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7359A -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37359A CN103037359A CN2011102971251A CN201110297125A CN103037359A CN 103037359 A CN103037359 A CN 103037359A CN 2011102971251 A CN2011102971251 A CN 2011102971251A CN 201110297125 A CN201110297125 A CN 201110297125A CN 103037359 A CN103037359 A CN 1030373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transmission
- communication
- radio network
- authorization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0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通讯方法包括: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接收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及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本发明通过发送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传输授权信息给终端,终端根据所述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传输授权信息可实现D2D通讯,满足终端间的D2D数据传输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背景技术
设备到设备(英文全称:device to device,以下简称:D2D)技术就是一种在移动网络控制下的设备与设备之间直接交换数据的通信技术。目前长期演进(英文全称: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简称:LTE)等系统下的D2D技术还处于概念阶段,没有启动标准化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接收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及
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基站,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分别用于获取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并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发送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传输授权信息给终端,终端根据所述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传输授权信息可实现终端间的D2D通讯,满足用户之间的D2D数据传输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讯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的第四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的第五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的第六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讯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系统包括:基站11,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
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21和所述第二终端22需要进行D2D通讯时,所述第一终端21和所述第二终端22分别用于获取所述基站11发送的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接收所述基站11发送的由所述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并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所述基站11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英文全称为:radio resource control,以下简称为:RRC)消息向所述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发送用于进行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传输授权信息,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可以为上行授权,或者下行授权。
所述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D2D通讯是通过:获取传输载波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在所述传输载波信息所指示的载波上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其中,所述获取传输载波信息包括:获取所述基站11发送的所述传输载波信息,所述基站11可采用RRC消息发送传输载波信息;或者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获取传输载波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21或第二终端22还用于:获取一个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指示信息。
或者,所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还用于:获取两个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适用于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
或者,所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还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指示信息。
通过发送用于进行D2D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传输授权信息给终端,终端根据所述用于进行D2D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传输授权信息可实现终端间的直接D2D通讯,满足用户之间的D2D数据传输需求。
请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1中的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作为所述终端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组成。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终端21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所述第一终端21包括:
获取模块211,用于获取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由所述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
处理模块213,用于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213进一步用于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D2D通讯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在所述传输载波信息所指示的载波上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211进一步用于:于获取传输载波信息。例如,所述获取模块211获取基站发送的所述传输载波信息;或者,所述获取模块211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获取传输载波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211获取的传输载波信息可以由所述基站11通过RRC消息发送的传输载波信息;也可以是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获取传输载波信息,例如所述基站11在所述传输授权信息中指定的载波。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211,进一步还用于获取一个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则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指示信息。
具体的,所述处理模块213采用获取到的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将所述基站11发送的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解扰后,建立D2D通讯连接,按照传输授权信息中包含的所述D2D的传输方向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向发送或者接收数据。例如,所述第一终端21解扰得到的传输授权信息所指示的方向为第一终端21到第二终端22时,所述第一终端21发送数据。又如,所述第一终端21解扰得到的传输授权信息所指示的方向为第二终端到第一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21接收数据。
或者,所述获取模块211,进一步还用于获取两个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所述基站11发送的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适用于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
具体的,所述获取模块211可获取所述基站11配置的两个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处理模块213根据所述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值,确定所述D2D的传输方向。例如,当第一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配置的值为100,第二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配置的值为200时,若所述处理模块213解扰传输授权信息是由值为100的标识解扰得到时,则确定适用的D2D传输方向为第一终端21到第二终端22,所述第一终端21发送数据;若为值为200的标识解扰得到时,则确定为第二终端22到第一终端21,所述第一终端21接收数据。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值所对应的传输方向可由所述基站11与终端协商得到。
或者,所述获取模块211,进一步还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指示信息。所述传输授权信息中包含该D2D通讯的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21说明该授权信息是用于D2D传输的。当不包含该指示时,所述第一终端21判断上述授权信息用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传输授权,而非用于D2D通讯的传输授权。
具体的,所述第一终端21及第二终端22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可配置作为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根据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进行D2D通讯时,所述获取模块211需要同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21(本端)和所述第二终端22(对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并采用本端或者对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进行解扰,所述处理模块213根据解扰后的传输授权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22进行D2D通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21还包括发送模块215,用于当所述传输授权信息由所述第一终端21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扰得到时,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22发送数据;所述获取模块211,进一步还用于当所述传输授权信息由所述第二终端22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扰得到时,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
通过发送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传输授权信息给终端,终端根据所述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传输授权信息可实现D2D通讯,满足用户之间的D2D数据传输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基站11在发送传输授权信息前,还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的设备到设备通讯的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终端21中的所述获取模块211还用于获取基站11发送的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所述第一终端21需要向第二终端22根据文件传输协议进行文件传输,针对该文件传输业务,所述基站11给所述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分配的逻辑信道标识分别为3和4。这种情况下,所述基站11需要将所述第一终端21的逻辑信道标识3与所述第二终端22的逻辑信道标识4关联起来,并将映射关系通知这两个终端,使所述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能正确收发数据和反馈。又如,所述基站11还可以对两个终端进行D2D传输的同一个业务分配相同的逻辑信道标识。根据基站发送的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终端21和所述第二终端22之间可更好地进行D2D通讯。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终端21的发送模块215,还用于当所述终端为发送端时,在所述获取模块211接收到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之前,向基站11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所述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
在接收所述基站11发送所述传输授权信息之前,若第一终端21作为发送端,则所述第一终端21可通过所述发送模块215向所述基站11发送所述D2D通讯的所述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具体为,所述发送模块215可使用缓存状态报告(英文全称为:buffer statues report,以下简称:BSR)或BSR中的独立分量,比如独立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缓冲区状态,向所述基站11指示D2D传输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终端21的所述获取模块21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22为接收端,所述第一终端21为发送端,且所述第二终端22检测到所述逻辑信道上的无线链路控制序号发生乱序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22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信息;所述第一终端21还包括重传模块216,用于根据所述RLC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22重传数据。
通过所述获取模块211和所述重传模块216,使得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之间在D2D通讯时,在出现异常时实现数据重传,保证D2D传输的数据的准确完整。
进一步的,在进行D2D通讯过程中,所述第一终端21或者第二终端22还用于向所述基站11发送D2D传输报告;具体的,所述第一终端21的所述发送模块215,还用于向基站11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包括报告类型指示,其中,所述报告类型指示可以为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失败信息;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结束信息;或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格式调整信息。例如,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格式调整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情况,也可以用于指示调整当前传输的调制编码方案(英文全称为: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以下简称:MCS)和/或调整数据传输功率的方案。
所述第一终端21的所述发送模块215可根据定时器设定时间,周期性地向所述基站11发送D2D传输报告。所述定时器可由所述基站11配置。所述基站11会根据所述传输报告中包括D2D传输失败或者D2D传输格式调整的报告类型指示,在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21的上行授权中指示新的调制编码方案(英文全称为: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以下简称:MCS)和/或数据传输功率,以指示所述第一终端21调整MCS和/或数据传输功率后,再进行数据的传输。所述第一终端21还用于在接收到基站11发送的设备到设备传输格式调整指示之后,再次接收到更新的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时,重启所述定时器,重新进行计时以便向所述基站11发送设备到设备传输报告。
所述第一终端21还可以在检测到逻辑信道上传输数据发生异常的次数或比例超出预定门限时,向所述基站11发送D2D传输报告;或者在数据重传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最大重传次数时,向所述基站11发送D2D传输报告,其中,所述关于传输数据发生异常的次数的预定门限或所述关于数据重传的次数的最大重传次数均可由所述基站11配置后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21。所述第一终端21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发送D2D传输报告,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果基站11接收到的D2D传输报告的报告类型为D2D通讯失败或D2D通讯结束,则基站11可将D2D通讯的逻辑信道切换到空口传输方式。
通过向基站发送报告通知传输情况,可使得基站随时根据报告调整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D2D通讯的MCS和/或数据传输功率,更好地实现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D2D通讯。
进一步的,在D2D通讯结束时,所述第一终端21还可与所述第二终端22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英文全称为: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以下简称:HARQ)反馈,并进行HARQ重传。为了简化终端的实现,所述基站11可以将D2D传输的HARQ传输次数设置为1,并通知所述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可避免为D2D传输设计复杂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英文全称为: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以下简称:PUCCH)。
在D2D通讯结束之后,进行HARQ反馈,以便于进行HARQ重传,也进一步的保证D2D传输的数据的准确完整,更好地实现D2D通讯。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传输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3,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传输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方法包括:
S101: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S102:接收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
S103: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本实施例中,进行D2D通讯的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执行上述S101至S103。以第一终端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S101获取的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获取一个所述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指示信息。
具体的,所述S103采用获取到的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将所述S102接收的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解扰后,所述S103建立D2D通讯连接,按照传输授权信息中包含的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向发送或者接收数据。例如,所述第一终端解扰得到的传输授权信息所指示的方向为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又如,所述第一终端解扰得到的传输授权信息所指示的方向为第二终端到第一终端时,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数据。
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S101获取的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获取两个所述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获取所述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适用于所述D2D的传输方向。
具体的,所述S101可获取两个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S103根据所述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值,确定所述D2D的传输方向。例如,当第一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配置的值为100,第二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配置的值为200时,若所述传输授权信息是由值为100的标识解扰得到时,则所述S103确定适用的D2D传输方向为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若所述传输授权信息是由值为200的标识解扰得到时,则确定为第二终端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数据。
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S101获取的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可配置作为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传输授权信息中包含该D2D通讯的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说明该授权信息是用于D2D传输的。当不包含该指示时,所述第一终端判断上述授权信息用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传输授权,而非用于D2D通讯的传输授权。
具体的,根据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进行D2D通讯时,所述S101需要同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本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对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并采用本端或者对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进行解扰,所述第一终端根据解扰后的传输授权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D2D通讯。其中,当所述传输授权信息由所述第一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扰得到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当所述传输授权信息由所述第二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扰得到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通过发送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传输授权信息给终端,终端根据所述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传输授权信息即可简单快捷地实现D2D通讯,满足用户之间的D2D数据传输需求。
再请参见图4,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传输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需进行D2D通讯的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S201: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S202:接收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
S203: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S204:在通讯过程中,当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且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所述逻辑信道上的无线链路控制序号发生乱序时,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反馈无线链路控制RLC信息。
S205: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RLC信息重传的数据。
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S202之前,还可包括:获取基站发送的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当所述第一终端或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时,所述第一终端或所述第二终端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所述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
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S203进行D2D通讯过程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包括报告类型指示,其中,所述报告类型指示为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失败信息;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结束信息;或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格式调整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在设备到设备传输完成之后,还包括步骤: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HARQ反馈以及HARQ重传。
在本实施例中,在D2D通讯过程中进行逻辑信道上的RLC序号检测并在发生乱序时进行数据重传,能够保证D2D传输的数据的准确完整。
再请参见图5,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传输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需进行D2D通讯的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S301: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S302:获取基站发送的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S303:当所述第一终端或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时,所述第一终端或所述第二终端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所述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
S304:接收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
S305: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本实施例中,在建立D2D通讯之前获取基站发送的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且作为发送端的第一终端或所述第二终端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能够更好地实现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D2D通讯。
再请参见图6,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传输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需进行D2D通讯的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S401: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D2D通讯过程中,当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且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所述逻辑信道上的无线链路控制序号发生乱序时,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反馈无线链路控制RLC信息。
S402: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RLC信息重传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在D2D通讯过程中进行逻辑信道上的RLC序号检测并在发生乱序时进行数据重传,能够保证D2D传输的数据的准确完整。
再请参见图7,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传输的方法的第五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需进行D2D通讯的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S501: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D2D通讯过程中,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包括报告类型指示。
其中,所述报告类型指示为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
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失败信息;
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结束信息;或
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格式调整信息。
例如,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格式调整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情况,也可以用于指示调整当前传输的调制编码方案(英文全称为: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以下简称:MCS)和/或调整数据传输功率的方案。
所述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包括:根据定时器的设定时间,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
具体的,接收到基站配置的D2D传输报告周期后启动定时器;在该定时器超时后向基站发送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比如报告该周期内HARQ或RLC传输失败的次数或比例。
或包括:在检测到所述逻辑信道上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发生异常的次数或比例超出门限值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
具体的,接收基站配置的D2D传输报告门限,所述D2D传输报告门限可以是HARQ或RLC传输失败的次数或比例;在D2D传输报告门限达到后向基站发送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比如报告该周期内HARQ或RLC传输失败的次数或比例,或简单地指示门限达到。
或包括:在所述设备到设备的数据重传次数达到预设的最大重传次数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
具体的,接收基站配置的RLC最大传输次数或最大重传次数;在D2D传输达到RLC最大传输次数或最大重传次数或D2D传输结束后向基站发送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比如报告D2D传输失败或D2D传输结束或D2D传输结束请求。
S502:接收更新的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
所述基站会根据所述传输报告,更新所述用于D2D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在传输授权信息中指示新的MCS和/或数据传输功率,以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调整MCS和/或数据传输功率后,再进行数据的传输。所述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还用于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设备到设备传输格式调整指示之后,再次接收到更新的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时,重启所述定时器,重新进行计时以便向所述基站发送设备到设备传输报告。
如果基站接收到的D2D的传输报告的类型为设备到设备传输失败或设备到设备传输结束,则基站将设备到设备传输的逻辑信道切换到空口传输方式。
所述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发送D2D传输报告,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D2D的传输报告,更新传输授权信息,以便于进行D2D间的数据重传,也进一步的保证D2D传输的数据的准确完整,可更好地实现D2D通讯。
再请参见图8,是本发明的实现设备到设备传输的方法的第六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需进行D2D通讯的终端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S601: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D2D通讯结束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HARQ反馈。
S602: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HARQ重传。
具体的,作为接收端的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进行HARQ反馈;所述第一终端根据HARQ反馈进行D2D的HARQ重传;或者,作为接收端的第二终端向基站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调度所述第一终端进行D2D的HARQ重传。
在本实施例中,在D2D通讯结束之后,进行HARQ反馈,以便于进行HARQ重传,也进一步的保证D2D传输的数据的准确完整,更好地实现D2D通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接收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及
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包括:
获取传输载波信息;及
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在所述传输载波信息所指示的载波上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其中,所述获取传输载波信息包括:
获取基站发送的所述传输载波信息;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获取传输载波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获取一个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指示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获取两个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获取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适用于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获取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指示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传输授权信息由所述第一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扰得到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当所述传输授权信息由所述第二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扰得到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前还包括:
获取基站发送的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前,还包括:
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终端为发送端,所述第一终端为接收端,且所述第一终端检测到所述逻辑信道上的无线链路控制序号发生乱序时,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反馈无线链路控制RLC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RLC信息重传的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包括报告类型指示,其中,所述报告类型指示为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
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失败信息;
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结束信息;或
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格式调整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包括:根据定时器的设定时间,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或在检测到所述逻辑信道上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发生异常的次数或比例超出门限值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或在所述设备到设备的数据重传次数达到预设的最大重传次数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
接收更新的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及
重启所述定时器。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传输载波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在所述传输载波信息所指示的载波上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获取基站发送的所述传输载波信息;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获取传输载波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一个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指示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两个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适用于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指示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传输授权信息由所述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扰得到时,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传输授权信息由所述第二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扰得到时,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2或者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基站发送的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终端为发送端时,在所述获取模块接收到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之前,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所述逻辑信道的缓冲区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8或者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为接收端,所述终端为发送端,且所述第二终端检测到所述逻辑信道上的无线链路控制序号发生乱序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信息;
还包括重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RLC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重传数据。
21.如权利要求12至2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报告包括报告类型指示,其中,所述报告类型指示为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
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失败信息;
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结束信息;或
所述设备到设备传输格式调整信息。
22.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基站,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分别用于获取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由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传输授权信息,并根据解扰后的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进行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还用于:
获取传输载波信息;及
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在所述传输载波信息所指示的载波上进行所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
其中,所述获取传输载波信息包括:
获取基站发送的所述传输载波信息;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授权信息,获取传输载波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2或者23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还用于:
获取一个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指示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还用于:
获取两个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用于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适用于所述设备到设备的传输方向。
26.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还用于:
获取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传输授权信息包含所述设备到设备通讯的指示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971251A CN103037359A (zh) | 2011-09-30 | 2011-09-30 |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
EP12835658.1A EP2741563A4 (en) | 2011-09-30 | 2012-08-31 | METHOD, TERMINAL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DEVICE DEVICE COMMUNICATION |
PCT/CN2012/080812 WO2013044718A1 (zh) | 2011-09-30 | 2012-08-31 |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
JP2014532229A JP6009571B2 (ja) | 2011-09-30 | 2012-08-31 | デバイス間通信を実現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およびシステム |
US14/226,181 US9629192B2 (en) | 2011-09-30 | 2014-03-26 | Method, terminal,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JP2016179784A JP6246291B2 (ja) | 2011-09-30 | 2016-09-14 | デバイス間通信を実現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およびシステム |
US15/467,499 US20170196038A1 (en) | 2011-09-30 | 2017-03-23 | Method, terminal,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971251A CN103037359A (zh) | 2011-09-30 | 2011-09-30 |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37359A true CN103037359A (zh) | 2013-04-10 |
Family
ID=4799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971251A Pending CN103037359A (zh) | 2011-09-30 | 2011-09-30 |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629192B2 (zh) |
EP (1) | EP2741563A4 (zh) |
JP (2) | JP6009571B2 (zh) |
CN (1) | CN103037359A (zh) |
WO (1) | WO2013044718A1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79989A1 (zh) * | 2013-05-10 | 2014-11-13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至设备d2d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812086A (zh) * | 2014-01-24 | 2015-07-29 | 索尼公司 | 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
CN104956750A (zh) * | 2014-01-24 | 2015-09-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163346A (zh) * | 2015-09-25 | 2015-12-16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副链路缓冲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5453675A (zh) * | 2013-06-28 | 2016-03-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执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519214A (zh) * | 2014-08-08 | 2016-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缓存状态报告上报方法和装置 |
CN105684509A (zh) * | 2014-03-31 | 2016-06-15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D2d通信方法、d2d使能的无线设备以及演进的节点b |
CN105900368A (zh) * | 2014-01-22 | 2016-08-2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
WO2016172850A1 (zh) * | 2015-04-28 | 2016-1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6105140A (zh) * | 2014-03-19 | 2016-11-0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长期演进设备到设备发现中防止重放攻击 |
CN106576079A (zh) * | 2014-08-08 | 2017-04-19 | 创新技术实验室株式会社 | 支持终端间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缓冲区状态报告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1867146A (zh) * | 2019-04-30 | 2020-10-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标识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
WO2020258107A1 (zh) * | 2019-06-26 | 2020-12-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83728A1 (ja) * | 2012-06-06 | 2013-12-1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方法、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記憶媒体 |
EP2866483A4 (en) * | 2012-06-06 | 2016-03-16 | Kyocera Corp |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DURE, USER DEVICE, PROCESSOR, STORAGE MEDIUM AND BASE STATION |
WO2014069223A1 (ja) | 2012-10-29 | 2014-05-0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基地局、プロセッサ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CN105557062B (zh) | 2013-07-03 | 2019-06-28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接近服务的epc增强 |
KR102130296B1 (ko) * | 2013-07-31 | 2020-07-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단말 및 그 동작 방법 |
US20160112221A1 (en) * | 2013-11-27 | 2016-04-21 |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for ue and user equipment |
JP2015126393A (ja) | 2013-12-26 | 2015-07-0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3119148A4 (en) * | 2014-03-14 | 2017-03-2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ccumulation circuit |
US9805864B2 (en) | 2014-04-04 | 2017-10-31 | Apple Inc. | Inductive spring system |
US10062492B2 (en) | 2014-04-18 | 2018-08-28 | Apple Inc. | Induction coil having a conductive winding formed on a surface of a molded substrate |
EP3133885B1 (en) * | 2014-05-09 | 2019-07-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for |
KR101984839B1 (ko) * | 2014-05-15 | 2019-05-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단말 보조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CN105338518B (zh) * | 2014-07-31 | 2020-03-31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US20160064137A1 (en) | 2014-09-02 | 2016-03-03 | Apple Inc. | Capacitively balanced inductive charging coil |
US20160094078A1 (en) | 2014-09-29 | 2016-03-31 | Apple Inc. | Inductive coupling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10404089B2 (en) | 2014-09-29 | 2019-09-03 | Apple Inc. | Inductive charging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
CN107926065B (zh) * | 2015-08-14 | 2020-04-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492099B2 (en) | 2016-05-11 | 2019-11-2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nectionless transmissions |
CN107979847B (zh) * | 2016-10-25 | 202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
JP6936862B2 (ja) | 2017-02-10 | 2021-09-22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データ伝送方法、関連する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
CN109150450B (zh) * | 2017-06-16 | 2021-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EP3628116B1 (en) * | 2018-08-03 | 2021-12-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sidelink identification |
CN111294166B (zh) * | 2019-03-22 | 2021-11-02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业务传输与业务配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CN114557119A (zh) | 2019-11-07 | 2022-05-2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指示无线通信系统中侧链路无线电链路故障的方法和设备 |
US20230397182A1 (en) * | 2022-06-03 | 2023-1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twork coding with user equipment cooperation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5237A (zh) * | 2009-11-05 | 2010-05-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1742626A (zh) * | 2010-01-14 | 2010-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调整方法及系统、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1772199A (zh) * | 2008-11-24 | 2010-07-07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d2d网络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10098043A1 (en) * | 2009-10-23 | 2011-04-28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
CN102113403A (zh) * | 2008-08-07 | 2011-06-2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电网络临时识别符相依的加扰序列初始化 |
CN102113242A (zh) * | 2008-07-30 | 2011-06-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172093A (zh) * | 2008-08-15 | 2011-08-31 | 诺基亚公司 | 获取针对设备到设备连接的本地连接性设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34292B2 (en) * | 2005-12-07 | 2010-06-0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Terminal support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bill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same |
KR20080018147A (ko) * | 2006-08-23 | 2008-02-2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 임의 접속에 대한 응답 메시지 전송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임의 접속 방법 |
KR101375481B1 (ko) * | 2007-07-06 | 2014-03-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모드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
US9198017B2 (en) | 2008-05-19 | 2015-1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frastructure assisted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
US8194604B2 (en) * | 2008-09-08 | 2012-06-05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7936736B2 (en) * | 2008-09-08 | 2011-05-03 | Proctor Jr James Arthur | Enforcing polici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exchanged identities |
US9537613B2 (en) * | 2008-10-24 | 2017-0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knowledgment based on short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
WO2010082084A1 (en) * | 2009-01-16 | 2010-07-22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scheduling resourc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US8638773B2 (en) * | 2009-01-29 | 2014-0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LC for multi-carrier LTE systems |
US8873476B2 (en) * | 2009-04-07 | 2014-10-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network ent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966090B2 (en) * | 2009-04-15 | 2015-02-24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an indic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availability |
US8634358B2 (en) * | 2009-04-23 | 2014-0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rri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TW201039665A (en) * | 2009-04-24 | 2010-11-01 | Asustek Comp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priority of MAC control element |
US8260356B2 (en) * | 2009-06-18 | 2012-09-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method used to scramble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
CN101932019B (zh) | 2009-06-19 | 2015-06-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系统 |
CN102640553B (zh) * | 2009-10-30 | 2015-06-24 | 诺基亚公司 | 调度直接对直接通信 |
US8885507B2 (en) * | 2009-12-11 | 2014-11-1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276708B2 (en) * | 2009-12-21 | 2016-03-0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Secondary system usage in multicarrier networks |
US9516686B2 (en) * | 2010-03-17 | 2016-1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
US20140023008A1 (en) * | 2010-12-27 | 2014-01-23 | Jae-Young Ah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device-to-device link connection and schedul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terminal relaying |
US9232550B2 (en) * | 2011-03-31 | 2016-01-05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JP5484396B2 (ja) | 2011-05-18 | 2014-05-0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US8731590B2 (en) * | 2011-05-24 | 2014-05-20 | Broadcom Corporation | Resource allocation control |
-
2011
- 2011-09-30 CN CN2011102971251A patent/CN103037359A/zh active Pending
-
2012
- 2012-08-31 WO PCT/CN2012/080812 patent/WO2013044718A1/zh unknown
- 2012-08-31 JP JP2014532229A patent/JP600957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8-31 EP EP12835658.1A patent/EP274156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
- 2014-03-26 US US14/226,181 patent/US96291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9-14 JP JP2016179784A patent/JP624629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3-23 US US15/467,499 patent/US2017019603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3242A (zh) * | 2008-07-30 | 2011-06-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113403A (zh) * | 2008-08-07 | 2011-06-2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电网络临时识别符相依的加扰序列初始化 |
CN102172093A (zh) * | 2008-08-15 | 2011-08-31 | 诺基亚公司 | 获取针对设备到设备连接的本地连接性设置 |
CN101772199A (zh) * | 2008-11-24 | 2010-07-07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d2d网络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10098043A1 (en) * | 2009-10-23 | 2011-04-28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
CN101715237A (zh) * | 2009-11-05 | 2010-05-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1742626A (zh) * | 2010-01-14 | 2010-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调整方法及系统、基站和用户设备 |
Cited B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44813A (zh) * | 2013-05-10 | 2015-12-09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至设备d2d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CN105144813B (zh) * | 2013-05-10 | 2020-01-24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至设备d2d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4179989A1 (zh) * | 2013-05-10 | 2014-11-13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至设备d2d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EP3014940A4 (en) * | 2013-06-28 | 2016-12-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D2D COMMUNICATION |
CN105453675A (zh) * | 2013-06-28 | 2016-03-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执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US10111267B2 (en) | 2013-06-28 | 2018-10-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5900368A (zh) * | 2014-01-22 | 2016-08-2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5900368B (zh) * | 2014-01-22 | 2019-05-3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10113134A (zh) * | 2014-01-22 | 2019-08-09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4812086A (zh) * | 2014-01-24 | 2015-07-29 | 索尼公司 | 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
CN104956750A (zh) * | 2014-01-24 | 2015-09-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5110033A1 (zh) * | 2014-01-24 | 2015-07-30 | 索尼公司 | 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
CN104812086B (zh) * | 2014-01-24 | 2018-10-26 | 索尼公司 | 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
US10285196B2 (en) | 2014-01-24 | 2019-05-07 | Sony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nduc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US10869335B2 (en) | 2014-01-24 | 2020-12-15 | Sony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nduc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CN106105140A (zh) * | 2014-03-19 | 2016-11-0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长期演进设备到设备发现中防止重放攻击 |
CN105684509A (zh) * | 2014-03-31 | 2016-06-15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D2d通信方法、d2d使能的无线设备以及演进的节点b |
CN105684509B (zh) * | 2014-03-31 | 2019-10-25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D2d通信方法、d2d使能的无线设备以及演进的节点b |
CN105519214A (zh) * | 2014-08-08 | 2016-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缓存状态报告上报方法和装置 |
CN106576079A (zh) * | 2014-08-08 | 2017-04-19 | 创新技术实验室株式会社 | 支持终端间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缓冲区状态报告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5519214B (zh) * | 2014-08-08 | 2020-05-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缓存状态报告上报方法和装置 |
US10667283B2 (en) | 2014-08-08 | 2020-05-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
CN106576079B (zh) * | 2014-08-08 | 2020-11-20 | 创新技术实验室株式会社 | 支持终端间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缓冲区状态报告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2566280A (zh) * | 2014-08-08 | 2021-03-26 | 创新技术实验室株式会社 | 支持终端间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缓冲区状态报告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11102799B2 (en) | 2014-08-08 | 2021-08-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
US11871390B2 (en) | 2014-08-08 | 2024-01-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WO2016172850A1 (zh) * | 2015-04-28 | 2016-1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5163346A (zh) * | 2015-09-25 | 2015-12-16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副链路缓冲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11867146A (zh) * | 2019-04-30 | 2020-10-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标识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
CN111867146B (zh) * | 2019-04-30 | 2022-07-2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标识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
WO2020258107A1 (zh) * | 2019-06-26 | 2020-12-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7011755A (ja) | 2017-01-12 |
EP2741563A1 (en) | 2014-06-11 |
US9629192B2 (en) | 2017-04-18 |
JP6246291B2 (ja) | 2017-12-13 |
US20170196038A1 (en) | 2017-07-06 |
JP6009571B2 (ja) | 2016-10-19 |
EP2741563A4 (en) | 2014-12-31 |
US20140206372A1 (en) | 2014-07-24 |
JP2014532340A (ja) | 2014-12-04 |
WO2013044718A1 (zh) | 2013-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37359A (zh) |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 |
US11595991B2 (en) |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allocated resources for a HARQ message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a low-complexity, narrowband terminal | |
JP6697090B2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1925110B (zh) | 中继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继站及基站 | |
EP3641187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5191459B (zh) | 直接通信中的数据传输设备及方法 | |
CN104904295A (zh) | 当使用可重配置tdd时减轻交叉链路干扰 | |
CN109792587A (zh) | 一种多播业务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 |
EP2839688A1 (en) | Device-to-device 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s | |
CN103081531A (zh) | 载波聚合期间主小区的改变 | |
CN107920333B (zh) | 组播调度方法、harq信息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KR101689864B1 (ko) | 교차 캐리어 스케줄링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8370562B (zh) | 一种跨载波调度方法、反馈方法及装置 | |
CN104125039A (zh) | 一种确定传输链路的类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5703891A (zh) |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200083933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WO2016192517A1 (zh) | 射频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 |
EP3876464A1 (en) | Internet of vehicle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 |
CN105027667B (zh) | 双连接模式下的状态反馈方法及设备 | |
EP3598709A1 (en) |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01594214A (zh) | 数据传输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 |
JP2023547407A (ja) |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信要求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5264942B (zh) | 一种数据传输发射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和方法 | |
CN102752803A (zh) | 一种控制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传输方法 | |
CN103039119B (zh) |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建立方法、用户终端及基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