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4201B -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04201B CN103204201B CN201310095118.2A CN201310095118A CN103204201B CN 103204201 B CN103204201 B CN 103204201B CN 201310095118 A CN201310095118 A CN 201310095118A CN 103204201 B CN103204201 B CN 1032042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ilgate support
- cyclecar
- mounting hole
- journal stirrup
- splash gu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通过设置呈J型结构的尾板支架,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平行于车宽中心面,尾板支架的弯折部垂直于车宽中心面,在后挡泥板顶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有前、后支耳,所述前、后支耳分别与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和弯折部紧靠,尾板支架与前、后支耳及车架之间螺栓连接,后挡泥板通过尾板支架装配于车架上,具有提高了后挡泥板的强度和刚度、改善了后挡泥板装配对中性、便于尾灯灯泡拆装更换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零部件的优化设计,具体来说是后挡泥板组件。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挡泥板安装在车架上,位于后车轮的上方,用于阻挡因车轮转动而飞溅的泥水。目前,摩托车尤其是二轮机动踏板车(女装车)的后挡泥板与车架的装配方式一般采用:后挡泥板通过后部一体成型支耳与车架或车架尾板(焊接或装配于车架尾部)螺栓连接,其中支耳上开有竖槽,支耳平行于车宽方向设置,支耳上的竖槽轴线沿车长方向前后延伸,两支耳通过螺栓与车架或车架尾板相连接,从而使后挡泥板固定在车架上,这种后挡泥板安装结构存在如下缺点:1、后挡泥板尾部的支耳平行于车宽方向设置,支耳上的竖槽轴向前后延伸,使得在装配线上安装后挡泥板时,站在装配线下的操作者需要将身体前倾且侧身才能安装后挡泥板支耳位置的螺栓,操作极为不变;2、当后挡泥板安装不正出现与后轮干涉时,需要将后挡泥板旁的座垫锁罩、左、右后尾板等拆卸才能调整后挡泥板尾部的安装位置,后挡泥板调整困难,不方便;3、后挡泥板与车架的螺栓安装点为一个,不能确保后挡泥板的安装强度和刚度;4、支耳位置处的螺栓前后走向占据了车尾后部空间,减小了尾灯灯泡的安装空间,不利于尾灯灯泡的拆装和维修性;5、对于选配护杠的车型,后挡泥板上需设计对应的护杠安装位,使得后挡泥板变得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护杠配置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其具有提高后挡泥板的强度和刚度、改善后挡泥板装配对中性、便于尾灯灯泡拆装更换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包括安装于车架上的后挡泥板,还包括尾板支架,所述尾板支架呈J型结构,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平行于车宽中心面且位于后挡泥板顶部的两侧,垂直走向部底端延伸的水平走向部与后挡泥板顶端沿壁走向相适配,所述尾板支架水平走向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垂直于车宽中心面且位于后挡泥板顶部的后端;所述后挡泥板顶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有前、后支耳,所述前、后支耳分别与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和弯折部紧靠,尾板支架与前、后支耳及车架之间螺栓连接,后挡泥板通过尾板支架装配于车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后侧壁和水平走向部的上侧壁沿车宽方向朝外延伸形成有翻折部,该翻折部搭接于所述前支耳的后侧壁和后挡泥板顶端周沿向上突起的所述沿壁上端面上。翻折部的设置使得在预组尾板支架与后挡泥板时,将翻折部靠在前支耳的后侧壁和沿壁的上端面上即可实现尾板支架的找位,方便快捷,结构简单。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支耳和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上分别设置有对置的前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孔沿朝车宽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外凸起部,所述外凸起部其外径与前安装孔孔径大小相适配而伸入所述前安装孔中。外凸起部的设置可方便快捷的将尾板支架的第一安装孔对准前支耳的前安装孔,找位准确,同时,外凸起部伸入前安装孔后,防止前安装孔被对应螺栓在多次拆装及行驶抖动中磨损,起到保护前安装孔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孔沿朝车宽方向向内延伸形成环形的内凸起加强部。内凸起加强部提高了尾板支架在第一安装孔位置的强度,防止尾板支架被螺栓的螺帽部分压破或受力出现变形,确保尾板支架装配后的精度,从而确保了后挡泥板装配的对中性和精度。
进一步,所述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上设置有与车架连接的上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的水平宽度大于其竖直宽度而呈长孔结构。长孔结构使得后挡泥板在装配时,后挡泥板的尾部能够前后移动以对准车架上的对应安装孔位,同时也使得后挡泥板的位置在装配后能够进行调节。
为加强前支耳的强度,所述前支耳沿车宽方向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强肋。
对于选配护杠的车型,本总成还包括护杠安装板,所述护杠安装板包含一垂直部,该垂直部紧靠于所述后支耳的后侧壁上,垂直部上设置有与后支耳上的螺栓孔同轴的过孔。在预组时可将护杠安装板与尾板支架、后挡泥板预组在一起,在不增加后挡泥板上安装点的情况下即可组装护杠安装板,简化了后挡泥板的结构,保证了护杠配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所述尾板支架的弯折部上一体成型或焊接有螺杆,该螺杆由前往后依次穿过尾板支架弯折部、后支耳和护杠安装板垂直部后由垫片和螺母锁紧固定。将螺杆一体成型或焊接于尾板支架的弯折部上,简化了预组步骤,预组时将护杠安装板套入螺杆中即可,护杠安装板无需找位,预组效率高。
优选地,所述护杠安装板的垂直部顶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卡扣部,所述尾板支架的弯折部顶端设置有与卡扣部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扣部越过后支耳顶端面后搭接于所述卡槽中。卡扣部和卡槽的设置防止了护杠安装板围绕过孔位置的螺杆转动,相对于在护杠安装板上设置两个螺杆来达到防转动目的,卡扣部和卡槽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对尾板支架弯折部和护杠安装板强度影响小等优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呈J型结构的尾板支架,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平行于车宽中心面,尾板支架的弯折部垂直于车宽中心面,在后挡泥板顶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有前、后支耳,前、后支耳分别与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和弯折部紧靠,尾板支架与前、后支耳及车架之间螺栓连接,后挡泥板通过尾板支架装配于车架上,使得在装配后挡泥板时,先将尾板支架通过定位螺栓、定位螺母先行预装配于后挡泥板上使之成为一个预组部件,该预组部件与车架固定装配的连接点即上安装孔预留在尾板支架上,在将预组部件连接到车架上时,对应的螺栓安装在车架侧面进行,站在装配线下的操作者无需将身体前倾和侧身即可实现螺栓的安装,操作方便;预组部件在侧面与车架进行装配,由于尾板支架与车架均靠侧面进行定位,容易保证后挡泥板与后轮的对中性,不易出现后挡泥板与后轮发生干涉,避免装配后对后挡泥板的调整,同时侧面安装的螺栓有效的避让了车尾后部空间,使尾灯灯泡可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拆装更换,改善了尾灯灯泡的维修性;尾板支架一般采用冲压件,其通过前后安装点与后挡泥板预组后,大大提高了后挡泥板的强度和刚度;对于选配护杠的车型,无需在后挡泥板上设计对应的护杠安装位,只需将护杠安装板预组在后支耳上,简化了后挡泥板结构,保证了护杠配置的灵活性。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紧凑、装配方便、实施成本低、装配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预组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预组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预组部件与车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预组部件装配于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本发明的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其包括安装于车架1上的后挡泥板2,所述后挡泥板2为适配后轮而呈类拱形结构,还包括尾板支架3,所述尾板支架3呈J型结构,尾板支架3优选为冲压件,尾板支架3的垂直走向部31平行于车宽中心面且位于后挡泥板2顶部的两侧,其中车宽中心面即为机车车身宽度对称面,垂直走向部31底端延伸的水平走向部32与后挡泥板2顶端沿壁走向相适配,即尾板支架3的水平走向部与后挡泥板2的外周边沿随形设计,所述尾板支架3的水平走向部32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弯折部33,所述弯折部33垂直于车宽中心面且位于后挡泥板2顶部的后端,所述后挡泥板2顶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有前支耳22和后支耳23,前支耳22、后支耳23分别与尾板支架3的垂直走向部31和水平走向部32相对应,其中前支耳22优选设置在后挡泥板2顶端面靠近其最宽位置处,为加强前支耳22的强度,所述前支耳2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强肋24,所述前、后支耳22、23分别与尾板支架3的垂直走向部31和弯折部33紧靠,尾板支架3与前、后支耳22、23及车架1之间螺栓连接,后挡泥板2通过尾板支架3装配于车架1上。
上述结构使得在装配后挡泥板2时,先将尾板支架3通过定位螺栓8、定位螺母(附图中未绘示)先行预装配于后挡泥板2上使之成为一个预组部件2A,该预组部件2A与车架1固定装配的连接点即上安装孔37预留在尾板支架3上,在将预组部件2A连接到车架1上时,对应的螺栓9的安装在车架侧面进行,站在装配线下的操作者无需将身体前倾和侧身即可实现螺栓9的安装,操作方便;预组部件2A在侧面与车架1进行装配,由于尾板支架3与车架1均靠侧面进行定位,容易保证后挡泥板2与后轮的对中性,不易出现后挡泥板2与后轮发生干涉,避免装配后对后挡泥板2的调整,同时侧面安装的螺栓9有效的避让了车尾后部空间,使尾灯灯泡可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拆装更换,改善了尾灯灯泡的维修性;尾板支架3一般采用冲压件,其通过前后安装点与后挡泥板2预组后,大大提高了后挡泥板2的强度和刚度。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尾板支架3的垂直走向部31后侧壁和水平走向部32的上侧壁沿车宽方向朝外延伸形成有翻折部34,该翻折部34搭接于前支耳22的后侧壁和后挡泥板2周沿向上突起的所述沿壁21的上端面上,其中垂直走向部31的后侧壁是指垂直走向部31在车长方向上远离车头一侧的侧壁,翻折部34的设置使得在预组尾板支架3与后挡泥板2时,将翻折部34靠在前支耳22的后侧壁和沿壁21的上端面上即可实现尾板支架3的找位,方便快捷,结构简单。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支耳22和尾板支架3的垂直走向部31上分别设置有对置的前安装孔221和第一安装孔35,所述第一安装孔35的外孔沿朝车宽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外凸起部36,所述外凸起部36其外径与前安装孔221孔径大小相适配而伸入所述前安装孔221中,其中第一安装孔35的外孔沿是指位于前支耳22在车宽方向上靠外一侧上的孔沿,外凸起部36的设置可方便快捷的将尾板支架3的第一安装孔35对准前支耳22的前安装孔221,找位准确,同时,外凸起部36伸入前安装孔221后,防止前安装孔221被对应螺栓在多次拆装及行驶抖动中磨损,起到保护前安装孔221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35的内孔沿朝车宽方向向内延伸形成环形的内凸起加强部38,内凸起加强部38提高了尾板支架3在第一安装孔35位置的强度,防止尾板支架3被螺栓的螺帽部分压破或受力出现变形,确保尾板支架3装配后的精度,从而确保了后挡泥板2装配的对中性和精度。
优选地,所述尾板支架3的垂直走向部31上设置有与所述车架1连接的上安装孔37,所述上安装孔37的水平宽度大于其竖直宽度而呈长孔结构,长孔结构使得后挡泥板2在装配时,后挡泥板2的尾部能够前后移动以对准车架1上的对应安装孔位,同时也使得后挡泥板2的位置在装配后能够进行调节。
对于选配护杠的车型,本总成还包括护杠安装板4,所述护杠安装板4包含一垂直部41,该垂直部41紧靠于所述后支耳23的后侧壁上,垂直部41上设置有与后支耳23上的螺栓孔同轴的过孔43,在预组时可将护杠安装板4与尾板支架3、后挡泥板2预组在一起,在不增加后挡泥板2上安装点的情况下即可组装护杠安装板4,简化了后挡泥板2的结构,保证了护杠配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所述尾板支架3的弯折部33上一体成型或焊接有螺杆5,该螺杆5由前往后依次穿过尾板支架3的弯折部33、后支耳23上的螺栓孔和护杠安装板4的垂直部41上的过孔43后由垫片6和螺母7锁紧固定,这种结构简化了预组步骤,预组时将护杠安装板4套入螺杆5中即可,护杠安装板4无需找位,预组效率高。
优选地,所述护杠安装板4的垂直部41顶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卡扣部42,所述尾板支架3的弯折部33顶端设置有与该卡扣部42相适配的卡槽39,所述卡扣部42越过后支耳23顶端面后搭接于所述卡槽39中,卡扣部42和卡槽39的设置防止了护杠安装板4围绕过孔43位置的螺杆5转动,相对于在护杠安装板4上设置两个螺杆来达到防转动目的,卡扣部42和卡槽39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对尾板支架3的弯折部33和护杠安装板4强度影响小等优点。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包括安装于车架上的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板支架,所述尾板支架呈J型结构,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平行于车宽中心面且位于后挡泥板顶部的两侧,垂直走向部底端延伸的水平走向部与后挡泥板顶端沿壁走向相适配,所述尾板支架水平走向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垂直于车宽中心面且位于后挡泥板顶部的后端;所述后挡泥板顶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有前、后支耳,所述前、后支耳分别与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和弯折部紧靠,尾板支架与前、后支耳及车架之间螺栓连接,后挡泥板通过尾板支架装配于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后侧壁和水平走向部的上侧壁沿车宽方向朝外延伸形成有翻折部,该翻折部搭接于所述前支耳的后侧壁和后挡泥板顶端周沿向上突起的所述沿壁上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耳和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上分别设置有对置的前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孔沿朝车宽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外凸起部,所述外凸起部其外径与前安装孔孔径大小相适配而伸入所述前安装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孔沿朝车宽方向向内延伸形成环形的内凸起加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板支架的垂直走向部上设置有与车架连接的上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的水平宽度大于其竖直宽度而呈长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耳沿车宽方向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强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杠安装板,所述护杠安装板包含一垂直部,该垂直部紧靠于所述后支耳的后侧壁上,垂直部上设置有与后支耳上的螺栓孔同轴的过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板支架的弯折部上一体成型或焊接有螺杆,该螺杆由前往后依次穿过尾板支架弯折部、后支耳和护杠安装板垂直部后由垫片和螺母锁紧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杠安装板的垂直部顶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卡扣部,所述尾板支架的弯折部顶端设置有与卡扣部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扣部越过后支耳顶端面后搭接于所述卡槽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95118.2A CN103204201B (zh) | 2013-03-22 | 2013-03-22 |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95118.2A CN103204201B (zh) | 2013-03-22 | 2013-03-22 |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4201A CN103204201A (zh) | 2013-07-17 |
CN103204201B true CN103204201B (zh) | 2015-12-02 |
Family
ID=48751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95118.2A Active CN103204201B (zh) | 2013-03-22 | 2013-03-22 |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042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00248B (zh) * | 2017-09-26 | 2023-03-21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后挡泥板组件及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32640Y (zh) * | 2005-08-31 | 2006-11-01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挡泥板 |
CN1880151A (zh) * | 2005-09-14 | 2006-12-20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护杠固定机构 |
CN201205943Y (zh) * | 2008-04-17 | 2009-03-11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挡泥板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
CN101879927A (zh) * | 2010-07-06 | 2010-11-10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尾部支架组合 |
CN102343956A (zh) * | 2010-07-23 | 2012-02-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
CN203199097U (zh) * | 2013-03-22 | 2013-09-18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90838B2 (ja) * | 2007-09-21 | 2012-12-05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ェンダ・アセンブリー |
-
2013
- 2013-03-22 CN CN201310095118.2A patent/CN1032042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32640Y (zh) * | 2005-08-31 | 2006-11-01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挡泥板 |
CN1880151A (zh) * | 2005-09-14 | 2006-12-20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护杠固定机构 |
CN201205943Y (zh) * | 2008-04-17 | 2009-03-11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后挡泥板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
CN101879927A (zh) * | 2010-07-06 | 2010-11-10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尾部支架组合 |
CN102343956A (zh) * | 2010-07-23 | 2012-02-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的后挡泥板 |
CN203199097U (zh) * | 2013-03-22 | 2013-09-18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4201A (zh) | 2013-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4200511B2 (en) | Front End Components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 |
CN103693135B (zh) | 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 | |
EP2163464B1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 |
CN102139725B (zh) | 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 | |
CN103204201B (zh) |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 |
CN203199097U (zh) | 小型机动车的后挡泥板组件 | |
JP2010064579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サイドカバー | |
CN204775671U (zh) | 具有内衬板结构的摩托车后挡泥板 | |
CN202389511U (zh) | 一种摩托车前大灯安装构造 | |
CN201049681Y (zh) | 摩托车的后挡泥板结构 | |
CN108016538B (zh) | 挡泥板结构、车架结构及机动两轮车 | |
JP4330899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 |
JP425571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グリル取付構造 | |
CN204150169U (zh) | 一种摩托车的燃油箱安装结构 | |
CN107985477B (zh) | 摩托车整体式头罩结构 | |
CN204109944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骨架 | |
CN206654096U (zh) | 车身结构的翼子板、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04077883U (zh) | 摩托车尾灯总成及其摩托车 | |
JP4030891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
CN116039818B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轮覆盖组件结构 | |
CN204623663U (zh) | 一种摩托车前护杠的安装结构 | |
CN218839639U (zh) | 摩托车后挡泥板及摩托车 | |
JP7581950B2 (ja) | レッグシールド | |
CN216140117U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轮的挡泥板 | |
US12037072B2 (en) | Saddled vehi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