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6466B - 一种传动机构及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动机构及离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06466B CN103206466B CN201310135780.6A CN201310135780A CN103206466B CN 103206466 B CN103206466 B CN 103206466B CN 201310135780 A CN201310135780 A CN 201310135780A CN 103206466 B CN103206466 B CN 1032064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oil cylinder
- piston
- driven shaft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离合器主要在压紧机构上进行改进,该压紧机构包括油缸和与所述油缸内壁紧密配合的活塞,其中,所述油缸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活塞中间具有容纳从动轴伸出端的空间,以及与所述上离合器的端面相配合并推动所述上离合器运动的推进部。下离合器固定在从动齿轮上,上离合器通过花键或导键向从动轴传递扭矩。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离合器中的压紧机构采用液压机构,即使尺寸设计的很小也能提供很强的压紧力,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离合器,本发明结构的离合器的结构可以设计的很简单,尺寸也可以设计的很小。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应用上述离合器的传动机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及离合器。
背景技术
离合器主要用于机器运转过程中轴与轴之间的分离与结合。由于离合器是在不停机的状况下进行两轴的分离与结合,因而离合器应保证离合迅速、平稳、可靠、操纵方便、耐磨且散热好。离合器包括下离合器、上离合器、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其中,下离合器固定在主动轴上,上离合器通过花键或者导键与从动轴相连,压紧机构主要是将上离合器压紧在下离合器上并跟随下离合器转动;操纵机构通过控制压紧机构的动作实现上离合器与下离合器的分离或接合。
传统的离合器中的压紧机构大部分由弹簧组成,依靠弹簧力驱动下离合器与上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由于弹簧传递的弹力有限,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设置几个弹簧或者增加弹簧的尺寸或者弹簧质地,那么相应的整个离合器结构相对复杂,尺寸相对较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离合器以及传动机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以实现简化现有离合器结构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离合器的传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合器,包括压紧机构、操纵机构、用于固定在从动齿轮上的下离合器、和用于设置在从动轴上并与所述下离合器配合的上离合器,所述上离合器能够在所述从动轴上轴向滑动,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油缸和与所述油缸内壁紧密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在所述油缸内液压油的作用下推动所述上离合器向靠近所述下离合器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所述上离合器与所述下离合器结合。
优选地,上述离合器中,所述活塞具有容纳所述从动轴的伸出端的空间,以及与所述上离合器的端面相配合并推动所述上离合器向靠近所述下离合器的方向运动的推进部。
优选地,上述离合器中,所述推进部与所述上离合器之间设置有端面轴承。
优选地,上述离合器中,所述油缸的内腔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油缸的油缸盖和所述活塞相抵。
优选地,上述离合器中,所述油缸盖上设置有安装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油缸的内腔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环形凹槽。
优选地,上述离合器中,所述活塞与所述油缸内壁之间还设有油封。
优选地,上述离合器中,所述油缸盖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油缸的内腔相连通的溢流阀。
优选地,上述离合器中,所述上离合器和下离合器配合的端面上具有相互啮合的齿状结构。
优选地,上述离合器中,所述操纵机构包括卸荷溢流阀,双联泵和驱动所述双联泵的电机,其中,所述双联泵的后泵的出液口与所述前泵的出液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双联泵的后泵与所述油缸之间设置有节流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液口与所述卸荷溢流阀的P口并联后与所述双联泵的后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液口与所述卸荷溢流阀的K1口并联后与所述双联泵的前泵的出液口连通。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主要在压紧机构上进行改进,该压紧机构包括油缸和与所述油缸内壁紧密配合的活塞,其中,所述油缸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活塞中间具有容纳从动轴伸出端的空间,以及与所述上离合器的端面相配合并推动所述上离合器运动的推进部。下离合器固定在从动齿轮上,上离合器通过花键或导键传递扭矩。工作时,从动齿轮转动过程中带动下离合器转动,当上离合器受到下离合器的轴向分力达到预设值时,上离合器与下离合器分离,从动齿轮空转,而从动轴不转动,从而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分离的功能。当要将上离合器与下离合器结合时,油缸内通入液压油,液压油推动活塞向近上离合器的方向运动,进而推动上离合器向下离合器的方向运动,直到上离合器与下离合器完成结合,上离合器在下离合器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从而下离合器带动从动轴转动;通过上述两个方面完成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离合器中的压紧机构采用液压机构,即使尺寸设计的很小也能提供很强的压紧力,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离合器,本发明结构的离合器的结构可以设计的很简单,尺寸也可以设计的很小。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轴上套设有能够空转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离合器,所述下离合器固定在所述从动齿轮的端面上,所述上离合器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并能够通过花键或导键向所述从动轴传递扭矩。
优选的,上述传动机构中,所述下离合器与所述从动齿轮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上述传动机构中,所述从动轴伸入至所述活塞的一端安装有径向轴承。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机构主要在离合器结构上进行改进,使用时,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安装,其中主动轴与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工作时,驱动机构运行,驱动机构从动齿轮转动过程中带动下离合器转动,当下离合器作用在上离合器的轴向分力达到预设值时,当上离合器受到下离合器的轴向分力达到预设值时,上离合器与下离合器的分离,从动齿轮空转,而从动轴不转动,从而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分离的功能。当要将上离合器与下离合器结合时,油缸内通入液压油,液压油推动活塞向近上离合器的方向运动,活塞上的推进部推动上离合器向下离合器的方向运动,直到上离合器与下离合器完成结合,上离合器在下离合器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从而下离合器带动从动轴转动;通过上述两个方面完成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离合器中的压紧机构采用液压机构,即使尺寸设计的很小也能提供很强的压紧力,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离合器,本发明结构的离合器的结构可以设计的很简单,尺寸也可以设计的很小。应用上述结构的传动机构,尺寸可以设计的很小,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另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另二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一种传动机构的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另一种传动机构的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另一种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离合器的原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另一种离合器的原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下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1至图13中,1为马达、2为主动齿轮、3为从动齿轮、4为上离合器、5为端面轴承、6为从动轴、7为密封圈、8为活塞、9为油缸、10为复位弹簧、11为油缸盖、12为端盖、13为溢流阀、14为上壳体、15为下壳体、16为压盘、111为第一环形凹槽、81为活塞主体、82为空间、83为推进部、84为第二环形凹槽、1’为马达、2’为主动齿轮、3’为从动齿轮、4’为上离合器、5’为端面轴承、6’为从动轴、7’为油封、8’为活塞、9’为油缸、10’为复位弹簧、11’为油缸盖、12’为端盖、13’为溢流阀、21为前泵、22为后泵、23为卸荷溢流阀、24为单向阀、25为节流阀、26为主系统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请参照图1和图7所示,该离合器包括压紧机构、操纵机构、用于固定在从动齿轮3上的下离合器、和用于设置在从动轴6上并与下离合器配合的上离合器4,压紧机构包括油缸9和与油缸9的内壁紧密配合的活塞8;活塞8在油缸9内液压油的作用下推动上离合器4向靠近下离合器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主要在压紧机构上进行改进,使用时,下离合器固定在从动齿轮3上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从动齿轮3套设在从动轴6上,并能够在从动轴6上空转,上离合器4通过花键或导键向从动轴6传递扭矩,并能够在从动轴6上轴向滑动。
工作时,从动齿轮3在主动齿轮2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下离合器伴随从动齿轮3转动,当上离合器4受到下离合器的轴向分力达到预定值时,上离合器4与下离合器分离,此时从动齿轮3空转,而从动轴6不转动,从而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6分离的功能;当要将上离合器4与下离合器结合时,油缸9内通入液压油,液压油推动活塞8向靠近上离合器4的方向运动,活塞8推动上离合器4向靠近下离合器的方向运动,直到上离合器4与下离合器完成结合。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通过上述两个方面完成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离合器中的压紧机构采用液压机构,即使尺寸设计的很小也能提供很强的压紧力,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离合器,本发明结构的离合器的结构可以设计的很简单,尺寸也可以设计的很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离合器由于结构简单,所涉及到的零部件较少,因此,发生故障的概率较低。即使发生故障,由于离合器的尺寸较小,所以拆卸非常方便,便于维修。液压运行比机械运行更加平稳。
本发明实施例中,活塞8推动上离合器4向靠近下离合器方向运动,可以在活塞8和上离合器4之间设置轴套,轴套套设在从动轴6上,且轴套的一端的端面与活塞8的端面配合,轴套的另一端的端面与上离合器4的端面配合,轴套的长度由从动轴6伸入至上离合器4的长度决定,伸入长度越长轴套的长度越长。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从活塞8自身结构入手,活塞8包括活塞主体81,该活塞主体81主要与油缸9的内壁紧密配合,活塞8中间具有容纳从动轴6伸出端的空间82,以及与上离合器4的端面相配合并推动上离合器4向靠近下离合器方向运动的推进部83。
推进部83的功能相当于上述轴套的功能,将推进部83设置在活塞8的主体81上,一方面可以减少零部件;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故障发生概率。
为了保证复位弹簧10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油缸盖11上设置有安装复位弹簧10的第一环形凹槽111和/或者活塞8位于油缸9内腔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复位弹簧10的第二环形凹槽84。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在推进部83与上离合器4之间设置有端面轴承5,端面轴承5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少推进部83的磨损量,延长活塞8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防止活塞8旋转,降低活塞8上推进部的加工精度。
从动轴6伸入至活塞8的一端安装有径向轴承,能够起到支撑从动轴6作用,以保证从动轴6和活塞8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为了保证活塞8与油缸9之间的密封性,活塞8与油缸9之间还设有油封或者密封圈7,其中,油封或者密封圈7可以设置在活塞8的周面上,还可以设置在油缸9与活塞8配合的内壁上,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在油缸9与活塞8配合的内壁上设置密封圈7。
上离合器4和下离合器的配合端面上具有相互啮合的齿状结构,如图14和图15所示,其中,上离合器4和下离合器中配合的齿形一面为矩形结构一面为楔形结构,齿的瓣数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确定,楔形的角度根据应用场合进行设置,例如采用12°、15°、25°,上下离合器采用两瓣、三瓣、四瓣、五瓣、六瓣,其中,瓣数越多离合器运行的越平稳,优选的为两瓣、三瓣、四瓣。
下离合器与从动齿轮3可以通过螺栓安装在一起,还可以通过锻造成为一体式结构。
从动轴6伸入至活塞8的一端安装有径向轴承,起到支撑从动轴6的作用以保证从动轴6和活塞8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油缸9内的油压通过操纵机构进行控制,还可以在油缸9上设置溢流阀,通过溢流阀来调控油缸内的液压油的压力大小。
本实施例中另一个改进点在于离合器的操纵机构,请参照图7所示,该操纵机构采用液压系统进行操纵,具体的,该操纵机构包括卸荷溢流阀23,双联泵和驱动双联泵的电机,其中,双联泵的后泵22的出液口与双联泵的前泵21的出液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24,双联泵的后泵与油缸9之间设置有节流阀25,该单向阀24的进液口与卸荷溢流阀23的P口并联后与双联泵的后泵22的出液口连通,单向阀24的出液口与卸荷溢流阀23的K1口并联后与双联泵的前泵21的出液口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操纵机构采用双联泵,前双联泵的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双联泵的前泵21向主系统的供油,双联泵的后泵22一部分通过单向阀24向主系统供油,另一部分通过节流阀25向油缸9供油。当主系统压力升至一定值时,卸荷溢流阀23的K1口的液压油达到预设压力驱动卸荷溢流阀的P口和T口连通,双联泵的后泵22向主系统供油结束,双联泵的后泵22油通过油缸9出液口流回油箱,此时,单向阀24关闭。
而主系统通过主系统溢流阀26调整压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操纵机构并不局限于上述液压系统,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液压系统,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离合器结构的传动机构,请参照图2所示,该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6,主动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2,从动轴6上套设有能够空转的从动齿轮3,从动齿轮3与主动齿轮2相啮合,还包括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离合器,下离合器固定在从动齿轮3的端面上,上离合器4可滑动的套设在从动轴6上,并能够通过花键或导键向从动轴6传递扭矩。
使用时,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安装,其中主动轴与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工作时,驱动机构运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2伴随主动轴转动,主动齿轮2与从动齿轮3啮合,从动齿轮3伴随主动齿轮2转动,从动齿轮3带动下离合器转动,下离合器作用在上离合器4轴向分力达到预设值时,上离合器4与下离合器分离,从动齿轮3空转,而从动轴6不转动,从而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6分离的功能;当要将上离合器4与下离合器结合时,油缸9内通入液压油,液压油推动活塞8向靠近上离合器4的方向运动,进而推动上离合器4向下离合器的方向运动,直到上离合器4与下离合器完成结合。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通过上述两个方面完成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离合器中的压紧机构采用液压机构,即使尺寸设计的很小也能提供很强的压紧力,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离合器,本发明结构的离合器的结构可以设计的很简单,尺寸也可以设计的很小。应用上述结构的传动机构,尺寸可以设计的很小,方便携带。
上述驱动机构可以为齿轮箱、电机,液压马达等能够提供扭矩的驱动装置。
上述传动机构中,一个主动齿轮2对应有一个从动齿轮,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个主动齿轮2对应两个从动齿轮的传动机构,请参照图3和图8所示,该技术方案中,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主动轴、一个从动轴6和一个从动轴6’,其中,主动轴的输入端与马达1的输出轴相连,主动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2;从动轴6上套设有能够空转的从动齿轮3,从动齿轮3与主动齿轮2相啮合,从动轴6上设置有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离合器,离合器中的下离合器固定在从动齿轮3的端面上,上离合器4可滑动的套设在从动轴6上,并通过花键或导键传递扭矩;从动轴6’上套设有能够空转的从动齿轮3’,从动齿轮3’与主动齿轮2相啮合,从动轴6’上设置有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离合器,离合器中的下离合器固定在从动齿轮3’的端面上,上离合器4’可滑动的套设在从动轴6’上,并通过花键或导键向从动轴6’传递扭矩。
工作时,马达1开启,马达1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2伴随主动轴转动,主动齿轮2与从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3’分别啮合。如图示方向:
位于左侧的离合器中,当油缸9’中未供油时,起初从动齿轮3’上固定的下离合器跟随从动齿轮3’转动,下离合器带动上离合器4’转动,当下离合器作用在上离合器4的轴向分力达到预设值时,上离合器4’与下离合器分离,从而实现离合器的分离作用;当需要进行结合操作时,操纵机构向油缸9’中泵入液压油,油缸9’中的液压油推动活塞8’向靠近上离合器4’的方向移动,当活塞8’与上离合器4’接触时继续推动上离合器4’向靠近下离合器的方向移动直至上离合器4’与下离合器能够结合,从而实现了离合器的结合功能。
位于右侧的离合器中,当油缸9中未供油时,起初从动齿轮3上固定的下离合器跟随从动齿轮3转动,下离合器带动上离合器4转动,当下离合器作用在上离合器4的轴向分力达到预设值时,上离合器4与下离合器分离,从而实现离合器的分离作用;当需要进行结合操作时,操纵机构向油缸9中泵入液压油,油缸9中的液压油推动活塞8向靠近上离合器4的方向移动,当活塞8与上离合器4接触时继续推动上离合器4向靠近下离合器的方向移动直至上离合器4与下离合器能够结合,从而实现了离合器的结合功能。
在此传动机构中,离合器的操纵机构与上述描述有所不同,请参照图8所示,该操纵机构采用液压操纵,具体的,该操纵机构包括卸荷溢流阀23,并联设置的双联泵和驱动双联泵的电机,其中,双联泵的后泵22的出液口与双联泵的前泵21的出液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24,双联泵的后泵22与油缸9和9’之间设置有节流阀25,该单向阀24的进液口与卸荷溢流阀23的P口并联后与双联泵的后泵22的出液口连通,单向阀24的出液口与卸荷溢流阀23的K1口并联后与双联泵的前泵21的出液口连通。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上述传动机构的一种安装方式,请参照图4所示,该传动机构安装在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之间,且每个从动轴的输出端均套设有压盘16。
实施例二
参照图4至6并结合图7和图8,其中,1为马达、2为主动齿轮、3为从动齿轮、4为上离合器、5为端面轴承、6为从动轴、7为密封圈、8为活塞、9为油缸、10为复位弹簧、11为油缸盖、12为端盖、14为上壳体、15为下壳体、16为压盘、111为第一环形凹槽、81为活塞主体、82为空间、83为推进部、84为第二环形凹槽、1’为马达、2’为主动齿轮、3’为从动齿轮、4’为上离合器、5’为端面轴承、6’为从动轴、7’为密封圈、8’为活塞、9’为油缸、10’为复位弹簧、11’为油缸盖、12’为端盖、21为前泵、22为后泵、23为卸荷溢流阀、24为单向阀、25为节流阀、26为主系统溢流阀。
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和传动机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离合器和传动机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离合器中的油缸9和活塞8在油缸9的内腔设置有与油缸9的油缸盖11和活塞8相抵的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的作用可以使得离合器在通常状态下处于接合状态。
活塞8包括活塞主体81,该活塞主体81主要与油缸9的内壁紧密配合。为了保证复位弹簧10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油缸盖11上设置有安装复位弹簧10的第一环形凹槽111和/或者活塞8位于油缸9内腔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复位弹簧10的第二环形凹槽84。
在推进部83与上离合器4之间设置有端面轴承5,端面轴承5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少推进部83的磨损量,另一方面能够防止活塞8旋转,延长活塞8的使用寿命。
活塞8在端面轴承5的作用下不进行旋转,但是活塞8与油缸9之间必须保证密封,为了保证活塞8与油缸9之间的密封性,活塞8与油缸9内壁之间还设有油封7或者密封圈。
实施例三
参照图9至13,1为马达、2为主动齿轮、3为从动齿轮、4为上离合器、5为端面轴承、6为从动轴、7为油封、8为活塞、9为油缸、10为复位弹簧、11为油缸盖、12为端盖、13为溢流阀、14为上壳体、15为下壳体、16为压盘、111为第一环形凹槽、81为活塞主体、82为空间、83为推进部、84为第二环形凹槽、1’为马达、2’为主动齿轮、3’为从动齿轮、4’为上离合器、5’为端面轴承、6’为从动轴、7’为油封、8’为活塞、9’为油缸、10’为复位弹簧、11’为油缸盖、12’为端盖、13’为溢流阀、21为前泵、22为后泵、23为卸荷溢流阀、24为单向阀、25为节流阀、26为主系统溢流阀。
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和传动机构的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的离合器和传动机构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离合器中的油缸9上的油缸盖11上还设置有溢流阀13,该溢流阀13与油缸9的内腔连通,其余部分可相互参考。
溢流阀13的设置,使得离合器通过自身结构实现内部液压油压力的控制,具体的,可以在油缸上安装压力表,通过旋转溢流阀13的控制端调节油缸的内腔中压力的大小,由于溢流阀13能够实现连续调节,从而使得压力油实现无级调节。
上述压力表还可以根据压力表显示压力的大小以及输出扭矩的大小的对应关系在压力表的表盘上标注扭矩的大小,从而更直观读取扭矩。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离合器,包括压紧机构、操纵机构、用于固定在从动齿轮上的下离合器、和用于设置在从动轴上并与所述下离合器配合的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离合器能够在所述从动轴上轴向滑动,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油缸和与所述油缸内壁紧密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在所述油缸内液压油的作用下推动所述上离合器向靠近所述下离合器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所述上离合器与所述下离合器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具有容纳所述从动轴的伸出端的空间,以及与所述上离合器的端面相配合并推动所述上离合器向靠近所述下离合器的方向运动的推进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部与所述上离合器之间设置有端面轴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的内腔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油缸的油缸盖和所述活塞相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盖上设置有安装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油缸的内腔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环形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与所述油缸内壁之间还设有油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盖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油缸的内腔相连通的溢流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离合器和下离合器配合的端面上具有相互啮合的齿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机构包括卸荷溢流阀,双联泵和驱动所述双联泵的电机,其中,所述双联泵的后泵的出液口与所述双联泵的前泵的出液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双联泵的后泵与所述油缸之间设置有节流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液口与所述卸荷溢流阀的P口并联后与所述双联泵的后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液口与所述卸荷溢流阀的K1口并联后与所述双联泵的前泵的出液口连通。
10.一种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轴上套设有能够空转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所述下离合器固定在所述从动齿轮的端面上,所述上离合器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并能够通过花键或导键向所述从动轴传递扭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离合器与所述从动齿轮为一体式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伸入至所述上离合器的一端安装有径向轴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35780.6A CN103206466B (zh) | 2013-04-18 | 2013-04-18 | 一种传动机构及离合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35780.6A CN103206466B (zh) | 2013-04-18 | 2013-04-18 | 一种传动机构及离合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6466A CN103206466A (zh) | 2013-07-17 |
CN103206466B true CN103206466B (zh) | 2016-02-24 |
Family
ID=48753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35780.6A Active CN103206466B (zh) | 2013-04-18 | 2013-04-18 | 一种传动机构及离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06466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73420A (en) * | 1961-03-13 | 1964-10-28 | Twin Disc Clutch Co | Oil pressure actuated clutch |
CN1434226A (zh) * | 2002-01-19 | 2003-08-06 | 刘亚军 | 无级变速器的前进档离合器 |
CN2923208Y (zh) * | 2006-06-16 | 2007-07-18 | 重庆运达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内燃液压螺栓扳手 |
CN201217143Y (zh) * | 2007-06-18 | 2009-04-08 | 苏恩远 | 新型液压离合器机动双头螺栓扳手 |
CN201884508U (zh) * | 2010-12-02 | 2011-06-29 |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 电液控制动力输出离合器 |
CN202380371U (zh) * | 2011-12-28 | 2012-08-15 | 重庆铸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度内燃螺栓扳手 |
CN203308963U (zh) * | 2013-04-18 | 2013-11-27 | 重庆鼎誉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传动机构及离合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44105A (en) * | 1978-09-19 | 1980-03-28 | Ishikawajima Shibaura Kikai Kk | Braking device of hydraulic clutch |
-
2013
- 2013-04-18 CN CN201310135780.6A patent/CN1032064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73420A (en) * | 1961-03-13 | 1964-10-28 | Twin Disc Clutch Co | Oil pressure actuated clutch |
CN1434226A (zh) * | 2002-01-19 | 2003-08-06 | 刘亚军 | 无级变速器的前进档离合器 |
CN2923208Y (zh) * | 2006-06-16 | 2007-07-18 | 重庆运达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内燃液压螺栓扳手 |
CN201217143Y (zh) * | 2007-06-18 | 2009-04-08 | 苏恩远 | 新型液压离合器机动双头螺栓扳手 |
CN201884508U (zh) * | 2010-12-02 | 2011-06-29 |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 电液控制动力输出离合器 |
CN202380371U (zh) * | 2011-12-28 | 2012-08-15 | 重庆铸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度内燃螺栓扳手 |
CN203308963U (zh) * | 2013-04-18 | 2013-11-27 | 重庆鼎誉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传动机构及离合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6466A (zh) | 2013-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96720B (zh) | 一种变量叶片泵排量调节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装置 | |
CN203185236U (zh) | 一种液压扳手 | |
CN203308963U (zh) | 一种传动机构及离合器 | |
CN107605992A (zh) | 一种凸轮式自动离合器执行机构及其执行方法 | |
CN106104080A (zh) | 环形无级变速器 | |
CN103206466B (zh) | 一种传动机构及离合器 | |
CN104653656A (zh) | 一种单向定矩离合器 | |
CN104088751B (zh) | 电液马达 | |
CN105736779B (zh) | 一种计量活门组件 | |
CN103203709B (zh) | 一种液压扳手 | |
CN204041442U (zh) | 一种摆线液压油泵 | |
CN203703004U (zh) | 离合式蜗轮蜗杆减速机 | |
CN202381133U (zh) | 一种气门正时相位控制装置 | |
CN105299217A (zh) | 电动摩托车内转子电机弓锥摆式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 | |
CN104533740A (zh) | 伺服变量斜盘柱塞泵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841693U (zh) | 一种双联齿轮减速装置 | |
CN204267621U (zh) | 变速器及传动系统 | |
CN103775812B (zh) | 一种可变排量的转子机油泵 | |
CN204573041U (zh) | 加压式捏炼机速比齿轮传动结构 | |
CN202468311U (zh) | 一种三联齿轮泵 | |
CN101956610B (zh) | 电子调速器执行机构 | |
CN2582988Y (zh) | 小功率舷外机的变档装置 | |
KR20140045184A (ko) |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압공급장치 | |
US9752576B2 (en) | Variable flow engine oil pump | |
CN204371572U (zh) | 伺服变量斜盘柱塞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