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969A - 电极用敷垫 - Google Patents
电极用敷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20969A CN103220969A CN2011800554435A CN201180055443A CN103220969A CN 103220969 A CN103220969 A CN 103220969A CN 2011800554435 A CN2011800554435 A CN 2011800554435A CN 201180055443 A CN201180055443 A CN 201180055443A CN 103220969 A CN103220969 A CN 1032209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base material
- electric conductivity
- abdominal
- conductivity g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 A61B5/0537—Measuring body composition by impedance, e.g. tissue hydration or fat cont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4—Coupling media or elements to improve sensor contact with skin or tiss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该电极用敷垫是安装于电极(A11-A14、A21-A24、404)的电极用敷垫,其具有:导电性凝胶(310、510);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以使上述导电性凝胶(310、510)能够与所述电极(A11-A14、A21-A24、404)相接触的方式保持上述导电性凝胶(310、510),并且能够装卸地安装于上述电极(A11-A14、A21-A24、404)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与身体接触的电极的电极用敷垫。
背景技术
从提高与身体的紧贴性及对皮肤的跟随性的观点来看,与身体接触的电极在电极的表面涂敷有具有导电性的含水状的流动性高的凝胶(下面,简称为流动性导电性凝胶(通称为“凝胶”))。由此,减小电极与身体之间的接触阻力,实现测定来自身体的电气信号的精度的提高。
此外,“凝胶”通常是亲液性溶质的胶体(colloid)溶液,是指具有弹性力的流动性小的(胶状)物质。因此,在本说明书中,仅用“导电性凝胶”表示的物质是指,具有通常的弹性力的流动性小的(胶状)物质,而“流动性导电性凝胶”是指,没有弹性而富有流动性的物质。
然而,在测定之前,需要利用软管针对每个电极涂敷流动性导电性凝胶。另外,在测定之后,需要进行从电极表面及身体擦去流动性导电性凝胶的作业。对测定者来说,这种涂敷及擦去流动性导电性凝胶的作业是很麻烦的作业。
此外,在日本特开平04-244171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日本特开平04-30341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与身体接触的电极的表面设置有流动性导电性凝胶的身体用电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4-244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4-303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以下的两点:在将流动性导电性凝胶用于电极的表面的情况下,向各电极表面涂敷流动性导电性凝胶的作业很麻烦,以及从电极表面及身体擦去流动性导电性凝胶的作业很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即使在将流动性小的导电性凝胶用于电极的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向各电极涂敷导电性凝胶的作业的简单化、以及实现从电极表面及身体擦去导电性凝胶的作业的简单化的结构的电极用敷垫。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基于本发明的电极用敷垫,是安装于电极的电极用敷垫,其具有:导电性凝胶;基材,以使上述导电性凝胶能够与上述电极接触的方式保持上述导电性凝胶,并且能够装卸地安装于上述电极。此外,如上所述,在此的“导电性凝胶”与流动性导电性凝胶不同,是亲液性溶质的胶体溶液,是指具有弹性力且流动性小的(胶状)物质的凝胶。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基材包括具有开口部的保持面,上述导电性凝胶以使该导电性凝胶在上述保持面与上述基材成为一体的方式被保持。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基材的设置有上述导电性凝胶的区域中的上述开口部的面积之和,是设置有上述导电性凝胶的区域的总面积的50%以上。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基材的至少上述导电性凝胶的设置区域为网状构件。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基材的至少上述导电性凝胶的设置区域为纤维状构件。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导电性凝胶以使上述基材的边缘部露出的方式被上述基材保持。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基材包括卡合区域,上述基材通过上述卡合区域的弹性变形,能够相对上述电极装卸上述基材。
上述基材还具有钩指部,在从上述电极卸下该电极用敷垫时,用户的手指卡合在上述钩指部。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基材为聚丙烯类树脂材料。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导电性凝胶为丙烯类高分子凝胶或含有电解液的聚氨酯类凝胶。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电极为用于内脏脂肪测定用装置的电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用敷垫,提供一种具有即使在将流动性小的导电性凝胶用于电极的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向各电极涂敷导电性凝胶的作业的简单化、以及实现从电极表面及身体擦去导电性凝胶的作业的简单化的结构的电极用敷垫。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电极的配置例的图(从后背一侧观察的图)。
图3是规定了在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测定内脏脂肪量时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所使用的电极带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所使用的电极带的腹部电极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腹部电极用敷垫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腹部电极用敷垫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从图7中VIII-VI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腹部电极用敷垫安装于腹部电极的第一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腹部电极用敷垫安装于腹部电极的第二示意图。
图11是从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腹部电极用敷垫的基材的结构的第一立体图。
图12是从图11中XII-X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13是从表面一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腹部电极用敷垫的基材的结构的第二立体图。
图14是从被面一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腹部电极用敷垫的基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导电性凝胶损坏的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阻止导电性凝胶损坏的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腹部电极用敷垫的另一种基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从图17中XVIII-XVI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腹部电极用敷垫所使用的导电性凝胶片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腹部电极用敷垫的另一种基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腹部电极用敷垫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安装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的手脚夹的结构的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4是从图23中XXIV-XXIV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25是从图23中XXV-XXV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安装于上肢/下肢电极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从图26中XXVII-XXV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的基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的基材的另一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的基材的又一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的基材的又一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的又一种结构的基材安装于第二挟持夹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的基材的又一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34是从图33中的XXXIV-XXXIV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3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的基材的又一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36是说明导电性凝胶的流动的第一示意图。
图37是说明导电性凝胶的流动的第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极用敷垫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在下面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到个数、量等的情况下,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所提到的个数、量等。另外,在下面存在多个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最初即预定能够适当地组合各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有时不重复地进行说明。
在下面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不仅能够测定内脏脂肪量,还能够测定全身的脂肪量及身体的不同特定部位的脂肪量(上肢及下肢各自的脂肪量、躯干的脂肪量以及腹部的皮下脂肪量等)的体脂肪测定装置,来进行说明。即,“体脂肪测定装置”包括“内脏脂肪测定用装置”。
此外,“腹部”是指,躯干部中的除了胸部以外的部分。另外,“与腹部分离的部位”包括由上臂、小臂、手腕及手指构成的上肢、与横膈膜相距规定的距离(例如大致10cm)以上的胸部、包括肩、颈部及头部的上体、由大腿、小腿、脚踝及脚趾构成的下肢。另外,“体轴”是指,大致垂直于被测定者的腹部的横剖面的方向的轴。另外,“腹部前面”包括被测定者的腹部中的在从正面观察被测定者的情况下能够视觉确认的部分。例如,包括被测定者的腹部中的如下的部分:在沿着穿过被测定者的肚脐及脊椎骨并且垂直于被测定者的体轴的轴,从肚脐一侧观察被测定者的情况下能够视觉确认的部分。另外,“腹部背面”包括被测定者的腹部中的、在从后面观察被测定者的情况下能够视觉确认的部分。例如,包括被测定者的腹部中的如下的部分:在沿着穿过被测定者的肚脐及脊椎骨并且垂直于被测定者的体轴的轴,从脊椎骨一侧观察被测定者的情况下能够视觉确认的部分。
[体脂肪测定装置]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的功能框图。首先,参照该图1,针对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1,体脂肪测定装置1主要具有控制部10、恒定电流生成部21、端子切换部22、电位差检测部23、体格信息计测部24、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显示部26、操作部27、电源部28、存储部29、多个电极。控制部10包括运算处理部11。
体脂肪测定装置1具有安装于被测定者的腹部背面的腹部电极对AP1~AP4、安装于被测定者的上肢的上肢电极H11、H21、安装于被测定者的下肢的下肢电极F11、F21,来作为多个电极。
控制部10由例如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处理器)构成,进行体脂肪测定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具体来说,控制部10向上述的各种功能模块发出指令,基于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其中,由设置于控制部10的运算处理部11,来进行各种运算处理。
腹部电极对AP1~AP4分别沿着体轴方向安装在被测定者的腹部背面的表面。优选地,将上肢电极H11、H21分别安装在右手的手腕的表面和左手的手腕的表面。优选地,将下肢电极F11、F21分别安装在右脚的脚踝的表面和左脚的脚踝的表面。腹部电极对AP1~AP4、上肢电极H11、H21及下肢电极F11、F21分别与端子切换部22电连接。
端子切换部22由例如多个中继电路构成。端子切换部22基于从控制部10接收的指令,将从上述的多个电极中选择的特定的电极对和恒定电流生成部21电连接,并且将从上述的多个电极中选择的特定的电极对和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
由此,经由端子切换部22与恒定电流生成部21电连接的电极对作为恒定电流施加电极对起作用,并且经由端子切换部22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的电极对作为电位差检测电极对起作用。在测定动作中,通过端子切换部22的电连接能够进行各种切换。
恒定电流生成部21基于从控制部10接收的指令,生成恒定电流,将生成的恒定电流供给端子切换部22。恒定电流生成部21供给例如适合测定体组成信息的高频电流(例如,50kHz、500μA)。由此,经由利用端子切换部22与恒定电流生成部21电连接的电极对即恒定电流施加电极对,向被测定者施加恒定电流。
电位差检测部23检测经由端子切换部22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的电极对即电位差检测电极对的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将检测出的电位差输出至控制部10。由此,检测在将恒定电流施加给被测定者的状态下的电位差检测电极对的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体格信息计测部24及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用于获取在控制部10的运算处理部11进行的运算处理中利用的被测定者信息。在此,被测定者信息是指,与被测定者相关的信息,包括例如年龄、性别及体格信息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另外,体格信息是指,被测定者的与身体的特定的部位的大小相关的信息,包括例如包括腰围(腹部周长)、腹部横向宽度及腹部厚度等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身高及体重等信息。体格信息计测部24自动计测被测定者的体格信息,将计测出的体格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另一方面,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用于输入被测定者信息,将所输入的被测定者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
此外,在图1示出的功能框图中,例示了在体脂肪测定装置1设置有体格信息计测部24及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两者的情况,而这些体格信息计测部24及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不是必要的结构。基于在控制部10的运算处理部11中进行的运算处理所利用的被测定者信息的种类,适当地选择是否设置这些体格信息计测部24及/或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另外,就被测定者信息中的体格信息而言,可以由体格信息计测部24自动计测体格信息,也可以由被测定者自身在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中输入体格信息。
运算处理部11包括阻抗计算部12和各种脂肪量计算部13。阻抗计算部12基于由恒定电流生成部21生成的恒定电流的电流值和在电位差检测部23检测并且由控制部10接收的电位差信息,来计算各种阻抗。
各种脂肪量计算部13基于在阻抗计算部12获取的阻抗信息和从体格信息计测部24及/或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25接收的被测定者信息,来计算各种脂肪量。各种脂肪量计算部13包括例如计算被测定者的全身的体脂肪量的体脂肪量计算部14、计算被测定者的身体的各个特定部位的脂肪量的各部位脂肪量计算部15、计算被测定者的内脏脂肪量的内脏脂肪量计算部16及计算被测定者的腹部的皮下脂肪量的皮下脂肪量计算部17中的至少一个。此外,体脂肪量计算部14及皮下脂肪量计算部17可以包含在内脏脂肪量计算部16内。
显示部26显示在运算处理部11计算出的各种脂肪量的信息。能够利用例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来作为显示部26。此外,作为在显示部26中显示的脂肪量,列举有例如被测定者的全身的体脂肪量、被测定者的身体的各个特定部位的脂肪量、内脏脂肪量及腹部的皮下脂肪量等。在此,脂肪量是指,例如脂肪重量、脂肪面积、脂肪体积及脂肪等级等表示脂肪的量的指标,特别是就内脏脂肪量而言,不仅表示内脏脂肪重量,还表示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体积及内脏脂肪等级中的至少一个。
操作部27用来使被测定者向体脂肪测定装置1输入命令,由例如被测定者能够按下的键等构成。
电源部28用于向控制部10等供给电力,包括电池等内部电源及商用电源等外部电源等。
存储部29用于存储与体脂肪测定装置1相关的各种数据及程序,例如存储有上述的被测定者信息、计算出的内脏脂肪量及用于执行后述的体脂肪测定处理的体脂肪测定程序等。
接着,针对在本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1中进行的运算处理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1能够通过各种脂肪量计算部13测定各种脂肪量,下面,例示了在计算作为表示内脏脂肪量的指标的内脏脂肪面积时所实施的运算处理。
参照图1,阻抗计算部12基于在恒定电流生成部21生成的电流值和在电位差检测部23检测出的电位差,计算两种阻抗。两种阻抗中的一种是反映被测定者的腹部的除脂肪量的阻抗(下面,将该阻抗称为Zt)。另一种阻抗是反映被测定者的腹部的皮下脂肪量的阻抗(下面,将该阻抗称为Zs)。
内脏脂肪量计算部16基于计算出的两种阻抗Zt、Zs、被测定者的体格信息(腰围),计算被测定者的内脏脂肪量,例如计算内脏脂肪面积(单位:cm2)。具体来说,例如,根据表示两种阻抗Zt、Zs及被测定者的腰围与内脏脂肪面积之间的关系的下面的式(1),来计算内脏脂肪面积Sv。
Sv=a×2×W-b×(1/Zt)-c×W×Zs-d…(1)
(在此,a、b、c、d:系数,W:腰围)。
另外,皮下脂肪量计算部17基于计算出的阻抗Zs和被测定者的体格信息(腰围),计算被测定者的皮下脂肪量,例如计算皮下脂肪面积(单位:cm2)。具体来说,例如,根据表示阻抗Zs及被测定者的腰围与皮下脂肪面积之间的关系的下面的式(2),来计算皮下脂肪面积Ss。
Ss=e×W×Zs+f…(2)
(在此,e、f:系数,W:腰围)。
另外,在计算被测定者的全身的体脂肪量的情况下,通过从被测定者的体重减去除脂肪量FFM,来计算全身的体脂肪量。因此,体脂肪量计算部14基于计算出的阻抗Zt和被测定者的体格信息所包含的一个信息(例如身高),计算除脂肪量FFM(单位:kg)。具体来说,例如,根据表示阻抗Zt及被测定者的身高与无脂肪量之间的关系的下面的式(3),来计算除脂肪量FFM。
FFM=i×2×H/Zt+j…(3)
(在此,i,j:系数,H:身高)。
上述的各个式(1)、(2)、(3)中的系数根据例如基于MRI测定结果的回归式来规定。另外,各个式(1)、(2)、(3)中的系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或性别来进行规定。
并且,体脂肪量计算部14基于计算出的阻抗Zt和被测定者信息所包含的至少一个信息(例如体重),计算被测定者的体脂肪量,例如计算体脂肪率(%)。具体来说,例如,基于除脂肪量FFM和被测定者的体重,根据下面的式(4),来计算体脂肪率。
体脂肪率=(Wt-FFM)/Wt×100…(4)
(在此,Wt:体重)。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中的电极的配置例的图。在图2中,示出了配置有上肢电极、下肢电极、腹部电极的状态。图2是从被测定者的后背一侧观察电极的配置例。
参照图2,体脂肪测定装置1具有电极带100及手脚夹400。腹部电极对AP1、AP2、AP3、AP4与带状构件101一体形成来构成电极带100。腹部电极对AP1包括腹部电极A11及A21。腹部电极对AP2包括腹部电极A12及A22。腹部电极对AP3包括腹部电极A13及A23。腹部电极对AP4包括腹部电极A14及A24。
就腹部电极对AP1、AP2、AP3、AP4而言,在被测定者的腹部背面沿着体轴方向配置有成对的两个电极,并且各电极对配置成在大致垂直于体轴的方向上彼此具有间隔。例如,腹部电极对AP2配置成与穿过腹部电极对AP1的腹部电极A11、A21的轴相距规定距离。
腹部电极对AP1、AP2、AP3、AP4的各自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例如,腹部电极对AP1的腹部电极A11、A21之间的距离与腹部电极对AP2的腹部电极A12、A22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腹部电极对AP1、AP2、AP3、AP4的各个电极与其它电极对的相应的电极配置成在大致垂直于体轴的方向上排列。即,腹部电极A11、A12、A13、A14在大致垂直于体轴的方向上配置成一列。腹部电极A21、A22、A23、A24在大致垂直于体轴的方向上配置成一列。
此外,腹部电极对AP1、AP2、AP3、AP4也可以在体轴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即,腹部电极对AP2、AP3、AP4可以配置在穿过腹部电极对AP1的腹部电极A11、A21的轴上。
另外,某对腹部电极对可以配置成在两个电极之间夹有其它的腹部电极对。例如,腹部电极对AP1、AP2在体轴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并且腹部电极对AP2夹在腹部电极对AP1的两个电极之间。另外,腹部电极对AP3、AP4也可以在体轴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并且腹部电极对AP4夹在腹部电极对AP3的两个电极之间。
手脚夹400分别保持上肢电极H11、H21及下肢电极F11、F21,分别安装于右手的手腕的表面、左手的手腕的表面、右脚的脚踝的表面及左脚的脚踝的表面。
恒定电流生成部21使电流在经由端子切换部22与恒定电流生成部21电连接的电极对(下面,也称为电流电极对)的电极之间流动。
电位差检测部23检测经由端子切换部22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的电极对(下面,也称为电压电极对)的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内脏脂肪量计算部16基于由电位差检测部23检测出的电压电极对的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计算被测定者的内脏脂肪量。
[体脂肪测定装置的动作]
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测定内脏脂肪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规定了在本实施方式的体脂肪测定装置测定内脏脂肪量时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事先将图3的流程图示出的处理作为程序保存在存储部29,通过控制部10读取并执行该程序,来实现内脏脂肪测定处理的功能。
参照图3,控制部10接收所输入的包含体格信息(腰围)的被测定者信息(步骤S2)。在此,例如,将所接收的被测定者信息暂时保存在存储部29内。
接着,控制部10判断是否有测定开始的指示(步骤S4)。控制部10直到接收测定开始的指示为止待机(在步骤S4中判断为“否”)。在检测出测定开始的指示的情况(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下,控制部10进行电极的设定(步骤S8)。
更具体来说,首先,控制部10进行阻抗Zt的计算处理。即,控制部10选择例如一对上肢电极H11、下肢电极F11及一对上肢电极H21、下肢电极F21来分别作为电流电极对,选择腹部电极对AP1来作为电压电极对。
端子切换部22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将一对上肢电极H11、下肢电极F11及一对上肢电极H21、下肢电极F21与恒定电流生成部21电连接,并且将腹部电极对AP1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步骤S8)。在此,端子切换部22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切断没有被选择的电极与恒定电流生成部21及电位差检测部23之间的电连接。
恒定电流生成部21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使电流从上肢流向下肢。例如,恒定电流生成部21使电流从上肢电极H11及上肢电极H21流向下肢电极F11及下肢电极F21(步骤S10)。在该情况下,优选地,端子切换部22将上肢电极H11与上肢电极H21短路,并且将下肢电极F11与下肢电极F21短路。此外,恒定电流生成部21及端子切换部22可以使电流从上肢电极H11、H21中的某一个流向下肢电极F11、F21中的某一个。
在该状态下,电位差检测部23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检测腹部电极对AP1的腹部电极A11、A21之间的电位差(步骤S12)。
然后,控制部10按顺序选择腹部电极对AP2、AP3、AP4来作为电压电极对。即,端子切换部22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按顺序,将腹部电极对AP2、AP3、AP4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步骤S8)。然后,电位差检测部23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按顺序检测腹部电极对AP2、AP3、AP4的各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步骤S12)。
在对所有的电极对的组合检测完电位差的情况下,在此,检测完腹部电极对AP1、AP2、AP3、AP4的各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的情况(在步骤S13判断为“是”)下,阻抗计算部12基于恒定电流生成部21供给的电流值和电位差检测部23检测出的各电位差,来计算阻抗Zt1~Zt4(步骤S14)。将阻抗计算部12计算出的阻抗Zt1~Zt4的值暂时保存在例如存储部29内。
接着,控制部10进行阻抗Zs的计算处理。即,控制部10选择腹部电极对AP1来作为电流电极对,选择腹部电极对AP2来作为电压电极对。端子切换部22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将腹部电极对AP1与恒定电流生成部21电连接,并且将腹部电极对AP2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步骤S16)。在此,端子切换部22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选择性地将各腹部电极对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切断没有被选择的腹部电极对、上肢电极及下肢电极与恒定电流生成部21及电位差检测部23之间的电连接。
恒定电流生成部21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向腹部电极对AP1的腹部电极A11、A21之间流通电流(步骤S18)。
在该状态下,电位差检测部23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检测腹部电极对AP2的腹部电极A12、A22之间的电位差(步骤S20)。
控制部10按顺序选择腹部电极对AP3及AP4来作为电压电极对。即,端子切换部22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按顺序将腹部电极对AP3及AP4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步骤S16)。电位差检测部23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按顺序检测腹部电极对AP3及AP4的各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步骤S20)。
接着,控制部10选择腹部电极对AP2来作为电流电极对,选择腹部电极对AP1来作为电压电极对。即,端子切换部22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将腹部电极对AP2与恒定电流生成部21电连接,并且将腹部电极对AP1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步骤S16)。
恒定电流生成部21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向腹部电极对AP2的腹部电极A12、A22之间流通电流(步骤S18)。
在该状态下,电位差检测部23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检测腹部电极对AP1的腹部电极A11、A21之间的电位差(步骤S20)。
控制部10按顺序选择腹部电极对AP3及AP4来作为电压电极对。即,端子切换部22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按顺序将腹部电极对AP3及AP4与电位差检测部23电连接(步骤S16)。电位差检测部23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按顺序检测腹部电极对AP3及AP4的各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步骤S20)。
同样地,控制部10按顺序选择腹部电极对AP3及AP4来作为电流电极对,分别针对腹部电极对AP3及AP4,选择腹部电极对AP1~AP4中的除了电流电极对以外的腹部电极对来作为电压电极对,并分别检测电压电极对的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步骤S16~S20)。
在对所有的电极对的组合已完成电流施加及电位差检测的情况(在步骤S21中判断为“是”)下,阻抗计算部12基于恒定电流生成部21提供的电流值和电位差检测部23检测出的各电位差,计算阻抗Zs1~Zs12(步骤S22)。将阻抗计算部12计算出的阻抗Zs1~Zs12的值暂时保存在例如存储部29内。
接着,内脏脂肪量计算部16基于在步骤S2中控制部10接收的体格信息(腰围)、阻抗Zt1~Zt4、阻抗Zs1~Zs12,计算内脏脂肪面积Sv(步骤S24)。内脏脂肪面积Sv根据上述的式(1)进行计算。此外,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体脂肪测定装置1具有四个腹部电极对AP1~AP4的情况下,例如,将四个阻抗Zt1~Zt4的平均值代入式(1)的阻抗Zt,将12个阻抗Zs1~Zs12的平均值代入式(1)的阻抗Zs。
另外,皮下脂肪量计算部17基于在步骤S2中控制部10接收的体格信息(腰围)、阻抗Zs1~Zs12,计算皮下脂肪面积Ss(步骤S26)。皮下脂肪面积Ss根据上述的式(2)进行计算。此外,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体脂肪测定装置1具有四个腹部电极对AP1~AP4的情况下,例如,将12个阻抗Zs1~Zs12的平均值代入式(2)的阻抗Zs。
另外,体脂肪量计算部14基于在步骤S2中输入的被测定者信息(例如身高)和阻抗Zt1~Zt4,计算除脂肪量FFM(步骤S28)。除脂肪量FFM根据上述的式(3)进行计算。此外,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体脂肪测定装置1具有四个腹部电极对AP1~AP4的情况下,例如,将四个阻抗Zt1~Zt4的平均值代入式(3)的阻抗Zt。
另外,体脂肪量计算部14基于在步骤S2中输入的被测定者信息(体重)和在步骤S28中计算出的除脂肪量FFM,计算体脂肪率(步骤S30)。体脂肪率根据上述的式(4)进行计算。
然后,显示部26基于控制部10的控制,显示各测定结果(步骤S32)。
由此,脂肪测定装置1结束体脂肪测定处理。此外,阻抗Zt1~Zt4的典型的值分别为大约5Ω左右。另外,阻抗Zs1~Zs12的典型的值分别为大约80Ω左右。
[电极带100/腹部电极200]
接着,参照图4及图5,针对电极带100进行说明。此外,图4是表示体脂肪测定装置所使用的电极带1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设置于体脂肪测定装置所使用的电极带100的腹部电极200的结构的立体图。
一体形成腹部电极对AP1、AP2、AP3、AP4和带状材料101,由此形成上述电极带100。带状构件101由弹性材料构成,其一部分采用波纹结构,以便于易于沿着被测定者的腹部发生变形。
腹部电极对AP1包括腹部电极A11及A21,腹部电极A11及A21配置成在体轴方向上间隔规定的间隙。腹部电极对AP2也包括腹部电极A12及A22,腹部电极A12及A22配置成在体轴方向上间隔规定的间隙。腹部电极对AP3也包括腹部电极A13及A23,腹部电极A13及A23配置成在体轴方向上间距规定的间隙。腹部电极对AP4也包括腹部电极A14及A24,腹部电极A14及A24配置成在体轴方向上间隔规定的间隙。
参照图5,示出了用于腹部电极A11、A21、A12、A22、A13、A23、A14、A24的腹部电极200的结构。腹部电极200具有圆柱形状,直径为大约23mm左右,从带状构件101突出的高度为大约6mm左右。腹部电极200具有金属制的圆筒电极部201,在该圆筒电极部201的外周部设置有环状的凹槽部202。
[腹部电极用敷垫300]
接着,参照图6及图7,针对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腹部电极200的腹部电极用敷垫300进行说明。此外,图6是表示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的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的凝胶为亲液性溶质的胶体溶液,是指具有弹性力且流动性小的(胶状)物质的凝胶。
该腹部电极用敷垫300具有:圆形的导电性凝胶310;一端侧开放的圆筒形状的基材320,其以使该导电性凝胶310能够与腹部电极200电接触的方式保持导电性凝胶310,并且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腹部电极200。基材320采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类树脂材料、ABS树脂等。导电性凝胶310采用丙烯(Acrylic)类高分子凝胶、聚氨酯(Urethane)类凝胶等。
该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的外径尺寸(W1)为大约包括导电性凝胶310的高度(h1)为大约7mm。另外,在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的表面部分中,导电性凝胶310以使基材320的边缘部(用B2表示的区域)露出的方式被基材320保持。
在图6中,设置有导电性凝胶310的区域(用B1表示的区域)的直径为大约22mm、露出的边缘部(用B2表示的区域)的长度为大约2mm。由此,能够防止在把持腹部电极用敷垫300时,导电性凝胶310与指尖接触。
[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相对于腹部电极200的装卸]
接着,参照图8~图10,针对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相对于腹部电极200的装卸进行说明。此外,图8是从图7中VIII-VIII线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图9及图10是表示将腹部电极用敷垫300安装于腹部电极的第一及第二示意图。
如图8所示,在圆筒形状的基材320的开放端一侧设置有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凸部区域323。该凸部区域323可以设置成连续的环状形状,也可以在不连续的多处设置该凸部区域323。
如图9所示,从上方将腹部电极用敷垫300安装在腹部电极200上,由此,如图10所示,基材320的凸部区域323暂且以向外侧扩张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此后,凸部区域323与腹部电极200的凹槽部202卡合。由此,使腹部电极用敷垫300固定在腹部电极200上。此时,设置于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的导电性凝胶310的下表面侧以能够导电的方式与腹部电极200的上表面部分接触。在从腹部电极200上卸下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的情况下,利用手指摘下基材320。
[基材320的详细结构]
接着,参照图11~图14,针对基材32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11是表示从表面一侧观察基材320的结构的第一立体图,图12表示图11中XII-XII线的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从表面一侧观察基材320的结构的第二立体图,图14是表示从背面一侧观察基材320的结构的立体图。
基材320具有一端侧开放的圆筒形状体322,采用聚丙烯类树脂材料、ABS树脂等。保持有导电性凝胶310的圆筒形状体322的另一端侧具有设置有多个开口部321a的网状的保持面321。
形成于保持面321的开口部321a具有设置成同心圆的多个圆弧形状的开口形状。开口部321a在半径方向上的宽度为大约2mm,位于开口部321a之间的保持面321的宽度为大约1mm。利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开口部321a,在保持面321的表面侧及背面侧涂敷导电性凝胶310,使导电性凝胶310被保持为在保持面321上与基材320成为一体。
此外,设置导电性凝胶310的区域(图12的用B1表示的区域)的开口部321a的面积之和只要在设置导电性凝胶310的区域(图12的用B1表示区域)的总面积的50%以上即可。由此,在向基材320的保持面321涂敷导电性凝胶310时,气泡易于从开口部排出,从而能够抑制气泡进入导电性凝胶310内。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导电性凝胶310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混入气泡的部分变薄,从而能够使内脏脂肪测定用装置的测定精度稳定。
在圆筒形状体322的开放端侧设置有三个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凸部区域323。该凸部区域323的突出长度(b)为大约0.5mm。另外,基材320的直径(W1)如上所述为大约基材的高度(h2)为大约6mm。
另外,在设置凸部区域323的区域的圆筒形状体322的外周面共在六处设置有狭缝322a,在夹在该狭缝322a之间的区域内设置有三处向半径方向外方延伸的钩指部324。另外,上述的凸部区域323设置在设置钩指部324的圆筒形状体322的内周面。由此,在从腹部电极200上卸下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的情况下,利用该钩指部324使夹在狭缝322a之间的区域产生弹性变形,由此使凸部区域323向外侧移动,从而能够简单地从腹部电极200上卸下腹部电极用敷垫300。此外,凸部区域323及钩指部324的数量不限于三个,能够设置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
另外,在保持面321的背面一侧设置有多个突起部321p。如图15所示,在没有设置突起部321p的情况下,在将腹部电极用敷垫300安装于腹部电极200之后,将腹部电极用敷垫300压向腹部电极200一侧的情况(图15中箭头F方向)下,从保持面321挤出导电性凝胶310,导致导电性凝胶310损坏。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通过在保持面321的背面一侧设置突起部321p,即使在将腹部电极用敷垫300安装于腹部电极200之后将腹部电极用敷垫300压向腹部电极200一侧的情况下(图16中箭头F方向),由于突起部321p与腹部电极200的表面抵接,所以抑制保持面321向腹部电极200侧移动。其结果为,防止导电性凝胶310从保持面321挤出,从而能够阻止导电性凝胶310的损坏。
[具有另一种形状的基材320A的详细结构]
接着,参照图17及图18,针对具有另一种形状的基材320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17是表示另一种基材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8是图17中XVIII-XVIII线的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该基材320A也具有一端侧开放的圆筒形状体322,采用聚丙烯类树脂材料、ABS树脂等。在保持导电性凝胶310的圆筒形状体322的另一端侧具有设置有多个开口部321a的网状的保持面321。
形成于保持面321的开口部321a具有设置有多个圆形的开口的开口形状。一个开口部321a的直径为大约2mm,开口部321a之间的最短距离为大约1mm。利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开口部321a,在保持面321的表面一侧及背面一侧涂敷导电性凝胶310,使导电性凝胶310被保持为在保持面321A与基材320成为一体。
在圆筒形状体322的开放端侧设置有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凸部区域323。该凸部区域323的突出长度(b)为大约0.5mm。另外,基材320的直径(W1)如上所述为大约基材的高度(h2)为大约6mm。
另外,优选地,在圆筒形状体322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狭缝322a,并在夹在该狭缝322a之间的区域内,设置形成有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凸状部的钩指部324。由此,在从腹部电极200上卸下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的情况下,用手指钩住该钩指部324,能够简单地从腹部电极200上卸下腹部电极用敷垫300。
此外,在该基材320A中,设置导电性凝胶310的区域(图18中的用B1表示的区域)的开口部321a的面积之和也只要在设置导电性凝胶310的区域(图18中的用B1表示的区域)的总面积的50%以上即可。由此,在向基材320A的保持面321涂敷导电性凝胶310时,气泡易于从开口部排出,从而能够抑制气泡进入导电性凝胶310内。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导电性凝胶310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混入气泡的部分变薄,从而能够使内脏脂肪测定用装置的测定精度稳定。
[具有另一种形状的腹部电极用敷垫300B的详细结构]
接着,参照图19~图21,针对具有另一种形状的腹部电极用敷垫300B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19是表示用于腹部电极用敷垫300B的导电性凝胶片310A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基材320B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腹部电极用敷垫300B的结构的剖视图。
该腹部电极用敷垫300B具有导电性凝胶片310A、基材320B。如图19所示,就导电性凝胶片310A而言,在采用了圆形状的无纺布等纤维构件的片状构件311的两面将导电性凝胶310涂敷成圆形形状。片状构件311的周缘部从导电性凝胶310露出。
基材320B具有两端开放的圆筒形状体322、具有开口部321a的环状的盖部(cap)321C,通过能够弹性变形的连接片325连接圆筒形状体322和盖部321C。圆筒形状体322、盖部321C及连接片325都由聚丙烯类树脂材料、ABS树脂等形成,并且形成为一体。
在盖部321C设置有三处向轴方向突出的卡合片321b。另外,在圆筒形状体322上,在与卡合片321b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该卡合片321b能够装卸地卡合的卡合凹部322c。另外,在圆筒形状体322的内周面的与设置有盖部321C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凸部区域323。
就导电性凝胶片310A而言,通过将上述的露出的片状构件311的周缘部夹在圆筒形状体322的上端部322t与设置于盖部321C的凸缘部321t之间,来被基材320B保持(参照图21)。
腹部电极用敷垫300B的外观尺寸与上述的腹部电极用敷垫300相同,凸部区域323的突出长度(b)为大约0.5mm,基材320B的直径(W1)为大约基材的高度(h2)为6mm,腹部电极用敷垫300B的高度(h1)为7mm。
像这样,通过利用导电性凝胶片310A,能够在使用导电性凝胶片310A之后废弃该导电性凝胶片310A,再次利用基材320B。
此外,采用网孔大的纤维来作为该导电性凝胶片310A的片状构件311,网孔的开口部的面积之和只要为在片状构件311上设置导电性凝胶310的区域(图21的用B1表示的区域)的总面积的至少50%以上即可。由此,在对片状构件311涂敷导电性凝胶310时,气泡易于从网孔排出,从而能够抑制气泡进入导电性凝胶310内。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导电性凝胶310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混入气泡的部分变薄,从而能够使内脏脂肪测定用装置的测定精度稳定。
(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腹部电极用敷垫300、300B,由于基材320、320A、320B事先保持导电性凝胶310,所以仅将腹部电极用敷垫300、300B安装于腹部电极200,即能够易于对腹部电极200涂敷导电性凝胶310。
另外,由于导电性凝胶310的流动性很小,所以也易于对附着于被测定者的导电性凝胶310进行擦去作业。同样地,也易于对附着于腹部电极200的导电性凝胶310进行擦去作业。
另外,由于附着于被测定者的导电性凝胶310的涂敷位置及量恒定,所以能够确保接触阻力减小的稳定性及电极之间距离的恒定性。由此,通过将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腹部电极用敷垫300应用于体脂肪测定装置的各电极,能够使体脂肪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上升。
[手脚夹400及上肢/下肢电极404]
接着,参照图22,针对手脚夹400进行说明。此外,图22是表示手脚夹400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22,手脚夹400具有第一挟持夹401和第二挟持夹402。第一挟持夹401及第二挟持夹402具有彼此对称的平缓的S字形状。第一挟持夹401及第二挟持夹402通过弹性夹403以能够沿着图中的箭头S方向开闭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第二挟持夹402的与第一挟持夹401相向的弯曲部分安装有不锈钢制的薄板状的上肢/下肢电极404,该上肢/下肢电极404作为上肢电极H11、H21、或下肢电极F11、F21起作用。
[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
接着,参照图23~图25,针对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进行说明。此外,图23是表示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4是从图23中XXIV-XXIV线的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25是从图23中XXV-XXV线的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参照图23~图25,该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具有长方形的导电性凝胶510和大致矩形形状的基材520,该基材520以使上述导电性凝胶510能够与上肢/下肢电极404电接触的方式保持导电性凝胶510,并且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上肢/下肢电极404。采用聚丙烯类树脂材料、ABS树脂等,来形成基材520。采用丙烯类高分子凝胶、聚氨酯类凝胶等,来形成导电性凝胶510。
该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的最大长度(W21)为大约77mm,最大宽度(W22)为大约38mm,包括导电性凝胶510的高度(h21)为大约9mm。另外,在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的表面部分,导电性凝胶510以使基材520的边缘部(用B12、B22表示的区域)露出的方式被基材520保持。
在图23中,就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用B11、B21表示的区域)而言,B11为大约73mm,B21为大约30mm,就露出的边缘部(用B22、B12表示的区域)而言,B22及B12都为大约2mm。由此,能够防止在把持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时导电性凝胶510与指尖接触。
在基材520的四个角设置有卡合区域522。该卡合区域522具有从基材520垂下的腕部522a、与基材520平行地从腕部522a向内侧延伸的卡合片522b。
[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相对于上肢/下肢电极404的装卸]
接着,参照图26及图27,针对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相对于上肢/下肢电极404的装卸进行说明。此外,图26是表示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安装于上肢/下肢电极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7是从图26中XXVII-XXVII线的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如图26及图27所示,以利用设置于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的基材520的卡合区域522抱住上肢/下肢电极404及第二挟持夹402的方式,将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安装于上肢/下肢电极404。
由此,设置于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的导电性凝胶510的下表面侧以能够与上肢/下肢电极404的上表面部分电导通的方式与上肢/下肢电极404的上表面部分接触。在从上肢/下肢电极404上卸下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的情况下,用手指摘掉并取下基材520。
[基材520的详细结构]
接着,参照图28及图29,针对基材52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28是表示基材52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9是表示基材520的另一种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28,基材520在整体上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由聚丙烯类树脂材料、ABS树脂等制成。在保持导电性凝胶510的保持面521呈矩阵状地设置有矩形形状的多个开口部521a,整体呈网状的形状。
形成于保持面521的开口部521a为一边为大约3mm~5mm左右的矩形开口,开口部521a彼此之间的间隔为大约1mm~2mm。利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开口部521a,向保持面521的表面一侧及背面一侧涂敷导电性凝胶510,导电性凝胶510被保持成在保持面521与基材520成为一体。
在保持面521的四个角设置有具有上述的腕部522a和卡合片522b的卡合区域522。
此外,如图29所示,优选地,在卡合区域522设置向外方延伸的钩指部523。由此,在从上肢/下肢电极404上卸下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该钩指部523使卡合区域522发生弹性变形,能够易于从上肢/下肢电极404上卸下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
此外,在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图23的用B11、B21表示的区域)内的开口部521a的面积之和只要在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图23的用B11、B21表示的区域)的总面积的50%以上即可。由此,在向保持面521涂敷导电性凝胶510时,气泡易于从开口部排出,从而能够抑制气泡进入导电性凝胶510内。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导电性凝胶510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混入气泡的部分变薄,从而能够使内脏脂肪测定用装置的测定精度稳定。
[具有另一种形状的基材520A的详细结构]
接着,参照图30,针对具有另一种形状的基材520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30是表示另一种基材的结构的立体图。
该基材520A具有开口面积比设置于上述基材520的开口部521a大的开口部521a,另外,在设置于保持面521的中央部的加强部521b的两端部设置有两处卡合区域522。根据这种结构,也能够以利用设置于基材520A的卡合区域522夹住上肢/下肢电极404及第二挟持夹402的方式,将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安装于上肢/下肢电极404。
此外,在该基材520A中也同样地,在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相当于图23的用B11、B21表示的区域)的开口部521a的面积之和只要在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相当于图23的用B11、B21表示的区域)的总面积的50%以上即可。由此,在向保持面521涂敷导电性凝胶510时,气泡易于从开口部排出,从而能够抑制气泡进入导电性凝胶510内。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导电性凝胶510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混入气泡的部分变薄,从而能够使内脏脂肪测定用装置的测定精度稳定。
[具有另一种形状的基材520B的详细结构]
接着,参照图31及图32,针对具有另一种形状的基材520B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31是表示基材520B又一种结构的立体图,图32是表示基材520B安装于第二挟持夹402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参照图31,该基材520B的基本的结构与上述的基材520相同,不同点在于卡合区域522的结构。该基材520B的卡合区域522成形为与保持面521在同一平面上,在与保持面521的连接部设置有构成脆弱区域的薄壁部522y,该薄壁部522y呈筋状。另外,在卡合区域522设置有卡合孔522x。
参照图32,针对基材520B安装于第二挟持夹402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二挟持夹402的侧面事先设置有卡合突起405,该卡合突起405用于使设置于卡合区域522的卡合孔522x卡合。在使设置于基材520B的导电性凝胶510与上肢/下肢电极404抵接的状态下,通过沿着薄壁部522y弯折卡合区域522,来使卡合孔522x与卡合突起405卡合。通过使四个角的卡合区域522的卡合孔522x与卡合突起405卡合,来完成基材520B向第二挟持夹402的安装。
这样,通过将基材520B成形为包括卡合区域522的平面状,能够使基材520B的生产性上升。另外,在为了收容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而打包包装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的情况下,由于在基材520B凹凸很少(很平整),所以能够进行气密性很高的打包包装。另外,通过对设置于卡合区域522的卡合孔522x进行调节,能够将导电性凝胶510压接在上肢/下肢电极404上。
此外,只要在上述的基材520、520A、520B的保持面521设置图33及图34示出的槽521c即可。槽521c的剖面形状不仅可以为图34示出的U字槽,还可以为V字槽。这样,通过沿着与保持面5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设置槽521c,在将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安装于上肢/下肢电极404时,能够使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易于沿着第二挟持夹402的弯曲形状而弯曲,从而能够使导电性凝胶510与上肢/下肢电极404的接触更良好。
此外,在该基材520B中也同样地,在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相当于图23的用B11、B21表示的区域)的开口部521a的面积之和只要在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相当于图23的用B11、B21表示的区域)的总面积的50%以上即可。由此,在向保持面521涂敷导电性凝胶510时,气泡易于从开口部排出,从而能够抑制气泡进入导电性凝胶510内。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导电性凝胶510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混入气泡的部分变薄,从而能够使内脏脂肪测定用装置的测定精度稳定。
[具有另一种形状的基材520C的详细结构]
接着,参照图35,针对具有另一种形状的基材520C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35是表示基材520C的另一种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35,该基材520C的基本的结构与上述的基材520相同,不同点在于开口部521a的形状、配置及卡合区域522的结构。
在保持面521中,开口部521a具有三角形状,在图示的上下方向上,相邻配置的三角形的斜边配置成彼此平行,整体呈网状的形状。另外,在保持面521设置有与在图14中说明的突起部321p同样的多个突起部521p。另外,在保持面521设置有一对条状的凸部壁521x,来规定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图35的用B11、B21表示的区域)。
该基材520C的卡合区域522隔着高度差部522d及构成脆弱区域的薄壁部522y与保持面521连接。在卡合区域522设置有卡合孔522x。
另外,为了提高基材520C整体的刚性,在保持面521的与卡合区域522连接的区域(图35的用B11表示的区域的外侧的区域)设置有厚壁部522z,该厚壁部522z的厚度比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的保持面521的厚度更厚。
此外,该基材520C安装于第二挟持夹402的安装结构,与图32说明的基材520B相同。
另外,在该基材520C中也同样地,在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相当于图35的用B11、B21表示的区域)的开口部521a的面积之和只要在设置导电性凝胶510的区域(相当于图35的用B11、B21表示的区域)的总面积的50%以上即可。由此,在向保持面521涂敷导电性凝胶510时,气泡易于从开口部排出,从而能够抑制气泡进入导电性凝胶510内。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导电性凝胶510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混入气泡的部分变薄,从而能够使内脏脂肪测定用装置的测定精度稳定。
在此,参照图36及图37,针对向保持面521涂敷导电性凝胶510的情况进行说明。图36表示基材520、520A、520B所采用的开口部521a的图案。
在该开口部图案的情况下,从开口部521a导入的导电性凝胶510的流动如图中的箭头G1所示。其结果为,在保持面521的被开口部521a的角部包围的区域(与各开口部端部之间的距离相等的区域)内,气泡无法被排出,气泡有可能会进入导电性凝胶510内,导致在导电性凝胶510内残存比较大的气泡Ba。
另一方面,图37表示基材520C所采用的开口部521a的图案。开口部521a具有三角形状,在图示的上下方向上,相邻配置的三角形的斜边配置成彼此平行,整体呈网状的形状。其结果为,与图36示出的开口图案不同,与各开口部端部之间的距离相等的区域变少,能够形成更多的气泡排出区域。其结果为,能够改善气泡进入导电性凝胶510内的状况,抑制气泡残存在导电性凝胶510内。
(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由于基材520预先保持导电性凝胶510,所以仅将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500安装于上肢/下肢电极404,即能够易于对上肢/下肢电极404涂敷导电性凝胶510。
另外,由于导电性凝胶510的流动性很小,所以也易于对附着于被测定者的导电性凝胶510进行擦去作业。同样地,也易于对附着于腹部电极404的导电性凝胶510进行擦去作业。
另外,由于附着于被测定者的导电性凝胶510的涂敷位置及量恒定,所以能够确保接触阻力减小的稳定性及电极之间距离的恒定性。由此,通过将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腹部电极用敷垫500应用于体脂肪测定装置的各电极,能够使体脂肪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上升。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用于体脂肪测定装置的电极上安装的电极用敷垫进行了说明,但是本电极用敷垫不限于应用于体脂肪测定装置所使用的电极。例如,能够将本发明的电极用敷垫应用于心电图、肌电图、低频按摩仪、EMS(Electro Muscle Stimulation:肌肉电刺激仪)、脑波形测定装置等所使用的电极。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应该注意的是,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为例示,而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示出,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均等的思想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附图标记说明
1 体脂肪测定装置
10 控制部
11 运算处理部
12 阻抗计算部
13 各种脂肪量计算部
14 体脂肪量计算部
15 各部位脂肪量计算部
16 内脏脂肪量计算部
17 皮下脂肪量计算部
21 恒定电流生成部
22 端子切换部
23 电位差检测部
24 体格信息计测部
25 被测定者信息输入部
26 显示部
27 操作部
28 电源部
29 存储部
100 电极带
101 带状构件
200 腹部电极
201 圆筒电极部
202 凹槽部
300、300B 腹部电极用敷垫
310、510 导电性凝胶
310A 导电性凝胶片
311 片状构件
320、320A、320B、520、520A、520B 基材
321 保持面
321C 盖部
321a、521a 开口部
321b、522b 卡合片
321t 凸缘部
321p、521p 突起部
322 圆筒形状体,
322a 狭缝
322c 卡合凹部
322t 上端部
323 凸部区域
324、523 钩指部
325 连接片
400 手脚夹
401 第一挟持夹
402 第二挟持夹
403 弹性夹
404 上肢/下肢电极
405 卡合突起
500 上肢/下肢电极用敷垫
521 保持面
521b 加强部
521c 槽
522 卡合区域
522a 腕部
522d 高度差部
522x 卡合孔
522y 薄壁部
522z 厚壁部
Claims (11)
1.一种电极用敷垫,安装于电极(A11-A14、A21-A24、404),其特征在于,
具有:
导电性凝胶(310、510),
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以使所述导电性凝胶(310、510)能够与所述电极(A11-A14、A21-A24、404)相接触的方式保持所述导电性凝胶(310、510),并且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电极(A11-A14、A21-A24、40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用敷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具有保持面(321、521),所述保持面(321、521)具有开口部(321a、521a),
所述导电性凝胶(310、510)以使所述导电性凝胶(310、510)在所述保持面(321、521)与所述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成为一体的方式被保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用敷垫,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的设置有所述导电性凝胶(310)的区域中的所述开口部(321a)的面积之和,是设置有所述导电性凝胶(310)的区域的总面积的50%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用敷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的至少所述导电性凝胶(310)的设置区域为树脂构件(320、320A、520、520A、520B)。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用敷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的至少所述导电性凝胶(310)的设置区域为纤维状构件(3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用敷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凝胶(310、510)以使所述基材的边缘部(B2、B12、B22)露出的方式被所述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520C)保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用敷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包括卡合区域(323、522),所述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通过所述卡合区域(323、522)的弹性变形,能够相对所述电极装卸所述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用敷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还具有钩指部(324、523),在从所述电极卸下该电极用敷垫时,用户的手指卡合在所述钩指部(324、52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用敷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320、320A、320B、520、520A、520B)为聚丙烯类树脂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用敷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凝胶(310、510)为丙烯类高分子凝胶或含有电解液的氨酯类凝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用敷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A11-A14、A21-A24、404)为用于内脏脂肪测定用装置(1)的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56642 | 2010-11-17 | ||
JP2010-256642 | 2010-11-17 | ||
JP2011-109650 | 2011-05-16 | ||
JP2011109650A JP5751002B2 (ja) | 2010-11-17 | 2011-05-16 | 電極用パッド |
PCT/JP2011/074641 WO2012066912A1 (ja) | 2010-11-17 | 2011-10-26 | 電極用パッド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20969A true CN103220969A (zh) | 2013-07-24 |
CN103220969B CN103220969B (zh) | 2015-04-01 |
Family
ID=4608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55443.5A Active CN103220969B (zh) | 2010-11-17 | 2011-10-26 | 电极用敷垫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51002B2 (zh) |
CN (1) | CN103220969B (zh) |
WO (1) | WO2012066912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5201A (zh) * | 2013-10-24 | 2014-01-15 | 刘卫明 | 可配置干湿方式的穿戴式心电电极 |
CN104736048A (zh) * | 2013-09-16 | 2015-06-24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生物医学电极 |
CN106974638A (zh) * | 2016-12-22 | 2017-07-25 | 王艳景 | 便携贴式无线心电图(ecg)采集监测装置 |
CN107412948A (zh) * | 2015-04-24 | 2017-12-01 | 株式会社Mtg | 肌肉电刺激装置 |
CN113546313A (zh) * | 2020-04-26 | 2021-10-26 |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组件及其凝胶套 |
CN113546314A (zh) * | 2020-04-26 | 2021-10-26 |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及其导电凝胶组件 |
CN113546312A (zh) * | 2020-04-26 | 2021-10-26 |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组件及其凝胶套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66752A1 (ja) | 2014-04-28 | 2015-11-0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生体信号検出装置 |
JP6646887B2 (ja) * | 2015-09-04 | 2020-02-14 |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 低周波治療器及び低周波治療器用のパッド、低周波治療器用の本体部、低周波治療器用のホルダ、低周波治療器用のパッドとホルダの組み合わせ |
KR20180040410A (ko) * | 2016-10-12 | 2018-04-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체성분 측정장치 및 이와 무선연결되는 이동 단말기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28040A (ja) * | 1989-10-13 | 1991-05-31 | Fukuda Denshi Co Ltd | 生体電極 |
CN1151683A (zh) * | 1994-07-01 | 1997-06-11 | 人类技术股份公司 | 一种生物医学电极用的界面部件 |
CN101370551A (zh) * | 2006-01-23 | 2009-02-18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特征在于抽头或按扣的用于长期患者佩戴的、与保持密封隔离的改进生物医学电极 |
WO2009119383A1 (ja) * | 2008-03-28 | 2009-10-01 |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 ゲル電極 |
JP2010246751A (ja) * | 2009-04-16 | 2010-11-04 | Masayoshi Fukuda | 生体電極パッド、生体電極、粘着パッド及び粘着パッドシー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95922A (ja) * | 1991-10-08 | 1993-04-20 | Nippon Achison Kk | 生体用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240323B1 (en) * | 1998-08-11 | 2001-05-29 | Conmed Corporation | Perforated size adjustable biomedical electrode |
JP4477865B2 (ja) * | 2002-12-06 | 2010-06-09 |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 イオントフォレーシス装置 |
-
2011
- 2011-05-16 JP JP2011109650A patent/JP5751002B2/ja active Active
- 2011-10-26 CN CN201180055443.5A patent/CN103220969B/zh active Active
- 2011-10-26 WO PCT/JP2011/074641 patent/WO201206691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28040A (ja) * | 1989-10-13 | 1991-05-31 | Fukuda Denshi Co Ltd | 生体電極 |
CN1151683A (zh) * | 1994-07-01 | 1997-06-11 | 人类技术股份公司 | 一种生物医学电极用的界面部件 |
CN101370551A (zh) * | 2006-01-23 | 2009-02-18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特征在于抽头或按扣的用于长期患者佩戴的、与保持密封隔离的改进生物医学电极 |
WO2009119383A1 (ja) * | 2008-03-28 | 2009-10-01 |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 ゲル電極 |
JP2010246751A (ja) * | 2009-04-16 | 2010-11-04 | Masayoshi Fukuda | 生体電極パッド、生体電極、粘着パッド及び粘着パッドシート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6048A (zh) * | 2013-09-16 | 2015-06-24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生物医学电极 |
US9603541B2 (en) | 2013-09-16 | 2017-03-28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Bio-medical electrode |
CN103505201A (zh) * | 2013-10-24 | 2014-01-15 | 刘卫明 | 可配置干湿方式的穿戴式心电电极 |
CN103505201B (zh) * | 2013-10-24 | 2015-10-07 | 刘卫明 | 可配置干湿方式的穿戴式心电电极 |
CN107412948A (zh) * | 2015-04-24 | 2017-12-01 | 株式会社Mtg | 肌肉电刺激装置 |
CN106974638A (zh) * | 2016-12-22 | 2017-07-25 | 王艳景 | 便携贴式无线心电图(ecg)采集监测装置 |
CN113546313A (zh) * | 2020-04-26 | 2021-10-26 |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组件及其凝胶套 |
CN113546314A (zh) * | 2020-04-26 | 2021-10-26 |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及其导电凝胶组件 |
CN113546312A (zh) * | 2020-04-26 | 2021-10-26 |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组件及其凝胶套 |
CN113546313B (zh) * | 2020-04-26 | 2025-02-25 |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组件及其凝胶套 |
CN113546314B (zh) * | 2020-04-26 | 2025-03-25 |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及其导电凝胶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751002B2 (ja) | 2015-07-22 |
CN103220969B (zh) | 2015-04-01 |
JP2012120825A (ja) | 2012-06-28 |
WO2012066912A1 (ja) | 201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20969A (zh) | 电极用敷垫 | |
US6636754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ardiac output in a living subject | |
US935793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body fluid monitoring | |
US879025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functional 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 | |
RU2425628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змерения висцерального жира | |
US20060276715A1 (en) | Electrode for measuring electrocardiogram and electrocardiogram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PT2344025E (pt) | Método não invasivo para estimar a variação do nível de glucose no sangue de uma pessoa e aparelho para realizar o método | |
CN103533886B (zh) | 敷垫用垫座 | |
RU2593797C1 (ru) | Блок датчиков | |
US2018031783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ontractions | |
JP5050595B2 (ja) | 電極クリップ | |
EP3733062A1 (en) | Condition evaluation device, condition evalu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10680309B (zh) | 胸部带形装置及心电测量装置 | |
KR102015553B1 (ko) | 스마트 근전도감지기의 접촉면 증대구조 | |
US20210290098A1 (en) | Wearable body composition analyzer | |
CN113017612B (zh) | 腰椎关节活动度监测装置 | |
RU2233617C1 (ru) | Электр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импеданса головы | |
CN215534394U (zh) | 腰椎关节活动度监测装置 | |
JP3993742B2 (ja) | 生体電気測定用電極 | |
JP2007222685A (ja) | 体脂肪測定装置 | |
KR20180063506A (ko) | Eit를 위한 전극 측정장치 | |
ITFI20000106A1 (it) | Attrezzatura per analisi impedenziometriche, con elettrodi perfezionati per un loro utilizzo e per un rapido e preciso posizionament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