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9975B - 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99975B CN103199975B CN201310104527.4A CN201310104527A CN103199975B CN 103199975 B CN103199975 B CN 103199975B CN 201310104527 A CN201310104527 A CN 201310104527A CN 103199975 B CN103199975 B CN 1031999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rrh
- csg
- indoor
- base station
- process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148 unit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MWRWFPQBGSZWNV-UHFFFAOYSA-N Dinitrosopentamethylenetetr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1N2CN(N=O)CN1CN(N=O)C2 MWRWFPQBGSZWN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41689 SLC25A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92978 Slc25a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12112 capex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FEBLZLNTKCEFIT-VSXGLTOVSA-N fluocinolone aceton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H](F)C2)=CC(=O)C=C[C@]1(C)[C@]1(F)[C@@H]2[C@@H]2C[C@H]3OC(C)(C)O[C@@]3(C(=O)CO)[C@@]2(C)C[C@@H]1O FEBLZLNTKCEFIT-VSXGLTOV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包括设置在网络侧的移动管理实体、家庭基站网关、基带处理部分,以及设置在室内侧的射频处理部分;基带处理部分集成多个相应基带处理单元,射频处理部分包括每个室内区域设置的一个多通道射频拉远头,或者包括一个多通道射频拉远头和设置在每个室内区域的天线。可在网络侧里建立一个CSG ID/AP ID和MRRH ID的对应关系表,判断包含CSG ID/AP ID的PDSCH所要发送的MRRH位置,支持实现每个家庭只有一个CSG ID/AP ID,只有这个家庭的用户才可以接入;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MRRH的位置来节省基站设备下发的PDSCH功率和重复利用时频资源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室内场景下使用载波聚合的联合基站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移动宽带网络迅猛发展,对移动通信网络提出了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数据业务大幅度增加、带宽需求、频谱效率,以及运营维护成本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其中80%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场景。LTE(A)是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基础上演进的,是应对移动宽带业务需求的重要候选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关键技术:
一、载波聚合技术
载波聚合技术(Carrier Aggregation)可以有效的利用多个载波,增大单个UE(终端)的峰值速率,同时能够更加灵活的使用零散频谱。载波聚合主要是指一个基站可以配置多个载波,每个载波构成一个服务或者多个小区,该载波在载波聚合技术里也称为成员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当一个UE发起业务之后,网络侧可以为该UE分配多个载波上的时频资源,从而使得该UE可以获得高带宽。如图1所示,基站可以单独配置载波1,也可以同时配置载波1和载波2。
二、分布式基站技术
分布式基站技术是从分布式天线技术演变而来,分布式天线是指将天线拉远,从而增加单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尤其是用于室内系统。但是分布式天线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天馈系统的衰减等缺点,导致覆盖范围增加有限,因此分布式基站系统应运而生。分布式基站系统将传统基站中的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与RRU(Remote RadioUnite,射频处理单元)分离,通过光纤射频拉远,一个BBU控制多个RRH(Radio Remote Head,为RRU拉远后的设备,射频拉远头),使得小区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强。如图2所示,一个BBU控制5个RRH。
三、C-RAN
C-RAN是中国移动提出的一种基站形态,它充分利用了分布式基站的优点,在BBU侧通过BBU池来实现BBU资源的共享,可以减小运营维护成本。BBU池为多个载波联合处理提供了便利。通常的,一个BBU支持一个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的基带信号的处理,当采用BBU池后,载波聚合有可能采用更少的BBU来处理多个载波的基带信号。有关BBU池如何支持多载波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图3所示,3个基带处理单元BBU1、BBU2、BBU3组成的BBU池开放式BBU RRU接口OBRI,控制5个射频拉远头RRH1、RRH2、RRH3、RRH4、RRH5。
四、Home-eNB
演进型基站一般记为eNB,应用于家庭场景的演进型基站记为Home-eNB。当前移动宽带数据业务80%发生在室内场景,Home-eNB(简写为HeNB)是针对室内应用场景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应用于家庭场景的HeNB有个CSG ID(Closed Subscriber Group Id,闭合用户组标识),只有签约了这个CSG ID的用户才可以接入HeNB网络,其他用户的接入权限根据HeNB的工作模式而定。CSG ID由HeNB小区的系统广播消息下发,当UE接收到该下发的CSG ID后,UE会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该CSG,如果属于,则可以发起业务接入,如果不属于,则不能发起业务。UE发起业务后,网络侧还会继续判断该UE是否真正有权利使用该网络,以防止非法/非签约用户强行接入。这个主要靠网络侧的用户白名单机制。HeNB的覆盖范围局限于室内,使用用户数有限,通常10个左右,其部署模式基本上是一个家庭部署一个或多个HeNB设备,因此其成本是其商业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
五、节能技术
能耗占据运营商运营成本的很大部分,而其中基站的发射功率的能耗是基站设备能耗的主要部分。绿色通信是当前运营商很关注的一项技术,有部分厂家提出一些网络或者终端的节能技术。譬如,在多个小区同覆盖的情况下,如果业务量不大,则可以通过载频灵活关断的技术,关闭部分载频,或者针对部分时隙进行关断,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发明内容
在室内场景下对以上背景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的应对移动宽带高速发展的挑战,本发明因此提供了一种在室内场景下使用载波聚合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包括设置在网络侧的移动管理实体、家庭基站网关、基带处理部分,以及设置在室内侧的射频处理部分;
基带处理部分集成多个相应基带处理单元,每个基带处理单元处理一个载波;
射频处理部分包括每个室内区域设置的一个多通道射频拉远头,或者包括一个多通道射频拉远头和设置在每个室内区域的天线;
移动管理实体连接家庭基站网关,家庭基站网关连接基带处理部分,基带处理部分处理的所有载波的射频拉远头集成到多通道射频拉远头。
而且,根据终端所在室内区域位置使用载波时频资源,实现方式如下,
步骤1,在网络侧判断终端在哪个MRRH/天线相应室内区域下接入,所述MRRH/天线表示设置在某室内区域的多通道射频拉远头或天线;
步骤2,由基带处理部分分配该终端的时频资源,处于其他MRRH/天线下的终端能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
而且,步骤1中判断终端在哪个MRRH/天线相应室内区域下接入,
根据系统广播消息中的闭合用户组标识CSG ID实现;或者,根据系统广播消息的下行消息里增加下发的一个接入点标识AP ID实现,所述接入点表示某个MRRH/天线相应室内区域;
在网络侧预先配置CSG ID/AP ID与MRRH/天线之间的对应关系。
而且,步骤2中由基带处理部分分配该终端的时频资源实现方式为,基带处理部分做资源映射时,根据CSG ID/AP ID与MRRH/天线的对应关系,只在发往对应MRRH/天线的时频资源上承载该CSG ID/AP ID数据;在发往没有对应关系的MRRH/天线的同样时频资源上不承载该CSG ID/AP ID数据。
本发明将载波聚合技术与分布式基站技术和C-RAN技术集成到一起,形成一种适用于室内场景的新型基站设备,称之为MIB(Multi-Indoor-eNB:多室内联合基站)。相对于传统的室内一体化基站,本发明的MIB室内基站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1)减少S1接口的连线,便于部署和网络规划。
2)MIB的基带处理部分集成了各个室内的HeNB的BBU,使得BBU的处理能力可以共享,并且相对于传统的HeNB,有可能减少BBU的个数。
3)具有载波聚合的能力,使得每个室内的用户获得高带宽,体验高速业务。
4)CSG场景下的MIB能够节省下发的PDSCH功率,一个UE时,MHB就能够节省2/3的功率(三个MRRH)。
5)在资源上增加了空域即MRRH的位置,使得时频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6)在系统消息里增加的AP ID字段不需要用户UE注册,比CSG ID方便容易。
本发明基于这种用于室内场合的分布式基站设备提供的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能够较好的应对移动宽带发展中的室内数据业务庞大、频谱效率、CAPEX/OPEX增加等挑战,也可用于宏基站、pico基站等没有CSG概念的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单载波到载波聚合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分布式基站系统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C-RAN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HeNB部署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IB部署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IB部署采用多个CSG ID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IB部署采用单个CSG ID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物理信道PDSCH处理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栅格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MRRH ID的资源映射逻辑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时频资源优化利用逻辑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分布式天线的MHB设备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聚合时的基于MRRH ID的资源映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提供本发明实施例具体描述如下。
(1)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载波聚合和分布式基站技术的室内基站设备:
现有的室内基站解决方案是在每一个室内部署一个HeNB设备,该设备是将BBU与RRH集成在一起,最大系统带宽为20M,覆盖范围通常为一个室内场景,用户数量一般在10个左右。这种设备的缺点主要包括:
1)设备数量众多,每个室内一个HeNB,该HeNB通常由1个BBU,1个RRU以及天线组成,成本是个问题。
2)一个HeNB最大提供20M系统带宽,支持最大下行100Mbit/s的速率,带宽有限,不能很好的支持未来室内高速业务。
3)一个宏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家庭基站数以万计,HeNB设备接入到核心网MME/S-GW的接口数量众多,距离也比较长,最后一公里需要部署大量传输线缆,譬如光纤。
4)当某个室内未使用本室内家庭基站的时候,其他室内区域也无法使用,造成BBU资源的浪费。
5)各个室内区域分别各自部署HeNB,增加了网络规划和部署的复杂度,规划不好,造成很强的干扰,导致业务无法运行或者性能变差。
其具体部署方案如图4所示,MME/S-GW(移动管理实体)通过S1接口连接HeNB GW(家庭基站网关),HeNB GW分别与各HeNB通过S1接口连接。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实施例将载波聚合技术与分布式基站技术和C-RAN技术集成到一起,形成一种适用于室内场景的新型基站设备,称之为MIB(Multi-Indoor-eNB:多室内联合基站)。MIB包括基带处理部分和射频处理部分。实施例提供完整的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包括设置在网络侧的移动管理实体、家庭基站网关、基带处理部分,以及设置在室内侧的射频处理部分;
基带处理部分集成多个相应基带处理单元,每个基带处理单元处理一个载波;
射频处理部分包括每个室内区域设置的一个多通道射频拉远头,或者包括一个多通道射频拉远头和设置在每个室内区域的天线;
移动管理实体连接家庭基站网关,家庭基站网关连接基带处理部分,基带处理部分处理的所有载波拉远到多通道射频拉远头,即基带处理部分处理的所有载波的射频拉远头集成为多通道射频拉远头。
以三个载波聚合为例,如图5所示:MME/S-GW通过S1接口连接HeNB GW,HeNB GW通过S1接口连接基带处理部分。原有的3个室内区域的BBU集成到一起形成基带处理部分,每个BBU处理一个CC(成员载波),分别记为CC1、CC2、CC3。3个室内的MRRH设备分别记为MRRH1、MRRH2、MRRH3。
其具有以下特点:
1)BBU与RRH分离,将原有的多个室内的BBU集成到一起形成基带处理部分,每个BBU处理一个CC(成员载波),BBU的处理资源可以形成共享。共享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另外一方面,因为一个BBU可以提供一个载波或者多个载波的基带处理能力,所以也为节约硬件资源提供了可能,相对于现在的每个室内一个BBU设备,BBU数量的减少成为可能。其具体实现方式为现有技术,本发明不再详述。
2)原本一个室内一个HeNB,一个室内具有一个载波的使用权。现在多个室内的载波集中起来管理,使得多个室内之间的载波间使用载波聚合技术成为可能。载波聚合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得每个室内所使用的带宽增加,提高室内用户的吞吐量。载波聚合技术不在本发明之列,本文不再详述。
3)在每个室内,都部署有来自不同室内的载波的RRH。具体实施时,可以将这些RRH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设备形态,即为MRRH(Multi-RRH,多通道射频拉远头),该设备可以采用刀片堆叠等技术实现。每个MRRH也可采用相应标识区别,记为MRRH ID。一个室内区域的MRRH,可以根据该室内区域连接到的载波数目灵活配置RRH数目。
但是,这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室内基站会带来一个问题。从图6可以看到,一个CC建立的服务小区(一个CC独立对应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小区)经过拉远会覆盖多个室内区域。这样,在同一个室内区域内,就有来自多个CC的多个服务小区覆盖,就会接收多个服务小区的CSG ID,因此一个室内用户的UE也可以在其他室内区域接入HeNB网络,不符合家庭基站的接入权限要求。如图6中,室内区域indoor1和indoor2都有来自CC1、CC2、CC3的服务小区覆盖,都接收相应CSG ID=1、2、3。
要做到符合家庭基站的接入要求,则需要进一步做技术上的处理。本发明进一步提出,根据终端所在室内区域位置使用载波时频资源,实现方式如下,
步骤1,在网络侧判断终端在哪个MRRH/天线相应室内区域下接入,所述MRRH/天线表示设置在某室内区域的多通道射频拉远头或天线;
步骤2,由基带处理部分分配该终端的时频资源,处于其他MRRH/天线下的终端能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
分析上图,可发现采用分布式基站和载波聚合技术之后,每个室内覆盖下的UE可以接收到多个小区系统广播的CSG ID,而CSG ID是可以帮助限制UE是否有权限接入的。因此,本发明希望让某个室内位置只出现本室内用户签约了的CSG ID,其他室内用户签约了的CSGID不发送到本室内区域,可以设定一个小区只在某个或者某些MRRH/天线覆盖范围内下发CSG ID,在其他MRRH/天线下不下发CSG ID。实施例提供具体实现方法如图7所示,某个CC连接的MRRH,如果也拉远到其他MRRH,则不向其他MRRH发送该CC对应的CSG ID。例如CC1连接MRRH1,只向MRRH1而不向MRRH2、MRRH3发送CSG ID=1。
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MIB,也可以做到保证某个室内的用户优先使用本室内签约的载波,只有在本室内签约的载波有富裕的情况下,才允许通过载波聚合技术,共享给其他室内用户使用。采用本方法后,共享地点限制在其他室内位置区域。
具体的实现方法如下描述:在BBU处理CSG ID基带信号的时候,把承载CSG ID信号的时频资源复制成多份,其中一份发往本室内区域的时频资源保留承载该CSG ID,将发往其他室内位置的时频资源中不承载CSG ID数据,或者说发往其他室内位置的RRH的时频资源上承载一个空白的CSG ID数据。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在网络侧建立如下配置关系表。
表1CSG ID和RRH ID的对应关系表
2)CSG ID和HeNB名字消息包含在系统广播消息里的系统消息块SIB1和SIB9中,映射到一个下行共享传输信道,下行共享传输信道的信息对于物理层信道来说,就是一个码字(Codewords),携带了CSG ID和HeNB名字信息比特的码字传递到下行共享物理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物理共享信道的链路处理流程可参见图8,BBU的下行主要功能就是实现图8中的各个处理模块,该过程为基带信号处理过程。基带信号处理完毕后,产生出OFDM符号,并送往RRU,进行射频信号处理,再送往天线,发射出去。
3)由图6所示,当采用分布式基站技术后,一个载波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可以被送往多个MRRH,所以,在送往MRRH之前,需要对信号进行处理,保证只有送往本室内的MRRH的OFDM符号中包含有本室内载波的CSG ID信息,送往部署在其他室内位置的MRRH不含有这个CSG ID信息。
4)图8中的各模块分别是:加扰模块,调制模块,层映射模块,预编码模块,资源映射模块和OFDM符号生成模块,在资源映射时实现3)的处理。资源映射的原理如下:
4.1)在LTE系统里,以20M带宽为例,系统会将这个20M带宽划分为100个资源块,如图9所示,其中每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由个资源粒子(Resourceelements)组成,资源粒子通过索引对(k,l)来进行唯一标识,其中 分别表示在频域和时域的序号,表示下行资源块个数,20M对应100个资源块,是常数,表示一个资源块里有多少个子载波(subcarriers),表示一个时隙(One downlink slot)Tslot的OFDM符号(OFDM symbols)个数。资源映射的过程就是把调制、层映射和预编码之后的复值符号按照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填充到资源栅格的各个资源粒子上即图中的(k,l)。
4.2)下行各个物理信号和信道资源映射的顺序是先映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和控制信道,最后映射业务信道即PDSCH,可以在下行其他信号和信道资源映射完还剩下PDSCH没有映射时,把这个资源栅格复制成三份分别对应三个MRRH,以MRRH ID作为时频资源的第三维索引。
5)基于MRRH ID的PDSCH资源映射,如图10所示,其中MRRH_RE_mapping表示基于MRRH的资源映射。
5.1)网络侧根据系统消息里的CSG ID(如图10中Codewords_CSG ID1、Codewords_CSG ID2、Codewords_CSG ID3)以及表1里的CSG ID和MRRH ID之间的关系表,判断出此CSG ID应该发往的MRRH位置即MRRH ID。
5.2)选定和此MRRH ID所对应的4)中的三份资源栅格中的一份,在这份资源栅格中映射包含这个CSG ID和HeNB名字信息的PDSCH复制符号,另外两份资源栅格不做PDSCH资源映射,形成三份资源映射后的时频资源,产生三份OFDM符号,发送到对应的三个MRRH,这样此CSG ID就只发送到了指定的室内区域。
(2)实施例还提供了分布式基站下的载波聚合技术的节能解决方案:
当采用本发明的室内基站设备后,为基站节能提供了技术基础。和(1)中实现每个室内一个CSG ID的方法类似,网络侧根据发起业务的UE的CSG ID以及存储的CSG ID和MRRHID的对应关系表,判断出UE的MRRH ID,在PDSCH资源映射时先确定MRRH ID这个索引,从三份时频资源栅格中选择一份,再做频域和时域的资源映射,这样这个UE的PDSCH功率只会发送到对应的MRRH,并且时频资源栅格复制的份数和UE无关,只和MRRH个数有关。
(3)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分布式基站下的载波聚合技术的时频资源利用方案:
根据(2)中提出的节能技术研究,UE的PDSCH数据只会发往UE所在的那个室内区域的MRRH,不会发往其他室内区域的MRRH,这一策略是通过在PDSCH资源映射时把时频资源栅格复制多份,每份和一个室内的MRRH对应。在PDSCH资源映射时把UE的PDSCH数据映射到和UE所在的MRRH对应的那份时频资源上的某些RB(资源块)上,其他份时频资源的这些RB不映射这个UE的数据,那么其他份时频资源上这些RB就有可能用来分配给其他UE使用。
实施例提供分析方法如下:
1)网络侧统计MIB网络中所有UE的CSG ID,把CSG ID相同的分为一组并记为UE_group_ID,这组用户的PDSCH数据都是发往和这个CSG ID相对应的MRRH。具体实施时,可由UE和MME存储UE的CSG列表,核心网和基带处理部分联合判断出UE的MRRH ID。
2)组与组之间的资源分配调度算法是独立的,例如设共有两个UE_group_ID,UE_group_ID=1在做资源分配调度时不用考虑UE_group_ID=2的资源分配调度的结果。
3)每组内部在做资源分配调度时,这个组里面的UE、承载等的资源分配调度不是独立的,是互相制约的,这属于目前的LTE的资源分配调度算法,本发明不再详述。
其流程图如图11:设统计所有n个UE(记为UE1…UEn)的CSG ID,把CSG ID相同的分为一组,设分m组,分别记为UE_group_1…UE_group_m,各组资源分配调度,对组内UE进行资源映射、OFDM符号生成,送到相应MRRH,如组UE_group_1中的UE送到MRRHID=1,组UE_group_m中的UE送到MRRH ID=m。
(4)为便于实施参考起见,提供本发明中的新型室内基站设备应用到其他场景中的说明:
实施例在(1)中的基站设备用于每个室内区域只有一个CSG ID,而有的应用场景是用户需要在多个室内位置都可以接入或者本身都没有限制,根据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两类:
1)保留CSG ID但不唯一,这种场景下,每个室内位置具有多个CSG ID,相比于(1)中技术方案,此时不需要做基于MRRH ID的资源映射。如图6所示,用户UE签约了的CSGID会出现在多个室内位置,因此在这些室内位置都可以接入HeNB网络;而没有签约这些CSG ID或者签约的CSG ID都不匹配的用户接入不了。这类基站设备不具有(1)中技术方案节能功能,但这类情况部署的MRRH个数不受载波聚合的载波个数约束,建网成本更加节省。这种场景通常是公司、企业等用户需要在多个室内位置接入HeNB网络但又不允许不属于本公司、企业的人接入HeNB网络的地方。
2)没有CSG ID的宏基站、pico等场景,这种场景下的HeNB没有CSG ID,因此不具有(1)中技术方案的节能功能,只能使用分布式基站载波聚合技术的发明。
(5)本发明进一步提出识别UE具体位置的另一个方法: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发现CSG ID可以帮助网络侧获取UE具体位置,从而实现节能以及时频资源的复用等。除了利用CSG ID,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要求网络在发往不同天线下或者MRRH下的下行消息里携带某个标识AP ID(AccessPoint ID,Access Point:接入点,这里指的是某根天线或者某个MRRH所覆盖的物理区域)。可以设定一个载波只在某个或者某些MRRH/天线覆盖范围内下发AP ID,在其他MRRH/天线下不下发AP ID。当UE接收到该系统下发的AP ID后,上行反馈给网络侧一个响应,该响应携带该AP ID,这样系统就知道该UE是在该AP ID标识的天线下或者RRH下了。具体方法如下:
1)在系统广播消息里增加一个字段AP ID。
2)AP ID在系统广播消息里下发,类似于CSG ID,通过(1)的基于位置的资源映射方法,使得每个物理位置只有一个AP ID。
3)UE检测到系统下发的AP ID后,通过RRC消息里或者NAS(Non 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消息)消息把AP ID发送给网络侧。
4)网络侧收到UE的反馈AP ID后,就可以判断UE是在哪个天线覆盖下或者哪个MRRH覆盖下,从而就可以使用本发明中的节能,以及多用户间不同物理位置上的时频资源复用技术。
因此,在网络侧配置CSG ID/AP ID与MRRH/天线ID之间的对应关系,判断包含CSGID/AP ID的PDSCH所要发送的MRRH位置。由网络侧根据CSG ID和MRRH ID的对应关系,决定向哪些MRRH/天线位置区域发送CSG ID/AP ID,哪些位置区域不发送CSG ID/APID,这样支持实现每个家庭只有一个CSG ID/AP ID,只有这个家庭的用户才可以接入。基带处理部分则可以根据UE的CSG ID/AP ID,对UE进行分组,把CSG ID/AP ID相同的分为一组,各个组之间独立的使用时频资源,达到共享目的。基带处理部分做资源映射时,根据CSGID/AP ID与MRRH/天线的对应关系,只在发往对应MRRH/天线的时频资源上承载该CSGID/AP ID数据;在发往没有对应关系的MRRH/天线的同样时频资源上不承载该CSG ID/AP ID数据。
具体实施时,关系表配置和判断可由网络侧的MME/S-GW或者基带处理部分进行。
(6)本发明中的分布式基站也可以用分布式天线系统代替,如图12:基带处理部分保持不变,采用一个MRRH和3个天线Ant1、Ant2、Ant3代替3个MRRH。
(7)为便于理解发明效果起见,提供一个具体实验说明如下:
如图5所示,假设新型MIB设备的基带处理部分可以处理3个载波CC1=5M,CC2=10M,CC3=20M,这3个载波都会在每个家庭建立一个服务小区,假设这3个CSG ID/AP ID分别为CSG ID/AP ID=100,CSG ID/AP ID=200,CSG ID/AP ID=300,这栋楼的3个家庭的MRRH编号依次为MRRH ID=1,MRRH ID=2,MRRH ID=3。
1)网络侧配置好CSG ID/AP ID和RRH ID的对应关系,例如CSG ID/AP ID=100对应MRRH ID=1,CSG ID/AP ID=200对应MRRH ID=2,CSG ID/AP ID=300对应MRRHID=3
2)如图13所示,包含CSG ID/AP ID的PDSCH在做资源映射时会根据CSG ID/AP ID判断出MRRH ID,CSG ID/AP ID=100对应MRRH ID=1,那么包含CSG ID/AP ID=100的PDSCH数据会映射到MRRH ID=1对应的时频资源栅格上去,CSGID/AP ID=200的PDSCH数据会选择MRRH ID=2对应的那份时频资源栅格映射,而CSG ID/AP ID=300则会选择MRRH ID=3对应的时频资源栅格映射。三个载波对应的9份时频资源产生9份OFDM符号(OFDM_gen),对应相同MRRH ID的三份OFDM符号送往编号为MRRH ID的MRRH,这样每个MRRH只会接收到一个包含CSG ID/AP ID的数据。
3)这样,这三个家庭每个家庭只会接收到一个CSG ID/AP ID。家庭1里的用户UE1和UE2会驻留到CSG ID/AP ID=100的CSG小区,完成小区选择重选,进而发起RRC连接,此时这个小区就作为UE1和UE2的主小区;家庭2里的UE3会驻留到CSG ID/APID=200的小区;家庭3里的UE4会驻留到CSG ID/AP ID=300的小区。
4)通过RRC重配置把其他载波小区配置为UE的辅小区,具体说就是CC2和CC3被配置为UE1和UE2的辅载波;CC1和CC3被配置为UE3的辅载波;CC1和CC2被配置为UE4的辅载波。然后通过MAC的激活命令,激活辅载波,启动载波聚合。
5)如图13所示,载波聚合时,在三个载波上都有UE1和UE2的PDSCH业务数据,网络侧根据UE1和UE2的CSG ID/AP ID判断出MRRH ID,得出MRRH ID=1。这三个载波的PDSCH在做资源映射时就都选择MRRH ID=1的那三个时频资源上做资源映射,然后产生三份OFDM符号送给MRRH ID=1的MRRH,完成载波聚合,这样属于MRRH ID=1这个家庭的UE1和UE2的PDSCH功率只会发往MRRH ID=1这个MRRH,不会发送到其他MRRH,达到功率节省。每个CC复制的三份时频资源的相同RB位置可以承载不同的UE的数据,例如CC1上UE3和UE4在两份时频资源上所占的RB位置一样,但由于这两份时频资源发往不同的MRRH,因此可以同时承载UE3和UE4的数据,这样就有可能达到频谱复用的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网络侧的移动管理实体、家庭基站网关、基带处理部分,以及设置在室内侧的射频处理部分;
基带处理部分集成多个相应基带处理单元,实现载波聚合,每个基带处理单元处理一个载波;
射频处理部分包括每个室内区域设置的一个多通道射频拉远头,或者包括一个多通道射频拉远头和设置在每个室内区域的天线;
移动管理实体连接家庭基站网关,家庭基站网关连接基带处理部分,基带处理部分处理的所有载波的射频拉远头集成到多通道射频拉远头;
根据终端所在室内区域位置使用载波时频资源,实现方式如下,
步骤1,在网络侧判断终端在哪个MRRH/天线相应室内区域下接入,所述MRRH/天线表示设置在某室内区域的多通道射频拉远头或天线;所述判断终端在哪个MRRH/天线相应室内区域下接入的实现方式为,在网络侧建立配置关系表,根据系统广播消息中的闭合用户组标识CSG ID实现判断;或者,根据系统广播消息的下行消息里增加下发的一个接入点标识AP ID实现,所述接入点表示某个MRRH/天线相应室内区域;在网络侧预先配置CSG ID/AP ID与MRRH/天线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配置关系表为闭合用户组标识CSG ID与MRRH ID的对应关系表,包括如下内容,
其中,CC为成员载波;
步骤2,由基带处理部分分配该终端的时频资源,处于其他MRRH/天线下的终端能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所述由基带处理部分分配该终端的时频资源实现方式为,以MRRH ID作为时频资源的第三维索引,基带处理部分做资源映射时,根据CSG ID/AP ID与MRRH/天线的对应关系,只在发往对应MRRH/天线的时频资源上承载该CSG ID/AP ID数据;在发往没有对应关系的MRRH/天线的同样时频资源上不承载该CSG ID/AP ID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04527.4A CN103199975B (zh) | 2013-03-28 | 2013-03-28 | 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04527.4A CN103199975B (zh) | 2013-03-28 | 2013-03-28 | 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99975A CN103199975A (zh) | 2013-07-10 |
CN103199975B true CN103199975B (zh) | 2015-10-21 |
Family
ID=48722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0452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9975B (zh) | 2013-03-28 | 2013-03-28 | 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999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086622A4 (en) | 2014-01-29 | 2016-12-28 | Huawei Tech Co Ltd | BASEBAND PROCESSING UNIT, REMOVED FUNCTION UNIT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 |
WO2016101171A1 (en) * | 2014-12-24 | 2016-06-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sim aggregation |
CN106464709B (zh) * | 2014-12-29 | 2019-05-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设备 |
KR102179107B1 (ko) | 2015-04-24 | 2020-11-1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기계형 통신 기술에서 전자 장치의 전력 소모를 절약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9314865A (zh) * | 2016-11-28 | 2019-02-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发送数据的方法、bbu和rhub |
CN112929059B (zh) * | 2021-01-29 | 2022-08-16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分布式天线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
CN117156499B (zh) * | 2023-10-30 | 2024-01-02 | 中国移动紫金(江苏)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分布式小区频率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7676583B (zh) * | 2023-11-06 | 2024-07-19 | 深圳市佳贤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家庭基站分布式ru系统的防蹭网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2435A (zh) * | 2006-02-22 | 2008-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主基站与射频拉远单元的接口装置 |
CN101868054A (zh) * | 2010-05-07 | 2010-10-20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改进型分布式基站架构及实现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41513B (zh) * | 2010-09-14 | 2018-12-14 | 大力系统有限公司 | 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方法和在该系统中进行通信的方法 |
-
2013
- 2013-03-28 CN CN201310104527.4A patent/CN10319997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2435A (zh) * | 2006-02-22 | 2008-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主基站与射频拉远单元的接口装置 |
CN101868054A (zh) * | 2010-05-07 | 2010-10-20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改进型分布式基站架构及实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99975A (zh) | 2013-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99975B (zh) | 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 | |
US1063128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 |
US9413475B2 (en) | Method of performing cell measurement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cell measurement | |
KR101642214B1 (ko) | 개선된 물리적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ePDCCH) 셀간 간섭 조정(ICIC) | |
KR101405978B1 (ko) | 셀 측정 방법 및 단말 | |
JP6162334B2 (ja) | 上下リンク構成の指示方法、特定方法並びに基地局、端末 | |
JP6333234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TW201844026A (zh) | 在設備到設備通訊系統中進行中繼 | |
CN109478988A (zh) | 使用无线电接入技术来在无线回程网络中建立链路 | |
Alkhansa et al. | LTE-WiFi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future 5G systems: A feasibility study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 |
JP6790093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な複信動作のためのセル識別子および他のパラメータを管理するための技法 | |
JP2021502022A (ja) | 指向性ビーム環境における電力制御 | |
EP2596656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heterogenous networks | |
KR20190054407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JP7072696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 |
JP2013219508A (ja) | 通信システム、ローカルエリア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JP2017525269A (ja) | 基地局、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対応する方法 | |
Meng et al. | User-centric mobi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virtual cell in ultra-dense networks | |
WO2012117873A1 (ja)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
WO2014044058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宏基站、小基站与用户设备 | |
CN104469785A (zh) | 一种微站间协作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3024754B (zh) | 一种基于多载波的微基站间干扰协调方法 | |
CN101860869B (zh) | 小区之间干扰协调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 |
WO2025015436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ia relay user equipments | |
Khan et al. | Gree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ofdma based networks: a surve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30074, No. 88, postal academy road, Hongs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after: WUH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4, No. 88, postal academy road, Hongs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before: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