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8085A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18085A CN103118085A CN2013100226287A CN201310022628A CN103118085A CN 103118085 A CN103118085 A CN 103118085A CN 2013100226287 A CN2013100226287 A CN 2013100226287A CN 201310022628 A CN201310022628 A CN 201310022628A CN 103118085 A CN103118085 A CN 1031180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ial port
- internet
- server
- remote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WSGCGMGMFSSTNK-UHFFFAOYSA-M 1-methyl-4-phenyl-1-propan-2-ylpiperidin-1-ium;iodide Chemical compound [I-].C1C[N+](C(C)C)(C)CCC1C1=CC=CC=C1 WSGCGMGMFSSTNK-UHFFFAOYSA-M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40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GVGLGOZIDCSQPN-PVHGPHFFSA-N Hero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C=C[C@H]23)OC(C)=O)C4=C5[C@@]12CCN(C)[C@@H]3CC5=CC=C4OC(C)=O GVGLGOZIDCSQPN-PVHGPHFFSA-N 0.000 description 1
- ZVKAMDSUUSMZES-NZQWGLPYSA-N OS II Natural products CC(=O)N[C@H]1[C@H](OC[C@@H](O)[C@@H](O)[C@@H](O)CO)O[C@H](CO)[C@H](O[C@H]2O[C@H](CO)[C@@H](O)[C@H](O)[C@H]2O)[C@@H]1O[C@@H]3O[C@H](CO)[C@@H](O)[C@H](O)[C@H]3O ZVKAMDSUUSMZES-NZQWGLP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70 change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6 eff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该系统包括IM服务器、IM控制端和远端设备,这里的IM是即时通信协议的英文缩写,IM服务器部署于公众互联网节点,用于协调组织远端设备与IM控制端进行通信,支持即时通信协议,IM控制端,用于对远端设备的远程监控,远端设备包括IM客户端和串口接入模块,串口接入模块通过串口与工业现场设备进行连接,IM客户端接入到公众互联网,支持即时通信协议,实现与互联网节点上的IM服务器通信。充分利用公众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球异地控制、移动控制等,提高远程控制效率,降低大规模远程控制系统建设的综合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现场控制的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流行采用串口服务器实现用以太网改造工业现场控制的实施。
对于普通的串口服务器,或称串口转以太网设备,通常利用UDP或者TCP进行直接通信,采用Web页面进行设备配置。这样的串口服务器存在如下缺点:
(1)必须要求设备的IP地址对控制端是可见的,如果针对多个设备进行控制,该以太网网络拓扑限制较大。
(2)如果要求利用公众互联网进行远程控制,则要求设备的IP地址是公网IP地址,由于公网IP地址是稀缺资源,这种实施方法成本高昂,并且设备查找复杂,网络部属非常困难。
以上多种缺点,限制了串口服务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普及和推广,也无法利用公众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工业控制的实施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以解决现有工业串口控制在网络环境下部署的弊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该系统包括IM服务器、IM控制端和远端设备,这里的IM是即时通信协议的英文缩写,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e,IM),
IM服务器部署于公众互联网节点,用于协调组织远端设备与IM控制端进行通信,支持即时通信协议,
IM控制端,用于对远端设备的远程监控,
远端设备包括IM客户端和串口接入模块,串口接入模块通过串口与工业现场设备进行连接,IM客户端接入到公众互联网,支持即时通信协议,实现与互联网节点上的IM服务器通信。
所述的IM服务器、IM控制端和远端设备均支持的即时通信协议包含XMPP/Jabber协议、IMPP协议、SIMPLE协议、PRIM协议、QQ协议或者MSN协议之一,采用各协议的非加密通信机制或者加密通信机制。
所述的IM服务器部署于私有网络,该IM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被IM客户端和IM控制端访问,从而构成一个私有专网进行远程控制。
所述的IM客户端,包括:IM登录管理单元和IM业务单元,
IM登录管理单元,实现远程客户端的包括服务器地址信息、登录帐户和登录密码的IM属性管理,IM登录管理单元还实现好友分组管理,并设置好友权限,包括接受远端通信的好友权限、以及可以更改帐号信息的好友,
IM业务单元,实现在权限控制下的业务信息通信,包括对串口数据通信和串口端口设置。
所述的串口接入模块,是多个串口端口实现,
其中,在多个串口端口实现中,串口端口设置包含波特率设置、起始位设置、停止位设置、校验位设置;
各个端口可以分别设置,也可以批量设置;
多个串口可以本地内部互相通信,也可以分别与远端控制模块进行通信。
任何一个串口通过输入特殊指令,进入终端编程模式,包括IM登录管理单元、串口端口设置的修改。
所述的IM控制端,包括:远端设备的管理单元和业务通信单元,
远端设备的管理单元,实现远端设备查询、远端设备IM登录管理更改、串口设置更改和通信模式更改;
业务通信单元,实现与远端设备的业务通信,从而实现远端外部设备的控制、通信。
本发明引入先进的公众互联网技术,通过改造控制网络拓扑图,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通信的串口服务器,实现更加灵活的远程控制方法。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公众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球异地控制、移动控制等,提高远程控制效率,降低大规模远程控制系统建设的综合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及其控制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远端设备的IM业务角色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远端设备的硬件实现框图。
图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远端设备上的软件模块框图。
图5为本发明所涉及的IM控制端上的软件模块框图。
图6位本发明所涉及的IM服务器上的软件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参阅图1所示,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包含三部分设备:
(1)远端设备,通过设备上的串口与工业现场设备进行连接;远端设备集成实现了XMPP协议客户端,具备通过IM服务器,与IM控制端进行通信的能力。
(2)IM控制端,即远程控制者操控平台;IM控制端同样实现了XMPP协议客户端,通过系统程序的权限管理下,可以更改管理远端设备的服务器地址、帐号/密码管理、端口设置更改管理;同时实现与远程设备进行通信。
(3)IM服务器,部署于公众互联网节点,协调组织远端设备与IM控制端进行通信,通信所用协议为即时通信常用协议,包含但不限于使用XMPP/Jabber协议。
参阅图2至图4,描述远端设备的具体实现的硬件框图、XMPP实例化任务、嵌入式终端软件模块框图。
针对远端设备硬件实现,本设备可以采用STM32F107作为远端设备主控,也可以采用其他带有ARM内核、MIPS内核、优化的8051内核等的嵌入式处理器。
远端设备可以采用FreeRTOS作为设备操作系统,也可以采用uC/OS-II、eCos、RT-Thread、ThreadX、以及RT-Linux等实时操作系统,也可以采用标准Linux、WinCE等大型操作系统。
针对采用XMPP协议的实现中,远端终端采用gloox库作为协议支撑库,也可以采用iksemel、libstrophe、libgingle、Loudmouth等多种XMPP协议库。
远程终端的端口可以实现为RS232,以及工业现场控制中常用的RS485、RS422总线接口。
本发明支持在RS232或者RS485总线协议上集成modbus协议、LONWorks等常用工业现场控制协议,使得远端设备与控制端构建一个虚拟链路,实现基于互联网的modbus、LONWorks设备控制。
参阅图5,描述了IM控制端的软件模块框图。
IM控制端可以采用基于JAVA的应用环境,也可以采用原生运行环境,如用Visual C++编制的Windows程序、基于浏览器的JavaScript应用环境。
IM控制端采用Smack的XMPP支持库,也可以采用Tinder等其他XMPP支持库。
参阅图6,描述了IM服务器的软件模块框图。
IM服务器采用标准Jabber服务器-Openfire及其Openfire集群,也可以采用ejabberd、djabberd等多种XMPP服务器。
IM服务器采用Apache作为其他设备管控开发、操作界面开发支撑环境,也可以采用其他服务器软件,如ASP.net等。
基于互联网远程通信的串口服务器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系统包含:
(1)串口接入模块,内置于远端设备中,实现一个或者多个串口接入;通过串口与远端受控设备进行连接;
(2)IM客户端模块,内置于远端设备中,实现与以太网物理连接,并通过本地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路由器等普通网络设备,接入到公众互联网;IM客户端同时实现IM通信协议,完成与互联网节点上的IM服务器通信;
(3)IM控制端模块,提供控制者或者控制中心监控远端设备,通常实现为一组软件,运行/部署在监控PC/笔记本/服务器上,可实现移动监控、多地监控等监控模式,也可采用专门机器邦定部署,从而成为专用监控设备;
(4)IM服务器模块,位于公众互联网节点,或者IM客户端模块、IM控制端模块均能IP访问的专网节点,实现全网即时通信(InstantMessage,IM)协议支撑,保障IM基础通信顺利实施。
基于互联网远程通信的串口服务器系统,所述的IM协议为包含但不限于XMPP/Jabber协议、IMPP协议、SIMPLE协议、PRIM协议、QQ协议、MSN协议等主流即时通信协议之一,可以采用各协议的非加密通信机制和加密通信机制。
基于互联网远程通信的串口服务器系统,所述的IM服务器是主要实现IM协议控制的设备,其部署模式分两种:
(1)该IM服务器部署在公众互联网节点,则所有远端IM客户端及其远端设备、IM控制端只要接入到公众互联网,则IM控制端均能够找到IM客户端,并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实现移动控制、全球异地控制;
(2)该IM服务器部署在私有网络,则要求该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被IM客户端、IM控制端访问,从而构成一个私有专网进行远程控制。
基于互联网远程通信的串口服务器系统,所述的IM客户端,包括:
(1)IM登录管理单元,实现远程客户端的服务器地址信息、登录帐户、登录密码等IM属性管理;IM登录管理单元也实现好友分组管理,并设置好友权限,包括接受远端通信的好友权限、以及可以更改帐号信息的好友等;
(1)IM业务单元,实现在权限控制下的业务信息通信,如串口数据通信、串口端口设置等
基于互联网远程通信的串口服务器系统,所述的串口接入模块,可以为一个串口端口实现,也是是多个串口端口实现;
其中在多个串口端口实现中,串口端口设置包含波特率设置、起始位设置、停止位设置、校验位设置;各个端口可以分别设置,也可以批量设置;多个串口可以本地内部互相通信,也可以分别与远端控制模块进行通信。
所述的串口接入模块,其特征在于,任何一个串口通过输入特殊指令,进入终端编程模式,可以包括IM登录管理单元、串口端口等多种设置的修改。
基于互联网远程通信的串口服务器系统,所述的IM控制端模块,包括:
(1)远端设备的管理单元,实现远端设备查询、远端设备IM登录管理更改、串口设置更改、通信模式更改;
(2)业务通信单元,实现与远端设备的业务通信,从而实现远端外部设备的控制、通信。
基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如下的核心问题:
(1)通过IM即时通信协议,构建工业现场控制的互联网化,从而实现工业设备、物联网设备的控制与互联网业务的结合;通过异地控制、移动控制,构建智能城市模型。首先IM控制端与IM远程设备,在IM服务器的通信支持下,构建虚拟串口通信链路。在该虚拟通信链路上进行直接的数据通信,或者封装成MODBUS协议等多种工业设备可识别的协议,从而完成完整的远程控制实现。
(2)远程控制的设备发现/设备查找。由于设备通过接入互联网,即可自动登录IM服务器,IM控制端在一定权限控制下,即可向IM服务器查询登陆的设备,从而获取管理对象的详细信息。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7)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IM服务器、
IM控制端和远端设备,这里的IM是即时通信协议的英文缩写,
IM服务器部署于公众互联网节点,用于协调组织远端设备与IM控制端进行通信,支持即时通信协议,
IM控制端,用于对远端设备的远程监控,
远端设备包括IM客户端和串口接入模块,串口接入模块通过串口与工业现场设备进行连接,IM客户端接入到公众互联网,支持即时通信协议,实现与互联网节点上的IM服务器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M服务器、IM控制端和远端设备均支持的即时通信协议包含XMPP/Jabber协议、IMPP协议、SIMPLE协议、PRIM协议、QQ协议或者MSN协议之一,采用各协议的非加密通信机制或者加密通信机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M服务器部署于私有网络,该IM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被IM客户端和IM控制端访问,从而构成一个私有专网进行远程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M客户端,包括:IM登录管理单元和IM业务单元,
IM登录管理单元,实现远程客户端的包括服务器地址信息、登录帐户和登录密码的IM属性管理,IM登录管理单元还实现好友分组管理,并设置好友权限,包括接受远端通信的好友权限、以及可以更改帐号信息的好友,
IM业务单元,实现在权限控制下的业务信息通信,包括对串口数据通信和串口端口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串口接入模块,是多个串口端口实现,
其中,在多个串口端口实现中,串口端口设置包含波特率设置、起始位设置、停止位设置、校验位设置;
各个端口可以分别设置,也可以批量设置;
多个串口可以本地内部互相通信,也可以分别与远端控制模块进行通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何一个串口通过输入特殊指令,进入终端编程模式,包括IM登录管理单元、串口端口设置的修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M控制端,包括:远端设备的管理单元和业务通信单元,
远端设备的管理单元,实现远端设备查询、远端设备IM登录管理更改、串口设置更改和通信模式更改;
业务通信单元,实现与远端设备的业务通信,从而实现远端外部设备的控制、通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226287A CN103118085A (zh) | 2012-12-04 | 2013-01-22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14152.4 | 2012-12-04 | ||
CN201210514152 | 2012-12-04 | ||
CN2013100226287A CN103118085A (zh) | 2012-12-04 | 2013-01-22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18085A true CN103118085A (zh) | 2013-05-22 |
Family
ID=48416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226287A Pending CN103118085A (zh) | 2012-12-04 | 2013-01-22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1808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8890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远程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7348937A (zh) * | 2017-07-04 | 2017-11-17 | 厦门大学 | 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无线医疗喉镜系统 |
CN108419452A (zh) * | 2015-01-13 | 2018-08-17 | 沃兹艾普公司 | 用于管理移动装置上的应用的远程web客户端的技术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77883A1 (en) * | 2008-01-03 | 2009-07-09 |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online secure logging-on |
CN101800652A (zh) * | 2010-02-04 | 2010-08-11 | 深圳市金宏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串口与以太网方式转换的方法、系统及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
CN202077054U (zh) * | 2011-04-29 | 2011-12-14 | 周云波 | 基于即时通信软件的串口控制系统 |
CN102316047A (zh) * | 2010-12-30 | 2012-01-11 | 福州铭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im交互的m2m系统 |
CN202197309U (zh) * | 2011-08-16 | 2012-04-18 | 周云波 | 基于浏览器的远程串口控制系统 |
-
2013
- 2013-01-22 CN CN2013100226287A patent/CN1031180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77883A1 (en) * | 2008-01-03 | 2009-07-09 |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online secure logging-on |
CN101800652A (zh) * | 2010-02-04 | 2010-08-11 | 深圳市金宏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串口与以太网方式转换的方法、系统及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
CN102316047A (zh) * | 2010-12-30 | 2012-01-11 | 福州铭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im交互的m2m系统 |
CN202077054U (zh) * | 2011-04-29 | 2011-12-14 | 周云波 | 基于即时通信软件的串口控制系统 |
CN202197309U (zh) * | 2011-08-16 | 2012-04-18 | 周云波 | 基于浏览器的远程串口控制系统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8890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远程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8419452A (zh) * | 2015-01-13 | 2018-08-17 | 沃兹艾普公司 | 用于管理移动装置上的应用的远程web客户端的技术 |
CN108419452B (zh) * | 2015-01-13 | 2020-12-11 | 沃兹艾普公司 | 用于管理移动装置上的应用的远程web客户端的装置和方法 |
CN107348937A (zh) * | 2017-07-04 | 2017-11-17 | 厦门大学 | 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无线医疗喉镜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Okafor et al. | Leveraging fog computing for scalable IoT datacenter using spine‐leaf network topology | |
CN106850611B (zh) | 一种跨系统物联网安全通讯技术服务平台方法 | |
CN104932364B (zh) | 一种Modbus通讯协议的OPC UA转换装置及方法 | |
CN110365758A (zh) | 一种协议自适应的物联网网关系统 | |
CN113115241A (zh) | 一种基于工业大脑的工业互联网系统 | |
CN105159256B (zh) | 一种基于Web服务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
CN112769602B (zh) | 一种白盒交换机统一配置管理系统、方法和网络操作系统 | |
CN106953923A (zh) | 一种工业物联网智能系统 | |
Wang | The Study of Mine Cyber-Physical Systems | |
CN112995001A (zh) | 一种工业通讯网络系统 | |
CN103067270A (zh) | 一种虚拟机互访安全控制方法及装置 | |
Kim et al. | The KSTAR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EPICS | |
CN102402218B (zh) | 一种智能工业网络监控系统 | |
CN103118085A (zh)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串口服务器系统 | |
CN106790699A (zh) | 一种柴油机云监控及云管理系统 | |
Su et al. | Cloud-edge computing-based ICICOS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autom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survey | |
Osorio et al. | Sensor network using power-over-ethernet | |
Zhang et al. | Archite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IIoT) Gateway | |
Bai | Modeling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based on SDN | |
Polianytsia et al. | Survey of the IoT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s | |
CN202918314U (zh) | 船舶远程设计试验制造一体化系统 | |
Yang et al. | Modeling of Internet of Things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X language | |
CN104460629A (zh) | 锅炉远程诊断平台系统 | |
CN204462802U (zh) | 一种锅炉远程诊断平台系统 | |
Portaluri et al. | Open CLORO: An open testbed for cloud robotic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