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6634B - 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66634B CN103166634B CN201110409468.2A CN201110409468A CN103166634B CN 103166634 B CN103166634 B CN 103166634B CN 201110409468 A CN201110409468 A CN 201110409468A CN 103166634 B CN103166634 B CN 1031666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 parallel resonance
- resonance chamber
- inductance capacitance
- capacitance parall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314150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ank-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ductance-Capacitance Distribution Constants And Capacitance-Resistance Oscil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的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进行校准;获取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在当前谐振频率下的频率控制参数;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将电路模块的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规则。本发明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更加完善的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感和电容是常见的无源器件,其独特的电特性使之在各种电路中获得广泛应用。电感与电容并联而成的支路,通常称为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LC-tank),LC-tank被广泛应用于射频收发机芯片设计中,是很多射频电路的核心部分,比如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LC-VCO)、低噪声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PA)、射频缓冲器(RF-Buffer)等。
LC-tank在正常工作时,如果输入信号的频率为f0,而LC-tank的谐振频率偏离了f0,那么LC-tank则偏离了最佳状态,以射频收发机的射频前端为例,只有在发射和接收模式下,所有使用了LC-tank的模块,其LC-tank的谐振频率总是与该模块的输入信号频率对准,收发机中的每个模块才是工作在最佳状态,收发机才能达到最佳的功耗、增益、灵敏度等性能指标。因此,如何使得LC-tank的谐振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对准或近似对准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去解决LC-tank的谐振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对准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替代方式:方式一,通过选择低Q值电感,增大LC-tank的带宽;方式二,通过使用多个相同电路去共同覆盖整个输入频率范围。虽然上述两种方式能够使得在整个输入频率范围内,电路的增益变化不超过3dB,但是,方式一选择低Q值电感,将会导致LC-tank的谐振阻抗降低,增加电路的功耗;方式二导致电路的规模和芯片面积大大增加,而且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电路工作,其他电路空闲,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加完善的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的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进行校准;
获取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在当前谐振频率下的频率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将电路模块的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规则。
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具体为: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和预设变量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所述频率控制参数为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的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
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或者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为按照预设比例对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进行缩放得到。
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的固定电容与可变电容的比值相同,以及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相同。
所述电路模块为科尔皮兹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缓冲器、功率放大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具有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电路模块,以及频率校准模块,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与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规则,其中,
所述频率校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进行校准,并输出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在当前谐振频率下的频率控制参数;
所述电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所述电路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和预设变量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校准至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的开关电容阵列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的开关电容阵列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或者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的开关电容阵列为按照预设比例对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进行缩放得到;所述频率校准模块具体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的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作为所述频率控制参数。
所述电路模块为科尔皮兹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缓冲器、功率放大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校准装置为射频收发机,所述射频收发机包括锁相环和所述电路模块;所述锁相环包括所述频率校准模块和所述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所述电路模块包括输出缓冲器、低噪声放大器、接收混频器、功率放大器或发射混频器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与所述输出缓冲器相连,所述输出缓冲器通过第一分频器与所述接收混频器相连,所述输出缓冲器通过第二分频器与所述发射混频器相连,所述接收混频器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相连,所述发射混频器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相连。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对于LC-VCO而言,不存在频率对准的问题,因为LC-VCO的振荡频率就是其LC-tank的谐振频率,但是对于LNA、PA、RF-Buffer等电路模块,将其LC-tank的谐振频率调到总是与输入信号频率对准或近似对准却较难直接实现,本发明将LC-VCO的LC-tank与其他电路模块的LC-tank设计成具有相同控制规则,对该LC-VCO的LC-tank的谐振频率进行校准,获取校准后的LC-VCO的LC-tank在当前谐振频率下的频率控制参数,根据该频率控制参数对其它电路模块的LC-tank的谐振频率进行调整,可实现LNA、PA、RF-Buffer等电路模块的LC-tank的谐振频率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对准或近似对准,使得其它电路模块的LC-tank工作在更好的状态,同时可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上述替代方式所带来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射频收发机的射频前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请查考图1,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的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为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其他电路模块的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为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与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规则,该方法包括:
S11、对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进行校准;
S12、获取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在当前谐振频率下的频率控制参数;
S13、根据该频率控制参数将与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对应电路模块的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通过步骤S13将电路模块的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后,该电路模块的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并联等效阻抗离最大阻抗差距将不超过3dB;电路模块可以为科尔皮兹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缓冲器、功率放大器等。
将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设计成与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规则的方式包括多种,如:将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与电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设计成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或者通过对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得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
编码方式相同包括均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的开关电容阵列或均采用温度码编码方式的开关电容阵列等,将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与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设计成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的方式包括:将两者开关电容阵列的固定电容与可变电容的比值设计成相同。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该LC-tank带有4位开关电容阵列,该开关电容阵列采用了二进制编码方式,即开关S0控制电容量为C,S1控制电容量为2C,S2控制电容量为4C,S3控制电容量为8C,Cf为固定电容,开关电容阵列形成可调电容,可调电容占总电容的比值反映了该LC-tank的频率调谐范围,该LC-tank的谐振频率为:
其中S3、S2、S1、S0取值为逻辑0或者逻辑1,逻辑0表示开关断开,电容与LC-tank脱离;逻辑1表示开关闭合,电容挂在LC-tank上。由于S3·8+S2·4+S1·2+S0就是二进制数的值,因此谐振频率可以简写为:
当时,该LC-tank的电容最大,谐振频率最低,为
当的时候,LC-tank的电容最小,谐振频率最高,为
通过式(3)和(4)可以看出,固定电容Cf主要用来确定谐振频率的最大值fmax,而开关电容阵列主要用来确定谐振频率调谐范围,即从fmin调谐到fmax。
频率调谐范围η定义为,最大频率与最小频率之差,比上中间频率,即:
将fmin与fmax的表达式代入式(5),得到:
假设Cf=1pF,ΔC=0.5pF,则η=20%。如果LC-tank1和LC-tank2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比如频率调谐范围都是20%,编码方式都是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控制位的位数都是4位,根据式(1)至(6)必然有C1/Cf1=C2/Cf2,因此,对于LC-tank1和LC-tank2任意相同的控制字x时的谐振频率,相比于其最小频率fmin,对于LC-tank1来说为(设仍然为4位开关电容阵列):
对于LC-tank2来说为:
由于C1/Cf1=C2/Cf2,因此可知:
这表明在LC-tank1和LC-tank2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的条件下,任意控制字x下,LC-tank1和LC-tank2的谐振频率相比最小谐振频率的比值也是相同的,因此LC-tank1的谐振频率的变化与LC-tank2的谐振频率的变化具有一一对应性。另外,通过式(6)可以看出,频率调谐范围与电感没有关系,与固定电容Cf和可变电容ΔC的大小也没有关系,仅仅取决于电容可调范围与固定电容的比值,因此,固定电容Cf和可变电容ΔC的比值相同,则频率调谐范围相同。
通过对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得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的方法如:将LC_tank1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成比例缩放得到LC_tank2的电容,同时给LC_tank2配备合适的电感,以满足其振荡频率范围的要求,缩放的比例系数,可以灵活选取,如果LC_tank2的谐振频率总是与LC_tank1的谐振频率相同,则可选取缩放系数为1,即直接将LC_tank1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作为LC_tank2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同时LC_tank2的电感的感值与LC_tank1的电感的感值相等,LC_tank2的电感的Q值可以根据需求任意选取;如果LC_tank3的谐振频率是LC_tank1的谐振频率的1/M,则可以选取缩放系数为M,即将LC_tank1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放大M倍后作为LC_tank3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同时将LC_tank3的电感的感值设计为LC_tank1的电感的感值的M倍,LC_tank3的电感的Q值可以根据需求任意选取。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
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31、K(K≥1)个具有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电路模块32a、32b......32k,以及频率校准模块33,各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与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规则,其中,频率校准模块33用于对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31的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进行校准,并输出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在当前谐振频率下的频率控制参数;电路模块32a、32b......32k用于根据该频率控制参数将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射频收发机的射频前端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包括天线41、双工器42、低噪声放大器43、接收混频器44、功率放大器45、发射混频器46、输出缓冲器47、锁相环48、第一分频器491和第二分频器492,其中,锁相环(PLL)包括LC-VCO481、频率校准模块482,还包括分频器、鉴频/鉴相器、电荷泵、滤波器等;双工器42又称为收发开关,实现接收与发射之间工作模式的切换;
在接收模式,双工器42将天线41与低噪声放大器43相连,天线41与功率放大器45断开,天线41的信号送给低噪声放大器43,经过放大,送给接收混频器44,接收混频器44与本振信号(即fLO)混频(下变频),输出低频信号fIF;
在发射模式,双工器42将天线41与功率放大器45相连,天线41与低噪声放大器43断开,发射数据fData与发射载波信号(即fCR)混频(上变频),将发射数据调制到载波上去,并通过功率放大器45放大后,再通过天线41发射出去;
锁相环48主要用于产生接收所需要的本振信号和发射所需要的载波信号,锁相环48的输出(即LC-VCO481的输出)经过输出缓冲器47后,再经过第一分频器491和第二分频器492分别产生fLO和fCR,才送给接收混频器44和发射混频器46,输出缓冲器47不仅增强了LC-VCO481的输出驱动能力,同时降低了后级电路对LC-VCO481的干扰,实现了很好的隔离效果,在接收模式下,fVCO到fLO的分频比为N;在发射模式下,fVCO到fCR的分频比为M;M和N均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如果为1表示不分频。
在图4所示电路中,至少有4个模块使用了LC-tank,包括LC-VCO481、输出缓冲器47、低噪声放大器43、功率放大器45。在LC-VCO481中,LC-tank用作振荡的谐振腔;在其它几个模块中,LC-tank主要用作输出负载,其中LC_tank1、LC_tank2、LC_tank3、LC_tank4分别属于LC-VCO481、输出缓冲器47、功率放大器45、低噪声放大器43,由图4可知,输出缓冲器47的输入频率为fVCO,功率放大器45的输入频率为fTX,低噪声放大器43的输入频率为fRX,以对输出缓冲器47、功率放大器45和低噪声放大器43中的LC_tank2、LC_tank3、LC_tank4进行调整为例:
步骤一、将LC_tank2、LC_tank3、LC_tank4的开关电容阵列设计成与LC_tank1的开关电容阵列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或者通过对LC_tank1的开关电容阵列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放得到LC_tank2、LC_tank3、LC_tank4的开关电容阵列:如1)由于期望LC_tank2的谐振频率总是与LC_tank1的谐振频率相同,因此选取缩放系数为1对LC_tank1的开关电容阵列进行缩放得到LC_tank2的开关电容阵列,即直接将LC_tank1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作为LC_tank2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同时LC_tank2的电感的感值与LC_tank1的电感的感值相等,LC_tank2的电感的Q值可以根据需求任意选取;2)由于期望LC_tank3的谐振频率近似等于LC_tank1的谐振频率的1/M,则可以选取缩放系数为M,即将LC_tank1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放大M倍后作为LC_tank3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同时将LC_tank3的电感的感值设计为LC_tank1的电感的感值的M倍,LC_tank3的电感的Q值可以根据需求任意选取;3)由于期望LC_tank4的谐振频率近似等于LC_tank1的谐振频率的1/N,则可以选取缩放系数为N,即将LC_tank1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放大N倍后作为LC_tank4的固定电容和开关电容阵列,同时将LC_tank4的电感的感值设计为LC_tank1的电感的感值的N倍,LC_tank4的电感的Q值可以根据需求任意选取;
步骤二、频率校准模块482根据接收信号的频率或者发射载波的频率,自动地选择最合适的LC-VCO481开关电容阵列控制字的值,对LC-VCO481中的LC_tank1进行校准,并输出频率控制参数,该实施例中,频率控制参数为一组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校准完成后,fVCO≈N·fRX或者fVCO≈M·fTX;这里fRX为接收信号的频率,fTX为发射载波的频率;N为接收模式下VCO频率到接收本振频率的分频比,M为发射模式下VCO频率到发射载波频率的分频比;
步骤三、对LC_tank2、LC_tank3、LC_tank4的谐振频率进行调整的方法是,将LC_tank1的所述一组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直接赋予LC_tank2、LC_tank3、LC_tank4,让LC_tank2、LC_tank3、LC_tank4的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与LC_tank1的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完全一样;
步骤四、LC_tank2、LC_tank3、LC_tank4根据该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将其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由于步骤一中LC_tank2、LC_tank3、LC_tank4与LC_tank1具有相同的控制规则,因此,LC_tank2、LC_tank3、LC_tank4的谐振频率的变化与LC_tank1的谐振频率的变化具有一一对应性,如果LC_tank1的谐振频率变化了Δf,则LC_tank2的谐振频率也是变化了Δf,LC_tank3的谐振频率变化了Δf/M,LC_tank4的谐振频率变化了Δf/N;如果LC_tank1的谐振频率从f1调谐到了f2,则LC_tank2的谐振频率也是从f1调谐到了f2,LC_tank3的谐振频率从f1/M调谐到了f2/M,LC_tank4的谐振频率从f1/N调谐到了f2/N。
由于收发机在正常工作时,|fRX-fLO|=fIF和|fTX-fCR|=fData,并且由于fLO=fVCO/N和fCR=fVCO/M,可以得到:|fRX-fVCO/N|=fIF、|fTX-fVCO/M|=fData,由于fIF和fData均为低频信号(相比高频信号fRX、fTX、fVCO而言),因此有fRX≈fVCO/N、fTX≈fVCO/M,即,在接收模式下,低噪声放大器43的输入频率总是近似等于接收模式下LC-VCO481振荡频率的1/N;在发射模式下,功率放大器45的输入频率总是近似等于发射模式下LC-VCO481振荡频率的1/M;输出缓冲器47的输入频率总是等于LC-VCO481的振荡频率。
因此可以得到:
LC_tank2的输入频率=LC_tank1的振荡频率,LC_tank2的谐振频率=LC_tank1的谐振频率;
LC_tank3的输入频率≈LC_tank1的振荡频率/M,LC_tank3的谐振频率=LC_tank1的谐振频率/M;
LC_tank4的输入频率≈LC_tank1的振荡频率/N,LC_tank4的谐振频率=LC_tank1的谐振频率/N;
由于LC_tank1为LC-VCO481的谐振腔,其振荡频率刚好就是其LC_tank的谐振频率,因此可以得到:
LC_tank2的输入频率=LC_tank2的谐振频率;
LC_tank3的输入频率≈LC_tank3的谐振频率;
LC_tank4的输入频率≈LC_tank4的谐振频率;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给LC_tank2、LC_tank3、LC_tank4分别设置Xos2、Xos3、Xos4这3个独立的预设变量,根据LC_tank1的频率控制参数与该预设变量对LC_tank2、LC_tank3、LC_tank4的谐振频率进行调整,如将LC_tank1的频率控制参数与Xos2相加后输入给LC_tank2;将LC_tank1的频率控制参数与Xos3相加后输入给LC_tank3;将LC_tank1的频率控制参数与Xos4相加后输入给LC_tank4;Xos2、Xos3、Xos4可以为正整数也可以是负整数,用作控制字的微调。如当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为0的时候,LC_tank1的谐振频率为fmin,LC_tank2的谐振频率可能为fmin+Δfos2,LC_tank3的谐振频率可能为fmin/M+Δfos3,LC_tank4的谐振频率可能为fmin/N+Δfos4,因此这种情况下,LC_tank2的谐振频率将比期望值大Δfos2,LC_tank3的谐振频率将比期望值大Δfos3,LC_tank4的谐振频率将比期望值大Δfos4,通过引入Xos2、Xos3、Xos4,就可以消除Δfos2、Δfos3、Δfos4。
Xos2、Xos3、Xos4可以设置为寄存器,通过软件修改这些寄存器的值,从而可以灵活调整LC_tank2、LC_tank3、LC_tank4的谐振频率;Xos2、Xos3、Xos4的值可以依测试结果而定;Xos2、Xos3、Xos4的引入,增强了校准方法的鲁棒性。
将本发明的校准方法应用于射频收发机后,能够将射频收发机中所有使用了LC-tank的模块,其LC-tank的谐振频率校准到总是与该模块的输入信号频率相同或近似相同,从而使得这些模块总是工作在最佳或临近最佳状态,无需在LC-tank带宽与电路其它性能指标(增益、功耗等等)之间做艰难折中,同时,本发明的调整方法因为直接利用了芯片中既有校准算法的校准结果,无需额外的设计开销。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的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进行校准;
获取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在当前谐振频率下的频率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将电路模块的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规则;所述具有相同控制规则包括: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或者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为按照预设比例对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进行缩放得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具体为: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和预设变量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控制参数为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的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的方式包括: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的固定电容与可变电容的比值相同。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模块为科尔皮兹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缓冲器、功率放大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6.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具有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电路模块,以及频率校准模块,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与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规则,其中,
所述频率校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进行校准,并输出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在当前谐振频率下的频率控制参数;
所述电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所述具有相同控制规则包括: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或者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为按照预设比例对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进行缩放得到;所述频率校准模块具体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的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作为所述频率控制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和预设变量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校准至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模块为科尔皮兹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缓冲器、功率放大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为射频收发机,所述射频收发机包括锁相环和所述电路模块;所述锁相环包括所述频率校准模块和所述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所述电路模块包括输出缓冲器、低噪声放大器、接收混频器、功率放大器或发射混频器的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路模块同时包括所述输出缓冲器、所述低噪声放大器、所述接收混频器、所述功率放大器及所述发射混频器时,所述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与所述输出缓冲器相连,所述输出缓冲器通过第一分频器与所述接收混频器相连,所述输出缓冲器通过第二分频器与所述发射混频器相连,所述接收混频器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相连,所述发射混频器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09468.2A CN103166634B (zh) | 2011-12-09 | 2011-12-09 | 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09468.2A CN103166634B (zh) | 2011-12-09 | 2011-12-09 | 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66634A CN103166634A (zh) | 2013-06-19 |
CN103166634B true CN103166634B (zh) | 2017-08-11 |
Family
ID=48589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09468.2A Active CN103166634B (zh) | 2011-12-09 | 2011-12-09 | 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666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99534B (zh) * | 2015-05-28 | 2017-12-08 |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非接触式读卡器 |
US10951165B2 (en) * | 2016-10-07 | 2021-03-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witched capacitor arrangement for tuning a differential circuit |
CN107659309A (zh) * | 2017-11-03 | 2018-02-02 | 苏州华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振荡器的修调装置及方法 |
CN108259036B (zh) * | 2018-01-09 | 2021-09-28 | 上海顺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Vco及其频率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9273811B (zh) * | 2018-09-05 | 2023-06-23 | 东莞市新易讯时代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腔体合路器的调谐控制方法以及腔体合路器 |
CN114362750A (zh) * | 2021-12-13 | 2022-04-15 | 江苏科大亨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利用测量结果单调化vco调谐曲线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
CN114124039A (zh) * | 2022-01-28 | 2022-03-01 | 微龛(广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 频率峰值调谐电路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1588A (zh) * | 2002-09-06 | 2004-06-0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利用锁相环路的控制电压的多频带发射和接收设备及方法 |
CN1933322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正交压控振荡器和包括该正交压控振荡器的无线收发器 |
CN1947330A (zh) * | 2004-02-10 | 2007-04-11 | 比特沃半导体公司 | 可编程无线收发器 |
CN1961492A (zh) * | 2003-12-26 | 2007-05-09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直接转换rf前端收发机及其组件 |
CN101098142A (zh) * | 2007-06-14 | 2008-01-02 | 复旦大学 | 多边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射频收发机的频率综合器 |
CN101969317A (zh) * | 2010-08-18 | 2011-02-09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一种非对称的高速低功耗收发装置 |
-
2011
- 2011-12-09 CN CN201110409468.2A patent/CN1031666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1588A (zh) * | 2002-09-06 | 2004-06-0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利用锁相环路的控制电压的多频带发射和接收设备及方法 |
CN1961492A (zh) * | 2003-12-26 | 2007-05-09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直接转换rf前端收发机及其组件 |
CN1947330A (zh) * | 2004-02-10 | 2007-04-11 | 比特沃半导体公司 | 可编程无线收发器 |
CN1933322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正交压控振荡器和包括该正交压控振荡器的无线收发器 |
CN101098142A (zh) * | 2007-06-14 | 2008-01-02 | 复旦大学 | 多边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射频收发机的频率综合器 |
CN101969317A (zh) * | 2010-08-18 | 2011-02-09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一种非对称的高速低功耗收发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66634A (zh) | 2013-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66634B (zh) | 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
EP1906540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acing to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 |
CN101091316B (zh) | 用于vco中心频率调谐和限制增益变化的方法和设备 | |
US8294528B2 (en) | Wideband multi-mode VCO | |
US7825745B1 (en) | Variable bandwidth tunable silicon duplexer | |
KR101617908B1 (ko) | 수동 무선 수신기 | |
RU2416132C2 (ru) | Катушка переменной индуктивности в интегральном исполнении | |
CN102868397A (zh) | 可优化压控振荡器性能的自校正频率综合器及其优化方法 | |
US20080233911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a power source as an fm antenna for an integrated fm radio | |
US7375594B1 (en) | Radio oscillator tuning | |
CN108736984B (zh) | 射频模块的频偏校准方法及装置 | |
CN103797719B (zh) | 自动调谐电路和一种使天线与无线电接收器匹配的方法 | |
Tsutsumi et al. | Cost-efficient, high-volume transmission: Advanced transmission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of next generation RF modems and front-ends | |
CN102122955A (zh) | 基于分数分频频率综合器的多标准i/q正交载波产生装置 | |
US20240014803A1 (en) | Multi-passband frequency acoustic structure | |
CN106817126A (zh) | 一种输出频率范围宽锁频速度快的高精度数字锁频环 | |
CN204272083U (zh) | 一种超短波跳频电台用频率合成器 | |
US6933794B2 (en) |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 |
CN112436837A (zh) | 多模压控振荡装置和无线收发机 | |
CN116260394A (zh) | 一种多核开关切换的倍频程调谐振荡器及调谐方法 | |
US20100164648A1 (en) | Innovative calibr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high-frequency active filters | |
US7816954B2 (en) | Circuit configuration of a frequency divider | |
CN103023431A (zh) | 一种提高压控振荡器调谐范围以及相位噪声性能的方法 | |
CN101459465A (zh) | 一种支持多频段工作方式的本振装置 | |
CN203014803U (zh) | 移动终端、基带芯片以及射频芯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