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一种声接收装置,包括传声器阵列、延时电路和混音输出器件,所述传声器阵列包括多个传声器,如图1所示,多个传声器分别为M1、M2、M3……Mn,并且每个传声器的频响、灵敏度、指向特性等性能基本一致;
所述多个传声器M1、M2、M3……Mn沿着直线依次纵向排列设置,所述传声器阵列中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即传声器阵列中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等,而且该间隔距离为其中n为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λ0是根据所设定的中心频率而得出的波长,而λ0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λ0表示波长,C0表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f0表示中心频率;
所述传声器阵列中每个传声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延时电路,多个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混音输出器件的输入端连接,即如图1所示,所述传声器阵列中n个传声器M1、M2、M3……Mn,它们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延时电路,而多个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混音输出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第i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Ti为最后一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加上(n-i)倍的单位时间,即第i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Ti为第n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加上(n-i)倍的单位时间,而所述的单位时间为:频率为设定的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轴向射入所述的传声器阵列后,该声波信号在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传播的时间。其中,该声波信号轴向射入所述的传声器阵列,即为该声波信号以入射角0°或180°射入所述的传声器阵列。另外,由于声波信号是轴向射入所述的传声器阵列,因此根据上述可得,声波信号在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传播的距离为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为进而进一步可得,声波信号在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传播的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即,第i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Ti,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为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i取值为1、2、3……n,C0表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表示最后一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即A表示第n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而A可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的任意时间。而当i的取值为1时,即T1代表为第1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而第1延时电路则表示为与第1传声器M1连接的延时电路。那么当i的取值分别为2、3、4……n时,则如此类推。还有,对于第n传声器Mn,若与其连接的第n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时,那么第n传声器Mn,其输出端可以不连接延时电路,其输出端可以直接与混音输出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对于所述的中心频率f0,其是预先设置的中心频率f0,也就是说,其主要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而设置的,例如当用户需要制造一个能够对900赫兹的声波信号进行最大增益输出时,则将中心频率f0设定为900赫兹,这样在制作本发明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传声器的个数后,就能确定所述传声器阵列中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多少,以及每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分别为多少。这样就能获得一个,能够对900赫兹的正向声波信号进行最大增益输出、以及对900赫兹的反向声波信号进行最大抑制、具备一定指向性特性的声接收装置。
以下是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分析。
由公知常识可知,电波的波动方程如下:
P=Pacos(ωt-φ)
而两个相同频率的电波相加的方程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cos(φ2-φ1)
那么幅度相等(即P1a=P2a)的两列电波的叠加情况如下:(1)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0°时,即φ2-φ1=0时,所述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P1a+P2a)2=(2P1a)2
LPa=101g(Pa/P0)2=101g(2P1a/P0)2=101g(P1a/P0)2+101g4=LP1a+6dB
由上述可得,当同频率同相位同幅度的两列波叠加后,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增加一倍,即约增加6dB。
(2)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60°,即时,所述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1/2=3P1a 2
LPa=101g(Pa/P0)2=101g(3P1a/P0)2=101g(P1a/P0)2+101g3=LP1a+4.8dB
由上述可得,当同频率同幅度并且相位差为的两列波叠加后,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增加倍,即约增加4.8dB。
(3)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90°时,即时,所述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0=2P1a 2
LPa=101g(Pa/P0)2=101g2P1a 2/P0 2=101g(P1a/P0)2+101g2=LP1a+3dB
由上述可得,当同频率同幅度并且相位差为的两列波叠加后,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增加倍,即约增加3dB。
(4)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120°时,即时,所述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1/2)=2P1a 2-P1a 2=P1a 2
由上述可得,当同频率同幅度并且相位差为的两列波叠加后,输出的信号的幅度不增加,即等于单列波的声压级。
(5)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180°时,即φ2-φ1=π时,所述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1)=(P1a-P2a)2=0
由上述可得,当同频率同幅度并且相位差为π的两列波叠加后,输出的信号的幅度为零,即所述的两列波叠加的结果相消。
因此,综上所述,同频率同幅度的两列波的叠加结果,其主要取决于两列波之间的相位差,而根据两列波之间的相位差不同,两列波的叠加结果是在幅度相消为零和幅度增加一倍之间的范围内变化。
同理,同频率同幅度的多列波的叠加结果,其同样取决于多列波之间的相位差,而根据多列波之间的相位差不同,多列波的叠加结果在幅度相消为零和幅度增加多倍之间的范围内变化。例如,当同频率、同幅度的六列波叠加,那么该叠加结果是在幅度为0和幅度为6PA之间的范围内变化,PA为单列波的幅度。
设定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轴向与声波信号入射的夹角为即声波信号以入射角入射到传声器阵列中,当该声波信号为平面波或近似平面波(远场声波或近似远场声波),且忽略各传声器收到的声波信号因传播距离不同造成的幅度差异时;
各传声器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分别为Фi';
各传声器实际接收到声波信号的时间分别为ti;
对于各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其分别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i″;
传声器阵列的中心频率为f0;
第1个传声器与第n个传声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L1-n。
当相位角为a和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以入射角在时间t1=0入射到第1传声器M1时,即第1传声器M1在时间为t1=0,接收到相位角为a和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时,该声波信号到达第1传声器M1后再传播到第i传声器Mi,其间声波信号传播的距离为并且第i传声器在时间ti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与第1传声器M1相位角的差为:
其中,因入射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a时,a在式中为常数,故可省略。另外,i取值为1、2、3、4……n,n为传声器的总个数。
所以有,当相位角为0°和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以入射角在时间t1=0入射到第1传声器M1时,即第1传声器M1在时间为t1=0,接收到相位角为0°和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该声波信号到达第1传声器M1后再传播到第i传声器Mi,其间声波信号传播的距离为并且第i传声器在时间ti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与第1传声器M1相位角的差为:
其中,i的取值为1、2、3……n,即通过上式能分别计算出第2传声器、第3传声器……第n传声器在接收到该声波信号时,该声波信号的相位角Фi'。
而对于各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其分别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
其中,i的取值为1、2、3……n。
即各个延时电路输出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Фi为:
Фi=Фi'+Фi″
而经过上述可得,本声接收装置的设计思想是:对于第i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以及对于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由正面、轴向入射到第i只传声器后再入射到最后一只传声器这一传输过程时间,保证这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和传输过程时间两者一致。
假如:当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个数不为3及3以上,而为2时;
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a的声波信号正面轴向入射该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时,即:以入射角为入射。该声波信号依次经过第1传声器和第1延时电路输出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延时电路延时180°,即:a+180°;而该声波信号从第1只传声器传到第2只传声器,并且经第2延时电路(第2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输出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传输距离延时180°,即:a+180°。由此得出,第1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与第2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是一致的,即它们的相位差为0,这样声接收装置输出的电信号有最大的增益。
但是,当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a的声波信号由反面轴向入射该传声器阵列时,即:以入射角为入射。首先由第2只传声器接收并经第2延时电路(第2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仍为a,而该声波信号从第2只传声器传到第1只传声器,并且经过第1个延时电路输出后,输出的声波对应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延时电路延时180°,以及再加传输距离形成的延时180°,即:a+360°。由此可得,第2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和最终经第1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后者滞后了360°,即等同于两者相位差为0。因此最终声接收装置输出的电信号的幅度也增加了一倍。
也就是说对于由反面轴向射入的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该声接收装置对其同样起到电信号幅度增加一倍的效果。
也就是说:由2只传声器组成传声器阵列的本声接收装置,其不能对反面轴向射入的声波信号起到抑制的作用。
假如:当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只数为3时,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a的声波信号由正面轴向入射该传声器阵列时,该声波信号依次经过第1只传声器和第1延时电路输出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延时电路延时240°,即:a+240°。而该声波信号从第1只传声器传到第2只传声器时,第2只传声器接收并通过第2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延时电路延时120°,以及再加传输距离延时120°,即:a+240°。该声波信号依次经过第3只传声器和第3延时电路(第3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输出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传输距离延时240°,即:a+240°。由此得出,第1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与第2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是一致的,与第3延时电路输出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也是一致的,即它们的相位差为0,这样声接收装置输出的声波信号能得到最大的增益。
在对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因距离造成的衰减忽略不计时,本声接收装置可输出,相当于单只传声器输出的3倍,或接近3倍幅度的电信号,即本声接收装置的增益可达到4.77dB或接近4.77dB。
当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a的声波信号由反面轴向入射该传声器阵列时,首先由第3只传声器接收并经第3延时电路(第3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输出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仍为a,而该声波信号从第3只传声器传到第2只传声器,并且经过第2个延时电路输出后,输出的声波对应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并且加延时电路延时120°和再加传输距离延时120°,即:a+240°。该声波信号从第2只传声器传到第1只传声器,并且经过第1个延时电路输出后,输出的声波对应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延时电路延时240°并再加传输距离延时240°,即:a+480°。由此可得,在对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因距离造成的衰减忽略不计时,最终声接收装置输出的声波信号对应的电信号的幅度为0或接近0。
也就是说,对于反面轴向射入的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当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个数为3时,该声接收装置能对反面轴向射入的声波信号起到抑制的作用。
所述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总数n大于等于3,即所述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只数至少为3只。而当传声器的数量越多时,在一定频率带宽内,经传声器阵列和相应延时电路输出的正向声波信号对应的电信号,可达到增益进一步增加,以及使反面衰减进一步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对声波信号反应的指向性特性。
如图2所示,所述的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包括4个传声器M1、M2、M3、M4,4个传声器沿着直线依次进行纵向排列设置,并且其中心频率为f0,即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均为
因此有,当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0°的声波信号:
(1)在时间t1=0以入射角首先入射第1传声器M1,第1只传声器M1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1’=0°;
而该声波信号分别入射到其它传声器的情况如下:
(2)在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2传声器M2,并且第2传声器M2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2’=90°;
(3)在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3传声器M3,并且第3传声器M3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3’=180°;
(4)在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4传声器M4,并且第4传声器M4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4’=270°。
而且由于第4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因此第i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Ti为:
此时,n为4,则i的取值为1、2、3。
那么根据上式,可分别求出第1延时电路、第2延时电路以及第3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进而还可分别求出第1延时电路至第4延时电路它们的延时时间分别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具体如下:
(1)第1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
而根据上述可得,这一延时时间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1″=270°。
(2)第2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
而根据上述可得,这一延时时间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2″=180°。
(3)第3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
而根据上述可得,这一延时时间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3″=90°。
(4)第4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即这一延时时间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Ф4″=0°。
因此,可以进一步地推导出:
(1)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1传声器M1,并且经过第1延时电路后输出的声波信号,其相位角为Ф1=Ф1'+Ф1″=270°。
(2)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2传声器M2,并且经过第2延时电路后输出的声波信号,其相位角为Ф2=Ф2'+Ф2″=270°。
(3)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3传声器M3,并且经过第3延时电路后输出的声波信号,其相位角为Ф3=Ф3'+Ф3″=270°。
(4)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4传声器M4,并且经第4延时电路后输出的声波信号,其相位角为Ф4=Ф4'+Ф4″=270°。
因此由上述可得,4个传声器输出的声波信号分别经过相应的延时电路进行延时后,输出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相同,均为270°。因此本声接收装置输出的声波信号获得最大的增益。
另外,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0°的声波信号在时间t4=0以入射角入射所述的传声器阵列时:
(1)在t4=0,此时该声波信号首先入射到第4只传声器M4,第4只传声器M4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4’=0°;
(2)在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3只传声器M3,并且第3只传声器M3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3’=90°;
(3)在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2只传声器M2,并且第2只传声器M2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2’=180°;
(4)在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1只传声器M1,并且第1只传声器M1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1’=270°。
而各传声器的相应的延时电路的延时未变,则分别对应的相角仍为:Ф1”=270°、Ф2”=180°、Ф3”=90°、Ф4”=0°;
那么各传声器输出的信号经相应的延时电路进行延时后,各输出声波信号所对应的电信号的相位角分别为:
(1)第1传声器M1输出的声波信号经第1延时电路进行延时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Ф1=Ф1’+Ф1”=270°+270°=540°。
(2)第2传声器M2输出的声波信号经第2延时电路进行延时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Ф2=Ф2’+Ф2”=180°+180°=360°。
(3)第3传声器M3输出的声波信号经第3延时电路进行延时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Ф3=Ф3’+Ф3”=90°+90°=180°。
(4)第4只传声器M4输出的信号的延时为0,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Ф4=Ф4’+Ф4”=0°+0°=0°。
因此可以得出,Φ1与Φ2的相位相反,Φ3与Φ4的相位相反,在对声波信号在空气中传播时因距离造成的衰减忽略不计时,本声接收装置输出的电信号的幅度为0,增益为极小值。
而且还可以推断出,当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距离均为并且传声器的个数n大于等于4且为偶数时,在一定频带宽度内,输出的声波信号的衰减均可维持极小值。
因此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n大于等于4且为偶数,当入射角为180°时,在对声波信号在空气中传播时因距离造成的衰减忽略不计时,传声器阵列中的传声器经延时电路的输出信号会两两相消,获得最大衰减。
而由于声波信号会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到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中,因此,当声波信号入射传声器阵列的入射角不等于0°同时也不等于180°时,声波信号到达各传声器的距离会随声波入射角进而形成指向性的变化。又因所以声接收装置的指向性会比单只传声器的指向性变得更为尖锐。当传声器单只指向性特性不为全指向型时(小型、单只、基本结构的传声器的指向性为全指向或接近全指向),声接收装置的指向性特性,也将相应表现为更加尖锐一些。并且随着传声器数量的增加,声接收装置在声波入射角为0°时,输出的信号的增益会持续增加,而声接收装置在声波入射角为180°时,输出的信号的增益仍为最小,即随着传声器数量的增加,该声接收装置的指向性将进一步变得尖锐。
另外,当入射声接收装置的频率f与中心频率f0不同时,即f≠f0时,f和f0的比值将影响本声接收装置的增益及指向特性。
如图3所示,其是由4个传声器组成阵列的声接收装置输出的频率-指向性响应示意图,从图3上可看出,该声接收装置在f和f0的比值维持在接近1的附近时,即该声接收装置只工作在一个较窄的频段时,如图3所示,在(-1/3)~(+1/3)倍频程频率范围内,该声接收装置在该频带内可获得近似一致的增益及指向性特性。同时可知,该声接收装置的指向性特性与入射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的声波频率f和中心频率f0的比值相关,而与中心频率f0的具体数值无关了。
由此,按本发明设计的、不同中心频率f0的、各个声接收装置,均可获得一致的指向性特性。
如图4所示,其是由8个传声器组成阵列的声接收装置输出的频率-指向性响应示意图,同样,由图4中可看出,该声接收装置在f和f0的比值维持在接近1的附近时,即该声接收装置只工作在一个较窄的频段时,如图4所示,在(-1/3)~(+1/3)倍频程频率范围内,该声接收装置在该频带内可获得近似一致的增益及指向性特性。由图3和图4相比可得,由8只传声器组成阵列的声接收装置,其对正向声波的增益更高、对反向声波的衰减更深、指向性特性更好。
因此可认定: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只数大于等于4且为偶数,并且数量越多时,接收声波的指向性效果越好。
而基于单一声接收装置拥有的特性,则可认定:如由设定不同中心频率f0的多个声接收装置组成的大系统,其具有相似的增益和相似的指向特性。那么本发明可针对多种不同的频率声波信号进行接收,能提高这些频率的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以及较大地抑制这些频率的非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在一定的频率带宽内,能对不同的声波信号进行选择性接收,并且能提高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以及较大地抑制非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因此本发明的用途广泛,例如:可作为会议现场拾音(传声),将本声接收装置悬挂在会议室中央顶部,这样不仅能覆盖大多数发言人,而且在拾音(传声)时,无需繁杂的调控便能抑制各种声波回授,不易于产生啸叫,并能隔离不需要的噪声;作为剧场远距离拾音(传声),其不仅可覆盖整个舞台,录得所需的声波信号,而且还可以屏蔽剧场内观众区的干扰;也可作为超远距离的特殊拾音(传声)。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