4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表4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当温度T1等于或低于-10℃且高于-20℃时,使ERV1以小风量运转。从而在间歇换气时减小ERV 1的风量,以减少外部冷风的导入量,使ERV 1内部的部件不易冻结。在低温(-20℃)下停止ERV 1,从而避免了由于ERV 1在低温下工作带来的损害。
以上,已参照详细或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正。
Claims (17)
1.一种热交换装置(100),包括:全热交换器(1)和搭载在该全热交换器(1)上的外箱(2),该外箱(2)包括:分隔板(11),其将该外箱(2)分隔成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的排气通道(3)和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的供气通道(4),用于使室内空气在该全热交换器(1)内部循环的内循环通道(5),以及用于控制该排气通道(3)、该供气通道(4)和该内循环通道(5)开闭的风阀单元(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量控制电路(8),其用于在该外箱(2)的靠近该全热交换器(1)一侧的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该风阀单元(6)使该排气通道(3)和该供气通道(4)开通,使该内循环通道(5)关闭,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该风阀单元(6)使该内循环通道(5)开通,使该排气通道(3)和该供气通道(4)关闭,
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9),其用于在该外箱(2)的远离该全热交换器(1)一侧的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在该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该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1)停止运转,该第一设定温度高于该第二设定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9)包括: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和与该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连接的继电器(34),该继电器(34)包括第一触点(34A)和第二触点(34B),所述全热交换器(1)包括用于驱动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的电机(52)和用于为该电机(52)供电的电机共通(51),该第二触点(34B)与该电机共通(51)连接,
在所述温度T2高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该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打开,该继电器(34)的该第二触点(34B)接通,从而使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
在该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该第二设定温度时,该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闭合,该继电器(34)的该第一触点(34A)接通,从而使该全热交换器(1)停止运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量控制电路(8)包括: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和与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连接的继电器(32),该继电器(32)包括第一触点(32A)和第二触点(32B),
在所述温度T1高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时,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闭合,该继电器(32)的该第一触点(32A)接通,从而控制所述风阀单元(6),使所述排气通道(3)和所述供气通道(4)开通,使所述内循环通道(5)关闭;
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打开,该继电器(32)的该第二触点(32B)接通,从而控制该风阀单元(6),使该内循环通道(5)开通,使该排气通道(3)和该供气通道(4)关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是磁敏温控开关,并且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上覆盖有保温材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设置在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该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箱(2)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的与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相邻的位置上开设有多个开孔(43、4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量控制电路(8)包括: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和与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连接的双刀继电器(32’),该双刀继电器(32’)包括第一触点(32A’)、第二触点(32B’)、第三触点(32A”)和第四触点(32B”),所述全热交换器(1)包括用于驱动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的电机(52),该电机(52)包括第一档位(53)和第二档位(55),该第一触点(32A’)与该第一档位(53)连接,该第二触点(32B’)与该第二档位(55)连接,该第三触点(32A”)和该第四触点(32B”)分别与所述风阀单元(6)连接,
在所述温度T1高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时,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闭合,该双刀继电器(32’)的该第一触点(32A’)和第三触点(32A”)接通,从而控制该全热交换器(1)以第一转速运转,并且控制所述风阀单元(6),使所述排气通道(3)和所述供气通道(4)开通,使所述内循环通道(5)关闭;
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打开,该双刀继电器(32’)的该第二触点(32B’)和第四触点(32B”)接通,从而控制该全热交换器(1)以小于该第一转速的第二转速运转,并且控制该风阀单元(6),使该内循环通道(5)开通,使该排气通道(3)和该供气通道(4)关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是磁敏温控开关,并且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上覆盖有保温材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设置在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该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箱(2)高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的与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相邻的位置上开设有多个开孔(43、44)。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是磁敏温控开关,并且该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上覆盖有保温材料。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位于所述供气通道(3)中的比所述风阀单元(6)更远离所述全热交换器(1)的位置。
13.一种热交换装置(100),包括:全热交换器(1)和搭载在该全热交换器(1)上的外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量控制电路(8),其用于在该外箱(2)的靠近该全热交换器(1)一侧的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1)以最大风量运转,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1)的以小于该最大风量的风量运转,
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9),其用于在该外箱(2)的远离该全热交换器(1)一侧的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在该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该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1)停止运转,该第一设定温度高于该第二设定温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量控制电路(8)包括: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和与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连接的继电器(32),该继电器(32)包括第一触点(32A)和第二触点(32B),所述全热交换器(1)包括用于驱动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的电机(52),该电机(52)包括第一档位(53)和第二档位(55),该第一触点(32A)与该第一档位(53)连接,该第二触点(32B)与该第二档位(55)连接,
在所述温度T1高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时,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闭合,该继电器(32)的该第一触点(32A)接通,从而控制该全热交换器(1)以第一转速运转;
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打开,该继电器(32)的该第二触点(32B)接通,从而控制该全热交换器(1)以小于该第一转速的第二转速运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是磁敏温控开关,并且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上覆盖有保温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设置在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该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箱(2)高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的与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相邻的位置上开设有多个开孔(43、4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20698.4A CN103225869B (zh) | 2012-01-31 | 2012-01-31 | 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20698.4A CN103225869B (zh) | 2012-01-31 | 2012-01-31 | 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25869A CN103225869A (zh) | 2013-07-31 |
CN103225869B true CN103225869B (zh) | 2017-02-22 |
Family
ID=48836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20698.4A Active CN103225869B (zh) | 2012-01-31 | 2012-01-31 | 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25869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7743U (zh) * | 1985-07-18 | 1987-02-02 | ||
JPS63190837U (zh) * | 1987-05-27 | 1988-12-08 | ||
CN1229603C (zh) * | 2001-11-14 | 2005-11-30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热器组件 |
CN1825010A (zh) * | 2006-01-17 | 2006-08-30 | 王妍 | 节能用热交换系统及其热交换方法 |
CN101317041A (zh) * | 2005-12-14 | 2008-12-0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
CN100455928C (zh) * | 2004-02-19 | 2009-01-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CN201387845Y (zh) * | 2009-04-13 | 2010-01-20 | 上海土伦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磁敏温控开关 |
-
2012
- 2012-01-31 CN CN201210020698.4A patent/CN1032258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7743U (zh) * | 1985-07-18 | 1987-02-02 | ||
JPS63190837U (zh) * | 1987-05-27 | 1988-12-08 | ||
CN1229603C (zh) * | 2001-11-14 | 2005-11-30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热器组件 |
CN100455928C (zh) * | 2004-02-19 | 2009-01-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CN101317041A (zh) * | 2005-12-14 | 2008-12-0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
CN1825010A (zh) * | 2006-01-17 | 2006-08-30 | 王妍 | 节能用热交换系统及其热交换方法 |
CN201387845Y (zh) * | 2009-04-13 | 2010-01-20 | 上海土伦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磁敏温控开关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25869A (zh) | 2013-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94835C (zh) | 电冰箱 | |
CN203628857U (zh) | 上下出风落地式空调器 | |
CN206789942U (zh) | 一种双电源自动散热智能低压开关柜 | |
JP2013050237A5 (ja) | 冷蔵庫 | |
KR101475813B1 (ko) | 히트펌프를 이용한 저온저장 겸용 건조기 | |
CN102788466A (zh) | 一种带高湿度果蔬室风冷冷藏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
CN103216996A (zh) | 一种制冷设备 | |
CN103225869B (zh) | 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 |
JP2013113493A (ja) | 熱交換素子とそれを用いた熱交換換気機器 | |
CN201945121U (zh) | 新型蓄冷冰箱 | |
CA2994515C (en) | Heat exchanging ventilation device | |
CN202109610U (zh) | 高压变频器电气室通风冷却装置 | |
CN112393344A (zh) | 空调 | |
CN104214869A (zh) | 一种高效水蓄冷装置 | |
CN116466211B (zh) | 一种pcb老化检测用的试验箱 | |
CN202887009U (zh) | 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相互转换的自控装置 | |
KR101490425B1 (ko) | 셔터식 유로전환댐퍼 | |
CN117739736A (zh) | 自然通风与机力通风相结合的冷却塔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718992U (zh) | 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隔热罩 | |
KR20140087697A (ko) | 이동식 축냉 냉방장치 | |
KR101567575B1 (ko) | 전력저장시스템 항온항습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101217114B1 (ko) | 슬림형 공기조화장치 | |
CN202532630U (zh) | 电器设备机房节能降温装置 | |
KR102274741B1 (ko) | 유동 흐름 최적화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 |
CN106225180B (zh) | 一种全新风壁挂射流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