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5805A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35805A CN103035805A CN2012105409203A CN201210540920A CN103035805A CN 103035805 A CN103035805 A CN 103035805A CN 2012105409203 A CN2012105409203 A CN 2012105409203A CN 201210540920 A CN201210540920 A CN 201210540920A CN 103035805 A CN103035805 A CN 1030358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evenly
- sublayer
- concentration
-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二极管技术领域。所述外延片包括衬底层、以及依次覆盖在衬底层上的缓冲层、非掺杂的GaN层、N型接触层、N型扩展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层;N型扩展层是由若干第一子层和若干第二子层交替形成的超晶格结构;第一子层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0<x<1;第二子层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本发明通过增加一层N型扩展层,使电子在进入多量子阱层之前速度降低,同时防止了部分空穴直接跃迁进入N型层,从而使电子和空穴在多量子阱层充分复合发光,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另外,N型扩展层的超晶格结构可以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芯片是一种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的固态半导体器件,是发光二极管的核心组件。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GaN基的外延片、以及在外延片上制作的电极。
现有的外延片通常包括衬底层、以及依次覆盖在衬底层上的缓冲层、非掺杂的GaN层、N型接触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层。其中,衬底层为蓝宝石衬底。多量子阱层是若干量子阱层和若干量子垒层交替形成的。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电子质量小,易迁移,在电场的驱动下可能速度过快而越过多量子阱层,迁移到P型层,导致发光二极管漏电,降低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另外,GaN和蓝宝石衬底之间的晶格常数较大,热膨胀系数失配,界面处会产生较强的应力作用和大量的位错和缺陷,这些位错和缺陷将延伸至外延片表面,影响了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所述外延片包括衬底层、以及依次覆盖在所述衬底层上的缓冲层、非掺杂的GaN层、N型接触层、N型扩展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层;所述N型扩展层是由若干第一子层和若干第二子层交替形成的超晶格结构;所述第一子层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0<x<1;所述第二子层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
可选地,每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为定值且各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不同,从所述N型扩展层的靠近所述N型接触层的一侧到所述N型扩展层的靠近所述多量子阱层的一侧,所述若干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可选地,所述若干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是相同的,每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具体地,所述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为以下变化方式中的一种: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最后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最后均匀减小、以先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以及以先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为1%~30%。
其中,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的厚度均为1~10nm。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依次在衬底层上生长缓冲层、非掺杂的GaN层、N型接触层、N型扩展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层;生长所述N型扩展层为在所述N型接触层上交替生长若干第一子层和若干第二子层,形成超晶格结构;所述第一子层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0<x<1;所述第二子层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
可选地,每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为定值且各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不同,从所述N型扩展层的靠近所述N型接触层的一侧到所述N型扩展层的靠近所述多量子阱层的一层,所述若干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可选地,所述若干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是相同的,每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具体地,所述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为以下变化方式中的一种: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最后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最后均匀减小、以先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以及以先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N型接触层和多量子阱层之间增加了一层由若干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的第一子层和若干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的第二子层交替形成的N型扩展层,0<x<1,使电子在进入多量子阱层之前速度降低,同时防止了部分空穴直接跃迁进入N型层,从而使电子和空穴在多量子阱层充分复合发光,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另外,N型扩展层的超晶格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外延片中的应力和缺陷,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扩展层中Al的浓度层间均匀减小的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扩展层中Al的浓度层内均匀增大的分布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扩展层中Al的浓度层内均匀减小的分布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号如下:
1衬底层,2缓冲层,3非掺杂的GaN层,4N型接触层,5N型扩展层,6多量子阱层,7P型层,a第一子层,b第二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该外延片包括衬底层1、以及依次覆盖在衬底层1上的缓冲层2、非掺杂的GaN层3、N型接触层4、N型扩展层5、多量子阱层6和P型层7。
其中,结合图2,N型扩展层5是由若干第一子层a和若干第二子层b交替形成的超晶格结构。第一子层a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0<x<1。第二子层b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
具体地,每层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为定值且各层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不同,从N型扩展层5的靠近N型接触层4的一侧到N型扩展层5的靠近多量子阱层6的一侧,若干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更具体地,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为以下变化方式中一种: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最后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最后均匀减小、以先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以及以先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如N型扩展层4是由十层第一子层a和十层第二子层b交替形成,每层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为定值且各层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不同,从N型扩展层5的靠近N型接触层4的一侧到N型扩展层5的靠近多量子阱层6的一侧,若干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均匀减小,依次为15%、13.5%、12%、10.5%,…,1.5%(见图2)。
具体地,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为1%~30%。
具体地,第一子层a和第二子层b的厚度均为1~10nm。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N接触型层和多量子阱层之间增加了一层由若干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的第一子层和若干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的第二子层交替形成的N型扩展层,0<x<1,使电子在进入多量子阱层之前速度降低,同时防止了部分空穴直接跃迁进入N型层,从而使电子和空穴在多量子阱层充分复合发光,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另外,N型扩展层的超晶格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外延片中的应力和缺陷,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该方法包括:
201:在衬底层1上生长缓冲层2。
具体地,在625℃温度下,在衬底层1上生长一层厚度为30nm的GaN。
容易知道,在该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清洁衬底层1表面。
具体地,将衬底层1在1300℃的H2气氛下进行热处理10分钟,清洁表面。
202:生长非掺杂的GaN层3。
具体地,将温度升至1230℃,在缓冲层2上生长一层厚度为2μm的非掺杂的GaN。
203:生长N型接触层4。
具体地,在非掺杂的GaN层3上生长一层厚度为2μm的Si掺杂的GaN。
容易知道,N型接触层4也可以采用其它掺杂,并不限于Si掺杂。
204:生长N型扩展层5。
具体地,在N型接触层4上交替生长十层第一子层a和十层第二子层b,形成超晶格结构,生长温度为1220℃。第一子层a的厚度为2.5nm,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0<x<1。第二子层b的厚度为2nm,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
其中,第一子层a和第二子层b的厚度为1~10nm,2.5nm和2nm在此仅为举例,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其中,每层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都为1%~30%之间的定值且各层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不同,从N型扩展层5的靠近N型接触层4的一侧到N型扩展层5的靠近多量子阱层6的一侧,若干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具体地,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为以下变化方式中的一种: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最后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最后均匀减小、以先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以及以先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如从N型扩展层5的靠近N型接触层4的一侧到N型扩展层5的靠近多量子阱层6的一侧,若干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均匀减小,依次为15%、13.5%、12%、10.5%,…,1.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层a和第二子层b的层数、以及生长温度在此仅为举例,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205:生长多量子阱层6。
具体地,在N型扩展层5上交替生长八层量子阱层和八层量子垒层。量子阱层的厚度为3nm,采用InGaN作为生长材料,生长温度为850℃。量子垒层的厚度为12nm,采用GaN作为生长材料,生长温度为950℃。
206:生长P型层7。
具体地,在多量子阱层6上生长一层厚度为300nm的P型掺杂的GaN。
在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二可以采用高纯H2或者N2作为载气,采用TMGa、TMAl、TMIn和NH3分别作为Ga源、Al源、In源和N源,采用分别SiH4和Cp2Mg作为N型和P型掺杂剂,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或者其他设备完成外延片生长。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N型接触层和多量子阱层之间增加了一层由若干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的第一子层和若干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的第二子层交替形成的N型扩展层,0<x<1,使电子在进入多量子阱层之前速度降低,同时防止了部分空穴直接跃迁进入N型层,从而使电子和空穴在多量子阱层充分复合发光,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另外,N型扩展层的超晶格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外延片中的应力和缺陷,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该外延片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外延片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4和图5,若干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是相同的,每层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具体地,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为以下变化方式中的一种:均匀增大(见图4)、均匀减小(见图5)、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最后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最后均匀减小、以先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以及以先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N接触型层和多量子阱层之间增加了一层由若干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的第一子层和若干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的第二子层交替形成的N型扩展层,0<x<1,使电子在进入多量子阱层之前速度降低,同时防止了部分空穴直接跃迁进入N型层,从而使电子和空穴在多量子阱层充分复合发光,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另外,N型扩展层的超晶格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外延片中的应力和缺陷,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该方法包括:
401:在衬底层1上生长缓冲层2。
402:生长非掺杂的GaN层3。
403:生长N型接触层4。
404:生长N型扩展层5。
405:生长多量子阱层6。
406:生长P型层7。
其中,步骤404为在N型接触层4上交替生长十层第一子层a和十层第二子层b,形成超晶格结构,生长温度为1220℃。第一子层a的厚度为2.5nm,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0<x<1。第二子层b的厚度为2nm,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若干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是相同的,每层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具体地,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为以下变化方式中的一种: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最后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最后均匀减小、以先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以及以先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如每层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从1%均匀增大到15%或者从15%均匀减小到1%。
其中,第一子层a和第二子层b的厚度为1~10nm,第一子层a中Al的浓度为1%~30%,2.5nm、2nm、1%、以及15%在此仅为举例,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层a和第二子层b的层数、以及生长温度在此仅为举例,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其中,步骤401~403、步骤405~406分别与步骤201~203、步骤205~206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N型接触层和多量子阱层之间增加了一层由若干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的第一子层和若干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的第二子层交替形成的N型扩展层,0<x<1,使电子在进入多量子阱层之前速度降低,同时防止了部分空穴直接跃迁进入N型层,从而使电子和空穴在多量子阱层充分复合发光,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另外,N型扩展层的超晶格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外延片中的应力和缺陷,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片包括衬底层、以及依次覆盖在所述衬底层上的缓冲层、非掺杂的GaN层、N型接触层、N型扩展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层;所述N型扩展层是由若干第一子层和若干第二子层交替形成的超晶格结构;所述第一子层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0<x<1;所述第二子层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为定值且各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不同,从所述N型扩展层的靠近所述N型接触层的一侧到所述N型扩展层的靠近所述多量子阱层的一侧,所述若干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是相同的,每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为以下变化方式中的一种: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最后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最后均匀减小、以先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以及以先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为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的厚度均为1~10nm。
7.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依次在衬底层上生长缓冲层、非掺杂的GaN层、N型接触层、N型扩展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层;生长所述N型扩展层为在所述N型接触层上交替生长若干第一子层和若干第二子层,形成超晶格结构;所述第一子层采用N型掺杂的AlxGa1-xN作为生长材料,0<x<1;所述第二子层采用N型掺杂的GaN作为生长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为定值且各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不同,从所述N型扩展层的靠近所述N型接触层的一侧到所述N型扩展层的靠近所述多量子阱层的一侧,所述若干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是相同的,每层所述第一子层中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l的浓度有规律地均匀变化为以下变化方式中的一种: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最后均匀增大、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最后均匀减小、以先均匀增大再均匀减小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以及以先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为一个变化周期进行均匀变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40920.3A CN103035805B (zh) | 2012-12-12 | 2012-12-12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40920.3A CN103035805B (zh) | 2012-12-12 | 2012-12-12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35805A true CN103035805A (zh) | 2013-04-10 |
CN103035805B CN103035805B (zh) | 2016-06-01 |
Family
ID=48022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40920.3A Active CN103035805B (zh) | 2012-12-12 | 2012-12-12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35805B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36480A (zh) * | 2013-04-28 | 2013-08-07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236477A (zh) * | 2013-04-19 | 2013-08-07 |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led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346226A (zh) * | 2013-07-02 | 2013-10-09 |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Led外延结构及其生长方法 |
CN103346223A (zh) * | 2013-06-06 | 2013-10-09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 |
CN103413880A (zh) * | 2013-08-30 | 2013-11-27 |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提高led抗静电能力的外延生长方法及其外延结构 |
CN105304776A (zh) * | 2014-07-09 | 2016-02-03 | 南通同方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N-GaN层蓝光LED外延结构 |
CN105322059A (zh) * | 2014-07-25 | 2016-02-10 |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 紫外光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129207A (zh) * | 2016-07-29 | 2016-11-16 |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制备方法 |
CN107086256A (zh) * | 2017-03-15 | 2017-08-22 |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
CN108133985A (zh) * | 2017-12-22 | 2018-06-08 |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物发光二极管 |
CN111244234A (zh) * | 2020-03-06 | 2020-06-05 | 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改善n型欧姆接触的深紫外LED外延片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9180A (zh) * | 2004-01-28 | 2005-08-0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051666A (zh) * | 2006-04-07 | 2007-10-10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 |
US20080315233A1 (en) * | 2007-06-21 | 2008-12-25 | Kim Deung Kwan |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
CN101645480A (zh) * | 2009-06-22 | 2010-02-10 | 武汉华灿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抗静电能力的方法 |
CN101685844A (zh) * | 2008-09-27 | 2010-03-31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GaN基单芯片白光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 |
CN102214740A (zh) * | 2011-05-24 | 2011-10-12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一种提高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抗静电能力的方法 |
WO2012058444A1 (en) * | 2010-10-27 | 2012-05-03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High power,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efficiency droop iii-nitride light-emitting diodes on semipolar {20-2-1} substrates |
CN102709424A (zh) * | 2012-06-11 | 2012-10-03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方法 |
-
2012
- 2012-12-12 CN CN201210540920.3A patent/CN1030358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9180A (zh) * | 2004-01-28 | 2005-08-0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051666A (zh) * | 2006-04-07 | 2007-10-10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 |
US20080315233A1 (en) * | 2007-06-21 | 2008-12-25 | Kim Deung Kwan |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
CN101685844A (zh) * | 2008-09-27 | 2010-03-31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GaN基单芯片白光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 |
CN101645480A (zh) * | 2009-06-22 | 2010-02-10 | 武汉华灿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抗静电能力的方法 |
WO2012058444A1 (en) * | 2010-10-27 | 2012-05-03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High power,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efficiency droop iii-nitride light-emitting diodes on semipolar {20-2-1} substrates |
CN102214740A (zh) * | 2011-05-24 | 2011-10-12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一种提高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抗静电能力的方法 |
CN102709424A (zh) * | 2012-06-11 | 2012-10-03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方法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36477A (zh) * | 2013-04-19 | 2013-08-07 |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led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36477B (zh) * | 2013-04-19 | 2015-08-12 |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led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36480B (zh) * | 2013-04-28 | 2016-01-20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236480A (zh) * | 2013-04-28 | 2013-08-07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346223B (zh) * | 2013-06-06 | 2016-08-10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 |
CN103346223A (zh) * | 2013-06-06 | 2013-10-09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 |
CN103346226A (zh) * | 2013-07-02 | 2013-10-09 |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Led外延结构及其生长方法 |
CN103346226B (zh) * | 2013-07-02 | 2016-08-10 |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Led 外延结构及其生长方法 |
CN103413880A (zh) * | 2013-08-30 | 2013-11-27 |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提高led抗静电能力的外延生长方法及其外延结构 |
CN103413880B (zh) * | 2013-08-30 | 2016-02-24 |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提高led抗静电能力的外延生长方法及其外延结构 |
CN105304776A (zh) * | 2014-07-09 | 2016-02-03 | 南通同方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N-GaN层蓝光LED外延结构 |
CN105322059A (zh) * | 2014-07-25 | 2016-02-10 |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 紫外光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322059B (zh) * | 2014-07-25 | 2020-11-06 |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 紫外光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129207A (zh) * | 2016-07-29 | 2016-11-16 |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制备方法 |
CN107086256A (zh) * | 2017-03-15 | 2017-08-22 |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
CN108133985A (zh) * | 2017-12-22 | 2018-06-08 |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物发光二极管 |
CN111244234A (zh) * | 2020-03-06 | 2020-06-05 | 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改善n型欧姆接触的深紫外LED外延片 |
CN111244234B (zh) * | 2020-03-06 | 2024-11-22 | 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改善n型欧姆接触的深紫外LED外延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35805B (zh) | 2016-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35805A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057988B (zh) | 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 |
US8030640B2 (en) |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4835887B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该外延片的生长方法 | |
CN103681985B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531680B (zh) | 一种led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60808B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091868B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236480B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362233A (zh) | 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29390B (zh) | 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生长方法 | |
CN104810445B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27251B (zh) | 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的生长方法 | |
CN102306691A (zh) | 一种提高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方法 | |
CN102738328A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195737A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070807A (zh) | 一种增加GaN基反向电压的外延结构及其生长方法 | |
CN103258927A (zh) | 一种提高GaN基LED抗静电能力的外延结构及其生长方法 | |
CN104576853A (zh) | 一种改善GaN基LED芯片电流扩展的外延方法 | |
CN104091873A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9659407B (zh) | 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00064B (zh) | 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93027A (zh) | 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373838B (zh) | 带量子垒层硅掺杂结构的led外延片、生长方法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733576B (zh) | 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08 Address after: Su Zhen Xu Feng Cun 322000 Zhejiang city of Yiwu province (Zhejiang four Tatsu tool limited company) Patentee after: HC semitek (Zhejia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223 Binhu Road,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Hubei, China, No. 8, No. Patentee before: HC SemiTek Corpor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