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093838B - 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 - Google Patents

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3838B
CN103093838B CN201310014764.1A CN201310014764A CN103093838B CN 103093838 B CN103093838 B CN 103093838B CN 201310014764 A CN201310014764 A CN 201310014764A CN 103093838 B CN103093838 B CN 1030938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assembly
type rod
fuel
assembly
pressure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147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3838A (zh
Inventor
曹良志
赵传奇
吴宏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147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3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3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3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3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3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该燃料组件呈环形套管式,由内向外分别为水洞壁、内隔热层、内环衬管、外环衬管、外隔热层和组件壁,在内环衬管和外环衬管间填充燃料;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包括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包括压力壳以及置于其内的堆芯和控制棒驱动机构,压力壳的上下部分别被上下隔离板隔离出上腔室和下腔室,堆芯内竖向垂直放置多个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其水洞壁和组件壁向上延伸穿过上隔离板与上腔室相连,在下隔离板和堆芯内的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相连处,对应于每个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有进水孔;反应堆具有系统简单,热效率高的特点;燃料组件具有慢化更均匀,结构更简单,节省铀资源的特点。

Description

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
背景技术
超临界水冷反应堆采用超临界水作为冷却剂及慢化剂。超临界水是指水的压力、温度高于水的拟临界点(22.12MPa,374.3°C)。其特点是不发生相变,呈单一介质,水温可高达510~620℃,因而热效率可到45%,比目前流行的压水堆高出1/3,经济性好。而且,由于超临界水不发生相变,与现有压水堆相比,超临界水冷反应堆不需要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稳压器、汽水分离器和干燥器。另外,超临界水冷堆核能系统作为现有的成熟的压水堆技术和超临界火电站技术结合的自然延伸,其研发成本要低于其他第四代反应堆。当前,国际上正在研制的超临界水冷反应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热谱堆芯;另一类是快谱堆芯。其中,热谱堆芯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案:
A.日本东京大学提出的方形组件方案
B.欧洲提出的组件束方案
C.加拿大提出的重水慢化CANDU型方案
A、B两种方案都是基于轻水冷却及慢化的压力壳式堆芯。它们的组件形式都是闭合式的方形组件,组件内部的燃料棒呈类似压水堆组件燃料的排列。由于超临界水的密度较小,其中子慢化性能较弱。为了增强慢化能力,在组件中都引入了方形的水洞。燃料棒分布在方形水洞四周。由于采用方形水洞,位于水洞四周及角点处的燃料棒受到的慢化作用是不同的,因而功率也是不同的。为了展平组件内部的功率,A方案中在组件外围增加了一圈水洞,B方案采用了不同富集度的燃料棒。这些方案都增加了组件的复杂度。由于在超临界水冷堆中水温可高达500~600℃,运行压力高达25MPa,现有的水堆中广泛使用的锆包壳已不适用,目前多采用中子经济性较差的镍基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因此为了保证堆芯有足够的寿期,A、B方案中采用的燃料富集度要远高于压水堆中的燃料富集度。
C方案是基于轻水冷却、重水慢化的压力管式堆芯。其组件形式是棒束形组件,组件内部燃料棒呈多圈环形排列。超临界的轻水从组件内部流过冷却燃料棒。重水处于常温常压状态,从组件外部流过,因此组件外围燃料慢化充分。为了展平功率,各圈燃料采用不同富集度。在该组件中,为了获得负的冷却剂空泡系数,确保堆芯安全,组件中心加入了非燃料的中心棒。
上述方案为了确保慢化均匀,采用了不同的措施,增加了组件复杂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具有系统简单,热效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该反应堆采用的燃料组件具有慢化更均匀,结构更简单,节省铀资源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该燃料组件呈环形套管式,由内向外共有六环,分别为水洞壁1、内隔热层2、内环衬管3、外环衬管4、外隔热层5和组件壁6,在所述内环衬管3和外环衬管4间填充有燃料。
所述内环衬管3和外环衬管4间填充的燃料为内外两圈燃料棒。
所述燃料棒由燃料芯块7,燃料包壳9及中间的气隙8组成。
所述内隔热层2和外隔热层5的材料为氧化锆。
所述水洞壁1和组件壁6的材料为碳化硅。
所述内环衬管3和外环衬管4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镍基合金。
一种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包括压力壳12以及置于压力壳12内的堆芯16和控制棒驱动机构10,所述压力壳1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被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隔离出上腔室21和下腔室15,压力壳12与堆芯吊篮11之间的间隙形成下降段14,所述堆芯16内竖向垂直放置有多个上述所述的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所述多个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采用截面为三角形排列,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的水洞壁1和组件壁6向上延伸穿过上隔离板与上腔室21相连,部分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的水洞壁1同时作为控制棒导向管20,在下隔离板和堆芯16内的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相连处,对应于每个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有进水孔。
所述堆芯16放置的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之间留有间隙。
在所述控制棒导向管20内插有控制棒。
所述控制棒为环形截面,由碳化硼29及其内外包裹的控制棒包壳28组成。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燃料组件采用环形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保证了冷却剂慢化均匀,因此,不需要采用不同富集度的燃料,降低了燃料组件复杂度。
2、由于在燃料组件中加入了内隔热层和外隔热层,进一步降低慢化剂温度,保证慢化充分,且使得水洞壁及组件壁仅接触温度较低的慢化剂,因而在材料选择上范围更广,可以采用中子经济性较好的碳化硅材料,因而燃料的富集度可以降低,节省了铀资源。隔热层与冷却剂之间的内外衬管需要采用不锈钢或镍基合金材料。内外衬管的厚度较小,减少了不锈钢或镍基合金的使用。
3、本发明采用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慢化更为均匀和充分,常规岛完全可以采用火电厂超临界汽轮机组,由于超临界水温度高且呈单相,热效率高,经济性好。另外,其系统最大限度地简化了水反应堆的设备,不需要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稳压器、蒸汽分离器和干燥器,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燃料棒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核反应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堆芯布置示意图。
图5是控制棒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水洞壁2.内隔热层3.内环衬管4.外环衬管5.外隔热层6.组件壁7.燃料芯块8.气隙9.燃料包壳10.控制棒驱动机构11.堆芯吊篮12.压力壳13.进水口14.下降段15.下腔室16.堆芯17.燃料区18.水洞19.出水口20.控制棒导向管21.上腔室22.汽轮机23.冷凝器24.主泵25.第一批料26.第二批料27.第三批料28.控制棒包壳29.碳化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该燃料组件呈环形套管式,由内向外共有六环,分别为水洞壁1、内隔热层2、内环衬管3、外环衬管4、外隔热层5和组件壁6,在所述内环衬管3和外环衬管4间填充有燃料,填充的燃料为内外两圈燃料棒。
优选所述内隔热层2和外隔热层5的材料为氧化锆。
优选所述水洞壁1和组件壁6的材料为碳化硅。
优选所述内环衬管3和外环衬管4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镍基合金。
如图2所示,燃料棒由燃料芯块7,燃料包壳9及中间的气隙8组成。
如图3所示,为一个电功率为1000MWe(热功率为2280MWt)的采用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该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的主体结构为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包括压力壳12以及置于压力壳12内的堆芯16和控制棒驱动机构10,所述压力壳1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被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隔离出上腔室21和下腔室15,压力壳12与堆芯吊篮11之间的间隙形成下降段14,堆芯16内竖向垂直放置有多个上述所述的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的水洞壁1和组件壁6向上延伸穿过上隔离板与上腔室21相连,部分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的水洞壁1同时作为控制棒导向管20,在下隔离板和堆芯16内的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相连处,对应于每个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有进水孔,用于调节进水流量。
如图4所示,堆芯16由采用截面为三角形排列的多个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组成,此排列方式可减小堆芯尺寸,从而减小压力容器尺寸。为了保证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充分慢化,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之间预留水隙。堆内燃料循环策略为三批料循环,图4中燃料编号表示方式为x.y,其中,x表示每批料中每个燃料的编号;y表示燃料的批次,如0表示第一批料。在堆芯运行完一个循环后,需要进行换料。换料策略如图4中编号所示,同一编号的燃料在不同批次之间更换。举例说明,燃料编号为1的燃料,换料时,第一批料换到第二批,第二批料换到第三批,第三批料换出堆芯;即编号1.0的燃料换到1.1编号的位置,1.1的燃料换到1.2的位置,1.2的燃料换出堆芯。
为了控制堆芯的反应性,在所述控制棒导向管20内插有控制棒,如图5所示为控制棒横截面示意图,为了增加控制棒的中子学价值,控制棒也为环形截面,由碳化硼29及其内外包裹的控制棒包壳28组成。控制棒由压力壳12顶部的控制棒驱动机构10驱动,由顶部向下沿水洞壁1插入控制棒导向管20。
如图3所示,本发明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为:反应堆运行时,压力为25MPa,温度为280℃的给水从进水口13进入压力壳12后,少量旁流沿下降段14进入下腔室15,大部分水进入上腔室21,通过与上隔离板相连的水洞壁1及组件壁6穿过各个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的水洞18及组件间水隙进入下腔室15,在下腔室15与由下降段14的入口水均匀混合后通过下隔离板的进水孔进入各个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的燃料区17,在燃料区17充分加热后通过出水口19流出压力壳12。出口时水温已达到530℃,随后流向超临界汽轮机22,构成了直接热力循环,之后经过冷凝器23冷却后,由主泵24泵入进水口13进行下一次加热。堆芯周围安排不锈钢和水的反射层,可以降低压力壳的快中子辐射和压力壳表面射线剂量。

Claims (10)

1.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燃料组件呈环形套管式,由内向外共有六环,分别为水洞壁(1)、内隔热层(2)、内环衬管(3)、外环衬管(4)、外隔热层(5)和组件壁(6),在所述内环衬管(3)和外环衬管(4)间填充有燃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衬管(3)和外环衬管(4)间填充的燃料为内外两圈燃料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棒由燃料芯块(7),燃料包壳(9)及中间的气隙(8)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热层(2)和外隔热层(5)的材料为氧化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洞壁(1)和组件壁(6)的材料为碳化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衬管(3)和外环衬管(4)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镍基合金。
7.一种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包括压力壳(12)以及置于压力壳(12)内的堆芯(16)和控制棒驱动机构(10),所述压力壳(1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被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隔离出上腔室(21)和下腔室(15),压力壳(12)与堆芯吊篮(11)之间的间隙形成下降段(14),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16)内竖向垂直放置有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多个前述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采用截面为三角形排列,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的水洞壁(1)和组件壁(6)向上延伸穿过上隔离板与上腔室(21)相连,部分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的水洞壁(1)同时作为控制棒导向管(20),在下隔离板和堆芯(16)内的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相连处,对应于每个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有进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16)放置的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之间留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棒导向管(20)内插有控制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为环形截面,由碳化硼(29)及其内外包裹的控制棒包壳(28)组成。
CN201310014764.1A 2013-01-15 2013-01-15 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 Active CN103093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4764.1A CN103093838B (zh) 2013-01-15 2013-01-15 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4764.1A CN103093838B (zh) 2013-01-15 2013-01-15 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3838A CN103093838A (zh) 2013-05-08
CN103093838B true CN103093838B (zh) 2014-07-23

Family

ID=48206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4764.1A Active CN103093838B (zh) 2013-01-15 2013-01-15 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38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0245B (zh) * 2013-05-29 2016-01-20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垂直压力管式超临界水堆
CN105405475B (zh) * 2015-10-30 2017-04-19 西安交通大学 长寿命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小堆
CN106929119B (zh) * 2015-12-31 2019-10-11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棒氧化釜
CN106229015B (zh) * 2016-08-24 2018-09-1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高温熔盐压力管及压力管式石墨慢化高温熔盐堆
CN106448756B (zh) * 2016-11-25 2018-04-2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双区燃料冷却剂反向流动燃料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
CN109473185B (zh) * 2018-11-13 2022-07-2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自动化学停堆系统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10289109B (zh) * 2019-07-08 2020-08-28 西安交通大学 液态氯化盐冷却的类似蜂窝煤型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堆芯
CN110880374B (zh) * 2019-11-14 2021-11-16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临时防潮除湿实施方法
CN110827999B (zh) * 2019-11-18 2021-08-2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套管式燃料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
CN110752044B (zh) * 2019-11-21 2021-11-0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内部通水的控制棒
CN115938613A (zh) * 2023-02-10 2023-04-07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可运输的气冷微堆堆芯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074A (zh) * 1998-09-21 2001-10-24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选择性氧化含氢气体中一氧化碳的催化剂
CN102789820A (zh) * 2012-08-17 2012-11-21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燃料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5138A (en) * 1992-06-23 1993-11-2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Spring/dimple instrument tube restraint
US5560823A (en) * 1994-12-21 1996-10-01 Abitibi-Price, Inc. Reversible flow supercritical reacto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074A (zh) * 1998-09-21 2001-10-24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选择性氧化含氢气体中一氧化碳的催化剂
CN102789820A (zh) * 2012-08-17 2012-11-21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燃料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3838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3838B (zh) 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
CN101299351B (zh) 水冷双区增殖核反应堆堆芯及采用该堆芯的核反应堆
TWI528381B (zh) 壓水式核子反應器及藉由壓水式核子反應器發電之方法
US11183311B2 (en) Fuel channel assembly and fuel bundle for a nuclear reactor
CN1319074C (zh) 采用套管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核反应堆
CA2785255C (en) High-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steam 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2610284B (zh) 利用快-热耦合混合能谱实现长期能量放大的混合堆包层
CN105405475B (zh) 长寿命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小堆
EP2852954B1 (en) Pressurizer surge-line separator for integral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s
CN106229015B (zh) 一种高温熔盐压力管及压力管式石墨慢化高温熔盐堆
CN106128517B (zh) 一种采用棒状燃料组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小堆
CN104409107A (zh) 一种超导磁约束聚变堆快热中子耦合水冷产氚固态包层
CN110853777A (zh) 一种增强气冷快堆温度负反馈的燃料组件结构及堆芯结构
EP3306618B1 (en) Nuclear reactor
CN109256222A (zh) 钠冷快中子核反应堆系统
CN104916335A (zh) 一种液态金属冷却池式反应堆多功能堆内热分隔系统
CN103366837A (zh) 一种超临界水冷堆燃料组件及堆芯
CN104157312B (zh) 模块式基于z箍缩驱动的聚变裂变混合堆包层燃料区
CN202694816U (zh)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堆的mox燃料组件结构
CN102768863A (zh)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堆的mox燃料组件结构
CN119069148B (zh) 一种两回路间接循环式超临界水堆
CN115527696B (zh) 一种串列式高温气冷堆核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Duan et al. Prelimina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 the Nuclear Island Systems of 1500MWt Standing-Wave Reactor
RO105525B1 (ro) Reactor nuclear pentru alimentarea cu căldură a consumatorilor urban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