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0591A - 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00591A CN103200591A CN2013100552727A CN201310055272A CN103200591A CN 103200591 A CN103200591 A CN 103200591A CN 2013100552727 A CN2013100552727 A CN 2013100552727A CN 201310055272 A CN201310055272 A CN 201310055272A CN 103200591 A CN103200591 A CN 1032005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net protocol
- mobile network
- protocol telephone
- user
- call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55 vo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FGUUSXIOTUKUDN-IBGZPJMESA-N C1(=CC=CC=C1)N1C2=C(NC([C@H](C1)NC=1OC(=NN=1)C1=CC=CC=C1)=O)C=CC=C2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N1C2=C(NC([C@H](C1)NC=1OC(=NN=1)C1=CC=CC=C1)=O)C=CC=C2 FGUUSXIOTUKUDN-IBGZPJME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420 orch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以解决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资源的冲突与共享。该方法中,网络侧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用于接收移动网用户的注册申请,并在注册过程中,设置该移动网用户的第二身份,且绑定该第二身份与该移动网用户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供其它安装于移动网智能终端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查找,以便于根据该第二身份建立与该移动网用户相关的互联网电话呼叫;其中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监听移动网的呼叫请求;判断该呼叫请求对端的主叫用户是否是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如果是,在该呼叫请求的显示界面上标记该主叫用户在所述互联网电话的第二身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采用国际先进移动信息技术,整合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数据吞吐量,并且低时延,更低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等优势,引导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在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系列产品中,怎样解决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资源的共享与冲突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上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以解决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资源的冲突与共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以解决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资源的冲突与共享。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应用于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包括以下步骤:
监听移动网的呼叫请求;
判断该呼叫请求对端的主叫用户是否是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
如果是,在该呼叫请求的显示界面上标记该主叫用户在所述互联网电话的第二身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应用于互联网电话网络侧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移动网用户的注册申请,并在注册过程中,设置该移动网用户的第二身份,且绑定该第二身份与该移动网用户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供安装于移动网智能终端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查找,以及根据该第二身份建立与该移动网用户相关的互联网电话呼叫。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被叫用户在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时,能通过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直观并及时地了解到该主叫用户在该互联网电话中的第二身份信息,从而便于用户灵活地处理移动网的呼叫请求,为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资源的共享与快速切换垫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语音短信的发送方法做一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主要执行于安装有互联网电话(如后续的PHONE+)客户端的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上,涉及移动网和互联网两个层面的资源冲突与共享。其中,该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的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安卓和IOS等,只要能实现互联网连接及数据的下载与上传等传输功能的智能手机都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PHONE+是由本案申请人推出的一款免费的多方语音电话软件,只要有网络地方就可以免费打电话,可以进行多方语音通话、文本聊天。本实施例以PHONE+为例说明其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智能手机终端下载并安装互联网电话的客户端。
该步骤中,有关PHONE+客户端的下载可以从其官网http://phoneplus.langma.cn/index.php进行下载,也可以根据手机操作系统从其它相应的手机应用平台进行下载,例如,苹果手机则可从苹果园进行下载并安装。
其中,安装步骤包括移动网用户向网络电话网络侧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的注册过程。在该过程中,该互联网电话服务器接收移动网用户的注册申请,并在注册过程中,设置该移动网用户的第二身份(该第二身份包括诸如昵称、会员号及会员等级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其中是否是注册用户本身也是一种第二身份),且绑定该第二身份与该移动网用户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供其它安装于移动网智能终端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查找,以便于后续根据该第二身份建立与该移动网用户相关的互联网电话呼叫。
本实施例中,PHONE+创建有自己专属的通讯簿,且该通讯簿与手机固有的通讯簿同步,用以将移动网用户固有的存储于手机和SIM卡上的通讯簿内联系人信息导入到其专属的电话薄中,以及向与其互联网连接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查询并动态更新相关联系人的状态信息。在用户上线的过程中,该客户端会将通讯簿各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发送给互联网电话服务器,供该互联网电话服务器判断该通讯簿内各联系人是否已是注册用户,并将该通讯簿内联系人已注册的信息发送给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供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在专属的通讯簿中标记各联系人是否是互联网电话用户。从而启动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后,默认的“通讯录”页面是用户专属的PHONE+联系人列表,如果您的联系人在线,名字后面会显示免费电话按钮,点击即可通过PHONE+免费通话。
步骤S2、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监听移动网的呼叫请求。当监听到有移动网的呼叫请求呼入时,转下述步骤S3。
步骤S3、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判断该呼叫请求对端的主叫用户是否是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如果是,转步骤S4,否则,按手机终端固有的呼叫请求的显示界面进行处理,当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所在的智能终端接受该移动网的呼叫请求时,转步骤S5。其中,可选的,当判断该呼叫请求对端的主叫用户不是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后,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可以创建目标指向该主叫用户的邀请短信,并在移动网电话结束后,将创建的该邀请短信呈现给其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供用户选择是否通过移动网向刚结束通话的对端移动网用户发送该邀请短信。
该步骤中,该判断过程可以是:
查找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专属的电话薄是否存储有该主叫的电话号码,如果是,判断该呼叫请求对端的主叫用户为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否则,提取该主叫的电话号码,将该电话号码携带在查询请求中发送给与其互联网连接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根据该互联网电话服务器返回的结果判断该主叫用户是否是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在此过程中,互联网电话服务器会从其内部或外部的数据库中遍历所有用户注册的电话号码信息,如果查找到有与该主叫电话号码一致的注册信息,则判断该主叫用户为注册用户。
步骤S4、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在该呼叫请求的显示界面上标记该主叫用户在互联网电话的第二身份。本实施例中,第二身份的显示内容可以仅限于以PHONE+图表显示是PHONE+的注册用户,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其相应的注册会员号等其他信息。
该步骤中,在智能手机终端的操作界面上显示有对端主叫用户的第二身份,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决定是否以PHONE+免费电话的方式与对方进行互联网通话。优选的,本实施例可在该第二身份的显示位置上设一快捷键,供用户点击以挂断该移动网呼叫请求,并根据该主叫用户的第二身份向其发起互联网电话呼叫。藉此,被叫用户在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时,能通过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直观并及时地了解到该主叫用户在该互联网电话中的第二身份信息,从而便于用户灵活地处理移动网的呼叫请求,为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资源的共享与快速切换垫定基础。
综上,与上述步骤中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相对应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的处理主要包括:接收移动网用户的注册申请,并在注册过程中,设置该移动网用户的第二身份,且绑定该第二身份与该移动网用户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供安装于移动网智能终端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查找,以及监听并处理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的呼叫请求,根据该第二身份建立与该移动网用户相关的互联网电话呼叫,以及分配语音资源,转发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的语音数据。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集成有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和语音处理模块。其中业务逻辑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网用户的注册申请,并在注册过程中,设置该移动网用户的第二身份,且绑定该第二身份与该移动网用户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该第二身份建立与该移动网用户相关的互联网电话呼叫;以及监听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的呼叫请求。语音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用户的通话请求;分配语音资源;接收、递交用户的上、下行语音数据。进一步的,该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通过互联网电话客户端获取移动网用户的通讯簿,进而判断该通讯簿内各联系人是否已是注册用户,然后将该通讯簿内联系人已注册的信息发送给互联网电话客户端,供所述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在专属的通讯簿中标记各联系人是否是互联网电话用户,便于其发起互联网电话呼叫。
依托互联网电话服务器上述集成的功能模块,其用户注册可包括以下三步:
第一步、用户A安装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后,使用与该手机绑定的电话号码,向业务逻辑模块提交“互联网电话身份注册请求”。
第二步、业务逻辑模块处理用户A的注册请求,并将用户A的第二身份与对应的电话号码生成绑定关系。
第三步、业务逻辑模块将用户A的第二身份通知给互联网电话客户端。
依托互联网电话服务器上述集成的功能模块,假设用户B也完成了上述注册步骤且用户A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的专属电话薄中存储有用户B的第二身份,则用户A呼叫用户B的呼叫流程如下,包括:
步骤a、用户A通过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向业务逻辑模块发起呼叫用户B的请求,业务逻辑模块首先校验用户A的第二身份。
步骤b、如用户A身份校验通过,则校验用户B(即被叫)的第二身份。
步骤c、如用户B的身份校验通过,则业务逻辑模块向用户B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递送用户A的呼叫请求。
步骤d、用户A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处理用户B的呼叫请求。
值得说明的是,依托互联网电话服务器上述集成的功能模块,假如用户A在手机上未添加用户B的手机号码进系统通讯薄,因此在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的专属电话薄中,没有用户B的第二身份信息;则用户A在获悉用户B的电话号码后,可不添加用户B的电话号码进系统通讯薄,而在互联网电话客户端中通过电话号码呼叫的方式向业务逻辑模块提交呼叫请求;业务逻辑模块收到用户A呼叫用户B的请求,通过用户B的电话号码查询是否是该互联网注册用户;如果不是,业务逻辑模块向用户A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发送错误报告,互联网电话呼叫流程结束(可选的,当用户A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收到业务逻辑模块的错误报告,确认用户B并非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结束呼叫界面。用户A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在呼叫界面结束后,提示用户是否通过移动网向用户B发送邀请短信,如用户选择“邀请”后,业务逻辑模块会收到用户A向用户B发送移动网邀请短信的请求。然后业务逻辑模块可通过内部的移动网短信接口向用户B发送预定格式的邀请短信);如果是,业务逻辑模块则通过用户B的电话号码与第二身份的绑定关系,获取其第二身份,并将用户B的第二身份通知给用户A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业务逻辑模块向用户B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递送用户A的呼叫请求。
步骤e、业务逻辑模块在成功处理用户A和用户B的呼叫接续后,互联网电话客户端通过业务逻辑模块分配的语音资源唯一标识,向语音模块提交资源占用请求。
步骤f、语音模块处理用户的资源占用请求,分配语音资源,转发用户A与用户B之间的语音数据。
步骤S5、当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所在的智能终端接受该移动网的呼叫请求时,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判断本地是否维系有互联网电话,如果有,向提供互联网电话服务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发送暂停上下行互联网语音数据发送的指令;并在检测到移动网通话结束后,向该互联网电话服务器发送恢复上下行互联网语音数据发送的指令。
步骤S6、互联网电话服务器接收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发送的暂停上下行互联网语音数据发送的指令,判断需维系的互联网电话是一对一通话还是电话会议,如果是一对一通话,以呼叫等待的方式语音通知对端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等待,如果是电话会议,在会议成员列表中做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所服务的用户的状态变更图像显示;并在接收到恢复上下行互联网语音数据发送的指令后,恢复对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语音数据的收发。
由于移动网会话的信道与互联网会话的信道是不同的,主要是麦克风和扬声器等功能元器件的共享,因此,当一方网络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另一网络的会话可以以呼叫等待的方式得以维系。因此,本实施例执行上述可选的步骤S5、S6的意义在于可以有效解决互联网电话与移动网电话之间的冲突,方便用户在移动网通话结束之后快速的切换到当前仍在进行或维系的互联网会话中来。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公开的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被叫用户在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时,能通过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直观并及时地了解到该主叫用户在该互联网电话中的第二身份信息,从而便于用户灵活地处理移动网的呼叫请求,为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资源的共享与快速切换垫定基础。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应用于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监听移动网的呼叫请求;
判断该呼叫请求对端的主叫用户是否是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
如果是,在该呼叫请求的显示界面上标记该主叫用户在所述互联网电话的第二身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电话客户端设置并管理一专属的电话簿,以将移动网用户固有的存储于手机和SIM卡上的通讯簿内联系人信息导入到其专属的电话薄中,以及向与其互联网连接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查询并动态更新相关联系人的状态信息;
其中上述判断该呼叫请求对端的主叫用户是否是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包括:
查找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专属的电话薄是否存储有该主叫的电话号码,如果是,判断该呼叫请求对端的主叫用户为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判断该呼叫请求对端的主叫用户是否是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包括:
提取该主叫的电话号码,将该电话号码携带在查询请求中发送给与其互联网连接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
根据该互联网电话服务器返回的结果判断该主叫用户是否是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该第二身份的显示位置上设一快捷键,供用户点击以挂断该移动网呼叫请求,并根据该主叫用户的第二身份向其发起互联网电话呼叫。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判断该呼叫请求对端的主叫用户不是该互联网电话的注册用户后,创建目标指向该主叫用户的邀请短信,并在移动网电话结束后,将创建的该邀请短信呈现给其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供用户选择是否通过移动网向刚结束通话的对端移动网用户发送该邀请短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所在的智能终端接受该移动网的呼叫请求时,判断本地是否维系有互联网电话,如果有,向提供互联网电话服务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发送暂停上下行互联网语音数据发送的指令;以及在检测到移动网通话结束后,向该互联网电话服务器发送恢复上下行互联网语音数据发送的指令。
7.一种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应用于互联网电话网络侧的互联网电话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移动网用户的注册申请,并在注册过程中,设置该移动网用户的第二身份,且绑定该第二身份与该移动网用户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供安装于移动网智能终端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查找,以及监听并处理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的呼叫请求,根据该第二身份建立与该移动网用户相关的互联网电话呼叫,以及分配语音资源,转发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的语音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互联网电话客户端获取移动网用户的通讯簿;
判断该通讯簿内各联系人是否已是注册用户,并将该通讯簿内联系人已注册的信息发送给互联网电话客户端,供所述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在专属的通讯簿中标记各联系人是否是互联网电话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的请求,通过内部移动网短信接口向指定的未注册移动网用户发送邀请短信。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互联网电话客户端发送的暂停上下行互联网语音数据发送的指令;
判断需维系的互联网电话是一对一通话还是电话会议,如果是一对一通话,以呼叫等待的方式语音通知对端的互联网电话客户端等待,如果是电话会议,在会议成员列表中做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所服务的用户的状态变更图像显示;并在接收到恢复上下行互联网语音数据发送的指令后,恢复对该互联网电话客户端语音数据的收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552727A CN103200591A (zh) | 2012-10-30 | 2013-02-21 | 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26215 | 2012-10-30 | ||
CN201210426215.0 | 2012-10-30 | ||
CN2013100552727A CN103200591A (zh) | 2012-10-30 | 2013-02-21 | 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0591A true CN103200591A (zh) | 2013-07-10 |
Family
ID=48722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552727A Pending CN103200591A (zh) | 2012-10-30 | 2013-02-21 | 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0059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07360A (zh) * | 2015-07-14 | 2015-10-28 | 伍威 | 一种融合VoIP电话功能的手机通讯录系统 |
CN105430747A (zh) * | 2014-09-22 | 2016-03-2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813042A (zh) * | 2014-12-31 | 2016-07-27 |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电话薄绑定和自动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7028569A1 (zh) * | 2015-08-20 | 2017-02-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电话连接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8798A (zh) * | 2003-02-15 | 2003-08-27 | 李瑞军 | 一种网络电话系统 |
CN1728738A (zh) * | 2005-07-26 | 2006-02-01 | 深圳市经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ip电话回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手机 |
CN101557624A (zh) * | 2008-04-11 | 2009-10-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双模手机及其通话方法 |
CN101888454A (zh) * | 2010-07-22 | 2010-11-1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电话的呼叫方法和装置 |
CN102724203A (zh) * | 2012-06-19 | 2012-10-10 | 袁开国 | 一种智能终端上的ip电话拨号方法 |
-
2013
- 2013-02-21 CN CN2013100552727A patent/CN10320059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8798A (zh) * | 2003-02-15 | 2003-08-27 | 李瑞军 | 一种网络电话系统 |
CN1728738A (zh) * | 2005-07-26 | 2006-02-01 | 深圳市经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ip电话回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手机 |
CN101557624A (zh) * | 2008-04-11 | 2009-10-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双模手机及其通话方法 |
CN101888454A (zh) * | 2010-07-22 | 2010-11-1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电话的呼叫方法和装置 |
CN102724203A (zh) * | 2012-06-19 | 2012-10-10 | 袁开国 | 一种智能终端上的ip电话拨号方法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30747A (zh) * | 2014-09-22 | 2016-03-2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430747B (zh) * | 2014-09-22 | 2019-04-0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813042A (zh) * | 2014-12-31 | 2016-07-27 |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电话薄绑定和自动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007360A (zh) * | 2015-07-14 | 2015-10-28 | 伍威 | 一种融合VoIP电话功能的手机通讯录系统 |
WO2017028569A1 (zh) * | 2015-08-20 | 2017-02-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电话连接方法及装置 |
CN106470283A (zh) * | 2015-08-20 | 2017-03-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电话连接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51815B (zh) | 呼叫转移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2883285B (zh) | 处理即时通讯信息、设置终端优先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4301857A (zh) | 用于通信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5357240A (zh) | 远程协助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01860403U (zh) | 一种可与手机相互通讯的电视机 | |
CN103052169A (zh) | 移动终端在通话时进行交互的系统、方法和移动终端 | |
WO2013178107A1 (zh) | 通讯信息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US2007027429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grating between terminals | |
CN106304030B (zh) | 一种基于虚拟身份信息的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200591A (zh) | 处理移动网呼叫请求的方法 | |
CN112769680A (zh) | 企业即时语音服务中心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1674351B (zh) | 移动终端个性化多媒体来电显示装置的工作方法 | |
KR20130073320A (ko) | 인스턴트 메시지 서버 및 단문 메시지 서비스 서버의 연동 방법 및 연동 시스템 | |
CN103297938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终端 | |
EP1739987A2 (en) | Character/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stem, termina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character/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used therein | |
CN104753884A (zh) | 网络业务验证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 |
CN104113468A (zh) | 一种基于互联网服务的会话系统及方法 | |
CN102694788B (zh) | 一种服务器端提供客户端远程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2932564A (zh) | 一种融合VoIP/IM与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代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139407B (zh) | 互联网电话系统及其装置 | |
CN102655631A (zh) | 一种信息通知方法、装置及第一电子设备 | |
CN105472577A (zh) | 以号码传递方式而建立的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 | |
CN103986827A (zh) | 一种在移动终端中控制被叫显示画面的控制方法 | |
JP2001352341A (ja) |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 |
CN107888482B (zh) |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