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1296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21296A CN103021296A CN2012103473582A CN201210347358A CN103021296A CN 103021296 A CN103021296 A CN 103021296A CN 2012103473582 A CN2012103473582 A CN 2012103473582A CN 201210347358 A CN201210347358 A CN 201210347358A CN 103021296 A CN103021296 A CN 1030212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membrane
- display device
- display board
- sfm
- carri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100533323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SFM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009272 Mus musculus Dennd4b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858 cryst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16 photochemical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58 resili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g. against dust or humidit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9—Sheets or webs edge spliced or joine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3—Sheet including cover or cas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3—Sheet including cover or casing
- Y10T428/239—Complete cover or cas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所述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至少一个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结构布置在所述显示板的后面;以及支承膜,所述支承膜附接至所述显示板并且连接至至少一个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用于显示装置的各种需求在日益增加。近来已经研究出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板(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以及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各种显示装置并且进行使用,以满足针对显示装置的各种需求。在这些显示装置当中,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板包括液晶层,以及彼此相对定位并且其间插入了该液晶层的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和滤色器基板。液晶显示板利用由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提供的光来显示图像。
图1例示了现有技术显示装置。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的显示板100P,布置在显示板100P的后面的光学层120P,布置在光学层120P的后面的框架130P,用于紧固显示板100P、光学层120P以及框架130P的第一紧固部件160P和第二紧固部件170P,布置在显示板100P的前面的保护基板110P,用于紧固保护基板110P的第三紧固部件150P,以及连接至第三紧固部件150P并且布置在框架130P的后面的后盖140P。
现有技术显示装置具有在此公开的复杂结构,而且难于实现薄外形的现有技术显示装置。另外,降低了现有技术显示装置的可视性。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所述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至少一个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结构布置在所述显示板的后面;以及支承膜,所述支承膜附接至所述显示板并且连接至至少一个结构。
所述支承膜包括透光材料。
所述支承膜包围至少一个结构。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至所述支承膜的两个端部的膜接合部。
所述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托架;布置在所述托架上的光学片;以及连接至所述托架的框架。
所述膜接合部连接至所述框架。
所述支承膜包括:第一支承膜,所述第一支承膜对应于所述显示板的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第二支承膜,所述第二支承膜对应于所述显示板的定位在所述显示区域外侧的虚设区域。
所述第一支承膜的透射率高于所述第二支承膜的透射率,并且所述第二支承膜的抗拉强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承膜的抗拉强度。
所述第一支承膜和所述第二支承膜包括互相交叠的部分。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至所述支承膜的一个端部的第一膜接合部和连接至所述支承膜的另一端部的第二膜接合部。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沿水平方向连接至所述支承膜的两个端部的水平膜接合部和沿垂直方向连接至所述支承膜的两个端部的垂直膜接合部。
至少一个结构附接至所述支承膜。
所述支承膜包括附接至所述后基板的后表面的部分。
所述支承膜包括附接至所述前基板的前表面的部分。
所述支承膜还包括附接至所述前基板的侧面和所述后基板的侧面的部分。
所述结构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支承膜上的至少一个托架和用于紧固所述托架和所述支承膜的紧固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托架上的光学片;连接至所述托架的框架;以及用于紧固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承膜的紧固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侧盖,所述侧盖包括覆盖所述显示板的侧面的部分;和后盖,所述后盖定位在所述显示板的后面并且连接至所述侧盖。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底盖,该底盖用于覆盖所述显示板的所述前表面的底部区域的一部分。
所述显示板的所述前表面的边缘被露出。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本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图中:
图1例示了现有技术显示装置;
图2至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造;
图6至6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6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另一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例示了其示例。因为本发明可以按各种方式修改并且可以具有各种形式,所以在附图中例示了具体实施方式,并且在本说明书中进行详细描述。然而,应当明白,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修改例、等同物以及替代物。
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不受这种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被用于区别一个组件与其它组件的目的。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组件可以被指定为第二组件。按相同方式,第二组件可以被指定为第一组件。
术语“和/或”涵盖所公开的多个相关项的组合和所公开的多个相关项当中的任一项的组合两者。
当将任意组件描述为“连接至”或“链接至”另一组件时,应当明白,这意指它们之间还可能存在另一组件,尽管任意组件可以直接连接至、或者链接至第二组件。与此相反,当将任意组件描述为“直接连接至”或“直接链接至”另一组件时,应当明白,这意指它们之间不存在组件。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被用于仅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或示例,而非旨在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单数形式的表达可以包括多数形式的表达,只要其在上下文中没有明显不同的含义即可。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和“具有”应被理解成旨在指定存在例示的特征、数量、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而不排除存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特征、数量、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或者添加上述项的可能性。
除非另外指定,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具有和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在常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必须被理解成具有和在现有技术背景中使用的术语相同的含义,而不应被认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除非它们在本申请中明显地进行了指定。
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本发明的下列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便更完整地描述本发明。因此,为清楚起见,可以将附图中示出的元素的形状和尺寸夸大。
下面,将液晶显示板用作显示板的示例。可以使用其它显示板。例如,可以使用等离子显示板(PDP)、场发射显示(FED)板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板。
图2至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造。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板100、包括光学层110和光源120的背光单元10B、以及后盖130。而且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承膜SFM(未示出)。下面,可以公开支承膜的详细描述。
显示图像的显示板100可以包括彼此相对地定位的前基板和后基板。
光学层110可以布置在后基板与后盖130之间。
光学层110可以包括多个片。例如,尽管未示出,但光学层110可以包括棱镜片和扩散片中的至少一种。
背光单元10B可以布置在光学层110的后面。尽管未示出,但该背光单元10B还可以包括框架和光源120。在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背光单元10B包括:光源120、光学层110以及框架(未示出)。然而,背光单元10B可以包括导光板(未示出)。而且,在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背光单元10B可以被用作光源120,因此可以指代光源120。换句话说,背光单元10B可以被称为光源。
背光单元的构造可以不同地改变。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光源120。例如,光源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和具有至少一个LED芯片的LED封装中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光源可以是发射红光、绿光以及蓝光中的至少一种的有色LED,或者可以是白色LED。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直下式背光单元10B描述为示例,但可以使用边缘型背光单元。
后盖130可以定位在背光单元10B的后面。后盖130可以保护背光单元10B和光学层110不受从外部施加的碰撞或压力。
光学层110可以严密地附接至显示板100。另选的,光学层110可以与显示板100分离预定距离。
另选的,背光单元10B可以严密地附接至光学层1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厚度。
如图3所示,显示板100可以包括前基板101和后基板111,它们彼此相对地定位并且彼此附接以在其间形成均匀单元间隙。可以在前基板101与后基板111之间形成液晶层104。
可以在前基板101与后基板111之间形成密封部件200,以密封液晶层104。
可以将滤色器102定位在前基板101上,以实现红色、绿色以及蓝色。滤色器102可以包括多个像素,每一个都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可以将其它构造的子像素用于像素。例如,每一个像素都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以及白色子像素。当光入射在滤色器102上时,滤色器102可以生成与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相对应的图像。
可以将预定晶体管103(例如,薄膜晶体管(TFT))形成在后基板111上。晶体管103可以打开或关闭每一个像素中的液晶。在这种情况下,前基板101可以被称为滤色器基板,而后基板111可以被称为TFT基板。
显示板100还可以包括前偏振膜3400和后偏振膜3410。前偏振膜3400可以定位在前基板101的前表面上,以偏振穿过显示板100的光。后偏振膜3410可以定位在后基板111的后表面上,以偏振穿过定位在后基板111后面的光学层110的光。在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前偏振膜3400可以被称为第一前偏振膜,而后偏振膜3410可以被称为第二前偏振膜。
液晶层104可以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并且这些液晶分子的排布结构可以响应于由晶体管103提供的驱动信号而改变。因此,由背光单元10B提供的光可以基于液晶层104的分子排布结构的变化而入射在滤色器102上。结果,滤色器102可以实现红光、绿光以及蓝光,并由此可以在显示板100的前基板101上显示预定图像。
另选的,如图4所示,用于实现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滤色器102可以定位在后基板111上。
而且,可以将预定晶体管103(例如TFT)形成在前基板101上。晶体管103可以打开或关闭每一个像素中的液晶。在这种情况下,后基板111可以被称为滤色器基板,而前基板101可以被称为TFT基板。
如上所述,如果将晶体管103形成在前基板101上,则容易安装用于将驱动板(未示出)连接至前基板101的晶体管103的连接单元,如线缆和柔性印刷电路板。
而且,可以将驱动板布置在显示板100的后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用于将驱动板连接至晶体管103的连接单元的长度。
如图5所示,显示板100的每一个像素都可以包括:数据线300、与数据线300交叉的选通线310、以及连接至数据线300和选通线310的交叉处的TFT 103。
TFT 103响应于来自选通线310的选通脉冲,向液晶单元Clc的像素电极320提供通过数据线300提供的数据电压。液晶单元Clc由根据像素电极320的电压与施加至公共电极330的公共电压Vcom之间的电压差所生成的电场来驱动,由此控制穿过偏振板的光的量。存储电容器Cst连接至液晶单元Clc的像素电极320并且保持液晶单元Clc的电压。
因为显示板100的上述结构和上述构造仅是一个示例,所以它们可以被改变、添加或省略。
图6至6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在下面的描述中,省略了上述构造和结构的描述。
参照图6中的(A),可以将支承膜SFM布置在显示板100的后面,更具体地说,布置在后基板11的后面。支承膜SFM可以包括附接至后基板111的后表面的部分。更具体地说,如图6中的(B)所示,可以将粘合层SFA布置在支承膜SFM与后基板111之间,以将支承膜SFM附接至后基板111。
这种支承膜SFM可以连接至至少一个预定结构,并由此抑制和支承所述至少一个结构。而且,支承膜SFM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可以彼此连接。
例如,如图7所示,膜接合部SFJ可以连接至支承膜SFM的两个端部,以固定支承膜SFM的两个端部。由于将支承膜SFM的两个端部连接至膜接合部SFJ,可以提供用于要在支承膜SFM内部布置的预定结构的足够空间。
参照图8,可以布置设置在支承膜SFM内部的预定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支承膜SFM包围。例如,托架140AT可以布置在由支承膜SFM提供的内部空间中。
而且,可以将光学层110(光学片)布置在托架140AT上。
如上所述,当将光学层110布置在托架140AT上时,光学层110可以与后基板111分离预定距离Z1。因此,可以在后基板111与光学层110之间形成空气间隙6500。
如上所述,当在后基板111与光学层110之间形成空气间隙6500时,可以通过空气间隙6500改进显示装置的光学特性。
如图9所示,托架140AT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DRH(水平方向)从侧壁400延伸的第一部分410,沿第二方向DRV(垂直方向)从第一部分410延伸的第二部分420,沿第一方向DRH从第二部分420延伸的第三部分430,以及沿第二方向DRV从第三部分430延伸的第四部分440。
优选的,第二部分420从第一部分410的端部延伸,第三部分430从第二部分420的端部延伸,第四部分440从第三部分430的端部延伸。而且,第一部分410可以沿第二方向DRV定位在侧壁400的第一端部401与第二端部402之间。而且,侧壁400可以沿第三方向DRZ延伸,该第三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DRH与第二方向DRV。第一方向DRH、第二方向DRV以及第三方向DRZ可以彼此正交。
光学层110可以布置在托架140AT的第三部分430上。
在本发明该实施方式中,托架140AT的结构和形状可以不同地改变。
例如,如图10所示,托架140AT可以包括:侧壁400,沿第一方向DRH从侧壁400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50,以及沿第二方向DRV从第一延伸部450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60。
优选的,第二延伸部460从第一延伸部450的端部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层可以布置在托架140AT的第一延伸部450上。
另选的,如图11所示,托架140AT可以包括:侧壁400、沿第一方向DRH从侧壁400延伸的第一壁部470、沿第二方向DRV从第一壁部470延伸的第二壁部471、沿第一方向DRH从第二壁部471延伸的第三壁部472、沿第二方向DRV从第三壁部472延伸的第四壁部473、以及沿第一方向DRH从第四壁部473延伸并且连接至侧壁400的第五壁部474。
在本发明中,托架140AT的形状不限于图9至11所示的那些形状。
同时,显示板100(前基板101/后基板111)可以包括:第一长边LS1、面对第一长边LS1的第二长边LS2、与第一长边LS1和第二长边LS2相邻的第一短边SS1、以及面对第一短边SS1的第二短边SS2。
这里,如图12(a)所示,托架140ATa可以布置在后基板111的第一短边SS1和第二短边SS2上。布置在后基板111的短边上的托架可以被称为垂直托架140ATa。
另选的,如图12(b)所示,托架ATb可以布置在后基板111的第一长边LS1和第二长边LS2以及第一短边SS1和第二短边SS2上。布置在后基板111的长边上的托架可以被称为水平托架140ATb。
另选的,如图12(c)示,托架140ATb可以布置在后基板111的第一长边LS1和第二长边LS2上。
如上所述,布置托架AT的位置可以按许多不同方式改变。
如图13所示,可以将光源120布置在光学层110上。在这种情况下,光源120可以是直下式背光单元。
参照图14,可以将框架1600布置在光源120的后面。这种框架1600可以连接至托架140AT。而且,尽管未示出,但框架1600可以连接至后盖130。
而且,尽管图14例示了光源120和框架1600彼此分离,但光源120可以紧密地附接至框架1600。
另选的,如图15所示,可以将导光板7000布置在光学层110上。在这种情况下,背光单元10B可以是边缘型背光单元。而且,边缘型背光单元10B可以包括:边缘型光源、光学层110以及导光板7000。边缘型光源可以布置在导光板7000的边侧。
例如,如图16所示,可以将框架1600布置在导光板7000的后面,并且可以将边缘型背光单元7010布置在框架1600的边缘上,以对应于导光板7000的边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直下式背光单元或边缘型背光单元。换句话说,直下式背光单元和边缘型背光单元都可以应用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该实施方式中,边缘型背光单元可以分类成包括底部边缘型光源的底部边缘型背光单元和包括侧部边缘型光源的侧部边缘型背光单元。
如图17所示,底部边缘型光源7010可以向定位在显示板100的长边LS上的导光板7000发射光。例如,包括基板7011和底部边缘型光源7012的底部边缘型背光单元7010可以定位在显示板100的第一长边LS1和第二长边LS2中与下边相对应的第二长边LS2上。
如图18所示,侧部边缘型光源7010可以向定位在显示板100的短边SS上的导光板7000发射光。例如,包括第一基板7011a和第一侧部边缘型光源7012a的第一侧部边缘型背光单元7010A可以定位在显示板100的第一短边SS1上,而包括第二基板7011b和第二侧部边缘型光源7012b的第二侧部边缘型背光单元7010B可以定位在显示板100的第二短边SS2上。
下面将描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可以对应于底部边缘型背光单元和侧部边缘型背光单元。
光学层110和/或导光板700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孔。图20示出了光学层110具有至少一个孔110B。尽管未示出,但导光板700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孔。
例如,如图19和20所示,光学层110可以具有多个孔110B。
而且,框架1600可以包括与光学层110的孔110B相对应的突出部1120。更具体地说,框架1600可以包括突出部1120,其对应于光学层110的孔110B,并且向显示板100突出。
如图20所示,可以将光学层110布置在框架1600上,以使孔110B对应于框架1600的突出部1120。因此,框架1600的突出部1120可以穿过光学层110的孔110B。
如上所述,当将孔110B布置在光学层110的突出部110A中、与框架1600的突出部1120相对应的位置处时,可以防止光学层110的整个尺寸过度增加,并且可以防止光学层110与框架1600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层110的突出部110A可以通过框架1600的侧面露出。换句话说,当用户在将显示板100、光学层110以及框架1600彼此组合的状态下查看框架1600的侧面时,用户可以看到光学层100的突出部110A。
下面,在将导光板7000布置在光学层110后面的假定下进行描述。以下所述内容还应用于如先前图13和14所示的将光源120布置在光学层110后面时。
参照图21,可以将托架140AT、光学层110、导光板7000以及框架1600布置在显示板100后面由支承膜SFM提供的空间中。考虑到光学层110和导光板7000被包括在背光单元中,可以将背光单元布置在显示板110后面、支承膜SFM的内部空间中。
框架1600可以连接至膜接合部SFJ。如此,支承膜SFM可以通过膜接合部SFJ连接至框架1600。换句话说,布置在支承膜SFM的内部空间中的结构通过膜接合部SFJ连接至支承膜SFM。换句话说,定位在支承膜SFM的内部空间中的结构可以通过支承膜SFM和膜接合部SFJ间接连接至显示板100。
利用该结构,支承膜SFM可以附接至后基板100,而定位在支承膜SFM内部的另一结构(即,托架140AT)可以不固定至显示板100。
例如,如图22所示,如果翻转显示装置,即,显示板100的后基板111布置在前基板101之下,则具有弹性的支承膜SFM可以拉伸。因此,布置在支承膜SFM内部的结构可以与显示板隔开预定距离WS11。
利用该结构,施加至定位在支承膜SFM的内部结构中的结构的外力可以被支承膜SFM吸收。由此,可以完全防止施加至该结构的外力被传递至显示板100。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漏光。
另选的,不同于图22,即使翻转显示装置,该支承膜SFM也可以不拉伸,如图23所示。
同时,用于将结构附接至支承膜SFM的粘合层可以形成在支承膜SFM与该结构之间。
例如,如图24所示,第一粘合层4000可以形成在支承膜SFM与托架140AT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很好地抑制托架140AT的移动。
参照图25,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沿水平方向DRH延伸的水平部分140ATH和连接至该水平部分140ATH并且沿垂直方向DRV延伸的垂直部分140ATV。如果托架140AT具有和先前图11中所述相同的形状,则托架140AT的水平部分140ATH可以对应于第五壁部474,而垂直部分140ATV可以对应于侧壁400。
而且,托架140AT可以包括:用于将托架140AT的水平部分140ATH附接至支承膜SFM的第一粘合层4000和用于将托架140AT的垂直部分140ATV附接至支承膜SFM的第二粘合层4010。
参照图26,粘合层SFA可以在显示板的粘合区域4000AR中形成在支承膜SFM与显示板100之间,而粘合层SFA可以在显示板100的非粘合区域4010AR中不形成在支承膜SFM与显示板100之间。而且,托架140AT可以在显示板100的非粘合区域4010AR中布置在支承膜SFM上。换句话说,在布置有托架140AT的区域中可以在支承膜SFM与显示板100之间省略粘合层SFA。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施加至托架140AT的外力被传递至显示板100。
同时,支承膜SFM可以布置在定位在显示板100的用于显示图像的有效区域AA(active area)外部的虚设区域DA(dummy area)中。
例如,如图27所示,支承膜SFM可以划分成第一子支承膜SFMA和第二子支承膜SFMB,并且第一子支承膜SFMA和第二子支承膜SFMB可以布置在显示板100的虚设区域DA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从背光单元生成的光被支承膜SFM吸收或阻挡,并且增加显示在显示板100上的图像的亮度。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8所示,托架140AT可以布置在第一子支承膜SFMA和第二子支承膜SFMB上。
另选的,如图29所示,支承膜SFM可以按包围显示板100的有效区域AA的方式来布置。在这种情况下,支承膜SFM可以包括:与显示板的长边平行的部分和与显示板100的短边平行的部分。
参照图30,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附接至显示板100的有效区域AA的有效区域膜TSF。有效区域膜TSF的透光率可以高于支承膜SFM的透光率,而支承膜SFM的抗拉强度可以大于有效区域膜TSF的抗拉强度。这里,支承膜SFM可以被称为第一支承膜,而有效区域膜TSF可以被称为第二支承膜。
支承膜SFM和有效区域膜TSF可以包括互相交叠的部分。更具体地说,有效区域膜TSF可以覆盖支承膜SFM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显示在显示板100上的图像的亮度,并且可以增强支承膜SFM的附接,由此改进结构稳定性。
而且,有效区域膜TSF可以是偏振膜。考虑到有效区域膜TSF附接至显示板100的后表面,有效区域膜TSF可以是后偏振膜。
另选的,如图31所示,支承膜SFM可以覆盖有效区域膜TSM的一部分。
参照图32,支承膜SFM可以包括附接至前基板101的前表面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支承膜SFM可以包括附接至显示板100侧面的部分。而且,为增强支承膜SFM的附接,支承膜SFM可以包括附接至后基板111的后表面的部分和附接至前基板101的前表面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预定结构(例如,托架140AT)也可以被支承膜SFM支承。
另选的,该结构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以覆盖有支承膜SFM。例如,如图33所示,托架140AT可以覆盖有支承膜SFM。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托架140AT不附接至显示板100。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4所示,可以将辅助托架4800布置在覆盖有支承膜SFM的托架140AT上,并且还可以将光学层110布置在辅助托架4800上。
利用该结构,托架140AT不固定至显示板100,而仅是被附接至显示板100的支承膜SFM抑制。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施加至托架140AT的外力。
而且,如果支承膜SFM覆盖托架140AT的表面并且在托架140AT中形成孔,则同样可以在支承膜SFM中形成与托架140AT的孔相对应的孔。例如,如图35所示,孔SFMW1和SFMW2可以形成在支承膜SFM中。这些孔SFMW1和SFMW2可以对应于托架140的孔1003的入口和出口。
在这种情况下,当将支承膜SFM附接以覆盖托架140时,支承膜SFM的孔SFMW1和SFMW2对应于托架140的孔1003,由此防止阻挡托架140的孔1003。
参照图37,为防止因定位在支承膜SFM内部的结构与显示板100的后基板11之间的碰撞而造成的对结构和/或显示板10的损坏,可以在该结构与支承膜SFM之间(例如,在支承膜SFM与背光单元之间)形成缓冲部分BSP4。定位在该结构与支承膜SFM之间的缓冲部分BSP4可以被称为第四缓冲部分。
第四缓冲部分BSP4可以包括弹性材料,如树脂、硅等。
第四缓冲部分BSP4可以通过粘合剂附接至支承膜SFM。
而且,支承膜SFM可以包括用于将从背光单元生成的光透射至显示板100的透光材料。
参照图38,光学层110和导光板7000可以布置在托架140A上,并且连接框架5000AT可以连接托架140AT和框架1600。
而且,利用布置在支承膜SFM的内部空间中的结构(如背光单元),可以布置显示板100的前表面的边缘,并且还可以露出显示板100的侧面。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点P10的观察者可以观察到显示板100的前表面的边缘,而位于点P20的观察者可以观察到显示板100的侧面。
支承膜SFM的两个端部可以按滑动方式连接至膜接合部SFJ。
例如,如图39所示,可以在膜接合部SFJ中按轨道形状形成第一狭槽2000。而且,支承膜SFM的两个端部可以按滑动方式垂直地插入到膜接合部SFJ的狭槽2000中。
因此,支承膜SFM可以是如同包围其内部结构的形状。
另选的,如图40所示,支承膜SFM的两个端部可以按滑动方式水平地插入到膜接合部SFJ的狭槽2000中。
另选的,如图41所示,膜接合部SFJ可以包括:连接支承膜SFM的沿垂直方向彼此面对的两个端部SFME3和SFME4的垂直膜接合部SFMJa、以及连接支承膜的沿水平方向彼此面对的两个端部SFME1和SFME2的水平膜接合部SFMJb。
参照图42,用于覆盖显示板100的前表面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底盖9100AT可以布置在显示板100的至少该底部上。底盖9100AT可以支承框架1600。
因为定位在支承膜SFM的内部空间中的结构仅通过膜接合部SF连接至支承膜SFM,所以如果支承框架1600的底盖9100AT布置在显示板100的至少底部部分上,则可以有效地支承定位在支承膜SFM的内部空间中的结构,由此改进结构稳定性。
而且,支承膜SFM可以包括定位在底盖9100AT与框架1600之间的部分。尽管未示出,但底盖9100AT和框架1600可以通过预定紧固手段来紧固。
参照图43,可以将前偏振膜3400布置在前基板101上。而且,支承膜SFM可以是用于偏振入射光的偏振膜。因为支承膜SFM布置在后基板111上,所以支承膜SFM可以被称为后偏振膜。换句话说,可以看到,布置在后基板100上的后偏振膜抑制诸如背光单元的结构。
优选的,前偏振膜3400与前基板10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长度WS12大于支承膜SFM与后基板11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长度WS13。
另一方面,支承膜SFM的总长度(WS14+WS15+WS13)可以大于前偏振膜3400的总长度WS12。
优选的,因为支承膜SFM抑制布置在显示板100后面的结构,所以具有足够高的刚性。
因此,如图44所示,支承膜SFM的厚度WS16可以优选地大于前偏振膜3400的厚度WS17。
参照图45,支承膜SFM的端部的宽度可以相对较大。更具体地说,支承膜SFM的两个端部的宽度WS19可以优选地大于支承膜SFM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的宽度WS18。
而且,膜接合部SFJ的狭槽2000的内部宽度WS21可以大于其入口的宽度WS20。在这种情况下,支承膜SFM的两个端部可以稳固地插入到膜接合部SFJ的狭槽2000中。因此,可以改进结构稳定性。
而且,除了与支承膜SFM相对应的狭槽2000以外,膜接合部SFJ还可以优选地包括使框架1600插入其中的另一狭槽2010。
另选的,如图46所示,如果将托架140AT布置在支承膜SFM上,则该支承膜SFM可以包括用于抑制托架140AT的移动的突出部9500。
突出部9500可以防止托架140AT在支承膜SFM顶部上朝显示板100的中心移动。
突出部9500可以附接并形成在支承膜SFM的表面上。
同时,支承膜SFM的两个端部可以连接至不同的膜接合部。
例如,如图47所示,支承膜SFM的一个端部可以连接至第一膜接合部SFJ1,而支承膜SFM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至第二膜接合部SFJ2。
而且,第一膜接合部SFJ1和第二膜接合部SFJ2可以连接至框架1600。
另选的,如图48所示,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紧固托架140AT和支承膜SFM的紧固装置9410和941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改进结构稳定性。
而且,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紧固框架1600和支承膜SFM的紧固装置9400和940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改进结构稳定性,而且可以省略膜接合部。而且,支承膜SFM可以附接至框架1600。换句话说,可以将粘合层9200布置在支承膜SFM与框架1600之间,由此将支承膜SFM附接至框架1600。
参照图49,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包括覆盖显示板100的侧面的部分的侧盖4400,以及定位在显示板100后面并且连接至侧盖4400的后盖130。
在这种情况下,后盖130、侧盖4400以及框架1600可以利用紧固部件9300、9301彼此紧固。在这种情况下,后盖130、侧盖4400以及框架1600可以利用紧固部件9300、9301彼此电连接。因此,可以降低电磁干扰(EMI)。在这种情况下,侧盖4400可以包括孔,框架1600包括与侧盖4400的孔相对应的孔,而后盖130包括与侧盖4400的孔和框架1600的孔相对应的孔。而且,紧固部件9300、9301穿过侧盖4400的孔、框架1600的孔以及后盖130的孔。
如图50所示,框架160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孔。例如,框架160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孔1600HA和至少一个第二孔1600HB。
如图49和50所示,第一孔1600HA和/或第二孔1600HB可以对应于用于将框架1600紧固至后盖130和侧盖4400的紧固部件S400。而且,第一孔1600HA或第二孔1600HB可以用于将框架1600紧固至预定结构(例如,后盖130),或者可以用作另一结构用来穿过的孔。
如图51和52所示,包括定位在显示板100的侧面的部分的侧盖4400可以连接至框架1600。换句话说,侧盖4400与前基板101和后基板111的侧面相邻地设置。
侧盖4400可以防止诸如灰尘的异物渗入显示装置中,并且可以保护显示板100的侧面不被损坏。
后盖130布置在显示板100的后面并且可以连接至侧盖4400。换句话说,后盖130设置在侧盖4400上。
例如,如图51和52所示,侧盖4400可以包括沿朝向显示板100中部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使更有效地固定侧盖4400。
在这种情况下,侧盖4400可以包括沿显示板100的宽度方向(即,垂直方向)定位在后盖130与显示板100之间的部分。
显示板100的前表面的边缘可以在后盖130连接至侧盖4400的状态下露出。显示板100的前表面的边缘露出可以指附接至前基板101的前偏振膜3400的前表面的边缘露出。另选的,显示板100的前表面的边缘露出可以指前基板101的前表面的边缘露出。
在这种情况下,当显示板100前面(即,处于第一位置P1)的观察者观看显示板100时,该观察者可以观察显示板100的几乎整个区域。因此,可以提供外观吸引人的显示板100。而且,因为显示板100的侧面的另一边缘可以不向观察者示出,所以可以获得观察者可以感觉到显示板100的画面尺寸大于显示板100的真实画面尺寸的视觉效果。
换句话说,侧盖4400包括侧壁4400V和沿第一方向(即,水平方向DRH)延伸的悬突部分4400H,侧壁4400V的第一端部4403覆盖前基板101和后基板111的侧面。而且,悬突部分4400H设置在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4404处,并且该悬突部分与侧壁4400V的一端部在第二方向(即,垂直方向DRV)上隔开规定距离,以使侧盖4400提供用于后盖130的边缘。换句话说,悬突部分4400H可以设置在第一端部4403与第二端部4404之间,并且悬突部分与第一端部4403和第二端部4404隔开。而且,后盖130的一端部定位在与侧壁4400V和悬突部分4400H之间的接合点相邻的部分处。侧壁4400V可以被称为侧盖4400的第一部分4400V,而悬突部分4400H可以被称为侧盖4400的第二部分4400H。
换句话说,第一部分4400V包括位于第一端部4403与第二部分4400H之间的第一区域FAR和位于第二端部4404与第二部分4400H之间的第二区域SAR。而且,后盖130的一端部定位在第二区域SAR处。在这种情况下,背光单元和显示板100定位在与第一区域FAR相邻的部分处。
而且,如图52所示,侧盖4400的侧壁4400V可以沿第三方向DRZ延伸。
如图51所示,侧盖4400可以包括沿前基板101的前部方向延伸超过前基板101预定距离TD1的部分。换句话说,侧盖4400可以包括在显示板100的前部比前基板101进一步突出的部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露出前基板101的前表面的边缘。
如上所述,当侧盖4400比前基板101进一步突出时,侧盖4400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前基板101。
参照图53,即使将膜接合部SFJ用于固定支承膜SFM,也可以使用侧盖4400和后盖130。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未示出,但膜接合部SFJ可以连接至后盖130和/或侧盖4400,或者支承膜SFM可以连接至侧盖4400和/或后盖130。
同时,侧盖4400的垂直部件4400V(侧壁或第一部分)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宽度的部分。
例如,如图54所示,侧盖4400的垂直部件4400V可以包括具有随着去往显示板100的后面而逐渐减小的宽度的部分。
更具体地说,在侧盖4400的垂直部件4400V中,向前基板101前面延伸超过前基板101的部分的宽度TS2可以小于向后基板111后面延伸超过后基板111的部分的宽度TS1。换句话说,在侧盖4400的垂直部件4400V中,比前基板101进一步地向前基板101的前面突出达预定距离TD1的部分的宽度TS2可以小于比后基板111进一步地向后基板111后面突出达预定距离TD3的部分的宽度TS1。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显示板100前面的观看者可以感觉到显示板100的边缘的尺寸小于显示板100的边缘的真实尺寸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进一步改进侧盖4400的强度。
如图57所示,可以将第一黑色层BKT1形成在侧盖4400的内表面上。该第一黑色层BKT1可以由黑胶带或黑漆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黑色层BKT1可以进一步防止显示板100与侧盖400之间的空间中的光泄露。
如图58所示,可以将保护层4500形成在显示板100的侧面。保护层4500可以保护前基板101的侧面和后基板111的侧面不受外部压力和碰撞。
该保护层4500可以包含基本上透明的材料。而且,该保护层4500可以包含通过诸如紫外线的光固化的光固化材料。
如图59所示,可以将阻挡部件1500定位在前基板101的前表面的边缘处。优选的,可以将阻挡部件1500附接至基板101的前表面的边缘。因为该阻挡部件1500隐藏了显示板100的虚设区域,所以可以更突出地示出显示在画面区域(即,有效区域)上的图像。
阻挡部件1500可以具有低于环境光亮度的光亮度。例如,阻挡部件1500的光亮度可以低于显示板100的光亮度。为此,阻挡部件1500可以基本上为黑色。例如,阻挡部件1500可以基本上为黑胶带,并且可以通过将胶带附接至前基板101的前表面来形成。由此,阻挡部件1500可以被称为黑色层。
因为阻挡部件1500定位在前基板101的前表面上并且露出前基板101的前表面的边缘,所以几乎可以露出阻挡部件1500的整个部分,如图60所示。换句话说,当显示板100前面的观察者观看显示板100时,该观察者可以观看到阻挡部件1500的几乎整个部分。即,可以观察到阻挡部件1500的几乎整个部分。
因为托架140AT不显示图像,所以可以优选的,将托架140AT定位在画面区域外侧的虚设区域中。而且,可以优选的,通过阻挡部件1500隐藏托架140AT。因此,如图59所示,阻挡部件1500可以与托架140AT重叠。优选的,托架140AT可以完全与阻挡部件1500重叠。更优选的,阻挡部件1500的宽度W10可以大于托架140AT的宽度W11。
阻挡部件1500的宽度W10和托架140的宽度W11是在显示板100的截面中的宽度。
如图61所示,前偏振膜3400可以定位在显示板100的前基板101的前表面上,而后偏振膜3410可以定位在后基板111的后表面上。
定位在前基板101上的前偏振膜3400的宽度L10可以不同于定位在后基板111上的后偏振膜3410的宽度L11。前偏振膜3400的宽度L10和后偏振膜3410的宽度L11是在显示板100的截面中的宽度。
优选的,前偏振膜3400的宽度L10可以大于后偏振膜3410的宽度L11。换句话说,前偏振膜3400的至少一边的端部可以比后偏振膜3410进一步延伸。
更具体地说,如图61所示,前偏振膜3400可以包括与托架140AT重叠的部分。托架140AT可以沿与后基板111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与后偏振膜3410分离预定距离L20。
而且,前偏振膜3400可以与前基板101的前表面的端部分离预定距离d1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执行用于将前偏振膜3400附接至前基板101的工艺,并且可以提高成品率。
如图63所示,阻挡部件1500可以与前偏振膜3400重叠。例如,阻挡部件1500可以包括定位在前偏振膜3400上的部分。
而且,前偏振膜3400可以包括沿远离显示板100中部的方向比阻挡部件1500进一步延伸的部分Y1。图63示出了阻挡部件1500定位在前偏振膜3400上。然而,阻挡部件1500可以定位在前偏振膜3400与前基板101之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前偏振膜3400也可以包括沿远离显示板100中部的方向比阻挡部件1500进一步延伸的部分Y1。
另选的,如图64所示,阻挡部件1500可以包括沿远离显示板100中部的方向比前偏振膜3400进一步延伸的部分Y2。在这种情况下,阻挡部件1500可以接触前偏振膜3400与前基板101两者。
图64示出了阻挡部件1500定位在前偏振膜3400上。然而,阻挡部件1500可以定位在前偏振膜3400与前基板101之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阻挡部件1500也可以包括沿远离显示板100中部的方向比前偏振膜3400进一步延伸的部分Y2。
另选的,如图65所示,阻挡部件1500和前偏振膜3400可以形成在同一层的水平面上。在这种情况下,阻挡部件1500可以定位在前偏振膜3400外侧。
参照图66,支承膜SFM可以包括:包括附接至后基板111的部分的第一支承膜SFM1和包括附接至前基板101的部分的第二支承膜SFM2。而且,第一支承膜SFM1和第二支承膜SFM2可以彼此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有效地支承布置在由支承膜SFM提供的空间中的结构。第一支承膜SFM1可以对应于后偏振膜,而第二支承膜SFM2可以对应于前偏振膜。
参照图67,支承膜SFM可以包括第一支承膜SFM1和第二支承膜SFM2,每一个都包括附接至后基板111的部分。例如,第二支承膜SFM2可以包括附接至后基板111的虚设区域DA的部分,而第一支承膜SFM1可以包括附接至第二支承膜SFM2的部分和附接至后基板111的有效区域AA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增加支承膜SFM的强度。
而且,第一支承膜SFM1的透光率可以优选地高于第二支承膜SFM2的透光率。
而且,第一支承膜SFM1和第二支承膜SFM2可以彼此连接。
图6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另一构造。在下面的描述中,省略了上述构造和结构的描述。下面,将广播信号接收机用作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应用至的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应用至诸如手机的其它电子设备。
图68所示的显示单元180Q可以对应于图1至67所示的显示装置。由此,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被称为图68所示的显示单元180Q。
如图68所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广播信号接收机100Q可以包括:广播接收单元105Q、外部设备接口135Q、存储单元140Q、用户输入接口150Q、控制器170Q、显示单元180Q、音频输出单元185Q、电源单元190Q以及摄影单元(未示出)。广播接收单元105Q可以包括:调谐器110Q、解调器120Q以及网络接口130Q。
若需要的话,广播信号接收机100Q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其包括调谐器110Q和解调器120Q而不包括网络接口130Q。与此相反,广播信号接收机100Q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其包括网络接口130Q而不包括调谐器110Q和解调器120Q。
调谐器110Q调谐射频(RF)广播信号,其对应于通过天线接收到的RF广播信号当中的、由用户选择的频道或所有以前存储的频道。而且,调谐器110Q将所调谐的RF广播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基带图像信号或语音信号。
解调器120Q接收通过调谐器110Q转换的数字IF信号,并且执行解调操作。
可以将通过解调器120Q输出的流信号输入至控制器170Q。控制器170Q执行解复用、图像/语音信号处理等。接着,控制器170向显示单元180Q输出图像并且向音频输出单元185Q输出语音。
外部设备接口135Q可以将外部设备连接至广播信号接收机100Q。为此,外部设备接口135Q可以包括视听(AV)输入/输出单元(未示出)或无线通信单元(未示出)。
网络接口130Q提供用于将广播信号接收机100Q连接至包括因特网网络的有线/无线网络的接口。网络接口130Q可以对应于上面详细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
存储单元140Q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器170Q的信号处理和控制器170Q的控制操作的程序,或者可以存储已处理的图像信号、已处理的语音信号或数据信号。
用户输入接口150Q可以向控制器170Q传递用户输入的信号,或者可以向用户传递来自控制器170Q的信号。
例如,用户输入接口150Q可以基于诸如RF通信方式和红外通信方式的各种通信方式,接收和处理来自遥控器200Q的指示打开或关闭操作、频道选择、画面设置等的控制信号。另选的,用户输入接口150Q可以操作,以使将来自控制器170Q的控制信号发送至遥控器200Q。
例如,用户输入接口150Q可以向控制器170Q传递从电源键、频道键、音量键、本机键(local key)等输入的控制信号。
控制器170Q可以针对通过调谐器110Q、解调器120Q或外部设备接口135Q输入的流执行解复用处理,或者可以执行已解复用信号的处理,由此生成或输出用于输出图像或语音的信号。
通过控制器170Q处理的图像信号可以输入至显示单元180Q,并且可以显示与该图像信号相对应的图像。而且,通过控制器170Q处理的图像信号可以通过外部设备接口135Q输入至外部输出设备。
通过控制器170Q处理的语音信号可以输出至音频输出单元185Q。而且,通过控制器170Q处理的语音信号可以通过外部设备接口135Q输入至外部输出设备。
控制器170Q可以控制广播信号接收机100Q的全部操作。例如,控制器170Q可以控制调谐器110Q,以使调谐器110Q调谐与通过用户选择的频道或先前存储的频道相对应的RF广播信号。
控制器170Q可以利用通过用户输入接口150Q输入的用户命令或者内部程序来控制广播信号接收机100Q。
显示单元180Q可以将通过控制器170Q处理的图像信号、数据信号以及OSD信号或者从外部设备接口135Q接收的图像信号和数据信号转换成红、绿、蓝信号,并且可以生成驱动信号。
音频输出单元185Q可以接收通过控制器170Q处理的语音信号(例如,立体声信号、3.1声道信号或5.1声道信号),并且可以输出语音。
电源单元190Q提供广播信号接收机100Q的所有组件所需的电力。
遥控器200Q向用户输入接口150Q发送用户输入的用户命令。为此,遥控器200Q可以使用蓝牙、RF通信、红外通信、超宽带(UWB)、ZigBee等。
遥控器200Q可以接收从用户输入接口150Q输出的图像、语音或数据信号,并且可以显示该图像、语音或数据信号,或者可以输出语音或振动。
广播信号接收机100Q可以不包括调谐器110Q和解调器120Q。而且,广播信号接收机100Q可以通过网络接口130Q或外部设备接口135Q接收图像内容,并且可以再现该图像内容。
尽管参照本发明的许多例示性实施方式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当明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出落入本公开原理的范围内的许多其它修改例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说,在本公开、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主体组合排布结构的组件部分和/或排布结构中的各种变型和修改都是可以的。除了在该组件部分和/或排布结构中的变型例和修改例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清楚另选用途。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板,所述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
至少一个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结构布置在所述显示板的后面;以及
支承膜,所述支承膜附接至所述显示板并且连接至至少一个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膜包括透光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膜包围至少一个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至所述支承膜的两个端部的膜接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托架;
布置在所述托架上的光学片;以及
连接至所述托架的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膜接合部连接至所述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膜包括:
第一支承膜,所述第一支承膜对应于所述显示板的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
第二支承膜,所述第二支承膜对应于所述显示板的定位在所述显示区域外侧的虚设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承膜的透射率高于所述第二支承膜的透射率,并且
所述第二支承膜的抗拉强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承膜的抗拉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承膜和所述第二支承膜包括互相交叠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连接至所述支承膜的一个端部的第一膜接合部;和
连接至所述支承膜的另一端部的第二膜接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沿水平方向连接至所述支承膜的两个端部的水平膜接合部;和
沿垂直方向连接至所述支承膜的两个端部的垂直膜接合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至少一个结构附接至所述支承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膜包括附接至所述后基板的后表面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膜包括附接至所述前基板的前表面的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膜还包括附接至所述前基板的侧面和所述后基板的侧面的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结构还包括:
布置在所述支承膜上的至少一个托架;和
用于紧固所述托架和所述支承膜的紧固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布置在所述托架上的光学片;
连接至所述托架的框架;以及
用于紧固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承膜的紧固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侧盖,所述侧盖包括覆盖所述显示板的侧面的部分;和
后盖,所述后盖定位在所述显示板的后面并且连接至所述侧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底盖,该底盖用于覆盖所述显示板的所述前表面的底部区域的一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板的所述前表面的边缘被露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83842.9A CN105139763B (zh) | 2011-09-19 | 2012-09-18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1-0093784 | 2011-09-19 | ||
KR1020110093784A KR101836397B1 (ko) | 2011-09-19 | 2011-09-19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83842.9A Division CN105139763B (zh) | 2011-09-19 | 2012-09-18 | 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21296A true CN103021296A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717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83842.9A Active CN105139763B (zh) | 2011-09-19 | 2012-09-18 | 显示装置 |
CN2012103473582A Pending CN103021296A (zh) | 2011-09-19 | 2012-09-18 | 显示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83842.9A Active CN105139763B (zh) | 2011-09-19 | 2012-09-18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063370B2 (zh) |
EP (1) | EP2570844A3 (zh) |
KR (1) | KR101836397B1 (zh) |
CN (2) | CN10513976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78631A (zh) * | 2013-11-26 | 2015-06-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WO2016110026A1 (zh) * | 2015-01-08 | 2016-07-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CN109343260A (zh) * | 2018-11-28 | 2019-02-15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368765A1 (en) * | 2013-06-17 | 2014-12-18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play device |
KR102293647B1 (ko) * | 2014-06-18 | 2021-08-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393165B1 (ko) | 2015-07-31 | 2022-05-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2019008107A (ja) * | 2017-06-23 | 2019-01-1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
KR102639246B1 (ko) * | 2019-04-29 | 2024-02-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JP7276198B2 (ja) * | 2020-03-02 | 2023-05-1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3668A (zh) * | 2008-06-13 | 2009-12-16 | 索尼株式会社 | 光学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
CN101688997A (zh) * | 2007-07-03 | 2010-03-31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透射光学膜的背光源组件 |
CN101713885A (zh) * | 2008-10-07 | 2010-05-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960366A (zh) * | 2008-02-27 | 2011-01-26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02152B2 (ja) | 1992-09-01 | 2000-10-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H11259021A (ja) | 1998-02-17 | 1999-09-24 |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002497B1 (ko) | 2002-12-06 | 2010-12-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KR20040103695A (ko) | 2003-06-02 | 2004-12-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JP2005049450A (ja) | 2003-07-30 | 2005-02-24 | Optrex Corp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の固定構造 |
JP4777355B2 (ja) * | 2005-10-27 | 2011-09-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の支持構造、照明装置、表示装置 |
JP2007178526A (ja) * | 2005-12-27 | 2007-07-12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291796B1 (ko) * | 2006-08-07 | 2013-07-3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모듈 |
JP2009103856A (ja) | 2007-10-23 | 2009-05-14 |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 液晶素子 |
TWI541568B (zh) * | 2008-02-29 | 2016-07-11 |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攜式終端機 |
KR101071138B1 (ko) * | 2008-06-13 | 2011-10-1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WO2010032882A1 (ja) | 2008-09-22 | 2010-03-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バックライト、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493278B1 (ko) | 2008-11-24 | 2015-02-1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
KR101559999B1 (ko) | 2008-12-29 | 2015-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TW201110802A (en) * | 2009-06-24 | 2011-03-16 | Seiko Epson Corp |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
JP5402428B2 (ja) | 2009-09-09 | 2014-01-29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1075794A (ja) | 2009-09-30 | 2011-04-14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075974A (ja) * | 2009-10-01 | 2011-04-14 | Hitachi Displays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117640B1 (ko) | 2009-10-06 | 2012-03-05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평판표시장치 |
JP2011164185A (ja) | 2010-02-05 | 2011-08-25 | Sony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2011
- 2011-09-19 KR KR1020110093784A patent/KR101836397B1/ko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9-06 US US13/605,421 patent/US9063370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2-09-17 EP EP12006525.5A patent/EP2570844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9-18 CN CN201510583842.9A patent/CN105139763B/zh active Active
- 2012-09-18 CN CN2012103473582A patent/CN103021296A/zh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7-06 US US15/203,339 patent/USRE46796E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8997A (zh) * | 2007-07-03 | 2010-03-31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透射光学膜的背光源组件 |
CN101960366A (zh) * | 2008-02-27 | 2011-01-26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CN101603668A (zh) * | 2008-06-13 | 2009-12-16 | 索尼株式会社 | 光学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
CN101713885A (zh) * | 2008-10-07 | 2010-05-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78631A (zh) * | 2013-11-26 | 2015-06-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7229151A (zh) * | 2013-11-26 | 2017-10-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US10070538B2 (en) | 2013-11-26 | 2018-09-04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play device |
WO2016110026A1 (zh) * | 2015-01-08 | 2016-07-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US9897852B2 (en) | 2015-01-08 | 2018-02-20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backlight module |
CN109343260A (zh) * | 2018-11-28 | 2019-02-15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071598A1 (en) | 2013-03-21 |
US9063370B2 (en) | 2015-06-23 |
EP2570844A3 (en) | 2015-03-25 |
CN105139763B (zh) | 2018-11-13 |
USRE46796E1 (en) | 2018-04-17 |
KR101836397B1 (ko) | 2018-03-09 |
CN105139763A (zh) | 2015-12-09 |
EP2570844A2 (en) | 2013-03-20 |
KR20130030366A (ko) | 2013-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17600U (zh) | 显示装置 | |
CN103021296A (zh) | 显示装置 | |
CN202631902U (zh) | 显示装置 | |
EP2477060B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202907072U (zh) | 显示装置 | |
CN203054391U (zh) | 显示装置 | |
CN103645578A (zh) | 显示设备 | |
CN103885241A (zh) | 显示装置 | |
KR101820922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843914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3631053A (zh) | 显示装置 | |
KR101923586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324777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915312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870324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191834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843916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2013956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2030477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2009523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836401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40058106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20124564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30020352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