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000985A - 布置 - Google Patents

布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0985A
CN103000985A CN2012101907498A CN201210190749A CN103000985A CN 103000985 A CN103000985 A CN 103000985A CN 2012101907498 A CN2012101907498 A CN 2012101907498A CN 201210190749 A CN201210190749 A CN 201210190749A CN 103000985 A CN103000985 A CN 103000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er element
electronic equipment
antenna
antenna arrangement
e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07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阿文达尔
A·苏内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Mobile Oyj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Mobile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FI201155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FI20115579A7/fi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Mobile Oyj filed Critical Lite On Mobile Oyj
Publication of CN103000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09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布置和设备。该布置包括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2、2’、2”),其每个通过单个馈送元件(5、5’、5”)连接到电子设备(4)的电子器件。在所述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2、2’、2”)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缺口(8)。

Description

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天线布置(arrangement)。
本发明还涉及电子设备,其包括天线布置的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
背景技术
对于金属盖移动站和对应的配备有无线数据传输特性的电子设备的需求一直在增长。这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即金属盖给人的印象是一种牢固和高质量的产品。
一个问题是,布置在盖子内部的传统天线不能被用在具有金属盖的设备中,因为金属盖阻止了天线的有效运作。
US 2008/0018541公开了一种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把天线布置到盖子。该解决方案包括盖天线、多个耦合的馈送(feed)以及开关。这产生了一个问题,即该解决方案很复杂且由此很昂贵。
发明内容
从第一方面来看,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布置,该天线布置包括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其中辐射体元件通过单个馈送(feed)元件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且在所述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缺口。
由此可实现简单和便宜的天线布置。
从第二方面来看,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布置,在该天线布置中,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的每个通过单个馈送元件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缺口,且该天线布置还包括第三辐射体元件,其提供次级天线的辐射体元件。
由此,可实现比已知天线方案具有更有指向性(directive)的辐射图案的天线布置。因此,不同辐射体元件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且天线分集可能是有利的。
从再一方面来看,可提供包括天线布置的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的电子设备,其中辐射体元件被配置到单个馈送元件,且在所述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缺口。
从再一个方面看,可提供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的每个被配置到单个馈送元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缺口,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次级天线,其包括第三辐射体元件。
本发明也可提供这样的优势,即不同的辐射体元件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特别是在低频段频率,以及比已知的天线解决方案更具有指向性的辐射图案。
天线布置和盖子部分由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中所述的内容来表征。一些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由其他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内容来表征。在本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和附图中也公开了发明实施例。本专利申请的发明内容也可以不同于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方式而限定。发明内容也可由若干单独的发明组成,特别是如果本发明按照明示或暗示的子任务或考虑到获得的利益或利益组而被审查的话。于是,考虑到单独的发明思想,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一些限定可能是不必要的。在基本的发明思想的范围内,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被应用到其他实施例。
在优选的结构中,天线布置包括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辐射体元件通过单个馈送元件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且在所述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缺口。
在结构的实施例中,天线布置包括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的每个通过单个馈送元件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缺口,且天线布置还包括第三辐射体元件,其提供次级天线的辐射体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次级天线被布置为实施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分集式天线、WLAN天线、UMTS天线、WCDMA天线、LTE天线、CMMB天线、FM天线、DVB天线和/或GPS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连接到第一接地平面,且第三辐射体元件连接到与第一接地平面无关的第二接地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次级天线被布置在电路板中与第一和第二辐射体相同的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地平面被这样布置,使得第一和第二辐射体被放置在第一接地平面的第一面上,且第三辐射体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接地平面的相对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地平面被布置在电路板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辐射体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中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置了高度元件以在第三辐射体和第二接地平面之间形成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次级天线是单级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次级天线是F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次级天线是PIFA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次级天线是环型天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天线布置的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所述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的每个被配置到单个馈送元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缺口,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次级天线,其包括第三辐射体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体元件由例如铝、锌、钢、镁、铜或合金等金属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体元件的材料是导电塑料或塑料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体元件包括金属和塑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体元件是所述电子设备的盖子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缺口包括气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缺口包括塑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馈送元件是电流(galvanically)耦合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馈送元件是电容耦合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馈送元件是感应耦合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天线布置的接地平面被配置到设备的电路板、显示单元或电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体元件是创建电子设备中的内部的包裹(wrap)结构的一部分。
在另一个优选结构中,电子设备包括天线布置的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辐射体元件被配置到单个馈送元件,且在所述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体元件形成盖子的外表面的主要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体形成背盖的外表面的主要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缺口布置在盖子部分的背盖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体元件是创建电子设备中的内部的包裹结构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裹结构被布置为创建接地元件。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更详细示出了说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例性天线布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另一个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a-7b是示例性天线布置的e场和h场的示意性表示,
图8a-8b是示例性天线布置的辐射图案的示意性表示,
图9是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是另一个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1是第三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2是第四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以及,
图13a、13b是第五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简化示出了一些实施例。在附图中类似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例性天线布置的示意图。天线布置1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这将在本说明的以下部分进行讨论。
天线布置1可以是移动电话、至少部分地无线运行的诸如通信器等一些其他便携式或固定放置的通信设备、或者某种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一部分,所述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掌上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游戏机或控制器、用于声音和/或视觉材料的播放设备、脉冲计数器、代码阅读器、用于测量目的并无线运行的发射器和/或接收器等。
天线布置1包括第一辐射体元件2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将注意,天线布置1可包括多于两个的辐射体元件。
辐射体元件2、2’可用优选地是金属片的相同的材料制成,所述金属诸如铝、锌、钢、不锈钢、镁、铜或合金。或者,辐射体元件2、2’的材料是导电塑料或是通过在其内部掺杂导电材料(金属、陶瓷、各种形式的碳等)而具有导电性的塑料混合物。辐射体元件2、2’也可用上面列出的材料的任何组合来制作,例如作为金属和塑料的组合。辐射体元件2、2’可具有非层状结构或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可以是层压结构或任何电镀(plated)或金属化结构。例如,可使用LDS技术(激光直接成型)或某种其他MID(模塑互连器件)技术。在所述技术中,非导电基片选择性地镀上金属。
还可通过在辐射体元件2、2’的表面上布置铜或银或包含其的混合物的薄层或者某种其他特别导电的材料而改善天线布置的质量因子。
辐射体元件2、2’以及天线布置1的共振频率范围可通过调整辐射体元件2、2’的尺寸以及通过匹配元件而被匹配。
辐射体元件2、2’的基本形式可以是矩形。辐射体元件2,2’具有一定长度,其在图1中用标号L、L’标记。长度指接地元件6、6’和绝缘缺口8之间的距离,其中绝缘缺口8分别位于辐射体元件2、2’的边上。
第一辐射体元件2明显比第二辐射体2’更长。第一辐射体元件2可被调谐到更低频段的共振频率范围,且第二辐射体元件可被调谐到更高频段的共振频率范围。辐射体元件的长度L、L’可以例如分别是70mm和20mm。根据一个实施例,长度L、L’大约等于相应共振频率的波长。将注意长度也可有不同的尺寸。
第一辐射体元件2的宽度可等于第二辐射体元件2’的宽度。
天线的共振频率典型地位于400MHz到2.5GHz的频率范围内。它们可被适配于一个或多个GSM频率范围,GSM 850、GSM 900、GSM 1800和/或GSM 1900,或者被适配于根据例如Wi-Fi、Wlan、UMTS、WCDMA、LTE或某种其他相应的无线网络技术的频率范围。自然,其他合适的更高频率和频率范围也是可能的。
如上所述,辐射体元件与绝缘缺口8邻接。绝缘缺口的宽度可大概是0.1到20mm。绝缘缺口8是不导电的,且其可以是气隙,或其可包括某种不导电材料,典型的是聚合材料。绝缘缺口8可以处处都是同样的宽度,或者其宽度可以变化。它也可包括两种或更多种材料;例如,在其间有空气和聚合物元件的部分。
辐射体元件2、2’的每个分别通过单个馈送元件5、5’、在具有或不具有匹配元件和/或双工器的情况下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即,连接到设备的天线端口。因此天线布置1的结构很简单。所述电子器件可被布置为电路板,诸如PWB(印刷接线板)。所述馈送元件5、5’被配置为以不同的频率接收和/或传递电磁信号。
馈送元件5、5’可包括电流耦合的元件,例如导电引脚,诸如pogo引脚、C弹簧等。
或者,馈送元件5、5’可包括辐射体元件2、2’和天线端口之间的电容或感应耦合。
用于匹配辐射体元件2、2’的共振频率范围的匹配元件(如有)优选地被布置在靠近天线端口。天线端口可例如位于电路板上。
辐射体元件2、2’分别通过接地元件6、6’连接到接地平面7。因此,辐射体元件2、2’与接地平面7短路。接地平面7可被布置到设备的电路板。
高度H是辐射体元件2、2’和接地平面7之间的距离,其可以是若干毫米,例如3mm。高度可对共振带的带宽有很重要的贡献。
图2是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盖子部分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
辐射体元件2、2’是电子设备4的盖子3的一部分。辐射体2、2’可形成盖子3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或甚至是主要部分。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辐射体元件2、2’形成电子设备4的背盖的外表面的主要部分。绝缘缺口8被布置在盖子3的背盖面上。注意到这种布局给出了较低的头损失(head loss)和最小的SAR问题。不言而喻,布局可与图2示出的实施例不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辐射体元件2、2’被布置在电子设备的内部,即,与设备的盖子部分分离且被盖子部分覆盖。盖子部分可用对辐射体元件2、2’的场来说是可渗透的塑料或某种其他材料制作。
辐射体元件2、2’是包裹结构9的部分,包裹结构9在设备的内部16的背面、前面和端部、但不是所述内部16的侧面围绕内部16。包裹结构9的壁可具有不变的厚度,或其可具有如图2示出的较薄和较厚的部分。
电子设备4的一部分组件可被布置在内部16中。这样的组件可包括,例如电路板11、电池18、电子元件等。这些组件可被防护屏障防护,以避免设备4的所述组件和其他组件之间的干扰。
较大组件或可负面影响天线的性能的组件可优选地被布置在接地区域10中。
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路板11和其中的电子元件12一起被布置在内部16中。且馈送元件5、5’、接地元件6、6’以及接地平面7也位于内部16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地平面7可被布置在与辐射体元件2、2’相对的包裹结构9的部分9’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地平面7也可被布置在主电路板、辅助电路板、电池、显示器和/或其他导电材料的足够大的区域中。
显示单元14和保护窗单元15被布置在内部16之外。在设备4的背面上,有可选的用于保护和/或装饰目的的镀层(coating)17。
图3是另一个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侧视图。该实施例的结构与图2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接地元件6、6’和接地平面7二者都被布置在包裹结构9中。这种结构特别简单且有利于制造。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仅在绝缘缺口8的一面上具有单独的接地元件6、6’。于是另一面可通过包裹结构9被接地。
图4a-7b是一个示例性天线布置的e场和h场的示意性表示。天线布置可由折叠到包裹结构的0.5mm厚的铜板制造。包裹结构的外部尺寸是125mm x 60mm x 9mm(长x宽x高)
图4a和4b分别示出设备的背面和前面上的890MHz的电场(e场)。
图5a和5b分别示出了设备的背面和前面上的1940MHz的电场。
图6a和6b分别示出了设备的背面和前面上的890MHz的磁场(H场)。
图7a和7b分别示出了设备的背面和前面上的1940MHz的磁场。
表1示出了在Satimo 24消声测量室中测量的该天线布置的平均总效率的结果。辐射体2、2’被指向为远离头模型。
Figure BDA00001748922700081
Figure BDA00001748922700091
表1
由此可见,头旁的效率下降特别低。这是由于可从图8a、8b中所见的辐射图案。辐射图案主要指向远离头,即,位于辐射体2、2’的面中。所述下降在已知的天线布置中通常更高,这是由于其更类似偶极或全向的辐射图案。注意到“FS”指自由空间。在用于电子设备(特别是移动电话)的已知天线布置中,接地平面上的电流贡献了最多的700-1000MHz的辐射。根据本发明的天线布置以不同方式运作。电流在接地平面处非常低,如在用于低频段的图5b和用于高频段的图6b中可见的。电流在辐射体元件2、2’中反而被局部化。这意味着辐射图案的大部分辐射指向辐射体元件2、2’的面,而不是接地平面7的相对面。这可从图8a、8b中看出。结果,根据本发明的天线布置的电流分布和辐射图案与已知的天线布置从根本上不一样。
由此,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天线布置与已知的天线布置结合,可达到有利的相关。
图8a-8b是示例性天线布置的辐射模型的示意性表示。
图9是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
天线布置1是电子设备4的一部分。所述电子设备4可以是移动电话、诸如通信器等至少部分地以无线方式运作的某种其他的便携式或固定放置的通信设备,或者某种其他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掌上型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游戏机或控制器、用于声音和/或视觉材料的播放设备、脉冲计数器、代码阅读器、用于测量目的且无线运作的发射机和/或接收机等。
天线布置1包括第一辐射体元件2、第二辐射体元件2’和第三辐射体元件2”。注意到,天线布置1也可包括多于所述三个辐射体元件。
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是主要天线23的辐射体,且属于在设备的内部21的背面、前面和端部但不是在所述内部21的侧面围绕所述内部21的包裹结构9。但是将注意到,根据一个实施例,辐射体元件2、2’的至少一个包括侧面部分,其被折叠在内部21的侧面上。该侧面部分可沿着辐射体元件2、2’的整个长度延伸,或者可替代的,该侧面部分可比辐射体元件2、2’短。
包裹结构9的壁可具有不变的厚度,或如图10所示其可具有更薄或更厚的部分。包裹结构9可由一件或一个元件组成,或者可替代地,由两个或更多件组成。
电子设备4的组件的一部分可被布置在内部21中。这样的组件可包括,例如,电路、电池、电子元件等。这些组件可被防护屏障防护,以阻止设备4的所述组件和其他组件之间的干扰。
如图9所示,电路板11可被布置为限定内部21的所述包裹结构9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的接地的第一接地平面7可被布置在电路板11中。电路板11在此是电子设备4的主电路板。或者,第一接地平面7可被布置在辅助电路板、电池、显示器和/或导电材料的其他足够大的区域中。
所有的辐射体元件2、2’、2”可由优选地是金属片的相同材料制成,所述金属诸如铝、锌、钢、不锈钢、镁、铜或合金。或者,辐射体元件2、2’、2”的材料是导电塑料或由于其中掺杂了导电材料(金属、陶瓷、各种形式的碳等)而具有导电性的塑料混合物。辐射体元件2、2’、2”也可由以上列出的材料的任何组合制成,例如,金属和塑料的组合。
辐射体元件2、2’、2”可具有非层状结构或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可以是层压结构或任何电镀或金属化结构。例如,可使用LDS技术(激光直接成型)或某种其他的MID技术(模塑互联器件)。在所述技术中,非导电基片选择性地被镀以金属。
天线布置1的质量因子还可通过在辐射体元件2、2’、2”的表面上布置铜或银的薄层、或包含其的混合物、或某种其他特别导电的材料,而得到改善。
辐射体元件2、2’、2”和天线布置1的共振频率范围可通过调整辐射体元件2、2’、2”的尺寸以及通过其本身已知的匹配元件匹配。应注意到匹配元件未在附图中示出。
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的基本形式可以是矩形。所述辐射体元件2、2’具有一定长度,其在图9中用标号L、L’表示。长度指接地元件6、6’和绝缘缺口8之间的距离,绝缘缺口8分别位于辐射体元件2、2’的边上。第一辐射体元件的宽度,即,在图的法向(direction of normal)中的尺寸,可等于第二辐射体元件2’的宽度,或者元件2、2’中的一个要比另一个宽。
接地元件6、6’可分别具有与相应的辐射体元件2、2’相同的宽度,或者,接地元件6、6’在所述方向上更窄。接地元件6、6’可例如是C弹簧、pogo引脚等。
第一辐射体元件2明显比第二辐射体元件2’长。第一辐射体元件2可被调谐到较低频段的共振频率范围,且第二辐射体元件可被调谐到较高频段的共振频率范围。辐射体元件的长度L、L’可以分别例如是70mm和20mm。根据一个实施例,长度L、L’基本上等于相应共振频率的半波长。将注意到所述长度也可具有不同的尺寸。
附图中示出的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具有平面和矩形的基本形状。根据再一个实施例,所述辐射体元件2、2’可包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三维的形状。
第三辐射体2”是次级天线19的辐射体。所述次级天线可以是例如分集式天线,其改善通过第一和/或第二天线处理的辐射能量的传输和/或接收的质量和可靠性。术语“天线分集”指以下类型的分集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分集、图案分集、极化分集和传输/接收分集。
天线布置1也可被适配为实施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在本说明书中讨论的天线布置1的其他实施例也可实施MIMO系统。
在图9示出的实施例中的是次级天线109,其被布置在电路板11中的且在其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辐射体2、2’的相对面上。
次级天线19可以用若干种可替代的方式被实施。它可基本上是,例如单极天线、F天线、PIFA天线或环型天线。
次级天线19的辐射体,即第三辐射体2”,可以各种可替代的方式针对第一和第二辐射体2、2’被定向或指向。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三辐射体2”被布置为与第一和第二辐射体2、2’平行。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第三辐射体2’’被布置为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辐射体2、2’垂直。垂直布置的第三辐射体2”可被布置在与第一和第二辐射体2、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平面中。或者,垂直布置的第三辐射体2”可被布置在与第一和第二辐射体2、2’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平面中。再或者,垂直布置的第三辐射体2’可被布置在不与第一和第二辐射体2、2’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平行的平面上,例如,在与第一和第二辐射体2、2’的平面相比倾斜(diagonal)和垂直的平面上。
根据再一个实施例,第三辐射体2”被布置为与第一和第二辐射体2、2’的平面相比倾斜,例如±45°。
而且次级天线19的接地平面可被布置在与第一接地平面7的平面相比的上述位置或方向。将注意到,次级天线19的接地平面在本说明书中被称为第二接地平面7’。
天线的共振频率典型地至少位于400MHz到2.7GHz的频率范围。它们可被适配到一个或多个GSM频率范围,GSM 850、GSM 900、GSM1800和/或GSM 1900,或者适配到根据例如Wi-Fi或其他WLAN(无线局域网)、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WCDMA(宽带码分多址)、LET(长期演进)、GPS(全球定位系统)、NFC(近场通信)、CMMB(中国多媒体移动广播)、FM(调频)、DVB(数字视频广播)或某种其他相应无线网络技术的频率范围。自然地,其他合适的更高频率和频率范围也是可能的。根据一个实施例,是次级天线19被用于Wi-Fi、WLAN、UMTS、WCDMA、LTE、NCF、CMMB、FM、DVB和/或GPS的天线。
第一和第三辐射体元件2、2’与绝缘缺口8邻接。绝缘缺口的宽度可是大约0.1到20mm,优选地是0.5到4mm。绝缘缺口8是不导电的且它可以是气隙或者它可包括某种不导电材料,典型的是聚合材料。绝缘缺口8可处处都具有同样的宽度,或者其宽度可以变化。它也可包括两种或更多种材料;例如,其间的空气和聚合物元件的部分。
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的每个可分别通过单个馈送元件5、5’在具有或不具有匹配元件和/或双工器的情况下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即,设备的天线端口。而且第三辐射体元件2”通过第三馈送元件5”在具有或不具有匹配元件和/或双工器的情况下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即,设备的天线端口。注意到第三馈送元件未在图9中示出。
第一和第二馈送元件5、5’连接到接近槽8(优选地是在槽8的末端)的相应辐射体元件2、2’。而且,第一馈送元件5被布置为尽可能地远离第二馈送元件5’。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馈送元件5被布置在槽8的第一端,而第二馈送元件5’被布置在槽8的相对端。以这种方式可优化这些馈送的彼此隔离。
馈送元件被配置为接收和/或传输不同频率的电磁信号。馈送元件可包括电流耦合元件,例如传导引脚,诸如pogo引脚、C弹簧等。或者,馈送元件可包括辐射体元件和天线端口之间的电容或感应耦合。
用于匹配辐射体元件2、2’、2”的共振频率范围的匹配元件(如有)优选地被布置为接近相应天线端口。天线端口可位于例如电路板11上。
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分别通过接地元件6、6’连接到第一接地平面7。因此,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与第一接地平面7短路。第一接地平面7可被布置到例如电路板11。
第一高度H1,即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和第一接地平面7之间的距离,可以是若干毫米,例如3mm或4mm。第一高度H1可对共振频带的带宽有重要贡献。
次级天线19包括第二接地平面7’,其为第三辐射体元件2”建立接地。第三辐射体元件2”可通过至少一个接地元件连接到第二接地平面7’。
第二接地平面7’可例如被布置到电路板11。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接地平面7’独立于第一接地平面7。这意味着,第二接地平面7’可与第一接地平面7电隔离。也可能第一和第二接地平面7、7’是同一个。
显示单元14被布置在内部21的外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4用作接地平面。
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可以是电子设备4的盖子3的一部分。所述辐射体元件2、2’可形成盖子3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或甚至是主要部分。在图9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形成电子设备4的背盖的外表面的主要部分。绝缘缺口8被布置在盖子3的背盖面上。已观察到这种类型的布局给出了较低的头损失以及最小的SAR问题。不言而喻,布局可与图9中示出的实施例不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被布置在电子设备的内部,即,与设备的盖子3分离且被其覆盖。盖子3可用对于辐射体元件的场来说可渗透的塑料或某种其他材料制成。
而且,次级天线10,特别是但不仅是第三辐射体元件2”,可形成盖子3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图10是另一个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和2示出的天线布置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图10中,次级天线10被布置在电路板11中在其与第一和第二辐射体2、2’相同的面上。如先前在图9的描述中描述的,次级天线19的类型及其布局可变化。
图11是第三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
第一和第二辐射体元件2、2’被放置在第一接地平面7的第一面上,且次级天线19位于所述第一接地平面7的相对面上。第一接地平面7可例如被布置在电路板11中。
第三辐射体元件2”在电子设备4的显示单元14中形成。显示单元14可包括,例如LCD显示器、TFT显示器、OLED显示器,诸如AMOLED显示器或某种本身已知的其他显示器。第三辐射体元件2”可被附加到或直接制作到显示单元14上,或显示器本身可被用作第三辐射体元件2”。
高度元件20被布置为建立第三辐射体元件2”和布置在电路板11上的第二接地平面7”之间的第二高度H2。
高度元件20将第三辐射体元件2”保持在针对第二接地平面7的正确位置以及正确高度。如在本说明书中先前讨论的,第三辐射体元件2’’通过第三馈送元件5”连接到天线馈送。第三辐射体元件2”可通过一个或更多个第三接地元件6”连接到第二接地平面7’。对接地的需求取决于次级天线19的类型。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第二接地平面7’也被布置在显示单元14中。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第三辐射体2”和/或第二接地平面7’可被布置在设备的电池或某种其他合适尺寸和设计的组件中。
图12是第四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次级天线19高于主要天线23的第一高度H1。次级天线19可具有任何已知的天线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次级天线的高度对应于至少基本上第一高度H1+电路板11的厚度+显示器14的厚度的和。
包裹结构9在次级天线19下延伸,但这不是必备特征。
图13a是第五示例性天线布置和电子设备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性侧视图,且图13b是沿着图13a中示出的线A-A的横截面。次级天线19被布置在主要天线23的面上。如从图13b可见,次级天线19可在主要天线23的辐射体元件2、2’和接地平面7之间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次级天线19被布置为完全位于主要天线的辐射体元件和接地平面之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次级天线19在主要天线的辐射体元件和接地平面之间完全不延伸。再一次地,可在次级天线19中使用任何已知的天线类型。
第一接地平面7可用作次级天线19的接地平面,即,用作第二接地平面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要天线23的辐射体元件2、2’用作第二接地平面7’。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辐射体元件2、2’和第一接地平面7都用作第二接地平面7’。次级天线19的高度在此对应于主要天线23的高度,但这不是必要的特征。
次级天线19的位置可变化。例如,它可被布置在如图13a、13b中示出的较大的辐射体元件2的面上,或位于较小的辐射体元件2’的面上,或它可在两个辐射体元件2、2’的面上延伸。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各种变化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发明构思的范围内都是可能的。在发明构思的范围内,不同实施例和应用的属性可与其他实施例或应用的属性结合使用或代替其他实施例或应用的属性。
附图和有关描述仅旨在说明本发明的思想。本发明可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发明思想的范围内在细节上有变化。
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有可能将两个或更多个辐射体元件2、2’、2”连接到彼此以获得需要的带宽。
图2中的辐射体元件2、2’的基本形状是平面矩形。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辐射体元件2、2’可包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三维的形状。
辐射体元件2、2’、2”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它可包括若干个子层,其中至少一个子层是导电的。
标号
1    天线布置
2,2’辐射体元件
3    盖子
4    电子设备
5,5’馈送元件
6,6’接地元件
7    接地平面
8    绝缘缺口
9,9’包裹结构
10   接地区域
11   电路板
12 电子元件
13 箔
14 显示单元
15 窗口单元
16 内部
17 镀层
18 电池
19 次级天线
20 高度元件
14 显示单元
21 内部
22 断开线
23 主要天线

Claims (23)

1.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布置,天线布置包括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
辐射体元件通过单个馈送元件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且在所述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体缺口,
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是所述电子设备的盖子的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是用金属制成的,所述金属诸如铝、锌、钢、镁、铜或合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的材料是导电塑料或塑料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包括金属和塑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缺口包括气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其特征在于馈送元件是电流耦合元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其特征在于馈送元件是电容耦合元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其特征在于馈送元件是感应耦合元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其特征在于天线布置的接地平面被配置到设备的电路板、显示单元或电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是建立电子设备的内部的包裹结构的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布置,其特征在于天线布置还包括提供次级天线的辐射体元件的第三辐射体元件。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天线布置的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
其中辐射体元件被配置到单个馈送元件,且
在所述至少两个辐射体元件之间布置有非导电绝缘缺口,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是电子设备的盖子的一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形成盖子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形成盖子的外表面的主要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形成背盖的外表面的主要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2到15的任一个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是用金属制成的,所述金属诸如铝、锌、钢、镁、铜或合金。
17.如权利要求12到15的任一个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的材料是导电塑料或塑料混合物。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包括金属和塑料。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绝缘缺口包括气隙。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绝缘缺口包括塑料。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绝缘缺口布置在盖子部分的背盖面上。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元件是建立电子设备的内部的包裹结构的一部分。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裹结构被布置为建立接地元件。
CN2012101907498A 2011-06-10 2012-06-11 布置 Pending CN1030009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115579A FI20115579A7 (fi) 2011-06-10 2011-06-10 Järjestely
FI20115579 2011-06-10
FI20116167A FI127080B (en) 2011-06-10 2011-11-23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FI20116167 2011-11-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0985A true CN103000985A (zh) 2013-03-27

Family

ID=46229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07498A Pending CN103000985A (zh) 2011-06-10 2012-06-11 布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76576A1 (zh)
EP (1) EP2533359B1 (zh)
CN (1) CN103000985A (zh)
FI (1) FI12708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888A (zh) * 2014-08-06 2014-10-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天线
CN106159420A (zh) * 2014-09-17 2016-11-23 广州光宝移动电子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及无线装置
CN111987478A (zh) * 2020-09-28 2020-11-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天线模组和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20062U (en) * 2011-06-22 2012-01-01 Wistron Neweb Corp Capacitive loop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502776B2 (en) 2012-04-09 2016-11-22 Maxtena Antenna surrounded by metal housing
CN104577357B (zh) * 2013-10-17 2019-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TWI539669B (zh) * 2014-01-28 2016-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KR102764145B1 (ko) * 2020-09-15 2025-02-07 타이코에이엠피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US12230878B2 (en) * 2022-07-05 2025-02-18 Plume Design, Inc. Highly isolated and barely separated antennas integrated with noise free RF-transparent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for enhanced radiated sensitivit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63361Y (zh) * 2007-06-20 2008-05-21 斯凯科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ec网卡的低姿势多频小型内置分集天线
CN101953022A (zh) * 2006-11-16 2011-01-19 盖尔创尼克斯公司 小型化天线
WO2011050845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Laird Technologies Ab A metal cover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29115A1 (en) * 1998-01-09 1999-07-14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ntenna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FI116334B (fi) * 2003-01-15 2005-10-31 Lk Products Oy Antennielementti
US20040257283A1 (en) * 2003-06-19 2004-12-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ntennas integrated with metallic display covers of computing devices
US7193573B2 (en) * 2004-07-02 2007-03-20 Pacific Microwave Research, Inc. Wearable conformal antenna assembly
FI119535B (fi) * 2005-10-03 2008-12-15 Pulse Finland Oy Monikaistainen antennijärjestelmä
JP4102411B2 (ja) * 2006-04-13 2008-06-18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通信端末
US7936307B2 (en) 2006-07-24 2011-05-03 Nokia Corporation Cover antennas
FI20085907L (fi) * 2008-09-25 2010-03-26 Pulse Finland Oy Antenniyhdistelmä
EP2355241A1 (en) * 2010-02-02 2011-08-10 Laird Technologies AB An antenna device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947302B2 (en) * 2010-11-05 2015-02-03 Apple Inc. Antenna system with antenna swapping and antenna tuning
US8791864B2 (en) * 2011-01-11 2014-07-29 Apple Inc. Antenna structures with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device housing members
US8648752B2 (en) * 2011-02-11 2014-02-11 Pulse Finland Oy Chassis-excited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2525438B1 (en) * 2011-05-17 2013-11-13 Laird Technologies AB An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metal cas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3022A (zh) * 2006-11-16 2011-01-19 盖尔创尼克斯公司 小型化天线
CN201063361Y (zh) * 2007-06-20 2008-05-21 斯凯科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ec网卡的低姿势多频小型内置分集天线
WO2011050845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Laird Technologies Ab A metal cover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888A (zh) * 2014-08-06 2014-10-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天线
CN104103888B (zh) * 2014-08-06 2016-09-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天线
CN106159420A (zh) * 2014-09-17 2016-11-23 广州光宝移动电子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及无线装置
CN106159420B (zh) * 2014-09-17 2019-10-22 星星精密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及无线装置
CN111987478A (zh) * 2020-09-28 2020-11-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天线模组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I20116167L (fi) 2012-12-11
FI127080B (en) 2017-10-31
US20130076576A1 (en) 2013-03-28
EP2533359A1 (en) 2012-12-12
EP2533359A9 (en) 2013-12-25
EP2533359B1 (en)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0985A (zh) 布置
US8786499B2 (en)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s
FI118404B (fi) Kaksoisantenni ja radiolaite
US8803742B2 (en) Dual-band MIMO antenna system
CN202058850U (zh) 天线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CN103579754B (zh) 天线和用于形成天线的方法
JP2017504274A (ja)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及び端末
Park et al. The compact quad-band mobile handset antenna for the LTE700 MIMO application
CN110336117A (zh) 穿戴式电子设备
US9954275B2 (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GB2523367A (en) An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203674398U (zh) 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天线
EP2122763B1 (en) Planar tripolar antenna
CN102842756A (zh) 双极化mimo天线阵
WO2022156550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2855895U (zh) 双极化mimo天线阵
US10122069B2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06299675A (zh) 天线结构及应用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Jan et al. A 2× 1 compact dual band MIMO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handheld terminals
CN102394368A (zh) 一种带mimo天线的移动终端
CN103972649B (zh) 天线组件及具有该天线组件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1562273A (zh) 多频段内置式可重构移动终端天线
CN102931472B (zh) 2.4GHz/5.8GHz双频无线通讯装置
US9099779B2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same
KR20210000519A (ko) Uwb 안테나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