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7848B - 直流滤波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流滤波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77848B CN103177848B CN201110440340.2A CN201110440340A CN103177848B CN 103177848 B CN103177848 B CN 103177848B CN 201110440340 A CN201110440340 A CN 201110440340A CN 103177848 B CN103177848 B CN 1031778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ing
- inductance
- filter inductor
- difference
- mutual induc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76 Electric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3/14—Constrictions; Gaps, e.g. air-gap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8—Auxiliary core members; Auxiliary coils or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滤波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该直流滤波电感器包括磁芯、至少一第一绕组与至少一第二绕组,磁芯具有至少一气隙,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彼此并联且分别盘绕该磁芯,其中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第一绕组的直流电阻大于该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且第一绕组较该第二绕组靠近该气隙。采用本发明,将绕在相同磁柱上两个独立电感绕组并联构成,通过耦合实现绕组交、直流电流分离,可以降低绕组交流损耗,改善气隙附近的磁通分布,减小电磁干扰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感器,尤其涉及一种直流滤波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DC-DC开关功率变换场合,开关频率为几十kHz以上,滤波电感往往包含两部分,一为直流电流,另一部分为高频交流纹波电流。在AC-DC开关功率变换场合,如有源PFC电路,滤波电感的电流也分别为低频(<400Hz)交流电流(相比于开关频率,可近视为直流),另一部分为高频交流纹波电流。由于电感工作中既包含直流分量电流,又包含交流纹波电流,因此这类电感统称为“直流滤波电感器”。
直流滤波电感的直流电流将会在磁路上形成大的直流磁势。对于铁氧体、硅钢片、非晶等高导磁材料构成的电感,需要在磁路上增加气隙磁阻来减小磁路的直流磁通,避免磁芯饱和。如图1所示,在结构上,对于单相电感,如一个EE型铁芯中柱绕有一个绕组L,中柱设置气隙;对于三相电感,三个铁芯柱上分别绕有三个绕组,这三个柱都分别设有气隙。
电感绕组L通过电流会在铁芯内部及气隙上建立磁场,同时在绕组内部也会存在磁场,绕组内部的这部分磁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气隙扩散磁场Ha和旁路磁通构成的磁场Hb。因此,在高频交流电流激励下,绕组交流损耗包含两部分:气隙扩散磁通损耗和旁路磁通损耗。图1中采用多股细绞线(Litz线)来实现,可以减小绕组气隙扩散磁通损耗。但是由于绕组流过电流,因此即使采用Litz线,对于绕组内部的旁路磁通也基本没有影响,磁场Hb随着绕组与气隙之间的距离x增加而线性下降到0,Hb的分布与绕组的形状结构无关,Litz线绕组内部仍然有交流损耗。
绕组损耗会带来绕组的温度上升,如果为了解决绕组散热问题,一般需要在绕组内部放置金属散热组件200,如图2所示。由于交流磁场Hb的存在,则金属散热组件200会被感应涡流,形成附加的损耗。
由于绕组流过交流电流,会在磁路上形成交流磁势,而交流磁势大部分迭加在气隙两端。当气隙不被绕组包围,将会在电感的周边形成扩散的磁场,带来近磁场干扰,如图3所示的UU型电感,W1、W2为绕组,g1、g2为气隙。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感器,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方式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进一步减小绕组损耗,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减小绕组损耗,关键是减小绕组旁路磁通,据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滤波电感器,包括磁芯、至少一第一绕组与至少一第二绕组,磁芯具有至少一气隙,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彼此并联且分别盘绕该磁芯,其中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第一绕组的直流电阻大于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且第一绕组较第二绕组靠近气隙。
第一绕组的线径小于第二绕组的线径。
第一、第二绕组分开盘绕磁芯。
上述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一电感组件。电感组件与第一、第二绕组串联或并联。
第一绕组可全部包围气隙或部分包围气隙。
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的1/3。
第一绕组的电感量等于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
另一方面,在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小于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时,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一电感组件。电感组件串接第一绕组,第一绕组及电感组件并联于第二绕组,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
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的1/3。
第一绕组串接电感组件后的直流电阻大于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
磁芯可为一EE型铁芯,EE型铁芯具有一中柱与两侧柱,中柱具有气隙,第一绕组于两侧柱之间围绕中柱,第二绕组于两侧柱之间围绕第一绕组。
或者,磁芯可为一UU型铁芯,UU型铁芯具有两ㄈ字形磁柱,ㄈ字形磁柱中的一者的两末端与另一者的两末端分别以两个气隙相隔,第一绕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包围两个气隙,以及第二绕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围绕两ㄈ字形磁柱。
或者,磁芯可为一EI型铁芯,EI型铁芯具有一E型铁芯部与一I型铁芯部,E型铁芯部具有三磁柱,三磁柱的第一端彼此相连而第二端均与I型铁芯部以气隙相隔,第一绕组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围绕三磁柱,以及第二绕组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围绕三磁柱。
直流滤波电感器可更包含一第一电流检测组件。第一电流检测组件串连第一绕组,在使用上,第一电流检测组件用以检测第一绕组上的支路电流。
直流滤波电感器可更包含一第二电流检测组件。第二电流检测组件串连第二绕组,在使用上,第二电流检测组件用以检测第二绕组上的支路电流。
第一绕组为一第一导线或多股线,第二绕组为一第二导线或铜皮绕阻或PCB绕组,其中第一导线比第二导线细。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滤波电感器,包括磁芯、至少一第一绕组与至少一第二绕组,第一绕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绕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第一绕组的直流电阻大于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
第一、第二绕组分开盘绕磁芯或并在一起盘绕磁芯。
上述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一电感组件。电感组件与第一、第二绕组串联或并联。
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的1/3。
第一绕组的电感量等于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
另一方面,在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小于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时,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一电感组件。电感组件串接第一绕组,第一绕组及电感组件并联于第二绕组,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
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的1/3。
第一绕组串接电感组件后的直流电阻大于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
直流滤波电感器可更包含一第一电流检测组件。第一电流检测组件串连第一绕组,在使用上,第一电流检测组件用以检测第一绕组上的支路电流。
直流滤波电感器可更包含一第二电流检测组件。第二电流检测组件串连第二绕组,在使用上,第二电流检测组件用以检测第二绕组上的支路电流。
第一绕组为一第一导线或多股线,第二绕组为一第二导线或铜皮绕阻或PCB绕组,其中第一导线比第二导线细。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滤波电感器的制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磁芯;利用至少一第一绕组与至少一第二绕组分别盘绕磁芯,并设计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且该第一绕组的直流电阻大于该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以及并联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
磁芯具有至少一气隙,且第一绕组较第二绕组靠近气隙。
上述制作方法更包含:将第一绕组可全部包围气隙或部分包围气隙。
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上述利用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分别盘绕磁芯的步骤包含:将第一、第二绕组分开盘绕磁芯或并在一起盘绕磁芯。
上述制作方法更包含:利用一电感组件串联或并联第一、第二绕组。
上述设计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的步骤包含:设计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的1/3。
上述制作方法更包含:设计第一绕组的电感量等于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
上述制作方法更包含:在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小于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时,利用一电感组件串接第一绕组,其中第一绕组及电感组件并联于第二绕组,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
上述制作方法更包含:设计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互感的差值的1/3。
上述制作方法更包含:设计第一绕组串接电感组件后的直流电阻大于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
上述制作方法更包含:串连一第一电流检测组件与第一绕组。
上述制作方法更包含:串连一第二电流检测组件与第二绕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藉由将绕在相同磁柱上两个独立电感绕组并联构成,通过耦合实现绕组交、直流电流分离,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可以降低绕组交流损耗;
2.改善气隙附近的磁通分布,减小电磁干扰的影响;
3.实现电感绕组的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分离,利于电流的检测。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表示现有直流电感磁通分布示意图;
图2表示为现有电感采用金属散热组件;
图3表示为现有UU型直流电感的扩散磁通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直流滤波电感器;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耦合参数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流波形;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直流滤波电感器;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靠近气隙的绕组L1上串联额外的电感组件Lc;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直流滤波电感器;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三相电感的应用;
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电流检测组件;
图12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滤波器的示意图;以及
图13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滤波器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00:金属散热组件
400:磁芯
410:中柱
420:侧柱
910、920:ㄈ字形磁柱
1010:E型铁芯部
1020:I型铁芯部
g、g1、g2、gA、gB、gC:气隙
Ha、Hb:磁场
L:绕组
L1:第一绕组
L2:第二绕组
Lc:电感组件
M:互感
W1、W2:绕组
WA1、WB1、WC1:第一绕组
WA2、WB2、WC2:第二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在本申请中,涉及“耦接(coupled with)”的描述,其可泛指一组件透过其他组件而间接连接至另一组件,或是一组件无须透过其他组件而直接连接至另一组件。
在本申请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有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该”可泛指单个或多个。
本文中所使用的“约”、“大约”或“大致”用于修饰任何可些微变化的数量,但这种些微变化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于实施方式中若无特别说明,则代表以“约”、“大约”或“大致”所修饰数值的误差范围一般是容许在百分之二十以内,较佳地是于百分之十以内,而更佳地则是于百分之五以内。
本发明提出将电感由两个独立的第一绕组L1和第二绕组L2并联构成,如图4所示。第一绕组L1采用阴影圆圈表示,第二绕组L2采用空白圆圈表示。磁芯400具有至少一气隙g,第一绕组L1与第二绕组L2分别盘绕磁芯400,第一绕组L1较第二绕组L2靠近该气隙。
于图4中,磁芯400可为EE型铁芯,EE型铁芯具有中柱410与两侧柱420,中柱410具有气隙g,第一绕组L1于两侧柱420之间围绕中柱410,第二绕组L2于两侧柱420之间围绕第一绕组L1。
根据磁场的分布特征,第一绕组L1靠近气隙,L1在单位电流激励下匝链的磁场包含铁芯400的中柱410磁通、气隙扩散磁通、第一绕组L1内部磁通;绕组L2远离气隙g,单位电流激励下绕组匝链的磁场除了L1匝链的所有磁通外,还进一步包含有第二绕组L2内部磁通;因此L2的电感量大于L1的电感量。L1和L2绕在同一个磁柱410上,存在着互感M。M可以通过测量绕组的顺串电感Ls和反串电感Ld来获得,如式(1)。
图5表示为图4的等效电路图。直流电感电流iL包含直流分量Idc和交流分量Iac。对应于并联绕组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iL1和iL2,iL1包含直流分量Idc1和交流分量Iac1,iL2包含直流分量Idc2和交流分量Iac2。两并联绕组的直流电流分配是根据绕组的直流电阻决定的,如L1的直流电阻为R1,L2的直流电阻为R2,则直流电流分配为
并联支路的交流电流分别为Iac1和Iac2,第一绕组L1的交流电流
第二绕组L2的交流电流
当L1=M,绕组电流波形图如图6所示,则Iac2=0,Iac1=Iac,即电流L2的交流电流转移到L1,绕组L2交流电流为0,L1流过全部交流电流Iac,这样气隙引起的扩散磁场只存在于气隙以及绕组L1范围内,如图4所示的Ha。由于在L2交流电流为0,对应绕组内部也不会有交流磁通,L2构成的交流磁场分布如图4所示的Hb,L2包含了L1绕组内部的交流磁场Ha,但在L2绕组内部形成的交流旁路磁场为0。因此,即使L2内部有附加金属散热组件也不会引起附加涡流损耗。
一般情况下,认为绕组交流电流iac1的电流值远大于iac2,即iac1约大于3倍的iac2。所以,只需保证L1的电感量与互感M的差值小于L2和互感M差值的1/3,如式(4),这样即可认为总的绕组端部输入交流电流Iac大多流过L1。
第一绕组L1靠近气隙g,并流过绝大多数的交流电流,这样把交流磁势形成的气隙磁通和旁路磁通控制在气隙g附近,但容易受到磁通引起的涡流损耗。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绕组L1可以采用导线线径小的绕组进行并联,如细导线、多股线或Litz线,其中对于多股线或Litz线其导线线径为每一根导线的线径,这样减小了气隙磁通和旁路磁通带来的涡流损耗。第二绕组L2主要流过直流电流,基本上没有交流电流流过。于一实施例,为了让第二绕组L2流过更多的直流电流,需要设计其绕组直流电阻的关系为R1>R2,这样也降低了第二绕组L2的直流损耗。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绕组L2可以采用填充率较高、线径粗的导线(如图4)或铜皮绕组(如图7)或印刷电路板(PCB)绕组。
对iac2而言,当L1<M时,会导致L2电流iac2与总交流电流iac反向。在总电流iac不变的前提下,L1和L2的交流电流均会增加,绕组损耗增加。为了避免电流反向,因此提出本发明实施例三,如图8所示。在L1支路上串联额外的电感组件Lc来控制两并联支路的耦合关系,电感组件Lc串接第一绕组L1,第一绕组L1及电感组件Lc并联于第二绕组L2,并且串联Lc不会影响两并联支路间的互感值。这种情况下,流过L1的交流电流iac1为
流过L2的交流电流iac2为
类似地,为了使iac1的电流远大于iac2,即iac1约大于3倍的iac2。只需保证L1与Lc串联构成的支路电感量与互感M的差值小于L2和互感M差值的1/3,如式(7),这样即可认为总的绕组端部输入交流电流Iac大多流过L1。
类似地,为了让直流电流更多地流过L2支路,需要保证绕组L1与Lc串联后的直流电阻大于L2。
参照图9,磁芯为一UU型铁芯,UU型铁芯具有两ㄈ字形磁柱910、920,ㄈ字形磁柱910、920中的一者的两末端与另一者的两末端分别以两个气隙g1、g2相隔,两个第一绕组Wa1、Wa2分别包围两个气隙g1、g2,两个第二绕组W1、W2分别围绕两ㄈ字形磁柱910、920。
于本实施例中,为了改善图3的扩散磁通现象,藉由以第一绕组Wa1、Wa2与第二绕组W1、W2并联,并分别包围气隙g1、g2。将原来流过W1、W2的交流电流转移到W1a、W1b,可以有效地控制磁场在气隙附近,避免磁场泄露,减低电磁干扰并减小绕组损耗。其中第一绕组Wa1、Wa2与第二绕组W1、W2的耦合关系及设计原则和图4、图5中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将本发明的单相电感应用推广到三相电感,如图10,磁芯为一EI型铁芯,EI型铁芯具有E型铁芯部1010与I型铁芯部1020,E型铁芯部具有三磁柱A、B、C,三磁柱A、B、C的第一端彼此相连而第二端分别与I型铁芯部1020以气隙gA、gB、gC相隔,三个第一绕组WA1、WB1、WC1分别围绕三磁柱A、B、C,第二绕组WA2、WB2、WC2分别围绕三磁柱A、B、C。以磁柱A为例,绕组分别为WA1和WA2并联,WA1绕于气隙gA附近,而WA2远离气隙gA以减小电磁干扰的影响;WA1为导线线径小的细导线、多股线或Litz线以减小气隙磁通和旁路磁通带来的涡流损耗;而WA2为线径粗的铜皮绕组,也可为粗导线或PCB绕组以减小绕组直流电阻损耗。WA1和WA2的耦合关系可分别如式(4)或式(7)。其中第一绕组WA1、WB1、WC1与第二绕组WA2、WB2、WC2的耦合关系及设计原则和图4、图5中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本发明的磁芯可为任何磁芯,诸如,包含气隙的磁芯,不包含气隙的磁芯,任何形状的磁芯等等。
对于任何磁芯,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的耦合关系如式(4)或式(7)。本发明实现了直流电感的交、直流电流分离,如图6的电流波形。为了检测电流,参照第11图,以第一电流检测组件S1串连第一绕组L1,第二电流检测组件S2串连第二绕组L2。这样通过串联电流检测组件S1、S2分别检测绕组L1、L2的支路电流,用于电路控制。举例来说,检测组件S1、S2可以是电阻、霍尔传感器或其他电流传感器。
在滤波器的实现方式上,可以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耦合参数示意图(图5)的基础上增加一串联耦合绕组Le,如图12所示,可以增强电感值,并且仍具备绕组交、直流电流分离的功效。本发明的直流滤波电感也可以并联更多个绕组来实现,如图13所示,增加L3至Ln个绕组。
对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两并联的绕组可以采用两绕组分别盘绕磁芯的绕线方式,也可采用两绕组并在一起盘绕磁芯的绕线方式。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36)
1.一种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滤波电感器包含:
一磁芯,具有至少一气隙;以及
至少一第一绕组与至少一第二绕组,彼此并联且分别盘绕该磁芯,其中该第一绕组为多股线,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的差值,该第一绕组的直流电阻大于该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且该第一绕组较该第二绕组靠近该气隙,且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的1/3,且该第一绕组的线径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线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绕组分开盘绕该磁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
一电感组件,与该第一、第二绕组串联或并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组可全部包围该气隙或部分包围该气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 一绕组的电感量等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小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时,所述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
一电感组件,串接该第一绕组,其中该第一绕组及该电感组件并联于该第二绕组,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该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该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的1/3。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组串接该电感组件后的直流电阻大于该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磁芯为一EE型铁芯,该EE型铁芯具有一中柱与两侧柱,该中柱具有该气隙,该第一绕组于该两侧柱之间围绕该中柱,该第二绕组于该两侧柱之间围绕该第一绕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磁 芯为一UU型铁芯,该UU型铁芯具有两匚字形磁柱,该匚字形磁柱中之一者的两末端与另一者的两末端分别以两个该气隙相隔,该第一绕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包围两个该气隙,以及该第二绕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围绕该两匚字形磁柱。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磁芯为一EI型铁芯,该EI型铁芯具有一E型铁芯部与一I型铁芯部,该E型铁芯部具有三磁柱,该三磁柱的第一端彼此相连而第二端均与I型铁芯部以该气隙相隔,该第一绕组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围绕该三磁柱,以及该第二绕组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围绕该三磁柱。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
一第一电流检测组件,串连该第一绕组,用以检测该第一绕组上的支路电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
一第二电流检测组件,串连该第二绕组,用以检测该第二绕组上的支路电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绕组为铜皮绕组或PCB绕组。
15.一种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滤波电感器包含:
一磁芯;以及
至少一第一绕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至少一第二绕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其中,该第一绕组为多股线,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的差值,且该第一绕组的直流电阻大于该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且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的1/3,且该第一绕组的线径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线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绕组分开盘绕该磁芯或并在一起盘绕该磁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
一电感组件,与该第一、第二绕组串联或并联。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等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小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时,所述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
一电感组件,串接该第一绕组,其中该第一绕组及该电感组件并联于该第二绕组,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该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该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的1/3。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组串接该电感组件后的直流电阻大于该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
一第一电流检测组件,串连该第一绕组,用以检测该第一绕组上的支路电流。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滤波电感器更包含:
一第二电流检测组件,串连该第二绕组,用以检测该第二绕组上的支路电流。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流滤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绕组为铜皮绕组或PCB绕组。
25.一种直流滤波电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包含:
提供一磁芯;
利用至少一第一绕组与至少一第二绕组分别盘绕该磁芯,并设计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的差值小于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该第一绕组的直流电阻大于该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且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的1/3,其中该第一绕组为多股线,该第一绕组的线径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线径;以及
并联该第一绕组与该第二绕组。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磁芯具有至少一气隙,且第一绕组较该第二绕组靠近该气隙。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更包含:
将该第一绕组可全部包围该气隙或部分包围该气隙。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和该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该第一绕组与该第二绕组分别盘绕该磁芯的步骤包含:将该第一、第二绕组分开盘绕该磁芯或并在一起盘绕该磁芯。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更包含:
利用一电感组件串联或并联该第一、第二绕组。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更包含:
设计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等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
3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更包含:
在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小于该第一、第二绕组之互感时,利用一电感组件串接该第一绕组,其中该第一绕组及该电感组件并联于该第二绕组,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该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更包含:
设计该第一绕组的电感量加上该电感组件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绕组的电感量与该互感的差值的1/3。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更包含:
设计该第一绕组串接该电感组件后的直流电阻大于该第二绕组的直流电阻。
35.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更包含:
串连一第一电流检测组件与该第一绕组。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更包含:
串连一第二电流检测组件与该第二绕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40340.2A CN103177848B (zh) | 2011-12-23 | 2011-12-23 | 直流滤波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
TW101103728A TWI462128B (zh) | 2011-12-23 | 2012-02-06 | 直流濾波電感器及其製作方法 |
US13/592,579 US8922316B2 (en) | 2011-12-23 | 2012-08-23 |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direct current filter inducto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40340.2A CN103177848B (zh) | 2011-12-23 | 2011-12-23 | 直流滤波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77848A CN103177848A (zh) | 2013-06-26 |
CN103177848B true CN103177848B (zh) | 2017-03-29 |
Family
ID=48637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40340.2A Active CN103177848B (zh) | 2011-12-23 | 2011-12-23 | 直流滤波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22316B2 (zh) |
CN (1) | CN103177848B (zh) |
TW (1) | TWI4621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4002B (zh) * | 2012-09-24 | 2016-12-21 | 通用电气公司 | 能量转换系统 |
US20140266535A1 (en) * | 2013-03-14 | 2014-09-18 | Hiq Solar, Inc. | Low loss inductor with offset gap and windings |
CN103595367B (zh) | 2013-11-07 | 2017-03-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磁集成器件及一种功率转换电路 |
US20170221625A1 (en) * | 2014-08-07 | 2017-08-03 | The Trustees Of Dartmouth College | Magnetic devices including low ac resistance foil windings and gapped magnetic cores |
JP6405287B2 (ja) * | 2015-05-29 | 2018-10-17 | 新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ス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マイクロ波発生装置 |
CN105262331B (zh) * | 2015-11-27 | 2017-10-13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大电流直流滤波器 |
CN106816287B (zh) * | 2015-11-27 | 2019-04-12 | Tdk株式会社 | 线圈部件 |
CN105469932A (zh) * | 2016-01-19 | 2016-04-06 | 张月妹 | 一种直流电感器 |
CN107302298B (zh) * | 2016-03-31 | 2023-08-29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具有两路或多路输出电压的电源模块 |
CN106098321B (zh) * | 2016-07-05 | 2017-12-19 | 海宁联丰东进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集合型多功能滤波器 |
CN107946062A (zh) * | 2016-10-13 | 2018-04-20 | 北京维森科技有限公司 | 电流互感器和电流检测电路 |
CN110581011A (zh) * | 2018-06-07 | 2019-12-17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集成式emc滤波器和电力电子装置 |
JP7147714B2 (ja) * | 2019-08-05 | 2022-10-0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部品 |
CN114724846B (zh) * | 2021-01-05 | 2024-09-20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变压器绕组制备方法及装置、平面变压器 |
CN115116718A (zh) * | 2021-03-19 | 2022-09-27 | 浙江大学 | 一种磁感器件、电感器、变压器 |
CN113889331B (zh) * | 2021-09-29 | 2024-02-06 | 福州大学 | 一种高耦合系数、低电感电流纹波的集成电感设计方法 |
CN116206869A (zh) * | 2021-12-01 | 2023-06-02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平面磁性器件及布线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57709Y (zh) * | 2000-08-10 | 2001-10-31 | 栢怡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多空气隙的电感 |
CN2508360Y (zh) * | 2001-10-31 | 2002-08-28 | 张汝建 | 铁芯滤波电抗器 |
US6642828B2 (en) * | 2000-09-08 | 2003-11-04 | Emerson Energy Systems Ab | Airgapped magnetic component |
CN201036112Y (zh) * | 2007-01-19 | 2008-03-12 | 福州大学 | 线圈采用磁屏蔽的新型电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66936A (en) * | 1962-07-11 | 1964-08-19 | Standard Telephones Cables Ltd | Adjustable inductor |
US4603314A (en) * | 1982-10-26 | 1986-07-29 | Tdk Corporation | Inductor |
US5481238A (en) * | 1994-04-19 | 1996-01-02 | Argus Technologies Ltd. | Compound inductors for use in switching regulators |
EP0901136B1 (en) * | 1997-09-04 | 2003-06-25 | TDK Corporation | Inductance device with gap |
US6856230B2 (en) * | 2003-05-27 | 2005-02-15 | Weimin Lu | Harmonic filtering circuit with special transformer |
TWI420286B (zh) * | 2009-08-06 | 2013-12-2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電源模組及其電路板組合 |
-
2011
- 2011-12-23 CN CN201110440340.2A patent/CN103177848B/zh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2-06 TW TW101103728A patent/TWI462128B/zh active
- 2012-08-23 US US13/592,579 patent/US892231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57709Y (zh) * | 2000-08-10 | 2001-10-31 | 栢怡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多空气隙的电感 |
US6642828B2 (en) * | 2000-09-08 | 2003-11-04 | Emerson Energy Systems Ab | Airgapped magnetic component |
CN2508360Y (zh) * | 2001-10-31 | 2002-08-28 | 张汝建 | 铁芯滤波电抗器 |
CN201036112Y (zh) * | 2007-01-19 | 2008-03-12 | 福州大学 | 线圈采用磁屏蔽的新型电感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62128B (zh) | 2014-11-21 |
TW201327590A (zh) | 2013-07-01 |
US20130162384A1 (en) | 2013-06-27 |
CN103177848A (zh) | 2013-06-26 |
US8922316B2 (en) | 2014-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77848B (zh) | 直流滤波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 |
TWI473126B (zh) | 具有分段一次繞組之變壓器 | |
TWI514427B (zh) | 電感及包含該電感之開關電路 | |
TWI497908B (zh) | 改善濾波器性能的方法及功率變換裝置 | |
CN103559977A (zh) | 功率转换器的磁性装置 | |
CN105895328B (zh) | 三相五柱式铁芯和静止电磁设备 | |
JP7021675B2 (ja) | コイル部品、回路基板、及び電源装置 | |
JP2014535172A (ja) | 誘導部品及び使用方法 | |
CN104752045A (zh) | 一种变压器和电感器的集成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4051138A (zh) | 变压器 | |
CN208478093U (zh) | 绕组结构的变压器 | |
AU2017393086B2 (en) | Harmonics filters using semi non-magnetic bobbins | |
US20220108823A1 (en) | Inductor | |
CN217405251U (zh) | 一种变压器和电子设备 | |
JP6706729B2 (ja) | 三相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05845635U (zh) | 环形立绕电感 | |
CN202758706U (zh) | 电感器改良结构 | |
CN204441024U (zh) | 多绕组电感器 | |
CN204010963U (zh) | 全密封油浸式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 | |
CN215815527U (zh) | 集成变压器 | |
CN218730291U (zh) | 磁集成元件和多相交错llc谐振转换器 | |
CN202796341U (zh) | 进一步节材节能的电感镇流器或变压器 | |
CN210325400U (zh) | 一种圆形横截面磁环及θ型圆形横截面磁环电感器 | |
KR20180062586A (ko) | 변압기 | |
CN207282251U (zh) | 改进耐高温高压环形电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