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078682B -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8682B
CN103078682B CN201210585217.4A CN201210585217A CN103078682B CN 103078682 B CN103078682 B CN 103078682B CN 201210585217 A CN201210585217 A CN 201210585217A CN 103078682 B CN103078682 B CN 103078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ight
port
output
polarization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52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8682A (zh
Inventor
油海东
陈龙猛
李吉忠
李琳
马丽敏
李爱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5852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78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78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8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8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86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涉及到光纤通信、长周期光纤光栅、微波光子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连续波激光器(1)、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90度功分器(4)、偏置稳压源(5)、动态偏振控制器(6)、偏振分束器(7)、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偏振合束器(9)、Y分器(10)、光纤(11)、第一光检测器(121)、光交织器(13)、第二光检测器(122)、第三光检测器(123)、电流比较器(14)。以上各器件依次相连。该发明可以使得单边带调制信号的光载边比自适应系统参数的变化,始终保持在0dB,维持系统性能在最优状态。

Description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光纤通信、长周期光纤光栅、微波光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讲就是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无线频谱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光纤无线通信技术(Radio Over Fiber,ROF)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人们的兴趣,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光纤无线通信又称毫米波通信或微波光子,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微波/毫米波信号的光学生成方法、微波/毫米波频率的光传输技术、微波/毫米波频率的调制技术等。在光纤无线通信系统当中,一般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的方案,强度调制器一般采用铌酸锂外调制器,实现光双边带(Optical Double Sideband,ODSB)调制。光双边带调制时,由于光纤色散的影响,经过光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功率随光纤长度呈现周期性振荡衰落。常用解决方案可以使用光纤色散补偿方法对色散进行补偿,或者采用载波相移双边带调制,或者使用混合偏振调制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由于需要在中心站和每个基站之间设置相应的色散补偿器件,因此造价高昂,而且系统过于复杂,不利于维护。
光单边带(Optical Single Sideband,OSSB)调制可以消除光双边带调制的一些缺点,能够有效解决光纤色散带来的周期性震荡衰落问题。在光单边带调制系统当中,把载波功率和一阶边带功率之比定义为光载边比(Optical Carrier-to-Sideband Ratio,OCSR),OCSR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OCSR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性能,当OCSR等于0dB时,系统性能处于最优状态。采用光纤光栅可以降低OCSR,如文献《三角形谱啁啾光纤光栅的制备及其在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中的应用》,该方案采用三角形谱啁啾光纤光栅降低OSSB调制的OCSR,但这种方案具有很强的后向反射,需要光隔离器对后向反射光进行隔离。文献《Overwritten fiber Bragg gra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optical single with carrier modulation radio over fiber system》采用重复写入的光纤光栅来降低OCSR,但该方案需要光载波及一阶边带和重复写入光栅的两个谐振波长严格对准,如果稍有偏差,会造成OCSR迅速变大,从而严重影响系统性能。此外,上述方案尽管能降低OCSR,但都不能使得OSCR降低到0dB,而且OCSR的大小不能调节,一旦系统状态发生改变,会造成OCSR变大,从而恶化系统性能。文献《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n opticalsingle sideband modulation approach with tunable optical carrier-to-sidebandratio》提出了一种OCSR可调的光单边带调制系统。该方案采用保偏光纤光栅为核心器件,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的角度,从而可以连续调节系统的OCSR的大小。但是保偏光纤光栅价格昂贵,制作困难,而且偏振光纤光栅的传输特性随保偏光纤本身的非圆对称性、温度、应力等环境因素影响变化大。此外,该方案需要手动调节保偏控制器,不能精确地对OCSR进行调节。而且当系统参数改变时,OCSR不能自动适应系统参数的改变,自动化程度低。
综上所述,目前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系统性价比低、关键器件制作困难、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二是OCSR不能精确调节;三是OCSR不能自适应系统参数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其核心器件是动态偏振控制器、偏振分束器、偏振合束器和两个普通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分别为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和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其基本原理是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输出的光单边带信号,经过动态偏振控制器后输出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与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和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偏振主轴有一个夹角θ,此线偏振光经偏振分束器、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偏振合束器后,偏振合束器输出的光单边带信号的OCSR与夹角θ有关,因此控制动态偏振控制器输出线偏振光的方向,就可以调节OCSR。偏振合束器输出的光信号经过光交织器后把载波和一阶边带信号分开,分别经过光检测器,把载波信号和一阶边带信号的功率转换为电信号,这两个电信号经过电流比较器后,反馈回动态偏振控制器。如果电流比较器的输出值不为0,也就意味着偏振合束器输出的光单边带信号的OCSR不等于0dB,那么就驱动动态偏振控制器改变其输出线偏振光的方向,从而改变夹角θ,这样就可以调节OCSR,直到偏振合束器输出的OCSR为0dB。该发明采用了动态反馈机制,不仅可以精确调节系统的OCSR,而且当系统参数改变时,利用该反馈机制,可以自适应系统参数的改变,使得OCSR始终保持在0dB,维持系统性能始终处于最优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该系统包括:连续波激光器、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正弦波本地振荡器、90度功分器、偏置稳压源、动态偏振控制器、偏振分束器、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偏振合束器、Y分器、光纤、第一光检测器、光交织器、第二光检测器、第三光检测器、电流比较器;
具体连接方式为:
连续波激光器的光输出端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光输入端口,正弦波本地振荡器的电输出端口接90度功分器的电输入端口,90度功分器的90度电输出端口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第一电驱动端口,90功分器的0度电输出端口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第二电驱动端口,偏置稳压源的电输出端口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电压偏置端口;
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的光输出端口接动态偏振控制器的光输入端口,动态偏振控制器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分束器的光输入端口,偏振分束器的第一光输出端口接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光输入端口,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合束器第一光输入端口,偏振分束器的第二光输出端口接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光输入端口,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合束器的第二光输入端口;
偏振合束器的光输出端口接Y分器的光输入端口,Y分器的第一光输出端口接光纤的光输入端口,光纤的光输出端口接第一光检测器的光输入端口;
Y分器的第二光输出端口接光交织器的光输入端口,光交织器的第一光输出端口接第二光检测器的光输入端口,第二光检测器的电输出端口接电流比较器的第一电输入端口;
光交织器的第二光输出端口接第三光检测器的光输入端口,第三光检测器的电输出端口接电流比较器的第二电输入端口;
电流比较器的电输出端口接动态偏振控制器的电输入端口。
本发明的有意效果具体如下:
本发明不涉及复杂且昂贵的设备,采用商用的标准光通信器材,充分利用了长周期光纤光栅廉价、制作简单、后向反射极少的特点,使得该发明性价比高,结构简单,此外由于使用了反馈机制,能够对OCSR的大小进行精确调节,并且能够自适应系统参数的改变,使OCSR保持在0dB,从而使得系统性能处于最优状态。
附图说明
图1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示意图。
图2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传输谱。
图3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传输谱。
图4调制指数为0.3时双极性马赫增德尔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
图5调制指数为0.3时偏振合束器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
图6调制指数为0.5时双极性马赫增德尔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
图7调制指数为0.5时偏振合束器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
图8调制指数为0.7时双极性马赫增德尔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
图9调制指数为0.7时偏振合束器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连续波激光器1、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90度功分器4、偏置稳压源5、动态偏振控制器6、偏振分束器7、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偏振合束器9、Y分器10、光纤11、第一光检测器121、光交织器13、第二光检测器122、第三光检测器123、电流比较器14;具体连接方式为:
连续波激光器1的光输出端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光输入端口,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的电输出端口接90度功分器4的电输入端口,90度功分器4的90度电输出端口41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第一电驱动端口21,90功分器4的0度电输出端口42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第二电驱动端口22,偏置稳压源5的电输出端口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电压偏置端口23;
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的光输出端口接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光输入端口,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分束器7的光输入端口,偏振分束器7的第一光输出端口71接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光输入端口,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合束器9第一光输入端口91,偏振分束器7的第二光输出端口72接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光输入端口,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合束器9的第二光输入端口92;
偏振合束器9的光输出端口接Y分器10的光输入端口,Y分器10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01接光纤11的光输入端口,光纤11的光输出端口接第一光检测器121的光输入端口;
Y分器10的第二光输出端口102接光交织器13的光输入端口,光交织器13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31接第二光检测器122的光输入端口,第二光检测器122的电输出端口接电流比较器14的第一电输入端口141;
光交织器13的第二光输出端口132接第三光检测器123的光输入端口,第三光检测器123的电输出端口接电流比较器14的第二电输入端口142;
电流比较器14的电输出端口接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电输入端口。
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和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传输谱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心波长分别为1559.5nm和1560.0nm,相对应的中心频率分别为192.3693THz和192.3077THz,其中心频率差为61.6GHz。
设置连续波激光器1的输出光功率为10dBm,输出波长为1559.5nm,与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中心波长对准。
调节偏置稳压源5的输出电压为Vπ/2,其中Vπ=4V为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的半波电压,使得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偏置在正交传输点;
调节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的输出信号频率f=61.6GHz,该频率为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与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中心频率之差;
调节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的输出信号峰峰值幅度Vp-p=1.08V,使调制系数m=πVp-p/(2√2Vπ)=0.3,此时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其OCSR=10.32dB。经过光交织器13、第二光检测器122、第三光检测器123、电流比较器14组成的反馈单元处理后,偏振合束器9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其OCSR=0dB。此时动态偏振控制器6输出的线偏振光与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偏振主轴夹角θ为10.22度。
从偏振合束器9输出的OCSR=0dB的单边带信号,由Y分器10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01进入到光纤11,传输到基站后,使用第一光电检测器121检测,转换成电信号。
实施例二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连续波激光器1、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90度功分器4、偏置稳压源5、动态偏振控制器6、偏振分束器7、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偏振合束器9、Y分器10、光纤11、第一光检测器121、光交织器13、第二光检测器122、第三光检测器123、电流比较器14;具体连接方式为:
连续波激光器1的光输出端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光输入端口,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的电输出端口接90度功分器4的电输入端口,90度功分器4的90度电输出端口41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第一电驱动端口21,90功分器4的0度电输出端口42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第二电驱动端口22,偏置稳压源5的电输出端口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电压偏置端口23;
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的光输出端口接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光输入端口,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分束器7的光输入端口,偏振分束器7的第一光输出端口71接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光输入端口,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合束器9第一光输入端口91,偏振分束器7的第二光输出端口72接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光输入端口,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合束器9的第二光输入端口92;
偏振合束器9的光输出端口接Y分器10的光输入端口,Y分器10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01接光纤11的光输入端口,光纤11的光输出端口接第一光检测器121的光输入端口;
Y分器10的第二光输出端口102接光交织器13的光输入端口,光交织器13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31接第二光检测器122的光输入端口,第二光检测器122的电输出端口接电流比较器14的第一电输入端口141;
光交织器13的第二光输出端口132接第三光检测器123的光输入端口,第三光检测器123的电输出端口接电流比较器14的第二电输入端口142;
电流比较器14的电输出端口接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电输入端口。
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和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传输谱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心波长分别为1559.5nm和1560.0nm,相对应的中心频率分别为192.3693THz和192.3077THz,其中心频率差为61.6GHz。
设置连续波激光器1的输出光功率为10dBm,输出波长为1559.5nm,与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中心波长对准。
调节偏置稳压源5的输出电压为Vπ/2,其中Vπ=4V为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的半波电压,使得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偏置在正交传输点;
调节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的输出信号频率f=61.6GHz,该频率为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与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中心频率之差;
调节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的输出信号峰峰值幅度Vp-p=1.8V,使调制系数m=πVp-p/(2√2Vπ)=0.5,此时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其OCSR=5.44dB。经过光交织器13、第二光检测器122、第三光检测器123、电流比较器14组成的反馈单元处理后,偏振合束器9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其OCSR=0dB。此时动态偏振控制器6输出的线偏振光与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偏振主轴夹角θ为26.16度。
从偏振合束器9输出的OCSR=0dB的单边带信号,由Y分器10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01进入到光纤11,传输到基站后,使用第一光电检测器121检测,转换成电信号。
实施例三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连续波激光器1、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90度功分器4、偏置稳压源5、动态偏振控制器6、偏振分束器7、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偏振合束器9、Y分器10、光纤11、第一光检测器121、光交织器13、第二光检测器122、第三光检测器123、电流比较器14;具体连接方式为:
连续波激光器1的光输出端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光输入端口,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的电输出端口接90度功分器4的电输入端口,90度功分器4的90度电输出端口41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第一电驱动端口21,90功分器4的0度电输出端口42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第二电驱动端口22,偏置稳压源5的电输出端口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电压偏置端口23;
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的光输出端口接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光输入端口,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分束器7的光输入端口,偏振分束器7的第一光输出端口71接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光输入端口,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合束器9第一光输入端口91,偏振分束器7的第二光输出端口72接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光输入端口,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合束器9的第二光输入端口92;
偏振合束器9的光输出端口接Y分器10的光输入端口,Y分器10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01接光纤11的光输入端口,光纤11的光输出端口接第一光检测器121的光输入端口;
Y分器10的第二光输出端口102接光交织器13的光输入端口,光交织器13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31接第二光检测器122的光输入端口,第二光检测器122的电输出端口接电流比较器14的第一电输入端口141;
光交织器13的第二光输出端口132接第三光检测器123的光输入端口,第三光检测器123的电输出端口接电流比较器14的第二电输入端口142;
电流比较器14的电输出端口接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电输入端口。
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和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传输谱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心波长分别为1559.5nm和1560.0nm,相对应的中心频率分别为192.3693THz和192.3077THz,其中心频率差为61.6GHz。
设置连续波激光器1的输出光功率为10dBm,输出波长为1559.5nm,与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中心波长对准。
调节偏置稳压源5的输出电压为Vπ/2,其中Vπ=4V为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的半波电压,使得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偏置在正交传输点;
调节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的输出信号频率f=61.6GHz,该频率为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与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中心频率之差;
调节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的输出信号峰峰值幅度Vp-p=2.52V,使调制系数m=πVp-p/(2√2Vπ)=0.7,此时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其OCSR=2.2dB。经过光交织器13、第二光检测器122、第三光检测器123、电流比较器14组成的反馈单元处理后,偏振合束器9输出的单边带信号光谱如图9所示,由图9可知,其OCSR=0dB。此时动态偏振控制器6输出的线偏振光与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偏振主轴夹角θ为37.44度。
从偏振合束器9输出的OCSR=0dB的单边带信号,由Y分器10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01进入到光纤11,传输到基站后,使用第一光电检测器121检测,转换成电信号。

Claims (1)

1.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连续波激光器(1)、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90度功分器(4)、偏置稳压源(5)、动态偏振控制器(6)、偏振分束器(7)、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偏振合束器(9)、Y分器(10)、光纤(11)、第一光检测器(121)、光交织器(13)、第二光检测器(122)、第三光检测器(123)、电流比较器(14);
具体连接方式为:
连续波激光器(1)的光输出端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光输入端口,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的电输出端口接90度功分器(4)的电输入端口,90度功分器(4)的90度电输出端口(41)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第一电驱动端口(21),90功分器(4)的0度电输出端口(42)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第二电驱动端口(22),偏置稳压源(5)的电输出端口接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的电压偏置端口(23);
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的光输出端口接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光输入端口,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分束器(7)的光输入端口,偏振分束器(7)的第一光输出端口(71)接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光输入端口,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合束器(9)第一光输入端口(91),偏振分束器(7)的第二光输出端口(72)接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光输入端口,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光输出端口接偏振合束器(9)的第二光输入端口(92);
偏振合束器(9)的光输出端口接Y分器(10)的光输入端口,Y分器(10)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01)接光纤(11)的光输入端口,光纤(11)的光输出端口接第一光检测器(121)的光输入端口;
Y分器(10)的第二光输出端口(102)接光交织器(13)的光输入端口,光交织器(13)的第一光输出端口(131)接第二光检测器(122)的光输入端口,第二光检测器(122)的电输出端口接电流比较器(14)的第一电输入端口(141);
光交织器(13)的第二光输出端口(132)接第三光检测器(123)的光输入端口,第三光检测器(123)的电输出端口接电流比较器(14)的第二电输入端口(142);
电流比较器(14)的电输出端口接动态偏振控制器(6)的电输入端口;
正弦波本地振荡器(3)输出的正弦波信号的频率为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和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中心频率之差;
连续波激光器(1)所输出的光波长可以与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81)的中心波长对准,也可以与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82)的中心波长对准;
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输出的光单边带信号,经过动态偏振控制器后输出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与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和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偏振主轴有一个夹角θ,此线偏振光经偏振分束器、第一长周期光纤光栅、第二长周期光纤光栅、偏振合束器后,偏振合束器输出的光单边带信号的OCSR与夹角θ有关;
偏振合束器输出的光信号经过光交织器后把载波和一阶边带信号分开,分别经过光检测器,把载波信号和一阶边带信号的功率转换为电信号,这两个电信号经过电流比较器后,反馈回动态偏振控制器, 如果电流比较器的输出值不为0,也就意味着偏振合束器输出的光单边带信号的OCSR不等于0dB,那么就驱动动态偏振控制器改变其输出线偏振光的方向,从而改变夹角θ,这样就可以调节OCSR,直到偏振合束器输出的OCSR为0dB。
CN201210585217.4A 2012-12-31 2012-12-31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8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5217.4A CN103078682B (zh) 2012-12-31 2012-12-31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5217.4A CN103078682B (zh) 2012-12-31 2012-12-31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8682A CN103078682A (zh) 2013-05-01
CN103078682B true CN103078682B (zh) 2018-02-06

Family

ID=48155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521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8682B (zh) 2012-12-31 2012-12-31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78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3948B (zh) * 2022-06-01 2024-11-08 青岛农业大学 整流余弦微波信号自适应光学发生器及微波信号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5810B2 (ja) * 2002-04-05 2007-09-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片側サイドバンド送信器
GB0904600D0 (en) * 2009-03-18 2009-04-29 Cip Technologies Ltd Optical single-sideband transmitter
US20110122912A1 (en) * 2009-11-20 2011-05-26 Benjamin Seldon D Optical transmitters for mm-wave rof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8682A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7152B (zh) 一种基于马赫增德尔调制器8倍频产生120GHz毫米波的方法
CN104020334B (zh) 一种电光相位调制器半波电压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6027153B (zh) 基于新型双边带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产生60GHz毫米波的方法
US10498457B2 (en) Optical carrier-suppressed signal generator
CN102856778B (zh) 产生多带宽高频可调谐微波信号的装置与方法
CN101800606B (zh) 光单边带调制装置
CN101799608A (zh) 基于硅基微环谐振腔的电控宽带光子射频移相器
CN102624460A (zh) 一种光纤线性传输调制器及其三阶交调抑制方法
JP2012112886A (ja) 電界センサおよびrf信号の測定方法
CN101833221A (zh) 基于硅基微环谐振腔的全光单边带上变频产生装置
US7215894B2 (en) Optical transmitter device
CN108594478A (zh) 基于双偏振调制器的超平坦光学频率梳的产生装置及方法
Wu et al. Photonic microwave waveforms generation based on frequency and time-domain synthesis
CN105305223A (zh) 一种布里渊动态光栅产生装置及方法
Chen et al. Optical millimeter-wave generation with tunable multiplication factors and reduced power fluctuation by using cascaded modulators
CN107733529A (zh) 一种三角波和方波信号光学产生与传输装置和方法
Shen et al. Photonic generation of high-purity 60 GHz millimeter-wave signal requiring only 10 GHz radio frequency local oscillator
CN102904642A (zh) 基于强度调制分集发射机的宽带模拟光子链路色散衰落补偿方案
CN103078682B (zh) 光载边比自适应的光纤无线单边带调制系统
CN103091935B (zh) 一种光单边带调制方法及装置
CN110098872A (zh) 基于双波长与相位调制到强度调制转换的模拟光链路线性优化的装置和方法
Liu et al. Frequency quadrupling using an integrated Mach–Zehnder modulator with four arms
CN204464744U (zh) 一种微波信号产生装置
JP2013210278A (ja) 電界計測装置
Hu et al. A photonic technique for microwave frequency measurement employing tunable dispersiv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8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