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178941B -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8941B
CN103178941B CN201210323638.XA CN201210323638A CN103178941B CN 103178941 B CN103178941 B CN 103178941B CN 201210323638 A CN201210323638 A CN 201210323638A CN 103178941 B CN103178941 B CN 1031789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equence
symbol sequence
channel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36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8941A (zh
Inventor
周欢
马雪利
花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236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78941B/zh
Priority to CN201410641983.7A priority patent/CN104333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78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8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其中方法包括:对第二控制信息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获取符号序列,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将所述符号序列通过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发送给用户设备UE。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控制信息中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实现了将层数信息通告给UE的目的。

Description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涌现出来,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是目前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对于如何对WCDMA系统进行演进以适应用户对高速上行及下行数据传输的需求是无线通信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工作。从R5开始,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引入WCDMA以提高上行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64相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 
目前,高速数据接入(High Speed Packet Access,HSPA)中MIMO为双发射天线MIMO。对于被调度UE最多有两个传输块,主传输块及辅传输块,其中辅传输块为可选传输,两数据块经过传输信道的处理过程,及扩频加扰之后进行预编码操作,然后在两发射天线上与公共导频信道(Common Pilot Channel,CPICH)一起发送,通过预编码来抵消天线间的干扰。其中,基站(NodeB)需要将高速下行物理共享信道(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PDSCH)的控制信息通知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以使UE接收HS-PDSCH。其中,控制信息包含码道号、码道个数、调制方式、预编码、传输块大小和个数、冗余及星座版本等等,这些控制信息均承载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HS-SCCH)上。下行MIMO控制信道采用HS-SCCH类型(type)3格式,并且由数据块个数的不同对应的格式也不同。 
一个数据块(简称为单码字)时的HS-SCCH type3格式包括以下信息:信道化码集信息(Channelization-code-set information):共7比特(bit), 分别为:xccs,1,xccs,2,...,xccs,7。 
调制及数据块信息(Modulation scheme and number of transport blocks information):共3bit,分别为:xms,1,xms,2,xms,3。 
预编码权重信息(Precoding weight information):共2bit,分别为:xpwipb,1,xpwipb,2。 
传输块大小信息(Transport-block size information):共6bit,分别为:xtbspb,1,xtbspb,2,...,xtbspb,6。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ybrid-ARQ)process information):共4bit,分别为:xhap,1,xhap,2,...,xhap,4。 
冗余及星座版本(Redundancy and constellation version):共2bit,分别为:xrvpb,1,xrvpb,2。 
UE标识(UE identity):共16bit,分别为:xue,1,xue,2,...,xue,16。 
两个数据块(简称为双码字)时的HS-SCCH type3格式包括以下信息: 
信道化码集信息(Channelization-code-set information):共7bit,分别为:xccs,1,xccs,2,...,xccs,7。 
调制及数据块信息(Modulation scheme and number of transport blocks information):共3bit,分别为:xms,1,xms,2,xms,3。 
预编码权重信息(Precoding weight information for the primary transport block):共2bit,分别为:xpwipb,1,xpwipb,2。 
主传输块大小信息(Transport-block size information for the primary transport block):共6bit,分别为:xtbspb,1,xtbspb,2,...,xtbspb,6。 
辅传输块大小信息(Transport-block size information for the secondary transport block):共6bit,分别为:xtbssb,1,xtbssb,2,...,xtbssb,6。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Hybrid-ARQ process information):共4bit,分别为:xhap,1,xhap,2,...,xhap,4。 
主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Redundancy and constellation version for the primary transport block):共2bit,分别为:xrvpb,1,xrvpb,2。 
辅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Redundancy and constellation version for the secondary transport block):共2bit,分别为:xrvsb,1,xrvsb,2。 
UE标识(UE identity):共16bit,分别为:xue,1,xue,2,...,xue,16。 
其中,信道化码集信息、调制及数据块信息和预编码权重信息在时隙1发送,被称为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Part1),其余部分在时隙2和时隙3发送,被称为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part2)。 
经过几个版本的研究,对提高无线信道的传输效率已经达到一个瓶颈。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应对其它技术的挑战,WCDMA系统考虑将多天线(大于2)MIMO操作引入下行链路,以进一步提高小区吞吐量。多天线MIMO中一个数据块可以通过层映射的方式分为多层,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不同的预编码,接着在空间分离的天线进行发送,从而进一步获得空间分集的增益。多天线MIMO的层数信息需要基站(NodeB)通知用户设备(UE),而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这一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用以将多天线MIMO中的层数信息发送给UE。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在第一控制信息中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获取第二控制信息; 
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获取符号序列; 
将所述符号序列通过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发送给用户设备UE。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控制信息中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获取第二控制信息; 
第一编码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获取编码序列; 
第一速率匹配模块,用于对所述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获取符号序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符号序列通过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发送给用户设备UE。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通过在控制信息中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并对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后的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等处理得到符号序列,然后将得到的符号序列通过 HS-SCCH发送给UE,从而将层数信息通告给了UE。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通过增加预编码权重信息的比特数,解决了因发射天线个数和传输块所映射的层个数的增加而引起PCI需要更多比特表示的问题,允许NodeB使用更多个权重信息对数据块进行预编码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的一种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第一控制信息中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获取第二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控制信息是指目前WCDMA系统中的HS-PDSCH的控制信息。在目前WCDMA系统中,第一控制信息承载在HS-SCCH上,并且采用HS-SCCH type 3格式。如果UE使用单码字,则第一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信道化码集信息、调制及数据块信息、预编码权重信息、传输块大小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冗余及星座版本和UE标识。如果UE使用双码字,则第一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信道化码集信息、调制及数据块信息、预编码权重信息、主传输块大小信息、辅传输块大小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主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辅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和UE标识。 
其中,信道化码集信息、调制及数据块信息和预编码权重信息作为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在时隙1上发送;其他信息作为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在时隙2和时隙3上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NodeB在第一控制信息中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通过所增加的比特携带多天线(大于2)MIMO系统中数据块所映射的层数信息,从而得到第二控制信息。所述层信息包括层个数和/或数据块具体映射到的层数。 
与第一控制信息相比,第二控制信息增加了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 
步骤102、对第二控制信息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获取符号序列。 
NodeB在获取第二控制信息后,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然后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符号序列。由于第二控制信息中包括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因此得到的符号序列中携带有指示层数信息的信息。 
步骤103、将符号序列通过HS-SCCH发送给UE。 
NodeB将符号序列承载在HS-SCCH上发送给UE。由于符号序列携带有指示层数信息的信息,因此,UE通过在HS-SCCH上接收到的符号序列就可 以获知在多天线MIMO中的数据块所映射的层数信息。 
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NodeB通过在控制信息中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并对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后的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等处理得到符号序列,然后将得到的符号序列通过HS-SCCH发送给UE,从而将层数信息通告给了UE,为多天线MIMO技术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相应地,UE会接收到的携带有层数信息的第二控制信息,并会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解析,从第二控制信息中获取层数信息。同时,UE还会从第二控制信息中获取信道化码集信息、调制及数据块信息、预编码权重信息等其他信息。然后,UE根据从第二控制信息中获取到的各种信息来接收HS-PDSCH。其中,UE接收第二控制信息并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解析获取第二控制信息中的各种信息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UE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并对第一控制信息进行解析处理的方式相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其中,在第一控制信息中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获取第二控制信息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下面实施例将对其中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增加2个比特用以指示层数信息,得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NodeB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增加2个比特,通过增加的2个比特来表示多天线MIMO中数据块所能映射的层个数和所映射到的层数。在本实施例中,将所增加的指示层数信息记为xlni,1和xlni,2。其中,通过新增的xlni,1和xlni,2表示层数信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映射到的层数(Layer Number)   新增比特的取值
  1   00
  2   01
  3   10
  4   11
另外,通过表1还可以得知:层个数为4。 
NodeB将第一控制信息中增加了xlni,1和xlni,2的第一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NodeB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直接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包括:信道化码集信息、调制及数据块信息、预编码权重信息和指示层数信息的2个比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相同,如果UE使用单码字,则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传输块大小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冗余及星座版本和UE标识;如果UE使用双码字,则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主传输块大小信息、辅传输块大小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主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辅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和UE标识。 
步骤202、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一个数的符号,获取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一个数是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与2倍匹配速率的和。 
在获取第二控制信息后,NodeB分别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处理。 
具体的,NodeB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先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编码序列。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对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信道编码方式是卷积编码方式,例如1/3速率卷积编码方式。 
然后,NodeB将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处理,得到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其中,速率匹配就是将信道编码之后的数据(即本实施例的编码序列)进行打孔或者数据重复,以使速率匹配后的符号序列可以满足该信道符号个数的要求。例如HS-SCCH的part1后要求为40个符号,part2后要求为80个符号,而本实施例的编码序列明显多于该规定的长度,应该进行打孔处理。速率匹配处理所使用的匹配速率是由HS-SCCH决定,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匹配速率等于信道编码速率,如果采用1/3速率卷积编码,匹配速率为3。 
其中,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与现 有技术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相类似,也就是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中的部分符号去掉或打掉。但是,由于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相比,增加了2个比特,为了保证速率匹配得到的符号序列满足HS-SCCH对符号个数的要求,因此,与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速率匹配过程相比,在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时,需要多去掉2*3=6个符号(或者说需要多打掉6个符号)。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需要打掉n个符号,则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需要打掉(n+6)个符号。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将个数(n+6)记为第一个数,第一个数是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过程中去掉的符号个数与2倍匹配速率的和。 
在本实施例中,NodeB具体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中哪些符号去掉不做限定,只要去掉第一个数个符号即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为:NodeB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中的第1、2、4、6、8、12、15、18、21、24、27、30、33、36、39、41、43、46、49、52、55、59、61、63、65和66个符号去掉,得到如图2B所示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图2B中灰色的符号为去掉的符号。如果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记为z1,1,z1,2,...,z1,66,则NodeB将其中的z1,1,z1,2,z1,4,z1,6,z1,8,z1,12,z1,15,z1,18,z1,21,z1,24,z1,27,z1,30,z1,33,z1,36,z1,39,z1,41,z1,43,z1,46,z1,49,z1,52,z1,55,z1,59,z1,61,z1,63,z1,65和z1,66打孔。 
步骤203、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二个数的符号,获取符号序列中的第二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二个数是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 
具体的,NodeB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先进行添加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信息,以便UE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CRC校验。其中,CRC信息为16比特。然后,NodeB对添加CRC信息的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编码序列。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对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信道编码方式是卷积编码方式。 
然后,NodeB将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处理,得到第二部分符号序列。其中,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与现有技 术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相同,也就是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中去掉或打掉的符号个数以及去掉或打掉的符号位置均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将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过程中去掉的符号个数记为第二个数。 
步骤204、将符号序列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和第二部分符号序列通过HS-SCCH发送给UE。 
其中,NodeB在得到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后,还包括使用16位的UE的标识(ID)进行1/2卷积编码后通过打孔处理得到的序列与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做加掩码操作(异或),以使UE在HS-SCCH上正确区分属于自己的控制信息。 
然后,NodeB将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和第二部分序号序列进行物理信道映射,通过HS-SCCH发送给UE。具体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在时隙1上发送给UE,第二部分符号序列在时隙2和时隙3上发送给UE。 
在本实施例中,NodeB通过在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新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并通过对新增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后的控制信息进行相应的速率匹配处理后,通过HS-SCCH将速率匹配得到的符号序列发送给UE,实现了向UE通告多天线MIMO中数据块的层数映射信息的目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301、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由3个比特增加为5个比特用以联合指示调制方式和层数信息,得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NodeB通过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调制及数据块信息增加2个比特,使之由原来的3个比特变为5个比特,并通过这5个比特联合指示调制方式和层数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将所增加的2个比特记为xms,4和xms,5。 
其中,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的这5个比特共有32种取值方式,也就是说这5个比特可以表示出32种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取值方式   所表示的信息
  00000   信息1
  00001   信息2
  00010   信息3
  00011   信息4
  00100   信息5
  00101   信息6
  00110   信息7
  00111   信息8
  01000   信息9
  01001   信息10
  01010   信息11
  01011   信息12
  01100   信息13
  01101   信息14
  01110   信息15
  01111   信息16
  10000   信息17
  10001   信息18
  10010   信息19
  10011   信息20
  10100   信息21
  10101   信息22
  10110   信息23
  10111   信息24
  11000   信息25
  11001   信息26
  11010   信息27
  11011   信息28
  11100   信息29
  11101   信息30
  11110   信息31
  11111   信息32
在现有技术中,对UE使用双码流的情况做了如下规定:主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要高于辅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目前,数据块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包括QPSK、16QAM和64QAM。因为规定主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要高于辅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所以使用3个比特能够表示出所有的调制方式组合。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果允许主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要低于或等于辅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则使用3个比特将无法表示出所有的调制方式组合。而在本实施例中,NodeB通过将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由3个比特增加为5个比特,增加了所能表示的信息数量,解决了取消主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要高于辅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的限制时表示所有的调制方式的组合的问题。下面表3给出一种调制及数据块信息使用5个比特进行调制方式和层数信息联合指示的举例。
表3 
NodeB将第一控制信息中增加了xms,4和xms,5的第一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NodeB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直接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包括:信道化码集信息、5个比特的调制及数据块信息和预编码权重信息。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区别在于:调制及数据块信息共5比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相同,如果UE使用单码字,则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传输块大小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冗余及星座版本和UE标识;如果UE使用双码字,则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主传输 块大小信息、辅传输块大小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主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辅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和UE标识。 
步骤302、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一个数的符号,获取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一个数是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与2倍匹配速率的和。 
步骤303、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二个数的符号,获取符号序列中的第二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二个数是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 
步骤304、将符号序列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和第二部分符号序列通过HS-SCCH发送给UE。 
其中,步骤302-步骤304可参见步骤202-步骤20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NodeB通过将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由3个比特增加为5个比特联合指示层数信息和调制方式,通过对新增比特后的控制信息进行相应的速率匹配处理后,通过HS-SCCH将速率匹配得到的符号序列发送给UE,实现了向UE通告多天线MIMO中数据块映射的层数信息的目的,同时还支持向UE通告数据块所使用的更多种调制方式的组合信息。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增加2个比特用以指示层数信息,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预编码权重信息由2个比特增加为4个比特,得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NodeB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增加2个比特,通过增加的2个比特来表示多天线MIMO中数据块所能映射的层个数和所映射到的层数。在本实施例中,将所增加的指示层数信息记为xlni,1和xlni,2。其中,通过新增的xlni,1和xlni,2表示层数信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表1所示。 
另外,对于发送给UE的传输块(如果UE使用双码字,则包括主传输块 和辅传输块),需要经过传输信道的处理过程、扩频加扰、以及预编码等处理,然后才会在发射天线上与公共导频信道一起发送给UE。其中,预编码的权重信息来自于上行反馈,是由NodeB确定并生成的。随着发射天线个数的增加以及数据块所映射的层个数的增加,预编码的权重信息个数会增加,因此,PCI(也就是预编码权重信息)可能需要更多的比特表示。对于该问题,本实施例的NodeB通过将预编码权重信息增加2个比特,即将预编码权重信息由原来的2个比特增加为4个比特,并通过这4个比特表示预编码的权重信息。例如,原来的2个比特可以表示4个权重信息,例如w1、w2、w3和w4;但是增加为4个比特时,就可以表示16个权重信息,分别记为w1、......、和w16。在本实施例中,将预编码权重信息增加的2个比特记为xpwipb,3和xpwipb,4。 
由此可见,NodeB通过将预编码权重信息增加为4个比特,足以满足WCDMA系统对权重信息个数的需求,解决了因发射天线个数和传输块所映射的层个数的增加而引起PCI需要更多比特表示的问题。 
NodeB将第一控制信息中增加了xlni,1、xlni,2、xpwipb,3和xpwipb,4的第一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NodeB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直接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包括:信道化码集信息、调制及数据块信息、4个比特的预编码权重信息和指示层数信息的2个比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相同,如果UE使用单码字,则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传输块大小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冗余及星座版本和UE标识;如果UE使用双码字,则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主传输块大小信息、辅传输块大小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主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辅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和UE标识。 
步骤402、如果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采用1/3速率卷积码,则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过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三个数的符号,获取符号序列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三个数是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与4倍匹配速率的和。如果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采用1/2速率卷积码,则在第二控制 信息的第一部分经过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8个符号,获取符号序列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 
在获取第二控制信息后,NodeB分别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进行处理。 
具体的,NodeB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先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编码序列。其中,所使用的信道编码方式是卷积编码方式,例如1/3速率卷积编码方式、或者1/2速率卷积编码方式。 
然后,NodeB将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处理,得到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其中,速率匹配就是将信道编码之后的数据(即本实施例的编码序列)进行打孔或者数据重复,以使速率匹配后的符号序列可以满足该信道符号个数的要求。例如HS-SCCH的part1后要求为40个符号,part2后要求为80个符号,而本实施例的编码序列明显多于该规定的长度,应该进行打孔处理。速率匹配处理所使用的匹配速率是由HS-SCCH决定,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匹配速率等于信道编码速率,如果采用1/3速率卷积编码,匹配速率为3。如果采用1/2速率卷积编码,匹配速率为2。 
其中,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与现有技术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相类似,也就是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中的部分符号去掉或打掉。但是,由于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相比,增加了4个比特(指示层数信息的2个比特和预编码权重信息增加的2个比特),为了保证速率匹配得到的符号序列满足HS-SCCH对符号个数的要求,因此,如果采用1/3速率卷积码,与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速率匹配过程相比,在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时,需要多去掉4*3=12个符号(或者说需要多打掉12个符号)。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需要打掉n个符号,则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需要打掉(n+12)个符号。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将个数(n+12)记为第三个数,第三个数是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过程中去掉的符号个数与4倍匹配速率的和。 
如果采用1/2速率卷积码,在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时,需要去掉8个符号(或者说需要打掉8个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采用1/3速率卷积码,NodeB具体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中哪些符号去掉不做限定,只要去掉第三个数个符号即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为:NodeB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的第1、2、4、6、8、10、12、15、18、21、24、27、30、33、36、39、41、43、46、49、51、53、55、57、59、61、63、65、67、69、71和72个符号去掉,得到如图4B所示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如果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记为z1,1,z1,2,...,z1,72,则NodeB将其中的z1,1,z1,2,z1,4,z1,6,z1,8,z1,12,z1,15,z1,18,z1,21,z1,24,z1,27,z1,30,z1,33,z1,36,z1,39,z1,41,z1,43,z1,46,z1,49,z1,51,z1,53,z1,55,z1,57,z1,59,z1,61,z1,63,z1,65,z1,67,z1,69,z1,71,和z1,72打孔。如果采用1/2速率卷积码,NodeB具体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中哪些符号去掉不做限定,只要去掉8个符号即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为:NodeB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的第1、2、4、8、42、45、47和48个符号去掉,得到如图4C所示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如果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序列记为z1,1,z1,2,...,z1,48,则NodeB将其中的z1,1,z1,2,z1,4,z1,8,z1,42,z1,45,z1,47,z1,48打孔。 
步骤403、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二个数的符号,获取符号序列中的第二部分符号序列。 
具体的,NodeB将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先进行添加CRC信息,以便UE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CRC校验。其中,CRC信息为16比特。然后,NodeB对添加CRC信息的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编码序列。其中,所使用的信道编码方式是卷积编码方式,例如1/3卷积编码方式。 
然后,NodeB将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处理,得到第二部分符号序列。其中,对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与现有技术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相同,也就是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中去掉或打掉的符号个数以及去掉或打掉的符号位置均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个数也是在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 进行速率匹配过程中,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 
步骤404、将符号序列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和第二部分符号序列通过HS-SCCH发送给UE。 
该步骤可参见步骤20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NodeB通过在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新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并通过对新增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后的控制信息进行相应的速率匹配处理后,通过HS-SCCH将速率匹配得到的符号序列发送给UE,实现了向UE通告多天线MIMO中数据块的层数映射信息的目的;另外,NodeB通过增加预编码权重信息的比特数,解决了因发射天线个数和传输块所映射的层个数的增加而引起PCI需要更多比特表示的问题,允许NodeB使用更多个权重信息对数据块进行预编码处理。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501、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由3个比特增加为5个比特用以联合指示调制方式和层数信息,并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预编码权重信息由2个比特增加为4个比特,得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NodeB通过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调制及数据块信息增加2个比特,使之由原来的3个比特变为5个比特,并通过这5个比特联合指示调制方式和层数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将所增加的2个比特记为xms,4和xms,5。 
其中,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的这5个比特共有32种取值方式,也就是说这5个比特可以表示出32种信息,如前面的表2所示。 
在现有技术中,对UE使用双码流的情况做了如下规定:主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要高于辅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目前,数据块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包括QPSK、16QAM和64QAM。因为规定主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要高于辅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所以使用3个比特能够表示出所有的调制方式组合。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果允许主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要低于或等于辅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则使用3个比特将无法表示出所有的调制方式 组合。而在本实施例中,NodeB通过将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由3个比特增加为5个比特,增加了所能表示的信息数量,解决了取消主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要高于辅传输块使用的调制方式的限制时表示所有的调制方式的组合的问题。其中,通过这5个比特对调制方式和层数信息进行联合指示的举例如表3所示。 
另外,对于发送给UE的传输块(如果UE使用双码字,则包括主传输块和辅传输块),需要经过传输信道的处理过程、扩频加扰、以及预编码等处理,然后才会在发射天线上与公共导频信道一起发送给UE。其中,预编码的权重信息来自于上行反馈,是由NodeB确定并生成的。随着发射天线个数的增加以及数据块所映射的层个数的增加,预编码的权重信息个数会增加,因此,PCI(也就是预编码权重信息)可能需要更多的比特表示。对于该问题,本实施例的NodeB通过将预编码权重信息增加2个比特,即将预编码权重信息由原来的2个比特增加为4个比特,并通过这4个比特表示预编码的权重信息。例如,原来的2个比特可以表示4个权重信息,例如w1、w2、w3和w4;但是增加为4个比特时,就可以表示16个权重信息,分别记为w1、......、和w16。在本实施例中,将预编码权重信息增加的2个比特记为xpwipb,3和xpwipb,4。 
由此可见,NodeB通过将预编码权重信息增加为4个比特,足以满足WCDMA系统对权重信息个数的需求,解决了因发射天线个数和传输块所映射的层个数的增加而引起PCI需要更多比特表示的问题。 
NodeB将第一控制信息中增加了xms,4、xms,5、xpwipb,3和xpwipb,4的第一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NodeB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直接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包括:信道化码集信息、5个比特的调制及数据块信息和4个比特的预编码权重信息。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相同,如果UE使用单码字,则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传输块大小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冗余及星座版本和UE标识;如果UE使用双码字,则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主传输块大小信息、辅传输块大小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信息、主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辅传输块的冗余及星座版本和UE标识。 
步骤502、如果采用1/3速率卷积码,则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过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三个数的符号,获取符号序列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如果采用1/2速率卷积码,则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过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8个符号,获取符号序列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个数也是在速率匹配过程中,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与4倍匹配速率的和。 
步骤503、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二个数的符号,获取符号序列中的第二部分符号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个数也是在对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过程中,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 
步骤504、将符号序列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和第二部分符号序列通过HS-SCCH发送给UE。 
上述步骤502-步骤504可参见步骤402-步骤40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NodeB通过将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由3个比特增加为5个比特联合指示层数信息和调制方式,通过对新增比特后的控制信息进行相应的速率匹配处理后,通过HS-SCCH将速率匹配得到的符号序列发送给UE,实现了向UE通告多天线MIMO中数据块映射的层数信息的目的,同时还支持向UE通告数据块所使用的更多种调制方式的组合信息;另外,NodeB通过增加预编码权重信息的比特数,解决了因发射天线个数和传输块所映射的层个数的增加而引起PCI需要更多比特表示的问题,允许NodeB使用更多个权重信息对数据块进行预编码处理。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包括:第一信息获取模块41、第一编码处理模块42、第一速率匹配模块43和第一发送模块44。 
其中,第一信息获取模块41,用于在第一控制信息中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获取第二控制信息。第一编码处理模块42,与第一信息获取模块41连接,用于对第一信息获取模块41获取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获取编码序列。第一速率匹配模块43,与第一编码处理模块42连接,用于对第一编码处理模块42获取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获取符号序列。第一 发送模块44,与第一速率匹配模块43连接,用于将第一速率匹配模块43获取的符号序列通过HS-SCCH发送给UE。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是NodeB,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基站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1所示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在控制信息中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并对增加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后的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等处理得到符号序列,然后将得到的符号序列通过HS-SCCH发送给UE,从而将层数信息通告给了UE,为多天线MIMO技术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进一步,第一信息获取模块41具体用于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增加2个比特用以指示层数信息,并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预编码权重信息由2个比特增加为4个比特,得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41还具体用于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由3个比特增加为5个比特用以联合指示调制方式和层数信息,并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预编码权重信息由2个比特增加为4个比特,得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将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基于上述,如果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采用1/3速率卷积码,则第一速率匹配模块43用于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三个数的符号,获取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如果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采用1/2速率卷积码则第一速率匹配模块43用于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8个符号,获取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二个数的符号,获取符号序列中的第二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三个数是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与4倍匹配速率的和,所述第二个数是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 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第二控制信息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获取符号序列,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
将所述符号序列通过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发送给用户设备UE;
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包含调制及数据块信息,所述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用以联合指示调制方式和所述层数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还包含预编码权重信息;
所述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由5个比特来表示,所述预编码权重信息由4个比特来表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获取符号序列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采用1/3速率卷积码,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三个数的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三个数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与4倍匹配速率的和;
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二个数的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二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二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采用1/3速率卷积码,所述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三个数的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包括:
将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的第1、2、4、6、8、10、12、15、18、21、24、27、30、33、36、39、41、43、46、49、51、53、55、57、59、61、63、65、67、69、71和72个符号去掉,得到所述第一部分符号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获取符号序列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采用1/2速率卷积码,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8个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
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二个数的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二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二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采用1/2速率卷积码,所述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8个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包括:
将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的第1、2、4、8、42、45、47、48个符号去掉,得到所述第一部分符号序列。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编码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获取编码序列,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层数信息的比特信息;
第一速率匹配模块,用于对所述编码序列进行速率匹配,获取符号序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符号序列通过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发送给用户设备UE;
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还包括调制及数据块信息,所述调制及数据块信息用以联合指示调制方式和所述层数信息;
所述基站还包括第一信息获取模块,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用以联合指示调制方式和所述层数信息的5个比特的所述调制及数据块信息,并获取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中的4个比特的预编码权重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相同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率匹配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一个数的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二个数的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二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一个数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与2倍匹配速率的和;所述第二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采用1/3速率卷积码,则所述第一速率匹配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三个数的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二个数的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二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三个数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与4倍匹配速率的和,所述第二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采用1/2速率卷积码,则所述第一速率匹配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一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8个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一部分符号序列,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第二个数的符号,获取所述符号序列中的第二部分符号序列;所述第二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部分经信道编码得到的编码序列中去掉的符号个数。
CN201210323638.XA 2011-12-26 2012-09-04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Active CN1031789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3638.XA CN103178941B (zh) 2011-12-26 2012-09-04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CN201410641983.7A CN104333405B (zh) 2011-12-26 2012-09-04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1158 2011-12-26
CN201110441158.9 2011-12-26
CN201210258788 2012-07-25
CN201210258788.7 2012-07-25
CN201210323638.XA CN103178941B (zh) 2011-12-26 2012-09-04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1983.7A Division CN104333405B (zh) 2011-12-26 2012-09-04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8941A CN103178941A (zh) 2013-06-26
CN103178941B true CN103178941B (zh) 2014-12-24

Family

ID=4863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1983.7A Active CN104333405B (zh) 2011-12-26 2012-09-04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CN201210323638.XA Active CN103178941B (zh) 2011-12-26 2012-09-04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1983.7A Active CN104333405B (zh) 2011-12-26 2012-09-04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351294B2 (zh)
EP (1) EP2779509B1 (zh)
JP (1) JP5967387B2 (zh)
CN (2) CN104333405B (zh)
CA (1) CA2858254C (zh)
RU (1) RU2584644C2 (zh)
WO (1) WO20130975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58727B1 (en) * 2015-03-16 2019-12-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06487488A (zh) * 2015-08-25 2017-03-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接收设备
WO2019047874A1 (zh) * 2017-09-08 2019-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68760B (zh) 2018-07-26 2024-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378A (zh) * 2007-05-30 2008-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860424A (zh) * 2010-06-17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基站
CN101960736A (zh) * 2008-02-28 2011-01-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复用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1016B2 (ja) 1995-03-27 2004-04-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信号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DE60037841T2 (de) * 1999-05-10 2009-05-07 Ntt Docomo Inc. Datenmultiplexverfahren und Datenmultiplexmittel und Datenübertragungsverfahren und Datenübertragungsmittel
EP1253736A3 (en) * 2001-04-26 2003-12-10 NTT DoCoMo, Inc. Data 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FR2834152B1 (fr) * 2001-12-26 2004-04-30 Nortel Networks Ltd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 symboles numeriques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et emetteur et recepteur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KR20050000709A (ko) * 2003-06-24 2005-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KR20050027679A (ko) * 2003-09-16 2005-03-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패킷 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ES2295545T3 (es) * 2003-09-29 2008-04-1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Transmision de informacion (nack) de un aparato terminal de abonado respecto de la recepcion de un bloque de datos en un sistema de transmision punto a multipunto.
US8626177B2 (en) * 2006-05-17 2014-0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implementing superposition coding for a forward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96986B2 (en) * 2007-01-05 2016-11-15 Lg Electronics Inc. Layer mapping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MIMO system
CN101647221B (zh) 2007-01-09 2013-02-13 诺基亚公司 用于信令附加调制机制而无需附加信令开销的方法和设备
KR100939029B1 (ko) 2007-03-14 2010-01-27 이노베이티브 소닉 리미티드 무선통신시스템의 사용자장치에서의 서빙그랜트 설정을개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467367B2 (en) * 2007-08-06 2013-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and transmission of traffic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88826B (zh) * 2008-01-17 2012-12-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hsdpa中hs-scch信令的编码和处理方法
WO2009107985A1 (en) * 2008-02-28 2009-09-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US8264992B2 (en) * 2008-11-26 2012-09-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ntrol information feedback over the long-term evoluti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JP5423798B2 (ja) * 2009-01-09 2014-02-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符号化および復号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4320215B (zh) * 2009-03-16 2017-12-0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基站中对上行链路传输进行信号处理的方法及基站
US8830918B2 (en) * 2009-03-16 2014-09-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WO2011041492A2 (en) * 2009-09-30 2011-04-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in uplink
US20140226735A1 (en) * 2010-04-02 2014-08-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SDPA Multi-User MIMO Operation
US8995545B2 (en) * 2012-07-30 2015-03-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a user equipment (U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378A (zh) * 2007-05-30 2008-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960736A (zh) * 2008-02-28 2011-01-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复用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1860424A (zh) * 2010-06-17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58254C (en) 2017-09-26
EP2779509B1 (en) 2017-01-04
CN104333405A (zh) 2015-02-04
WO2013097569A1 (zh) 2013-07-04
JP2015509309A (ja) 2015-03-26
CN103178941A (zh) 2013-06-26
EP2779509A4 (en) 2014-10-15
CA2858254A1 (en) 2013-07-04
CN104333405B (zh) 2018-07-20
US20140307673A1 (en) 2014-10-16
EP2779509A1 (en) 2014-09-17
RU2014131033A (ru) 2016-02-20
US9351294B2 (en) 2016-05-24
JP5967387B2 (ja) 2016-08-10
RU2584644C2 (ru) 2016-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2600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coding modulation parameter
USRE46810E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design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313353B1 (ko) 다수의 다운링크 캐리어 동작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피드백
CN112005502A (zh) 用于非正交多址通信方法和系统
EP34356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user downlink cellular system
CN101800620A (zh) 一种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022198A1 (zh)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2224689A (zh) 用于支持多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数据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60036619A1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US12261699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KR20120106825A (ko) 사용자 설비의 다중 반송파 지원 능력을 전송하는 방법과 시스템
CN104662831A (zh) 对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编码
JP2015530795A (ja) バンドルされたnackメッセージに応答して再送をマッピングする方法及び関連する装置
CN103178941B (zh)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CN104868982B (zh) 基带主处理单元、数字前端、基带单元及数据传输方法
US8565151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relating t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7223362A (zh) 用于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增强
CN101827400A (zh) 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546119B (zh) 信息比特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77509B (zh)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2238626B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WO2014077085A1 (ja) 移動通信端末、cqi算出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HK1154138A1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确认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HK1154138B (zh)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報告確認和信道質量指示信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