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9670B - 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19670B CN103119670B CN201180044694.3A CN201180044694A CN103119670B CN 103119670 B CN103119670 B CN 103119670B CN 201180044694 A CN201180044694 A CN 201180044694A CN 103119670 B CN103119670 B CN 1031196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mpereconductors
- current transformer
- holding element
- housing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20—Instruments transformers
- H01F38/22—Instruments transformers for single phase AC
- H01F38/28—Current transformers
- H01F38/30—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formers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AREA)
- Measuring Instrument Details And Bridges, And Automatic Balanc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壳体(2);保持元件(3),引导通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2);紧固元件(4),引导通过所述保持元件(3);以及夹持元件(5),其中紧固元件(4)和/或保持元件(3)在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时,依靠电流导体(1)的表面的至少一些区域设置;紧固元件(4)可以以旋转方式绕其纵轴旋转,从而固定或分离电流导体(1);以及夹持元件(5)可移动地布置在电流互感器壳体(2)上,从而,在第一位置时,夹持元件(5)允许沿其纵轴平移移动保持元件(3)来固定或分离电流导体(1),在第二位置时,防止保持元件(3)沿其纵轴平移移动来使电流导体(1)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的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壳体;保持元件,引导穿过电流互感器壳体;紧固元件,引导穿过保持元件;以及夹持元件。
背景技术
从相关技术中已知,引导电流导体通过设置在电流传感器壳体的开口,其中电流导体通常通过两个螺丝钉或螺纹钉固定至电流互感器,螺丝钉或螺纹钉在布置在电流传感器壳体上的两个保持元件中被引导。为了固定的目的,螺丝钉或螺纹钉在电流导体的方向上,以纯旋转动作在保持元件内旋转,直到其截面表面位于电流导体的表面上。通过连续旋转螺丝钉或螺纹钉,电流导体被固定在电流传感器壳体内。
这样的缺点是螺纹钉或螺丝钉为了固定在电流导体上必须覆盖相对长的距离,其中这仅是通过纯旋转动作来实现的,所以需要很大的力并且非常浪费时间,尤其是如果有大量电流互感器壳体被固定在电流导体上。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简单更快速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的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的。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
上面所述的目的的解决方案因此包括一种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传感器壳体的装置,包括电流传感器壳体;保持元件,引导通过电流互感器壳体;紧固元件,引导通过保持元件;以及夹持元件,其中紧固元件和/或保持元件在电流导体被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时依靠电流导体表面的至少一些区域布置,紧固元件可以以旋转方式绕其纵轴旋转,从而固定至电流导体和/或与电流导体分离,以及夹持元件可移动地布置在电流传感器壳体上,从而,在第一位置上,夹持元件允许保持元件沿其纵轴平移移动从而固定和/或分离电流导体,以及在第二位置时,防止保持元件沿其纵轴平移移动来分离电流导体。
根据本发明,电流导体因此可以通过平移移动保持元件和旋转运动紧固元件被固定至电流导体,也就是说,通过保持元件和紧固元件的两个基本独立的运动。然而,因为紧固元件被引导通过保持元件,所以保持元件的平移移动也以平移方式移动了紧固元件。为了固定电流导体,保持元件和紧固元件因此可以彼此相对移动,从而优选地,保持元件首先执行纯旋转运动直到保持元件撞击在电流导体的表面上,然后,通过旋转运动紧固元件来最终固定电流导体,紧固元件被引导通过保持元件。为此,优选地保持元件被引导通过形成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上的通路,并且紧固元件被引导通过形成在保持元件上的通路。结果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因此允许特别简单和快速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因为在优选实施例中,每单位时间内,朝向电流导体表面的保持元件的平移移动所覆盖的距离大于固定装置绕其纵轴旋转运动所覆盖的距离,所以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包括用于可拆分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的所谓的“快速固定装置”。
紧固元件和/或保持元件优选地每个具有延长的针状元件,其为了固定电流导体的目的,可以在沿其各自的纵轴的方向上移动。为了固定电流导体,紧固元件和/或保持元件可以在电流导体的方向上移动,以及为了分离电流导体,紧固元件和/或保持元件可以远离电流导体移动,其中紧固元件和/或保持元件优选地相对于电流导体布置,或被引导至电流导体,从而紧固元件或保持元件的纵轴基本相对于电流导体的纵轴横向布置。在固定状态下,电流导体被固定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上,紧固元件和/或保持元件的各个截面表面优选地依靠电流导体的表面布置。
为了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传感器壳体,夹持元件优选地首先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保持元件沿其纵轴的平移移动来固定电流导体是可能的。保持元件然后以平移的方式在电流导体的方向上移动,直到保持元件撞击在电流导体的表面上或在电流导体的附近结束。此后优选地,夹持元件从其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防止保持元件与电流导体离开的平移运动,也就是说不可能。还优选地,在第二位置,防止保持元件沿其纵轴的与电流导体分开和固定电流导体的平移移动。为了最终将电流导体固定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上,在保持元件中引导的紧固元件然后可以以旋转方法绕其纵轴旋转,直到优选地紧固元件的截面表面撞击在电流导体的表面上。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特征在于,不再需要紧固元件纯旋转运动来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但是在夹持元件的第一位置上,在保持元件中引导的紧固元件首先以平移方式在电流导体的方向上移动,然后,在夹持元件的第二位置,在保持元件被夹持元件固定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中之后,紧固元件以旋转方式在电流导体的方向上以旋转方式移动。因此可以显著地减少在电流导体上安装紧固元件的复杂性和所需时间,从而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允许“快速固定”电流导体至电流互感器壳体。这种快速固定可以优选地被执行,而不要求用于固定的额外工具。为了实现统一的固定,优选地,电流互感器壳体的两个互相相对的侧面优选地设置有具有布置在其中的紧固元件的各个保持元件,其中各个保持元件可以通过各个夹持元件固定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上或与其分开。
通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提供各种方式来使能或防止保持元件的平移移动。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保持元件的外侧面优选地包括锁定装置,以及夹持元件,或电流互感器壳体包括对应于锁定装置的锁定元件,锁定装置在第一位置与锁定元件分离,以及锁定装置在第二位置与锁定元件啮合。锁定装置和/或锁定元件可以被设计为现有技术已知的用于在保持元件和夹持元件或电流互感器壳体之间形成闭锁啮合的任意装置,也就是说例如锁定钩或棘爪。还优选地在保持元件的剩余外侧面上的至少一些区域中形成光滑表面,从而在夹持元件的第一位置,保持元件可以容易地以平移方式通过在保持元件的基本平坦其他外侧面和电流互感器之间创建最小可能的摩擦来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中容易地移动。
在该连接中,尤其优选地是,锁定装置和/或锁定元件被设计为在夹持元件的第二位置中,保持元件可以沿其纵轴方向以平移方式移动,从而固定电流导体。因此,当在夹持元件的第二位置时,保持元件沿其纵轴平移移动从而与电流导体分开的移动被防止,保持元件的平移移动从而固定电流导体优选是可能的。这样的结构可以被实现,例如,因为锁定装置和锁定元件包括可以彼此闭锁啮合锁定钩或棘爪,所以仅允许移动保持元件来固定电流导体,而不允许分开电流导体。这样的结构形成了快速固定的选项,因为夹持元件可以以平移方式通过锁定装置和锁定元件的“完全啮合”来“快速移动”来固定电流导体。
通常,夹持元件可以采用任意涉及来允许或防止保持元件的平移移动,例如塑料锁闭杆的形式。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夹持元件枢轴旋转地布置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上,夹持元件的枢轴垂直于保持元件的纵轴,在第一位置上,在夹持元件和保持元件之间形成缝隙,以及夹持元件在第二位置上依靠保持元件与其接触设置。这样的结构具有的优点是,夹持元件特别容易地通过例如使用工具或徒手从第一位置枢轴旋转至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枢轴旋转至第一位置,从而保持元件能够或不能够以平移方式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中移动。因此,夹持元件可以例如包括用于插入工具的装置,通过其可以枢轴旋转夹持元件。这样的工具例如可以被设计为螺丝刀。关于该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特别优选的是如果夹持元件可以在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与电流互感器壳体闭锁啮合。例如,这可以被实现,因为夹持元件包括例如在第一位置和/或在第二位置闭锁啮合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中的响应开口中的锁定装置。这样的结构具有这样的优点,夹持元件在没有操作者通过工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轴旋转夹持元件时,不从第二位置枢轴旋转至第一位置,从而电流导体可以与保持元件分开。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可替换的优选实施例,夹持元件可移动地布置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上,从而夹持元件的移动轴基本上与保持元件的纵轴成45°角布置,其中在第一位置夹持元件和保持元件之间形成缝隙,以及在第二位置,夹持元件依靠保持元件接触布置。根据该实施例,夹持元件因此可移动地布置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上,从而夹持元件可以例如由工具和/或徒手的驱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然后回来。夹持元件优选地被设计为使得夹持元件能够通过工具的驱动在电流导体的方向上与保持元件分开,从而保持元件可以以平移方式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中移动。这种结果因此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夹持元件可以例如通过螺丝刀和/或手指压力可以被特别容易地驱动。在这种连接中,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更优选地,在夹持元件的移动轴和在电流导体的方向上延伸的保持元件的纵轴之间形成基本上45°的角度。在第二位置上,保持元件的远离电流导体的移动,例如通过紧固元件向电流导体的旋转移动实现的,增加了夹持元件和保持元件之间的压力,产生保持元件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上改进的自锁固定的效果。
还优选地提供弹簧,例如金属弹簧,在夹持元件上形成弹力,从而夹持元件奋力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这样的结构,例如使得夹持元件能够容易地向电流导体移动,其中保持元件远离电流导体的反向运动被防止。
可以想到多种选择来设计紧固元件围绕其纵轴在保持元件中的旋转运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紧固元件被设计为螺丝钉,其中保持元件包括螺纹,以及螺丝钉可以以旋转方式在螺纹中旋转,从而固定或分离电流导体。在这种情况下,还优选地,保持元件包括用于螺纹的插口,从而螺纹不能沿保持元件的纵轴以平移方式在保持元件中移动。特别优选地是用于螺纹的插口被设计为螺纹可以从保持元件的侧面被插入保持元件中。螺纹优选地被设计为螺母、方螺母、六角螺母和/或插入螺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别优选实施例,该装置包括接收部件,布置在电流互感器壳体上,其中保持元件被引导通过接收元件,紧固元件布置在保持元件,以及接收元件可拆分地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接收元件优选地采用塑料固定器或法兰的形式,其布置在电流互感器壳体的侧面上。保持元件优选地引导通过形成在接收元件中的通道。这样的结构具有的大优点在于,现有技术已知的电流互感器壳体可以“后续”被更新为具有接收元件,其中接收元件包括保持元件、紧固元件和夹持元件。为了与上面的描述一致,优选地,锁定装置布置在接收元件上。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基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包括保持元件、紧固元件和夹持元件的接收元件的组合侧面图/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的透视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包括保持元件、紧固元件和夹持元件的接收元件的组合侧面图/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每个都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装置的透视图。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壳体2;保持元件3,引导通过电流互感器壳体2;紧固元件4,引导通过保持元件3;以及夹持元件5。
如图2和图4所示,保持元件3和夹持元件5布置在接收元件6中,其中接收元件6可分离地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为此,接收元件6或电流互感器壳体2包括锁定装置,其未被示出,然而,没有这样的锁定装置,接收元件6也可以被固定在电流互感器壳体2上,下面将描述。
紧固元件4是螺丝钉,包括封装头,并且可以以旋转方式围绕其纵轴在被设计为螺母的螺纹7中旋转,从而固定或分离电流导体1。被设计为螺丝钉和螺母的紧固元件4布置在保持元件3中,从而保持元件3以及紧固元件4可以在接收元件6中以及因此在电流互感器2中沿保持元件3的纵轴以平方式向电流导体移动,从而固定电流导体1或远离以与电流导体1分离。当电流导体1被固定时,紧固元件4和/或保持元件3因此依靠电流导体1的表面的至少一些区域布置。
夹持元件5可移动地布置在接收元件6或电流互感器壳体2上,从而,在第一位置,夹持元件6允许沿其纵轴平移移动保持元件3,从而固定或分离电流导体1。相反,在夹持元件5的第二位置,保持元件3沿其纵轴分离电流导体1的平移移动被夹持元件5防止。
为此,根据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保持元件3的外侧面包括锁定装置8,其在该示例中被设计为棘爪。夹持元件5还包括锁定元件9,其对应于锁定装置8并被设计为锁定钩。在如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锁定装置8与响应的锁定元件9啮合,从而以分离电流导体1为目的保持元件3的平移移动被防止。然而,虽然如此,可以通过将锁定装置8“完全啮合”通过锁定元件9来向电流导体1移动保持元件3。
根据图1和图2,夹持元件5可移动地布置在接收元件6或电流互感器壳体2上,从而夹持元件5的移动轴与保持元件3的纵轴成45°角。此外,提供了弹簧10,其向夹持元件5提供弹力,从而夹持元件5奋力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未示出,锁定装置8不闭锁地与锁定元件9啮合,从而保持元件3可以以平移方式沿其纵轴自由移动来固定或分离电流导体1。插口11被设置,从而将夹持元件5从第二位置转移至第一位置,其中该插口可以通过例如螺丝刀或手或手指来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和4所示,夹持元件5枢轴布置在接收元件6或电流互感器壳体2上,从而枢轴12垂直于保持元件3的纵轴。因此,夹持元件5可以如此枢轴旋转,即,在第一位置,在夹持元件5和保持元件3之间形成缝隙,从而保持元件3可以以平移方式沿其纵轴自由布置在接收元件6或电流互感器壳体2中。相反,在夹持元件5的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夹持元件5依靠保持元件3接触布置,从而保持元件3被固定,不能沿其纵轴以平移方式移动。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锁定元件9被固定在接收元件6或电流互感器壳体2上。
夹持元件5还包括用于与接收元件6或电流互感器壳体2闭锁啮合的装置,在本示例中设计为锁定装置,与接收元件6或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相应开口13啮合。在该结构中,夹持元件5同样包括插口11,可以插入工具,其中该工具可以被用于将夹持元件5从第一位置枢轴旋转至第二位置,或相反,从而固定或分离保持元件3。
参考标号列表
电流导体 1
电流互感器壳体 2
保持元件 3
紧固元件 4
夹持元件 5
接收元件 6
螺纹 7
锁定装置 8
锁定元件 9
弹簧 10
插口 11
枢轴 12
开口 13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壳体(2);保持元件(3),所述保持元件(3)被引导通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2);紧固元件(4),所述紧固元件(4)被引导通过所述保持元件(3);以及夹持元件(5),其中
所述紧固元件(4)和/或所述保持元件(3)在所述电流导体(1)固定至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2)时,依靠所述电流导体(1)的表面的至少一些区域设置;
所述紧固元件(4)可以以旋转方式绕其纵轴旋转,从而固定或分离所述电流导体(1);以及
所述夹持元件(5)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2)上,从而,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夹持元件(5)允许沿其纵轴平移移动所述保持元件(3)以固定或分离所述电流导体(1),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夹持元件(5)防止所述保持元件(3)沿其纵轴平移移动而使所述电流导体(1)分离。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元件(3)的外侧面包括锁定装置(8),以及所述夹持元件(5)或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2)包括锁定元件(9),其对应于所述锁定装置(8),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装置(8)与所述锁定元件(9)分离,以及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定装置(8)与所述锁定元件(9)闭锁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其中所述锁定装置(8)和/或所述锁定元件(9)被设计为,在所述夹持元件(5)的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保持元件(3)可以以平移方式沿其纵轴移动,从而固定所述电流导体(1)。
4.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其中所述夹持元件(5)枢转地布置在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2)上,所述夹持元件(5)的枢轴垂直于所述保持元件(3)的纵轴,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夹持元件(5)和所述保持元件(3)之间形成缝隙,以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夹持元件(5)依靠所述保持元件(3)接触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其中所述夹持元件(5)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2)闭锁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其中所述夹持元件(5)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2)上,所述夹持元件(5)的移动轴基本上与所述保持元件(3)的纵轴成45°角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夹持元件(5)和所述保持元件(3)之间形成缝隙,以及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夹持元件(5)依靠所述保持元件(3)接触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其中基本上45°的角形成在所述夹持元件(5)的移动轴和在所述电流导体(1)的方向上延伸的所述保持元件(3)的纵轴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包括弹簧(10),其中所述弹簧(10)的弹力作用在所述夹持元件(5)上,从而所述夹持元件(5)奋力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其中所述紧固元件(4)被设计为螺丝钉,所述保持元件(3)包括螺纹(7),以及所述螺丝钉可以以旋转方式在所述螺纹(7)中旋转来固定或分离所述电流导体(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1)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2)的装置,包括接收元件(6),布置在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2)上,其中所述保持元件(3)被引导通过所述接收元件(6),所述夹持元件(5)布置在所述保持元件(3)上,以及所述接收元件(6)可分离地固定至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201020008750 DE202010008750U1 (de) | 2010-10-07 | 2010-10-07 | Vorrichtung zur lösbaren Befestigung eines Stromleiters an einem Stromwandlergehäuse |
DE201010038042 DE102010038042B4 (de) | 2010-10-07 | 2010-10-07 | Montageanordnung zur lösbaren Befestigung eines Stromleiters an einem Stromwandlergehäuse |
DE202010008750.3 | 2010-10-07 | ||
DE102010038042.3 | 2010-10-07 | ||
PCT/EP2011/067611 WO2012045885A1 (de) | 2010-10-07 | 2011-10-07 | Vorrichtung zur lösbaren befestigung eines stromleiters an einem stromwandlergehäus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19670A CN103119670A (zh) | 2013-05-22 |
CN103119670B true CN103119670B (zh) | 2016-12-07 |
Family
ID=44907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4694.3A Active CN103119670B (zh) | 2010-10-07 | 2011-10-07 | 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63009B2 (zh) |
EP (1) | EP2625700B1 (zh) |
JP (1) | JP2013540357A (zh) |
KR (1) | KR101443661B1 (zh) |
CN (1) | CN103119670B (zh) |
AU (1) | AU2011311519A1 (zh) |
BR (1) | BR112013005192A2 (zh) |
CA (1) | CA2813123A1 (zh) |
MX (1) | MX2013002838A (zh) |
RU (1) | RU2013118460A (zh) |
SG (1) | SG188441A1 (zh) |
WO (1) | WO201204588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13084A (zh) * | 2013-09-25 | 2014-01-1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三相电能表现场校验仪可拆卸电流互感器 |
EP2924451B1 (en) * | 2014-03-24 | 2019-01-09 | LEM Intellectual Property SA | Current transducer |
USD742842S1 (en) * | 2014-03-24 | 2015-11-10 | Lem Intellectual Property Sa | Electrical current transducer |
CN105280364A (zh) * | 2015-06-24 | 2016-01-27 | 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互感器的安装结构 |
DE102017101279B4 (de) * | 2016-12-21 | 2024-09-19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Stellvorrichtung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112951571B (zh) * | 2021-01-07 | 2023-11-21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设有保护罩的高压直流互感器 |
CN113419095B (zh) * | 2021-06-04 | 2022-10-04 | 三沙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电流互感器辅助接线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8757A (en) * | 1973-04-02 | 1975-04-22 | Jr William V Puklus | Automatic locking sliding nut |
US4258348A (en) * | 1979-11-13 | 1981-03-24 | Stb Transformer Company | Current measuring transformer |
JPS57192014A (en) | 1981-07-31 | 1982-11-26 | Takamatsu Electric Works Ltd | Holder for wire in electric apparatus |
JPS5933223U (ja) * | 1982-08-26 | 1984-03-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母線直付け計器用変流器 |
JPH03119604A (ja) | 1989-09-30 | 1991-05-22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反射体および照明器具 |
US4981444A (en) * | 1989-12-07 | 1991-01-01 | The Chamberlain Group, Inc. | Strain relief assembly |
JPH03119604U (zh) * | 1990-03-23 | 1991-12-10 | ||
JPH07119715A (ja) * | 1993-10-25 | 1995-05-09 | K M Suteeshiyon:Kk | 吊下げ器具 |
DE19733852A1 (de) * | 1997-08-05 | 1999-02-11 | Broeder Marie Luise | Schienenstromwandler mit formschlüssiger Primärschienenklemme |
DE19833150C1 (de) | 1998-07-23 | 1999-10-14 | Moeller Gmbh | Anschlußklemme |
DE10064375A1 (de) * | 2000-12-21 | 2002-06-27 | Sw Stanzwerk Glarus Ag Glarus | Schnellbefestigungsmutter |
JP4142355B2 (ja) * | 2002-07-02 | 2008-09-03 | 敏 森西 | 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クランプ |
CN2795529Y (zh) * | 2005-04-14 | 2006-07-12 | 苏州橡林洁具制品有限公司 | 连接装置 |
JP2007288337A (ja) | 2006-04-13 | 2007-11-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誘導結合装置 |
JP5283051B2 (ja) * | 2006-09-19 | 2013-09-04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緩み防止ナット |
DE202009018967U1 (de) | 2009-12-17 | 2015-01-15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r lösbaren Befestigung eines Stromleiters an einem Stromwandlergehäuse |
-
2011
- 2011-10-07 CA CA2813123A patent/CA281312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10-07 BR BR112013005192A patent/BR112013005192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10-07 CN CN201180044694.3A patent/CN103119670B/zh active Active
- 2011-10-07 SG SG2013016928A patent/SG188441A1/en unknown
- 2011-10-07 US US13/824,300 patent/US896300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0-07 KR KR1020137011770A patent/KR101443661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0-07 RU RU2013118460/07A patent/RU2013118460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10-07 MX MX2013002838A patent/MX2013002838A/es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10-07 EP EP11779113.7A patent/EP2625700B1/de active Active
- 2011-10-07 JP JP2013532228A patent/JP2013540357A/ja active Pending
- 2011-10-07 AU AU2011311519A patent/AU201131151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10-07 WO PCT/EP2011/067611 patent/WO2012045885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13118460A (ru) | 2014-10-27 |
MX2013002838A (es) | 2013-05-30 |
EP2625700B1 (de) | 2016-03-30 |
JP2013540357A (ja) | 2013-10-31 |
BR112013005192A2 (pt) | 2019-09-24 |
US8963009B2 (en) | 2015-02-24 |
SG188441A1 (en) | 2013-05-31 |
CN103119670A (zh) | 2013-05-22 |
US20130240248A1 (en) | 2013-09-19 |
KR101443661B1 (ko) | 2014-09-23 |
CA2813123A1 (en) | 2012-04-12 |
KR20130099143A (ko) | 2013-09-05 |
EP2625700A1 (de) | 2013-08-14 |
WO2012045885A1 (de) | 2012-04-12 |
AU2011311519A1 (en) | 2013-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19670B (zh) | 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的装置 | |
US9728896B2 (en) | Lever-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ing assurance member | |
PT2947718T (pt) | Terminal de ligação de aperto acionado por mola | |
US20100311258A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ver | |
CA2689130A1 (en) | Lockout device | |
AU2017305418A1 (en) | Tap clamp | |
US10823919B2 (en) | Plug-in connector part | |
WO2011151110A2 (de) | Akkuladekoffer | |
CN209510810U (zh) | 弧形锁连接件以及组装型led屏 | |
KR101444092B1 (ko) | 전기적 도체를 변류기 하우징으로 분리 가능하게 부착하기 위한 장치 | |
US10644442B2 (en) | Plug connector part with strain relief | |
RU2014127467A (ru) | Кодовый замок | |
JP2013187044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6410447B (zh) | 一种计量引线装置 | |
US876738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
CN1722336B (zh) | 两个电器件固定装置的锁紧机构和具有该机构的电器件 | |
KR101260682B1 (ko) | 다점 조임 방식 로킹 장치 | |
CN209434407U (zh) | 接线端子 | |
US7303028B2 (en) | Adjustable handle for a power tool | |
CN107630919B (zh) | 弹片式转动件开合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16698617U (zh) | 具有弹卡装置的电池盖体和车载电池 | |
CN112436298A (zh) | 夹持装置 | |
CN110191824A (zh) | 跨骑型车辆用电动转向锁定装置 | |
EP2998479B1 (de) | Beschlag für eine Gebäudetür mit einer Handhabe | |
CN100554634C (zh) | 一种含有牵引-旋转锁闩的闭锁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Leifer Christoph Inventor after: Thoerner Carsten Inventor after: Trinh Dat-Minh Inventor before: Leifer Christoph Inventor before: Thoerner Carsten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EIFER CHRISTOPH THOERNER CARSTEN TO: LEIFER CHRISTOPH THOERNER CARSTEN DAT-MINH TRINH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