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090513B - 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0513B
CN103090513B CN201110331688.8A CN201110331688A CN103090513B CN 103090513 B CN103090513 B CN 103090513B CN 201110331688 A CN201110331688 A CN 201110331688A CN 103090513 B CN103090513 B CN 103090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axis
alar part
wing knob
part material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16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0513A (zh
Inventor
金起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316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0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0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0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5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具体而言,双翼形旋钮开闭装置包括,安装在通风孔的风道内,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翼形旋钮;连接在翼形旋钮,通过安装在风道的旋转轴左右旋转移动,调节送风方向的多数个左右翼部材;与翼形旋钮联动驱动左右翼部材,使施加到左右翼部材的有效驱动力维持一致水平的均匀驱动部。

Description

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具体而言,将翼形旋钮的三重驱动轴分别插入左右翼部材的双铰链轴,改变开闭中有效力量的传递,提高驱动效率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内部会配备制冷供暖空气的通风孔。对通风孔而言,导入空气的风道的出风口连接着上下左右调节风向的,可以旋转移动的翼型部材,还具备将上述翼型部材固定到风道的盖。
图1为传统技术中通风孔的斜视图,图2a为传统技术中驱动翼形旋钮关闭左右翼部材的状态图,图2b为传统技术中驱动翼形旋钮开启左右翼部材的状态图,图3为传统技术中随着翼形旋钮的驱动,施加到旋转轴和铰链轴之间的力量传递变位差示意图。
翼型部材2包括,横向安装在风道的出风口,通过翼形旋钮1上下旋转移动,调节上下送风方向的上下翼型部材6;竖向安装在风道的出风口,通过翼形旋钮1以旋转轴12为中心左右旋转移动,调节送风方向的左右翼部材4。
左右翼部材4插入到,上下形成的铰链轴10上向翼形旋钮1的后方凸出形成的驱动轴3的槽3a内,以旋转轴12为中心左右旋转。
多数个的左右翼部材4是通过链接结构驱动,主要是形成在中间的左右翼部材4连接到翼形旋钮1起主要作用。
此时,如图2a所示,翼形旋钮1尽可能左移维持关闭状态时,左右翼部材4的铰链轴10和旋转轴12之间的变位变小。因此,翼形旋钮1的驱动轴3施加到铰链轴10的有效力量很大,才可以旋转。
另外,如图2b所示,翼形旋钮1尽可能右移维持开启状态时,左右翼部材2的铰链轴10和旋转轴12之间的变位变小。因此,翼形旋钮1的驱动轴3施加到铰链轴10的有效驱动力力量很大,才能旋转。
即,如图3所示,翼形旋钮1在使用领域驱动时,左右翼部材4的铰链轴10和旋转轴12之间的变位变大,所以即使翼形旋钮1的驱动轴3施加到铰链轴10的有效驱动力较小,也可以容易旋转起来。
前述的发明只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并不是意味着传统技术。
就传统的翼形旋钮结构而言,如图2a、b所示,在最大的开启状态和最大的关闭状态下,左右翼部材的铰链轴和旋转轴之间的变位差较小。因此,需要从翼形旋钮的驱动轴施加到铰链轴的力量较大,才可以使左右翼部材旋转。这样,有时候会破坏铰链轴,或所施加的有效驱动力的传递不均匀。
因此,提出了改善的必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旨在于提供,将翼形旋钮的第一、第二、第三驱动轴分别插入左右翼部材的第一、第二铰链轴,改变开闭中有效驱动力的传递,使驱动力维持在一定的水平,防止双铰链轴的破损,提高驱动效率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本发明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包括,安装在通风孔的风道内,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翼形旋钮;连接在所述翼形旋钮,通过安装在所述风道的旋转轴左右旋转移动,调节送风方向的多数个左右翼部材;与所述翼形旋钮联动驱动所述左右翼部材,使施加到左右翼部材的有效驱动力维持在一定水平的均匀驱动部。
另外,所述均匀驱动部包括,向所述翼形旋钮的后方凸出形成的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之间形成的第一安装槽;挨着所述第一安装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驱动轴和所述第三驱动轴之间的第二安装槽;插入到所述第一安装槽,安装在所述左右翼部材,当所述翼形旋钮驱动时,接触到第一安装槽的侧面而施加有效驱动力的第一铰链轴;插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安装在所述左右翼部材,当所述翼形旋钮驱动时,接触到第二安装槽的侧面而施加有效驱动力的第二铰链轴。
另外,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形成在多数个所述左右翼部材中位于中心的左右翼部材上,位于中心的左右翼部材的后方连接着剩余的左右翼部材和链接部材,使动作联动。
另外,在位于中心的左右翼部材的侧面凸出形成的一对支撑骨架之间上下连接着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
另外, 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变位大于所述第二铰链轴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变位时,与所述翼形旋钮的左右动作无关,所述第一铰链轴向所述左右翼部材传递有效驱动力。所述第二铰链轴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变位大于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变位时,与所述翼形旋钮的左右动作无关,所述第二铰链轴向所述左右翼部材传递有效驱动力。
另外,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驱动轴的侧面配备,用于加强强度的加固骨架。
本发明中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将翼形旋钮的第一、第二、第三驱动轴分别插入左右翼部材的第一、第二铰链轴,改变开闭中有效驱动力的传递,可以将驱动力维持在一定的水平,防止双铰链轴的破损,提高驱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通风孔的斜视图;
图2a为传统技术中驱动翼形旋钮关闭左右翼部材的状态图;
 图2b为传统技术中驱动翼形旋钮开启左右翼部材的状态图;
 图3为传统技术中随着翼形旋钮的驱动,旋转轴和铰链轴之间所施加力量传递变位差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拆解斜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左右翼部材关闭的状态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左右翼部材开启的状态图。
符号说明
15 : 风道                   20 : 翼形旋钮
22 : 第一驱动轴             24 : 第二驱动轴
26 : 第三驱动轴             28 : 加固骨架
30 : 上下翼型部材           40 : 左右翼部材
42 : 支撑骨架               44 : 旋转轴
46 : 链接部材               50 : 均匀驱动部
52 : 第一安装槽             54 : 第二安装槽
56 : 第一铰链轴             58 : 第二铰链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在此过程中,为了说明的清晰性和便利性,附图上的线条粗细或构成要素的大小等可能被夸大显示。另外,后面的叙述中将出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这会根据用户、运营者的意图或惯例发生变化。因此,这些术语的定义,应以整个说明书中的内容为基础。图4为根据本发明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拆解斜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的左右翼部材关闭的状态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的左右翼部材开启的状态图。
如图4至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包括翼形旋钮20、左右翼部材40、均匀驱动部50。
翼形旋钮20安装在通风孔的风道15内,可以上下左右移动。
翼形旋钮20的中心安装,左右贯通,上下旋转移动,调节上下风向的上下翼型部材30。
翼形旋钮20的正面形成多数的防滑用防滑凸起21,以便用户更容易移动翼形旋钮20。
防滑凸起21的截面采用三角形形状为好。
当然,防滑凸起21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形状。
多数个左右翼部材40连接在翼形旋钮20,通过安装在风道15的旋转轴48左右旋转移动,调节左右送风方向。
均匀驱动部50与翼形旋钮20联动驱动左右翼部材40,使施加到左右翼部材40的有效驱动力维持一定水平。
均匀驱动部50包括,第一安装槽52、第二安装槽54、第一铰链轴56以及第二铰链轴58。
第一安装槽52位于在翼形旋钮20的后方凸出形成的第一驱动轴22和第二驱动轴24之间。
第一驱动轴22一侧的宽度从中心部或端部到翼形旋钮20逐渐变宽,以便更好地承受从侧方施加的荷重。
当然,第一驱动轴22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形状,以便根据需要承受不同的承重。
第二安装槽54挨着第一安装槽52,位于第二驱动轴24和第三驱动轴26之间。
第三驱动轴26一侧的宽度从中心部或端部到翼形旋钮20逐渐变宽,以便更好地承受从侧面施加的荷重。
当然,第三驱动轴26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形状,以便根据需要承受不同的承重。
第一安装槽52和第二安装槽54的间隔最好相同。
当然,第一安装槽52和第二安装槽54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形状和间隔。
如图5所示,第一铰链轴56插入到第一安装槽52,安装在左右翼部材40,当翼形旋钮20驱动时(尤其,向左移动,从开启到关闭的状态)接触到第一安装槽52的侧面,即, 第二驱动轴24的侧面施加有效驱动力。
此时,第一铰链轴56和旋转轴44之间的变位大于第二铰链轴58和旋转轴44之间的变位。
当然,第一铰链轴56和旋转轴44之间的变位大于第二铰链轴58和旋转轴44之间的变位时,与翼形旋钮20的左右动作无关,第一铰链轴56向左右翼部材40传递有效驱动力。
此时,第一铰链轴56选择性地接触到第一安装槽52的侧面,即,第一驱动轴22或第二驱动轴24的侧面,施加有效驱动力。
如图6所示,第二铰链轴58插入到第二安装槽54,安装在左右翼部材40,当翼形旋钮20驱动(尤其,向右移动,从关闭到开启的状态)时,接触到第二安装槽54的侧面施加有效驱动力。
此时,第二铰链轴58和旋转轴44之间的变位大于第一铰链轴56和旋转轴44之间的变位。
当然, 第二铰链轴58和旋转轴44之间的变位大于第一铰链轴56和旋转轴44之间的变位时,与翼形旋钮20的左右动作无关,第二铰链轴58向左右翼部材40传递有效驱动力。
此时,第二铰链轴58或选择性地接触第二安装槽54的侧面,即,第二驱动轴24或第三驱动轴26的侧面,施加有效驱动力。
因此,本发明将翼形旋钮20的第一、第二、第三驱动轴22、24、26分别插入左右翼部材40的第一、第二铰链轴56、58,随着开闭选择第一、第二铰链轴56、58,改变有效驱动力的传递,可以将驱动力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防止第一、第二铰链轴56、58破损,可以提高驱动效率。
以上结合本发明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应该可以理解,还可以存在无需变更其技术思想或必备特点的其他的具体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是示例性的,而不只局限于此。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权利要求书划定的,另外权利要求书的意义和范围及其等价概念中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都应该被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Claims (5)

1.一种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在通风孔的风道内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翼形旋钮;
连接在翼形旋钮,通过安装在风道的旋转轴左右旋转移动,调节送风方向的多数个左右翼部材;
联动翼形旋钮驱动左右翼部材,使施加到左右翼部材的有效驱动力维持一致水平的均匀驱动部;
上述均匀驱动部,包括:
在翼形旋钮的后方凸出形成的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之间形成的第一安装槽;
挨着第一安装槽,在第二驱动轴和第三驱动轴之间形成的第二安装槽;
插入到第一安装槽,安装在左右翼部材,当翼形旋钮驱动时,接触到第一安装槽的侧面施加有效驱动力的第一铰链轴;以及
插入到第二安装槽,安装在左右翼部材,当翼形旋钮驱动时,接触到第二安装槽的侧面施加有效驱动力的第二铰链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安装在位于多数个左右翼部材之中心的左右翼部材,位于中心的左右翼部材的后方连接着剩余的左右翼部材和链接部材,使动作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中心的左右翼部材的侧面凸出形成的一对支撑骨架之间上下连接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变位大于所述第二铰链轴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变位时,与所述翼形旋钮的左右动作无关,所述第一铰链轴向左右翼部材传递有效驱动力;
所述第二铰链轴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变位大于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变位时,与所述翼形旋钮的左右动作无关,所述第二铰链轴向左右翼部材传递有效驱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驱动轴的侧面配备加强强度的加固骨架。
CN201110331688.8A 2011-10-27 2011-10-27 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0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1688.8A CN103090513B (zh) 2011-10-27 2011-10-27 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1688.8A CN103090513B (zh) 2011-10-27 2011-10-27 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513A CN103090513A (zh) 2013-05-08
CN103090513B true CN103090513B (zh) 2015-07-08

Family

ID=48203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168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0513B (zh) 2011-10-27 2011-10-27 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051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3698C1 (de) * 1994-09-21 1995-12-14 Siemens Ag Luftverteilungsvorrichtung
DE20219897U1 (de) * 2002-12-23 2004-04-29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Kg Lamellenbetätigungs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Luftausströmer
JP4521414B2 (ja) * 2007-02-21 2010-08-11 森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口の照明装置
CN102741075A (zh) * 2010-01-22 2012-10-17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通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6754B2 (ja) * 2009-12-25 2012-0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空調用吹出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3698C1 (de) * 1994-09-21 1995-12-14 Siemens Ag Luftverteilungsvorrichtung
DE20219897U1 (de) * 2002-12-23 2004-04-29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Kg Lamellenbetätigungs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Luftausströmer
JP4521414B2 (ja) * 2007-02-21 2010-08-11 森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口の照明装置
CN102741075A (zh) * 2010-01-22 2012-10-17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通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513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8017A1 (en) Air outlet structure, air outlet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the air conditioner
CN103090513B (zh) 双翼形旋钮的开闭装置
CN202325037U (zh) 联动双开门
CN221799521U (zh) 一种双轨道滑轮装置
CN201465230U (zh) 自动对位机构
CN209398289U (zh) 一种便于启闭的船舱用百叶窗
CN205000846U (zh) 外上悬翻转窗
CN206625688U (zh) 门锁机构和车辆
CN207146849U (zh) 一种翻转式滑动门组件及空调器
CN114435161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对开式充电口盒
CN105967029A (zh) 一种用于电梯中门刀组件的驱动装置
CN108437764A (zh) 汽车天窗导向联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2725472B (zh) 自然换气窗
CN219569864U (zh) 一种可移动式带底盘全自动翼展式单侧开门箱体
CN210608153U (zh) 一种防爆低压综合配电箱
CN205277235U (zh) 百叶片与转轴的连接结构
CN205838279U (zh) 一种用于电梯中门刀组件的驱动装置
CN203531583U (zh) 一种旋转门用单边内插式铰链
CN207291601U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量调节机构
CN110239320A (zh) 汽车顶盖的顶升结构以及车辆
CN210174580U (zh) 一种新型汽车仪表板吹面出风口叶片连杆结构
CN207196861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装置
CN206299315U (zh) 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木门
CN205838917U (zh) 一种干熄焦电动闸门装置
CN217712295U (zh) 一种二翼自动旋转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