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7757B - 可携式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07757B CN103207757B CN201210510622.XA CN201210510622A CN103207757B CN 103207757 B CN103207757 B CN 103207757B CN 201210510622 A CN201210510622 A CN 201210510622A CN 103207757 B CN103207757 B CN 1032077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control operation
- touch control
- screen
- prompting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携式装置与其操作方法,此可携式装置具有屏幕及触控板。本方法是利用触控板侦测第一触控操作,据以在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提示区块,其中触控板的触控范围与屏幕的显示范围相对映。接着,利用触控板侦测第二触控操作,据以判断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二显示位置是否在提示区块内。若在提示区块内,即执行操作功能于提示区块内的对象;若不在提示区块内,则将提示区块移至第二显示位置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装置及其触碰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广泛,各行各业对电子装置的使用及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加,许多人都会利用各式各样输入装置(例如键盘、鼠标、触控板、轨迹球等)作为数据输入或操控使用。其中,触控板由于操作方便又不占空间,更是被广泛的整合在许多电子式产品中,举凡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Tablet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智能型手机等,皆应用了触控板。
传统的触控板为了仿真鼠标的功能,通常搭配位于触控板一侧的机械式按键。使用者可通过在触控板上滑动以移动屏幕上的光标,通过按下按键以点选光标所在位置的对象,并通过按住按键及在触控板上滑动以拖曳光标所在位置的对象。然而,目前安装在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上的操作系统(例如Android、Windowsmobile)为了简化操作,多半已将光标移除,而采用触控屏幕直接点选的操作方式。但当使用者将此类装置接上对应的底座(dock),而改用配置在底座上的触控板进行操作时,由于触控板不像触控屏幕般直接与屏幕相对应,就会产生使用者手指触碰位置无法和屏幕上对象相对应,而造成装置误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装置与其操作方法,可提高使用者操作可携式装置的便利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其中可携式装置具有屏幕及触控板。本操作方法利用触控板侦测第一触控操作,据以在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提示区块(cue),其中触控板的触控范围与屏幕的显示范围相对映。并且,利用触控板侦测第二触控操作,据以判断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位置映像(mapping)至屏幕的第二显示位置是否在提示区块内。若在提示区块内,执行操作功能于提示区块内的对象。若不在提示区块内,移动提示区块至第二显示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在利用触控板侦测第一触控操作,据以在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提示区块的步骤,更包括侦测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拖曳路径,并依照拖曳路径映像至屏幕的第一移动路径,对应移动提示区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在利用触控板侦测第一触控操作,据以在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提示区块的步骤之后,更包括累计触控板未侦测到第二触控操作的闲置时间,并判断是否超过预设时间,以及当闲置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移除提示区块,并重新侦测下一触控操作以显示提示区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在判断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二显示位置是在提示区块的提示区块内时,更包括继续侦测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拖曳路径,并依照第二拖曳路径映像至屏幕的第二移动路径,对应移动提示区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在继续侦测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拖曳路径,并依照第二拖曳路径映像至屏幕的第二移动路径,对应移动提示区块的步骤之后,更包括利用触控板侦测第三触控操作,据以判断第三触控操作的第三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三显示位置是否在提示区块的提示区块内。若在提示区块内,执行操作功能于提示区块内的对象。若不在提示区块内,移动提示区块至第三显示位置上。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携式装置,其包括屏幕、触控板以及处理单元。屏幕具有显示范围。触控板耦接于屏幕,其中触控板的触控范围与屏幕的显示范围相对映。处理单元耦接于屏幕与触控板。处理单元利用触控板侦测第一触控操作,使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提示区块,并利用触控板侦测第二触控操作,据以判断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二显示位置是否在提示区块内。若第二显示位置在提示区块内,处理单元执行一操作功能于提示区块内的对象。若第二显示位置不在提示区块内,处理单元移动提示区块至第二显示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板侦测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拖曳路径,且处理单元依照拖曳路径映像至屏幕的第一移动路径,对应移动提示区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处理单元累计触控板未侦测到第二触控操作的闲置时间,并判断是否超过预设时间,以及当闲置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处理单元移除提示区块,并重新利用触控板侦测下一触控操作以显示提示区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板继续侦测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拖曳路径,且处理单元依照第二拖曳路径映像至屏幕的第二移动路径,对应移动提示区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处理单元利用触控板侦测第三触控操作,据以判断第三触控操作的第三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三显示位置是否在提示区块的提示区块内,若第三显示位置在提示区块内,处理单元执行操作功能于提示区块内的对象,以及若第三显示位置不在提示区块内,处理单元移动提示区块至第三显示位置上。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可携式装置与其操作方法中,触控板的触控范围与屏幕的显示范围相对映,而可将使用者的触控操作映像到屏幕,并在映像的位置上显示提示区块,以供使用者进一步操作。如此一来,使用者可通过在触控板上执行触控操作,直觉地点选或启动屏幕上显示的对象。据此,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可提高使用者操作可携式装置的便利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方块图。
图1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3(a)、3(b)及3(c)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5(a)、图5(b)、图5(c)及图5(d)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示意图。
图6(a)、图6(b)、图6(c)及图6(d)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可携式装置
110:屏幕
112:显示范围
114:使用者接口
120:触控板
122:触控范围
130:处理单元
j1~jN:对象
300、500、510、600:提示区块
302、304、306、502、504、506、602、604、604’、606、608、608’:触控位置
312、314、316、512、514、516、612、614、614’、616、618、618’:显示位置
R1、R2:拖曳路径
R1’、R2’:移动路径
S202~S208、S402~S424: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观察使用者在触控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可发现,其在操作触控屏幕上显示的对象时,手指的触碰位置就是对象的显示位置。其中,由于触控屏幕的显示范围与触控范围相同,故手指的触碰位置可直接映像到对象的显示位置,从而对该对象进行操作。本发明即依上述规则,在此触控操作转移到触控板上执行时,将触控板的触控范围直接与屏幕的显示范围相对映,搭配在屏幕上与触控位置对映的位置上显示提示方块,以供使用者确认操作位置,从而可提供使用者类似于触控屏幕般直觉的操作体验。本发明便是基于上述观点而提出的可携式装置的与其操作方法。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为明了,以下特举实施例做为本发明确实能够据以实施的范例。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方块图。图1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100例如是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Tablet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智能型手机、电子书、游戏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本发明并不对可携式装置100的种类加以限制。可携式装置100包括屏幕110、触控板120以及处理单元130,其功能分述如下:
屏幕110具有显示范围112,其中例如可显示使用者接口114,以供使用者对可携式装置100进行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接口114例如是窗口操作系统提供的动态砖(tiles)接口,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屏幕110也可在其显示范围112内显示网页浏览接口、电子邮件接口、桌面背景或其它软件程序所提供的显示接口等,不限于上述。在本实施例中,屏幕110例如是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FieldEmissionDisplay,FED)或其它种类的显示器。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屏幕110亦可以是在上述不同种类的显示器上,整合电阻式、电容式或其它种类的触控面板,而可同时提供显示及输入功能。
触控板120耦接于屏幕110。触控板120例如为电子装置100的输入接口,其中触控板120具有触控范围122,以接收来自使用者的触控操作。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120的触控范围122会与屏幕110的显示范围112相对映。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20例如是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及超音波式等的触控板,但并不以此为限。
处理单元130耦接于屏幕110与触控板120,而用以控制可携式装置100的整体运作。举例而言,处理单元130会依据触控板120所侦测到的触控操作执行对应的操作功能,且控制屏幕110显示相应的画面。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例如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或是其它可程序化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可程序化控制器、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ASIC)、可程序化逻辑装置(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或其它具备运算能力的硬件装置。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2,本实施例的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可携式装置100。以下即搭配可携式装置100中的各项组件,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的详细步骤。
首先,处理单元130会利用触控板120侦测使用者的第一触控操作,据以在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110的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提示区块(步骤S202),其中触控板120的触控范围122与屏幕110的显示范围相对映。具体来说,触控板120的触控范围122内各个触控感应单元的坐标会与屏幕110的显示范围112内各个像素的坐标相对映。此外,上述的提示区块例如是以第一显示位置为中心所显示的区块,其中处理单元130可依据系统默认值或使用者的设定值来决定所显示提示区块的形状与大小,例如是方形或圆形区块,而上述的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方式例如是点击操作或拖曳操作,在此不设限。
接着,处理单元130会利用触控板120侦测第二触控操作,据以判断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二显示位置是否在提示区块内(步骤S204)。其中,第二触控操作的触控方式亦可是点击操作或拖曳操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位置会与屏幕110的第二显示位置相对映,因此从另一观点看,处理单元130亦可通过判断第二触控操作位于触控板120上的第二触控位置是否是在一预设的触控区块内,来判断第二触控操作是否对映到提示区块,其中触控板120上的触控区块会与屏幕110的提示区块相对应。
若上述第二显示位置在提示区块内,处理单元130将会对提示区块内的对象执行相应的操作功能(步骤S206)。此处所谓的对象例如是位在屏幕110的显示范围112中的档案图标、应用程序图标或其它软件按键等等,在此不限制其范围。当提示区块内包含多个对象时,则处理单元130例如会对位于提示区块中心点或中心点附近的对象执行操作功能。举例来说,若提示区块的中心点位于某应用程序图标上时,处理单元130可启动此应用程序。需说明的是,若提示区块内没有包含可操作的对象时,则处理单元130不会产生对应于第二触控操作的操作功能,而仅持续地显示提示区块或者将此提示区块移除。藉此,使用者可根据屏幕110上所显示的提示区块来检视目前第二触控操作映像在屏幕110上的第二显示位置,进而对提示区块中的对象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若上述第二显示位置不在提示区块内,处理单元130会将提示区块移至第二显示位置上(步骤S208)。也就是说,当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位置映像在屏幕110上的第二显示位置不在提示区块内时,处理单元130会将此触控操作视为是对提示区块的移动操作,而不是对于提示区块内对象的操作。从另一观点来看,此时的第二触控操作相当于又一次的第一触控操作,即处理单元130会在第二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110的第二显示位置上显示提示区块,并侦测下一次的触控操作,以决定是否对提示区块内的对象进行操作或是再次移动提示区块。
举例来说,图3(a)、3(b)以及3(c)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示意图。请先参照图3(a),本实施例采用如图1B所示可携式装置100的配置架构,即包括在屏幕110的显示范围112中显示使用者接口114,其中使用者接口114包括多个对象j1~jN,N为正整数。此外,触控板120的触控范围122与屏幕110的显示范围112相对映。
当使用者在触控板120的触控范围122上做出第一触碰操作时,处理单元130即可经用触控板120侦测到此第一触控操作,图3(a)中所绘示的触控位置302即表示第一触碰操作位于触控板120上的位置。此时,处理单元130会在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302映像至屏幕110的显示位置312上显示提示区块300,其中触控位置302与显示位置312相对映。接着,处理单元130会利用触控板120侦测第二触控操作,据以判断第二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显示位置是否在提示区块300内。
请参照图3(a)与图3(b),当第二触控操作是位于触控板120的触控位置304上,且处理单元130判断触控位置304映像至屏幕110的显示位置314是在提示区块300内时,则处理单元130会对位于提示区块300中心点附近的对象j9执行对应的操作功能。请参照图3(a)与图3(c),当第二触控操作是位于触控板120的触控位置306上,且处理单元130判断触控位置306映像至屏幕110的显示位置316不在提示区块300内时,则处理单元130会将提示区块300移动至第二显示位置316上。如此一来,使用者可透过屏幕110来检视其第二触控操作映像在屏幕110上的位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还可依据触控板120所侦测到的触控操作的触控时间与触控方式(例如点击或拖曳操作),藉以控制屏幕110上显示的提示区块的位置,以下则再举一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4,本实施例的方法适用上述的可携式装置100。以下即搭配可携式装置100的各项组件,说明本实施例方法的详细步骤。
首先,处理单元130会利用触控板120侦测第一触控操作(步骤S402)。接着,处理单元130会判断第一触控操作为点击操作或拖曳操作(步骤S404)。举例来说,处理单元130可依据第一触控操作停留于触控板120上的时间来对第一触控操作进行辨识。其中,当第一触控操作停留的时间低于一门坎值时,处理单元130会将此第一触控操作判断为点击操作;当第一触控操作停留的时间超过门坎值时,处理单元130则会将此第一触控操作判断为拖曳操作。
当处理单元130判断第一触控操作为拖曳操作时,处理单元130会在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提示区块,并依照第一触控操作的拖曳路径映像至屏幕的移动路径,对应移动提示区块(步骤S406)。也就是说,处理单元130会将提示区块移动至第一触控操作终止时的位置映像到屏幕的显示位置上。
另一方面,当处理单元130判断第一触控操作为点击操作时,处理单元130亦会在第一触控操作的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提示区块(步骤S408)。
在显示或移动提示区块之后,处理单元130会继续利用触控板120侦测第二触控操作,并判断是否侦测到第二触控操作(步骤S410)。在此,若处理单元130未侦测到第二触控操作,则会累计触控板120未侦测到第二触控操作的闲置时间,并判断上述闲置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步骤S412)。其中,若处理单元130判断其累计的闲置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则会移除提示区块(步骤S414),并重新利用触控板120侦测下一次的触控操作(步骤S402)。反之,若处理单元130判断闲置时间未超过预设时间,则会继续判断触控板120是否侦测到另一个触控操作(步骤S410)。
另一方面,若处理单元130利用触控板120侦测到第二触控操作,则会进一步判断第二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110的第二显示位置是否在提示区块内(步骤S416)。在此,若处理单元130判断第二显示位置未在提示区块内,则会将提示区块移至第二显示位置上(步骤S418)。
然而,若处理单元130判断第二显示位置在提示区块内时,处理单元130会进一步判断第二触控操作为点击操作或拖曳操作(步骤S420)。此时,若处理单元130判断第二触控操作为点击操作,处理单元130会对提示区块内的对象执行操作功能(步骤S422)。反之,若处理单元130判断第二触控操作为拖曳操作,则会继续利用触控板120侦测第二触控操作的拖曳路径,且依照所述第二触控操作的拖曳路径映像至屏幕的移动路径,对应移动提示区块(步骤S424)。
需说明的是,在步骤S418以及步骤S424之后,处理单元130会继续判断触控板120是否侦测到第三触控操作(步骤S410),进而判断此第三触控操作的第三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110的第三显示位置是否在提示区块内(步骤S416),并重复执行步骤S412~S422的动作。也就是说,若第三触控操作的第三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110的第三显示位置不在第二显示位置上的提示区块内,则处理单元130会将提示区块移至第三显示位置上(步骤S418),反之则依据第三触控操作是点击操作或拖曳操作,对应执行操作功能或移动提示区块。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0会利用触控板120侦测第一触控操作(步骤S402)。接着,处理单元130会判断第一触控操作为点击操作或拖曳操作(步骤S404)。举例来说,处理单元130可依据第一触控操作停留于触控板120上的时间来对第一触控操作进行辨识,此时系统处于绝对坐标模式。当第一、二触控操作的间隔时间低于一门坎值时,处理单元130会将系统切换至相对坐标模式;当第一、二触控操作的间隔时间超过门坎值时,处理单元130则不会进行切换的动作。
举例来说,图5(a)、图5(b)、图5(c)及图5(d)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示意图。请先参照图5(a),本实施例采用如图1B所示的可携式装置100的配置架构,即包括在屏幕110的显示范围112中显示使用者接口114,其中使用者接口114包括多个对象j1~jN,N为正整数。此外,触控板120的触控范围122与屏幕110的显示范围112相对映。
首先,处理单元130可经用触控板120侦测到使用者的第一触控操作,图5(a)中所绘示的触控位置502即表示第一触碰操作位于触控板120上的位置。并且,处理单元130会在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502映像至屏幕110的显示位置512上显示提示区块500,其中触控板120的触控范围122与屏幕110的显示范围112相对映。
倘若使用者所做出的第一触碰操作为拖曳操作,则如图5(a)与图5(b)所示,触控板120会侦测第一触控操作的拖曳路径R1,且处理单元130会依照拖曳路径R1映像至屏幕110的移动路径R1’,对应移动提示区块500。举例而言,假设拖曳路径R1从触控位置502拖曳到触控位置504,则映像在屏幕110的移动路径R1’从显示位置512拖曳到显示位置514,其中显示位置512为触控位置502射在屏幕110的位置,而显示位置514为触控位置504射在屏幕110的位置。因此,处理单元130会将提示区块500从显示位置512移动到显示位置514上。
进一步而言,倘若在提示区块500移动至显示位置514之后,触控板120未侦测到第二触控操作的闲置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则如图5(c)所示,处理单元130会将提示区块500移除,并重新利用触控板120来侦测下一触控操作以及显示另一个提示区块,如图5(d)中所绘示的触控位置506以及映像至屏幕110的显示位置516上的提示区块510。
另一方面,请再参照图5(a),倘若使用者所做出的第一触碰操作为点击操作时,处理单元130仅会在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502映像至屏幕110的显示位置512上显示提示区块500,而若在显示提示区块500之后,触控板120未侦测到第二触控操作的闲置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则如图5(c)所示,处理单元130会将提示区块500移除,并重新利用触控板120来侦测下一触控操作以及显示另一个提示区块,如图5(d)中所绘示的触控位置506以及映像至屏幕110的显示位置516上的提示区块510。
值得一提的是,在显示提示区块的情况下,若处理单元130利用触控板120侦测到第二触控操作,且判断第二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映像至屏幕的第二显示位置位于提示区块内,则会根据第二触控操作来对应移动提示区块或者对提示区块中的对象执行对应的操作功能。以下则再举一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6(a)、图6(b)、图6(c)及图6(d)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示意图。请先参照图6(a),本实施例采用如图1B所示的可携式装置100的配置架构,即包括在屏幕110的显示范围112中显示使用者接口114,其中使用者接口114包括多个对象j1~jN,N为正整数。此外,触控板120的触控范围122与屏幕110的显示范围112相对映。
请参照图6(b),若第二触控操作为点击操作,且当处理单元130判断第二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604映像至屏幕110的显示位置614是在提示区块600内时,则处理单元130会对位于提示区块600中心点附近的对象j9执行对应的操作功能。
此外,请参照图6(c),若第二触控操作为拖曳操作,且当处理单元130判断第二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604’映像至屏幕110的显示位置614’是在提示区块600内时,则处理单元130会继续侦测第二触控操作的拖曳路径R2,并依照拖曳路径R2映像至屏幕110的移动路径R2’,对应移动提示区块600,例如将提示区块600移动到触控位置606映像至屏幕110中的显示位置616上。据此,使用者可通过屏幕110中的提示区块600来检视第二触控操作映像在屏幕110上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处理单元130还可继续利用触控板120侦测第三触控操作,并判断第三触控操作是否位于第二触控操作的显示位置616上的提示区块600内,而据以移动提示区块600或者对提示区块600中的对象执行对应的操作功能。
请参照图6(c),若第三触控操作映像在屏幕110的第三显示位置618(例如在对象j19上)是位于提示区块600内,则处理单元130会对提示区块600内的对象执行第三触控操作所对应的操作功能。然而,请参照图6(d),若第三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映像在屏幕110的第三显示位置618’(例如在对象j17上)不是在提示区块600内,则处理单元130会将提示区块600移至显示位置618’。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可携式装置与其操作方法中,触控板的触控范围与屏幕的显示范围会相对映,且处理单元会在触控操作映像在触控板上的位置显示提示区块。藉此,使用者可透过提示区块得知其触控操作对应到屏幕上的位置,并进一步对提示区块内的对象进行操作,或再次移动提示区块。如此一来,使用者可直觉地点选或启动屏幕上显示的对象,从而提高使用者操作可携式装置的便利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可携式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装置具有一屏幕及一触控板,该操作方法包括:
利用该触控板侦测一第一触控操作,据以在该第一触控操作的一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一提示区块,此时该可携式装置的系统处于一绝对座标模式,其中该触控板的一触控范围与该屏幕的一显示范围相对映;
利用该触控板侦测一第二触控操作,据以判断该第一触控操作与该第二触控操作之间的一间隔时间;
当该第一触控操作与该第二触控操作之间的该间隔时间超过一预设值时,移除该提示区块;
当该第一触控操作与该第二触控操作的该间隔时间低于该预设值时,将该可携式装置的系统切换至一相对座标模式,并判断该第二触控操作的一第二触控位置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二显示位置是否在该提示区块内;
若在该提示区块内,执行一操作功能于该提示区块内的一对象;以及
若不在该提示区块内,移动该提示区块至该第二显示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该触控板侦测该第一触控操作,据以在该第一触控操作的该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该屏幕的该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该提示区块的步骤更包括:
侦测该第一触控操作的一第一拖曳路径,并依照该拖曳路径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一移动路径,对应移动该提示区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该触控板侦测该第一触控操作,据以在该第一触控操作的该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该屏幕的该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该提示区块的步骤之后,更包括:
累计该触控板未侦测到该第二触控操作的一闲置时间,并判断是否超过一预设时间;以及
当该闲置时间超过该预设时间时,移除该提示区块,并重新侦测下一触控操作以显示该提示区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该第二触控操作的该第二触控位置映像至该屏幕的该第二显示位置是在该提示区块的该提示区块内时,该方法更包括:
继续侦测该第二触控操作的一第二拖曳路径,并依照该第二拖曳路径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二移动路径,对应移动该提示区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继续侦测该第二触控操作的该第二拖曳路径,并依照该第二拖曳路径映像至该屏幕的该第二移动路径,对应移动该提示区块的步骤之后,更包括:
利用该触控板侦测一第三触控操作,据以判断该第三触控操作的一第三触控位置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三显示位置是否在该提示区块的该提示区块内;
若在该提示区块内,执行该操作功能于该提示区块内的该对象;以及
若不在该提示区块内,移动该提示区块至该第三显示位置上。
6.一种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屏幕,具有一显示范围;
一触控板,耦接于该屏幕,具有一触控范围,其中该触控板的该触控范围与该屏幕的该显示范围相对映;以及
一处理单元,耦接于该屏幕与该触控板,利用该触控板侦测一第一触控操作,此时该可携式装置的系统处于一绝对座标模式,且该处理单元在该第一触控操作的一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一提示区块,并利用该触控板侦测一第二触控操作,据以判断该第一触控操作与该第二触控操作之间的一间隔时间;
当该第一触控操作与该第二触控操作之间的该间隔时间超过一预设值时,该处理单元移除该提示区块;
当该第一触控操作与该第二触控操作的该间隔时间低于该预设值时,该处理单元将该可携式装置的系统切换至一相对座标模式,并判断该第二触控操作的一第二触控位置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二显示位置是否在该提示区块内,其中
若该第二显示位置在该提示区块内,该处理单元执行一操作功能于该提示区块内的一对象,以及若该第二显示位置不在该提示区块内,该处理单元移动该提示区块至该第二显示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更利用该触控板侦测该第一触控操作的一第一拖曳路径,且依照该拖曳路径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一移动路径,对应移动该提示区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更累计该触控板未侦测到该第二触控操作的一闲置时间,并判断是否超过一预设时间,而当该闲置时间超过该预设时间时,移除该提示区块,并重新利用该触控板侦测下一触控操作以显示该提示区块。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更利用该触控板继续侦测该第二触控操作的一第二拖曳路径,且依照该第二拖曳路径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二移动路径,对应移动该提示区块。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更利用该触控板侦测一第三触控操作,据以判断该第三触控操作的一第三触控位置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三显示位置是否在该提示区块的该提示区块内,其中若该第三显示位置在该提示区块内,该处理单元执行该操作功能于该提示区块内的该对象,以及若该第三显示位置不在该提示区块内,该处理单元移动该提示区块至该第三显示位置上。
11.一种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屏幕,具有一显示范围;
一触控板,耦接于该屏幕,具有一触控范围,其中该触控板的该触控范围与该屏幕的该显示范围相对映;以及
一处理单元,耦接于该屏幕与该触控板,利用该触控板侦测一第一触控操作,此时该可携式装置的系统处于一绝对坐标模式且在该第一触控操作的一第一触控位置映像至该屏幕的一第一显示位置上显示一提示区块,并利用该触控板侦测一第二触控操作,据以判断该第一触控操作、该第二触控操作的一间隔时间,其中
当该第一触控操作、该第二触控操作的间隔时间低于一默认值时,该处理单元会将该可携式装置的系统切换至一相对坐标模式;当该第一触控操作、该第二触控操作的间隔时间超过该默认值时,该处理单元则不会进行切换的动作,且取消显示上述的提示区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586832P | 2012-01-15 | 2012-01-15 | |
US61/586,832 | 2012-01-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7757A CN103207757A (zh) | 2013-07-17 |
CN103207757B true CN103207757B (zh) | 2016-07-06 |
Family
ID=48754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1062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7757B (zh) | 2012-01-15 | 2012-12-03 | 可携式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01587B2 (zh) |
CN (1) | CN103207757B (zh) |
TW (1) | TWI51858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37091B2 (en) | 2014-11-19 | 2018-07-31 | Honda Motor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bsolute coordinate and zone mapping between a touchpad and a display screen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18486B (zh) * | 2013-11-14 | 2016-01-2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充電器 |
AU2014277738B2 (en) * | 2013-12-19 | 2020-04-30 | The Raymond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display with multi-mode functionality |
KR101899916B1 (ko) * | 2014-03-06 | 2018-09-18 | 유니파이 게엠베하 운트 코. 카게 | 디스플레이될 정보 엘리먼트의 에지에서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
US20170371515A1 (en) | 2014-11-19 | 2017-12-28 | Honda Motor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bsolute and zone coordinate mapping with graphic animations |
US10705730B2 (en) * | 2017-01-24 | 2020-07-0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play of a virtual keyboard on a supplemental physical display plane surrounding a primary physical display plane on a wearable mobile device |
TWI724322B (zh) * | 2018-08-27 | 2021-04-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游標控制方法及電子裝置 |
US11599238B2 (en) * | 2019-04-02 | 2023-03-07 | Vyaire Medical,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virtual reality interface for displaying patient health data |
JP7586633B2 (ja) * | 2019-08-16 | 2024-11-19 | 株式会社コロプラ | プログラム |
TWI844790B (zh) * | 2020-07-31 | 2024-06-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2511A (zh) * | 2012-03-24 | 2012-09-12 |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通过触摸屏进行控制操作的方法及终端 |
CN102681779A (zh) * | 2012-04-25 | 2012-09-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 触摸屏操作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36468A1 (en) * | 2006-03-30 | 2007-10-11 | Apaar Tuli | Gesture based device activation |
TWI326041B (en) | 2006-09-28 | 2010-06-11 | Acer Inc |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inpu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US7692629B2 (en) | 2006-12-07 | 2010-04-0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Operating touch screen interfaces |
TWI478013B (zh) | 2008-04-16 | 2015-03-21 | Sentelic Corp | Click, double click with the drag ac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touch device controller |
US8427438B2 (en) * | 2009-03-26 | 2013-04-23 | Apple Inc. | Virtual input tools |
US20110102556A1 (en) * | 2009-11-03 | 2011-05-05 | Kim Sungdo | Method for displaying 3d image by using the binocular disparity in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
-
2012
- 2012-11-07 TW TW101141437A patent/TWI51858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12-03 CN CN201210510622.XA patent/CN1032077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2-26 US US13/726,629 patent/US920158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2511A (zh) * | 2012-03-24 | 2012-09-12 |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通过触摸屏进行控制操作的方法及终端 |
CN102681779A (zh) * | 2012-04-25 | 2012-09-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 触摸屏操作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37091B2 (en) | 2014-11-19 | 2018-07-31 | Honda Motor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bsolute coordinate and zone mapping between a touchpad and a display scree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201587B2 (en) | 2015-12-01 |
US20130181952A1 (en) | 2013-07-18 |
TW201329846A (zh) | 2013-07-16 |
TWI518580B (zh) | 2016-01-21 |
CN103207757A (zh) | 2013-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07757B (zh) | 可携式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 |
US10656750B2 (en) | Touch-sensitive bezel techniques | |
US9904410B2 (en) | Touch-sensitive button with two levels | |
CN106292859B (zh) | 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
US945970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one-handed user interface in mobile device having touch screen | |
KR101521337B1 (ko) | 재배치가능한 터치면 상의 제스처 방위의 검출 | |
TWI463355B (zh) | 多點觸控介面之訊號處理裝置、訊號處理方法及使用者介面圖像選取方法 | |
AU2014200701B2 (en) |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displaying virtual keypad | |
CN102880332A (zh) | 触控面板的局部控制方法与系统 | |
CN104182079B (zh) | 电子设备及位置指定方法 | |
KR102323892B1 (ko) | 멀티 터치 가상 마우스 | |
KR20160132994A (ko) | 디스플레이 센서 및 베젤 센서에 대한 도전성 트레이스 라우팅 | |
JP2012018660A (ja) | ハイブリッドタッチパネルの作動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 |
TWI604346B (zh) | 觸控螢幕輸入/輸出裝置技術 | |
US20120075202A1 (en) | Extending the touchable area of a touch screen beyond the borders of the screen | |
CN102768597B (zh) | 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630363A (zh) | 虚拟按钮的显示方法及其电子装置与显示虚拟按钮的装置 | |
US8947378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touch sensing method | |
JPWO2016208099A1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に対する入力を制御する入力制御方法及び入力制御方法を情報処理装置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 |
CN101751205A (zh) | 用于一电子装置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
TWI405105B (zh) | Signal handling method of compound touch panel | |
KR20150122021A (ko) | 디스플레이 대상의 이동 방향 조절 방법 및 단말기 | |
CN103164060A (zh) | 电子装置及触控方法 | |
CN101799727A (zh) | 多点触控接口的讯号处理装置、方法及使用者接口图像的选取方法 | |
CN104656964B (zh) | 输入模式切换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