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049071B - 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 Google Patents

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9071B
CN103049071B CN201110315033.1A CN201110315033A CN103049071B CN 103049071 B CN103049071 B CN 103049071B CN 201110315033 A CN201110315033 A CN 201110315033A CN 103049071 B CN103049071 B CN 103049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state
cache region
portable terminal
sh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50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9071A (zh
Inventor
陈贻�
柯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150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9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9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9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9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9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共享设备的便携终端内,该方法包括:当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时,第二设备维持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并根据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当便携终端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第二设备维持第一缓存区的第一配置参数,并根据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便携终端所处的不同状态,通过不同的配置参数对共享设备的输出效果进行控制,从而节约系统功耗。

Description

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是在现有仅有一个系统的PC基础上,嵌入其它至少一个系统的PC。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融合工作,发挥各自优势。现有常见的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通常集成了一个主系统(例如,X86系统,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一个从系统(例如,ARM系统,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主系统和从系统之间可以共用共享设备,例如,显示屏。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中,从系统可单独作为一个平板电脑PAD使用,从系统与主系统结合后也可作为具有双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使用。
以共享设备是显示屏为例,发明人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当主系统与从系统结合使用时,主系统的显示信号发送到显示屏进行显示,显示亮度可以为用户设定的显示亮度;当主系统和从系统分离时,从系统的显示信号发送到显示屏进行显示,此时显示亮度与双系统一致。由此可知,由于从系统本身的电池电量小于双系统结合使用时的电池电量,因此如果仍然采用一样的显示亮度,将耗费从系统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双系统便携终端难以在连接状态改变时,对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进行控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共享设备的便携终端内,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第二设备具有第二操作系统,所述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结合使用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分离使用的第二状态,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二设备使用,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第二设备内设置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维持所述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二设备产生并存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一设备产生,且由所述第二设备获得并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维持所述第一缓存区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所述第二效果输出。
所述第二设备内还设置有第三缓存区,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二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
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
所述第一配置参数或第二配置参数为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得的参数值:通过用户手动输入的参数值,系统自动输入的参数值。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显示屏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值或者所述显示屏的分辨率;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音箱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音箱的音量。
一种电子设备,当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第一设备时的状态为第一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单独使用时的状态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提供一共享设备供所述电子设备使用,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电子设备内设置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维持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电子设备产生并存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一设备产生,且由所述电子设备获得并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第二维持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一缓存区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所述第二效果输出。
所述电子设备内还设置有第三缓存区,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还包括: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二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显示屏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值或者所述显示屏的分辨率;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音箱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音箱的音量。
一种便携终端,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共享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第二设备具有第二操作系统,所述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结合使用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分离使用的第二状态,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二设备使用,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第二设备内设置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二设备产生并存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配置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一设备产生,且由所述第二设备获得并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一缓存区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所述第二效果输出。
所述第二设备内还设置有第三缓存区,
所述第二设备,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以及,
所述第二设备,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二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以及,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显示屏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值或者所述显示屏的分辨率;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音箱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音箱的音量。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显示屏时,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二设备集成一体;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音箱时,所述音箱与所述第二设备相连。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共享设备的便携终端内,且第二设备内设置了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和分离时,通过不同的缓存区保存状态变化前的共享设备的配置参数,以使便携终端在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时,可以根据缓存区中保存的配置参数恢复共享设备的输出效果,保证在不同状态时,便携终端的输出需求。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便携终端所处的不同状态,通过不同的配置参数对共享设备的输出效果进行控制,从而节约系统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应用本申请切换控制方法实施例的一种双系统PC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框图;
图5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框图;
图6为本申请便携终端的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共享设备的便携终端内,第一设备具有第一操作系统,第二设备具有第二操作系统,便携终端具有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结合使用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分离使用的第二状态,当便携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共享设备供第二设备使用,当便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共享设备供第一设备使用,第二设备内设置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中,该第一设备优选的为不含显示屏的主机设备(含第一操作系统,比如X86操作系统,以及运行该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一硬件系统),第二设备优选为触摸显示设备(含第二操作系统,比如ARM操作系统,以及运行该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二硬件系统),优选的,第二设备集成显示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在一起组成双系统便携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时,第二设备维持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其中,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第二配置参数为由第二设备产生并存储于第二缓冲区的配置参数;然后,第二设备根据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其中,第一配置参数为由第一设备产生,且由第二设备获得并存储于第一缓冲区的配置参数;或者,
当便携终端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第二设备维持第一缓存区的第一配置参数;然后,第二设备根据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便携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第二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即便携终端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时,第二缓存区中保存的第二配置参数是便携终端在第二状态时,最后更新的配置参数。当便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第一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即便携终端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第一缓存区中保存的第一配置参数是便携终端在第一状态时,最后更新的配置参数。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设备内设置第三缓存区,相应的,在对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进行控制时,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一状态时,将第一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赋值给第三缓存区,通过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或者,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二状态时,将第二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赋值给第三缓存区,通过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参数或第二配置参数可以为通过用户手动输入的参数值,或者系统自动输入的参数值。其中,当共享设备为显示屏时,配置参数可以具体为显示屏的亮度值或者显示屏的分辨率;当共享设备为音箱时,配置参数可以具体为音箱的音量。
参见图1,为本申请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示出当便携终端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的过程中的切换控制过程:
步骤101:便携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设备产生第二配置参数,并将第二配置参数存储到第二缓冲区。
步骤102:判断第二设备产生的配置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4。
步骤103: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第二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
步骤104:第二设备根据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
步骤105:判断便携终端是否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106;否则,返回步骤102。
步骤106:第二设备维持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
步骤107:第二设备根据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
参见图2,为本申请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示出当便携终端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的切换控制过程:
步骤201:便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设备产生第一配置参数。
步骤202:第二设备获取第一配置参数并将第一配置参数存储到第一缓冲区。
步骤203:判断第一设备产生的配置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5。
步骤204: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第一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
步骤205:第二设备根据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
步骤206:判断便携终端是否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207;否则,返回步骤203。
步骤207:第二设备维持第一缓存区的第一配置参数。
步骤208:第二设备根据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
参见图3,为应用本申请切换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一种双系统PC的架构示意图。为了方便示例,图3中以共享设备为显示屏为例,示出了双系统PC中的PAD设备和BASE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双系统PC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屏通常设计为与PAD设备集成一体,对此图3不进行限制。
图3中,PAD设备内集成了从系统(例如,可以为ARM系统),从系统控制器(从系统MCU),以及用于控制共享设备切换的切换器,该从系统控制器属于PAD设备硬件系统的一部分;BASE设备内集成了主系统(例如,可以为X86系统),以及主系统控制器(主系统MCU),该主系统控制器属于BASE设备内硬件系统的一部分。PAD设备和BASE设备组成双系统PC时,通过连接器相连。其中,从系统控制器中设置了三个缓存区,分别为缓存区A、缓存区B和缓存区C。
假设起始时,双系统PC处于第二状态,即PAD设备单独使用,此时从系统控制器控制切换器使显示屏与从系统相连,PAD设备产生显示屏亮度值,从系统控制器获得该显示屏亮度值,并将该亮度值存入缓存区A,然后将缓存区A中保存的亮度值赋值给缓存区C,从系统控制器根据缓存区C的亮度值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显示屏的亮度。在上述控制过程中,当显示屏亮度值根据用户输入亮度值,或者ALS(环境光传感器)自动输入亮度值发生变化时,从系统控制器根据变化后的亮度值实时更新缓存区A中的亮度值,并通过最新更新的亮度值控制显示屏亮度。
当PAD设备插入BASE设备,通过连接器与BASE设备连接为一体时,双系统PC从第二状态进入第一状态,即PAD设备和BASE设备要组成双系统使用,此时从系统控制器检测到PAD设备和BASE设备相连后,通过切换器将显示屏切换到与BASE设备的主系统相连,从系统控制器保持缓存区A中的亮度值不变;由BASE设备产生显示屏亮度值,从系统控制器通过与主系统控制器之间的I2C总线获得该显示屏亮度值,并将该亮度值存入缓存区B,然后将缓存区B中保存的亮度值赋值给缓存区C,从系统控制器根据缓存区C的亮度值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显示屏的亮度。在上述控制过程中,当显示屏亮度值根据用户输入亮度值,或者ALS自动输入亮度值发生变化时,从系统控制器根据变化后的亮度值实时更新缓存区B中的亮度值,并通过最新更新的亮度值控制显示屏亮度。
当PAD设备从BASE设备中拔出,单独使用时,双系统PC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此时从系统控制器根据连接器的连接状态检测到PAD设备从BASE设备分离后,通过切换器将显示屏切换到与PAD设备的从系统相连,从系统控制器保持缓存区B中的亮度值不变;从系统控制器读取缓存区A中在前一次处于第二状态时保存的显示屏亮度值,将缓存区A中保存的亮度值赋值给缓存区C,从系统控制器根据缓存区C的亮度值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显示屏的亮度。同理,在上述控制过程中,当显示屏亮度值根据用户输入亮度值,或者ALS自动输入亮度值发生变化时,从系统控制器根据变化后的亮度值实时更新缓存区B中的亮度值,并通过最新更新的亮度值控制显示屏亮度。
与本申请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的实施例。
如下图4和图5示出了本申请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当该电子设备连接第一设备时的状态为第一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单独使用时的状态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提供一共享设备供所述电子设备使用,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电子设备内设置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
参见图4,为本申请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框图:
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维持单元410、第一控制单元420、第二维持单元430和第二控制单元440。
其中,第一维持单元410,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电子设备产生并存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第一控制单元4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一设备产生,且由所述电子设备获得并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第二维持单元430,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一缓存区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
第二控制单元44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所述第二效果输出。
参见图5,为本申请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框图:
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维持单元510、第一控制单元520、第二维持单元530、第二控制单元540、第一更新单元550和第二更新单元560。
其中,第一维持单元510,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电子设备产生并存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第一控制单元5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一设备产生,且由所述电子设备获得并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第二维持单元530,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一缓存区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
第二控制单元54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所述第二效果输出;
第一更新单元550,用于当所述第二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
第二更新单元560,用于当所述第二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二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
进一步,所述电子设备内还可以设置有第三缓存区,此时,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20,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540,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其中,当所述共享设备为显示屏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值或者所述显示屏的分辨率;当所述共享设备为音箱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音箱的音量。
参见图6,为本申请便携终端的实施例框图:
该便携终端包括:第一设备610、第二设备620和共享设备630。其中,第一设备610具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第二设备620具有第二操作系统,所述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610与所述第二设备620结合使用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610与所述第二设备620分离使用的第二状态,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630供所述第二设备使用,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630供所述第一设备使用。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620,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共享设备630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630以第二效果输出,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二设备620产生并存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配置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630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630以第一效果输出,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一设备610产生,且由所述第二设备620获得并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所述第二设备620,还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一缓存区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630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630以所述第二效果输出。
进一步,所述第二设备620内还可以设置有第三缓存区,此时,
所述第二设备620,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630的输出属性;以及,
所述第二设备620,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630的输出属性。
进一步,所述第二设备620,还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620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二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以及,
所述第二设备620,还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620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
其中,当所述共享设备630为显示屏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值或者所述显示屏的分辨率;当所述共享设备630为音箱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音箱的音量。当所述共享设备630为显示屏时,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二设备620集成一体;当所述共享设备630为音箱时,所述音箱与所述第二设备630相连。
通过对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共享设备的便携终端内,且第二设备内设置了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和分离时,通过不同的缓存区保存状态变化前的共享设备的配置参数,以使便携终端在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时,可以根据缓存区中保存的配置参数恢复共享设备的输出效果,保证在不同状态时,便携终端的输出需求。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便携终端所处的不同状态,通过不同的配置参数对共享设备的输出效果进行控制,从而节约系统功耗。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共享设备的便携终端内,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第二设备具有第二操作系统,所述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结合使用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分离使用的第二状态,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二设备使用,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第二设备内设置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维持所述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二设备产生并存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一设备产生,且由所述第二设备获得并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维持所述第一缓存区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所述第二效果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内还设置有第三缓存区,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二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
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或第二配置参数为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得的参数值:通过用户手动输入的参数值,系统自动输入的参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显示屏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值或者所述显示屏的分辨率;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音箱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音箱的音量。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第一设备时的状态为第一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单独使用时的状态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提供一共享设备供所述电子设备使用,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电子设备内设置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维持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电子设备产生并存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一设备产生,且由所述电子设备获得并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第二维持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一缓存区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所述第二效果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内还设置有第三缓存区,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二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显示屏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值或者所述显示屏的分辨率;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音箱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音箱的音量。
10.一种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共享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第二设备具有第二操作系统,所述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结合使用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分离使用的第二状态,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二设备使用,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共享设备供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第二设备内设置第一缓存区和第二缓存区,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二缓存区的第二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二效果输出,所述第二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二设备产生并存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配置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第一效果输出,其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为由所述第一设备产生,且由所述第二设备获得并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配置参数;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维持所述第一缓存区的所述第一配置参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使所述共享设备以所述第二效果输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内还设置有第三缓存区,
所述第二设备,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一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以及,
所述第二设备,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缓存区中存储的第二配置参数赋值给所述第三缓存区,通过所述第三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共享设备的输出属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二缓存区中的第二配置参数;以及,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当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中的第一配置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显示屏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值或者所述显示屏的分辨率;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音箱时,所述配置参数为所述音箱的音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显示屏时,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二设备集成一体;
当所述共享设备为音箱时,所述音箱与所述第二设备相连。
CN201110315033.1A 2011-10-17 2011-10-17 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Active CN103049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5033.1A CN103049071B (zh) 2011-10-17 2011-10-17 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5033.1A CN103049071B (zh) 2011-10-17 2011-10-17 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9071A CN103049071A (zh) 2013-04-17
CN103049071B true CN103049071B (zh) 2016-03-30

Family

ID=4806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5033.1A Active CN103049071B (zh) 2011-10-17 2011-10-17 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9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3676B (zh) 2015-01-12 2019-05-2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系统与操作系统切换方法
CN104932854B (zh) * 2015-06-12 2018-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065900B (zh) * 2017-01-17 2020-04-28 清华大学 无人机飞行控制参数更新系统
CN115080158B (zh) * 2021-03-12 2024-07-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9796A (zh) * 2003-12-19 2005-06-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显示共享功能的便携式计算机
WO2007117485A2 (en) * 2006-04-03 2007-10-18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Screen sha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382909A (zh) * 2007-09-05 2009-03-1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操作系统切换时逐步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1901206A (zh) * 2009-05-28 2010-12-01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混合式电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6783A1 (en) * 2002-09-05 2004-03-11 Franco Montebovi External display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mobile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9796A (zh) * 2003-12-19 2005-06-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显示共享功能的便携式计算机
WO2007117485A2 (en) * 2006-04-03 2007-10-18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Screen sha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382909A (zh) * 2007-09-05 2009-03-1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操作系统切换时逐步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1901206A (zh) * 2009-05-28 2010-12-01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混合式电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9071A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2676B (zh) 用於顯示子系統之混和顯示圖框緩衝器
CN106020990B (zh) 一种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US9979922B2 (en) Low power consumption display device
CN101907983B (zh) 麦克风静音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
US11106307B2 (en) Method for low power driving of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me
US6985152B2 (en) Point-to-point bus bridging without a bridge controller
WO2019144488A1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屏幕显示控制方法
US8892935B2 (en) Dynamic bus clock rate adjusting method and device
US823300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graphical processing units
EP3493193A1 (en) Displaying device, terminal of displaying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CN107231489A (zh) 一种终端及其投屏方法
US10402222B2 (en) Task mig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090040410A (ko) 다중 그래픽 하위시스템과 전력 소비 절감 모드를 가진 장치, 소프트웨어 및 방법
CN103049071B (zh) 共享设备输出属性的切换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便携终端
CN111367452B (zh) 一种设备交互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US825911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graphical processing units
KR20210101704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고속 화면 운용 방법
CN103257837A (zh) 一种显示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134566A1 (zh) 移动终端的Doze模式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2787607A (zh) 供电电路、供电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79683A (zh) 屏幕信息共享的方法、终端及车辆
CN115373618B (zh) 一种多屏显示方法、装置、车机及存储介质
CN103914400A (zh) 内存分配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2541499B (zh) 计算机本地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EP3920006A1 (en) Granular power management of display devices based on user intere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