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95285B - 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以及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以及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5285B
CN102995285B CN201210314421.2A CN201210314421A CN102995285B CN 102995285 B CN102995285 B CN 102995285B CN 201210314421 A CN201210314421 A CN 201210314421A CN 102995285 B CN102995285 B CN 102995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pusher jack
pinhock
mentioned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44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5285A (zh
Inventor
宫本昌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95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5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5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5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04B35/06Sliding-tongue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04B15/36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 D04B15/365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with provision for loop transfer from one needle bed to the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在针织编织时,旧线圈难以从针舌落入针钩内,为形成新线圈而捕捉到针钩内的编织纱难以缠挂针舌的复合针的横编机以及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本发明中,若针驱动针踵(22)按照轨迹(22t),使针钩(12a)进入齿口(2),则针舌(13a)将针钩(12a)的钩口打开,在针钩(12a)形成的旧线圈向针舌(13a)转移,被清除。在针钩(12a)被拉入针床(3、4)侧时,从供纱口(7a)以在针钩(12a)的钩口通过的范围通过的方式供给编织纱,捕捉编织纱。在导针片三角(36)设置的可动三角机构(40)在中心线(7c)附近,切换三角部件(41)的控制部(41a)对导针片驱动针踵(23)的作用和不作用,能够使针舌(13a)的位置产生差(d)。

Description

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以及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将针主体和导针片组合,由导针片的针舌开闭针主体的针钩编织编织物的复合针的横编机以及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前后具备针床的横编机中,作为编针能够使用复合针(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图7简化地表示由横编机1编织编织物的状态。在隔着齿口2相向的一对针床3、4形成针槽5。针槽5被倾斜地形成为齿口2侧高,若从齿口2离开则变低,在与纸张垂直的方向排列。在针槽5间设置针板、沉降片5a,在沉降片5a的齿口侧前端附近,成为顶缘的金属线6在与纸张垂直的方向贯通。在齿口2的上方,喂纱器7在与纸张垂直的方向移动,从供纱口7a供给编织纱8。在横编机1中,能够通过针床3、4的灵活使用编织组织不同的编织物,(a)表示使用仅一方的针床3编织平编织物9等的情况,(b)表示使用两方的针床3、4编织罗纹编织物10等的情况。
在各针槽5作为编针收容复合针11。在复合针11中,将针主体12和导针片13组合。在最前列具有针钩12a的针主体12上还形成导针片槽12b。导针片13被局部地收容在导针片槽12b,相对于针主体12滑动移动,由前端所具有的针舌13a开闭针钩12a的钩口。
在编织(a)所示的平编织物9的情况下,在使针钩12a仅从一方的针床3进入齿口2后,向针床3拉入,此时,将从供纱口7a供给并在针钩12a的钩口所通过的范围内通过的编织纱8向针钩12a内捕捉。旧线圈9a在使针钩12a进入齿口2时,被从针钩12a内清除,向在针床3侧待机的导针片13的针舌13a移动,并被卡定。在编织(b)所示的罗纹编织物10的情况下,从两方的针床3、4例如交替地使针钩12a进入齿口2,捕捉编织纱8,清除了的旧线圈10a向针舌13a移动。
在由针舌13a卡定了旧线圈9a、10a的状态下,进一步将针钩12a拉入针床3、4,若在由针舌13a将针钩12a的钩口关闭后,将针主体12和导针片13进一步拉入针床3、4,则旧线圈9a、10a被脱圈,成为平编织物9、罗纹编织物10,垂下到齿口2,在关闭的针钩12a形成新线圈。另外,针主体12、导针片13向齿口2的进退由被搭载于在与纸张垂直的方向往复走行的三角座滑架上,且面临各针床3、4配置的三角机构驱动。喂纱器7与三角座滑架同步移动。反复进行这样的三角座滑架和喂纱器7的动作,编织平编织物9、罗纹编织物10。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085657号公报
为了将编织纱8捕捉到进入齿口2后拉入针床3、4的针钩12a,使旧线圈9a、10a脱圈,切实地形成新线圈,有必要以编织纱8不缠挂在针舌13a的方式进行供纱。另外,在供纱时,有必要将旧线圈9a、10a卡定在针舌13a。如图7(a)所示,使用单侧的针床3编织的平编织物9在与齿口2的中央附近相比靠针床3的位置垂下。图7(b)所示,使用两侧的针床3、4编织的罗纹编织物10在齿口2的中央附近垂下。若针对平编织物9或者罗纹编织物10的一个线圈横行结束编织,则从编织幅度的终端侧的结束针开始,编织纱8与脱落到编织幅度外的喂纱器7相连,成为连接纱。该连接纱成为在三角座滑架反转,前线圈横行的终端侧成为始端侧,形成最初的线圈时供给的编织纱8。与喂纱器7相连的连接纱成为以被卡定在针舌13a上的旧线圈9a、10a为起点被折返的状态,在平编织物9中,在靠针床3的位置通过,在罗纹编织物10中,在靠齿口2的中央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编织纱8所通过的位置的不同不仅在编织幅度的结束针上产生,还在在编织幅度的内部进行嵌花编织的区间的端部、进行喂纱器7的踢回(蹴リ返レ)编织新的线圈的情况产生。
在图7所示那样的导针片13的待机位置,在(a)的平编织物9中,能够一面由针舌13a将旧线圈9a切实地卡定,一面由针钩12a切实地捕捉编织纱8。在(b)的罗纹编织物10中,因为被供纱的编织纱8的位置与平编织物9的情况相比,从针舌13a离开,所以,针钩12a对编织纱8的捕捉能够更加切实。但是,在齿口2的中央附近垂下的罗纹编织物10的旧线圈10a的卡定在与平编织物9的旧线圈9a相比成为齿口2侧的高的位置进行。旧线圈10a的卡定在针舌13a的前端位置附近进行。因为在针舌13a的前端位置附近没有余量,所以,存在由于编织速度快等条件,旧线圈10a再次落入针钩12a内的可能性。为消除被清除了的旧线圈落入针钩12a内的可能性,考虑将针舌13a的位置以向齿口2侧前进的方式进行调整的情况。但是,在编织平编织物9等的情况下,存在编织纱8缠挂在进入齿口2侧的针舌13a,难以进行针钩12a的捕捉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在针织编织时,旧线圈难以从针舌落入针钩内,为形成新线圈而捕捉到针钩内的编织纱难以缠挂针舌的复合针的横编机以及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是具备将前端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针主体滑动移动,由前端具有的针舌将针钩开闭的导针片组合,由三角系统驱动针主体的针驱动针踵和导针片的导针片驱动针踵,在使针钩进入齿口后拉入针床时,将编织纱向针钩捕捉的复合针的横编机,
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动三角机构,该可动三角机构在针织编织中,在按导针片驱动针踵通过的针织路径的轨迹向针钩捕捉编织纱时,面临对应的区间,能够通过对导针片驱动针踵的作用,将导针片的位置向卡定在针舌上的旧线圈难以落入针钩内的齿口进入的方向的高的位置或者向从喂纱器供纱的编织纱难以钩挂在针舌上的从齿口后退的方向的低的位置控制。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三角机构包括三角部件,该三角部件通过对上述导针片驱动针踵的作用和不作用的控制,能够在向上述针钩捕捉编织纱时,两阶段地切换对应的区间上的导针片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角部件为杆状,在一端设置进行向上述导针片驱动针踵的控制的控制部,在另一端设置接受用于控制的驱动的驱动部,在控制部和驱动部的中间可摆动位移地被支撑,
上述可动三角机构包括
产生使三角部件摆动位移的驱动力的执行器、
通过执行器的输出,将三角部件的驱动部向摆动位移的方向推压的推压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角系统以即使被搭载的三角座滑架往复走行,也进行同等的作用的方式,被构成为中心线的两侧成为对称,
上述可动三角机构包括
被配置在中心线附近的一组上述执行器以及上述推压部件、
在中心线的两侧,以距中心线近的位置为上述驱动部,远的位置为上述控制部的方式分别被配置的一对三角部件,
一对三角部件的驱动部由一组执行器以及推压部件共同地控制。
再有,本发明是一种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是具有隔着齿口相向的至少一对针床,在并列设置在各针床的针槽具备
将前端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针主体滑动移动,由前端具有的针舌将针钩开闭的导针片组合,由三角系统驱动针主体的针驱动针踵和导针片的导针片驱动针踵,在使针钩进入齿口后拉入针床时,将编织纱向针钩捕捉的复合针的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针织编织中,在导针片驱动针踵通过的针织路径的轨迹中,在由针钩捕捉编织纱时对应的区间设置三角,通过由三角产生的对导针片驱动针踵的作用,控制导针片的位置,以便向卡定在针舌上的旧线圈难以落入针钩内的齿口进入的方向的高的位置或者向从喂纱器供纱的编织纱难以钩挂在针舌上的从齿口后退的方向的低的位置变更。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导针片的基于位置的控制的上述变更与选针状态相应地进行,
根据从喂纱器向被编织并垂下到齿口的编织物延伸的编织纱与编织物相连的位置与齿口的中间相比是否靠近具备捕捉编织纱的上述复合针的针床,使经上述三角的向上述导针片驱动针踵的作用不同,分别向上述低的位置或者上述高的位置变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动三角机构能够进行将在由针钩捕捉编织纱时将旧线圈卡定在针舌上的导针片位置变更为旧线圈在进入齿口的方向的高的位置难以落入针钩内或者编织纱在从齿口后退的方向的低的位置难以钩挂针舌。因此,在线圈形成时,能够与编织的编织物的组织相应地使旧线圈难以从针舌落入针钩内,或使为了形成新线圈被捕捉到针钩内的编织纱难以缠挂针舌。
另外,根据本发明,因为可动三角机构只要两阶段地切换导针片的位置即可,所以,能够使结构简洁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三角系统中作用于导针片驱动针踵的部分添加杆状的三角部件、执行器、推压部件,能够控制由针钩捕捉编织纱时的导针片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为了即使搭载三角系统的三角座滑架往复走行,也进行同等的作用,将包括可动三角机构的三角系统形成为在中心线的两侧对称。因为执行器和推压部件被配置在中心线附近,所以,即使由一组同时驱动两侧的三角部件,三角座滑架的走行方向为任意,也能够同样地控制导针片的位置。
再有,根据本发明,在编织编织物时,在与编织物的组织相应地使用齿口的单侧的针床的情况和使用两侧的针床的情况下,能够以通过由三角产生的对导针片驱动针踵的作用变更导针片的位置的方式进行控制,切实地持续编织物的编织。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与选针状态相应地使经三角向导针片驱动针踵的作用不同,进行变更导针片的位置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复合针1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以及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横编机21中使用的三角系统3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三角配置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可动三角机构40的动作的局部的三角配置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横编机21的动作的简洁化了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可动三角机构40的概略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可动三角机构40中所含的推压部件42以及三角部件41的结构的俯视图、主视图以及右侧视图。
图6是表示设置了图1的可动三角机构40的导针片三角36的结构的俯视图、主视图、从剖面线C-C看的剖视图以及右侧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横编机1中的复合针11的动作的简洁化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图1~图6,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横编机21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对与图7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图的说明中,有使用不存在于该图中,但存在于前面所说明的图的符号进行说明的情况。
实施例
图1(a)是表示复合针1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在复合针11的针主体12以及导针片13分别设置针驱动针踵22以及导针片驱动针踵23。但是,针驱动针踵22被设置在与针主体12的尾部结合的挺针片24上。针驱动针踵22以及导针片驱动针踵23被设置在复合针11的尾部侧,通过省略了图示的选针部件的作用控制是否从针槽表面突出。
图1(b)是表示被搭载在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横编机21使用的三角座滑架上的三角系统3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三角系统30被配置在面临针床3、4的三角座滑架的基板31上,包括起针三角32、中间三角33、弯纱三角34、35以及导针片三角36等。三角系统30被配置成相对于中心线30c线对称,相对于三角座滑架向左右走行,能够使对针驱动针踵22以及导针片驱动针踵23的作用同等地进行。但是,弯纱三角34、35以与三角座滑架的走行方向相应地通过沿着倾斜的引导路的滑动,变更位置的方式被控制。弯纱三角34、35的在先侧向导针片三角36侧退避。弯纱三角34、35的在后侧与表示作为新线圈形成的线圈的大小的密度值相应地向起针三角32侧移动。
例如,在为三角系统30向图的左方移动的三角座滑架的走行方向的情况下,针驱动针踵22在形成在起针三角32、中间三角33以及弯纱三角34、35之间的针引导路径37沿轨迹22t被引导。导针片驱动针踵23在被设置在导针片三角36上的导针片引导路径38沿轨迹23t被引导。
喂纱器7为了确保供纱口7a的中心线7c从三角系统30的中心线30c向在后侧离开的相位,而与三角座滑架同步走行。导针片13截止到三角系统30的中心线30c附近,随着针主体12与齿口2侧接近的情况被导针片引导路径38进行的限制所抑止,在针床3、4内待机。若针驱动针踵22按照轨迹22t,使针钩12a进入齿口2,则针舌13a将针钩12a的钩口打开,在前编织线圈横行形成并被卡定在针钩12a上的旧线圈向针舌13a转移,被清除。在中心线30c中,针钩12a最为进入齿口2,以后,被拉入针床3、4侧。从中心线30c在后侧按照喂纱器7的中心线7c的相位,从供纱口7a以在针钩12a的钩口通过的范围通过的方式供给编织纱。
在本实施例中,在导针片三角36设置可动三角机构40。可动三角机构40包括在导针片三角36的导针片引导路径38中的与喂纱器7的中心线7c的相位附近相当的区间,进行将轨迹23t的一部分切换的作用的三角部件41。三角部件41在一端具有控制部41a,以根据摆动位移切换控制部41a的对导针片驱动针踵23的作用和不作用,变更导针片驱动针踵23的位置,使导针片13的位置产生差d的方式进行控制。三角部件41的摆动位移因推压部件42相对于另一端的驱动部41b进行推压而产生。
图2是表示图1的可动三角机构40的动作。三角部件41中控制部41a相对于在轨迹23t通过的导针片驱动针踵23被切换为在(a)不作用,在(b)作用。三角部件41为杆状,在另一端设置驱动部41b。在导针片三角36,在相对于面临针床3、4的表面的里面侧,设置收容三角部件41的收容凹部36a。在导针片三角36的收容凹部36a内,竖立设置能够在控制部41a和驱动部41b的中间绕支撑轴线41c摆动位移地支撑三角部件41的凸缘36b。推压部件42以及扭矩弹簧43作用于三角部件41。另外,在图2中,为了方便,用实线表示在三角部件41被收容在收容凹部36a的部分和收容凹部36a内的扭矩弹簧43。它们存在于导针片三角36的内部,在其它的图中,对应的部分用点划线表示。
扭矩弹簧43如(a)所示,向控制部41a不对导针片驱动针踵23作用的方向进行弹压。推压部件42具备出没的推压倾斜面42a。推压倾斜面42a的成为图的近前侧的前端向下方倾斜,在(a)所示的没入状态下,与三角部件41的驱动部41b在前端附近抵接。若使推压倾斜面42a向纸张的表面侧突出,则如(b)所示,驱动部41b向推压部件42的抵接部分越过推压倾斜面42a,向成为推压部件42的上面的推压平坦面42b转移。该抵接部分的转移是使三角部件41抵抗由扭矩弹簧43进行的弹压,在顺时针方向摆动位移,控制部41a作用于导针片驱动针踵23。
不通过这样的控制部41a的摆动位移,而通过由弯纱三角34、35那样的滑动、由推压部件42那样的出没进行的作用和不作用的切换,也能够控制导针片驱动针踵23的位置。另外,在基于摆动位移、滑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任意一个作用,通过其位置的不同,控制导针片驱动针踵23的位置。再有,即使作用于导针片驱动针踵23的三角固定,若以切换导针片驱动针踵23从针槽5向三角侧突出的高度的方式进行控制,则能够由三角对作用和不作用进行切换,对导针片驱动针踵23的位置进行控制。另外,若在三角设置高度不同的作用部分,则能够以导针片驱动针踵23的突出高度的不同,向不同的路径引导。
图3是表示像图2那样进行切换的效果。如(a)所示,导针片13的待机位置相对于到齿口2的距离,能够设置差d进行切换。因此,在编织图7(a)所示的平编织物9等时,将针舌13a的前端位置切换到从齿口2后退的方向的低的位置。如图3(b)所示,在编织罗纹编织物10等时,将针舌13a的前端位置切换到进入齿口2的方向的高的位置。因为在高的位置,针舌13a的前端位置挨近齿口2,所以,从暂时清除的旧线圈10a的卡定位置到针舌13a的前端位置有余量,旧线圈10a难以落入针钩12a侧。
若恰当地进行这样的切换,则在编织平编织物9、罗纹编织物10等时,能够与编织物的组织相应地在编织物的端部、编织物的编织幅度内,也在嵌花区间的端部,通过踢回形成线圈的部分等,进行切实地线圈形成。横编机21因为搭载了电脑,由程序控制,所以,还能够自动地进行切换。例如,在使用齿口2的单侧的针床3的情况下和使用两侧的针床3、4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选针状态进行判断。为了从选针数据自动地判断这样的选针状态,变更针舌13a的位置,还能够预先在横编机21、设计装置设定经可动三角机构40控制导针片驱动针踵23的程序。若针舌13a在高的位置,则旧线圈9a、10a被针舌13a切实地卡定。若针舌13a在低的位置,则能够使编织纱8在通过向针钩12a的钩口内捕捉的位置时,不会缠挂在针舌13a。
图4是表示可动三角机构40的概略的侧面结构。如图1(b)所示,中心线30c的两侧的三角部件41中,推压部件42的推压倾斜面42a或者推压平坦面42b同时作用于接近地配置的驱动部41b。如图4所示,推压部件42的以轴线42c为中心的轴部42d被插通支撑块44。若基端侧的螺线管等的执行器43沿轴线42c驱动,则前端侧的推压倾斜面42a以及推压平坦面42b被驱动,出没于基板31的表面。若像图示那样,从基板31突出到推压平坦面42b,则如图2(b)所示,三角部件41的驱动部41b向图的上方被上推,三角部件41摆动位移,作用部41a向下方位移。另外,推压部件42由被插入支撑块44和执行器43之间的压缩弹簧45向推压平坦面42b沉入基板31的方向弹压。
在本实施例的可动三角机构40中,虽然能够将针舌13a的位置两阶段地切换,但是,也可以是执行器43使用空气缸、马达,多阶段或无阶段地变更针舌13a的位置。针舌13a的位置只要根据将编织物向下方降下的力、编织的线圈的填装状况(詰み具合)等变更即可。
图5是表示(a)中可动三角机构40所含的推压部件42、(b)中三角部件41的平面结构、正面结构以及右侧面结构。通过推压部件42的推压倾斜面42a或者推压平坦面42b的作用而摆动位移的三角部件41在控制部41a和驱动部41b之间具有将支撑轴线41c作为中心线的凸缘插通孔41d。导针片三角36的凸缘36b被插入凸缘插通孔41d,三角部件41被可摆动位移地支撑。
图6中,(a)表示设置了可动三角机构40的导针片三角36的平面结构,(b)表示正面结构,(c)表示从(a)的剖面线C-C看的截面结构,(d)表示右侧结构。如(a)所示,在导针片三角36设置收容左右的作用部件41的收容凹部36a。在收容凹部36a的中央附近设置使包括推压部件42的推压倾斜面42a以及推压平坦面42b的出没部分插通的推压插通孔36d,在两端下部设置与导针片引导路径38连通的开口部36e。三角部件41的控制部41a能够经开口部36e向导针片引导路径38突出,作用于导针片驱动针踵23。
符号说明
2:齿口;3、4:针床;7:喂纱器;7a:供纱口;8:编织纱;9:平编织物:9a、10a:旧线圈;10:罗纹编织物;11:复合针;12:针主体;12a:针钩;13:导针片;13a:针舌;21:横编机;22:针驱动针踵;23:导针片驱动针踵;30:三角系统;36:导针片三角;38:导针片引导路径;40:可动三角机构;41:三角部件;41a:控制部;41b:驱动部;42:推压部件;42a:推压倾斜面;42b:推压平坦面;43:执行器。

Claims (6)

1.一种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是具备将前端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针主体滑动移动,由前端具有的针舌将针钩开闭的导针片组合,由三角系统驱动针主体的针驱动针踵和导针片的导针片驱动针踵,在使针钩进入齿口后拉入针床时,将编织纱向针钩捕捉的复合针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可动三角机构,该可动三角机构在针织编织中,在按导针片驱动针踵通过的针织路径的轨迹向针钩捕捉编织纱时,面临对应的区间,能够通过对导针片驱动针踵的作用,将导针片的位置向卡定在针舌上的旧线圈难以落入针钩内的齿口进入的方向的高的位置或者向从喂纱器供纱的编织纱难以钩挂在针舌上的从齿口后退的方向的低的位置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三角机构包括三角部件,该三角部件通过对上述导针片驱动针踵的作用和不作用的控制,能够在向上述针钩捕捉编织纱时,两阶段地切换对应的区间上的导针片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三角部件为杆状,在一端设置进行向上述导针片驱动针踵的控制的控制部,在另一端设置接受用于控制的驱动的驱动部,在控制部和驱动部的中间可摆动位移地被支撑,
上述可动三角机构包括
产生使三角部件摆动位移的驱动力的执行器、
通过执行器的输出,将三角部件的驱动部向摆动位移的方向推压的推压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三角系统以即使被搭载的三角座滑架往复走行,也进行同等的作用的方式,被构成为中心线的两侧成为对称,
上述可动三角机构包括
被配置在中心线附近的一组上述执行器以及上述推压部件、
在中心线的两侧,以距中心线近的位置为上述驱动部,远的位置为上述控制部的方式分别被配置的一对三角部件,
一对三角部件的驱动部由一组执行器以及推压部件共同地控制。
5.一种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是具有隔着齿口相向的至少一对针床,在并列设置在各针床的针槽具备
将前端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针主体滑动移动,由前端具有的针舌将针钩开闭的导针片组合,由三角系统驱动针主体的针驱动针踵和导针片的导针片驱动针踵,在使针钩进入齿口后拉入针床时,将编织纱向针钩捕捉的复合针的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在针织编织中,在导针片驱动针踵通过的针织路径的轨迹中,在由针钩捕捉编织纱时对应的区间设置三角,其特征在于,
通过由三角产生的对导针片驱动针踵的作用,控制导针片的位置,以便向卡定在针舌上的旧线圈难以落入针钩内的齿口进入的方向的高的位置或者向从喂纱器供纱的编织纱难以钩挂在针舌上的从齿口后退的方向的低的位置变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导针片的基于位置的控制的上述变更与选针状态相应地进行,
根据从喂纱器向被编织并垂下到齿口的编织物延伸的编织纱与编织物相连的位置与齿口的中间相比是否靠近具备捕捉编织纱的上述复合针的针床,使经上述三角的向上述导针片驱动针踵的作用不同,分别向上述低的位置或者上述高的位置变更。
CN201210314421.2A 2011-09-13 2012-08-30 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以及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995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9173 2011-09-13
JP2011199173A JP5757830B2 (ja) 2011-09-13 2011-09-13 複合針を備える横編機、および横編機のスライダー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5285A CN102995285A (zh) 2013-03-27
CN102995285B true CN102995285B (zh) 2014-07-09

Family

ID=46888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4421.2A Active CN102995285B (zh) 2011-09-13 2012-08-30 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以及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70535B1 (zh)
JP (1) JP5757830B2 (zh)
KR (1) KR101347665B1 (zh)
CN (1) CN102995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2867A (zh) * 2016-08-30 2016-12-14 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电机控制两度目结构
CN108221164B (zh) * 2018-03-15 2023-10-13 泉州鹏太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经编机凸轮机构的贾卡装置
CN111501183B (zh) * 2020-05-07 2024-08-13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EP4019680B1 (de) * 2020-12-23 2023-06-07 KARL MAYER STOLL R&D GmbH Stricksystem für eine flachstrickmaschine, flachstrickmaschine mit demselb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flachstrickmaschin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2721A2 (en) * 1990-02-14 1991-08-21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 run cam
EP0672769A1 (en) * 1994-03-18 1995-09-20 Shima Seiki Mfg., Ltd.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yarn guide members
EP0751248A1 (en) * 1995-06-30 1997-01-02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and transfer CAM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
EP0896078A2 (en) * 1997-08-08 1999-02-10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EP1437433A1 (en) * 2001-08-24 2004-07-14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Loop presse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loop presser, and fabric knitting method using loop presser
CN1846022A (zh) * 2003-09-02 2006-10-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可动导纱部件的横机
CN101796233A (zh) * 2007-09-05 2010-08-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编机
EP2336410A1 (en) * 2008-07-23 2011-06-22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Cam for driving knitting needle and weft knit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14080A1 (de) * 1999-03-27 2000-09-28 Stoll & Co H Flachstrickmaschine
JP4015982B2 (ja) 2003-10-10 2007-11-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編成用カム装置
JP4180541B2 (ja) 2004-03-31 2008-11-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よるパイル編成方法
JP4336305B2 (ja) 2004-12-27 2009-09-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複合カム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2721A2 (en) * 1990-02-14 1991-08-21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 run cam
EP0672769A1 (en) * 1994-03-18 1995-09-20 Shima Seiki Mfg., Ltd.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yarn guide members
EP0751248A1 (en) * 1995-06-30 1997-01-02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and transfer CAM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
EP0896078A2 (en) * 1997-08-08 1999-02-10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EP1437433A1 (en) * 2001-08-24 2004-07-14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Loop presse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loop presser, and fabric knitting method using loop presser
CN1846022A (zh) * 2003-09-02 2006-10-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可动导纱部件的横机
CN101796233A (zh) * 2007-09-05 2010-08-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编机
EP2336410A1 (en) * 2008-07-23 2011-06-22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Cam for driving knitting needle and weft knitt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60679A (ja) 2013-04-04
JP5757830B2 (ja) 2015-08-05
KR101347665B1 (ko) 2014-01-03
KR20130029005A (ko) 2013-03-21
EP2570535B1 (en) 2016-04-06
CN102995285A (zh) 2013-03-27
EP2570535A1 (en)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5285B (zh) 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以及横编机的导针片控制方法
CN101310056B (zh) 可插入经纱的横机和该横机中的编织方法
CN101384761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设计装置
JP7483257B2 (ja) 丸編機におけるジャカード編地編成機構、その編成機構を用いた編成方法及びその編成機構で用いられるシンカー
CN104775226B (zh) 具备沉降片装置的横机
CN101096792B (zh) 横机
CN102828329A (zh) 一种横编机的收边编织方法
CN105088499B (zh) 加针方法
CN202925262U (zh) 横编机的沉降片装置
CN102016146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EP2025785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intersia pattern fabric and weft knitting machine
CN100503922C (zh) 横编机的长毛绒编织方法
CN204080313U (zh) 一种横编织机
CN105163623A (zh) 编织型拉链带条制造装置
EP2180093A1 (en) Cylindrical fabric knitting method, and cylindrical fabric
CN101310055B (zh) 横机的经纱切断及保持方法以及装置
US7266978B2 (en) Knitting tool
JP2018016933A (ja) 経編生地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経編機及び製造方法
CN102191614B (zh)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CN101849054B (zh) 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及方法
CN102776689A (zh) 一种带有四平针的6×6绞花编织方法
CN105133168A (zh) 一种横编织机
CN102605536B (zh) 多功能电脑横机三角系统
CN106521791A (zh) 圆形针织机及其针织用具控制装置及编织方法以及组合件
CN110453362A (zh) 可自动复位的移圈针及具有该移圈针的移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