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1051B - 用于对所接收的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和wtru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所接收的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和wtru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41051B CN103141051B CN201180047394.0A CN201180047394A CN103141051B CN 103141051 B CN103141051 B CN 103141051B CN 201180047394 A CN201180047394 A CN 201180047394A CN 103141051 B CN103141051 B CN 1031410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du
- rlc
- reordering
- pdus
- ma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QELJHCBNGDEXLD-UHFFFAOYSA-N nickel zinc Chemical compound [Ni].[Zn] QELJHCBNGDEXL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26140 MAC combin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5580 NiC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0159 Rat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cad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d]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7 metal hyd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Substances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nickel metal hydrid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7 signaling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1—Resequen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中使用的用于对所接收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多个节点B接收PDU,其中每个所接收的PDU具有传输序列号(TSN);在MAC层中使用TSN在不同重排序队列中对从所述多个节点B中的每个节点B接收到的PDU进行重排序;将从多个重排序队列接收到的PDU传递到RLC层中的一个逻辑信道;在所述RLC层中基于序列号(SN)对所接收的PDU进行重排序;当至少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时,启动定时器;以及在所述定时器期满的条件下,基于该RLC?PDU的SN,传送用于指示丢失的RLC?PDU的状态报告,其中在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且所述定时器正在运行的条件下,对所述状态报告的传送进行延迟。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2010年10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388,976的权益,该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到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在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版本7中,引入了单小区下行链路机器输入机器输出(SC-MIMO)特性。SC-MIMO允许节点B传送两个传输块给来自一对发射天线上的相同扇区的单个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从而提高在较高几何结构下的数据率,并且对较低几何结构条件下的WTRU提供波束成形优势。
在UMTS的版本8和版本9,引入了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DC-HSDPA)和双带DC-HSDPA特性。这些特性都允许节点B通过在相同扇区的两个不同频率信道上同时进行HSDPA操作而服务一个或多个用户,从而改善整个小区的体验度。这些特性的公共部分是他们允许在WTRU处两个独立传输块的同时下行链路接收,其中传输块由单个节点B扇区在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上传送。
另一基于对来自在相同或不同频率的不同小区的两个或更多个传输块的同时接收的技术是多点操作。多点操作在于传送两个独立传输块给WTRU,其中传输块从在相同频率或不同频率上的不同节点B扇区或小区和地理位置独立的点传送。这可以视作在相同或不同频率的地理位置独立的小区上的DC-HSDPA的扩展。
多点传输利用位于两个不同节点B上或者在两个不同站点的两个小区进行操作(以下称作站点间多流操作),并且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将在两个节点B之间划分数据。每个节点B随后执行MAC和PHY层操作,例如在传送到WTRU之前,对分组进行分割和TSN生成。由于分组源自两个节点B,WTRU处现有的MAC和物理层程序不能按序处理和重构分组。WTRU中的MACDC-HSDPA架构并不被设计成从不同站点接收数据。此外,来自不同站点的接收可能增加和引入接收失序的可能性,引起在MAC-ehs实体中潜在的数据丢失和在RLC实体中的过早RLC状态报告。因而需要允许进行站点间操作和在几个层中重排序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一种在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中使用的用于对所接收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多个节点B接收PDU,其中每个所接收的PDU具有传输序列号(TSN);在MAC层中使用TSN在不同重排序队列中对从所述多个节点B中的每个节点B接收到的PDU进行重排序;将从多个重排序队列接收到的PDU传递到RLC层中的一个逻辑信道;在所述RLC层中基于序列号(SN)对所接收的PDU进行重排序;当至少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时,启动定时器;以及在所述定时器期满的条件下,基于所述RLCPDU的SN,传送用于指示丢失的RLCPDU的状态报告,其中在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且所述定时器正在运行的条件下,对所述状态报告的传送进行延迟。
附图说明
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更详细地理解本发明,这些描述是以实例方式给出的,并且可以结合附图加以理解,其中:
图1A为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一个或多个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示例通信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1B为示出了示例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系统示意图,其中所述WTRU可以在如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使用;
图1C为示出了示例无线电接入网络和示例核心网络的系统示意图,其中所述示例无线接入网络和示例核心网络可以在如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使用;
图2示出了用于具有双(duplicate)MAC-ehs实体的WTRU的MAC架构示例;
图3示出了WTRU侧上的示例MAC-ehs实体以及两组重排序队列,其中每组重排序队列包括两个队列;
图4示出了用于具有双MAC-ehs实体和一个MAC-sf实体的的WTRU的MAC架构的示例;
图5示出了具有两个全局重排序子实体的WTRU中的全局MAC-ehs实体的示例;
图6示出了位于UTRAN侧上的MAC-sf实体的示例;
图7示出了位于WTRU侧上的MAC-sf实体的示例;
图8示出了位于WTRU侧上的MAC-sf实体和双MAC-ehs实体的示例;
图9示出了PDU的示例MAC-sfPDU;
图10A和图10B为示出在给定时间上只使用一个Tsf定时器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1A和图11B为示出每个丢失的PDU使用一个Tsf定时器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2A和12B为示出每个丢失的序列号使用一个定时器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的流程图;以及
图13A和图13B为示出RLC行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可以在其中实施一个或多个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示例通信系统100。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将诸如语音、数据、视频、消息、广播等之类的内容提供给多个无线用户的多接入系统。通信系统100可以通过系统资源(包括无线带宽)的共享使得多个无线用户能够访问这些内容。例如,通信系统100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信道接入方法,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等等。
如图1A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102a、102b、102c、102d、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04、核心网络106、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08、因特网110和其他网络112,但可以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涵盖任意数量的WTRU、基站、网络和/或网络元件。WTRU102a、102b、102c、102d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被配置成在无线环境中操作和/或通信的任何类型的装置。作为示例,WTRU102a、102b、102c、102d可以被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寻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上网本、个人计算机、无线传感器、消费电子产品等等。
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基站114a和基站114b,基站114a、114b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被配置成与WTRU102a、102b、102c、102d中的至少一者无线交互,以便于接入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例如核心网络106、因特网110和/或网络112)的任何类型的装置。例如,基站114a、114b可以是基站收发信站(BTS)、节点B、e节点B、家用节点B、家用e节点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无线路由器以及类似装置。尽管基站114a、114b每个均被描述为单个元件,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基站114a、114b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互联基站和/或网络元件。
基站114a可以是RAN104的一部分,该RAN104还可以包括诸如基站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中继节点之类的其他基站和/或网络元件(未示出)。基站114a和/或基站114b可以被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无线信号,该特定地理区域可以被称作小区(未示出)。小区还可以被划分成小区扇区。例如与基站114a相关联的小区可以被划分成三个扇区。由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可以包括三个收发信机,即针对所述小区的每个扇区都有一个收发信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可以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并且由此可以使用针对小区的每个扇区的多个收发信机。
基站114a,114b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者或多者通信,该空中接口116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链路(例如射频(RF)、微波、红外(IR)、紫外(UV)、可见光等)。空中接口116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建立。
更具体地,如前所述,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多接入系统,并且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信道接入方案,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以及类似的方案。例如,在RAN104中的基站114a和WTRU102a,102b,102c可以实施诸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其可以使用宽带CDMA(WCDMA)来建立空中接口116。WCDMA可以包括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和/或演进型HSPA(HSPA+)。HSPA可以包括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或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和WTRU102a、102b、102c可以实施诸如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其可以使用长期演进(LTE)和/或高级LTE(LTE-A)来建立空中接口116。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和WTRU102a、102b、102c可以实施诸如IEEE802.16(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CDMA2000、CDMA20001X、CDMA2000EV-DO、临时标准2000(IS-2000)、临时标准95(IS-95)、临时标准856(IS-856)、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SM演进的增强型数据速率(EDGE)、GSMEDGE(GERAN)之类的无线电技术。
举例来讲,图1A中的基站114b可以是无线路由器、家用节点B、家用e节点B或者接入点,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RAT,以用于促进在诸如公司、家庭、车辆、校园之类的局部区域的通信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114b和WTRU102c、102d可以实施诸如IEEE802.11之类的无线电技术以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14b和WTRU102c、102d可以实施诸如IEEE802.15之类的无线电技术以建立无线个域网(WPAN)。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14b和WTRU102c、102d可以使用基于蜂窝的RAT(例如WCDMA、CDMA2000、GSM、LTE、LTE-A等)以建立微微小区和毫微微小区。如图1A所示,基站114b可以具有至因特网110的直接连接。由此,基站114b不必经由核心网络106来接入因特网110。
RAN104可以与核心网络106通信,该核心网络106可以是被配置成将语音、数据、应用程序和/或网际协议上的语音(VoIP)服务提供到WTRU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者或多者的任何类型的网络。例如,核心网络106可以提供呼叫控制、账单服务、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预付费呼叫、网际互联、视频分配等,和/或执行高级安全性功能,例如用户验证。尽管图1A中未示出,需要理解的是RAN104和/或核心网络106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RAN进行通信,这些其他RAN可以使用与RAT104相同的RAT或者不同的RAT。例如,除了连接到可以采用E-UTRA无线电技术的RAN104,核心网络106也可以与使用GSM无线电技术的其他RAN(未显示)通信。
核心网络106也可以用作WTRU102a、102b、102c、102d接入PSTN108、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的网关。PSTN108可以包括提供普通老式电话服务(POTS)的电路交换电话网络。因特网110可以包括使用公共通信协议的全球互联计算机网络和设备系统,所述公共通信协议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网际协议(IP)因特网协议组中的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IP。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方拥有和/或运营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例如,网络112可以包括连接到一个或多个RAN的另一核心网络,这些RAN可以使用与RAN104相同的RAT或者不同的RAT。
通信系统100中的WTRU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些或者全部可以包括多模式能力,即WTRU102a、102b、102c、102d可以包括用于通过不同的通信链路与不同的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例如,图1A中显示的WTRU102c可以被配置成与可使用基于蜂窝的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a进行通信,并且与可使用IEEE802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b进行通信。
图1B是示例WTRU102的系统框图。如图1B所示,WTRU102可以包括处理器118、收发信机120、发射/接收元件122、扬声器/麦克风124、键盘126、显示屏/触摸板128、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可移除存储器132、电源134、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组136和其他外围设备138。需要理解的是,在与实施方式一致的同时,WTRU102可以包括上述元件的任何子集。
处理器118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任何其它类型的集成电路(IC)、状态机等。处理器118可以执行信号编码、数据处理、功率控制、输入/输出处理和/或使得WTRU102能够操作在无线环境中的其他任何功能。处理器118可以耦合到收发信机120,该收发信机120可以耦合到发射/接收元件122。尽管图1B中将处理器118和收发信机120描述为独立的组件,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器118和收发信机120可以被一起集成到电子封装或者芯片中。
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通过空中接口116将信号传送到基站(例如基站114a),或者从基站(例如基站114a)接收信号。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RF信号的天线。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例如IR、UV或者可见光信号的发射器/检测器。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传送和接收RF信号和光信号两者。需要理解的是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的任意组合。
此外,尽管发射/接收元件122在图1B中被描述为单个元件,但是WTRU102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发射/接收元件122。更特别地,WTRU102可以使用MIMO技术。由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WTRU102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发射/接收元件122(例如多个天线)以用于通过空中接口116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收发信机120可以被配置成对将由发射/接收元件122传送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被配置成对由发射/接收元件122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如上所述,WTRU102可以具有多模式能力。由此,收发信机120可以包括多个收发信机以用于使得WTRU102能够经由多个RAT进行通信,例如UTRA和IEEE802.11。
WTRU102的处理器118可以被耦合到扬声器/麦克风124、键盘126和/或显示屏/触摸板128(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单元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并且可以从上述装置接收用户输入数据。处理器118还可以向扬声器/麦克风124、键盘126和/或显示屏/触摸板128输出数据。此外,处理器118可以访问来自任何类型的合适的存储器中的信息,以及向任何类型的合适的存储器中存储数据,所述存储器例如可以是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和/或可移除存储器132。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读存储器(ROM)、硬盘或者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器存储装置。可移除存储器132可以包括用户标识模块(SIM)卡、记忆棒、安全数字(SD)存储卡等类似装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18可以访问来自物理上未位于WTRU102上而位于服务器或者家用计算机(未示出)上的存储器的信息,以及向上述存储器中存储数据。
处理器118可以从电源134接收电能,并且可以被配置成将该电能分配给WTRU102中的其他组件和/或对至WTRU102中的其他组件的电能进行控制。电源134可以是任何适用于给WTRU102加电的装置。例如,电源13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干电池(镍镉(NiCd)、镍锌(NiZn)、镍氢(NiMH)、锂离子(Li-ion)等)、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GPS芯片组136,该GPS芯片组136可以被配置成提供关于WTRU102的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经度和纬度)。作为来自GPS芯片组136的信息的补充或者替代,WTRU102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6从基站(例如基站114a、114b)接收位置信息,和/或基于从两个或更多个相邻基站接收到的信号的定时来确定其位置。需要理解的是,在与实施方式一致的同时,WTRU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位置确定方法来获取位置信息。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其他外围设备138,该外围设备138可以包括提供附加特征、功能性和/或有线或无线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模块。例如,外围设备138可以包括加速度计、电子指南针(e-compass)、卫星收发信机、数码相机(用于照片或者视频)、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震动装置、电视收发信机、免持耳机、调频(FM)无线电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机模块、因特网浏览器等等。
图1C是根据实施方式的RAN104和核心网络106的系统图。如以上所提到的,RAN104可以使用UTRA无线电技术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102a、102b和102c通信。RAN104还可以与核心网络106进行通信。如图1C所示,RAN104可以包括节点B140a、140b、140c,这些可以分别包括用于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102a、102b、102c进行通信的一个或者多个收发信机。节点B140a、140b、140c可以分别与RAN104中的特定小区(未示出)进行关联。RAN104还可以包括RNC142a、142b。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持与实施方式一致的同时,RAN104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节点B和RNC。
如图1C所示,节点B140a、140b可以与RNC142a进行通信。附加地,节点B140c可以与RNC142b进行通信。节点B140a、140b、140c可以通过Iub接口与各自的RNC142a、142b进行通信。RNC142a、142b可以通过Iur接口彼此相互通信。RNC142a、142b分别可以被配置成控制各自所连接的节点B140a、140b、140c。此外,RNC142a、142b分别可以被配置成执行或者支持其它功能,诸如外环功率控制、负载控制、允许控制、分组调度、切换控制、宏分集、安全功能、数据加密等。
图1C中示出的核心网络106可以包括媒体网关(MGW)144、移动交换中心(MSC)146、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148、和/或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150。尽管前述每一个元件被描述为核心网络106的一部分,但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元件的任何一个可以由除核心网络运营商之外的实体所拥有和/或运营。
RAN104中的RNC142a可以通过IuCS接口连接到核心网络106中的MSC146。MSC146可以连接到MSW144。MSC146和MGW144可以给WTRU102a、102b、102c提供至电路交换网络(诸如PSTN108)的接入,从而促进WTRU102a、102b、102c和传统陆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
RAN104中的RNC142a还可以通过IuPS接口连接到核心网络106中的SGSN148。SGSN148可以连接到GGSN150。SGSN148和GGSN150可以给WTRU102a、102b、102c提供至分组交换网络(诸如因特网110)的接入,从而促进WTRU102a、102b、102c和IP使能设备之间的通信。
如以上所提到的,核心网络106还可以连接到网络112,其中所述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它服务提供方所拥有和/或运营的其它有线或者无线网络。
可以使用两阶重排序程序以允许WTRU处理和重构从两个或更多个节点B传送的分组。两阶重排序程序通过在WTRU中创建多个MAC-ehs实体(每个节点B一个)而确保了按序传递分组到较高层。两阶重排序程序仅在新的MAC实体执行分组重排序。两阶重排序程序还在WTRU中创建多个MAC-ehs实体并且在MAC和RLC执行分组重排序。分组的单阶重排序还可以被用于通过在节点B之间分布逻辑信道,以允许WTRU处理和重构来自两个或更多个节点B的分组,从而确保按序传递分组到较高层。
术语MAC-ehs可以被用作表示运行于HS-DSCH传输信道上的版本7MAC-ehs子层中执行的功能性,包括但不限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分解、重排序队列分布、重排序、重组以及逻辑信道ID解复用(LCH-ID解复用)。
对于站点间操作,可以建立新的MAC架构。在一种替换方式中,可能存在多个MAC-ehs实体。例如,在WTRU中存在针对每个站点的被配置成执行HSDPA操作的MAC-ehs。例如,可能存在针对每个节点B的执行多点操作的MAC-ehs实体。由此,数据在MAC级被分割而且每个WTRU存在一个RLC实体。
对于站点内操作(例如小区属于相同节点B),在WTRU中可能存在一个MAC-ehs实体。对于站点间场景(例如小区属于不同节点B),在WTRU中可能针对每个节点B存在一个MAC-ehs实体。如果WTRU被配置用于多小区接收,则存在一由网络传送的用于告知WTRU配置是站点内、站点间还是两者的组合的指示符,由此WTRU可以确定需要多少个MAC-ehs实体。这一指示符可以是简单的布尔值(例如站点内或站点间指示),可以是WTRU被配置的MAC-ehs实体的明确的数目和参数,或者可以是小区和节点B之间的映射(例如,小区1和2可以属于节点B1,小区3可以属于节点B2等)。
WTRU可以使用诸如发射功率控制(TPC)组合索引或者相关授权(RG)组合索引之类的其他信令机制,以确定独立的MAC-ehs实体是否可用。WTRU的功能性还可以针对特定节点B建立。更特别地,如果WTRU正在从具有相同索引的小区接收HS-DSCH,则WTRU可以确定小区属于相同的节点B,由此可以仅具有一个MAC-ehs实体或者一组用于这些小区的优先级队列。否则,如果索引不同,WTRU可以假设对于被配置有不同索引的HS-DSCH小区,均应当存在MAC-ehs实体。一些节点B实现方式可能不允许在扇区间共享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假设对于在此类节点B中的每个小区,每个WTRU可以配置一个MAC-ehs实体。
在网络侧,对于每个WTRU,每个节点B可以维持一个MAC-ehs实体,并且在每个节点B处,分组被独立地分配传输序列号(TSN)。对于每个WTRU,每个节点B还可以在每个小区维持一个MAC-ehs实体,或者可替换地对于在该站点内的WTRU,每个节点B可以对于所有配置的小区维持一个MAC-ehs实体。
图2示出了用于具有双MAC-ehs实体的WTRU的MAC架构示例。如图2所示,MAC架构包括双MAC-ehs实体,其中完整的MAC-ehs功能性可被重复。这可能导致对于每个MAC-ehs具有不同的HARQ实体,并且可以假设WTRU被配置成从两个不同小区接收数据。图2中示出的架构可以扩展用于WTRU可以从多于两个节点B接收HS-DSCH的情况。在图2中,MAC-ehs-1201可以被建立用于从节点B1接收HS-DSCH210,MAC-ehs-2可以被建立用于从节点B2接收HS-DSCH211。MAC-ehs-1和MAC-ehs-2还可以包括LCH-ID解复用实体203、重组实体204、重排序实体205、重排序队列分布206、分解实体207和HARQ实体208。
LCH-ID解复用实体203可以被用于基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标识符将MAC-ehs服务数据单元(SDU)路由至正确的逻辑信道。重组实体204可以被用于重组分割后的MAC-ehsSDU并且将MAC协议数据单元(PDU)转发至LCH-ID解复用实体203。重排序实体205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序列号组织接收到的重排序PDU。重排序队列分布206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标识符将接收到的重排序PDU路由至正确的重排序队列。分解实体207可以通过移除MAC-ehs报头来分解MAC-ehsPDU。HARQ实体208处理HARQ协议。
在针对WTRU的另一MAC架构示例中,仅有一个MAC-ehs实体被配置有每个小区或者每个节点B一组重排序队列。重排序队列分布可以使用下列方式中的一种或者组合来确定将数据传送到哪个队列。
用于确定将数据传送到哪个队列的第一种方式是每个HARQID进程被映射到特定MAC-ehs实体。这可以通过使得不同的MAC-ehs实体使用不同的HARQ进程ID范围来实现。可选地,除了HARQ进程ID之外,新的字段(例如MAC-ehsID)可以被配置并且被用于标识特定MAC-ehs实体。不同的MAC-ehs实体可以继续使用相同的HARQ进程ID范围。
用于确定将数据传送到哪个队列的第二种方式是每个小区或节点B具有预定义范围的队列分布ID,由此使得WTRU能够在两者间区分。可选地,每个节点B或小区可以保持一个队列ID。
用于确定将数据传送到哪个队列的第三种方式是由网络用信号通知队列ID和MAC-ehs实体之间的映射。例如,网络可以用信号通知针对每个队列ID的MAC-ehsID。
用于确定将数据传送到哪个队列的第四种方式是在MAC-ehs协议数据单元(PDU)报头中使用新的指示符来向WTRU指示MAC-ehsPDU应当被传递到哪个MAC-ehs实体。
用于确定将数据传送到哪个队列的第五种方式是WTRU使用物理层标识(例如,小区的扰码)来确定MAC-ehsPDU应当被传递到哪个MAC-ehs实体。
用于确定将数据传送到哪个队列的第六种方式可以基于接收到的HS-DSCH信道。重排序队列可以被映射到HS-DSCH传输信道或者HS-DPSCH信道。
用于确定将数据传送到哪个队列的第七种方式是新的节点B指示符可以被定义以便网络能够向WTRU指示队列ID和节点BID之间的映射。特别地,新的节点BID指示符映射可以包括每个队列ID被映射到哪个节点BID。
图3示出了WTRU侧上的示例MAC-ehs实体以及两组重排序序列,其中每组重排序序列包括两个序列。WTRU中的每个MAC-ehs实体或者重排序实体组可以被配置成对针对属于特定节点B的重排序队列的分组进行重排序。MAC-ehs实体301可以包括LCH-ID解复用实体303、重组实体304、重排序-1实体305、重排序-2实体306、重排序队列分布307、分解实体308和HARQ实体309。
LCH-ID解复用实体303可以被用于基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指示符将MAC-ehsSDU路由至正确的逻辑信道。重组实体304可以被用于重组分割后的MAC-ehsSDU并且将MACPDU转发至LCH-ID解复用实体303。重排序-1实体305和重排序-2实体306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序列号组织接收到的重排序PDU。重排序队列分布307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标识符将接收到的重排序PDU路由至正确的重排序队列。分解实体308可以通过移除MAC-ehs报头来分解MAC-ehsPDU。HARQ实体309处理HARQ协议。
对从不同节点B或者可替换小区接收到的分组的重排序例如可以以下列方式中的一种来实现:(1)通过创建新的MAC实体在MAC中执行两阶重排序;或者(2)在RLC中执行两阶重排序。
对于在MAC层中的两阶重排序,由两个MAC-ehs实体或者公共MAC-ehs实体传递的分组可能并不是按序的,这是因为来自不同节点B的分组可能不必同时被接收。由于RLC功能性可能依靠MAC-ehs实体来按序传递RLCPDU,这可能影响诸如RLC状态报告之类的现有程序。利用具有双MAC-ehs实体的MAC架构,RLC实体可能会接收失序分组,这可能触发来自WTRU侧的过早RLC状态报告,并由此不必要地重传可能没有丢失而只是延迟的数据。为了避免或者最小化对RLC实体的影响,MAC架构可以确保来自两个节点B的分组在被传送到WTRU的RLC或者较高层之前被适当地重排序。这一新的MAC功能性可以在MAC-sf实体中找到。
图4示出了用于具有双MAC-ehs实体和一个MAC-sf实体的MAC架构的示例。每个WTRU可以被配置有一个MAC-sf实体。新的MAC-sf实体可以在一个或多个MAC-ehs实体之上或者公共MAC-ehs实体之上找到。在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中,对于每个WTRU存在一个MAC-sf实体。
如图4所示,MAC-sf403可以与MAC-ehs实体401或者公共MAC-ehs实体402通信以及如图4所示与MAC-d通信。
MAC-c/sh/m407可以控制对除了HS-DSCH传输信道和E-DCH传输信道之外的所有公共传输信道的接入。MAC-d404可以控制对所有专用传输信道的接入,对MAC-c/sh/m407和MAC-hs/ehs401和402的接入。MAC-c/sh/m407还可以控制对MAC-is/i405的接入。MAC-hs/ehs401和402还可以处理HSDPA特定功能以及控制对HS-DSCH传输信道的接入。MAC-es/e或MAC-is/i405可以控制对E-DCH传输信道的接入。
图5示出了具有两个全局重排序子实体的WTRU中的全局MAC-eh实体的示例。所有的MAC-sf功能性可以被合并到全局MAC-ehs实体或者在WTRU侧的具有MAC-ehs功能性的新的MAC实体中。MAC-sf功能性可以存在于新的子实体中,该子实体可以被称作全局重排序实体502。每个逻辑信道实体503可能存在一个全局重排序实体502。MAC-ehs实体501可以包括LCH-ID解复用实体503、重组实体504、重排序-1实体505、重排序-2实体506、重排序队列分布507、分解实体508和HARQ实体509。如图5所示,每个节点B可存在两个重排序队列,并且每个节点B可以使用相同的两个逻辑信道。MAC-sf功能性还可以被包括在MAC-d子层中。
LCH-ID解复用实体503可以被用于基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指示符将MAC-ehsSDU路由至正确的逻辑信道。重组实体504可以被用于重组分割后的MAC-ehsSDU并且将MACPDU转发至LCH-ID解复用实体503。重排序-1实体505和重排序-2实体506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序列号组织接收到的重排序PDU。重排序队列分布507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标识符将接收到的重排序PDU路由至正确的重排序队列。分解实体508可以通过移除MAC-ehs报头来分解MAC-ehsPDU。HARQ实体509处理HARQ协议。
图6示出了位于UTRAN侧上的MAC-sf实体的示例。在UTRAN侧,新的MAC-sf实体602可以位于RNC中,并且可以与节点B中的MAC-ehs实体601以及RNC中的MAC-d603两者通信。图6示出了新的MAC-sf实体602可以位于RNC中,并且可以与节点B中的MAC-ehs实体601以及RNC中的MAC-d603两者通信。
MAC-c/sh/m606可以位于控制RNC中,MAC-d603可以位于服务RNC中。MAC-hs/ehs601可以位于节点B中。将被传送的MAC-dPDU可以经由Iub接口从MAC-c/sh/m606或者经由Iur/Iub接口从MAC-d603转移到MAC-hs/ehs601中。
在WTRU中,每个MAC-ehs实体可以被配置成将每个节点B或者可替换地每个小区的重排序分组传递到MAC-sf实体,该MAC-sf实体可以在将分组传递到RLC之前通过使用新的序列号SNsf来重排序他们。
图7示出了位于WTRU侧上的MAC-sf实体的示例。MAC-sf实体可以针对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包括分解实体和重排序实体。在图7中,例如,可以假设总共四个逻辑信道。图7示出了包括重排序实体702和分解实体703的MAC-sf实体701。重排序实体702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序列号组织接收到的重排序PDU。分解实体703可以通过移除MAC-ehs报头来分解MAC-ehsPDU。
图8示出了位于WTRU侧上的MAC-sf实体和双MAC-eh实体的示例。如图8所示,MAC-sf实体可以由以上描述的MAC-ehs实体中的一个表示,其中两个独立的MAC-ehs实体可以共存。MAC-sf实体801可以位于两个MAC-ehs实体804和805之上并且可以接收已经根据其可能映射到的逻辑信道标识解复用的分组。MAC-sf实体801可以包括重排序实体802和分解实体803。每个MAC-ehs实体804和805可以包括LCH-ID解复用实体806、重组实体807、重排序实体808、重排序队列分布809、分解实体810和HARQ实体811。
重排序实体802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序列号组织接收到的重排序PDU。分解实体803可以通过移除MAC-ehs报头来分解MAC-ehsPDU。
LCH-ID解复用实体806可以被用于基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标识符将MAC-ehsSDU路由至正确的逻辑信道。重组实体807可以被用于重组分割后的MAC-ehsSDU并且将MACPDU转发至LCH-ID解复用实体806。重排序实体808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序列号组织接收到的重排序PDU。重排序队列分布809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标识符将接收到的重排序PDU路由至正确的重排序队列。分解实体810可以通过移除MAC-ehs报头来分解MAC-ehsPDU。HARQ实体811处理HARQ协议。
图9示出了PDU的示例MAC-sf。在图9中,可以假设仅有两个逻辑信道已经被配置,并且用于两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已经由每个节点B传送。属于相同逻辑信道的分组可以被传送到相同的分解和重排序实体。图9仅作为示例,MAC-sf实体同样可以与以上描述的所有其他架构共存。
在MAC-ehs实体中,“LCH-ID解复用”的现有功能性可能被更新,以便MAC-ehs解复用实体基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标识符将MAC-sfPDU(例如MAC-ehsSDU)路由至MAC-sf实体的正确的分解和重排序实体。换言之,MAC-ehs解复用实体可以被配置成将属于相同逻辑信道的MAC-sfSDU传送到相同的分解和重排序实体。
在RNC中,新的MAC序列号SNsf可以作为报头添加到每个MAC-sfPDU,以帮助WTRU中的MAC-sf实体重排序分组。RNC中的MAC-sf实体可以负责管理和设置每个MAC-d流或者每个逻辑信道的序列号。每个MAC-dPDU可以给定一个序列号。数据随后可以被传送到被配置的HS-DSCH节点B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B的MAC-ehs实体。
MAC-sfPDU可以定义有负载905和报头903。MAC-sf负载905可以对应于一个MAC-sf服务数据单元(SDU)904,而报头903可以包括新的SF序列号,例如如图9所示的SNsf902。图9还可以显示在发射机侧,例如UTRAN,MAC-d可以传送MAC-dPDU至MAC-sf实体,MAC-sf实体可以接收它作为MAC-sfSDU,MAC-sf实体可以将它传送到MAC-ehs实体,该MAC-ehs实体可以接收它作为MAC-ehsSDU。
在WTRU侧,MAC-sf分解实体可以从两个MAC-ehs实体或者从公共MAC-ehs实体失序接收MAC-sfPDU。MAC-sf分解实体可以移除MAC-sf报头并且可以将MAC-sf重排序PDU传递到MAC-sf重排序实体。每个逻辑信道或者MAC-d流可能存在一个重排序实体。可选地,每个逻辑信道可能还存在一个分解实体。MAC-sf重排序实体可以在将分组(例如,MAC-ehsSDU等同于MAC-ehsPDU)传递到MAC-d之前根据包括在报头中的SNsf将分组重排序到正确的逻辑信道。
可以为MAC-sf实体定义附加的功能性以适当地重排序MAC-sfPDU。此外,重排序实体可能不会等待丢失的MAC-sfPDU一段确定的时间,因为这一PDU可能是丢失的,或者节点B可能太不同步从而使得来自一个节点B的分组之间的延迟相比于来自其他节点B的分组的延迟是不可接受。
图10A和图10B为示出在给定时间上只使用一个Tsf定时器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在此使用了以下术语。“Next_expected_SNsf(下一个_期望的_SNsf)”可以是跟随所接收到的上一个按序MAC-sfPDU的SNsf的SF-DC序列号(SNsf)。Next_expected_SNsf的初始值可以是零。“Tsf”可以是SF-DC丢失PDU定时器。在给定时间可能存在一个运行的定时器Tsf。
如图10A和10B所示,以下描述SF-DC重排序实体如何使用Tsf、Next_expected_SNsf和重排序缓冲器来重排序其所接收的分组。关于Tsf是否已经期满或者是否接收到PDU的确定被作出(1000)。如果接收到PDU,则确定所接收到的PDU是否在范围内(1001)。如果所接收到的PDU在范围内,即SNsf≥Next_expected_SNsf,则确定Tsf是否正在运行(1002),如果Tsf未在运行并且MAC-sfPDU被按序接收(1003)(SNsf=Next_expected_SNsf),则SF-DC重排序实体可以将这一PDU传递(1004)到MAC-d并且将Next_expected_SNsf的值以一递增(1005)。如果WTRU检测到丢失的PDU(1003)(具有SNsf>Next_expected_SNsf的MAC-sfPDU被接收),并且没有定时器Tsf已经运行,Tsf可能被启动(1006)并且接收到的PDU可以被存储(1007)在重排序缓冲器中由其SNsf指示的位置处。
当Tsf正在运行时(1002),重排序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PDU按照他们的SNsf顺序存储在重排序缓冲器中(1018)。如果及时接收(1009)到所检测的丢失PDU(在Tsf期满之前接收到具有SNsf=Next_expected_SNsf的MAC-sfPDU),定时器Tsf可以被停止(1010)。接收到的PDU可以被存储(1011)在重排序缓冲器由其SNsf指示的位置处。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一个或多个PDU仍然丢失(1012),Tsf可以被重启(1013),Next_expected_SNsf可以被设置(1014)成所有丢失的PDU中最小的SNsf,并且具有SNsf<Next_expected_SNsf的PDU可以被传递(1015)到MAC-d。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没有PDU丢失(1012),Next_expected_SNsf可以被设置(1016)成重排序缓冲器中具有最高SNsf的PDU的SNsf加一(Next_expected_SNsf=最高SNsf+1),并且所有存储在缓冲器中的PDU可以被传递(1017)到MAC-d。
如果Tsf期满(1000)且在重排序缓冲器中存在至少另一个丢失的PDU(1020),Tsf可以被重启并且Next_expected_SNsf可以被设置(1021)成具有最小SNsf的丢失的PDU的SNsf。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没有其他丢失的PDU(1020),Next_expected_SNsf可以被设置(1022)成重排序缓冲器中具有最高SNsf的PDU的SNsf加一(Next_expected_SNsf=最高SNsf+1)。已经存储在重排序缓冲器中的MAC-sfPDU以及具有SNsf<Next_expected_SNsf的MAC-sfPDU可以被传递(1019)到MAC-d。如果SF-DC重排序实体接收到(1000)具有SNsf<Next_expected_SNsf(1001)的PDU,则它可以丢弃该PDU(1008)。
图11A和图11B为示出每个丢失的PDU使用一个Tsf定时器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的流程图。下面的变量可以按如下定义。“Next_SNsf”为跟随接收到的或者丢失的上一个MAC-sfPDU的SNsf的SF-DC序列号(SNsf)。Next_SNsf的初始值可以是零。“Tsf(SNsf)”是SF-DC丢失PDU定时器。每个丢失的PDU可以有一个定时器。“Missing_Pdu(SN)”是丢失的具有序列号SN的PDU的SN。每个丢失的PDU可以存在一个变量。
如图11A和11B所示,下面描述SF-DC重排序实体如何使用Tsf(SNsf)定时器、不同的变量和重排序缓冲器来重排序其接收到的分组。关于Tsf是否已经期满或者是否接收到PDU的确定被作出(1100)。如果接收到PDU,则确定所接收到的PDU是否在范围内(1101)。如果所接收到的PDU在范围内,即SNsf≥最小Missing_Pdu(SN),则确定Tsf(SNsf)是否正在运行(1102)。如果没有Tsf(SNsf)正在运行并且MAC-sfPDU被按序接收(1103)(SNsf=Next_SNsf),则SF-DC重排序实体可以将这一PDU传递(1104)到MAC-d并且将Next_SNsf的值以一递增(1105)。如果WTRU检测到丢失的PDU(1103)(具有SNsf>Next_SNsf的MAC-sfPDU被接收),新的变量“Missing_Pdu(SNsf)”可以被设置(1106)成Next_SNsf的值。Tsf(SNsf)实例(instance)可以为这一丢失的PDU启动(1107)。接收到的PDU可以被存储(1108)在重排序缓冲器中由其SNsf指示的位置处。Next_SNsf的值可以以一递增(1109)一直到其值与最近接收到的PDU的SNsf不同为止。以上可以以任何组合和任何顺序完成。如果一个或多个Tsf(SNsf)实例正在运行(1102),重排序实体可以按照SNsf顺序将接收到的PDU存储在重排序缓冲器中(1117)。如果及时接收到(1111)所检测的丢失PDU(如果在对应的Tsf(SNsf)期满之前接收到具有等于Missing_Pdu(SNsf)变量中的一个的SNsf的MAC-sfPDU),对应的定时器Tsf(SNsf)可以被停止(1112)。接收到的PDU可以被存储(1113)在重排序缓冲器中由其SNsf指示的位置处。如果Missing_Pdu(SN)是仅有的丢失的PDU(1114)(如果不再有定时器Tsf在运行),所有存储的PDU可以被传递(1116)到MAC-d。在多个丢失的PDU(1114)的情况下(如果至少一个定时器Tsf(SNsf)仍然在运行)并且如果Missing_Pdu(SNsf)是所有Missing_Pdu(SNsf)中最小的,所存储的具有SNsf<下一个Missing_Pdu(SNsf)的PDU可以被传递(1115)到MAC-d。以上可以以任何组合和任何顺序完成。
如果实例Tsf(SNsf)期满(1100)且没有其他Tsf定时器在运行(1114),所有存储的PDU可以被传递(1119)到MAC-d。如果这一Tsf(SNsf)对应(1116)于最小Missing_Pdu(SNsf),所存储的具有SNsf<下一个Missing_Pdu(SNsf)-1的PDU可以被传递(1120)到MAC-d。如果Next_SNsf等于这一Missing_Pdu(SNsf)+1,Next_SNsf可以以一递增(1118)。以上可以以任何组合和任何顺序完成。如果SF-DC接收到具有SNsf<最小Missing_Pdu(SN)(1101)的PDU(1100),它可以丢弃该PDU(1110)。
Tsf的值可以是固定的,可以由WTRU确定或者可以由网络配置。网络可以用信号通知Tsf的最小和最大值。如果Tsf的值由网络配置,则其可以基于关于两个节点B的同步等级的网络知识。例如,如果网络意识到节点B几乎在相同时间发送,它可以给WTRU配置较低值的Tsf。如果网络知道一个节点B在另一节点B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传送数据,它可以给WTRU配置较长值的Tsf。在对次级单频HS-DSCH服务小区去激活的情况下,MAC-sf实体可以被移除。定时器Tsf的值可以被设置成零。
MAC层二阶重排序可以通过划分每个节点B(或可替换的传送小区)允许的TSN范围而基于MAC-ehs传输序列号(TSN)。RNC可以转发MAC-dPDU的顺序块到节点B并且可以分配非交叠范围的TSN值,其中TSN值的范围可以指示多个节点B之间的块序列。
在一个示例实现中,RNC可以传送第一序列的十个连续MAC-dPDU至具有允许TSN范围101-200的节点B2。在WTRU处重排序时,WTRU可以首先在每个TSN范围内重排序PDU(一阶重排序)并且随后基于TSN范围重排序(二阶重排序)。在这一示例中,WTRU可以首先将所有使用TSN范围1-100的数据块传递到RLC,随后可以将使用TSN范围101-200的数据块传递到RLC。
替换地或者附加地,重排序可以在RLC中执行。RLC可以仅从MAC接收按每个节点B(或者可替换地每个小区)重排序的分组,并且可以执行对来自不同MAC实例的分组的全局重排序。如果WTRU已经配置有多个MAC-ehs实体,RLC可以被配置一指示WTRU必须在RLC应答模式(AM)中做重排序的新的选项。例如,可能不再需要MAC来确保来自不同站点的RLCPDU的按序传递。如果RLC检测到丢失的序列号,其自身可可选地在触发RLC状态报告之前等待一段给定的时间来确保丢失的PDU不被其他节点B传送。RLC重排序过程可以应用于将RLCSDU传递到较高层和/或将状态报告传递到发射机侧以用于RLCAM。
在RLC中的过程可以针对应答模式(AM)逻辑信道和可选的非应答模式RLC执行。图12A和12B为示出每个丢失的序列号使用一个定时器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的流程图。例如被称作Timer_Am_Reordering的新的定时器可以被定义并且被用于在AM数据(AMD)PDU丢失的情况下,推迟状态PDU(STATUSPDU)的传输。以下定义可以被使用。“Timer_Am_Reordering”可为丢失PDU定时器。在给定时间可能存在一个定时器运行。“VR(AM_NEXT)”可以是下一个期望的PDU的序列号,例如跟随上一个按序接收到的PDU的SN的SN。这一变量可以被初始化为零。“Reordering_Window_Size”可以是WTRURLC可接收PDU的接收窗口的大小。如果接收到具有在窗口开始之前的SN的PDU,则RLC应当丢弃它。“VR(BW)”是窗口的开始。这一变量可以被初始化为零。“VR(EW)”可以是窗口的结束。这一变量可以被初始化成Reordering_Window_Size减去1。所有的操作可以以最大SN为模计算。
下面描述如图12A和12B示出的这一解决方案的RLC行为。关于Timer_Am_Reordering是否已经期满或者是否接收到PDU的确定被作出(1200)。如果接收到PDU,则确定所接收到的PDU是否在范围内(1201)。如果所接收到的PDU在范围内,即SN≥VR(BW),则确定Timer_Am_Reordering是否正在运行(1202)。如果Timer_Am_Reordering未在运行并且RLC按序列顺序接收PDU(1203)(接收到的PDU的SN等于VR(AM_NEXT)),则RLC可以将这一PDU存储(1204)在重排序缓冲器中由其SN指示的位置处并且以一递增(1205)VR(AM_NEXT)。如果RLC通过使用来自重排序实体的按序PDU来重组RLCSDU,则其可以传递(1204)SDU到较高实体。如果RLC在接收中检测到间隙(1203)(接收到的PDU具有SN>VR(AM_NEXT))且如果Timer_Am_Reordering未在运行,其可以启动(1206)Timer_Am_Reordering。接收到的PDU可以存储(1207)在重排序缓冲器中由SN指示的位置处。当Timer_Am_Reordering在运行时(1202),RLC可以按照它们的SN顺序将接收到的PDU存储在重排序缓冲器中,在PDU丢失的情况下留下间隙(1217)。
如果及时接收(1209)到所检测的丢失PDU(如果在Timer_Am_Reordering期满之前接收到具有等于VR(AM_Next)的SN的PDU),Timer_Am_Reordering可以被停止(1210)。接收到的PDU可以被存储(1211)在重排序缓冲器由其SN指示的位置处。针对这一PDU可以传送(1212)应答(ACK)至网络。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一个或多个PDU仍然丢失(1213)(在SN中存在间隙),Timer_Am_Reordering可以被重启(1214)或者VR(AM_Next)可以被设置(1215)成重排序缓冲器中所有丢失的PDU中最小的SN。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没有PDU丢失(1213)(在SN中不存在间隙):VR(AM_Next)可以被设置(1216)成重排序缓冲器中具有最高SN的PDU的SN加一(VR(AM_Next)=最高SN+1)。如果RLC可从所存储的PDU中重组RLCSDU,SDU可以被传递到较高层(例如接收到针对给定RLCSDU的所有RLCPDU)。以上可以以任何组合和任何顺序完成。
如果Timer_Am_Reordering期满(1200),状态PDU可以被传送(1218)到网络以指示对于等于VR(AM_Next)的SN的否定应答(NACK),并且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具有小于VR(AM_Next)的SN的其他PDU丢失,也可以在状态PDU中为丢失的SN指示NACK,并且可选地还可以报告对于所有接收到的PDU的ACK。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存在位于接收窗口中的至少另一个丢失的PDU(1220),Timer_Am_Reordering可以被重启(1221)或者VR(AM_Next)可以被设置(1222)成丢失的PDU的SN。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不再存在PDU丢失(1220),VR(AM_Next)可以被设置(1223)成具有最高SN的PDU的SN加一(VR(AM_Next)=最高SN+1)。以上可以以任何组合和任何顺序完成。
如果RLC接收到具有接收窗口开始之前(1201)的SN(SN<VR(BW))的PDU(1200),它可以丢弃该PDU(1208)。如果WTRU接收到具有比VR(EW)高(1201)的SN的PDU(1200),则WTRU可以将接收窗口上移到这一SN(1224),即VR(BW)=VR(BW)+(SN-VR(EW))且VR(EW)=SN。如果可能的话WTRU可以利用存储在重排序缓冲器中的PDU重组RLCSDU,并且将该SDU传送到较高实体(1225)。WTRU可以从重排序缓冲器中移除SN低于接收窗口的PDU(1226)。以上可以以任何组合和任何顺序完成。
替换地或附加地,每个丢失的PDU可以使用一个定时器。每个丢失的PDU可以启动新的重排序定时器实例。这里使用以下定义。“Timer_SR(SNm)”可为丢失PDU定时器。每个丢失的PDU可存在一个Timer_SR实例。“Missing_Var(SNm)”可以是丢失的PDU的序列号,每个丢失的PDU存在一个Missing_Var(SNm)实例。“VR(NEXT)”可以是具有最高SN的PDU的序列号加一。这一变量可以被初始化为零。“Reordering_Window_Size”可以是WTRURLC可接收PDU的接收窗口的大小。如果接收到具有在窗口开始之前的SN的PDU,则RLC可以丢弃它。“VR(BW)”可以是窗口的开始。这一变量可以被初始化为零。“VR(EW)”可以是窗口的结束。这一变量可以被初始化成Reordering_Window_Size减去1。
图13A和图13B为示出RLC行为的流程图。关于Timer_SR(SNm)是否已经期满或者是否接收到PDU的确定被作出(1300)。如果接收到PDU,则确定所接收到的PDU是否在范围内(1301)。如果所接收到的PDU在范围内,即SN≥V(BW),则确定Timer_SR(SNm)是否正在运行(1302)。如果没有Timer_SR实例在运行(1302)并且RLC按序列顺序接收PDU(1303)(接收到的PDU的SN等于VR(NEXT)),则RLC可以将这一PDU存储(1304)在重排序缓冲器中由其SN指示的位置处并且以一递增(1205)VR(NEXT)。在每次RLC通过使用来自重排序实体的按序PDU来重组RLCSDU时,RLC可以传递SDU到较高实体。如果RLC在接收中检测到间隙(1303)(接收到的PDU具有SN>VR(NEXT)),可以为丢失的PDU启动(1306)Timer_SR(SNm)实例。这一丢失的PDU的SNm可以保存(1307)在变量Missing_Var(SNm)的实例中。接收到的PDU可以存储(1308)在重排序缓冲器中由SN指示的位置处。VR(NEXT)可以被设置成等于丢失的PDUSNm加一(VR(NEXT)=Missing_Var(SNm)+1)。以上可以以任何组合和任何顺序完成。
如果一个或多个Timer_SR实例正在运行(1302),重排序实体可以按照其SN顺序将接收到的PDU按序(没有间隙)存储在重排序缓冲器中并且可以以一递增VR(NEXT)(1316)。如果及时接收到(1311)所检测的丢失PDU(如果在对应的Timer_SR(SNm)期满之前接收到具有等于Missing_Var(SNm)实例之一的SN的PDU),对应的定时器Timer_SR(SNm)可以被停止(1312)。接收到的PDU可以被存储(1313)在重排序缓冲器由其SN指示的位置处。针对PDU可以传送(1314)ACK至网络。如果RLC从存储的PDU中重组RLCSDU,则SDU可以传递(1315)到较高层。以上可以以任何组合和任何顺序完成。
如果Timer_SR(SNm)实例中的一个期满(1300),用于指示针对SN等于这一丢失PDU的Missing_Var(SNm)的NACK的状态PDU可以被传送(1317)到网络。RLC可以重启(1318)Timer_SR(SNm)。如果RLC接收到(1300)具有在接收窗口开始之前的SN(SN<VR(BW))(1301)的PDU,它可以丢弃(1310)该PDU。如果WTRU接收到(1300)具有高于VR(EW)的SN1301的PDU,接收窗口可以被上移(1319)到这一SN(VR(BW)=VR(BW)+(SN-VR(EW))且VR(EW)=SN)。对应的Missing_Var值低于新的窗口的Timer_SR实例可以被停止并且对应的Missing_Var变量的实例可以被删除(1320)。如果可能的话,具有存储在重排序缓冲器中的PDU的RLCSDU可以被重组,并且SDU可以被传送到较高实体(1321)。SN低于接收窗口的PDU可以从重排序缓冲器移除(1322)。以上可以以任何组合和任何顺序完成。Timer_SR可能具有固定值,可能由WTRU确定,或者由网络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中配置。
可能存在对于等待持续时间的限制和对于针对丢失的分组的请求数量的限制。在针对特定PDU的最大数量的重传之后,网络侧的RLC可以被重置。然而,一些控制也可以如下在WTRU侧实现。WTRURLC可以根据以下来限制其针对相同丢失的PDU的请求重传的次数。
可以为每个丢失的PDU定义例如称作V_RN的被初始化为零的新变量,并且可以使用该新变量来跟踪对于由SN标识的特定PDU已经启动了多少次Timer_SR。如果RLC因为丢失的PDU传送STATUS_PDU,则它可以为该PDU再次启动Timer_SR,并且可以针对这一PDU将所述新的变量V_RN以一递增。可以定义重试的最大次数并且可以将该最大次数称作MAX_RN。如果对于特定丢失的PDU而言,V_RN变得大于MAX_RN,并且Timer_SR期满而这一PDU仍然没有被接收到,则这一PDU可以被视为丢失,并且RLC可以丢弃与该丢失的PDU属于相同的SDU的所有PDU,并且可选地传送用于指示不再等待这一PDU的包括该PDU的SN的STATUS_PDU或者另一类型的指示符至网络。MAX_RN可以是固定值,可以由WTRU确定或者由网络配置。附加地,MAX_RN可以依赖于现有的变量MaxDAT的值,该变量代表AMDPDU的最大重传数量加一。例如,MAX_RN可以等于MaxDAT或者可以等于MaxDAT减去固定值。V_RN可以是静态或者动态值。如果接收到丢失的PDU或者如果达到V_RN(MAX_RN)的最大值,V_RN可以被重置成零。
附加地,存在RLC可以同时等待的最大数量的丢失的PDU。这可以转译成可以同时运行的最大数量的Timer_SR。例如,如果RLC检测到丢失的PDU,在没有达到最大数量的Timer_SR的情况下,它可以仅启动新的Timer_SR。否则,RLC可以将这一PDU视为丢失并丢弃属于相同SDU的所有PDU,并且RLC可以可选地传送用于指示不再等待这一PDU的包括该PDU的SN的STATUS_PDU或者另一类型的指示符至网络侧的对等端RLC。
替换地,例如被称作Timer_MaxRN的另一定时器可以被定义。时间Timer_MaxRN可以取不依赖于Timer_SR的值或者取Timer_SR的倍数值。关于Timer_MaxRN设置的最小条件之一可以是Timer_MaxRN必须比Timer_SR长。WTRURLC可以在第一次检测到PDU丢失时针对特定丢失的PDU启动Timer_SR的同时启动定时器Timer_MaxRN。这可以并不在重传的PDU仍然丢失时完成。如果T_RN期满,Timer_MaxRN可以仍然运行。如果丢失的PDU到达,T_RN和T_MaxRN可以停止。如果Timer_MaxRN期满,WTRU可以将丢失的PDU视为遗失,停止Timer_SR,丢弃与丢失的PDU属于相同的SDU的所有PDU,并且可选地传送用于指示WTRU不再等待这一PDU的包括该PDU的SN的STATUS_PDU至网络。
在WTRU传送STATUS_PDU以向网络指示其不再等待具有特定SN的丢失的PDU或者几个丢失的PDU时,新的超字段(SUFI)类型可以通过使用1001-1111之间的预留的SUFI类型比特组合之一来定义。这一新的SUFI类型例如可以被称作“不再尝试(NoMoreRetries)”。“不再尝试”SUFI可以包括WTRURLC将不再等待重传的一个丢失的PDU或者一列丢失的PDU的SN。如果网络接收到来自WTRU的该指示,它可以启动RLC重置过程。
如果两个MAC-ehs实体被配置,可以使用非应答模式(UM),其中RLCUM的现有“失序SDU传递”功能性可以被重新,以重排序从MAC接收到的PDU。这可以允许WTRU上和UTRAN侧的RLCUM被配置有针对除了MCCH逻辑信道之外的DCCH和DTCH逻辑信道的“失序SDU传递”。
在没有二阶重排序的情况下,逻辑信道可以在节点B间分布。向相同WTRU传送的节点B仅在不同的逻辑信道上传送。例如,一个节点B可以使用信令无线电承载(SRB)传送控制信息,而其他节点B可以使用无线电承载(RB)传送数据。另一示例可以是一个节点B可以利用RB1传送数据,而其他节点B可以利用RB2传送数据(例如VoIP和网页浏览)。由于每个逻辑信道具有一个重排序队列,现有的MAC和RLC过程可以在这一方案中使用。
当在节点B间使用动态切换和同步时,节点B可以不同时向WTRU传送数据。作为替代,传送节点B可以被动态切换,这意味着节点B可以每x个数目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一个接一个地传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最小化对于WTRU的影响(为了最小化MAC中需要的改变),可以在两个节点B之间设计关于TSN的一些同步。替代在每个节点B上独立地产生传输序列号,传输序列号可以在节点B之间同步,以便在节点B之间存在一个公共的序列编号方式(numbering)。例如,在WTRU处接收到的TSN在MAC-ehs实体中可以是唯一的,及时不同的节点B正在传送。
在另一替换方式中,如果一个节点B完成了其当前传输,它可以通过Iub或者Iur接口向其他节点B指示其已使用的上一TSN,以便其他节点B可以利用从其他节点B接收到的TSN之后的TSN来启动其新的传输。
如果WTRU检测到节点B正在改变的命令或者指示,WTRU可以使用MACPDU(例如一MAC-iPDU或者一控制MACPDU)在上行链路(UL)方向上为每一重排序队列用信号通知其接收到的上一TSN编号。
替换地或者附加地,每个节点B在其启动新的重传时可以重置其TSN。WTRU如果检测到在节点B或者小区上的改变,则该WTRU在每次检测到其正从不同节点B接收到数据时,可以重置其next_expected_TSN变量,可以重新初始化RcvWindow_UpperEdge(接收窗口上边界)变量,或者若定时器T1正在运行则停止定时器T1。WTRU可以如上所述检测其是否正从特定节点B接收并且可选地清空其HARQ缓冲器。
可以根据为SF-DC选择的传输设计来定义不同的HARQ架构。如果两个节点B传送相同组数据,则在WTRU处可以实现软组合。在WTRU侧的MAC-ehs实体中可能需要一个HARQ实体。如果两个节点B同时传送不同组数据,可以在WTRU中如图2-9设计两个HARQ实体。也可以配置两组HARQ进程(例如12个,每个小区6个HARQ进程),但是HARQ进程可以在所有小区间共享。
在如上描述的动态切换的情况下(每个节点B传送不同组数据但并不是同时的),在MAC中可存在两个HARQ实体或者由两个节点B共享一个公共HARQ实体,这可以允许从一个节点B传送的分组由另一个节点B重新传送。在公共HARQ实体的情况下,节点B必须同步他们的NDI。
在一个示例中,如果一个节点B完成其当前传输,它可以向其他节点B指示其在每一HARQ进程上使用的新的数据指示符(NDI)的最后一个值,以便其他节点B可以适当地设置其传送给WTRU的NDI的值。
替换地或附加地,每个节点B如果启动新的传输,可以将其NDI重置为零,并且如果WTRU检测到其正在从不同节点B接收,则WTRU可以将其视为在HARQ进程中的第一次传输。
实施例
1、一种在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中使用的用于对所接收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多个节点B接收PDU,其中每个所接收的PDU具有传输序列号(TSN)。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MAC层中使用TSN在不同重排序队列中对从所述多个节点B中的每个节点B接收到的PDU进行重排序。
3、根据实施例1-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将从多个重排序队列接收到的PDU传递到RLC层中的一个逻辑信道。
4、根据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RLC层中基于序列号(SN)对所接收的PDU进行重排序。
5、根据实施例1-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当至少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时,启动定时器。
6、根据实施例1-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期满的条件下,基于所述RLCPDU的SN,传送用于指示丢失的RLCPDU的状态报告,其中在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且定时器正在运行的条件下,对所述状态报告的传送进行延迟。
7、根据实施例1-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至少另一个RLCPDU丢失的条件下:
重启所述定时器;以及
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所述丢失的RLCPDU的SN。
8、根据实施例1-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没有其他RLCPDU丢失的条件下,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具有最高SN的RLCPDU的SN加一。
9、根据实施例1-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具有小于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的SN的其他RLCPDU丢失,则所传送的状态报告指示否定应答(NACK)。
10、一种在UTRAN中使用的用于对所接收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多个节点B接收PDU,其中每个所接收的PDU具有传输序列号(TSN)。
11、根据实施例10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MAC层中使用TSN在不同重排序队列中对从所述多个节点B中的每个节点B接收到的PDU进行重排序。
12、根据实施例10-1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将从多个重排序队列接收到的PDU传递到RLC层中的一个逻辑信道。
13、根据实施例10-1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RLC层中基于序列号(SN)对所接收的PDU进行重排序。
14、根据实施例10-1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当至少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时,启动定时器。
15、根据实施例10-1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期满的条件下,基于所述RLCPDU的SN,传送用于指示丢失的RLCPDU的状态报告,其中在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且所述定时器正在运行的条件下,对所述状态报告的传送进行延迟。
16、根据实施例10-1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至少另一个RLCPDU丢失的条件下:
重启所述定时器;以及
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所述丢失的RLCPDU的SN。
17、根据实施例10-1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没有其他RLCPDU丢失的条件下,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具有最高SN的RLCPDU的SN加一。
18、根据实施例10-1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在所述重排序缓冲器中具有小于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的SN的其他RLCPDU丢失,则所传送的状态报告指示否定应答(NACK)。
19、一种用于对所接收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WTRU包括:
接收机,被配置成从多个节点B接收PDU,其中每个所接收的PDU具有传输序列号(TSN)。
20、根据实施例19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重排序实体,被配置成在MAC层中使用TSN在不同重排序队列中对从所述多个节点B中的每个节点B接收到的PDU进行重排序。
21、根据实施例19-20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处理器,被配置成将从多个重排序队列接收到的PDU传递到RLC层的一个逻辑信道。
22、根据实施例19-2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重排序实体,被配置成在所述RLC层中基于序列号(SN)对所接收的PDU进行重排序。
23、根据实施例19-2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定时器,被配置成当至少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时启动。
24、根据实施例19-2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发射机,被配置成在所述定时器期满的条件下,基于所述RLCPDU的SN,传送用于指示丢失的RLCPDU的状态报告,其中在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且定时器正在运行的条件下,对所述状态报告的传送进行延迟。
25、根据实施例19-2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定时器期满和至少另一个RLCPDU丢失的条件下:
所述定时器还被配置成重启;以及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所述丢失的RLCPDU的SN。
26、根据实施例19-2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没有其他RLCPDU丢失的条件下,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具有最高SN的RLCPDU的SN加一。
27、根据实施例19-2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具有小于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的SN的其他RLCPDU丢失,则所传送的状态报告指示否定应答(NACK)。
虽然本发明的特征和元素以特定的结合在以上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特征或元素可以在没有其它特征和元素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或在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元素结合的各种情况下使用。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在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中实施,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被包含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实例包括电子信号(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而传送)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关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例包括但不局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寄存器、缓冲存储器、半导体存储设备、诸如内部硬盘和可移动磁盘之类的磁介质、磁光介质以及压缩碟片(CD-ROM)和数字多功能光盘(DVD)之类的光介质。与软件有关的处理器可以被用于实施在WTRU、UE、终端、基站、RNC或者任何主计算机中使用的射频收发信机。
Claims (12)
1.一种在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中使用的用于对所接收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多个节点B接收PDU,其中每个所接收的PDU具有传输序列号(TSN);
在MAC层中使用所述TSN在不同重排序队列中对从所述多个节点B中的每个节点B接收到的PDU进行重排序;
将从多个重排序队列接收到的PDU传递到RLC层中的一个逻辑信道;
在所述RLC层中基于序列号(SN)对所接收的PDU进行重排序;
当至少一个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时,启动定时器;以及
在所述定时器期满的条件下,基于所述RLCPDU的SN,传送用于指示丢失的RLCPDU的状态报告,其中在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且所述定时器正在运行的条件下,对所述状态报告的传送进行延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至少另一个RLCPDU丢失的条件下:
重启所述定时器;以及
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所述丢失的RLCPDU的S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没有其他RLCPDU丢失的条件下,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具有最高SN的RLCPDU的SN加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具有小于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的SN的其他RLCPDU丢失,则所传送的状态报告指示否定应答(NACK)。
5.一种在UTRAN中使用的用于对所接收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多个节点B接收PDU,其中每个所接收的PDU具有传输序列号(TSN);
在MAC层中使用所述TSN在不同重排序队列中对从所述多个节点B中的每个节点B接收到的PDU进行重排序;
将从多个重排序队列接收到的PDU传递到RLC层中的一个逻辑信道;
在所述RLC层中基于序列号(SN)对所接收的PDU进行重排序;
当至少一个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时,启动定时器;以及
在所述定时器期满的条件下,基于所述RLCPDU的SN,传送用于指示丢失的RLCPDU的状态报告,其中在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且所述定时器正在运行的条件下,对所述状态报告的传送进行延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至少另一个RLCPDU丢失的条件下:
重启所述定时器;以及
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所述丢失的RLCPDU的S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没有其他RLCPDU丢失的条件下,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具有最高SN的RLCPDU的SN加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具有小于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的SN的其他RLCPDU丢失,则所传送的状态报告指示否定应答(NACK)。
9.一种用于对所接收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WTRU包括:
接收机,被配置成从多个节点B接收PDU,其中每个所接收的PDU具有传输序列号(TSN);
第一重排序实体,被配置成在MAC层中使用所述TSN在不同重排序队列中对从多个节点B中的每个节点B接收到的PDU进行重排序;
处理器,被配置成将从多个重排序队列接收到的PDU传递到RLC层中的一个逻辑信道;
第二重排序实体,被配置成在所述RLC层中基于序列号(SN)对所接收的PDU进行重排序;
定时器,被配置成当至少一个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时启动;以及
发射机,被配置成在所述定时器期满的条件下,基于所述RLCPDU的SN,传送用于指示丢失的RLCPDU的状态报告,其中在RLCPDU基于该RLCPDU的SN而丢失且所述定时器正在运行的条件下,对所述状态报告的传送进行延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WTRU,该WTRU还包括: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至少另一个RLCPDU丢失的条件下:
所述定时器还被配置成重启;以及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所述丢失的RLCPDU的SN。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WTRU,该WTRU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且没有其他RLCPDU丢失的条件下,将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设置成具有最高SN的RLCPDU的SN加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WTRU,其中如果在重排序缓冲器中具有小于下一个期望的RLCPDU的SN的SN的其他RLCPDU丢失,则所传送的状态报告指示否定应答(NA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8897610P | 2010-10-01 | 2010-10-01 | |
US61/388,976 | 2010-10-01 | ||
PCT/US2011/054248 WO2012044945A1 (en) | 2010-10-01 | 2011-09-30 | Mac and rlc architecture and procedures to enable reception from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1051A CN103141051A (zh) | 2013-06-05 |
CN103141051B true CN103141051B (zh) | 2016-01-27 |
Family
ID=44774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7394.0A Active CN103141051B (zh) | 2010-10-01 | 2011-09-30 | 用于对所接收的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和wtru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638723B2 (zh) |
EP (1) | EP2622774B1 (zh) |
JP (2) | JP5643434B2 (zh) |
KR (1) | KR101707271B1 (zh) |
CN (1) | CN103141051B (zh) |
IL (1) | IL225508A (zh) |
TW (1) | TWI510127B (zh) |
WO (1) | WO20120449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75175A1 (en) | 2008-01-04 | 2009-07-0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adio link control reset us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
US8989140B2 (en) | 2010-06-28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ity in a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891356B2 (en) | 2010-06-28 | 2014-11-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RLC sublayer |
US8989004B2 (en) * | 2010-11-08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PDCP sublayer |
JPWO2012081117A1 (ja) * | 2010-12-16 | 2014-05-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制御方法 |
US20120294281A1 (en) * | 2011-05-16 | 2012-11-2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Data delivery method performed in receiving apparatu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294235B2 (en) * | 2011-06-07 | 2016-03-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er equipment-based enhancements of radio link control for multi-point wireless transmission |
US9232482B2 (en) | 2011-07-01 | 2016-01-05 | QUALO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 communications |
US9167472B2 (en) * | 2011-07-01 | 2015-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UL RLC flow control for MRAB calls |
US9591593B2 (en) | 2011-07-22 | 2017-03-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uplink power control |
US8619801B2 (en) * | 2011-07-29 | 2013-12-3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haring a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port by a plurality of applications |
US8737211B2 (en) | 2011-08-03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network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modes in multiflow systems |
US9125098B2 (en) | 2011-08-03 | 2015-09-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gestion control in multiflow networks |
US9930569B2 (en) | 2011-08-04 | 2018-03-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ndition based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 communications |
US9686046B2 (en) | 2011-09-13 | 2017-06-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ndition based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 communications |
US8873535B2 (en) | 2011-09-26 | 2014-10-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protocol data uni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9628397B2 (en) * | 2012-04-16 | 2017-04-18 | Mediatek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
CN102868504A (zh) * | 2012-08-24 | 2013-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状态报告的方法和rlc接收实体 |
WO2014119946A1 (en) | 2013-01-29 | 2014-08-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KR102164988B1 (ko) * | 2013-04-30 | 2020-10-1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단말의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
EP2993954B1 (en) * | 2013-05-20 | 2019-10-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cknowledgement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
KR102211469B1 (ko) * | 2013-08-09 | 2021-02-04 | 팬텍 주식회사 | 이중연결 시스템에서 멀티 플로우를 고려한 pdcp 재배열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5020508A1 (ko) * | 2013-08-09 | 2015-02-12 | 주식회사 팬택 | 이중연결 시스템에서 멀티 플로우를 고려한 pdcp 재배열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156192B1 (ko) * | 2013-08-09 | 2020-09-15 | 팬텍 주식회사 | 이중연결 시스템에서 멀티 플로우를 고려한 pdcp 재배열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156191B1 (ko) * | 2013-08-09 | 2020-09-15 | 팬텍 주식회사 | 이중연결 시스템에서 멀티 플로우를 고려한 pdcp 재배열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5020507A1 (ko) * | 2013-08-09 | 2015-02-12 | 주식회사 팬택 | 이중연결 시스템에서 pdcp 재배열 방법 및 장치 |
US9456378B2 (en) * | 2013-09-25 | 2016-09-27 | Intel Corporation | End-to-end (E2E) tunneling for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multi-rat) |
CN104519524A (zh) * | 2013-09-26 | 2015-04-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流传输的数据排序方法及接收装置 |
US20150089382A1 (en) * | 2013-09-26 | 2015-03-26 | Wu-chi Feng |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
US9585048B2 (en) | 2013-10-30 | 2017-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aggregating data from WWAN and WLAN |
CN104717043A (zh) * | 2013-12-13 | 2015-06-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启动重排定时器时长的方法和设备 |
CN105917599B (zh) * | 2014-01-16 | 2020-01-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无连接通信系统中操作用户面协议栈的装置和方法 |
WO2015122815A1 (en) * | 2014-02-14 | 2015-08-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bs, rnc and respective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transmitting data to a ue |
EP3110059A4 (en) * | 2014-03-19 | 2017-03-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and feedback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9503888B2 (en) * | 2014-04-17 | 2016-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d timer handling mechanism |
CN105007137B (zh) * | 2014-04-23 | 2018-10-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rlc层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和rlc实体 |
CN104283656B (zh) * | 2014-09-09 | 2017-12-05 | 南京纳凯永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维护am模式rlc接收窗口及数据接收的方法 |
US9674297B2 (en) * | 2015-02-09 | 2017-06-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Handling packet reordering at a network adapter |
TWI750136B (zh) * | 2015-09-23 | 2021-12-21 | 美商Idac控股公司 | 以無線傳送/接收單元(wtru)為中心傳輸 |
CN107005560B (zh) * | 2015-09-25 | 202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
CN107454276B (zh) * | 2016-06-01 | 2021-07-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终端设备及其数据转发方法、及通信系统 |
CN107707337A (zh) * | 2016-08-09 | 2018-02-16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重排方法及其装置 |
CN107872842B (zh) * | 2016-09-27 | 2021-01-1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07995653B (zh) * | 2016-10-26 | 2021-03-23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 |
CN108024374A (zh) * | 2016-11-03 | 2018-05-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系统 |
EP3319252A1 (en) * | 2016-11-04 | 2018-05-0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Efficient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ransport block |
CN108234550B (zh) * | 2016-12-14 | 2020-06-12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pdcp实体 |
KR102721527B1 (ko) * | 2017-01-04 | 2024-10-25 |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10679105B (zh) * | 2017-05-24 | 2024-02-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9150419B (zh) * | 2017-06-16 | 2021-09-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US10757667B2 (en) | 2017-07-21 | 2020-08-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managing synchronization with network |
CN112237026B (zh) * | 2018-07-10 | 2024-08-0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数据链路层中反馈机制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
CN110943807B (zh) * | 2018-09-21 | 2022-09-2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KR20210009734A (ko) * | 2019-07-17 | 2021-01-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스플릿 베어러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
CN111835457B (zh) * | 2019-08-09 | 2022-04-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收设备及发送设备 |
WO2021142764A1 (en) * | 2020-01-17 | 2021-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voiding erroneous discardment of downlink data in an unacknowledged mode (um) |
CN114071380B (zh) * | 2020-08-05 | 2023-05-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多播业务的接收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N112565068B (zh) * | 2020-11-20 | 2021-12-21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应用于tsn网络的冗余流调度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91129A1 (en) * | 2003-04-10 | 2004-10-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of retransmission |
CN101060386A (zh) * | 2006-04-17 | 2007-10-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实体及其数据块的上报方法 |
CN101558595A (zh) * | 2006-12-15 | 2009-10-14 |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 UTRAN HSDPA无线网络中的增强MAC-d复用 |
CN101636959A (zh) * | 2007-03-15 | 2010-01-27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在演进型高速分组接入系统中对数据重排序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657998A (zh) * | 2007-02-02 | 2010-02-24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在演进型hspa中用于通用mac复用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0088538A2 (en) * | 2009-01-29 | 2010-08-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lc for multi-carrier lte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47464B1 (ko) * | 2002-01-05 | 2007-08-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고속하향링크패킷접속(hsdpa)시스템을 위한타이머를 이용한 교착상황 회피방법 |
KR100840733B1 (ko) * | 2002-01-05 | 2008-06-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처리하는 방법 그 시스템 및 그 수신 장치 |
KR101000699B1 (ko) * | 2004-04-19 | 2010-12-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링크 제어계층에서의 데이터 처리방법 |
US20060072504A1 (en) | 2004-09-30 | 2006-04-0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Reordering of data packets during soft hand offs in a wireless system |
CN1306288C (zh) * | 2005-04-27 | 2007-03-21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具有平整谐振腔层的滤光片列阵 |
US7761767B2 (en) * | 2005-10-21 | 2010-07-20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management for reliable hybrid ARQ process |
WO2007092887A2 (en) * | 2006-02-08 | 2007-08-16 | Agere Systems Inc. | Mac-hs processing in an hsdpa-compatible receiver in a 3g wireless network |
ATE492100T1 (de) * | 2006-03-03 | 2011-01-15 | Huawei Tech Co Ltd | Verfahren zur neuzusammenstellung von daten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orrichtung dafür |
EP2039047A4 (en) * | 2006-07-07 | 2012-05-0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UPPORT ACCESS CONTROL REJECT NOTIFICATION |
KR100938090B1 (ko) * | 2006-10-19 | 2010-01-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WO2008081222A1 (en) * | 2006-12-28 | 2008-07-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xt data indicator handling |
US8687495B2 (en) * | 2007-03-16 | 2014-04-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159498B1 (ko) * | 2007-04-26 | 2012-06-22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이동국 |
JP5143225B2 (ja) * | 2007-06-01 | 2013-02-13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別チャネルのステータスレポートの順序の乱れた配信 |
EP2043391A1 (en) * | 2007-09-25 | 2009-04-0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Omitting UE ID on an enhanced RACH process |
CN103384415B (zh) * | 2007-09-27 | 2017-04-12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无线系统、rnc以及在rnc中使用的方法 |
US8121128B2 (en) * | 2008-02-26 | 2012-02-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606205B1 (ko) * | 2008-08-21 | 2016-03-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태 보고 유발 방법 및 수신기 |
KR100972166B1 (ko) * | 2008-10-13 | 2010-07-26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프로토콜데이터유닛 순서정렬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단말 |
US20100232356A1 (en) * | 2009-03-16 | 2010-09-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ayer two segment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data rate transmissions |
US8249117B2 (en) * | 2009-12-21 | 2012-08-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adjustment of reordering release timer |
-
2011
- 2011-09-30 TW TW100135555A patent/TWI510127B/zh active
- 2011-09-30 US US13/250,133 patent/US86387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30 KR KR1020137011262A patent/KR101707271B1/ko active Active
- 2011-09-30 WO PCT/US2011/054248 patent/WO201204494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9-30 EP EP11767587.6A patent/EP2622774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9-30 CN CN201180047394.0A patent/CN103141051B/zh active Active
- 2011-09-30 JP JP2013531918A patent/JP5643434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4-02 IL IL225508A patent/IL225508A/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
- 2014-01-27 US US14/164,890 patent/US9049016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0-30 JP JP2014221941A patent/JP6139490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23 US US14/694,295 patent/US947327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91129A1 (en) * | 2003-04-10 | 2004-10-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of retransmission |
CN101060386A (zh) * | 2006-04-17 | 2007-10-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实体及其数据块的上报方法 |
CN101558595A (zh) * | 2006-12-15 | 2009-10-14 |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 UTRAN HSDPA无线网络中的增强MAC-d复用 |
CN101657998A (zh) * | 2007-02-02 | 2010-02-24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在演进型hspa中用于通用mac复用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636959A (zh) * | 2007-03-15 | 2010-01-27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在演进型高速分组接入系统中对数据重排序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0088538A2 (en) * | 2009-01-29 | 2010-08-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lc for multi-carrier lte systems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Introduction of Dual Cell operation R2-087441》;Ericsson 等;《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64》;20081114;第1-7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473272B2 (en) | 2016-10-18 |
JP2015057910A (ja) | 2015-03-26 |
US9049016B2 (en) | 2015-06-02 |
IL225508A (en) | 2017-06-29 |
JP6139490B2 (ja) | 2017-05-31 |
JP5643434B2 (ja) | 2014-12-17 |
CN103141051A (zh) | 2013-06-05 |
WO2012044945A1 (en) | 2012-04-05 |
US8638723B2 (en) | 2014-01-28 |
JP2013543706A (ja) | 2013-12-05 |
US20150229448A1 (en) | 2015-08-13 |
US20120082096A1 (en) | 2012-04-05 |
US20140140276A1 (en) | 2014-05-22 |
EP2622774A1 (en) | 2013-08-07 |
TWI510127B (zh) | 2015-11-21 |
IL225508A0 (en) | 2013-06-27 |
KR20130113465A (ko) | 2013-10-15 |
TW201218844A (en) | 2012-05-01 |
KR101707271B1 (ko) | 2017-02-15 |
EP2622774B1 (en) | 2023-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41051B (zh) | 用于对所接收的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和wtru | |
JP6559815B2 (ja) | Wwanおよびwlanからのデータをアグリゲートするための技法 | |
JP5697283B2 (ja) | 単一周波数デュアルキャリア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中のリセットを低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JP5674176B2 (ja) | マルチリンクrlcサブレイヤを利用するmulti−pointhsdpa通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US9590771B2 (en) | Interrup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JP2019022217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QoS(クオリティ・オブ・サービス)フロー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18509026A (ja) | 無線リンク制御切替え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2007029169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lossless handover in 3gpp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s | |
JP5677438B2 (ja) | 媒体アクセス制御順序配送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KR20140098126A (ko) | 방법, 무선 기지국 및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0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0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