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1399A -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91399A CN103191399A CN2013101361445A CN201310136144A CN103191399A CN 103191399 A CN103191399 A CN 103191399A CN 2013101361445 A CN2013101361445 A CN 2013101361445A CN 201310136144 A CN201310136144 A CN 201310136144A CN 103191399 A CN103191399 A CN 1031913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portions
- radix
- powder
- chinese medicine
- medicine com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山茱萸、葶苈子、桑白皮、黄芩、地骨皮、延胡索、儿茶、干姜、川射干、马兜铃、石吊兰、白屈菜、西红花、西洋参、肉桂、华山参、红景天、刺五加、明党参、沙棘,金沸草、丹参、竹茹、地龙、半夏、桂枝、急性子。其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方面,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改善微循环、提高肺通气功能、调节免疫功能,相对于西药治疗,其能够更好的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价格便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疾患之一,全世界有3亿多人患有哮喘,我国至少有千万以上患者。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上升,我国哮喘平均患病率为0.5-1.0%,随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在南方地区12岁以下的儿童约为2%。许多患者的病程长达十几年至几十年。因此,支气管哮喘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患者家庭及社会的一个沉重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近20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部门的重视。
中医一般将分期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相当于西医所划分的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或慢性持续期)。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较为常见,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积极治疗支气管哮喘,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在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相互作用下,支气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局部,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若长期反复发作,将导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加剧,常伴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西医治疗的目的是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积极防治并发症。一般采用吸氧、抗生素预防感染、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糖皮质激素抑制气道炎症以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发作症状。
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药物治疗,虽疗效确切,但对血浆内致喘因子无调节作用且易产生许多严重不良反应和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临床应用。
祖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各种功能相互协调,同时,中医学认识到除了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外,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问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与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具有一致性,哮喘的发病诱因包括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汽车尾气乃至社会发展、经济状况等。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与治疗必须着眼于整体,注重脏腑之间的联系,虛则补之,实则泻之,扶正祛邪,调理患者全身机能状态,既能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又能提高想者的整体抵抗力,具有单纯西药治疗无法取代的优势。
中医理论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为宿痰伏于肺,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拥塞气道,引发气喘。中医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时,通过化痰平喘、活血通络、补益肺肾等方法,可达到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改善微循环、提高肺通气功能和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效果,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和整体调节的特点,相对于西药治疗,其能够更好的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价格便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其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改善微循环、提高肺通气功能、调节免疫功能,相对于西药治疗,其能够更好的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价格便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其原料药包括山茱萸、葶苈子、桑白皮、黄芩、地骨皮、延胡索、儿茶、干姜、川射干、马兜铃、石吊兰、白屈菜、西红花、西洋参、肉桂、华山参、红景天、刺五加、明党参、沙棘,金沸草、丹参、竹茹、地龙、半夏、桂枝、急性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喷雾剂,其原料药包括山茱萸、葶苈子、桑白皮、黄芩、地骨皮、延胡索、儿茶、干姜、川射干、马兜铃、石吊兰、白屈菜、西红花、西洋参、肉桂、华山参、红景天、刺五加、明党参、沙棘,金沸草、丹参、竹茹、地龙、半夏、桂枝、急性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山茱萸、葶苈子、桑白皮、黄芩、地骨皮、延胡索、儿茶、干姜、川射干、马兜铃、石吊兰、白屈菜、西红花、西洋参、肉桂、华山参、红景天、刺五加、明党参、沙棘,金沸草、丹参、竹茹、地龙、半夏、桂枝、急性子。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山茱萸35重量份~45重量份、葶苈子25重量份~35重量份、桑白皮30重量份~40重量份、黄芩75重量份~85重量份、地骨皮25重量份~35重量份、延胡索35重量份~45重量份、儿茶30重量份~40重量份、干姜20重量份~30重量份、川射干45重量份~55重量份、马兜铃40重量份~50重量份、石吊兰30重量份~40重量份、白屈菜25重量份~35重量份、西红花30重量份~40重量份、西洋参55重量份~65重量份、肉桂30重量份~40重量份、华山参50重量份~60重量份、红景天30重量份~40重量份、刺五加40重量份~50重量份、明党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沙棘25重量份~35重量份,金沸草40重量份~50重量份、丹参40重量份~50重量份、竹茹30重量份~40重量份、地龙20重量份~30重量份、半夏35重量份~45重量份、桂枝20重量份~30重量份、急性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内服剂型和外用剂型,所述内服剂型为汤剂、散剂、口服液、糖浆剂、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所述外用剂型为贴剂、喷雾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将山茱萸、黄芩、川射干、西洋参、华山参、金沸草和刺五加按照各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5~8倍的蒸馏水煎煮2~4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2~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1/2~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60%~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各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3~5倍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密封,搅拌1h~3h,浸泡25天~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4天搅拌1次,每次1h~3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
第三步,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按需要制备成所需要的各种剂型。
其中,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为软胶囊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三步混合后的粉末加入分散介质中,混合粉末与分散介质的混合比例为1:1~3,搅拌使混合物溶解分散均匀,获得分散物,所得分散物过胶体磨,与软胶囊壳材上软胶囊成型机压制成软胶囊,在滚桶式成型机中成型2~4小时,成型条件是温度25~30℃,相对湿度15~25%,然后,用醇浓度90~98%乙醇清洗,然后置晾盘中晾放干燥20~28小时,干燥条件20~30℃,湿度15~25%。
其中,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为颗粒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三步混合后的粉末加入相对于混合粉末质量20%~30%蔗糖粉(质量百分比),以醇浓度为75%~85%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本发明的药物颗粒剂。
其中,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15重量份聚乙烯醇和20重量份明胶加入到30重量份的水中,在70~90℃的温度下混合成明胶液,随后在明胶液中加入2重量份高岭土、120重量份甘油、50重量份氮酮,再加入100重量份的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构成的混合粉末,在60~70℃下搅拌均匀,在此温度下涂布于经硅油处理的聚酯膜上,冷却后覆盖上聚乙烯复合膜作为背衬层,切成3cm×5cm的小块,每片含原料药0.6g。
其中,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喷雾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三步获得的粉末1500g,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再加入吐温-80,甘油,硬质酸钠,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7.5,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搅拌溶解,静置,过滤,滤液定容至1000ml,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充入抛射剂四氟乙烯后封口,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所述吐温-80的添加量为5~15重量份,甘油10~20重量份,硬质酸钠1~3重量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方面,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改善微循环、提高肺通气功能、调节免疫功能,相对于西药治疗,其能够更好的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价格便宜。
具体实施方式
支气管哮喘临床属于祖国医学“哮病”范畴。本病根于肺、脾、肾三脏亏虚,肺虚不能布散津液,脾虚不能运输精微、肾虚不能蒸化水液,以致聚湿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证发病的“夙根”。因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环境等因素诱发。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肺失宣降,引动停积之痰,而至痰鸣如吼,气息喘促。正如《证治汇补·哮病》中云:“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此病病因于寒,外束风寒,痰从寒化,寒饮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发为冷哮。
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特点,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治疗宜遵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另外,由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实质为气道瘀血,是引起气道障碍的主要原因,其对哮喘发作的影响要比平滑肌收缩更为重要,因而治疗上应同时注重活血化瘀,活血化瘀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清除血管沉积物,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加速肌体代谢,达到脏腑修复,祛瘀化生新血的作用。
基于上述中医治疗理论,本发明以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山茱萸、葶苈子、桑白皮、黄芩、地骨皮、延胡索、儿茶、干姜、川射干、马兜铃、石吊兰、白屈菜、西红花、西洋参、肉桂、华山参、红景天、刺五加、明党参、沙棘,金沸草、丹参、竹茹、地龙、半夏、桂枝、急性子。
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优选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
方中,山茱萸助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嗽之效,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白皮清泄肺热,止咳平喘,黄芩清肺泻热,具有广泛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地骨皮清肺化痰止咳,延胡索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儿茶清肺化痰,活血生肌,干姜温肺化饮,温中散寒,川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石吊兰化痰止咳,软坚散结,白屈菜解痉止痛,止咳平喘,西红花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肉桂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华山参温肺祛痰,平喘止咳,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明党参润肺化痰,养阴和胃,沙棘止咳化痰,活血散瘀,金沸草祛风宣肺,活血消肿,丹参活络解痉平喘,丹参可通过抑制抗原对抗体的致敏和防止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防止哮喘发作,竹茹化痰降逆,地龙活络解痉平喘,具有抗组织胺及抗过敏的作用,半夏温肺化饮降逆,桂枝宣肺平喘、化痰利咽,急性子行淤降气,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活血化瘀之功。
各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证。
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归肺经,心经,肝经,胃经,膀胱经,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的功效,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等证。
桑白皮:拉丁名Mori Cortex,味甘,性寒,入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黄芩:拉丁名Scutellariae Radix,味苦、性寒,入心、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湿热所致之腹泻、痢疾、黄疸、热淋;肺热咳嗽,口渴咽痛,还可用于胎热不安,热毒火邪侵淫皮肤之疮痈毒肿之证。
地骨皮:拉丁名Lycii Cortex,性寒,味甘,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主治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等证。
延胡索:味苦、辛,性温,归肝、心、胃经,具有善行走散,可升可降,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胁肋、脘腹诸痛,头痛、腰痛、疝气痛、筋骨痛、痛经、经闭,产后瘀腹痛,跌打损伤等证。
儿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收湿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等证。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证。
川射干:拉丁名Iridis Tectori Rhizoma,味苦,性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的功效,主治热毒痰火郁结,喉咙肿痛,咳嗽气喘等证。
马兜铃:味苦,性微寒,归肺、大肠经,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等证。
石吊兰:拉丁名Lysionoti Herba,味苦,性温,归肺经,具有化痰止咳,软坚散结,祛瘀通经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主风湿痹痛,咳喘痰多,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等证。
白屈菜:味苦,性凉,归肺、胃经,具有解痉止痛,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镇痛,止咳,利尿解毒。治胃肠疼痛,黄疸,水肿,疥癣疮肿,蛇虫咬伤等证。
西红花:味甘,性平,具有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损伤等证。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主治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等证。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用于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等证。
华山参:拉丁名Physochlainae Radix,味甘、微苦,性温,归肺、心经,具有温肺祛痰,平喘止咳,安神镇痛的功效,主治寒痰喘咳,惊悸失眠等证。
红景天:味甘,苦,性平,归肺、心经,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的功效,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等证。
刺五加:拉丁名Acanthopanacis Senticosi Radix et Rhizoma seu Caulis,味辛、苦、微甘,性温,入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等证。
明党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脾、肝经,具有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等证。
沙棘:味酸;涩;性温,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肺脓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胃痛;肠炎;闭经;跌打瘀肿等证。
金沸草:拉丁名Inulae Herba,味苦、辛、咸,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降气,消痰,行水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痰饮蓄结,咳喘痰多,胸膈痞满等证。
丹参:味苦、性寒,入心、肝经,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凉血宁心的作用,主要用于血瘀气滞之心胸,胸胁刺痛,胸闷气短,腹胀;妇女气血不和之月经不调,经痛经闭;气血瘀滞,心腹疼痛等症状。
竹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证。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主治高热神昏、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咳喘,水肿尿少的功效。
半夏:拉丁名Pinelliae Rhizoma,味辛,性温,入肺,脾,大肠三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作用,桂枝温经通脉,横通肢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亦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等证,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
急性子:微苦、辛,性温,归肺、肝经,具有败毒抗癌、散淤消肿的功效,主治破血软坚,消积,癓瘕痞块,经闭,噎膈等证。
本发明制备的中药组合物有利于改善气道血流,减轻气道瘀血,保护和恢复气道正常组织结构,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提高肺通气功能和调节免疫功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优选分别为:
山茱萸35重量份~45重量份、葶苈子25重量份~35重量份、桑白皮30重量份~40重量份、黄芩75重量份~85重量份、地骨皮25重量份~35重量份、延胡索35重量份~45重量份、儿茶30重量份~40重量份、干姜20重量份~30重量份、川射干45重量份~55重量份、马兜铃40重量份~50重量份、石吊兰30重量份~40重量份、白屈菜25重量份~35重量份、西红花30重量份~40重量份、西洋参55重量份~65重量份、肉桂30重量份~40重量份、华山参50重量份~60重量份、红景天30重量份~40重量份、刺五加40重量份~50重量份、明党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沙棘25重量份~35重量份,金沸草40重量份~50重量份、丹参40重量份~50重量份、竹茹30重量份~40重量份、地龙20重量份~30重量份、半夏35重量份~45重量份、桂枝20重量份~30重量份、急性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分别为:
山茱萸38重量份~42重量份、葶苈子28重量份~32重量份、桑白皮33重量份~37重量份、黄芩78重量份~82重量份、地骨皮28重量份~32重量份、延胡索38重量份~42重量份、儿茶33重量份~37重量份、干姜23重量份~27重量份、川射干48重量份~52重量份、马兜铃43重量份~47重量份、石吊兰33重量份~37重量份、白屈菜28重量份~32重量份、西红花33重量份~37重量份、西洋参58重量份~62重量份、肉桂33重量份~37重量份、华山参53重量份~57重量份、红景天33重量份~37重量份、刺五加43重量份~47重量份、明党参33重量份~37重量份、沙棘28重量份~32重量份,金沸草43重量份~47重量份、丹参43重量份~47重量份、竹茹33重量份~37重量份、地龙23重量份~27重量份、半夏38重量份~42重量份、桂枝23重量份~27重量份、急性子13重量份~17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最优选分别为:
山茱萸40重量份、葶苈子30重量份、桑白皮35重量份、黄芩80重量份、地骨皮30重量份、延胡索40重量份、儿茶35重量份、干姜25重量份、川射干50重量份、马兜铃45重量份、石吊兰35重量份、白屈菜30重量份、西红花35重量份、西洋参60重量份、肉桂35重量份、华山参55重量份、红景天35重量份、刺五加45重量份、明党参35重量份、沙棘30重量份,金沸草45重量份、丹参45重量份、竹茹35重量份、地龙25重量份、半夏40重量份、桂枝25重量份、急性子15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内服剂型和外用剂型,优选内服剂型和外用剂型联合用药,实现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在短期内迅速缓解病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优选为汤剂、散剂、口服液、糖浆剂、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等常规剂型,所述外用剂型优选为贴剂、喷雾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将山茱萸、黄芩、川射干、西洋参、华山参、金沸草和刺五加按照各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5~8倍的蒸馏水煎煮2~4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2~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1/2~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60%~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各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3~5倍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密封,搅拌1h~3h,浸泡25天~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4天搅拌1次,每次1h~3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
第三步,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按需要制备成所需要的各种剂型。
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为软胶囊剂,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为软胶囊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三步混合后的粉末加入分散介质中,混合粉末与分散介质的混合比例为1:1~3,搅拌使混合物溶解分散均匀,获得分散物,所得分散物过胶体磨,与软胶囊壳材上软胶囊成型机压制成软胶囊,在滚桶式成型机中成型2~4小时,成型条件是温度25~30℃,相对湿度15~25%,然后,用醇浓度90~98%乙醇清洗,然后置晾盘中晾放干燥20~28小时,干燥条件20~30℃,湿度15~25%。
其中,所述分散介质为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葵花油、可可油、棕榈油、花生油、橄榄油、茶油中的任一种。
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为颗粒剂,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为颗粒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三步混合后的粉末加入相对于混合粉末质量20%~30%蔗糖粉(质量百分比),以醇浓度为75%~85%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本发明的药物颗粒剂。
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外用剂型为贴剂,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15重量份聚乙烯醇和20重量份明胶加入到30重量份的水中,在70~90℃的温度下混合成明胶液,随后在明胶液中加入2重量份高岭土、120重量份甘油、50重量份氮酮,再加入100重量份的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构成的混合粉末,在60~70℃下搅拌均匀,在此温度下涂布于经硅油处理的聚酯膜上,冷却后覆盖上聚乙烯复合膜作为背衬层,切成3cm×5cm的小块,每片含原料药0.6g。
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外用剂型为喷雾剂,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喷雾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三步获得的粉末1500g,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再加入吐温-80,甘油,硬质酸钠,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7.5,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搅拌溶解,静置,过滤,滤液定容至1000ml,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充入抛射剂四氟乙烯后封口,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所述吐温-80的添加量为5~15重量份,甘油10~20重量份,硬质酸钠1~3重量份。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颗粒剂1
将山茱萸40g、黄芩80g、川射干50g、西洋参60g、华山参55g、金沸草45g和刺五加45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2.4kg的蒸馏水煎煮4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将葶苈子30g、桑白皮35g、地骨皮30g、延胡索40g、儿茶35g、干姜25g、马兜铃45g、石吊兰35g、白屈菜30g、西红花35g、肉桂35g、红景天35g、明党参35g、沙棘30g,丹参45g、竹茹35g、地龙25g、半夏40g、桂枝25g、急性子15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1.8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密封,搅拌3h,浸泡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搅拌1次,每次2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取500g混合粉末加入120g蔗糖粉,以醇浓度为75%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颗粒剂1。
实施例2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
选择昆明种小鼠20只,雌性各半,体重(20+2)g,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溶解在水中,配制成1g/ml的溶液,灌服小鼠,经过预实验,未能检测出口服给药的LD50,故测其最大耐受量,以1.4ml/10g体重的给药体积,灌服2次/d,间隔6h,给药后观察7d,记录动物死亡及毒副反应症状,实验结束时,将全部动物处理,解剖,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组织病变情况,2次灌服140g生药/kg后,动物活动,进食进水未见任何异常,观察7d动物死亡,肉眼尸检未见主要脏器组织的明显异常,因此,中药颗粒剂的最大给药量为>140g生药/kg,此剂量相当于临床成人(按60kg计)每日口服剂量1.5g生药/kg的93.3倍。
长期毒性实验
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g,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中药组将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溶解在水中,配制成溶液,灌服大鼠,灌服量为50g生药/kg,每周一至周六上午灌胃给药1次,连续180d,给药体积为2ml/100g体重,给药前及给药期间每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征、摄食量、饮水及粪便情况。给药90d时于末次给药24h后,各组抽取6只,雌雄各半;180d时末次给药24h后,各组抽取6只,雌雄各半;停药后30d各组抽取6只,雌雄各半,用乌拉坦麻醉,从腹部主动脉取血,各组均杀取动物,检查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血后,立刻掊取心、肝、肾、脾、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睾丸、卵巢、子宫、脑、前列腺等脏器称重,根据体重计算器官重量系数并作病理学检查。
经检查,在连续给药期间,动物的活动、体重、摄食量、大便和毛发光泽程度未见异常,动物未见死亡,肉眼未见明显病变,各组大鼠外周血象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血液生茶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中药组大鼠脏器系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从实施例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内服药物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实施例3 颗粒剂2
将山茱萸35g、黄芩75g、川射干45g、西洋参55g、华山参50g、金沸草40g和刺五加40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2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将葶苈子25g、桑白皮30g、地骨皮25g、延胡索35g、儿茶30g、干姜20g、马兜铃40g、石吊兰30g、白屈菜25g、西红花30g、肉桂30g、红景天30g、明党参30g、沙棘25g,丹参40g、竹茹30g、地龙20g、半夏35g、桂枝20g、急性子10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1.5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密封,搅拌3h,浸泡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搅拌1次,每次2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取500g混合粉末加入120g蔗糖粉,以醇浓度为75%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颗粒剂2。
实施例4 颗粒剂3
将山茱萸45g、黄芩85g、川射干55g、西洋参65g、华山参60g、金沸草50g和刺五加50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3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1.5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将葶苈子35g、桑白皮40g、地骨皮35g、延胡索45g、儿茶40g、干姜30g、马兜铃50g、石吊兰40g、白屈菜35g、西红花40g、肉桂40g、红景天40g、明党参40g、沙棘35g,丹参50g、竹茹40g、地龙30g、半夏45g、桂枝30g、急性子20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2.2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密封,搅拌3h,浸泡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搅拌1次,每次2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取500g混合粉末加入120g蔗糖粉,以醇浓度为75%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颗粒剂3。
实施例5 软胶囊剂1
将山茱萸40g、黄芩80g、川射干50g、西洋参60g、华山参55g、金沸草45g和刺五加45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2.4kg的蒸馏水煎煮4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将葶苈子30g、桑白皮35g、地骨皮30g、延胡索40g、儿茶35g、干姜25g、马兜铃45g、石吊兰35g、白屈菜30g、西红花35g、肉桂35g、红景天35g、明党参35g、沙棘30g,丹参45g、竹茹35g、地龙25g、半夏40g、桂枝25g、急性子15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1.8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密封,搅拌3h,浸泡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搅拌1次,每次2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取500g混合后的粉末加入500g分散介质大豆油中,搅拌使混合物溶解分散均匀,获得分散物,所得分散物过胶体磨,与软胶囊壳材上软胶囊成型机压制成软胶囊,在滚桶式成型机中成型3小时,成型条件是温度25℃,相对湿度15%,然后,用醇浓度90%乙醇清洗,然后置晾盘中晾放干燥20小时,干燥条件30℃,湿度15,获得软胶囊剂1。
实施例6 喷雾剂1
将山茱萸40g、黄芩80g、川射干50g、西洋参60g、华山参55g、金沸草45g和刺五加45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2.4kg的蒸馏水煎煮4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将葶苈子30g、桑白皮35g、地骨皮30g、延胡索40g、儿茶35g、干姜25g、马兜铃45g、石吊兰35g、白屈菜30g、西红花35g、肉桂35g、红景天35g、明党参35g、沙棘30g,丹参45g、竹茹35g、地龙25g、半夏40g、桂枝25g、急性子15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1.8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密封,搅拌3h,浸泡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搅拌1次,每次2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取混合粉末500g,加入醇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再加入50g吐温-80,75g甘油,10g硬质酸钠,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搅拌溶解,静置,过滤,滤液定容至300ml,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充入相对于溶液2倍体积抛射剂四氟乙烯后封口,获得喷雾剂1。
实施例7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
选择昆明种小鼠20只,雌性各半,体重(20+2)g,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h内分2次灌胃实施例6制备的喷雾剂1(还没有充入抛射剂前的溶液),每次0.7ml/只/20g,给药后观察7d,记录动物死亡及毒副反应症状,实验结束时,将全部动物处理,解剖,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组织病变情况,灌服后,动物活动,进食进水未见任何异常,观察7d动物死亡,肉眼尸检未见主要脏器组织的明显异常。
长期毒性实验
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g,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每周一至周六上午灌胃给药1次实施例6制备的喷雾剂1(还没有充入抛射剂前的溶液),连续180d,给药体积为2ml/100g体重,给药前及给药期间每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征、摄食量、饮水及粪便情况。给药90d时于末次给药24h后,各组抽取6只,雌雄各半;180d时末次给药24h后,各组抽取6只,雌雄各半;停药后30d各组抽取6只,雌雄各半,用乌拉坦麻醉,从腹部主动脉取血,各组均杀取动物,检查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血后,立刻掊取心、肝、肾、脾、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睾丸、卵巢、子宫、脑、前列腺等脏器称重,根据体重计算器官重量系数并作病理学检查。
经检查,在连续给药期间,动物的活动、体重、摄食量、大便和毛发光泽程度未见异常,动物未见死亡,肉眼未见明显病变,各组大鼠外周血象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血液生茶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中药组大鼠脏器系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从实施例7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实施例8 喷雾剂2
将山茱萸35g、黄芩75g、川射干45g、西洋参55g、华山参50g、金沸草40g和刺五加40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2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将葶苈子25g、桑白皮30g、地骨皮25g、延胡索35g、儿茶30g、干姜20g、马兜铃40g、石吊兰30g、白屈菜25g、西红花30g、肉桂30g、红景天30g、明党参30g、沙棘25g,丹参40g、竹茹30g、地龙20g、半夏35g、桂枝20g、急性子10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1.5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密封,搅拌3h,浸泡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搅拌1次,每次2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取混合粉末500g,加入醇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再加入50g吐温-80,75g甘油,10g硬质酸钠,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搅拌溶解,静置,过滤,滤液定容至300ml,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充入相对于溶液2倍体积抛射剂四氟乙烯后封口,获得喷雾剂2。
实施例9 喷雾剂3
将山茱萸45g、黄芩85g、川射干55g、西洋参65g、华山参60g、金沸草50g和刺五加50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3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1.5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将葶苈子35g、桑白皮40g、地骨皮35g、延胡索45g、儿茶40g、干姜30g、马兜铃50g、石吊兰40g、白屈菜35g、西红花40g、肉桂40g、红景天40g、明党参40g、沙棘35g,丹参50g、竹茹40g、地龙30g、半夏45g、桂枝30g、急性子20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2.2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密封,搅拌3h,浸泡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搅拌1次,每次2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取混合粉末500g,加入醇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再加入50g吐温-80,75g甘油,10g硬质酸钠,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搅拌溶解,静置,过滤,滤液定容至300ml,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充入相对于溶液2倍体积抛射剂四氟乙烯后封口,获得喷雾剂3。
实施例10 贴剂1
将山茱萸40g、黄芩80g、川射干50g、西洋参60g、华山参55g、金沸草45g和刺五加45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2.4kg的蒸馏水煎煮4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1kg的蒸馏水煎煮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将葶苈子30g、桑白皮35g、地骨皮30g、延胡索40g、儿茶35g、干姜25g、马兜铃45g、石吊兰35g、白屈菜30g、西红花35g、肉桂35g、红景天35g、明党参35g、沙棘30g,丹参45g、竹茹35g、地龙25g、半夏40g、桂枝25g、急性子15g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1.8kg醇浓度为95%的乙醇,密封,搅拌3h,浸泡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搅拌1次,每次2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获得混合粉末,将75g聚乙烯醇和100g明胶加入到150g的水中,在80℃的温度下混合成明胶液,随后在明胶液中加入10g高岭土、600g甘油、250g氮酮,再加入500g的混合粉末,在70℃下搅拌均匀,在此温度下涂布于经硅油处理的聚酯膜上,冷却后覆盖上聚乙烯复合膜作为背衬层,切成3cm×5cm的小块,每片含原料药0.6g。
实施例11 动物实验
材料与用药
实验动物:4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g,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卵蛋白:美国Sigma公司产品(批号:20091735)。
百日咳疫苗:青岛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90917)。
氢氧化铝:由青岛盛源稀有金属有限公司提供。
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1,按生药5.36g/kg量给药。
大鼠IFN-γELISA试剂盒和IL-5ELISA试剂盒,均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Eotaxin EL ISA试剂盒,购自上海天呈科技有限公司。
仪器PAR-超声雾化器为德国Kendro公司产品。
MB-Ⅲ酶标检测仪(北京宾达英创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分组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
造模方法
正常对照组:第1d采用生理盐水1mL代替抗原给大鼠进行腹腔注射致敏,第15d后用生理盐水雾化激发,在激发前2h,生理盐水2mL灌胃,每日1次,每次30min,连续10d;哮喘模型组:第1d用1mL造模液(含OVA100mg,氢氧化铝干粉100mg和灭活百日咳杆菌6×109个)腹腔注射致敏,15d后将大鼠置于自制雾化箱(30cm×30cm×30cm)内用10g/L OVA溶液超声雾化激发,在激发前2h,生理盐水2mL灌胃,1次/d,30min/次,共10d,以大鼠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深、加快,点头呼吸,咳嗽,闻及哮鸣音,呈哮喘样、口周发绀、反应迟钝等表现为成功的动物模型;中药治疗组:在激发前2h,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中药,溶解在水中,配置成溶液,取用2mL溶液(5.36g生药/kg)灌胃,同时,对大鼠嘴中喷实施例5制备的喷雾剂1,每日6次,每次2下,其余同哮喘模型组。
指标检测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方法:建模第25d,每只大鼠腹腔注射0.2mL肝素钠,摘除眼球取血约3mL予抗凝管中,以2000r/min离心5min,取血浆待测细胞因子。取少量全血涂片,用吉姆莎染色,作Eos计数(嗜酸性粒细胞)。
IL-5,IFN-γ和Eotaxin的检测: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在抗IL-5单克隆抗体包被的酶标板上,加入标本及不同浓度的标准品(100μL/孔),室温(20~25℃)孵育120min,洗板4次,加入酶标记的抗IL-5单克隆抗体(100μL/孔),室温孵育60min,洗板4次,加底物工作液,避光室温10~30min,加终止液,混匀,5min内用酶标仪测光密度值,绘制标准曲线,查出标本浓度。IFN-γ和Eotaxin按EL ISA试剂盒说明进行。
统计学处理
结果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支气管哮喘的大鼠血液中Eos计数和潜伏期的影响
表1 中药组合物对支气管哮喘的大鼠血液中Eos计数和潜伏期的影响
组别 | 细胞数(×109/L) | 潜伏期(s) |
正常对照组 | 0.34±0.06 | - |
哮喘模型组 | 0.74±0.05 | 97.3±6.3 |
中药治疗组 | 0.38±0.04 | 147.6±5.2 |
从表1可以看出,模型组的嗜酸性粒细胞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而经过本发明中药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的治疗,大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显著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相对于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能够显著延长支气管哮喘的潜伏期,P<0.05,具有可比性。
中药组合物对哮喘大鼠IL-5、IFN-γ和Eotaxin表达的影响(pg/mL)
表2 中药组合物对哮喘大鼠IL-5、IFN-γ和Eotaxin表达的影响
组别 | IL-5 | IFN-γ | Eotaxin |
正常对照组 | 70.91±9.03 | 23.52±4.36 | 103.19±12.03 |
哮喘模型组 | 35.17±6.28 | 47.29±6.13 | 568.39±27.15 |
中药治疗组 | 67.13±4.29 | 26.17±5.53 | 192.73±10.51 |
从表2可以看出,哮喘模型组血清中IFN-γ水平降低,IL-5和Eotaxin水平升高,经本发明中药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干预后,能有效升高哮喘大鼠血清中IFN-γ水平,降低IL-5和Eotaxin水平。
实施例12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8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中支气管哮喘的辨证及疗效标准,(1)主要症状:喘息、咳嗽、咯痰稀白。(2)次要症状:胸膈满闷,面色晦暗,恶寒。(3)体征:哮鸣音。(4)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主证具备及次证≥2项者,结合舌脉可诊断。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疾病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者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哮病(冷哮)证候诊断标准;(3)年龄在18~65岁;(5)病程≤3天,未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排除标准
(1)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及缓解期患者。(2)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属重度或危重者;(3)急性发作期病程超过3天,或病程在3天以内但已使用糖皮质激素激素全身用药者;(4)年龄在18岁以下,65岁以上的患者;(5)有严重的系统疾病史,或实验室资料提示患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肝、肾功能损害),精神异常者;(6)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7)已知对该类药物或试验用药中某味中药过敏者;(8)根据中医证候标准辨证为非冷哮的患者。
临床对象:符合标准本病患者1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5.3±8.7)岁,其中轻度患者31例,中度患者59例。对照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2.9±9.1)岁,其中轻度患者25例,中度患者2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药物
治疗组: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1,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喷雾剂1,对照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剂(商品名称:舒利迭SERETIDE),由英国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公司生产,规格50μg/250μg,60个剂量/准纳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商品名称:万托林VENTOLIN),由英国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公司生产,规格100μg×200次。
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每日口服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1,将其溶解在水中,每日口服30g颗粒剂,每次10g,同时,患者向口腔中喷射实施例6制备的喷雾剂1,每日喷5~7次。
对照组患者每日:常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剂,每次50μg/250μg,每日2次;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
合并用药规定
试验期间,哮喘发作程度较重或时间较长者,可按需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禁止使用其他支气管舒张剂和激素等西药及同类中药。如试验期间,病情加重,可对症应用糖皮质激素,但须按无效病例处理。
试验期间,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酌情加用抗生素治疗(推荐左氧氟沙星,0.1~0.2g,日2次),禁止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疗程
两组疗程均为7天。
安全性指标
(1)一般体检项目: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体重、食欲等。(2)血、尿、便常规。(3)肝功能(ALT)、肾功能(BUN、Scr)、心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BECKMAN CX生产厂商: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4)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消除方法,以客观评价其安全性。
疗效性指标
(1)主要症状及体征:喘息、咳嗽、痰量、胸闷、及肺部哮鸣音改变等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变化。(2)肺功能: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PEF(峰流速值)治疗前后变化。(肺功能仪型号:5KC36LN19GT,生产厂商:美国森迪斯公司)。(3)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治疗前后变化。
诊断性指标
X线胸片。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制定:(1)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2)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1(或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3)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15%~24%,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和)支气管扩张剂。(4)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如下:
(1)喘息:正常:无(0分);轻度(3分):喘息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睡眠及活动;中度(6分):喘息发作较频繁,但不影响睡眠,动则喘息明显;重度(9分):喘息明显,影响睡眠及活动。
(2)咳嗽:正常:无(0分);轻度(3分):白天间断咳嗽,程度轻微;中度(6分):频繁咳嗽,但不影响睡眠;重度(9分):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休息和睡眠。
(3)咯痰稀白:正常:无(0分);轻度(3分):少量,昼夜咯痰10~50mL,或夜间及清晨咯痰5~25mL;中度(6分):有痰,昼夜咯痰51~100mL,或夜间及清晨咯痰26~50mL;重度(9分):量多,昼夜咯痰100mL以上,或夜间及清晨咯痰50mL以上。
(4)胸膈满闷:正常:无(0分);轻度(1分):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休息或活动;中度(2分):感觉较频繁,但不影响睡眠;重度(3分):感觉明显,影响睡眠或活动。
(5)面色晦暗:正常:无(0分);轻度(1分):面色较正常稍暗;中度(2分):面色晦暗较明显;重度(3分):面色晦暗。
(6)恶寒:正常:无(0分);轻度(1分):微恶寒;中度(2分):恶寒,需加薄衣;重度(3分):恶寒,需加厚衣或盖被褥。
(7)哮鸣音:正常:无(0分);轻度(1分):偶闻,或在咳嗽、深快呼吸后出现;中度(2分):两肺散在哮鸣音;重度(3分):两肺满布哮鸣音。
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1)临床控制: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3)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4)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 例数 | 临床控制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控制率 | 有效率 |
治疗组 | 90 | 52 | 21 | 13 | 4 | 57.8% | 95.5% |
对照组 | 63 | 28 | 18 | 12 | 5 | 44.4% | 92.1% |
从表3可以看出,治疗组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证候几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组 | 90 | 19.72±5.68 | 3.74±4.21 |
对照组 | 63 | 20.11±6.13 | 5.98±2.73 |
从表4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间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证候优于对照组。
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组别 | 例数 | FEV1(L) | FEV1/FVC(%) | PEF(L/S) | |
治疗组 | 治疗前 | 90 | 2.21±0.47 | 70.74±6.44 | 4.03±0.68 |
治疗后 | 90 | 2.83±0.39 | 85.91±5.28 | 6.17±0.71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63 | 2.19±0.42 | 71.38±3.92 | 4.11±0.69 |
治疗后 | 63 | 2.51±0.62 | 77.29±4.63 | 5.46±0.81 |
从表5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FEV1、FEV1/FVC和PEF均显著提高,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比较,结果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比较
组别 | 例数 |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09/L) | |
治疗组 | 治疗前 | 90 | 0.802±0.135 |
治疗后 | 90 | 0.396±0.304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63 | 0.788±0.152 |
治疗后 | 63 | 0.403±0.311 |
从表6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显著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
实施例13典型病例
范某,男,31岁。2008年4月5日初诊。诊见:咳喘加重2d,喘急气逆,喉中痰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咯痰色白,稀薄而有泡沫,伴有恶寒、头痛无汗,周身酸楚,舌苔薄白,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脉浮紧。查体:呼气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轻度紫绀,两肺布满哮鸣音。X线检查提示:双肺纹理增粗。诊断:支气管哮喘,病属急性发作期。逐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1,将颗粒剂1溶解在水中,口服,每日口服30g颗粒剂,每次10g,同时,患者向口腔中喷射实施例6制备的喷雾剂1,每日喷5~7次。服药3日后,咳喘已平,恶寒头痛缓解,仍胸闷不适,且咯痰不爽。服药6日后,胸闷已除,痰出爽利,咳喘及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的原料药包括山茱萸、葶苈子、桑白皮、黄芩、地骨皮、延胡索、儿茶、干姜、川射干、马兜铃、石吊兰、白屈菜、西红花、西洋参、肉桂、华山参、红景天、刺五加、明党参、沙棘,金沸草、丹参、竹茹、地龙、半夏、桂枝、急性子。
2.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剂的原料药包括山茱萸、葶苈子、桑白皮、黄芩、地骨皮、延胡索、儿茶、干姜、川射干、马兜铃、石吊兰、白屈菜、西红花、西洋参、肉桂、华山参、红景天、刺五加、明党参、沙棘,金沸草、丹参、竹茹、地龙、半夏、桂枝、急性子。
3.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山茱萸、葶苈子、桑白皮、黄芩、地骨皮、延胡索、儿茶、干姜、川射干、马兜铃、石吊兰、白屈菜、西红花、西洋参、肉桂、华山参、红景天、刺五加、明党参、沙棘,金沸草、丹参、竹茹、地龙、半夏、桂枝、急性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山茱萸35重量份~45重量份、葶苈子25重量份~35重量份、桑白皮30重量份~40重量份、黄芩75重量份~85重量份、地骨皮25重量份~35重量份、延胡索35重量份~45重量份、儿茶30重量份~40重量份、干姜20重量份~30重量份、川射干45重量份~55重量份、马兜铃40重量份~50重量份、石吊兰30重量份~40重量份、白屈菜25重量份~35重量份、西红花30重量份~40重量份、西洋参55重量份~65重量份、肉桂30重量份~40重量份、华山参50重量份~60重量份、红景天30重量份~40重量份、刺五加40重量份~50重量份、明党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沙棘25重量份~35重量份,金沸草40重量份~50重量份、丹参40重量份~50重量份、竹茹30重量份~40重量份、地龙20重量份~30重量份、半夏35重量份~45重量份、桂枝20重量份~30重量份、急性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内服剂型和外用剂型,所述内服剂型为汤剂、散剂、口服液、糖浆剂、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所述外用剂型为贴剂、喷雾剂。
6.权利要求3至5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具体为,
第一步,将山茱萸、黄芩、川射干、西洋参、华山参、金沸草和刺五加按照各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加入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5~8倍的蒸馏水煎煮2~4h,煎煮液过滤,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2~3h,煎煮液过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1/2~2/3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至乙醇体积所占比例为60%~70%为止,边加边搅拌,加完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体,粉碎成第一粉末;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按各重量份混合,获得混合物,粉碎后置于混匀罐中,加入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3~5倍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密封,搅拌1h~3h,浸泡25天~30天,在浸泡期间,每隔3天~4天搅拌1次,每次1h~3h,使上述原料药成分充分溶解,随后压榨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粉碎成第二粉末;
第三步,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按需要制备成所需要的各种剂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为软胶囊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三步混合后的粉末加入分散介质中,混合粉末与分散介质的混合比例为1:1~3,搅拌使混合物溶解分散均匀,获得分散物,所得分散物过胶体磨,与软胶囊壳材上软胶囊成型机压制成软胶囊,在滚桶式成型机中成型2~4小时,成型条件是温度25~30℃,相对湿度15~25%,然后,用醇浓度90~98%乙醇清洗,然后置晾盘中晾放干燥20~28小时,干燥条件20~30℃,湿度15~25%。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为颗粒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三步混合后的粉末加入相对于混合粉末质量20%~30%蔗糖粉(质量百分比),以醇浓度为75%~85%乙醇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在60℃下烘干,整粒,得本发明的药物颗粒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15重量份聚乙烯醇和20重量份明胶加入到30重量份的水中,在70~90℃的温度下混合成明胶液,随后在明胶液中加入2重量份高岭土、120重量份甘油、50重量份氮酮,再加入100重量份的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构成的混合粉末,在60~70℃下搅拌均匀,在此温度下涂布于经硅油处理的聚酯膜上,冷却后覆盖上聚乙烯复合膜作为背衬层,切成3cm×5cm的小块,每片含原料药0.6g。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喷雾剂时,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将第三步获得的粉末1500g,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再加入吐温-80,甘油,硬质酸钠,搅拌均匀,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0~7.5,进行静置醇沉,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溶液,搅拌溶解,静置,过滤,滤液定容至1000ml,分装入瓶,消毒灭菌,每瓶10ml,充入抛射剂四氟乙烯后封口,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所述吐温-80的添加量为5~15重量份,甘油10~20重量份,硬质酸钠1~3重量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361445A CN103191399A (zh) | 2013-04-18 | 2013-04-18 |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361445A CN103191399A (zh) | 2013-04-18 | 2013-04-18 |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91399A true CN103191399A (zh) | 2013-07-10 |
Family
ID=48714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361445A Pending CN103191399A (zh) | 2013-04-18 | 2013-04-18 |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9139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9430A (zh) * | 2013-10-28 | 2014-02-26 | 李孔琳 | 一种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
CN103599431A (zh) * | 2013-10-31 | 2014-02-26 | 陈维娜 | 一种治疗心源性哮喘的中药配方 |
CN116173170A (zh) * | 2023-02-22 | 2023-05-30 | 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3
- 2013-04-18 CN CN2013101361445A patent/CN10319139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9430A (zh) * | 2013-10-28 | 2014-02-26 | 李孔琳 | 一种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
CN103599430B (zh) * | 2013-10-28 | 2015-08-26 | 李孔琳 | 一种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
CN103599431A (zh) * | 2013-10-31 | 2014-02-26 | 陈维娜 | 一种治疗心源性哮喘的中药配方 |
CN103599431B (zh) * | 2013-10-31 | 2015-12-02 | 陈维娜 | 一种治疗心源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
CN116173170A (zh) * | 2023-02-22 | 2023-05-30 | 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16173170B (zh) * | 2023-02-22 | 2023-11-24 | 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55738B (zh) |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78804B (zh) |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05107B (zh) |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33654B (zh) | 一种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78800A (zh) |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00164B (zh) |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11848B (zh) | 一种辅助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537159B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169883B (zh) | 一种治疗小儿黄疸的中药 | |
CN102178781B (zh) |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91399A (zh) |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815243A (zh) | 一种萎缩性阴道炎外洗液制备方法 | |
CN103301353B (zh) | 一种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3285284B (zh) | 一种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3585449B (zh) | 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190306B (zh) | 一种具有补气健脾功能的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5213807A (zh) | 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药物 | |
CN104771578A (zh) | 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 | |
CN104784549A (zh) | 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内服中药 | |
CN103191331A (zh) |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301373B (zh) | 一种治疗产后会阴粘膜病变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3330867B (zh) | 一种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散剂制备方法 | |
CN103110756B (zh) | 一种治疗肾性血尿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887950A (zh) | 一种治疗乳痈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301374B (zh) | 一种治疗产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药物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