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70960A -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0960A
CN102970960A CN2011800327145A CN201180032714A CN102970960A CN 102970960 A CN102970960 A CN 102970960A CN 2011800327145 A CN2011800327145 A CN 2011800327145A CN 201180032714 A CN201180032714 A CN 201180032714A CN 102970960 A CN102970960 A CN 102970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needle stand
urceolus
sec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27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本昌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70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09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2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fluids, e.g. from vial to syringe
    • A61J1/2096Combination of a vial and a syringe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their cont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39/1011Locking means for securing connection; Additional tamper safe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1475Inlet or outlet 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2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fluids, e.g. from vial to syringe
    • A61J1/2003Accessorie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means for transfer or mixing of fluids, e.g. for activating fluid flow, separating fluids, filtering fluid or venting
    • A61J1/2006Piercing means
    • A61J1/201Piercing means having one piercing e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33Swivel nut connectors, e.g. threaded connectors, bayonet-conn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72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with a septum present in the connec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第一连接器(2)具有:由呈圆筒状的外筒(4)、呈圆筒状的内筒和设置在外筒(4)的基端部的针座(12)构成的第一连接器主体;被针座(12)支承的中空针;被支承在内筒中的第一密封部件;向前端方向弹压第一密封部件的作为刺穿部弹压机构的螺旋弹簧;和设置在外筒(4)上的夹压部件。在外筒(4)的基端部的内周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爪(44)。另外,在针座(12)的主体部(121)的大径部(1212)的外周部,形成有能够与外筒(4)的爪(44)卡合并向外侧突出的多个棘轮齿(126)。由此,针座12的正向及反向中的仅一方的旋转被阻止。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通常,抗癌剂、免疫抑制剂等一旦医务人员不慎接触就会很危险的药剂以粉末状态收纳在口部用橡胶塞密封的瓶体容器内。
在从这样的瓶体容器中取出药剂时,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将瓶体容器的口部和分取了溶解用液的注射器的口部通过由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组装体进行连接。该情况下,在注射器的口部的外周部设有在内周面上形成螺纹牙的锁定适配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将注射器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的针座上时,使注射器的锁定适配器与在第一连接器的针座上形成的螺合部螺合。由此,第一连接器的针座与注射器的口部被连接,注射器被保持在该第一连接器的针座上。然后,对第一连接器和连接在瓶体容器的口部上的第二连接器进行连接。
接下来,经由连接器组装体将溶解用液从注射器注入到瓶体容器中。然后,通过进行抽吸(pumping)操作或振荡瓶体容器,使药剂均匀地溶解在溶解用液中。然后,将溶解有药剂的溶解用液(以下称为“液剂”)吸引到注射器内而取出。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由于注射器相对于第一连接器的针座通过锁定适配器而被保持,所以即使拉拽该注射器也不会脱离,但存在如下缺陷:当使注射器或锁定适配器沿螺合松动的方向旋转时,注射器会简单地脱离。若注射器从第一连接器的针座脱离,则存在如下隐患:液剂从注射器的口部等飞散,该液剂附着于医务人员等,从而无法经由该连接器组装体安全且可靠地移送液剂。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562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医疗器具意外脱离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筒;
针座,其具有:以相对于所述外筒能够绕所述外筒的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基端部且插入在所述外筒内的主体部;供具有螺合部的医疗器具在基端侧连接的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螺合部螺合的凸部;和
防脱机构,其防止所述针座从所述外筒脱离,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具有旋转阻止机构,所述旋转阻止机构具有仅阻止所述针座的正向及反向中的一方的旋转的旋转阻止功能,
所述旋转阻止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基端部的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针座上、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基于在使所述医疗器具相对于所述针座旋转来使所述螺合部与所述凸部螺合时所施加在所述针座上的转矩而使所述针座要进行旋转的方向、和所述针座被所述旋转阻止机构阻止旋转的方向一致,
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时,所述旋转阻止机构的所述旋转阻止功能发挥作用。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一方为爪,另一方为能够与所述爪卡合的棘轮齿。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的是,所述棘轮齿沿周向设有多个。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医疗器具包括在前端部具有口部的注射器,
所述连接器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口部。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前述本发明的连接器;
对方连接器,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在前端侧具有与能够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连接的连接部。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的是,所述针座整体插入到所述外筒内。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凸部为螺纹牙或凸缘状的突起。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口部的外周部,设有在内周面上具有所述螺合部的锁定适配器,
在螺合所述凸部与所述螺合部后,所述针座部被收纳在所述锁定适配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组装状态之前的过程的纵剖视图(局部侧视图)。
图3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组装状态之前的过程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组装状态之前的过程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组装状态之前的过程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组装状态之前的过程的立体图(与图2对应的图)。
图7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组装状态之前的过程的立体图(与图3对应的图)。
图8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组装状态之前的过程的立体图(与图4对应的图)。
图9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组装状态之前的过程的立体图(与图5对应的图)。
图10是图3中的A-A线剖视图。
图11是图4中的B-B线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一连接器的基端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的C-C线剖视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的外筒的基端部的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的针座的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与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一连接器连接的注射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7是与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袋体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图5分别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组装状态之前的过程的纵剖视图,图6~图9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组装状态之前的过程的立体图(分别与图2~图5对应的图),图10是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11是图4中的B-B线剖视图,图12是表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一连接器的基端部附近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中的C-C线剖视立体图,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的外筒的基端部的纵剖视图,图15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的第一连接器的针座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与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一连接器连接的注射器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7是与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袋体的纵剖视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16省略了第一连接器的外筒的一部分及第一连接器的针座的一部分。
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图11、图14~图17中的上侧称为“前端”、“上”或者“上方”,将下侧称为“基端”、“下”或者“下方”。
如图1~图17所示,连接器组装体1具有第一连接器(凹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凸连接器)3。如图16所示,第一连接器2安装在注射器(第一医疗器具)20上。如图17所示,第二连接器3安装在袋体(第二医疗器具)50上。该连接器组装体1用途在于:在将第二连接器3从第一连接器2的前端侧插入到第一连接器2中而使这些连接器彼此组装在一起的组装状态(图5、图9所示的状态)下,从第一连接器2侧向第二连接器3侧或其相反方向移送液体。
如图17所示,袋体50为收纳粉末状的药剂Q的装置。在该袋体50的基端部设有由硬质管构成的口部503。经由该口部503能够使液体进出。
另外,在口部503中安装有用于密封该口部503的橡胶塞505。橡胶塞505能够被第二连接器3的瓶针部103刺穿。在该刺穿状态下,第二连接器3与袋体50连通。
作为收纳在袋体50中的药剂Q,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抗癌剂、免疫抑制剂等一旦医务人员不慎接触就会很危险的药剂,或抗生素、止血剂等使用时需要溶解的药剂,儿童用药剂等需要稀释的药剂,疫苗、肝素、儿童用药剂等多次分取的药剂等。另外,该药剂Q并不限于粉末状,例如,也可以是液体状。
另外,如图16所示,在设置于注射器20的前端部的口部202的外周部,设有锁定适配器203。锁定适配器203在其内周面上具有与针座部122的突起123螺合的螺合部即螺纹牙。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锁定适配器203固定在口部202上。
在将注射器20连接到第一连接器2的针座12的针座部122上时,将注射器20的口部202插入到第一连接器2的后述针座12的针座部122的基端部,使锁定适配器203与注射器20一起旋转,从而使在锁定适配器203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螺纹牙与在针座部122上形成的突起123螺合。以下,还将突起123与锁定适配器203的螺纹牙的螺合简称为“突起123与锁定适配器203的螺合”。由此,针座12的针座部122与注射器20的口部202被连接起来,通过使突起123与锁定适配器203螺合,注射器20被保持在针座12上。此外,在该状态下,针座部122被收纳在锁定适配器203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适配器203固定在口部202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锁定适配器203相对于口部202被设置成能够沿注射器20的轴向移动,或能够绕轴(同心地)旋转,或能够沿轴向移动且能够绕轴旋转。
接下来,对连接器组装体1进行说明。如上所述,连接器组装体1具有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
如图2~图5、图12~图15所示,第一连接器2具有:由呈圆筒状的外筒4、呈圆筒状的内筒7和设置在外筒4的基端部的针座12构成的第一连接器主体;被针座12支承的中空针5;被支承在内筒7中的第一密封部件6;向前端方向弹压第一密封部件6的作为刺穿部弹压机构的螺旋弹簧8;和设置在外筒4上夹压部件9。
如图1、图2、图12~图14所示,外筒4呈筒状。第二连接器3从该外筒4的前端开口插入,从而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被连接起来。
在外筒4的基端部的内周部形成有向内侧(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在图示的结构中为四个)突部421。各突部421沿周向等角度等间隔地配置。
另外,在外筒4的内周部的突部421的前端侧形成有层差部422。
另外,在外筒4的内周部的突部421与层差部422之间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爪(第一卡合部)44。另外,爪44呈长尺寸形状并沿轴向延伸。该爪44与针座12的后述的各棘轮齿126一起构成了棘轮机构。此外,上述爪44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如图1、图2、图12、图13、图15所示,针座12以相对于外筒4能够绕该外筒4的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外筒4的基端部。
针座12具有:呈筒状的主体部121;从该主体部121的后述的分隔部128的中央部向基端方向突出的呈筒状的针座部(第一连接部)122。主体部121和针座部122同心地配置,且针座部122位于主体部121内。另外,针座12的主体部121及针座部122、也就是针座12整体插入在外筒4内。由此,能够防止通过手指来阻止针座12的旋转的行为。
主体部121具有小径部1211和位于小径部1211的基端侧的大径部1212。由此,在主体部121的外周部的小径部1211与大径部1212的边界处形成有层差部125。另外,在小径部1211与大径部1212的边界附近的小径部1211的内侧,设有将主体部121的内部分隔成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分隔部128。该分隔部128在图示的结构中呈板状。
另外,在针座部122的基端的外周部,形成有凸缘状的突起(凸部)123。关于突起123的形状,从针座部122的轴向观察时为非圆形,且呈正交的两个方向中的一方比另一方要长的形状。该突起123为与形成在注射器20的锁定适配器203上的螺纹牙螺合的部位。此外,只要突起123能够与形成在锁定适配器203上的螺纹牙螺合即可,不限于上述突起123,例如,也可以是螺纹牙等。
在主体部121的分隔部128的中央部,以向前端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呈筒状的支柱127。主体部121和支柱127同心地配置。
中空针5插入到支柱127内,该中空针5的基端部固定在分隔部128上。即,中空针5被针座12支承。另外,在分隔部128上、在与中空针5的内腔(第一流路5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由此,针座部122与中空针5连通。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螺合针座部122的突起123与注射器20的锁定适配器203,将第一连接器2安装到注射器20上,在该安装状态下能够使用第一连接器2(参照图16)。另外,在安装状态下,注射器20的空间200与中空针5的内腔(第一流路52)经由针座部122而连通。由此,能够将溶解用液P从注射器20供给到中空针5内。
另外,在主体部121的基端的外周部形成有凸缘(突部)124。
该凸缘124与外筒4的突部421相比位于前端侧并与该突部421抵接,另外,层差部125位于外筒4的层差部422的基端侧并与该层差部422抵接,由此,针座12能够绕外筒4的轴旋转(转动),且不能沿外筒4的轴向移动。因此,由针座12的凸缘124及层差部125、外筒4的突部421及层差部422构成了防止针座12从外筒4脱离的防脱机构。
另外,在主体部121的大径部1212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在图示的结构中为八个)棘轮齿(第二卡合部)126,该棘轮齿126能够与上述外筒4的爪44卡合并向外侧(径向外侧)突出。各棘轮齿126沿周向等角度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各棘轮齿126分别呈长尺寸形状并沿轴向延伸。
由该各棘轮齿126和上述外筒4的爪44构成了具有仅阻止针座12的正向及反向中的一方的旋转的旋转阻止功能的旋转阻止机构。
该情况下,上述“一方”是指,基于在使注射器20相对于针座12旋转来使注射器20的锁定适配器203与该针座12的突起123螺合时所施加在针座12上的转矩(旋转力)而使针座12要进行旋转的方向。即,基于施加在上述针座12上的转矩而使针座12要进行旋转的方向与针座12被旋转阻止机构阻止旋转的方向一致。即,在允许旋转的方向,棘轮齿126和爪44能够变形,但是反向无法实现变形所引起的错动。
此外,在图示的结构中,针座12相对于外筒4的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阻止,但能够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而且,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为基于在使注射器20相对于针座12旋转来使注射器20的锁定适配器203与该针座12的突起123螺合时所施加在针座12上的转矩而要使针座12进行旋转的方向。另外,图13中的逆时针方向为与上述相反的方向,即,基于在松动突起123与锁定适配器203的螺合时所施加在针座12上的转矩而使针座12要进行旋转的方向。
在此,如上所述,当外筒4的爪44与针座12的棘轮齿126卡合时,旋转阻止机构的旋转阻止功能发挥作用,仅阻止针座12相对于外筒4的正向及反向中的一方的旋转,即仅阻止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由此,能够使注射器20的锁定适配器203与针座12的突起123螺合,从而能够将注射器20安装到针座12上。
另一方面,即使想要从针座12拆下注射器20而使注射器20旋转,针座12也相对于外筒4旋转而无法松动突起123与锁定适配器203的螺合,从而无法拆下注射器20。由此,特别是,能够防止抗癌剂、免疫抑制剂等一旦医务人员不慎接触就会很危险的药剂附着于医务人员。
另外,由于针座12相对于外筒4能够沿一个方向旋转,所以在针座部122安装有注射器20的状态下,通过使注射器20与该针座12一起旋转,能够容易地观察设置在注射器20上的刻度。
另外,如图6~图9所示,在外筒4的壁部的中途形成有贯穿该壁部的槽部48。该槽部48从侧面观察时呈“L”字状,由横槽481和纵槽482构成,其中,横槽481沿着外筒4的壁部的周向而形成,纵槽482从横槽481的一端沿着外筒4的轴向朝向基端方向而形成。在槽部48中插入有内筒7的突部76。而且,内筒7的突部76能够在槽部48内移动。
如图2~图5所示,在外筒4的壁部的前端部,形成有隔着其中心轴相对地形成的一对槽部43。呈环状的两个夹压部件9以重叠状态插入在该槽部43中。夹压部件9作为止动部件17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该止动部件17限制第二连接器3(第二连接器主体10)在外筒4中向前端方向移动。作为该止动部件17的结构,能够使用公知的结构(例如日本特开平8-126630号公报记载的“针座装拆机构”的结构)。
该情况下,各夹压部件9分别在其外周部的一部分上具有对该夹压部件9进行推压操作的操作部92。通过推压该操作部92,使夹压部件9沿与外筒4的轴正交的方向移动。
另外,各夹压部件9分别在与操作部92相反侧的部分具有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部(第一卡合部)91。而且,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突部91与另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突部91隔着外筒4的中心轴相对地配置。
另外,各夹压部件9分别在突部91的相同一侧具有从外周部突出的一对弹性片93。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各弹性片93与另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操作部92的内侧抵接,与之同样地,另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各弹性片93与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操作部92的内侧抵接。
在对各夹压部件9进行推压操作时,抵抗弹性片93的弹压力(弹力)进行该推压操作。通过该操作,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突部91和另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突部91成为相互离开的状态。而且,在解除对各夹压部件9的推压力后,由于弹性片93的弹压力,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突部91和另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突部91成为接近的状态。
在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突部91和另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突部91接近的状态下,各突部91一并地卡合在第二连接器3的卡合部(第二卡合部)105a或105b上(参照图3~图5)。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第二连接器3从外筒4意外地脱离。
另外,在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突部91和另一方的夹压部件9的突部91相互离开的状态下,各夹压部件9与第二连接器3的卡合被解除。
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3的卡合部105a及105b分别形成在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外周部,由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外径扩径而成的凸缘部构成。卡合部105a及105b分别沿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轴向隔开间隔地配置。而且,如图3、图5所示,根据第二连接器3相对于第一连接器的插入深度,卡合部105a及105b中的一方如上述那样与各突部91卡合。
在连接器组装体1中,夹压部件9和第二连接器3的卡合部105a及105b构成了将外筒4和第二连接器3锁定的“止动部件17”。
如图2、图6所示,在外筒4的壁部、在其内周部47的槽部48与槽部43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向内侧突出的层差部49。如图2所示,内筒7抵接在各层差部49上,由此,能够限制该内筒7向前端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内筒7从外筒4脱离。
如图2(对于图3~图5也同样)所示,在外筒4的内侧配置有内筒7。该内筒7相对于外筒4能够位移,即,能够绕外筒4的轴旋转,并且能够沿外筒4的轴向移动。
内筒7具有用于设置第一密封部件6的密封部件设置部73。密封部件设置部73设置在内筒7的内侧,由从上下方向对第一密封部件6进行夹持的圆环状的一对板状部731、732构成。
另外,内筒7具有:在该内筒7位移时在中空针5上滑动的滑动部件74;用于固定滑动部件74的固定部75。滑动部件74呈筒状,具有内径缩径而成的缩径部741,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部件。作为滑动部件74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天然橡胶、丁基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这样的各种橡胶材料,以及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烯烃类、苯乙烯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材料,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等弹性材料。当内筒7位移时,缩径部741抵接着中空针5的外周部54而滑动。固定部75是从板状部732一体地向下方突出形成的呈筒状的部分。
如图6(对于图7~图9也同样)所示,在内筒7的壁部、在其外周部突出形成有突部76。该突部76插入到外筒4的槽部48中,并伴随着内筒7的位移而在槽部48内移动。由此,第一连接器2能够得到第一状态(图6、图7所示的状态)、第二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和第三状态(图9所示的状态),其中,在第一状态下,突部76位于横槽481中;在第二状态下,通过从第一状态相对于外筒4对内筒7进行旋转操作而使突部76位于横槽481与纵槽482的交叉部483;在第三状态下,从第二状态相对于外筒4对内筒7进行推入操作而使突部76位于纵槽482中。
当将第二连接器3插入到图6(图2)所示的第一状态的第一连接器2中(以下将该操作称为“插入操作”)时,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密封部件11与第一连接器2的第一密封部件6抵接,将该第一密封部件6向基端方向推压而也要使内筒7移动,但由于内筒7的突部76位于外筒4的横槽481中,所以内筒7向基端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参照图3、图7)。
当从图7所示的状态将手指搭在例如内筒7的突部76上,并如图8所示那样沿箭头方向对内筒7进行旋转操作时,第一连接器2成为图8所示的第二状态。由此,内筒7向基端方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从而能够移动,因此,能够再次开始插入操作。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密封部件6与第二密封部件11的紧密接触状态在第二状态下也被维持。另外,在第二状态下,内筒7和第二连接器3(第二连接器主体10)通过锁定机构19而被固定。由此,第一密封部件6的第一刺穿部61与第二密封部件11的第二刺穿部111的紧密接触状态被固定。关于该锁定机构19将后述。
当从图8所示的状态将第二连接器3抵抗着螺旋弹簧8的弹压力而向基端方向推入时,插入操作再次开始,第一连接器2成为图9所示的第三状态。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3状态下也能够维持第一密封部件6与第二密封部件11的紧密接触状态。
当在图9所示的状态(组装状态)下从第一连接器2拔出第二连接器3(以下将该操作称为“拔出操作”)时,与上述相反地,随着螺旋弹簧8的弹压力,内筒7与第二连接器3一起向前端方向移动,第一连接器2成为图8所示的第二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下,内筒7的突部76向前端方向的进一步移动被限制。由此,能够在途中暂时限制拔出操作。
而且,当从第二状态对内筒7进行与上述相反方向的旋转操作时,第一连接器2成为图7所示的第一状态。由此,内筒7与第二连接器3的基于锁定机构19的锁定状态被解除,仅第二连接器3能够向前端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再次开始拔出操作。当再次开始该拔出操作时,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再次成为图6所示的分解状态。
像这样,在连接器组装体1中,根据内筒7的突部76在外筒4的槽部48中的位置来进行限制插入操作、解除插入操作的限制、限制拔出操作和解除拔出操作的限制。因此,内筒7的突部76和外筒4的槽部48构成了限制这些操作的“操作限制机构18”。
如图2所示,在内筒7的前端部,向前端方向突出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片)卡合片(弹性片)77。各卡合片77分别在其前端部具有能够与第二连接器3的凹部(卡合部)101a卡合的爪771。
此外,凹部101a为在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外周部101的前端部沿其周向环状地形成的部分。
各卡合片77在第二连接器3尚未插入到第一连接器2中的状态下向外侧倾斜。由此,在将第二连接器3插入到第一连接器2中的状态下,各卡合片77能够分别得到从第二连接器3的凹部101a离开的状态(图3、图10所示的状态)、和被外筒4的推压部471推压而与凹部101a接近并卡合的状态(图4、图5、图11所示的状态)。而且,通过该卡合,内筒7和第二连接器3被可靠地锁定。
此外,推压部471由在外筒4的内周部47上沿轴向形成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肋构成。
另外,这些推压部471沿外筒4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一片卡合片77位于相邻的推压部471彼此之间,并且推压部471对卡合片77的推压尚未进行。此时,第一连接器2为上述第一状态。
各卡合片77绕着内筒7的轴等间隔地配置。从图10所示的状态如上述那样对内筒7进行旋转操作,由此,卡合片77分别登上推压部471的倾斜面472,其结果为,一个推压部471抵抗一片卡合片77的弹力而推压该卡合片77。由此,四片卡合片77沿第二连接器3的周向均匀地卡合,因此,内筒7和第二连接器3被更加可靠地锁定。此时,第一连接器2为上述第二状态。该推压部471推压卡合片77的状态在第一连接器2成为上述第三状态时也会被维持。
像这样,在连接器组装体1中,内筒7的卡合片77、外筒4的推压部471、第二连接器3的凹部101a构成了可靠地锁定内筒7和第二连接器3的“锁定机构19”。而且,该锁定机构19在第一连接器2从第一状态成为第二状态时动作,即,与解除插入操作的限制的解除操作联动地动作。另外,与其相反地,锁定机构19在第一连接器2从第二状态成为第一状态时也动作,即,也与解除拔出操作的限制的解除操作联动地动作。由此,在第一连接器2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相互位移的期间,即,在中空针5刺穿第一密封部件6及第二密封部件11的前后,能够使第一密封部件6与第二密封部件11可靠地紧密接触,并且,能够防止拔出时仅第二连接器3被意外地拔出(脱落)。
此外,作为外筒4、内筒7、夹压部件9、针座12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例如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12)这样的各种树脂,但其中,从成形容易且水蒸气透过性低的方面来考虑,优选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酯这样的树脂。
如图2所示,在外筒4的轴上,配置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中空针5。如上所述,该中空针5的基端部被针座12支承。
中空针5呈管状,其内腔作为能够供溶解用液P(液体)通过的第一流路52而发挥功能。另外,中空针5的前端封闭,形成有在壁部的前端部开口的侧孔(开口部)53。侧孔53与第一流路52连通。
在中空针5的前端形成有锐利的针尖51。如图5所示,通过该针尖51,能够刺穿第一连接器2的第一密封部件6及后述的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密封部件11。如图5所示,在组装状态下,中空针5的从针尖51到侧孔53的形成部位在第二连接器3的内腔中露出。由此,中空针5的内腔和第二连接器3的内腔经由中空针5的侧孔53而连通,即,第一连接器2的第一流路52和后述的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流路102连通。
如图2所示,在内筒7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件6。该第一密封部件6用于密封内筒7的内腔部,呈圆板状,并被配置成其厚度方向与内筒7的轴向一致。由此,第一密封部件6在沿中空针5的轴向朝向基端侧移动时,能够被中空针5的针尖51容易且可靠地刺穿。
另外,第一密封部件6为其中心部的厚度比缘部的厚度厚的弹性体。该中心部为供中空针5刺穿的第一刺穿部61。另外,如上所述,第一密封部件6的缘部被内筒7的一对板状部731、732夹持。由此,第一密封部件6相对于内筒7被可靠地固定,并能够与内筒7一起移动。
另外,在连接器组装体1中,第一密封部件6(第一刺穿部61)和第二密封部件11(第二刺穿部111)的被中空针5刺穿的部分与接触该部分的中空针5的外周部54的滑动阻力、以及滑动部件74的缩径部741与接触该部分的中空针5的外周部54的滑动阻力的合计被设定为小于螺旋弹簧8的弹压力。由此,当解除使第一连接器2处于图5所示的第三状态的止动部件17时,通过螺旋弹簧8的弹压力能够使第一连接器2返回到图4所示的第二状态。此外,作为这些力彼此的大小关系的设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如下方法:进行第一密封部件6、第二密封部件11以及滑动部件74的构成材料的选择,进行第一刺穿部61以及第二刺穿部111的厚度调整,进行螺旋弹簧8的构成材料的选择、线径、圈数的调整,进行中空针5的外径调整等。
如图2所示,在未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第一刺穿部61的前端面612鼓起。而且,如图3所示,在第一密封部件6和第二密封部件11紧密接触的紧密接触状态下,鼓起的前端面612被压溃。由此,紧密接触状态变得更为可靠,从而能够确保第一密封部件6与第二密封部件11的边界部处的液体密封性。由此,能够在组装状态下安全且可靠地进行液体的移送。
此外,作为第一密封部件6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与作为上述滑动部件74的构成材料所列举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如图2所示,在外筒4内设置有由不锈钢等这样的金属材料构成的螺旋弹簧8。在压缩状态下,螺旋弹簧8的前端与内筒7的板状部732抵接,基端与针座12的分隔部128(底部)抵接。由此,能够经由内筒7将第一密封部件6向前端方向可靠地弹压。在该螺旋弹簧8中穿插有中空针5。即,螺旋弹簧8环绕中空针5、沿着该中空针5而配置。此外,作为弹压机构,除螺旋弹簧8以外,还可以由折皱状的板簧、圆筒状或折皱状的橡胶构成。
如图1、图2所示,第二连接器3具有筒状的第二连接器主体10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主体10上的第二密封部件11。
第二连接器主体10为呈圆筒状的部件。该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内腔作为能够供液体通过的第二流路102而发挥功能。如图17所示,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前端部(第二连接部)为呈尖细形状的瓶针部103,能够刺穿袋体50的橡胶塞505。另外,在瓶针部103上形成有侧孔(未图示)。当瓶针部103刺穿袋体50的橡胶塞505并使该侧孔在袋体50内露出时,袋体50内部和第二流路102连通。由此,能够将通过了第二流路102的液体供给到袋体50内。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中途形成有用于与第一连接器2的第一卡合部91卡合的卡合部105a、105b。
另外,在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外周部形成有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根)肋104。这些肋104沿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外周部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由此,能够加强第二连接器主体10。
第二连接器主体10在其前端部具有用于设置第二密封部件11的密封部件设置部106。密封部件设置部106由从上下方向对第二密封部件11进行夹持的圆环状的一对板状部106a、106b构成。
此外,作为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对第一连接器2的外筒4、内筒7、夹压部件9、针座12进行说明时所列举那样的材料。
如图2所示,第二密封部件11用于密封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内腔部,呈圆板状,并被配置成其厚度方向与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轴向一致。由此,第二密封部件11能够与紧密接触的第一密封部件6一起被中空针5的针尖51容易且可靠地刺穿。
另外,第二密封部件11为其中心部的厚度比缘部的厚度厚的弹性体。该中心部为供中空针5刺穿的第二刺穿部111。另外,如上所述,第二密封部件11的缘部被第二连接器主体10的一对板状部106a、106b夹持。由此,能够使第二密封部件11相对于第二连接器主体10可靠地固定。
如图2所示,在不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第二刺穿部111的基端面112鼓起。而且,如图3所示,在第一密封部件6与第二密封部件11紧密接触的紧密接触状态下,鼓起的基端面112与第一密封部件6的前端面612同样地被压溃。由此,紧密接触状态变得更为可靠,从而能够确保第一密封部件6与第二密封部件11的边界部处的液体密封性。
此外,作为第二密封部件11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与作为上述滑动部件74的构成材料所列举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接下来,对使用连接器组装体1时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
[1]从分解状态成为组装状态的过程(在将第一连接器2安装到注射器20上后,以图2(图6)→图3(图7)→图4(图8)→图5(图9)的顺序参照附图)
首先,将注射器20安装到第一连接器2上,将第二连接器3安装到袋体50上。
在将注射器20安装到第一连接器2上时,将注射器20的口部202插入到第一连接器2的针座12的针座部122的基端部,并使锁定适配器203与注射器20一起旋转。此时,针座12的棘轮齿126与外筒4的爪44卡合,针座12相对于外筒4的旋转被阻止,锁定适配器203与针座部122的突起123螺合。即,针座部122与注射器20的口部202被连接,突起123与锁定适配器203螺合,由此,注射器20被保持在针座12上。
像这样,无法将安装在针座12上的注射器20从该针座12拆下。即,即使想要从针座12拆下注射器20而使注射器20旋转,针座12也相对于外筒4旋转而无法松动突起123与锁定适配器203的螺合。由此,特别是,能够防止抗癌剂、免疫抑制剂等一旦医务人员不慎接触就会很危险的药剂附着于医务人员。
另外,由于针座12能够沿一个方向旋转,所以在针座部122安装有注射器20的状态下,通过使注射器20与该针座12一起旋转,能够容易地观察设置在注射器20上的刻度。
另外,在将注射器20安装到第一连接器2上时,仅使突起123与锁定适配器203螺合即可而不需要其他特别的操作,因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该注射器20的安装。
接下来,如图2所示,使分解状态的第二连接器3从其基端侧向第一连接器2的前端部接近。在分解状态下,第一连接器2为第一状态(内筒7的突部76位于外筒4的槽部48的横槽481中的状态)(参照图6)。另外,第一密封部件6与中空针5相比位于前端侧。
如图3、图7所示,当将第二连接器3插入到第一连接器2内时,首先,第一连接器2的第一密封部件6的前端面612和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密封部件11的基端面112抵接,弹性变形而紧密接触。此时,如上所述,由于第一连接器2为第一状态(参照图7),所以第二连接器3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的插入操作被暂时限制。
另外,如图3所示,止动部件17动作(第一连接器2的夹压部件9与第二连接器3的卡合部105a卡合),从而能够防止第二连接器3再次向前端方向倒回而从第一连接器2脱离。
接下来,如图8所示,当沿图中的箭头方向对第一连接器2的内筒7进行旋转操作时,第一连接器2成为第二状态(内筒7的突部76位于外筒4的槽部48的交叉部483处的状态)。由此,如上所述,插入操作的限制被解除,从而能够再次开始该插入操作。
另外,通过止动部件17、锁定机构19能够维持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组装状态。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从第一连接器2拔出第二连接器3,即,能够可靠地防止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意外地分解。由此,能够经由连接器组装体1安全地移送溶解用液P。
另外,在组装状态下,第一连接器2的第一密封部件6与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密封部件11的紧密接触被维持(参照图5)。由此,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流路52及第二流路102的、尤其是接合部位附近的液体密封性(气密性),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通过这些流路的溶解用液P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漏出。
另外,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内筒7的基端78与针座12的主体部121的前端129抵接。由此,限制了第二连接器3的插入界限。
[2]从组装状态成为再次分解状态的过程(以图5(图9)→图4(图8)→图3(图7)→图2(图6)的顺序参照附图)
从图5、图9所示的状态对夹压部件9进行操作,解除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的锁定状态。由此,能够开始从第一连接器2拔出第二连接器的拔出操作。
如图4、图8所示,当开始拔出操作时,与上述相反地,第二连接器3向前端方向移动。此时,由于螺旋弹簧8所产生的弹压力经由内筒7作用在第一密封部件6上,所以第一密封部件6能够追随第二连接器3的移动。由此,在进行拔出操作时,第一密封部件6与第二密封部件11的紧密接触状态也会被维持。
而且,当第一连接器2成为第二状态时,如上所述,拔出操作被暂时限制(参照图8)。此时,如图4所示,中空针5的侧孔53与第二密封部件11(在图示的结构中,与第二密封部件11相比更位于基端侧的第一密封部件6)相比位于基端侧。此外,第一密封部件6及第二密封部件11的被中空针5刺穿了的部分分别通过自封闭性而闭合。
接下来,当对内筒7进行与上述相反方向的旋转操作时,第一连接器2成为图7所示的第一状态。此时,如图3所示,内筒7与第二连接器3的基于锁定机构19的锁定状态被解除,仅第二连接器3的向前端方向的移动能够进行。由此,能够再次开始第二连接器3的拔出操作。
如图2、图6所示,当再次开始拔出操作时,能够使处于紧密接触状态的第一刺穿部61和第二刺穿部111分离,并能够使处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再次成为分解状态。
像这样,在连接器组装体1中,在从第一连接器2拔出第二连接器3时,在中空针5没有完全从第二密封部件11拔出的期间能够防止第一密封部件6和第二密封部件11分离。由此,即使在分解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1的过程中,也能够保持第一流路52及第二流路102的液体密封性,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这些流路中的液剂(液体)从连接器组装体1漏出。由此,能够使用连接器组装体1来安全地进行液剂的移送。
以上,关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构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的各部分能够置换成可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结构。另外,还可以附加任意构成物。
另外,旋转阻止机构由设置在针座上的棘轮齿和设置在外筒上的爪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设置在针座上的爪和设置在外筒上的棘轮齿构成。
另外,操作限制机构由形成在外筒的壁部上的槽部、和突出形成在内筒的壁部上的插入到槽部中的突部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形成在内筒的壁部上的槽部、和突出形成在外筒的壁部上的插入到槽部中的突部构成。
另外,第一刺穿部及第二刺穿部的端面分别鼓起,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使这些刺穿部中的一方的端面鼓起。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不具有螺旋弹簧8。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旋转阻止机构,该旋转阻止机构具有仅阻止针座的正向及反向的一方的旋转的旋转阻止功能,所以在将医疗器具连接到连接器上时,能够使医疗器具相对于针座旋转而使医疗器具的螺合部与针座的凸部螺合。
而且,在医疗器具连接到连接器上后,即使沿松动上述凸部与螺合部的螺合的方向使医疗器具旋转,针座也相对于外筒旋转而无法解除上述凸部与螺合部的螺合,由此,能够防止医疗器具从连接器脱离。
另外,由于医疗器具能够在与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相对于该连接器旋转,所以,例如,在将药剂溶解于溶解用液的作业中,能够容易地观察设置在医疗器具上的刻度。因此具有工业实用性。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具有:
外筒;
针座,其具有:以相对于所述外筒能够绕所述外筒的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基端部且插入在所述外筒内的主体部;供具有螺合部的医疗器具在基端侧连接的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螺合部螺合的凸部;和
防脱机构,其防止所述针座从所述外筒脱离,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具有旋转阻止机构,所述旋转阻止机构具有仅阻止所述针座的正向及反向中的一方的旋转的旋转阻止功能,
所述旋转阻止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基端部的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针座上、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基于在使所述医疗器具相对于所述针座旋转来使所述螺合部与所述凸部螺合时所施加在所述针座上的转矩而使所述针座要进行旋转的方向、和所述针座被所述旋转阻止机构阻止旋转的方向一致,
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时,所述旋转阻止机构的所述旋转阻止功能发挥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一方为爪,另一方为能够与所述爪卡合的棘轮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齿沿周向设有多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医疗器具包括在前端部具有口部的注射器,
所述连接器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口部。
5.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对方连接器,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在前端侧具有与能够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连接的连接部。
CN2011800327145A 2010-06-30 2011-06-27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Pending CN1029709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0077 2010-06-30
JP2010-150077 2010-06-30
PCT/JP2011/064659 WO2012002316A1 (ja) 2010-06-30 2011-06-27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0960A true CN102970960A (zh) 2013-03-13

Family

ID=45402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27145A Pending CN102970960A (zh) 2010-06-30 2011-06-27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44246A1 (zh)
EP (1) EP2589368A1 (zh)
JP (1) JPWO2012002316A1 (zh)
CN (1) CN102970960A (zh)
WO (1) WO201200231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3685A (zh) * 2013-12-11 2016-07-27 株式会社Jms 阳型连接器
CN112739408A (zh) * 2018-09-27 2021-04-30 株式会社Jms 连接器
CN112773442A (zh) * 2021-01-29 2021-05-11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气密机构的环形吻合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9443B2 (en) 2012-05-15 2018-10-02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Home medical devic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rapy prescription and tracking, servicing and inventory
EP2554152A4 (en) * 2010-03-30 2015-09-23 Terumo Corp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30072893A1 (en) * 2010-06-30 2013-03-21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ITTO20120056A1 (it) * 2012-01-24 2013-07-25 Borla Ind Connettore per linee medicali di infusione, trasfusione e simili
FR2993174B1 (fr) * 2012-07-16 2014-07-25 Rovipharm Dispositif apte a securiser la distribution d'un liquide contenu dans un flacon
ITTO20130433A1 (it) * 2013-05-29 2014-11-30 Borla Ind Connettore per linee medicali
EP2962760A1 (de) * 2014-07-01 2016-01-06 Büchi Labortechnik AG Becherverschluss zum Verschliessen eines Prozessgefässes
US10022531B2 (en) 2016-01-21 2018-07-17 Teva Medical Ltd. Luer lock adaptor
EP3668475A1 (en) 2017-08-15 2020-06-24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pinning female luer with threadably removable feature
JP7576623B2 (ja) 2020-01-09 2024-10-31 ベクトン・ディキンソン・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薬物移送装置
DE102020202939A1 (de) * 2020-03-06 2021-09-09 B. Braun Melsungen Aktiengesellschaft Kupplungselement für ein geschlossenes Fluidtransfersystem, Gegenkupplungselement für ein solches Kupplungselement sowie Kupplungssystem
DE102020202935A1 (de) 2020-03-06 2021-09-09 B. Braun Melsungen Aktiengesellschaft Kupplungselement für ein geschlossenes Fluidtransfersystem, Gegenkupplungselement für ein solches Kupplungselement sowie Kupplungssystem
EP3960229B1 (en) * 2020-08-24 2024-12-04 Interlinked AB Coupl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7944Z2 (it) * 1986-07-25 1988-03-14 Erba Farmitalia Dispositivo di bloccaggio di una siringa su di un corpo al quale la siringa deve essere accoppiata.
US5224939A (en) * 1992-05-22 1993-07-06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Self locking guide catheter
JP3456241B2 (ja) 1993-11-26 2003-10-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ロック型接続具
JPH08126630A (ja) 1994-11-01 1996-05-21 Terumo Corp 採血器具および採血針
GB2379253B (en) * 2001-09-04 2005-09-14 Clinical Product Dev Ltd Couplings for medical fluid delivery systems
GB0200444D0 (en) * 2002-01-10 2002-02-27 Owen Mumford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edical injection devices
US7803139B2 (en) * 2005-07-06 2010-09-28 Icu Medical, Inc. Medical connector with closeable male luer
US7857805B2 (en) * 2006-10-02 2010-12-28 B. Braun Medical Inc. Ratcheting luer lock connector
US8246264B2 (en) * 2007-02-23 2012-08-21 Albea Services Applicator for transporting, dispensing and applying material
US7975733B2 (en) * 2007-05-08 2011-07-12 Carmel Pharma Ab Fluid transfer device
US20130072893A1 (en) * 2010-06-30 2013-03-21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3685A (zh) * 2013-12-11 2016-07-27 株式会社Jms 阳型连接器
US10646705B2 (en) 2013-12-11 2020-05-12 Jms Co., Ltd. Male connector
CN112739408A (zh) * 2018-09-27 2021-04-30 株式会社Jms 连接器
CN112773442A (zh) * 2021-01-29 2021-05-11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气密机构的环形吻合器
CN112773442B (zh) * 2021-01-29 2022-03-01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气密机构的环形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44246A1 (en) 2013-06-06
WO2012002316A1 (ja) 2012-01-05
EP2589368A1 (en) 2013-05-08
JPWO2012002316A1 (ja) 201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0960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CN102958558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CN103167857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CN102481442B (zh) 连接器组装体
CN102015014B (zh) 连接器组装体
CN102821735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JP5888606B2 (ja) 薬剤調製器具
JP5896228B2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
EP2351549B1 (en) Connector
JP4757951B1 (ja) 二室式容器兼用注射器
JP6128121B2 (ja) 医療用容器
EP1839699A1 (en) Connector, tube assembly, infusion tube set, and container for medical use
JP6268877B2 (ja) 医療用接続具
TW201317018A (zh) 液體注入器具
JP5434084B2 (ja) コネクタ
JP2015188521A (ja) カテーテル用接続具
JP6329042B2 (ja) 接続器具
JP2006345916A (ja) コネ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