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3703B - 线性振动器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83703B CN102983703B CN201110395991.4A CN201110395991A CN102983703B CN 102983703 B CN102983703 B CN 102983703B CN 201110395991 A CN201110395991 A CN 201110395991A CN 102983703 B CN102983703 B CN 1029837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
- substrate
- linear vibrator
- coil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553 magnetic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247 magnetic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Tolue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1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53 Brownian motion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7 brownian mo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82 ultra-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531 Co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VYYOKWPCQYKEY-UHFFFAOYSA-N [Fe].[Co] Chemical compound [Fe].[Co] QVYYOKWPCQYK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12 coag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9 cor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2 electric spa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54 ferro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7 para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MTZWHHIREPJPTG-UHFFFAOYSA-N phoro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O)C=C(C)C MTZWHHIREPJPT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93351 phoron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94 surface-a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器,该线性振动器包括:固定部分,在所述固定部分中形成有预定尺寸的内部空间;至少一个磁体,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产生磁力;振动部分,包括线圈和质量体,所述线圈被设置为面对所述至少一个磁体,以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磁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基板,所述基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振动部分以用作自由端,所述基板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固定部分以用作固定端,其中,在所述固定部分上形成有连接突起,所述连接突起被插入到形成在所述基板中的连接孔中,以允许所述基板固定到所述固定部分。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9月5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1-008960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振动器,更具体地说,涉及这样一种线性振动器,该线性振动器安装在移动电子装置中并应用于用于产生静音接收信号的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方便用户,具有大LCD屏幕的个人移动终端已经增加。因此,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中采用触摸屏方法,振动电机用于在触摸触摸屏时产生振动。
振动电机是一种利用产生电磁力的原理将电能转换成机械振动的元件,振动电机安装在个人移动终端中并用于通知用户有静音接收信号。
根据现有技术的振动电机通过产生旋转力以使不平衡质量块的旋转单元旋转来产生机械振动,所述旋转力通过电刷和换向器之间的接触点而经历整流作用,从而产生机械振动。
然而,在这种使用换向器的电刷式构造中,在电机的旋转过程中,电刷在经过换向器片之间的间隙时会产生机械摩擦和电火花,且电刷会产生杂质,从而缩短了电机的寿命。
此外,当将电压施加到电机时,由于转动惯量导致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达到目标振动量,因此,可能在实现适合触摸屏的振动方面存在限制。
为了克服在电机寿命和响应方面的这些缺点并实现触摸屏的振动功能,通常使用线性振动器。
线性振动器并非利用电机的旋转原理,线性振动器可根据共振频率通过安装在线性振动器中的弹簧以及从所述弹簧悬挂下来的质量体来周期性地产生电磁力,引起共振,从而产生振动。
根据移动电子装置趋于小型化和纤薄的当前市场趋势,要求这样的线性振动器纤薄且被有效地制造。另外,即使在涉及多种因素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影响线性振动器的性能和特性。
然而,由于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线性振动器中振动的元件而导致线性振动器的性能和特性可能会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会影响使用该线性振动器的移动电子装置的性能。
因此,迫切需要研究这样一种线性振动器,即使元件在该线性振动器中振动也不会导致该线性振动器的性能和特性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器,通过改变产生用于振动的电磁力的磁体和线圈的构造而允许该线性振动器小型化且纤薄,同时不会由于在该线性振动器中振动的元件而改变该线性振动器的性能和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器,该线性振动器包括:固定部分,在所述固定部分中形成有预定尺寸的内部空间;至少一个磁体,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产生磁力;振动部分,包括线圈和质量体,所述线圈被设置为面对所述至少一个磁体,以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磁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基板,所述基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振动部分以用作自由端,所述基板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固定部分以用作固定端,其中,在所述固定部分上形成有连接突起,所述连接突起被插入到形成在所述基板中的连接孔中,以允许所述基板固定到所述固定部分。
所述连接突起可包括从所述连接孔向外突出的锁止部分。
所述连接突起可包括:插入部分,置于所述连接孔中;锁止部分,从所述插入部分的端部沿着内径方向或外径方向弯曲预定角度,并从所述连接孔向外突出。
所述锁止部分可以比所述连接孔宽,以防止所述基板与所述固定部分分离。
所述连接孔沿着径向可具有圆形、多边形、十字形或线形截面。
所述基板可包括:活动段,与所述振动部分关联地振动;固定段,从所述活动段延伸,以与所述固定部分连接,所述连接孔可形成在所述固定段中。
所述固定部分可包括:壳体,提供内部空间,并具有敞开的下部;支架,封闭所述内部空间,所述至少一个磁体可与所述支架的一个表面或者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连接。
所述固定部分可包括:壳体,提供内部空间,并具有敞开的下部;支架,封闭所述内部空间,所述至少一个磁体可被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磁体中的每个与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或者所述支架的一个表面连接。
所述线性振动器还可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连接到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以防止由于所述振动部分的振动而导致所述振动部分与所述固定部分之间接触。
所述线性振动器还可包括磁轭板,所述磁轭板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允许磁通量穿过所述线圈平稳地流入到所述至少一个磁体中。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点和其他优点将会被更加清楚地理解,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剖视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设置在线性振动器中的基板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仰视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5的A-A线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5的B-B线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是示出图5的X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9是沿着图8的C-C线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图5的X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1是从图10的Y观察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2是示出从图10的Y观察的锁止部分的变型示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3A至图13D是示出形成在基板中的连接孔的变型示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精神不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内,通过添加、修改和删除组件,本领域及理解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包括在相同精神内的效果略差的发明或其他实施例,而这些将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内。
此外,在整个附图中,将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来指示在相似构思的范围内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剖视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设置在线性振动器中的基板的示意性立体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仰视立体图。图6是沿着图5的A-A线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7是沿着图5的B-B线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首先,将定义与方向有关的术语。外径方向可表示从壳体112的中央朝着壳体112的外周的方向,或者内径方向可表示从壳体112的外周朝着壳体112的中央的方向。
参照图1至图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100可包括:固定部分110,包括连接突起113;磁体122,形成磁场部分120;振动部分130,包括线圈132和质量体134;基板140。
固定部分110可提供预定尺寸的内部空间。更具体地说,固定部分110可包括:壳体112,壳体112具有敞开的下部;支架114,封闭因壳体112而形成的内部空间。
壳体112和支架114可形成用于容纳包括磁体122的磁场部分120和振动部分130的空间,壳体112和支架114可彼此一体地形成。
此外,至少一个入口孔(inlet hole)116可形成在壳体112的上表面中,以将磁流体126(稍后将描述)设置在磁体122的外周,可通过入口孔116以简单的方式施加磁流体126。
入口孔116可以是在通过焊接将振动部分130的保持器136和弹性构件138(稍后将解释)彼此连接的情况下使激光束穿过的孔。
与形成在基板140的固定段146中的连接孔148对应的连接突起113可形成在壳体112的下端部,以将固定段146固定到壳体112。
连接突起113被插入到连接孔148中,使得基板140可稳定地固定并结合到壳体112。这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解释。
磁体122可与磁轭板124一起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100的磁场部分120,可通过粘合、压配合以及焊接中的至少一种将磁体122连接到固定部分110的支架114的上表面。
磁体122的外径可以小于连接到保持器136的线圈132的内径,磁体122可连接到支架114,以用作固定构件。
然而,支架114包括外壁117,外壁117从支架114的上表面突出,以对应于磁体122的外径部分,磁体122的外径部分被插入式地固定在外壁117的内表面中,以将磁体122更加牢固地连接到支架114。
磁轭板124可连接到磁体122的一个表面(即,磁体122的上表面),以允许磁通量穿过线圈132平稳地流入到磁体122中,线圈132由于与磁体122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
磁轭板124可由磁性材料形成,该磁性材料允许磁流体126被平稳地施加。
即,磁流体126可被施加在磁体122的外周和磁轭板124的外周与线圈132之间,并可用于防止振动部分130异常振动。
换句话说,磁流体126可置于磁体122和线圈132之间的间隙中,以允许振动部分130沿着竖直方向平稳地运动,且磁流体126可防止由于因外部冲击导致振动部分130水平振动或竖直振动而出现异常振动。
磁流体126是具有使磁体122的磁通量集中的性质的材料,并且当将磁流体126施加到磁体122的表面时,磁流体126使磁体122的磁通量产生点集中,以形成单环形。
通过将磁粉分散在液体中以使其具有胶体形状,并将表面活性剂添加到所述液体中以防止磁粉由于重力或磁场而沉淀或凝结,由此来形成磁流体126。例如,磁流体126可通过将四氧化三铁(triiron tetraoxide)或铁-钴合金颗粒分散在油或水中而形成,以及近来可通过将钴分散在甲苯中而形成。
这样的磁粉是超细颗粒粉末,由于作为超细颗粒的特性的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使得即使在外部磁场、重力、离心力等被施加到磁粉的情况下,磁粉颗粒在流体中的浓度仍可被均匀地保持。
此外,磁流体126填充磁体122的外表面与线圈132的中空部分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使得振动部分130可平稳地振动或滑动。
振动部分130可包括线圈132和质量体134,可通过保持器136固定线圈132和质量体134,并可通过弹性构件138实现振动。
换句话说,振动部分130可由于弹性构件138而竖直地振动。
线圈132可被设置为面对磁体122,磁体122的一部分可被插入到线圈132的内部空间中。
线圈132的内径可以大于磁体122的外径,在振动部分130运动期间,线圈132可与磁体122保持不接触的状态。
此外,线圈132可连接到保持器136的中空部分的内表面,当根据预定频率将电流施加到线圈132时,可在线圈132周围产生磁场。
此时,当线圈132激发电磁力时,从磁体122穿过线圈132的磁通量可沿着水平方向形成,由线圈132产生的磁场可沿着竖直方向形成,从而使振动部分130竖直地振动。
因此,磁体122的磁通量的形成方向垂直于振动部分130的振动方向。
当激发具有与振动部分130的机械固有频率相同的频率的电磁力时,振动部分130产生共振,从而获得最大的振动。振动部分130的固有频率会受振动部分130的质量以及弹性构件138的弹性模量的影响。
由于基板140连接到振动部分130,因此可提供具有将被施加到振动部分130的线圈132的电流的外部电源(即,固定频率),这将在下面进行解释。
保持器136连接到线圈132的外周并固定地支撑质量体134,保持器136可被形成为其上部和下部敞开的中空的圆柱形形状。
更具体地说,保持器136可包括:竖直部分136a,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与线圈132的表面和质量体134的表面接触;外水平部分136b和内水平部分136c,从竖直部分136a的端部分别沿着外径方向和内径方向延伸,并支撑线圈132和质量体134。
竖直部分136a的外周和外水平部分136b的下表面与质量体134接触,并固定地支撑质量体134,竖直部分136a的内周和内水平部分136c的下表面可固定地支撑线圈132。
此外,保持器136可由包括铁的材料制成。保持器136可由与弹性构件138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以在保持器136和弹性构件138之间获得容易且牢固的连接。
然而,保持器136和弹性构件138的材料不限于包括铁的材料,且可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可获得容易且牢固的连接即可。
此外,保持器136的竖直部分136a可设置在比线圈132的下表面和质量体134的下表面的位置高的位置,从而在线圈132和质量体134之间形成空间,粘合剂B填充该空间,以更加牢固地连接线圈132和质量体134。
质量体134是连接到保持器136的竖直部分136a的外表面以及外水平部分136b的下表面且竖直地振动的振动体。质量体134的外径可以小于壳体112的内表面的内径,使得质量体134可在固定部分110中非接触式地竖直振动。
因此,可在壳体112的内表面和质量体134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预定尺寸的间隙。
质量体134可由不受由磁体122产生的磁力影响的顺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制成。
因此,质量体134可由比重比铁的比重大的材料(例如,钨)制成。这是为了在相同的体积下通过增加振动部分130的质量来调节共振频率,并因此使振动量最大化。
然而,质量体134的材料不限于钨,根据设计者的意图,质量体134可由各种材料制成。
为了修正线性振动器100的固有频率,可在质量体134中形成空间,以另外插入子质量体,从而可调节质量体134的质量。
如上所述,弹性构件138通过连接到保持器136和壳体112而提供弹力。弹性构件138的弹性模量影响振动部分130的固有频率。
弹性构件138可以是螺旋弹簧或者板簧;然而,弹性构件138不限于此,可使用能够提供弹力的任何构件。
基板140可连接到振动部分130的质量体134的一个表面,且可包括贯穿孔143,以允许磁体122穿过贯穿孔143,以免在振动部分130振动时接触磁体122。
即,当振动部分130振动或运动时,贯穿孔143防止磁体122和基板140之间接触,并可通过不限制振幅来保证振动部分130的最大振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100可由于贯穿孔143而获得更加稳定的线性振动。
更具体地说,基板14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且基板140可包括:活动段142,连接到振动部分130的质量体134;固定段146,连接到固定部分110;连接段144,将活动段142和固定段146彼此连接。
与振动部分130关联地振动的活动段142可以是自由端。线圈132的下表面与活动段142的上表面接触并连接到活动段142。
活动段142的内部空间可以是上述贯穿孔143。
质量体134可包括凹入区,所述凹入区被形成为从质量体134的下表面向上凹入,以被连接到活动段142。
因此,活动段142连接到所述凹入区,但是活动段142可在没有所述凹入区的情况下直接连接到质量体134的平坦的下表面。
固定段146可包括电力连接端子147,以将电力供应到线圈132,且固定段146可从壳体112向外突出。
换句话说,固定段146可以是从固定部分110的壳体112向外突出的固定端,同时固定段146通过形成在壳体112上的连接突起113被连接到壳体112。
将在解释了弹性构件138的所有元件之后更加详细地解释上述元件。
基板140可包括连接活动段142和固定段146的连接段144。连接段144从固定段146的端部弯曲,沿着活动段142的周向在连接段144与活动段142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活动段142可竖直地振动。
此外,基板140可包括设置在基板140的下表面上的电极焊盘149,以将特定频率的电信号传递到线圈132。电极焊盘149可电连接到线圈132的引线。
电极焊盘149可形成在线圈132的外径部分的外部,且可通过钎焊电连接到线圈132的引线的一端。
换句话说,电极焊盘149设置在基板140的活动段142的下表面上并连接到线圈132的引线。
因此,由于线圈132的引线在线圈132的外部连接到基板140的电极焊盘149,所以当线性振动器10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操作时,对线性振动器100的运动和振动没有影响。
活动段142可包括设置在活动段142的下表面上的阻尼器150,以防止由于振动部分130的振动而导致振动部分130和固定部分110的支架114之间接触。
阻尼器150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以防止由于振动部分130的线性运动而导致的接触,且阻尼器150可防止当由于振动部分130的过量振动而导致振动部分130与支架114接触时所产生的触摸噪声,同时可防止振动部分130磨损。
阻尼器150可由可吸收冲击的各种材料(例如,橡胶、软木、丙烯或者佛尔酮)制成,以吸收外部冲击(如果有的话)。
包括活动段142、连接段144和固定段146的基板140可包括连接孔148,以被连接到固定部分110的壳体112。
连接孔148沿着径向可具有圆形截面,且可对应于形成在壳体112上的连接突起113。连接突起113被插入到连接孔148中,以使基板140连接到固定部分110的壳体112。
通过粘合剂将基板140固定到固定部分110的支架114的突起115,以将电力供应到线圈132。然而,当外部冲击被施加到基板140时,可能会使基板140的初始位置发生变化,因此,振动部分130的线性振动可能会出现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确保基板140与固定部分110的壳体112或者支架114的固定力。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100中,可通过利用形成在壳体112上的连接突起113以及形成在基板140中的连接孔148来解决该问题。
即,连接突起113从作为固定部分110的构件的壳体112的下端突出,连接孔148形成在基板140的固定段146中,以与连接突起113对应。
首先,在通过粘合剂将基板140的固定段146连接到支架114(作为固定部分110的一个构件)的突起115之前,将形成在壳体112上的连接突起113插入到形成在固定段146中的连接孔148中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连接突起113可包括:插入部分113a,被插入到基板140的连接孔148中;锁止部分113b,穿透到连接孔148的外部。
插入部分113a可以是置于连接孔148中的部分。
锁止部分113b可以具有比插入部分113a的端部宽的宽度,且锁止部分113b的宽度可以比连接孔148的直径宽。因此,在将连接突起113插入到连接孔148中之后,通过锁止部分113b来防止基板140与壳体112分离。
当将包括锁止部分113b的连接突起113插入到连接孔148中时,由于基板140的特性(即,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特性)使得连接孔148可以弹性地变形,以具有更大的直径。因此,使直径大于连接孔148的直径的锁止部分113b穿过连接孔148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当在通过将形成在壳体112上的连接突起113插入到形成在基板140的固定段146中的连接孔148中而将基板140固定到壳体112之后通过粘合剂将基板140的固定段146结合到支架114的突起115时,可使基板140与固定部分110之间的固定力最大化。
因此,即使在外部冲击被施加到基板140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基板140的初始位置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100的振动性能和特性不受基板140(振动元件)的振动的影响。
此外,在将基板140结合到固定部分110的支架114的突起115之前,已经通过壳体112的连接突起113和基板140的连接孔148确定了结合位置,从而可使装配简化,且可使基板140的制造公差最小化。
即,由于可防止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基板140的位移,所以可实现更加稳定的振动。
图8是示出图5的X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图9是沿着图8的C-C线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参照图8和图9,形成在固定部分110的壳体112上的连接突起213可包括:插入部分213a,置于形成在基板140中的连接孔148中;锁止部分213b,从插入部分213a的端部沿着外径方向弯曲预定角度,并从连接孔148向外突出。
锁止部分213b的厚度可以朝着锁止部分213b的端部逐渐减小,锁止部分213b的厚度可以小于插入部分213a的厚度。
这样的特性与制造工艺相关,当为了形成锁止部分213b而使插入部分213a的端部同时经受弯曲工艺和锻造工艺时,锁止部分213b的厚度可减小。
由于锁止部分213b从插入部分213a的端部弯曲到连接孔148的外部,所以在将包括锁止部分213b的连接突起213插入到连接孔148中之后,通过锁止部分213b来防止基板140与壳体112分离。
另外,在图8和图9中,锁止部分213b从插入部分213a的端部沿着外径方向弯曲。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锁止部分213b可沿着内径方向弯曲。
图10是示出图5的X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1是从图10的Y观察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2是示出从图10的Y观察的锁止部分的变型示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参照图10至图12,除了端部形状不同之外,形成在固定部分110的壳体112上的连接突起313的锁止部分313b和313c与图8和图9中示出的锁止部分213b相同。因此,将省略对除锁止部分313b和313c的端部形状之外的元件的解释。
锁止部分313b和313c可从插入部分313a的端部沿着外径方向弯曲预定角度,且可从连接孔148向外突出,锁止部分313b和313c的端部的宽度可比连接孔148的直径大。
锁止部分313b和313c的端部形状可以为圆形(如图10和图11所示)或者可以有角度(如图12所示)。
然而,图10至图12中示出的锁止部分313b和313c的端部形状仅仅是示例,且可根据设计者的意图进行改变。
由于锁止部分313b和313c在沿着外径方向弯曲的同时从连接孔148向外突出,并且锁止部分313b和313c的端部的宽度大于连接孔148的直径的结构,所以可使基板140与固定部分110的壳体112之间的固定力最大化。
因此,在将包括锁止部分313b和313c的连接突起313插入到连接孔148中之后,通过锁止部分313b和313c来防止基板140与壳体112分离。
另外,如图10至图12所示,锁止部分313b和313c从插入部分313a的端部沿着外径方向弯曲。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锁止部分313b和313c可沿着内径方向弯曲。
图13A至图13D是示出形成在基板中的连接孔的变型示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参照图13A至图13D,形成在基板140的固定段146中的连接孔148a、148b、148c或148d沿着径向可具有多边形(例如,四边形或三角形)截面、十字形截面或线形截面。
然而,图13A至图13D中示出的连接孔148a、148b、148c或148d的截面仅仅是示例,且可根据设计者的意图进行改变。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参照图14,除了磁体422和磁轭板424的形成位置不同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400与上述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100相同。因此,将省略对除磁体422和磁轭板424的形成位置之外的元件的解释。
磁体422连接到固定部分410。然而,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100不同的是,磁体422可连接到壳体412的内封闭表面,而不是连接到固定部分410的支架414。
因此,弹性构件438可包括形成在弹性构件438的中央部分的孔,该孔的尺寸大于磁体422的外径,以防止在弹性构件438竖直振动期间与磁体422接触。
磁轭板424可连接到磁体422的下表面(作为磁体422的一个表面),以允许磁通量穿过线圈432平稳地流入到磁体422中,线圈432通过与磁体422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参照图15,除了磁体522不同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500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100在构造和效果方面相同。因此,将省略对除磁体522之外的元件的解释。
磁体522可包括第一磁体522a和第二磁体522b。
第二磁体522b可被形成为与固定部分510的壳体512的上部的内封闭表面接触,第一磁体522a可连接到支架514的上表面。
第一磁体522a和第二磁体522b可以是圆柱形永磁体,该永磁体被竖直地磁化以在上部和下部具有不同的极性,且产生预定大小的磁力以产生磁场。通过粘合剂将第一磁体522a和第二磁体522b分别固定到支架514的上表面和壳体512的上部的内封闭表面。
第一磁体522a和第二磁体522b的彼此面对的磁极可具有相同的极性,以产生磁力,且第一磁体522a和第二磁体522b可远离彼此设置。
由于因彼此面对的磁极极性相同而存在于第一磁体522a和第二磁体522b之间的磁力线可沿着外径方向扩散,所以提高了磁效率。具体地说,磁力集中于设置在第一磁体522a和第二磁体522b的外周的线圈532被链接的部分。因此,当在相同的体积下消耗相同的电流时,与单个磁体相比,第一磁体522a和第二磁体522b产生大的磁力,从而实现大的振动。
然而,磁体522不限于第一磁体522a和第二磁体522b。可使用彼此面对的磁极极性相同的至少两个磁体。
磁轭板524可连接到第一磁体522a的上表面(作为第一磁体522a的一个表面),以允许磁通量穿过线圈532平稳地流入到第一磁体522a中,线圈532通过与第一磁体522a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
然而,磁轭板524可设置在第一磁体522a和第二磁体522b之间。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形成在固定部分110、410和510的壳体112、412和512上的连接突起113、213和313以及形成在基板140的固定段146中的连接孔148、148a、148b、148c和148d,所以可使基板140与壳体112、412和512之间的固定力最大化。因此,即使在外部冲击被施加到基板140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基板140的初始位置发生变化。即,即使在基板140(作为振动元件)振动的情况下也不会改变线性振动器100、400和500的振动性能和特性。
此外,由于磁效率的最大化使得本发明的线性振动器100、400和500可保证最大的振动,且可获得稳定的线性振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线性振动器可预先防止性能和特性被振动元件改变。
另外,可通过使磁效率最大化来保证最大振动,且可获得最稳定的线性振动。
另外,可使磁效率最大化,同时使线性振动器的空间最小化。
虽然已经结合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修改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线性振动器,包括:
固定部分,在所述固定部分中形成有预定尺寸的内部空间;
至少一个磁体,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产生磁力;
振动部分,包括线圈和质量体,所述线圈被设置为面对所述至少一个磁体,以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磁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
基板,所述基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振动部分以用作自由端,所述基板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固定部分以用作固定端,
其中,在所述固定部分上形成有连接突起,所述连接突起被插入到形成在所述基板中的连接孔中,以允许所述基板固定到所述固定部分,
其中,所述连接突起包括:插入部分,置于所述连接孔中;锁止部分,从所述插入部分的端部沿着内径方向或外径方向弯曲预定角度,并从所述连接孔向外突出,
其中,所述锁止部分比所述连接孔宽,以防止所述基板与所述固定部分分离,
其中,所述基板是柔性印刷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所述连接孔沿着径向具有圆形、多边形、十字形或线形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所述基板包括:活动段,与所述振动部分关联地振动;固定段,从所述活动段延伸,以与所述固定部分连接,
所述连接孔形成在所述固定段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壳体,提供内部空间,并具有敞开的下部;支架,封闭所述内部空间,
所述至少一个磁体与所述支架的一个表面或者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壳体,提供内部空间,并具有敞开的下部;支架,封闭所述内部空间,
所述至少一个磁体被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磁体中的每个与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或者所述支架的一个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连接到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以防止由于所述振动部分的振动而导致所述振动部分与所述固定部分之间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还包括磁轭板,所述磁轭板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允许磁通量穿过所述线圈平稳地流入到所述至少一个磁体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10089605A KR101339551B1 (ko) | 2011-09-05 | 2011-09-05 | 선형 진동자 |
KR10-2011-0089605 | 2011-09-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83703A CN102983703A (zh) | 2013-03-20 |
CN102983703B true CN102983703B (zh) | 2015-09-30 |
Family
ID=47752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9599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83703B (zh) | 2011-09-05 | 2011-11-28 | 线性振动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60264B2 (zh) |
KR (1) | KR101339551B1 (zh) |
CN (1) | CN1029837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46458B1 (ko) * | 2014-02-03 | 2020-08-20 |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 선형 진동 액추에이터 |
CN103872874A (zh) * | 2014-03-03 | 2014-06-18 | 方秋梅 | 马达改进结构 |
JP2018170926A (ja) * | 2017-03-30 | 2018-11-01 | 日本電産セイミツ株式会社 | コイル固定構造 |
CN106911242B (zh) * | 2017-04-28 | 2023-09-1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线性振动马达 |
JP7166156B2 (ja) * | 2018-12-04 | 2022-11-07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97904A1 (en) * | 2000-06-16 | 2003-04-02 | Namiki Seimitsu Houseki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ype actuator and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93900B1 (ko) | 2004-02-23 | 2006-06-2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공진주파수를 이용한 선형 진동모터 |
US7358633B2 (en) | 2004-02-23 | 2008-04-15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ing resonance frequency |
JP4475993B2 (ja) * | 2004-03-22 | 2010-06-09 |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 多機能型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携帯端末機器 |
KR100541113B1 (ko) * | 2004-07-01 | 2006-01-1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패턴코일형 수직진동자 |
JP4626346B2 (ja) * | 2005-03-10 | 2011-02-09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
KR100666112B1 (ko) * | 2005-06-23 | 2007-01-10 |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 케이블 커넥터의 먼지 커버 |
GB2438255B (en) * | 2006-02-23 | 2009-10-21 | Citizen Electronics | Vibrator |
JP2007266207A (ja) | 2006-03-28 | 2007-10-11 | Toshiba Corp | 回路基板およびシールドカバー取付方法 |
KR100941292B1 (ko) * | 2007-11-12 | 2010-02-11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진동 모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20100119970A (ko) * | 2009-05-04 | 2010-11-12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선형 진동 장치 |
KR20110006519A (ko) | 2009-07-14 | 2011-01-20 | 자화전자(주) | 선형 진동모터 |
KR101148530B1 (ko) | 2009-09-14 | 2012-05-22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선형 진동자 |
KR101113561B1 (ko) * | 2010-02-08 | 2012-02-24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수직진동자 |
KR101046003B1 (ko) * | 2010-11-17 | 2011-07-04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선형 진동자 |
KR101055508B1 (ko) | 2010-12-31 | 2011-08-0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선형 진동모터 |
-
2011
- 2011-09-05 KR KR1020110089605A patent/KR10133955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11-28 CN CN201110395991.4A patent/CN10298370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8-31 US US13/600,961 patent/US886026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97904A1 (en) * | 2000-06-16 | 2003-04-02 | Namiki Seimitsu Houseki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ype actuator and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860264B2 (en) | 2014-10-14 |
US20130057088A1 (en) | 2013-03-07 |
KR20130026158A (ko) | 2013-03-13 |
KR101339551B1 (ko) | 2013-12-10 |
CN102983703A (zh) | 2013-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59623B2 (en) | Linear vibrator | |
US8669679B2 (en) | Linear vibrator | |
KR101046044B1 (ko) | 선형 진동자 | |
CN101683646B (zh) | 垂直振动器 | |
US9071121B2 (en) | Linear vibrator | |
CN102025256B (zh) | 水平线性振动器 | |
US20130342034A1 (en) | Linear vibrator | |
US20150283580A1 (en) | Linear vibrator | |
KR20110032890A (ko) | 수평 진동자 | |
KR20100119970A (ko) | 선형 진동 장치 | |
US20140070633A1 (en) | Linear vibrator | |
CN102983703B (zh) | 线性振动器 | |
US20110068641A1 (en) |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 |
CN103023266B (zh) | 线性振动器 | |
KR101179329B1 (ko) | 선형 진동자 | |
KR101300334B1 (ko) | 선형 진동자 | |
KR101250728B1 (ko) | 선형 진동자 | |
KR101197873B1 (ko) | 선형 진동자 | |
KR20120035094A (ko) | 선형 진동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07 Address after: Samsung Gyeonggi Do Road South Korea Suwon Lingtong District 168 Street fan Mei Tan Dong two layer 38 Patentee after: Mol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