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8226B - 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08226B CN103208226B CN201210013868.6A CN201210013868A CN103208226B CN 103208226 B CN103208226 B CN 103208226B CN 201210013868 A CN201210013868 A CN 201210013868A CN 103208226 B CN103208226 B CN 1032082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ad
- section
- grade separation
- crossing
- upper str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41001061264 Astraga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19793 Trifol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6 data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72 m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Navigation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在渲染时,根据立交道路的基本信息渲染立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图,其中包括各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所述装置包括:平面交叉渲染模块、上层路段截取模块、立体交叉渲染模块、平面交叉修正路段截取模块、以及平面交叉修正渲染模块。利用本发明,可以提高渲染出的立交道路地图与实际的立交道路的符合程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地图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地图(Electronic map),即数字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电子地图储存资讯的方法,一般使用矢量式图像储存,地图比例可放大、缩小或旋转而不影响显示效果,早期使用位图式储存,地图比例不能放大或缩小,现代电子地图处理系统一般利用基于互联网来储存和传送地图数据,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电子地图。
在电子地图处理系统中,立体交叉道路的渲染技术是一个难点。所谓立体交叉道路简称立交道路,是指实际不相交但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相交的两条或多条道路,例如组成北京西直门桥的多条道路。
立交道路渲染需要两种原始的矢量数据信息,即:道路基本信息和道路的立体交叉关系信息(简称为立交关系信息)。
所述道路基本信息记录于道路数据中,一条道路的基本信息包括几何位置信息和道路属性信息。所述几何位置信息对应一条折线,用一串坐标点表示;道路属性信息通常包括道路标识ID、道路名称、道路等级(如高速,国道,主路等各种等级)等。图1为道路矢量数据对应的几何位置信息表象图,参见图1展示了多条道路数据对应的几何位置信息的表象,每条道路数据对应一条折线,折线上的点表示折线的节点。
所述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记录于立体交叉点数据中,一条立体交叉点数据记录包括该点的坐标和对应的上下层道路ID。一个立体交叉点对应于三维空间中不相交的两条路段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交点。图2为道路的立体交叉点数据对应的几何表象图。如图2所示,所述的圆点对应立体交叉点,每个立体交叉点处有上下两层道路。
图3为现有的电子地图系统中的道路渲染基本原理示意图。参见图3,首先要将道路矢量数据进行符号化,映射到折线图元,然后利用绘图引擎渲染折线图元,得到道路相应的道路光栅图像。一个折线图元可以设置相应的渲染属性,如:折线的宽度、填充颜色、线冒和平滑连接方式等。图4为道路渲染技术用到的三种典型线冒示意图。参见图4,线冒通常有三种:方帽(butt cap),圆帽(round cap)和突方帽(projecting square cap),主要用来调整折线两端点的绘制形状。图5为道路渲染技术用到的三种典型平滑连接方式示意图。参见图5,平滑连接方式通常有三种:斜角连接(miter join),圆连接(round join)和斜切连接(bevel join),主要用来平滑折线相邻线段之间的衔接处。通过将道路矢量数据映射到不同渲染属性的折线图元,可以渲染出不同样式的道路图像。
但是,对于电子地图中立体交叉道路的渲染,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着渲染出的立交道路地图与实际的立交道路的符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无法向用户给出正确的地图指引,有时甚至会误导用户。例如具体体现主要有三种类型:
1)下层道路的内部或边界部分覆盖或完全覆盖了上层道路,没有充分体现出上下层次关系。如图6a为某现有的电子地图系统渲染出的北京万泉河桥处的立交显示示意图,如图中圈线内所示,下层道路覆盖了黄色上层道路的一部分。如图6b为某现有电子地图系统渲染出的上海两高速路处的立交显示示意图,如图中圈线内所示,立体交叉道路的层次关系体现的不明显。如图6c为某现有电子地图系统渲染出的北京四惠桥处的立交显示示意图,如其中的圈线内所示,其下层道路覆盖上层道路的问题比图6a所示的电子地图更明显。
2)立交处附近的平面交叉处多余的道路边界阻塞了平面交叉的连通性。如图6d为某现有电子地图系统渲染出的北京四惠桥处的立交显示示意图,如图中的圈线内所示,实际连通的两条路却被渲染的道路边界阻塞了连通性。
3)道路宽度在立交处的两侧发生突变。如图6e为某现有电子地图系统渲染出的北京学院桥处的立交显示,如其中的圈线内所示,北四环中路的道路宽度在立交处的两侧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和装置,以提高渲染出的立交道路地图与实际的立交道路的符合程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包括:
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
在渲染时,根据立交道路的基本信息渲染立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图,其中包括各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
一种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装置,包括:
平面交叉渲染模块,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基本信息渲染出立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图,其中包括各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
上层路段截取模块,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
立体交叉渲染模块,用于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
平面交叉修正路段截取模块,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
平面交叉修正渲染模块,用于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先渲染立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图,再重新渲染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最后重新渲染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通过这种重新修正渲染的方式,修正了原始平面交叉图中的道路层次关系以及连通性等问题,提高了渲染出的立交道路地图与实际的立交道路的符合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道路矢量数据对应的几何位置信息表象图;
图2为道路的立体交叉点数据对应的几何表象图;
图3为现有的电子地图系统中的道路渲染基本原理示意图;
图4为道路渲染技术用到的三种典型线冒示意图;
图5为道路渲染技术用到的三种典型平滑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6a为某现有的电子地图系统渲染出的北京万泉河桥处的立交显示示意图;
图6b为某现有电子地图系统渲染出的上海两高速路处的立交显示示意图;
图6c为某现有电子地图系统渲染出的北京四惠桥处的立交显示示意图;
图6d为某现有电子地图系统渲染出的北京四惠桥处的立交显示示意图;
图6e为某现有电子地图系统渲染出的北京学院桥处的立交显示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平面交叉渲染完所有道路轮廓后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经过平面交叉渲染后的立交道路平面交叉图;
图10为本发明截取的上层路段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立体交叉渲染后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截取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的经过平面交叉修正渲染后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装置的一种组成示意图;
图15a为利用本发明渲染出的北京万泉河桥处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
图15b为利用本发明渲染出的上海两高速路处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
图15c为利用本发明渲染出的北京四惠桥处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
图15d为利用本发明渲染出的北京四惠桥处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
图15e为利用本发明渲染出的北京学院桥处的立交道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
在渲染时,先根据立交道路的基本信息渲染出立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图,其中包括各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再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从而渲染出具有层次关系的立交道路的立体交叉图;最后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
图7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参见图7,该实施例的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由平面交叉渲染、立体交叉渲染和平面交叉修正渲染这三大步骤组成。
首先是平面交叉渲染步骤。在这一步中,本发明不考虑道路立体交叉的情形,认为所有道路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道路与道路之间的交叉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对于一条道路,为了绘制出该道路的轮廓线(border line),本发明先绘制该道路的轮廓(border),然后再绘制该道路的填充区(fill)。道路轮廓的宽度(border width)等于填充区宽度(fill width)加上两个轮廓边线的宽度(border line width),即:border width=fill width+2x border linewidth。道路轮廓中没有被道路填充区覆盖的地方就是道路轮廓边线。
对于多条道路,为了保证平面交叉的道路在交叉点处填充区的连通性,本发明先绘制所有道路的轮廓,然后再绘制所有道路的填充区。为了体现高等级道路填充区的连续性,本发明先渲染低等级的道路,然后再渲染高等级的道路。
所述平面交叉渲染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701、按道路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渲染每条道路的轮廓。如图8所示为一种渲染完所有道路轮廓后的图像,假设此处的平滑连接方式设置为圆连接,线冒设置为圆帽。
步骤702、按道路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渲染每条道路的填充区,得到平面交叉图。如图9所示为一种经过平面交叉渲染后的平面交叉图,假设此处的平滑连接方式设置为圆连接,线冒设置为圆帽。
如图9所示,经过平面交叉渲染后,道路与道路在相交点处的填充区(fill)相通,体现了平面交叉的连通性;其次,高等级道路(图中黄色道路)的填充区保持连续,低等级道路(图中白色道路)的填充区被高等级道路的填充区隔断,体现了高等级道路填充区的连续性优先于低等级道路填充区的连续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等级道路的主干地位。
其次是立体交叉渲染步骤,在这一步中,本发明将在上一步平面交叉渲染的基础上,渲染出道路立体交叉的层次效果。为了渲染出立体交叉的上下层次关系,应该使上层道路的轮廓边线(border line)和填充区(fill)在立体交叉点处覆盖下层道路的轮廓边线和填充区。因此,本发明需要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然后重新渲染这样的上层路段。
所述立体交叉渲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3、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
此处截取所述上层路段的具体方式为:在不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截取位于至少一条道路之上、且不位于任何道路之下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图10为本发明截取的上层路段的一种示意图。参见图10,其中加粗的子路段就表示截取的上层路段。
该步骤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先在道路折线中添加虚拟节点:立交点。即将所有立交点作为节点插入到涉及的道路折线中。每个立交点涉及两条道路折线,插入到对应上层道路(在该立交点相对位于上层)折线的立交点称为上立交点,插入到对应下层道路(在该立交点相对位于下层)折线的立交点称为下立交点。这样,一条道路折线的节点类型共有4种:实际平面交叉点,实际非平面交叉点,虚拟上立交点,和虚拟下立交点。本说明书中称实际平面交叉点和虚拟下交叉点为A类交叉点,实际非平面交叉点和虚拟上立交点为B类交叉点。然后,选取截点截取上层片段,截点一般取在A类交叉点和虚拟上立交点为首末端点的子折线之间的某点,注意这段子折线之间只允许包括一种节点类型:实际非平面交叉点,通常可以选取这段子折线的中点(折线的中点即距该折线的首末端点的折线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截点,另外上层片段还应包含至少一个上立交点。
步骤704、将所有上层路段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进行拓扑排序。
在本步骤704中,需要考虑到道路渲染宽度,这时上层路段并非绝对地位于上层,不同的上层路段之间可能存在着相对的上下关系,因此,本发明在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对所截取的上层路段进行拓扑排序,以便保证下一个步骤中优先渲染位于下层的上层路段。
该步骤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按下述方法确定出上层路段间可能存在的相对上下关系。
按定义,上层片段只包括B类交叉点和截点,不包含下立交点,所以只有在考虑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才有了相对的上下关系序的概念。
因为上下关系总是集中体现在立交点处,因此可以通过立交点来确定出所有上层路段间可能存在的相对上下关系。所有的上层片段间的上下关系构成一个集合K,K中的每个元素为一个key-value对,key为实际立交点(一个实际立交点对应两个虚拟立交点:上立交点和下立交点)的id,value为一个二元组(相对在下的上层片段id,相对在上的上层片段id)。集合K的计算方法如下:
初始时,集合K为空。对每一个上层片段,在包含该上层片段的道路折线的节点序列中,找出最左边(即该道路节点序列中第一个出现的)的该上层片段中的上立交点U1和最右边(即该道路节点序列中最后一个出现的)的该上层片段中的上立交点U2,以及上立交点U1左边的距U1最近的一个下立交点L1(如果有,该下立交点不属于该上层片段,但属于包含该上层片段的道路折线)和下立交点U2右边的距U2最近的一个下立交点L2(如果有,该下立交点不属于该上层片段,但属于包含该上层片段的道路折线)。如果L1与U1的距离小于某个阈值(这个阈值体现了道路宽度的影响),那么在集合K中将key为“L1对应的实际立交点的id”的value的第1分量设置为该上层片段的id;如果L2与U2的距离小于某个阈值(这个阈值体现了道路宽度的影响),那么在集合K中将key为“L2对应的实际立交点的id”的value的第1分量设置为该上层片段的id。另外,对该上层片段中的每个上立交点在集合K中将key为“该上立交点对应的实际立交点的id”的value的第2分量设置为该上层片段的id。
上面算出集合K之后,去掉集合K中value分量设置不全的key-value对(即如果K中的某个元素的value存在某个分量没有被设置,那么从集合K中删除)。这样,就计算出了所有的上层片段之间可能存在的上下关系。
步骤705、按照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拓扑排序,由下至上依次重新渲染所截取出的所述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假设此处的平滑连接方式设置为圆连接,对于轮廓,线冒设置为butt;对于填充区,线冒设置为square。之后可以得到如图11所示的立体交叉渲染后的图像。参见图11,经过立体交叉渲染后,道路与道路在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轮廓边线和填充区皆覆盖下层道路的轮廓边线和填充区,体现了立体交叉的层次性。但是,在道路与道路平面交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过长的轮廓边线,这些过长的轮廓边线阻塞了平面交叉点处道路填充区的连通性。所以,本发明接下来要利用平面交叉修正渲染过程对这些过长的轮廓边线进行修正。修正这些过长轮廓边线的方法就是将受到影响的交叉点处的道路的子路段(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重新渲染一遍。
所述平面交叉修正渲染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6、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考虑道路的渲染宽度,因此具体的截取方式为:在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且不位于任何道路之下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即平面交叉修正路段应取包含平面交叉点或以平面交叉点为端点、且不位于任何道路之下的子路段。如图12所示为一种截取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示意图,其中加粗的折线就是截取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
在具体的实现中,截点一般取在普通平面交叉点和A类交叉点为首末端点的子折线之间的某点,注意这段子折线之间只允许包括两种节点类型:普通非平面交叉点和上立交点,并且如果这段子折线的端点类型不同(即不都是普通平面交叉点),那么长度不应小于一个给定的阈值(体现了道路宽度的影响),通常可以选取这段子折线的中点(折线的中点即距该折线的首末端点的折线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截点。另外,修正片段还应包含普通平面交叉点至少一个。
步骤707、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按照道路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假设此处的平滑连接方式设置为圆连接,线冒设置为圆帽,最终得到如图13所示的经过平面交叉修正渲染后的图像,如图13所示,经过平面交叉修正渲染后,本发明最终得到了符合实际上下层次关系的立交道路渲染图像。
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截取上层路段和截取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步骤与渲染步骤分开,即可以先进行截取上层路段和截取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计算,即执行步骤703、704以及706,再进行立交矢量数据层渲染,即依次执行所述步骤701、702、705、以及707。
本发明还公开了实现上述方法的一种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装置。如图14为本发明所述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装置的一种组成示意图。参见图14,该渲染装置140包括:
平面交叉渲染模块141,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基本信息渲染出立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图,其中包括各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
上层路段截取模块142,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
立体交叉渲染模块143,用于重新渲染所述上层路段截取模块142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从而渲染出具有层次关系的立交道路的立体交叉图。
平面交叉修正路段截取模块144,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
平面交叉修正渲染模块145,用于重新渲染所述平面交叉修正路段截取模块144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从而对一些过长的轮廓边线进行修正。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路段截取模块142具体包括截取子模块和拓扑排序子模块。所述截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在不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截取位于至少一条道路之上、且不位于任何道路之下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所述拓扑排序子模块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在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对所截取的上层路段进行拓扑排序;并且,所述立体交叉渲染模块143进一步用于按照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拓扑排序,由下至上依次重新渲染所截取出的所述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平面交叉修正路段截取模块144截取的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子路段为:在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且不位于任何道路之下的子路段。所述平面交叉修正渲染模块145按照道路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重新渲染所述平面交叉修正路段截取模块144截取出的所述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
利用本发明,实现了一种从道路原始矢量数据到电子地图光栅图像的立交道路的自动渲染方案。可以使得电子地图上渲染的立交道路显示效果更加符合实际立交道路的上下层次关系,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所述三种主要类型的缺陷。如图15a为利用本发明渲染出的北京万泉河桥处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解决了如图6a圈线内所示的下层道路覆盖上层道路一部分的问题。如图15b为利用本发明渲染出的上海两高速路处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解决了图6b中圈线内所示的立体交叉道路层次关系体现的不明显的问题。如图15c为利用本发明渲染出的北京四惠桥处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解决了图6c中的圈线内所示的下层道路覆盖上层道路的问题。如图15d为利用本发明渲染出的北京四惠桥处的一种立交道路示意图,解决了如图6d中的圈线内所示的填充区实际连通的两条路被渲染的道路边界阻塞了连通性的问题,该图中的两条道路的填充区实际连通,只是由于两条道路的等级不同导致其填充区的颜色不同。如图15e为利用本发明渲染出的北京学院桥处的立交道路示意图。解决了如图6e中圈线内所示的北四环中路的道路宽度在立交处的两侧发生了明显突变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可以应用在手机矢量电子地图中。所谓手机矢量电子地图是指:通过网络下载地理信息矢量数据,在手机上的电子地图渲染客户端进行矢量数据渲染的电子地图。区别于通过网络下载离线渲染好的光栅电子地图图片,在客户端进行拼接显示的手机光栅电子地图。
本发明应用在手机矢量电子地图中还有两个个额外的优点:1)将立交矢量数据层截取计算(即所述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以及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与渲染分离,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手机矢量电子地图的立交道路层次关系。2)所述截取计算出来的立交矢量数据层数据量非常小,手机矢量电子地图实现立交道路层次关系基本不增加数据传输流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
在渲染时,根据立交道路的基本信息渲染立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图,其中包括各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的具体方式为:在不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截取位于至少一条道路之上、且不位于任何道路之下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
该方法在截取出所述上层路段后,进一步包括:在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对所截取的上层路段进行拓扑排序;
所述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的具体方式为:按照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拓扑排序,由下至上依次重新渲染所截取出的所述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具体方式为:在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且不位于任何道路之下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的具体方式为:按照道路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立交道路的基本信息渲染出立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图的具体方式为:
按道路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渲染每条道路的轮廓;
按道路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渲染每条道路的填充区。
6.一种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面交叉渲染模块,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基本信息渲染出立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图,其中包括各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
上层路段截取模块,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位于立体交叉点处上层道路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
立体交叉渲染模块,用于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
平面交叉修正路段截取模块,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截取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子路段,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
平面交叉修正渲染模块,用于重新渲染所述截取出的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填充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路段截取模块具体包括:
截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在不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截取位于至少一条道路之上、且不位于任何道路之下的子路段作为上层路段;
拓扑排序子模块,用于根据立交道路的立交关系信息,在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对所截取的上层路段进行拓扑排序;
所述立体交叉渲染模块进一步用于按照所述截取出的上层路段的拓扑排序,由下至上依次重新渲染所截取出的所述上层路段的轮廓和填充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交叉修正路段截取模块截取的作为平面交叉修正路段的子路段为:在涉及道路宽度的条件下,从平面交叉点处向各分支方向延伸的、且不位于任何道路之下的子路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13868.6A CN103208226B (zh) | 2012-01-17 | 2012-01-17 | 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13868.6A CN103208226B (zh) | 2012-01-17 | 2012-01-17 | 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8226A CN103208226A (zh) | 2013-07-17 |
CN103208226B true CN103208226B (zh) | 2015-04-15 |
Family
ID=48755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13868.6A Active CN103208226B (zh) | 2012-01-17 | 2012-01-17 | 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082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15604B (zh) * | 2013-11-05 | 2018-05-29 |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多图层路网数据层次描画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976698B (zh) * | 2016-04-29 | 2019-07-19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地图中的道路渲染方法及装置 |
CN108806472B (zh) * | 2017-05-03 | 2021-05-2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地图中的道路渲染方法、装置和处理方法、装置 |
CN107591080B (zh) * | 2017-08-31 | 2020-05-26 | 城市生活(北京)资讯有限公司 | 一种道路压盖关系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
CN111506681A (zh) * | 2019-01-31 | 2020-08-07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生成路口的方法及装置、渲染方法、介质、终端、服务器 |
CN111831664B (zh) * | 2019-04-16 | 2024-05-28 |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及装置 |
CN115273519A (zh) * | 2022-07-28 | 2022-11-01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道路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8088A (zh) * | 1999-01-25 | 2002-02-27 | 善邻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多角形表面的道路地图数据的制作和用于使用的装置和方法 |
TWM314394U (en) * | 2006-06-20 | 2007-06-21 | Pao-Hern Chen | Three dimensional viaduct and subway map |
CN101388157A (zh) * | 2008-09-25 | 2009-03-18 |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地图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1770634A (zh) * | 2009-12-28 | 2010-07-07 |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高分辨率的gis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JP2011158610A (ja) * | 2010-01-29 | 2011-08-18 | Alpine Electronics Inc | 地図表示装置 |
-
2012
- 2012-01-17 CN CN201210013868.6A patent/CN1032082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8088A (zh) * | 1999-01-25 | 2002-02-27 | 善邻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多角形表面的道路地图数据的制作和用于使用的装置和方法 |
TWM314394U (en) * | 2006-06-20 | 2007-06-21 | Pao-Hern Chen | Three dimensional viaduct and subway map |
CN101388157A (zh) * | 2008-09-25 | 2009-03-18 |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地图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1770634A (zh) * | 2009-12-28 | 2010-07-07 |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高分辨率的gis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JP2011158610A (ja) * | 2010-01-29 | 2011-08-18 | Alpine Electronics Inc | 地図表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8226A (zh) | 2013-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08226B (zh) | 电子地图系统中立交道路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 |
US9355476B2 (en) | Smoothing road geometry | |
US8040343B2 (en) | Map display device and map display method | |
KR101799945B1 (ko) | 3차원 지도 묘화 시스템, 지물 데이터 생성 방법, 3차원 지도 묘화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기록 매체 | |
CN102385657B (zh) | 虚拟现实环境下高速铁路路基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 | |
CN102063833B (zh) | 一种地图点图层符号和注记同步显示的绘制方法 | |
CN104766366A (zh) | 一种三维虚拟现实演示的建立方法 | |
CN107391753B (zh) | 一种基于gis的路产矢量化数据自动生成系统及方法 | |
DE112013002790T5 (de) | Virtuelle Kamera für 3D-Karten | |
CN102183261A (zh) | 为非照片写实3d地图重新使用照片写实3d地标的方法 | |
CN114419145B (zh) | 道路元素的标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170761B (zh) | 融合三维场景元素的微观仿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593491A (zh) | 一种基于空间匹配技术的互通立交三维仿真设计方法 | |
CN106409129A (zh) | 路况绘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976698A (zh) | 一种电子地图中的道路渲染方法及装置 | |
CN106355640A (zh) | 一种地上地下三维一体化空间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5654542B (zh) | 虚拟机场模型地表纹理投影渲染方法 | |
CN112017262A (zh) | 路面标识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3489363A (zh) | 电子地图制图系统中线状要素标注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 |
JP2012133132A (ja) | 地図データ生成システム | |
CN105283734A (zh) | 三维地图显示系统 | |
CN102393971A (zh) | 公路三维模型数据库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无缝链接方法 | |
US8872831B2 (en) | Semantic-driven profile curve interpolation for swept-surface extrusion | |
CN117333585A (zh) | 一种基于矢量瓦片地图的注记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7011450A (zh) | 铁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5 Address after: 100190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No. 49, 2 layer 224 Patentee after: Tencent Dadi Road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5-10 building, Fiyta building, Gaoxin N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encent Computer System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