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11C - 针形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形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911C CN1031911C CN 93118870 CN93118870A CN1031911C CN 1031911 C CN1031911 C CN 1031911C CN 93118870 CN93118870 CN 93118870 CN 93118870 A CN93118870 A CN 93118870A CN 1031911 C CN1031911 C CN 103191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unit
- radiator
- aciculiform
- aciculiform radi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制造针形散热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形成由一连接件和多个细长杆构成的一个单元;通过相应设备冲出一块金属板;以及将一定数目的上述做好的单元分别地在连接件处彼此迭合且相互连接起来。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诸如大规模集成单元等多种电子装置上的针形散热器,它可用于获得一种散热效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该针形散热器的方法。
作为先有技术的一个实例,在1992年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199736中公开了一项制造一种针形散热器的方法。
根据此项先有技术,组成一个针形散热器的每一单元包括一个扁平的底板一个安装在上述扁平底板上的单一的针状物。可通过使用粘合剂或用具有较低熔点的钎焊如低温焊接将许多个已做好的单元在其底板的边缘部分彼此连接起来,从而可形成一个带有多个辐射针的针形散热器。上述单元可通过传统的金属机械加工方法来制造,比如:冲压、模铸或浸蚀加工。
然而,这种传统的方法具有以下一些不便之处。由于每一个单元是由一个底板和一个安装在其上的单一针状物组成的,故而使连接各个单元以获得针形的工作变得很麻烦。特别是为了获得一个小尺寸的针形散热器就必须将单元本身制作得非常小,其结果是,连接各单元的工作就变得愈来愈麻烦,并且有时由于尺寸限制,几乎不可能用这种传统的方法生产上述针形散热器。
鉴于先有技术中固有的上述不便之处,非常有必要对此改进,于是就产生了本发明。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生产一针形散热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可使连接单元的工作不再很麻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一针形散热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获取针形散热器而与单元的尺寸大小无关。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一针形散热器的制造方法,使所生产的针形散热器可为一对电子装置提供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制造的针形散热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针形散热器及散热器单元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一连接元件和多个细长杆,通过冲压装置冲出的一块金属板以及将相应数目的已获得的单元分别在连接件处彼此迭合并相互连接起来。
从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形散热器,它由一定数目的安置在一对底板之间的细长杆构成,通过上述一对底板可将针形散热器安装在一台电子装置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表示一块原料底板和单元之间关系的主视图。
图2是某一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单元经过二次处理后的透视图。
图4是一针形散热器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表示一原料底板与单元之间关系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某一单元的透视图。
图7和图6所示单元在经过二次处理后的透视图。
图8是又一种针形散热器的透视图。
图9是一条状件的主视图。
图10至图12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中图10是一原料底板的透视图;
图11是单元的透视图,而图12是一种针形散热器的透视图。
通常,本发明的一种方法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将一块铝材板用某一方式压制成一单元。所得到的单元既可以以这种形态加以使用,也可以在经过二次处理后再被加以使用。然后一定数目的这些单元彼此连接以形成一个针形散热器。〔第一种实施例〕
图1至图4表示的是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步是在一块铝材板10上同时获得大量单元。如图2所示,在第一步中获得的每个单元1包括一连接件2以及一定的数量的沿连接件2纵向端面排列的细长杆3。通过可与相邻单元1上的对应物分别相啮合的啮合凸块4和啮合凹槽5可将连接件2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这些啮合凸块4和啮合凹槽5是在铝材板10的压制操作中同时形成的。但是,它们也可分别压制而成。
如图3所示,细长杆3部分是通过模压制成的,这样为的是使它们比连接件2薄。此后,为了使大量单元1能彼此连接可将啮合凸块4和啮合凹槽5分别地彼此啮合在一起。通过用适当的措施固定这种连接状态便可获得一针形散热器A。诸如大规模集成块或类似的电子装置B就可被安装在此针形散热器A的底板7的一个表面上,以便后者可用作上述电子装置B的一个散热器。
在上述提及的制造针形散热器A的步骤中,冲压出单元1的步骤可用例如先制造出条状件然后将其切割成相应长度的步骤替代,如图9所示。在此后可进行形成啮合凸块4和啮合凹槽5的工序。
本实施例也可安排成在某一单元1的连接件2上精确地开设通孔,而位于另一单元1上的连接杆可被插入这些通孔中从而使单元彼此间固定。
在该种情况下,啮合凸块4可被省去。如果不省去啮合凸块4,啮合凸块4及啮合凹槽5就起定位作用。
当然,连接件2等元件也可被焊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了连接杆,啮合凸块4可要也可不要。
换句话说,诸如连接件2等连接装置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一个由连接件2,底板7一起构成的垫片被插入到相邻的单元1之间以形成上述散热器A。上述垫片具有与单元1的连接件2大致相同的外形。在这种情况下,压制细长杆3的步骤可被省略。
将垫片插入相邻单元之间以及在某种意义上在连接件2和细长杆3之间形成一阶梯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这样做可使相邻单元1之间的空气流动良好而使散热效果增加。在这种意义上,可考虑在原料板10上提前形成阶梯部分。而该部分可由冲压装置冲出。
当然,单元1的材料不一定局限于铝。只要该种材料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就可以了(如铜板更可取)。〔第二种实施例〕
图5至图8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中细长杆3沿连接件2的一端纵向排列从而构成的单元相对比,第二种实施例具有一对连接件2,而细长杆3设置在上述连接件2之间。第二种实施例中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该针形散热器A具有一对底板7,电子装置B可安装在任选的一块底板上,或可在两块度板上分别安装电子装置B从而使其获得散热效果。
如图8中假想线所示。如果将一对电子装置B安装在上述针形散热器A上,那么包括电子装置B在内的整个装置就可做的很小,并且可作为该电子装置的连接件。〔第三种实施例〕
图10至图12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一块如图所示的具有一预定截面形状的原料板10是由挤压机挤压而成的,而后通过冲压上述已获得的原料板10得到单元1。由此,第一实施例中的压制工序可被省去。由于第三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有关部分相同,故略去相应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由于包括一连接件和多个细长杆的单元是由一块金属板冲压而成的并且许多个上述所得的单元在连接件处彼此迭合并相互连接,因此可易于得到尺寸较小的针形散热器,从而避免了如上提及的单元处理过程中的麻烦。
另外,由于单元的细长杆通过连接件组成整体,因此可易于使最终产品中,单元的细长杆间的热传导充分进行。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这种针形散热器,由于是在一对底板间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细长杆件,因此一对电子装置可相对地安装在两块板上从而可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与传统的装置相比,整个装置的尺寸可制作得很小,而在传统的该类装置中每一个散热器上只安装有一个电子装置。
Claims (6)
1.一种制造针形散热器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形成多个金属板单元,其中每个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和从该连接件上伸出的多个细长杆件;
将所述单元的连接件彼此迭合并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一针形散热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在将多个金属板单元的连接件彼此迭合时在每两个相邻的连接件之间插入一垫片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使金属板单元中的所述细长杆件相对连接件变薄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在每一连接件上形成啮合凸块和啮合凹槽的步骤,所述连接件上的啮合凸块可插入另一连接件上的相应的啮合凹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板单元包括一对连接件以及在该对连接件之间延伸的多个细长杆件。
6.一种针形散热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多个金属板单元,每个金属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以及从该连接件上伸出的多个细长杆件,所述的金属板单元在其连接件处彼此迭合并相互连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3118870 CN1031911C (zh) | 1993-10-08 | 1993-10-08 | 针形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3118870 CN1031911C (zh) | 1993-10-08 | 1993-10-08 | 针形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82A CN1101482A (zh) | 1995-04-12 |
CN1031911C true CN1031911C (zh) | 1996-05-29 |
Family
ID=4992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311887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11C (zh) | 1993-10-08 | 1993-10-08 | 针形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91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42548B2 (ja) * | 1997-10-27 | 2005-04-27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力変換装置 |
CN100335699C (zh) * | 2005-05-08 | 2007-09-05 | 林良金 | 一种针织梳的制造工艺 |
-
1993
- 1993-10-08 CN CN 93118870 patent/CN103191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82A (zh) | 1995-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102009042600B4 (de) |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 Leistungshalbleitermodul | |
DE69708526T2 (de) | Elektrischer Verbinder zur Verwendung in Anwendungen kleiner Abmessungen mit hoher Kontaktdichte sowie hoher Kontaktanzahl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 |
EP2088842B1 (de) | Elektronikgehäuse mit einer Leiterplatt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nikgehäuses | |
DE69811307T2 (de) | Steckverbindersystem von hoher Dichte | |
DE102018121403B4 (d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tabilisierten Platine | |
DE102008017809B4 (de) | Leistungshalbleitermodul | |
DE102007003481A1 (de) | Speicherchip und Einschiebekarte mit demselben darauf | |
DE102009000490A1 (de) | Einpressverbinder | |
DE102009044659A1 (de) | Leistungshalbleitermodul | |
DE10321692A1 (de) | Verbesserung einer Drahtkontaktierbarkeit in einem Halbleitervorrichtungsgehäuse | |
DE102009055648A1 (de) | Leistungshalbleitermodul | |
DE112010004846T5 (de) | Vorrichtung, System und Verfahren für eine elektrische Verbindung mit nachgiebigem Stift für eine flächig angeordnete Einheit | |
DE112010004545T5 (de) | Stecker zum Anbringen eines Elektrolytkondensators auf eine Platte und elektronische Schaltungsvorrichtung | |
DE60017695T2 (de) | Elektrischer Verbinderanschlusskasten | |
CN1072850C (zh) | 特别适用于电子控制设备的配置及其制造方法 | |
DE10303463B4 (de) | Halbleiterbauelement mit wenigstens zwei in einem Gehäuse integrierten und durch einen gemeinsamen Kontaktbügel kontaktierten Chips | |
CN1031911C (zh) | 针形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6899573B2 (en) | Coupled terminal unit and a connector assembl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 |
CN1958249A (zh) | 柔性电路板的冲切方法 | |
DE10055436A1 (de) | Wärmestrahlungs-Einbettungsstruktur für ein elektrisches Bauteil und Einbettungsverfahren dafür | |
EP3053192A1 (de) | Schalt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 |
DE102006023514B4 (de) | Plattengepasster, aus Harz geformter Gegenstand und Verfahren zum Formen desselben | |
DE102004036982B4 (de) | Leistungshalbleitermodulsystem mit einem in einen Baugruppenträger einsteckbaren und mit einem Gehäuse des Baugruppenträgers verrastbaren Leistungshalbleitermodul | |
DE102021126117B4 (de) | Herstellungsverfahren eines Gehäuses für eine Halbleitervorrichtung | |
DE10249331B4 (de) | Kühlvorrichtu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