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6712B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16712B CN103216712B CN201210017964.8A CN201210017964A CN103216712B CN 103216712 B CN103216712 B CN 103216712B CN 201210017964 A CN201210017964 A CN 201210017964A CN 103216712 B CN103216712 B CN 1032167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ve cover
- seat structure
- cover seat
- flat
- displays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于一支撑件上设有相对的第一、二端部,一调整座由至少一第一枢接件枢接于该支撑件的第一端部,且于调整座与一结合组件之间设有能相互产生弹性卡擎的卡掣定位件,该结合组件的其中一侧可与一平板式显示装置相结合,而该支撑件的第二端部可经由一衔接座枢接一底盘,以使该平板式显示装置得以配合底盘的使用,并形成不同角度的枢转与斜向支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式显示装置,尤指一种可结合键盘,并使电子装置的屏幕可被调整至不同倾斜及翻转角度,以因应不同需求的保护盖支座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应用于平板电脑的支架或护套结构,有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11501号「平板电脑支撑架之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其揭示有,该支撑架主要由一固定板体及一枢接该固定板体的支架组成,而固定板体则由一前盖及一后盖结合,其中于后盖向前盖方向延伸复数个定位件,而后盖另结合复数个夹持板,各夹持板则形成一与定位件相对应滑移的导槽,通过导槽与定位件的相互牵制能有效对夹持板作限位效果。另位于导槽处则设置一供夹持板对平板电脑夹持抵触的伸缩件,如此,各夹持板通过伸缩件能针对各种不同尺寸的平板电脑改变夹设范围以及达到有效的夹持固定的效果。此种结构仅具有夹持平板电脑并形成一固定显示角度的支撑效果,于应用上缺乏变化性,并无法满足多样性的使用需求。
另有中国台湾公告第M414799号「平板电脑之配套盒架构造」新型专利案,其主要具有一百叶盒盖的盒体,该盒体为一收纳槽恰可嵌入结合一蓝牙无线传输键盘,该盒盖内具有夹层,在该夹层基础轴枢一支架板,该支架板后轴枢一支撑脚;于该盒盖展开平置时,该支撑脚支撑该支架板呈一斜度突伸,提供平板电脑放置,以因应平板电脑无置座设计而可于桌上置立使用,并且符合一般惯用实体键盘者一个熟悉的操作型态。此种结构虽可使该平板电脑产生不同固定倾斜角度的支撑,但却难以使该键盘具有易于操作的倾斜角度,且该平板电脑也不易操作调整产生横向的显示效果,使用上也有其限制。
中国台湾公告第M414855号「平板电脑之护套」新型专利案,主要包括了一上盖及一底座,该上盖与底座间形成一第二转折部,使该上盖与底座可对合收折,该底座的接近中间位置形成另一第一转折部,使该底座可弯折一角度,该上盖中设有数间隔的磁铁,凭借上述的结构设计,该底座可供平板电脑固定于其上,该平板电脑乃可以其既有而隐藏在其周边中的铁芯与上盖的磁铁相吸住,及配合第一及第二弯折部可弯折的特性,使其可与不同位置的磁铁相吸住,俾该平板电脑可作更多种不同浏览角度的调整,同时可对平板电脑形成保护,以避免该平板电脑被刮伤。此种结构基本上也可使该平板电脑产生不同固定倾斜角度的支撑,但无法结合键盘,是一护套的变化应用。
有鉴于现有平板电脑的支架或护套结构于应用时有上述缺点,本发明设计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的道,终于有本发明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可令平板式显示装置产生不同角度的枢转与定位,以因应不同观视的需求,进而增进应用的变化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可连结一外部的底盘,该底盘除可结合键盘功能外,也可产生符合人体工学的斜翘与支撑,以提升该平板式显示装置使用上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于收存时,可令该平板式显示装置与底盘相互迭合,除具有较小的收合体积以便于携带外,也具有良好的保护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一调整座,经由至少一第一枢接件枢接于该支撑件的第一端部,在该调整座设有一具有开口的容置部,在该容置部内设有至少一受预设弹性元件向外弹性抵顶的卡掣定位件;一结合组件,可相对枢转地结合固定于该调整座具容置部的一侧,该结合组件具有一对应于容置部的镂空部,且于该镂空部内周侧设有复数供该卡掣定位件弹性嵌入的定位凹部,以利于在调整座及结合组件之间形成一卡掣定位的结构,另于该结合组件上设有可容纳平板式显示装置的容置空间,一衔接座,经由一第两个枢接件可枢转定位地枢接于该支撑件的第二端部;一底盘,经由一第三枢接件可枢转定位地枢接该衔接座于远离支撑件的一侧。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结合组件具有一固定座,且该容置空间设置于该固定座上。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结合组件另具有一夹掣件,且该镂空部设置于该固定座上,而该固定座经由该夹掣件结合固定于该调整座上。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结合组件另具有一结合件,且该镂空部设置于该结合件上,而该结合件经由一夹掣件结合固定于该调整座上,又该固定座可拆卸地结合于该结合件上。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结合件周缘的二对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与至少一第二定位部,而于该固定座上则相对设有分别对应于该第一、二定位部的第一、二被定位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第一、二定位部分别为一套钩及一卡钩,而该第一、二被定位部分别为一定位导槽及一卡掣槽。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衔接座上设有一容置该支撑件的第二端部的枢接凹部,且于该第二端部外周侧设有一于枢转过程中得以抵触该枢接凹部底面的凸抵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容置部周侧设有至少一导引槽道,且该卡掣定位件沿该导引槽道移行。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通孔与导引槽道之间分别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供固定该弹性元件的一端,且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推抵于该卡掣定位件。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容置部底面设有至少一贯通至容置部背侧的通孔,且该第一枢接件设置于该容置部内,该第一枢接件另设有一具枢转定位功能的枢接端,该枢接端可分别穿过通孔再结合于支撑件的第一端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底盘另结合复数按键而形成一键盘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确可达成与键盘结合、并可调整平板式显示装置至不同倾斜及翻转角度的功效,实为一具新颖性及进步性的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调整座及结合组件构造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盘、衔接座及支撑件构造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调整座内部构造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卡掣定位件嵌卡于预设定位凹部时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平板式显示装置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合组件枢转时,其卡掣定位件脱离图5所示的定位凹部的位移状态图;
图8为图6的平板式显示装置于枢转90度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平板式显示装置直立支撑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衔接座与底盘间形成一弯折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固定座与底盘相迭合,且平板式显示装置的屏幕向外显露的使用状态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组合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座与结合件的拆解动作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座与结合件的组合状态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件;11-第一端部;111、121-轴孔;12-第二端部;122-凸抵部;2-调整座;21-容置部;211-通孔;212-导引槽道;213-定位部;22-第一枢接件;221-枢接端;23-弹性元件;24-卡掣定位件;3-结合组件;31、73-固定座;311、731-容置空间;312-镂空部;313、732-夹掣部;314、712-定位凹部;32、72-夹掣件;4-衔接座;41-第两个枢接件;42-枢接凹部;5-底盘;51-第三枢接件;52-按键;6-平板式显示装置;7-结合组件;71-结合件;711-镂空部;713-第一定位部;714-第二定位部;715-推拨凸部;733-第一被定位部;734-第二被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4所示,可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结构主要包括:支撑件1、调整座2、结合组件3、衔接座4及底盘5等部分,其中支撑件1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端部11及第二端部12,在该第一、二端部11、12外旁侧分别设有轴孔111、121,且于该第二端部12外周侧设有一凸抵部122。
调整座2于中央设有一具有开口的容置部21,在该容置部21底面设有两个横向延伸并贯通至容置部21背侧的通孔211,以及设于各通孔211外旁侧的两个导引槽道212,另于两个通孔211与导引槽道212之间分别设有一定位部213,两个第一枢接件22分别设于各通孔211旁侧,各第一枢接件22分别设有一具枢转定位功能的枢接端221,该两个枢接端221可分别穿过通孔211再结合于支撑件1的轴孔111,使该调整座2得以支撑件1的第一端部11为轴心而枢转倾斜并固定于所需角度,两个弹性元件23(可为螺旋弹簧)分别以一端固定于定位部213,并以另一端分别延伸至导引槽道212内,以推抵二卡掣定位件24(可为滚轮)沿导引槽道212保持向外弹性活动。
结合组件3由一固定座31及一夹掣件32所组成,该固定座31一侧设有可容纳平板式显示装置6(如:平板电脑、行动电话)的容置空间311,在该容置空间311周侧设有凸起可定位该平板式显示装置6的夹掣部313,在该固定座31(容置空间311)中央设有一对应于该容置部21的镂空部312,在该镂空部312内周侧设有复数间隔预设旋转角度的定位凹部314,且各定位凹部314可供该卡掣定位件24嵌入(如图4所示)而形成定位,夹掣件32具有大于镂空部312的面积,其结合于固定座31远离调整座2的一侧,且可盖合于镂空部312上,以限制第一枢接件22、弹性元件23、卡掣定位件24防止向外松脱外,也可使固定座31结合于该调整座2上,以令固定座31产生与调整座2相对枢转的运动。
衔接座4设有可容置该支撑件1的第二端部12的枢接凹部42,在该枢接凹部42内的二对侧分别设有相对凸伸且具有枢转定位功能的第两个枢接件41,该二第两个枢接件41可分别结合于支撑件1的轴孔121内,使该支撑件1得以进行相对于衔接座4的枢转,并可定位于所需角度,同时,利用该凸抵部122抵顶于枢接凹部42底面,可限制该支撑件1相对于衔接座4的枢转角度。
底盘5经由复数具有枢转定位功能的第三枢接件51枢接于该衔接座4远离支撑件1的一侧,该底盘5于实际应用上,可依需要为一般可承置物件的盘体结构,或可结合复数按键52而形成一键盘结构。
请参图5至图11,可知本发明上述第一实施例于实际应用时,若设定该调整座2的卡掣定位件24嵌入于固定座31的镂空部312上预设定位凹部314内(如图5所示)为初始位置,此时该固定座31与平板式显示装置6呈横置状态(如图6所示)的状态;当一外力驱使该固定座31(或平板式显示装置6)转动时,则该卡掣定位件24推抵压缩该弹性元件23,并脱离该初始位置的定位凹部314(如图7所示),直至该外力消失,且该卡掣定位件24沿该镂空部312内周缘移行并嵌卡于另一定位凹部314内,此时该固定座31与平板式显示装置6可形成一非横设的角度翻转(如图8所示,显示一转动90度的状态),以因应不同使用场合及需求。
若未使用而要收合保存时,可枢转该支撑件1以使该平板式显示装置6的屏幕侧靠合于底盘5上,使该二者形成迭置而具有较小的占用空间,除可便于收存或携带外,也可对平板式显示装置6的屏幕形成一适当的保护。
若要正常使用该平板式显示装置6,则可反向枢转该支撑件1以使该平板式显示装置6呈直立或倾斜一适当角度,以便于使用者观视其屏幕,此时,该底盘5与衔接座4之间也可形成不同的组合变化,例如:单独以该底盘5接触于预设平面(如:桌面)上,而使该衔接座4、支撑件1分别弯折(如图9所示),以使该平板式显示装置6具有易于观视或操作的支撑角度;或使该衔接座4与底盘5弯折一角度,令其二者以枢接部位腾空,并分别以远离枢接部位的一侧接触于预设平面上(如图10所示),以形成另一种支撑形态。
若将该平板式显示装置6于支撑件1的第一端部11上完全反向枢转,然后再将该支撑件1、固定座31贴合于该衔接座4、底盘5上,可使该平板式显示装置6形成平贴于预设平面且屏幕朝上(如图11所示)的待使用状态。
请参好12至图15,可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以前述第一实施例为基础而衍生的结构,主要包括:结合组件7以及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底盘5、衔接座4、调整座2、支撑件1等组件,该结合组件7由一固定座73、一夹掣件72及一结合件71组成,该结合件71中央设有一对应于该容置部21的镂空部711,在该镂空部711内周侧设有复数间隔预设角度的定位凹部712,且各定位凹部712可供该卡掣定位件24嵌入而形成定位,另于该结合件71周缘至少二对侧分别设有朝向同侧延伸的复数第一定位部713(可为套钩)及具有卡钩结构的第二定位部714,且另设有一可推拨各第二定位部714的推拨凸部715。
该夹掣件72具有大于镂空部312的面积,其结合于结合件71远离调整座2的一侧,且可盖合于镂空部711上,以限制第一枢接件22、弹性元件23、卡掣定位件24防止向外松脱外,也可使结合件71结合于该调整座2上,并令该结合件71产生与调整座2相对枢转的运动。
固定座73的一侧设有可容纳平板式显示装置6(如:平板电脑、行动电话)的容置空间731,在该容置空间731周侧设有凸起可定位该平板式显示装置6的夹掣部732,且于该容置空间731的反侧周缘设有第一被定位部733(可为一定位导槽)、第二被定位部734(可为一卡掣导槽)分别对应于该结合件71的第一、二定位部713、714。
于组合时,可令结合件71的第一定位部713(套钩)伸入固定座73的第一被定位部733(定位导槽)内,再配合另一侧的第二定位部714(卡钩)嵌入第二被定位部734(卡掣导槽)内,可使该结合件71与固定座73形成结合定位(如第15图所示),而若施力于该推拨凸部715,则可连动该第二定位部714(卡钩)脱离第二被定位部734(卡掣导槽),俾令该固定座73与结合件71分离(如图14所示),以形成一易于组卸的结构。
上述结构中,除该结合组件7本身的结构,及其与调整座2的组合方式外,其余该底盘5、衔接座4、支撑件1的结构与相互结合方式都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再此不多作赘述。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确可达成与键盘结合、并可调整平板式显示装置至不同倾斜及翻转角度的功效,实为一具新颖性及进步性的发明。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4)
1.一种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一调整座,经由至少一第一枢接件枢接于该支撑件的第一端部,在该调整座上结合有一预备以组装平板式显示装置的结合组件;
一所述结合组件,相对枢转地结合于该调整座上,朝向组装平板上显示器的一侧;
一衔接座,经由一第二枢接件能够枢转定位地枢接于该支撑件的第二端部;
一底盘,经由一第三枢接件能够枢转地枢接于该衔接座远离支撑件的一侧;
所述调整座设有一容置部,且该结合组件设有对应该容置部的镂空部;该结合组件还具有一夹掣件,且该镂空部设置于一固定座上,而该固定座经由该夹掣件结合固定于该调整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座与结合组件之间,设有能弹性卡掣的卡掣定位件以及一相对受其嵌入卡掣的定位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组件上,设有能够组合平板式显示装置的容置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组件具有该固定座,且一容置空间设置于该固定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座设有一容置部,且该结合组件设有对应该容置部的镂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组件还具有一结合件,且该镂空部设置于该结合件上,而该结合件经由一夹掣件结合固定于该调整座上,又该固定座可拆卸地结合于该结合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组件还具有一结合件,且该镂空部设置于该结合件上,而该结合件经由一夹掣件结合固定于该调整座上,又该固定座可拆卸地结合于该结合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件周缘的两个对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与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而于该固定座上则相对设有分别对应于该第一、二定位部的第一、二被定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件周缘的两个对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与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而在该固定座上则相对设有分别对应于该第一、二定位部的第一、二被定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定位部分别为一套钩及一卡钩,而该第一、二被定位部分别为一定位导槽及一卡掣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定位部分别为一套钩及一卡钩,而该第一、二被定位部分别为一定位导槽及一卡掣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周侧设有至少一导引槽道,且一卡掣定位件沿该导引槽道移行。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周侧设有至少一导引槽道,且一卡掣定位件沿该导引槽道移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底面设有至少一贯通至容置部背侧的通孔,且该第一枢接件设置于该容置部内,该第一枢接件还设有一具有枢转定位功能的枢接端,该枢接端分别穿过通孔再结合于支撑件的第一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底面设有至少一贯通至容置部背侧的通孔,且该第一枢接件设置于该容置部内,该第一枢接件还设有一具有枢转定位功能的枢接端,该枢接端分别穿过通孔再结合于支撑件的第一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底面设有至少一贯通至容置部背侧的通孔,且该第一枢接件设置于该容置部内,该第一枢接件还设有一具有枢转定位功能的枢接端,该枢接端分别穿过通孔再结合于支撑件的第一端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底面设有至少一贯通至容置部背侧的通孔,且该第一枢接件设置于该容置部内,该第一枢接件还设有一具有枢转定位功能的枢接端,该枢接端分别穿过通孔再结合于支撑件的第一端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底面设有至少一贯通至容置部背侧的通孔,且该第一枢接件设置于该容置部内,该第一枢接件还设有一具有枢转定位功能的枢接端,该枢接端分别穿过通孔再结合于支撑件的第一端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通孔与一导引槽道之间分别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供固定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且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推抵于一卡掣定位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通孔与一导引槽道之间分别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供固定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且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推抵于一卡掣定位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通孔与一导引槽道之间分别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供固定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且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推抵于一卡掣定位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通孔与一导引槽道之间分别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供固定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且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推抵于一卡掣定位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通孔与一导引槽道之间分别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供固定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且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推抵于该卡掣定位件。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衔接座上设有一容置该支撑件的第二端部的枢接凹部,且在该第二端部外周侧设有一在枢转过程中得以抵触该枢接凹部底面的凸抵部。
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衔接座上设有一容置该支撑件的第二端部的枢接凹部,且在该第二端部外周侧设有一在枢转过程中得以抵触该枢接凹部底面的凸抵部。
2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衔接座上设有一容置该支撑件的第二端部的枢接凹部,且在该第二端部外周侧设有一在枢转过程中得以抵触该枢接凹部底面的凸抵部。
2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衔接座上设有一容置该支撑件的第二端部的枢接凹部,且在该第二端部外周侧设有一在枢转过程中得以抵触该枢接凹部底面的凸抵部。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衔接座上设有一容置该支撑件的第二端部的枢接凹部,且在该第二端部外周侧设有一在枢转过程中得以抵触该枢接凹部底面的凸抵部。
2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盘还结合复数按键而形成一键盘结构。
3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盘还结合复数按键而形成一键盘结构。
3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盘还结合复数按键而形成一键盘结构。
3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盘还结合复数按键而形成一键盘结构。
3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盘还结合复数按键而形成一键盘结构。
3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盘还结合复数按键而形成一键盘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17964.8A CN103216712B (zh) | 2012-01-19 | 2012-01-19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17964.8A CN103216712B (zh) | 2012-01-19 | 2012-01-19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16712A CN103216712A (zh) | 2013-07-24 |
CN103216712B true CN103216712B (zh) | 2015-02-18 |
Family
ID=48814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1796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6712B (zh) | 2012-01-19 | 2012-01-19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167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63416A (zh) * | 2014-10-31 | 2015-02-18 | 成都远控科技有限公司 | 翻盖式无线车载移动监控指挥装置 |
CN104363419A (zh) * | 2014-10-31 | 2015-02-18 | 成都远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车载移动监控指挥仪 |
TWI548971B (zh) | 2015-06-17 | 2016-09-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旋轉結合模組 |
CN106354197B (zh) * | 2015-07-14 | 2019-09-13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旋转结合模块 |
CN109814664A (zh) * | 2017-11-21 | 2019-05-28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WO2020048161A1 (zh) * | 2018-09-06 | 2020-03-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TWI831149B (zh) * | 2021-04-14 | 2024-02-0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12668B2 (en) * | 2001-08-24 | 2003-09-02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Portable computer with articulate base |
CN101034593A (zh) * | 2006-03-08 | 2007-09-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94269A (ja) * | 1998-12-28 | 2000-07-14 | Casio Comput Co Ltd | 筐体の構造 |
TWI333605B (en) * | 2007-05-18 | 2010-11-21 | Inventec Corp |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TWM414799U (en) * | 2011-02-18 | 2011-10-21 | Mao-Rong Xu | Kit case structure for tabletcomputer |
TWM411501U (en) * | 2011-04-15 | 2011-09-11 | Wu Chun Peng | Structural improvement for supporting rack of tablet computer |
TWM414855U (en) * | 2011-05-05 | 2011-11-01 | Anno Mundi Internat Co Ltd | Protection sheath for ipad Smart Cober |
TWM414800U (en) * | 2011-06-16 | 2011-10-21 | Fu-Yi Hsu | Protective sheath |
-
2012
- 2012-01-19 CN CN201210017964.8A patent/CN10321671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12668B2 (en) * | 2001-08-24 | 2003-09-02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Portable computer with articulate base |
CN101034593A (zh) * | 2006-03-08 | 2007-09-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16712A (zh) | 2013-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98866B (zh) | Multi-directional support structure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 |
TWI479975B (zh) | The protective cover structure of the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 |
CN103216712B (zh)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 | |
US8186639B2 (en) | Bracket for tablet electronic device | |
US9069527B2 (en) | Tablet support apparatus | |
TWI498709B (zh) | 電子裝置及其支持機構 | |
CN105874400B (zh) | 用于便携式计算装置的支架 | |
CN102931556B (zh) | 底座及使用该底座的电子设备组件 | |
US9062811B2 (en) | Suppor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 |
TWI515528B (zh) | 一體式電腦 | |
TW201506584A (zh) | 外接式電子裝置及其相關電腦系統 | |
JP5806720B2 (ja) | 電子機器用スタンド | |
TW201318510A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US11528820B2 (en) | Low profile computer support | |
TWI511564B (zh) | Flat support system for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s | |
US2013031485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304663A (zh) | 電子裝置之支撐裝置 | |
CN103425196B (zh) | 电子装置 | |
CN202472496U (zh)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支座结构 | |
CN103216708B (zh)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支撑架结构 | |
CN202660173U (zh)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支撑架结构 | |
CN103220891B (zh)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多方位支持结构 | |
CN201820167U (zh) | 可旋转面盖的平板电子阅读器支架皮套 | |
TWM430805U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f the cover support structure | |
US20150144672A1 (en)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