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3077B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23077B CN103223077B CN201310146833.4A CN201310146833A CN103223077B CN 103223077 B CN103223077 B CN 103223077B CN 201310146833 A CN201310146833 A CN 201310146833A CN 103223077 B CN103223077 B CN 1032230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radix
- chinese medicine
- scald
- medicine com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血余炭15~40份、地榆炭10~30份、大黄5~20份、黄柏15~35份、黄芩15~30份、血竭10~30份、龙骨5~15份、儿茶10~30份、冰片20~40份。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收敛止血、解毒、生肌、收湿敛疮的作用,可以消炎、抗感染作、促进伤口的愈合,并可减轻患者的疼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烧烫伤治疗可采用西药和中药,其中,西药存在副作用大、治疗不彻底、易留疤痕等缺点,而大多中药则治疗中易出现反复感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消炎作用、治疗后不留疤痕的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血余炭15~40份、地榆炭10~30份、大黄5~20份、黄柏15~35份、黄芩15~30份、血竭10~30份、龙骨5~15份、儿茶10~30份、冰片20~40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中药的重量份数为:血余炭20~30份、地榆炭15~25份、大黄10~15份、黄柏20~30份、黄芩20~25份、血竭15~25份、龙骨7~10份、儿茶15~25份、冰片25~35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中药的重量份数为:血余炭25份、地榆炭20份、大黄16份、黄柏25份、黄芩23份、血竭20份、龙骨8份、儿茶20份、冰片30份。
进一步,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200~300重量份的植物油或蜜麻油。
进一步,所述的蜜麻油是蜂蜜和麻油的混合物, 所述蜂蜜和麻油重量比例为1:15~20。
所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分别称取血余炭、地榆炭、大黄、黄柏、黄芩、血竭、龙骨、儿茶、冰片,分别粉碎,过65目或80目筛并混合,得药粉;
(2)将药粉与植物油或蜜麻油混合,其中,药粉与植物油或蜜麻油混合比例为重量比1:5-10。
方中,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地榆炭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共为君药。大黄凉血解毒,外治烧烫伤,与清热燥湿药黄芩和黄柏配合使用,具有消炎、抗感染作用。儿茶可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血竭能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冰片清热止痛,与有敛疮口作用的龙骨配伍应用,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组方(重量份):
血余炭25份 地榆炭20份 大黄16份
黄 柏25份 黄 芩23份 血竭20份
龙 骨8份 儿 茶20份 冰片30份
制备方法:
(1)分别称取血余炭、地榆炭、大黄、黄柏、黄芩、血竭、龙骨、儿茶、冰片,分别粉碎,过80目筛并混合,得药粉;
(2)将药粉与200份的蜜麻油按混合,即得,其中,蜜麻油是蜂蜜和麻油按1:20的比例混合所得混合物。
实施例2
组方(重量份):
血余炭15份 地榆炭10份 大黄5份
黄 柏15份 黄 芩15份 血竭10份
龙 骨5份 儿 茶10份 冰片20份
制备方法:
(1)分别称取血余炭、地榆炭、大黄、黄柏、黄芩、血竭、龙骨、儿茶、冰片,分别粉碎,过80目筛并混合,得药粉;
(2)将药粉与250份的蜜麻油混合,即得,其中,蜜麻油是蜂蜜和麻油按1:15的比例混合所得混合物。
实施例3
组方(重量份):
血余炭40份 地榆炭30份 大黄20份
黄 柏35份 黄 芩30份 血竭30份
龙 骨15份 儿 茶30份 冰片40份
制备方法:
(1)分别称取血余炭、地榆炭、大黄、黄柏、黄芩、血竭、龙骨、儿茶、冰片,分别粉碎,过65目筛并混合,得药粉;
(2)将药粉与300份的植物油按重量比1:10的比例混合,即得。
实施例4
组方(重量份):
血余炭20份 地榆炭15份 大黄10份
黄 柏20份 黄 芩20份 血竭15份
龙 骨7份 儿 茶15份 冰片25份
制备方法:
(1)分别称取血余炭、地榆炭、大黄、黄柏、黄芩、血竭、龙骨、儿茶、冰片,分别粉碎,过65目筛并混合,得药粉;
(2)将药粉与200份的植物油混合,即得。
实施例5
组方(重量份):
血余炭30份 地榆炭25份 大黄15份
黄 柏30份 黄 芩25份 血竭25份
龙 骨10份 儿 茶25份 冰片35份
制备方法:
(1)分别称取血余炭、地榆炭、大黄、黄柏、黄芩、血竭、龙骨、儿茶、冰片,分别粉碎,过80目筛并混合,得药粉;
(2)将药粉与300份的植物油按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即得。
本中药的使用方法
治疗时,对于轻症患者,可以将药液直接涂抹在烧烫伤面上,每天3~5次,直到伤愈为止。
对于重症患者,将药液添加于棉垫,贴敷于伤面上,再用绷带包扎。一般在上药后5分钟可以起到止痛、止痒、止血的作用,受伤早期可以在每天换药4~6次,后期可以每1~3天换药一次。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相比于常规的治疗,其速度更快,治疗1度烧烫伤时,一般24小时可以治愈(常规需要2~3天);治疗2度烧烫伤时,一般72小时可以治愈(常规需要2周);治疗3度烧烫伤时,一般10~20天可以治愈(常规需要更多时间、甚至植皮)。
经长期试验,该组合物可以在无严格消毒隔离的条件下正常使用,已经在2000多例烧烫伤患者病例上进行了临床使用,治愈率可以达到95%以上。
Claims (1)
1.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的按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备得到:血余炭20份、地榆炭15份、大黄10份、黄柏20份、黄芩20份、血竭15份、龙骨7份、儿茶15份、冰片25份;制备方法是:分别称取血余炭、地榆炭、大黄、黄柏、黄芩、血竭、龙骨、儿茶、冰片,分别粉碎,过65目筛并混合,得药粉;将药粉与200份的植物油混合,即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46833.4A CN103223077B (zh) | 2013-04-25 | 2013-04-25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46833.4A CN103223077B (zh) | 2013-04-25 | 2013-04-25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23077A CN103223077A (zh) | 2013-07-31 |
CN103223077B true CN103223077B (zh) | 2015-04-22 |
Family
ID=48833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46833.4A Active CN103223077B (zh) | 2013-04-25 | 2013-04-25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230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95873A (zh) * | 2015-12-10 | 2016-03-16 | 韦邦力 | 一种治疗轻度烧烫伤的组合物 |
CN105687881A (zh) * | 2016-04-11 | 2016-06-22 | 王虹 | 一种烧烫伤护理中药 |
CN110742946A (zh) * | 2019-11-25 | 2020-02-04 | 王亚平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膏药及其制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3541A (zh) * | 2008-08-19 | 2010-02-24 | 孟礼 | 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制剂 |
CN101804136B (zh) * | 2010-04-30 | 2012-02-01 | 徐玉梅 | 烫灼烧伤疮疡外贴膏及配制方法 |
CN101904973B (zh) * | 2010-06-28 | 2011-09-21 |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水、火烧烫伤的外用膏及其制备方法 |
-
2013
- 2013-04-25 CN CN201310146833.4A patent/CN10322307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23077A (zh) | 2013-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0748B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软膏 | |
CN106728727A (zh) | 一种治疗疮疡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69696A (zh) | 用于创伤性伤口的中药 | |
CN103223077B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93063A (zh) | 治疗烧烫伤及各种难愈性创面的中药制剂 | |
TW200942270A (en) |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ment of wounds or bedso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eparation thereof | |
CN103585347B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432245A (zh) | 一种具有祛腐生肌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剂及应用 | |
CN102283887B (zh) |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 | |
CN101066307B (zh) | 无疤痕烧伤药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51257A (zh)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00310B (zh) | 烧烫伤外用中药软膏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31496C (zh) | 一种烧伤被膜散 | |
CN104435566A (zh) | 一种治疗动物创伤外用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5664013A (zh) | 一种生大黄复方跌打损伤外用止痛消肿软膏 | |
CN109481514A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025162B (zh) | 一种复方茶油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 | |
CN116531460B (zh) | 一种治疗巨大褥疮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81969B (zh) |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142727A (zh) | 治疗人体烧烫伤的中草药组合物 | |
CN103127274A (zh) | 一种四季火烧烫伤药 | |
CN104940430A (zh) | 烧烫伤膏的制备方法 | |
CN118384246A (zh) |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拔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84657B (zh) | 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 |
CN103285109A (zh) | 一种用于治疗骨折的中草药及其制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