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156872B - 阿霉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阿霉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6872B
CN103156872B CN201310002466.0A CN201310002466A CN103156872B CN 103156872 B CN103156872 B CN 103156872B CN 201310002466 A CN201310002466 A CN 201310002466A CN 103156872 B CN103156872 B CN 1031568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xorubicin
formula
polymer
complex
independently sel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24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6872A (zh
Inventor
汤朝晖
于海洋
宋万通
李明强
陈学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0024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56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56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6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6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68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olyamid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阿霉素复合物,由阿霉素和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通过静电作用复合形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阿霉素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由阿霉素与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在水性介质中发生静电作用复合得到阿霉素复合物。本发明提供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同时受到亲水的聚乙二醇链段和疏水的氨基酸链段的保护,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静脉注射后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而发生的阿霉素突然释放,提高了阿霉素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此外,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的羧基与阿霉素的氨基通过静电作用复合,羧基在水性介质中具有pH值敏感性,从而促进阿霉素的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

Description

阿霉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药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阿霉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阿霉素(DOX)属于蒽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阿霉素分子嵌入DNA的双螺旋结构,改变DNA的模板性质,抑制核酸的合成,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阿霉素广泛用于临床化疗,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乳腺癌、小细胞型肺癌、胃癌、肝癌、卵巢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阿霉素的临床使用方法多为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静脉滴注后阿霉素会迅速分布全身,毒副作用大,例如会引起骨髓抑制、脱发、心脏毒性等。同时,阿霉素在血液中半衰期短,达到病灶部位的比例很低,药效较差。
为了提高药效,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了一系列基于高分子载体材料的阿霉素复合物,如:阿霉素脂质体、阿霉素微球、阿霉素毫微粒和阿霉素乳剂等。这类高分子载体材料可有效的将药物分子分散到其中,利用载体的各种响应方式,实现药物的输送和控制释放,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肿瘤部位具有血管丰富、血管壁间隙较宽、结构完整性差,淋巴回流缺失等特点,使得大分子类物质和脂质颗粒具有高通透性和滞留性。因而,纳米至微米尺寸的药物担载体系具有显著的“增强的渗透和滞留效应”,即EPR效应。利用EPR效应这种被动靶向方式,可使药物在肿瘤部位有效聚集,同时减小非病灶部位的毒副作用。
然而,常见的载药体系不仅载药量低,且难以克服初期暴释。为克服这一问题,有研究者改用“化学担载”的方法将药物键合到高分子载体上,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药物的溶解性,提高原药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如专利号为20081005040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分子键合阿霉素药、其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的聚乙二醇-聚乳酸-阿霉素键合药是利用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羧基与阿霉素的氨基缩合形成共价键实现阿霉素担载的。但是采用“化学担载”的方法制备键合药,无法确知键合药物在何时、何处、以何种方式断裂,也无法确知其有效成分,不利于键合药的使用。
与化学担载相比,物理担载由于具有药物担载过程简单、药物释放机制明确的优点而获得广泛的应用。物理担载主要利用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和电子堆积作用等物理方式将药物担载于载体材料上。
目前,已有多种利用聚合物载体物理担载抗癌药物的方式进入临床研究,少数已经上市,如利用脂质体担载阿霉素的Doxil和利用蛋白包裹紫杉醇的Abraxane。但是在现有抗癌药物中,只有少数如Doxil是以物理担载方式制备的阿霉素药物,并且利用其他载体以物理担载方式担载阿霉素的研究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阿霉素复合物,该复合物通过静电作用的方式担载阿霉素,在生理条件下可稳定存在,且阿霉素的释放具有pH敏感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阿霉素复合物,由阿霉素和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通过静电作用复合形成,
(I);
式(I)中,R1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苯基或R′-CO-,R′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或苯基;
R2独立的选自C1~C20的烷基或取代的C1~C20的烷基;
R3独立的选自H原子或阳离子;
L独立的选自-CH2-或-CH2-CH2-;
m为聚合度,40≤m≤250;x,y,z为聚合度,10≤2x+y+z≤5000,5%≤y/(2x+y+z)≤80%。
优选的,R2独立的选自C1~C10的烷基或取代的C1~C10的烷基,所述取代的烷基的取代基选自酮缩醇、醛缩醇、羟基、醛基、氨基、巯基和糖残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R3独立的选自H原子、金属阳离子或有机阳离子。
优选的,R3独立的选自H原子、钠离子、钾离子、镁的亚群、胺离子或氨基酸离子。
优选的,30≤2x+y+z≤300,5%≤y/(2x+y+z)≤50%。
优选的,R1为C6烷基、R2为甲基、R3为氢原子或钠离子、L为-CH2-CH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阿霉素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阿霉素与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在水性介质中发生静电作用复合得到阿霉素复合物;
(I);
式(I)中,R1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苯基或R′-CO-,R′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或苯基;
R2独立的选自C1~C20的烷基或取代的C1~C20的烷基;
R3独立的选自H原子或阳离子;
L独立的选自-CH2-或-CH2-CH2-;
m为聚合度,40≤m≤250;x,y,z为聚合度,10≤2x+y+z≤5000,5%≤y/(2x+y+z)≤80%。
优选的,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和阿霉素的质量比的比值为q,所述q满足以下条件0.3<q<20。
优选的,所述水性介质为水、生理盐水、缓冲溶液、组织培养液或体液。
优选的,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具有式(II)结构的聚合物,在脱水剂与催化剂共同作用下,与具有式(III)结构的聚合物发生接枝反应,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
(I);
(II);
(III);
式(II)中,R1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苯基或R′-CO-,R′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或苯基;
R3独立的选自H原子或阳离子;
L独立的选自-CH2-或-CH2-CH2-;
n,z为聚合度,10≤n+z≤5000;
式(III)中,R2独立的选自C1~C20的烷基或取代的C1~C20的烷基;
n,z为聚合度,10≤n+z≤5000。
优选的,所述脱水剂为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和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阿霉素与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制备得到阿霉素复合物。本发明提供的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主链为疏水性的氨基酸链段,侧链为亲水性的聚乙二醇链段,当溶于水性介质中时,阿霉素同时受到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的保护,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静脉注射后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而发生的阿霉素突然释放,提高了阿霉素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聚合物由聚氨基酸接枝聚乙二醇形成,因此,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此外,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包括含有羧基的聚氨基酸链段,聚合物的羧基与阿霉素的氨基通过静电作用复合,羧基在水性介质中具有pH值敏感性,因此,在较低的pH值环境中,本发明提供的阿霉素复合物容易解除聚合物的羧基与阿霉素的氨基之间的静电作用,从而促进阿霉素的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聚合物的1H NMR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1、实施例13、实施例15、实施例17制备的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量和包封效率变化趋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阿霉素复合物的流体力学半径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聚合物对A549细胞的毒性考察结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的阿霉素复合物以及阿霉素裸药对A549细胞的毒性考察结果图;
图6为为作为对照的空白细胞的荧光分析结果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的阿霉素裸药的细胞内化荧光分析结果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的阿霉素复合物的细胞内化荧光分析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阿霉素复合物,由阿霉素和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通过静电作用复合形成,
(I);
式(I)中,R1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苯基或R′-CO-,R′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或苯基,R1优选为C3~C8的直链烷基、C4~C8的支链烷基、苯基,更优选为C6烷基;
R2独立的选自C1~C20的烷基或取代的C1~C20的烷基,优选为C1~C10的烷基或取代的C1~C10的烷基,所述取代的烷基的取代基选自酮缩醇、醛缩醇、羟基、醛基、氨基、巯基和糖残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R3独立的选自H原子或阳离子,优选为H原子、金属阳离子或有机阳离子,更优选为H原子、钠离子、钾离子、镁的亚群、胺离子或氨基酸离子,最优选为H原子或钠离子;
L独立的选自-CH2-或-CH2-CH2-;
m为聚合度,40≤m≤250,优选为45≤m≤200;x,y,z为聚合度,10≤2x+y+z≤5000,优选为30≤2x+y+z≤300,更优选为50≤2x+y+z≤250;5%≤y/(2x+y+z)≤80%,优选为5%≤y/(2x+y+z)≤50%。
在本发明中,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优选为R1为正己基,R2为甲基,R3为H原子,L为-CH2-。此时,聚合物具有式(I-a)的结构。
(I-a);
m为聚合度,40≤m≤250,优选为45≤m≤200;x,y,z为聚合度,10≤2x+y+z≤5000,优选为30≤2x+y+z≤300,更优选为50≤2x+y+z≤250;5%≤y/(2x+y+z)≤80%,优选为5%≤y/(2x+y+z)≤50%。
在本发明中,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优选为R1为正己基,R2为甲基,R3为H原子,L为-CH2-CH2-。此时,聚合物具有式(I-b)的结构。
(I-b);
m为聚合度,40≤m≤250,优选为45≤m≤200;x,y,z为聚合度,10≤2x+y+z≤5000,优选为30≤2x+y+z≤300,更优选为50≤2x+y+z≤250;5%≤y/(2x+y+z)≤80%,优选为5%≤y/(2x+y+z)≤5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阿霉素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阿霉素与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在水性介质中发生静电作用复合得到阿霉素复合物;
(I);
式(I)中,R1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苯基或R′-CO-,R′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或苯基,R1优选为C3~C8的直链烷基、C4~C8的支链烷基、苯基,更优选为C6烷基;
R2独立的选自C1~C20的烷基或取代的C1~C20的烷基,优选为C1~C10的烷基或取代的C1~C10的烷基,所述取代的烷基的取代基选自酮缩醇、醛缩醇、羟基、醛基、氨基、巯基和糖残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R3独立的选自H原子或阳离子,优选为H原子、金属阳离子或有机阳离子,更优选为H原子、钠离子、钾离子、镁的亚群、胺离子或氨基酸离子,最优选为H原子或钠离子;
L独立的选自-CH2-或-CH2-CH2-;
m为聚合度,40≤m≤250,优选为45≤m≤200;x,y,z为聚合度,10≤2x+y+z≤5000,优选为30≤2x+y+z≤300,更优选为50≤2x+y+z≤250;5%≤y/(2x+y+z)≤80%,优选为5%≤y/(2x+y+z)≤50%。
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为担载阿霉素的载体,阿霉素的氨基与所述聚合物中的羧基发生静电作用,形成阿霉素复合物。优选的,全部阿霉素分子通过静电复合作用担载于所述聚合物上形成复合物,但不限于全部的阿霉素分子均通过静电复合作用担载于所述聚合物上,也可以包含部分阿霉素分子之间以疏水作用、π-π堆积作用或其他任何的物理方式担载于所述聚合物上,本发明对此并无限制。所述的复合物中担载的阿霉素越多越有利于提高药效,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的比值为q,所述q优选满足以下条件0.3<q<20,更优选为0.5<q<10。
在本发明阿霉素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在避光的条件下将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溶于水性介质中,调节pH值,加入阿霉素,进行静电作用,透析后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所述水性介质优选为水、生理盐水、缓冲溶液、组织培养液或体液,更优选为去离子水,所述水性介质的pH值优选为6.0~8.0,更优选为7.0~7.6,所述聚合物的羧基在水性介质中的浓度优选为0.1mM~100mM,更优选为1mM~60mM,最优选为2mM~20mM。溶于水性介质后,优选将其pH值调节至7.0~7.6,更优选调节至7.1~7.5;然后加入阿霉素发生静电作用,所述静电作用的时间优选为2~72小时,更优选为12~48小时;所述静电作用的温度优选为室温;静电作用完成后,将其进行透析,所述透析时间为24~72小时,优选为24~48小时;换水6~12次后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
按照本发明阿霉素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所述阿霉素复合以胶束的形式存在于水性介质中,所述胶束的流体力学半径优选为10nm~2000nm,更优选为10nm~600nm,最优选为20~100nm。
由于以胶束形式存在的阿霉素复合物不利于保存,优选将其进行后处理得到阿霉素复合物的冻干粉,所述后处理优选包括在无菌条件下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所述冻干过程中可加入少量冻干保护剂,如小分子氨基酸、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保护剂的加入可有效避免载药复合物的聚集。所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可以复溶,经电位测试,测得其Zeta电位均为负值。
本发明在制备阿霉素复合物时,以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为原料,在水性介质中与阿霉素发生静电作用。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与阿霉素的比值为优选大于0.3且小于20,更优选为大于0.5小于10;本发明对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的形态没有特殊限制,优选为冻干粉;本发明对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的来源也没有特殊限制,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具有式(II)结构的聚合物,在脱水剂与催化剂共同作用下,与具有式(III)结构的聚合物发生接枝反应,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
(II);
(III);
式(II)中,R1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苯基或R′-CO-,R′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或苯基,R1优选为C3~C8的直链烷基、C4~C8的支链烷基、苯基,更优选为C6烷基;
R3独立的选自H或阳离子,优选为H原子、金属阳离子或有机阳离子,更优选为H原子、钠离子、钾离子、镁的亚群、胺离子或氨基酸离子,最优选为H原子或钠离子;
L独立的选自-CH2-或-CH2-CH2-;
n,z为聚合度,10≤n+z≤5000,优选为30≤n+z≤300,更优选为50≤n+z≤250;5%≤z/(n+z)≤80%,优选为5%≤z/(n+z)≤50%。
式(III)中,R2独立的选自烷基或取代烷基,优选为C1~C10的烷基或取代的C1~C10的烷基,所述取代的烷基的取代基选自酮缩醇、醛缩醇、羟基、醛基、氨基、巯基和糖残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m为聚合度,40≤m≤250,优选为45≤m≤200。
本发明制备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的反应优选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具有式(II)结构的聚合物和具有式(III)结构的聚合物用溶剂溶解后在脱水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接枝反应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所述反应温度优选为室温;所述反应时间优选为3~5天;所述惰性气体优选为氮气或氩气,通氮气或氩气时间优选为0.5~1小时;所述溶剂优选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氧六环,更优选为二甲基亚砜;所述脱水剂优选为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或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或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所述催化剂优选为4-二甲基吡啶。得到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后优选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的冻干粉。
本发明在制备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时,以具有式(II)结构的聚合物和具有式(III)结构的聚合物为原料;本发明对具有式(II)或式(III)结构的嵌段共聚物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其中,式(II)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将γ-苄基-L-谷氨酸或γ-苄基-L-天冬氨酸在三光气的作用下反应,生成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单体或γ-苄基-L-天冬氨酸-N-羧酸酐单体;本发明优选在惰性气体条件下,将γ-苄基-L-谷氨酸或γ-苄基-L-天冬氨酸加入四氢呋喃中,加入三光气反应,反应后再溶剂中沉降,得到固体后重结晶、干燥得到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单体或γ-苄基-L-天冬氨酸-N-羧酸酐单体,所述溶剂优选为石油醚或正己烷;所述惰性气体优选为氮气或氩气;本发明对所述沉降、重结晶和干燥方式并无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沉降、重结晶或干燥方式即可。
得到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单体或γ-苄基-L-天冬氨酸-N-羧酸酐单体后,在具有式(IV)结构的引发剂的作用下,将其进行开环聚合反应,脱除苄基后得到式(II)氨基酸共聚物;或者在具有式(IV)结构的引发剂的作用下,将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单体或γ-苄基-L-天冬氨酸-N-羧酸酐单体进行开环聚合反应,脱除苄基后,与钠离子、钾离子或镁离子混合得到式(II)氨基酸共聚物;
(IV);
式(IV)中,R1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苯基或R′-CO-,R′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或苯基,R1优选为C3~C8的直链烷基、C4~C8的支链烷基、苯基,更优选为C6烷基。本发明优选在惰性气体条件下,将具有式(IV)结构的引发剂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加入到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单体或γ-苄基-L-天冬氨酸-N-羧酸酐单体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反应后在溶剂中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脱苄基保护基后得到式(II)氨基酸共聚物。所述溶剂优选为乙醚;所述惰性气体优选为氮气或氩气;本发明对于所述沉降、过滤和干燥方式并无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沉降、过滤和干燥方式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主链为疏水性的氨基酸链段,侧链为亲水性的聚乙二醇链段,当溶于水性介质中时,阿霉素同时受到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的保护,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静脉注射后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而发生的阿霉素突然释放,提高了阿霉素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聚合物由聚氨基酸接枝聚乙二醇形成,因此,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此外,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包括含有羧基的聚氨基酸链段,聚合物的羧基与阿霉素的氨基通过静电作用复合,羧基在水性介质中具有pH值敏感性,因此,在较低的pH值环境中,本发明提供的阿霉素复合物容易解除聚合物的羧基与阿霉素的氨基之间的静电作用,从而促进阿霉素的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阿霉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将10g的γ-苄基-L-谷氨酸,在干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在6.5g三光气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石油醚沉降,得到固体,重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7.85g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单体;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将正己胺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加入到BLG-NCA的DMF溶液中,正己胺与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的物质的量比1:160,反应后加入乙醚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得到聚合度为160的带苄基保护基的谷氨酸共聚物;脱保护基后得到式(II)结构聚合度为160的谷氨酸共聚物,记为P(Glu)160
向干燥的反应瓶内加入上述制备的1.010g P(Glu)160、1.010g数均分子量为2012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记为mPEG45,用20mL干燥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并搅拌,通氮气0.5小时,在室温、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24.7mg4-二甲基吡啶和0.31ml 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3天,得到产物;将产物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后得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冻干粉。
对所述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计算得到接枝率为6.25%,反应转化率为88%。所述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y=10,记为P(Glu)160-g-(mPEG45)10
实施例2
将10g的γ-苄基-L-谷氨酸,在干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在6.5g三光气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石油醚沉降,得到固体,重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7.34g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单体;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将正己胺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加入到BLG-NCA的DMF溶液中,正己胺与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的物质的量比1:160,反应后加入乙醚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得到聚合度为160的带苄基保护基的谷氨酸共聚物;脱保护基后得到式(II)结构聚合度为160的谷氨酸共聚物,记为P(Glu)160
向干燥的反应瓶内加入上述制备的1.012g P(Glu)160、2.001g数均分子量为1998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记为mPEG45,用30mL干燥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并搅拌,通氩气0.5小时,在室温、氩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9.1mg4-二甲基吡啶和0.62ml 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3天,得到产物;将产物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后得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冻干粉。
对上述聚合物用1H NMR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聚合物的1H NMR图;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聚合物确实具有式(I-b)的结构。
计算得到接枝率为12.5%,反应转化率为87%。所述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y=20,记为P(Glu)160-g-(mPEG45)20
实施例3
将10g的γ-苄基-L-谷氨酸,在干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无水四氢呋喃中,在6.5g三光气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石油醚沉降,得到固体,重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8.2g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单体;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将正己胺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加入到BLG-NCA的DMF溶液中,正己胺与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的物质的量比1:160,反应后加入乙醚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得到聚合度为160的带苄基保护基的谷氨酸共聚物;脱保护基后得到式(II)结构聚合度为160的谷氨酸共聚物,记为P(Glu)160
向干燥的反应瓶内加入上述制备的0.5000g P(Glu)160、2.013g数均分子量为2012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记为mPEG45,用25mL干燥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并搅拌,通氮气0.5小时,在室温、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9.2mg4-二甲基吡啶和0.63ml 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3天,得到产物;将产物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后得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冻干粉。
对所述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计算得到接枝率为25%,反应转化率为85%。所述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y=40,记为P(Glu)160-g-(mPEG45)40
实施例4
将10g的γ-苄基-L-谷氨酸,在干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在6.5g三光气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石油醚沉降,得到固体,重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7.8g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单体;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将正己胺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加入到BLG-NCA的DMF溶液中,正己胺与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的物质的量比1:160,反应后加入乙醚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得到聚合度为160的带苄基保护基的谷氨酸共聚物;脱保护基后得到式(II)结构聚合度为160的谷氨酸共聚物,记为P(Glu)160
向干燥的反应瓶内加入上述制备的0.2520g P(Glu)160、2.005g数均分子量为1998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记为mPEG45,用22mL干燥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并搅拌,通氮气0.5小时,在室温、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9.0mg4-二甲基吡啶和0.62ml 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3天,得到产物;将产物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后得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冻干粉。
对所述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计算得到接枝率为50%,反应转化率为83%。所述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y=80,记为P(Glu)160-g-(mPEG45)80
实施例5
将10g的γ-苄基-L-谷氨酸,在干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无水四氢呋喃中,在6.5g三光气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石油醚沉降,得到固体,重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7.65g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单体;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将正己胺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加入到BLG-NCA的DMF溶液中,正己胺与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的物质的量比1:50,反应后加入乙醚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得到聚合度为50的带苄基保护基的谷氨酸共聚物;脱保护基后得到式(II)结构聚合度为50的谷氨酸共聚物,记为P(Glu)50
向干燥的反应瓶内加入上述制备的0.5000g P(Glu)50、2.010g数均分子量为4432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记为mPEG100,用25mL干燥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并搅拌,通氩气0.5小时,在室温、氩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9.1mg4-二甲基吡啶和0.63ml 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3天,得到产物;将产物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后得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冻干粉。
对所述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计算得到接枝率为10%,反应转化率为80%。所述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y=5,记为P(Glu)50-g-(mPEG100)5
实施例6
将10g的γ-苄基-L-谷氨酸,在干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在6.5g三光气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石油醚沉降,得到固体,重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8.25g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单体;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将正己胺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加入到BLG-NCA的DMF溶液中,正己胺与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的物质的量比1:50,反应后加入乙醚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得到聚合度为50的带苄基保护基的谷氨酸共聚物;脱保护基后得到式(II)结构聚合度为50的谷氨酸共聚物,记为P(Glu)50
向干燥的反应瓶内加入0.500g P(Glu)50、5.000g数均分子量为8818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记为mPEG200,用55mL干燥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并搅拌,通氮气0.5小时,在室温、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61.4mg4-二甲基吡啶和0.79ml 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3天,得到产物;将产物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后得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冻干粉。
对所述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计算得到接枝率为13%,反应转化率为76%。所述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y=7,记为P(Glu)50-g-(mPEG200)7
实施例7
将10g的γ-苄基-L-谷氨酸,在干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在6.5g三光气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石油醚沉降,得到固体,重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8.16g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单体;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将正己胺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加入到BLG-NCA的DMF溶液中,正己胺与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的物质的量比1:250,反应后加入乙醚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得到聚合度为250的带苄基保护基的谷氨酸共聚物;脱保护基后得到式(II)结构聚合度为250的谷氨酸共聚物,记为P(Glu)250
向干燥的反应瓶内加入上述制备的0.500g P(Glu)250、3.000g数均分子量为4418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记为mPEG100,用35mL干燥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并搅拌,通氩气0.5小时,在室温、氩气保护条件下加入73.7mg4-二甲基吡啶和0.95ml 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3天,得到产物;将产物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后得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冻干粉。
对所述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计算得到接枝率为15%,反应转化率为75%。所述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y=38,记为P(Glu)250-g-(mPEG100)38
实施例8
将10g的γ-苄基-L-谷氨酸,在干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在6.5g三光气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石油醚沉降,得到固体,重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7.94g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单体;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将正己胺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加入到BLG-NCA的DMF溶液中,正己胺与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LG-NCA)的物质的量比1:250,反应后加入乙醚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得到聚合度为160的带苄基保护基的谷氨酸共聚物;脱保护基后得到式(II)结构聚合度为160的谷氨酸共聚物,记为P(Glu)160
向干燥的反应瓶内加入上述制备的0.500g P(Glu)250、5.000g数均分子量为8832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200,用55mL干燥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并搅拌,通氩气0.5小时,在室温、氩气保护条件下加入61.4mg4-二甲基吡啶和0.79ml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3天,得到产物;将产物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后得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冻干粉。
对所述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计算得到接枝率为12%,反应转化率为82%。所述具有式(I-b)结构的聚合物y=30,记为P(Glu)250-g-(mPEG200)30
实施例9
将10g的γ-苄基-L-天冬氨酸,在干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在7g三光气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石油醚沉降,得到固体,重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7.02gγ-苄基-L-天冬氨酸-N-羧酸酐(BAS-NCA)单体;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将正己胺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加入到BAS-NCA的DMF溶液中,正己胺与γ-苄基-L-天冬氨酸-N-羧酸酐(BAS-NCA)的物质的量比1:160,反应后加入乙醚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得到聚合度为160的带苄基保护基的谷氨酸共聚物;脱保护基后得到式(II)结构聚合度为160的谷氨酸共聚物,记为P(Asp)160
向干燥的反应瓶内加入1.500g P(Asp)160、2.600g数均分子量为2012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记为mPEG45,用28mL干燥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并搅拌,通氮气0.5小时,在室温、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63.5mg4-二甲基吡啶和0.80ml 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3天,得到产物;将产物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后得具有式(I-a)结构的聚合物冻干粉。
对所述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计算得到接枝率为10%,反应转化率为81%。所述具有式(I-a)结构的聚合物y=16,记为P(Asp)160-g-(mPEG45)16
实施例10
将10g的γ-苄基-L-天冬氨酸,在干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在7g三光气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石油醚沉降,得到固体,重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7.25gγ-苄基-L-天冬氨酸-N-羧酸酐(BAS-NCA)单体;在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将正己胺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加入到BAS-NCA的DMF溶液中,正己胺与γ-苄基-L-天冬氨酸-N-羧酸酐(BAS-NCA)的物质的量比1:250,反应后加入乙醚沉降,过滤得到固体,干燥后得到聚合度为250的带苄基保护基的谷氨酸共聚物;脱保护基后得到式(II)结构聚合度为250的谷氨酸共聚物,记为P(Asp)250
向干燥的反应瓶内加入1.210g P(Asp)250、6.800g数均分子量为8818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记为mPEG200,用80mL干燥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并搅拌,通氮气0.5小时,在室温、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166mg4-二甲基吡啶和2.1ml 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搅拌反应3天,得到产物;将产物透析72小时,换水12次,冷冻干燥后得具有式(I-a)结构的聚合物冻干粉。
对所述聚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计算得到接枝率为5.2%,反应转化率为78%。所述具有式(I-a)结构的聚合物y=13,记为P(Asp)250-g-(mPEG45)13
实施例11
将30mg实施例1制备的P(Glu)160-g-(mPEG45)10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3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8%。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0:1,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复合物的包封效率为98.85%,包封量为8.99%。
实施例12
将20mg实施例1制备的P(Glu)160-g-(mPEG45)10聚合物溶于9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4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7.0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5:1,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8.36%,包封量为16.39%。
对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复溶,将阿霉素复合物胶束浓度稀释到0.1mg/mL,利用动态光散射分析,测定胶束的流体力学半径,结果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阿霉素复合物的流体力学半径分布图,结果表明,阿霉素复合物的流体力学半径为30.2nm。
实施例13
将30mg实施例2制备的P(Glu)160-g-(mPEG45)20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3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7.8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0:1,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5.06%,包封量为8.64%。
实施例14
将20mg实施例2制备的P(Glu)160-g-(mPEG45)20聚合物溶于9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4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8.0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5:1,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得到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1.01%,包封量为15.17%。
实施例15
将30mg实施例3制备的P(Glu)160-g-(mPEG45)40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3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6.30%。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0: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3.38%,包封量为0.307%。
实施例16
将20mg实施例3制备的P(Glu)160-g-(mPEG45)40聚合物溶于9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4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5.6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本发明实施例16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5: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子中的包封效率为3.04%,包封量为0.507%。
实施例17
将30mg实施例4制备的P(Glu)160-g-(mPEG45)80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3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5.32%。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本发明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0: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0.37%,包封量为0.034%。
实施例18
将20mg实施例4制备的P(Glu)160-g-(mPEG45)80聚合物溶于9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4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4.76%。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本发明实施例18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5: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0.45%,包封量为0.075%。
实施例19
将30mg实施例5制备的P(Glu)50-g-(mPEG100)5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3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8.43%。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本发明实施例19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0: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5.23%,包封量为8.66%。
实施例20
将20mg实施例5制备的P(Glu)50-g-(mPEG100)5聚合物溶于9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4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7.6%。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0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5: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0.54%,包封量为15.09%。
实施例21
将30mg实施例6制备的P(Glu)50-g-(mPEG200)7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3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7.3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1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0: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82.1%,包封量为7.46%。
实施例22
将20mg实施例6制备的P(Glu)50-g-(mPEG200)7聚合物溶于9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4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5.2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2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5: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78.71%,包封量为13.12%。
实施例23
将30mg实施例7制备的P(Glu)250-g-(mPEG100)38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3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7.3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3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0: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70.65%,包封量为6.42%。
实施例24
将20mg实施例7制备的P(Glu)250-g-(mPEG100)38聚合物溶于9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4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5.68%。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4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5: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68.75%,包封量为11.46%。
实施例25
将30mg实施例8制备的P(Glu)250-g-(mPEG200)30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3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8.2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5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0: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0.6%,包封量为8.24%。
实施例26
将20mg实施例8制备的P(Glu)250-g-(mPEG200)30聚合物溶于9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4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6.7%。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6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5: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85.55%,包封量为14.26%。
实施例27
将30mg实施例9制备的P(Asp)160-g-(mPEG45)16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3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8.17%。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7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0: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8.62%,包封量为8.96%。
实施例28
将20mg实施例9制备的P(Asp)160-g-(mPEG45)16聚合物溶于9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4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7.67%。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8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5: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7.05%,包封量为16.18%。
实施例29
将30mg实施例10制备的P(Asp)250-g-(mPEG45)13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3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8.8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9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0: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9.06%,包封量为9.05%。
实施例30
将20mg实施例10制备的P(Asp)250-g-(mPEG45)13聚合物溶于9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4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8.78%。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30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5: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结果表明,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8.08%,包封量为16.35%。
实施例31
将30mg实施例1制备的P(Glu)160-g-(mPEG45)10聚合物溶于13mL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7.0~7.6,加入15mg阿霉素,室温避光搅拌24h,纯水透析48h,换水6次以除去游离阿霉素,得到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将所述复合物胶束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冷冻,冷冻干燥得到阿霉素复合物冻干粉,其产率为97.5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在480nm的吸收测定实施例25得到的阿霉素复合物中阿霉素的浓度,结果表明,在阿霉素复合物中,聚合物与阿霉素的质量比为2:1,并通过实施例11中的公式计算包封效率(DLE)和包封量(DLC)。
制备得到的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效率为95.45%,包封量为31.81%,结果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1、实施例13、实施例15、实施例17制备的阿霉素在复合物中的包封量和包封效率变化趋势图,其中,曲线A为包封效率趋势,曲线B为包封量变化趋势,由图2可知,随着mPEG含量的增加,阿霉素复合物的包封量和包封效率都有着显著的变化。结果表明,具有合适含量mPEG的式(I)结构的聚合物对阿霉素具有良好的担载能力。
实施例32
收集对数期A549细胞,调整细胞浓度,接种入96孔板内,每孔中含有100μL(约104个)细胞;在37℃,饱和湿度,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弃培养液;
用培养基将实施例6制备的聚合物稀释为500μg/mL、250μg/mL、125μg/mL、62.5μg/mL、31.25μg/mL、15.625μg/mL、7.8125μg/mL7个浓度的溶液样品;
将各个溶液样品加入96孔板内,每孔加入200μL,每种浓度6个复孔,在37℃,饱和湿度,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然后,每孔加入20μL浓度为5mg/mL的3-(4,5-二甲基噻唑-2)-2,5-二甲基四氮唑溴盐溶液,继续培养4h后终止培养,吸去孔内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二甲基亚砜,低速振荡10min,用酶标仪检测各孔在492nm处的吸收值,换算得到各个浓度的聚合物细胞存活率,结果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聚合物对A549细胞的毒性考察结果图,由图4可知,各个浓度的聚合物的细胞存活率基本一致且达到85%以上,由此可知,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细胞基本没有毒性。
实施例33
收集对数期A549细胞,调整细胞浓度,接种入96孔板内,每孔中含有100μL(约104个)细胞;在37℃,饱和湿度,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弃培养液;
用培养基将阿霉素裸药稀释为10μg/mL、5μg/mL、2.5μg/mL、1.25μg/mL、0.625μg/mL、0.3125μg/mL6个浓度的样品,用培养基将实施例11制备的阿霉素复合物分别按照阿霉素浓度稀释为10μg/mL、5μg/mL、2.5μg/mL、1.25μg/mL、0.625μg/mL、0.3125μg/mL6个浓度的样品;
将各个样品加入96孔板,每孔加入200μL,每种浓度6个复孔;在37℃,饱和湿度,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然后,每孔加入20μL浓度为5mg/mL的3-(4,5-二甲基噻唑-2)-2,5-二甲基四氮唑溴盐溶液,继续培养4h后终止培养,吸去孔内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二甲基亚砜,低速振荡10min,用酶标仪检测各孔在492nm处的吸收值,换算得到各个浓度的阿霉素及阿霉素复合物的细胞存活率。
结果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的阿霉素复合物以及阿霉素裸药对A549细胞的毒性考察结果图,其中,曲线A为阿霉素裸药对细胞的毒性效果,曲线B为实施例11制备的阿霉素复合物对细胞的毒性效果,由图5可知,阿霉素复合物担载的阿霉素浓度与阿霉素裸药的浓度相同时,细胞的存活率相似,并且随着阿霉素浓度的增大,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由此可见,阿霉素复合物较好的保持了阿霉素的毒性,与阿霉素裸药有相近的杀伤能力,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与药效关系。
实施例34
收集对数期A549细胞,调整细胞浓度,接种入6孔板内,每孔2mL(约2×105个)细胞,37℃培养24h后弃培养液;
按照阿霉素终浓度为5μg/mL稀释阿霉素裸药和实施例24制备的阿霉素复合物,分别取稀释后的样品2mL加入6孔板内;将6孔板在37℃,饱和湿度,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3h;然后弃培养液液,磷酸缓冲液清洗细胞3~5次,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1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每管加入1mL磷酸缓冲液重旋清洗细胞,重复两次;弃磷酸缓冲液,每管加入500μL的磷酸缓冲液重旋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参见图6~图8,图6为作为对照的空白细胞的荧光分析结果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的阿霉素裸药的细胞内化荧光分析结果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的阿霉素复合物的细胞内化荧光分析结果图,结果表明,阿霉素复合物与阿霉素裸药具有相近的细胞内化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阿霉素复合物,由阿霉素和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通过静电作用复合形成,
式(I)中,R1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
R2为甲基;
R3独立的选自H原子、金属阳离子或有机阳离子;L独立的选自-CH2-或-CH2-CH2-;
m为聚合度,40≤m≤250;x,y,z为聚合度,30≤2x+y+z≤300,5%≤y/(2x+y+z)≤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霉素复合物,其特征在于,R3独立的选自H原子、钠离子、钾离子、镁的亚群、胺离子或氨基酸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霉素复合物,其特征在于,30≤2x+y+z≤300,5%≤y/(2x+y+z)≤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霉素复合物,其特征在于,R1为C6烷基、R2为甲基、R3为氢原子或钠离子、L为-CH2-CH2-。
5.一种阿霉素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阿霉素与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在水性介质中发生静电作用复合得到阿霉素复合物;
式(I)中,R1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
R2为甲基;
R3独立的选自H原子、金属阳离子或有机阳离子;L独立的选自-CH2-或-CH2-CH2-;
m为聚合度,40≤m≤250;x,y,z为聚合度,30≤2x+y+z≤300,5%≤y/(2x+y+z)≤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和阿霉素的质量比的比值为q,所述q满足以下条件0.3<q<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介质为水、生理盐水、缓冲溶液、组织培养液或体液。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具有式(II)结构的聚合物,在脱水剂与催化剂共同作用下,与具有式(III)结构的聚合物发生接枝反应,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聚合物;
式(II)中,R1独立的选自C2~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
R3独立的选自H原子、金属阳离子或有机阳离子;
L独立的选自-CH2-或-CH2-CH2-;
n,z为聚合度,30≤n+z≤300;
式(III)中,R2独立的选自C1~C20的烷基或取代的C1~C20的烷基;
n,z为聚合度,30≤n+z≤3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剂为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和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310002466.0A 2013-01-04 2013-01-04 阿霉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6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2466.0A CN103156872B (zh) 2013-01-04 2013-01-04 阿霉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2466.0A CN103156872B (zh) 2013-01-04 2013-01-04 阿霉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6872A CN103156872A (zh) 2013-06-19
CN103156872B true CN103156872B (zh) 2015-05-20

Family

ID=48580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246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6872B (zh) 2013-01-04 2013-01-04 阿霉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568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3707A (zh) * 2016-05-31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高分子ca4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6031A1 (en) * 2003-09-04 2006-06-07 NanoCarrier Co., Lt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water-soluble basic drug encapsulated there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02994A1 (en) * 2004-03-23 2006-01-05 Thomas James L Responsive liposomes for ultrasonic drug delivery
CN101543632B (zh) * 2008-11-20 2012-01-04 湘潭大学 一种结构精确的两亲性聚合物为载体的抗肿瘤前药及合成方法
CN102526756A (zh) * 2012-02-15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及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2603866B (zh) * 2012-03-15 2014-01-15 中国药科大学 基于寡肽的pH敏感型两性离子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6031A1 (en) * 2003-09-04 2006-06-07 NanoCarrier Co., Lt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water-soluble basic drug encapsulated there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6872A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1005B (zh) 氨基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物
CN103611165B (zh) 透明质酸-环糊精-金刚烷聚乙二醇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863627B (zh) 顺铂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5510A (zh) 一种肿瘤细胞内pH触发式释药的多级靶向聚合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7976A (zh) 一种药物增溶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56275A (zh) 多功能主动靶向透明质酸-聚乳酸载体合成及其抗肿瘤药物胶束制备方法
CN102552934B (zh) 阿霉素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5455A (zh) 谷氨酸修饰的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的制备及其在靶向药物传递中的应用
CN105963706A (zh) 一种超支化hpma共聚物-dox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85007A (zh) 以苯硼酸酯为连接单元的两嵌段双敏感喜树碱聚合物前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5324B (zh) 共担载顺铂和阿霉素的复合物、胶束及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4877092B (zh) 含有缩醛键的双重靶向的两亲共聚物及其制备和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应用
CN112089845A (zh) 紫杉烷类药物-阿霉素前药自组装纳米粒及其应用
Lu et al. Shell cross-linked and hepatocyte-targeting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doxorubicin via acid-cleavable linkage
CN105859990A (zh) 侧链含硫辛酰基的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聚合物囊泡及其应用
CN107375199A (zh) 一种聚合氯喹的纳米凝胶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756A (zh) 阿霉素复合物、胶束及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4774329B (zh) 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的酸敏感高分子载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68501A (zh) 一种rgd肽修饰的硼载药体系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1015699A (zh) 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聚合物或它的药用酸加成盐及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03156872B (zh) 阿霉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92807B (zh) 一种表面糖修饰聚合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73918B (zh) 一种键接青蒿琥酯的聚轮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7739B (zh) 具有精氨酸穿膜作用的还原敏感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00190A (zh) 阿霉素的脂质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