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522B -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57522B CN102957522B CN201110248235.9A CN201110248235A CN102957522B CN 102957522 B CN102957522 B CN 102957522B CN 201110248235 A CN201110248235 A CN 201110248235A CN 102957522 B CN102957522 B CN 1029575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lc
- state
- state reports
- reports
- pdu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8 unit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RLC AM发送端接收RLC AM接收端发送的RLC AM状态报告;RLC AM发送端判断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若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则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重传处理;若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则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本发明通过对PLC AM状态报告进行判别和处理解决了RLC超过最大重传次数引起承载或者UE被释放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中处理状态报告的技术,特别涉及eNB(E-UTRAN Node B,无线网络中的节点B)和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处理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AM(AcknowledgedMode确认模式)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LTE空口层协议包括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集中协议)、RLC和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其中RLC协议根据当前空口对该逻辑信道的调度结果对PDCP下发的SDU进行连接或者分段,按照当前的调度带宽组成RLC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发送。RLC提供了TM、UM和AM三种可配置模式。当RLC配置为AM模式时,RLC AM接收端需要根据自己对RLC PDU的接收情况给RLC AM发送端发送RLC AM状态报告,用来给RLC AM发送端确认目前RLC AM接收端已经正确接收的RLC PDU,以及RLC AM接收端没有正确接收需要RLC AM发送端重传的RLC PDU,该过程按照协议描述,简单的可以总结为通过以下方式进行:RLC AM发送端和RLC AM接收端都设置一个RLC滑窗,按照RLC协议为512个单元,RLC AM发送端对每个RLC PDU在RLC报头中填写一个RLC SN(RLC Serial Number,RLC序列号),然后放置在发送滑窗中的对应位置中。发送后的RLC PDU不能立即从发送滑窗中删除,要一直缓存到收到对应的状态报告确认为止。RLC AM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RLC PDU的SN将其放置到接收滑窗的对应位置,以便对接收到的RLCPDU进行排序。RLC AM接收端根据接收滑窗的排序情况很容易获知当前接收滑窗内缺失的报文SN。RLC AM接收端会不间断地按照协议中规定的方式构造RLC AM状态报告来通知RLCAM发送端目前的接收状况以及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SN,RLC AM发送端通过解析该状态报告,然后将RLC AM接收端未收到的报文重新发送一次。如果RLC AM发送端在发送重传报文的时候,空口当前的调度带宽不能够一次容纳整个重传报文,那么该重传的RLC PDU报文就需要被分片发送。RLC AM接收端收到分片RLC PDU也会缓存并判断是否存在分片丢失。如果RLC AM接收端发现某个重 传的分片丢失的话,也需要随后在RLC AM状态报告里面描述具体缺失分片的RLC PDU的SN以及缺失的分片在原RLC PDU中的起止偏移字节位置,以便RLCAM发送端重传该分片。状态报告除了用于RLC AM接收端通知RLC AM发送端进行RLC PDU的重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通知RLC AM发送端当前RLC AM接收端已经正确按序接收到的最后一个RLC PDU的SN,发送端可以将该RLC PDU SN之前的RLC PDU在发送滑窗中释放掉了,这样RLC AM发送端释放出的空闲滑窗空间就可以供新的RLC PDU发送使用。
RLC AM模式下会配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maxRetxThreshold,用于控制一个RLCPDU最多被重传的次数。当RLC AM接收端通过状态报告要求RLC AM发送端重传某个PDU或者PDU的一个分片,如果RLC AM发送端将这个PDU重传了maxRetxThreshold次之后RLC AM接收端还是未能正确接收,则认为当前RLC AM对应的逻辑信道出现异常,就要给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反馈该异常,由RRC来决策是否要释放该承载或者释放该UE。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异常的逻辑信道不是对应的UE的SRB(Signalling RadioBearer,信令无线承载)或者默认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RRC只用释放UE对应的异常承载即可,否则就要释放UE。
在RLC协议中还规定,当RLC AM发送端发送滑窗不能再向前移动的时候,例如发送端PDCP没有新数据下来,或者RLC发送滑窗满了,这时候RLC AM发送端必须主动向RLC AM接收端请求尽快回复状态报告,以便RLC AM发送端释放RLC发送滑窗中RLC AM接收端已经正确按序接收的PDU,促使发送滑窗能够继续前移。RLC AM发送端主动请求接收端回复状态报告,是通过设置RLC报头中的Polling位来实现的,其中,被设置Polling位的RLC PDU,称为Polling PDU。RLC AM接收端收到RLC Polling PDU,认为是RLC AM发送端在主动请求状态报告,这时候RLC AM接收端根据自己当前接收滑窗情况来构造状态报告发送。发送端每发送一个Polling PDU之后会起一个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前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状态报告,就会重传一个Polling PDU,如果同一个Polling PDU被重传超过最大重传次数maxRetxThreshold,则也需要给上层上报该逻辑信道异常,触发上层决策是否是要释放该逻辑信道或者释放该UE。
RLC状态报告中D/C和CPT字段表明报文类型,如图1所示是RLC状态报告的报文格式,用于区分是RLC数据报文还是RLC状态报告。接下来ACK_SN标识当前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 SN。NACK_SN域用于标识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且需要重传的RLC PDU SN,如果是一个RLC PDU的分片存在丢失的话,在 NACK_SN之后还需要附上SOstart域和SOend域来标识具体丢失分片的字节偏移起止位置。一个状态报告中只能包含一个ACK_SN域,但是可以包含多个NACK_SN域,表明在RLC AM接收端接收滑窗的排序段内有多个报文或者报文分片未收齐。E1用来标识在当前NACK_SN域后面是否还继续跟随有NACK_SN域,E2用来标识该NACK_SN域有没有携带SOstart字段和SOend字段。如果有多个NACK_SN域的话,那么所有的NACK_SN在状态报告里面需要按照增序排列。可以看到最小的状态报告需要2个字节,也就是只包含ACK_SN域不包含任何NACK_SN域的状态报告。
RLC AM发送端接收到一个状态报告后,对于其中的NACK_SN对应的RLC PDU需要重传。如果NACK_SN域没有携带SOstart域和SOend域,则重传整个RLC PDU,否则只需重传对应的分片即可。由于ACK_SN域指明的是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SN,所以按照目前协议,RLC AM发送端无需重传该RLC PDU。如果RLC AM发送端接收到一个RLC状态报告只携带ACK_SN域,也就是说后面没有携带任何NACK_SN,则说明RLC AM接收端在ACK_SN之前的排序段内的RLC PDU都已经按序完整接收了,RLCAM发送端可以把发送滑窗内ACK_SN之前的滑窗单元内的RLC PDU都释放掉。如果RLC AM接收端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携带了NACK_SN域,则RLC AM发送端除了需要构造重传报文外,需要把发送滑窗释放到最小的NACK_SN域对应的滑窗单元的前一个单元,认为最小的NACK_SN域之前的RLC PDU,RLC AM接收端都已经按序正确接收了。
RLC AM接收端构造的RLC AM状态报告是否能够完整发送,也需要根据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来决定。如果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小于当前要发送的RLC AM状态报告,这时候RLC需要将该状态报告按照调度带宽进行裁剪之后发送。具体的裁剪规则是,状态报告从后向前一个一个的删除NACK_SN域,如果NACK_SN域携带SOstart域和SOend域的话,需要一并删除,删到满足调度带宽之后,将最后删除的一个NACK_SN域作为ACK_SN填写,然后将裁剪的状态报告作为一个整体发送出去。
附图2和附图3是一个例子,附图2中RLC需要发送一个状态报告,其中ACK_SN为550,指明RLC AM接收端接收滑窗排序段后第一个未完整接收的RLC PDU的SN为550。其中携带一个NACK_SN域,假如指明的RLC PDU SN为530,这个NACK_SN域携带了SOstart域和SOend域,指明了RLC AM接收端接收滑窗排序段中缺失SN=530的RLC PDU的一个分片。通过附图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状态报告需要8字节。假如这个时候的空口调度带宽为7个字节,那么这样一个状态报告就无法完整发送出去,那么按照上面的状态报告裁 剪方式,这个状态报告就被裁减成附图3的形式,可以看到变为只有两个字节,其中将一个NACK_SN域删除了,并且将ACK_SN变为530。这个时候存在一个问题,RLC AM接收端本来想要RLC AM发送端重传PDU为530的一个分片,但是由于空口调度带宽不够,导致状态报告被裁减,裁剪之后的状态报告里面不携带NACK_SN域,并且将ACK_SN从550变为530。RLC AM发送端收到这样一个状态报告后,按照目前协议:1)无须为RLC AM接收端重传任何报文;2)RLC AM发送端的发送滑窗可以释放到530的前一个单元。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假如一段时间内空口的调度带宽都不够8个字节,那么RLC AM接收端就只能一直发送这样一个被裁剪过的状态报告,而RLC AM发送端则一直不能给RLC AM接收端重传报文530,导致RLC AM接收端无法收齐530而不能前移接收滑窗,就会反过来造成RLC AM发送端的发送滑窗停滞,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死锁状态。这样当RLC AM发送端发送滑窗满了之后,发送滑窗就不能容纳新的RLC PDU,导致RLC AM发送端断流,这时候RLC AM发送端按照协议会主动发送Polling PDU请求RLC AM接收端回复状态报告,而如果RLC AM接收端的空口调度仍然维持在小于8个字节的话,那么被裁减的状态报告不能使RLC AM发送端前移发送滑窗,最终导致发送端一直重发Polling PDU,导致Polling PDU被重传超过设定的RLC最大重传次数,导致承载或者UE被释放。
通过上面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到,按照目前的RLC协议设计,是存在一个缺陷的。那就是当RLC AM接收端在一段时间内调度带宽比较小,如果被裁减过的状态报告无法携带任何NACK_SN域,则RLC AM发送端不能给RLC AM接收端重传任何报文,导致RLC AM接收端接收滑窗不能前移,反过来导致RLC AM发送端发送滑窗不能前移,使得进入一个死锁状态。如果这种情况一段时间内保持,则最终会导致发送端RLC滑窗满断流,以及导致后续的RLC超过最大重传次数引起承载或者UE被释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用于解决RLC超过最大重传次数引起承载或者UE被释放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LC AM发送端接收RLC AM接收端发送的RLC AM状态报告;
RLC AM发送端判断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
若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则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重传处 理;
若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则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
优选的,在RLC AM接收端发送RLC AM状态报告之前,还包括:
RLC AM发送端向RLC AM接收端发送RLC PDU;
RLC AM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RLC PDU产生RLC AM状态报告。
优选的,RLC AM发送端判断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包括:
判断RLC AM状态报告中是否只包含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PDU的标识;
判断RLC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AM状态报告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
判断RLC AM发送端是否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
若RLC AM状态报告中只包含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标识、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并且RLC AM发送端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则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否则,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
优选的,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重传处理,包括:
把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
优选的,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包括:
根据RLC AM状态报告得到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在RLC AM发送端中把序列号小于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RLC PDU删除;
把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且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系统,包括:
RLC AM接收端,用于发送RLC AM状态报告;
RLC AM发送端,用于接收RLC AM状态报告,并判断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若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则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重传处理,若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则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
优选的,RLC AM发送端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RLC AM状态报告;
状态报告判断单元,用于判断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
状态报告处理单元,用于当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时,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重传处理,当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时,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
优选的,状态报告判断单元包括:
标识识别单元,用于判断RLC AM状态报告中是否只包含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标识;
重传次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
存储识别单元,用于判断RLC AM发送端是否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
其中,若RLC AM状态报告中只包含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标识、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并且RLC AM发送端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则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否则,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
优选的,状态报告处理单元包括:
裁剪状态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把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
正常状态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根据RLC AM状态报告得到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再在RLC AM发送端中把序列号小于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RLC PDU删除,并把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且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
优选的,RLC AM发送端还包括: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RLC AM接收端发送无线链路控制数据单元RLC PDU。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对PLC AM状态报告进行判别和处理解决了RLC超过最大重传次数引起承载或者UE被释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报文格式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裁剪前的状态报告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裁剪后的状态报告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4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如图4所示:
步骤S401,RLC AM发送端接收RLC AM接收端发送的RLC AM状态报告。
在此之前,RLC AM发送端向RLC AM接收端发送RLC PDU,RLC AM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RLC PDU产生并发送RLC AM状态报告。
步骤S402,RLC AM发送端判断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
判断过程如下:判断RLC AM状态报告中是否只包含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标识,判断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判断RLC AM发送端是否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若RLC AM状态报告中只包含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标识、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并且RLC AM发送端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则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否则,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
步骤S403,若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则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重传处理,把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
步骤S404,若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则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根据RLC AM状态报告得到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在RLC AM发送端中把序列号小于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RLC PDU删除,再把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且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
图5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系统框图,如图5所示,系统包括RLC AM接收端和RLC AM发送端,RLC AM接收端当接收到RLC AM发送端发送的RLC PDU时,产生RLC AM状态报告并向RLC AM发送端发送。
RLC AM发送端包括信息接收单元、状态报告判断单元、状态报告处理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信息接收单元接收RLC AM接收端发送的RLC AM状态报告,状态报告判断单元判断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然后交由状态报告处理单元处理,状态报告处理单元当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时,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重传处理,当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时,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信息发送单元实时向RLC AM接收端发送RLC PDU。
其中,状态报告判断单元包括标识识别单元、重传次数判断单元和存储识别单元,标识识别单元判断RLC AM状态报告中是否只包含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无线链路控制数据单元RLC PDU的标识,重传次数判断单元判断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存储识别单元判断RLC AM发送端是否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若RLC AM状态报告中只包含RLC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标识、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并且RLC AM发送端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则RLC AM状态报告是被裁剪状态报告,否则,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
状态报告处理单元包括裁剪状态报告处理单元和正常状态报告处理单元,裁剪状态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把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正常状态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根据RLC AM状态报告得到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再在RLC AM发送端中把序列号小于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RLC PDU删除,并把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且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优化了3GPP 36.322 RLC协议中RLC AM模式下处理状态报告的机制,主要是对收到的状态报告进行判断,区分出一个只包含ACK_SN域的状态报告是否为一个被裁减的状态报告,从而快速重传对应的RLC PDU,避免由于状态报告的发送端在一定时间内空口调度 不够导致的一直不能发送有效的状态报告,造成收发两端RLC滑窗停滞而引起RLC数据发送端断流或者RLC达到最大重传次数的问题。对于本发明中涉及的RLC状态报告的处理,可以作为3GPP 36.322 RLC协议处理状态报告原有方式的一个补充,可以避免原协议中存在的上述的缺陷。
RLC AM发送端接收到一个RLC AM状态报告,如果只包含ACK_SN域,则和自己的发送滑窗中的相关变量进行对比,如果ACK_SN域等于当前发送滑窗的发送下沿VtA,同时发送滑窗又不为空,具体判断条件为VtA !=VtS,VtS为发送滑窗内下一个要发送的RLC PDU的SN,这时候可以初步认定该状态报告可能是一个被裁减过的状态报告。但是该状态报告也有可能是之前的某个经过底层Harq重传迟到的状态报告。为了区分这种情况,可以设一个门限标识RH,设置RH大于等于底层设置的Harq的最大重传次数。那么如果多次接收到满足条件(ACK_SN==VtA)&&(VtA!=VtS)的状态报告,而相同状态报告的连续接收次数大于或等于RH,则认为这个状态报告肯定不是之前的某个由于底层Harq重传迟到的,则可以认定它是一个被裁剪过的状态报告。这时候对于一个被裁减过的状态报告,其中ACK_SN域实际应该是一个接收端未完整接收的RLC PDU的SN,所以RLC AM发送端将ACK_SN域对应的RLCPDU进行重传,就可以触发RLC AM接收端接收完整该RLC PDU,使得RLC AM接收端接收滑窗前移,反过来使得RLC AM发送端发送滑窗前移,最终快速结束RLC AM发送端发送滑窗的停滞,避免后续的RLC断流以及UE或者承载被释放的问题。
具体本发明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实施。
首先设置一个变量RH,保证RH大于或等于底层设置的Harq最大重传次数;然后为对应的RLC AM承载设置两个变量:RlcAckedVtaSN和RlcAckedVtaCount,用于记录最后一次符合条件的状态报告的ACK_SN的值,以及连续接收到相同符合条件的状态报告的次数,RlcAckedVtaSN初始化为0xFFFF,RlcAckedVtaCount初始化为0。设当前收到的状态报告中的ACK_SN域的值为AckSn,本发明中RLC具体处理状态报告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S601,判断该状态报告是否没有包含任何NACK_SN域,如果为真则继续执行步骤S602,否则转到步骤S606。
步骤S602,判断当前是否满足((AckSn==VtA)&&(VtA !=VtS)),如果为真则继续执行步骤S603,否则转到步骤S606。
步骤S603,判断是否满足(AckSn==RlcAckedVtaSN),如果为真则继续执行步骤S604,否则设置RlcAckedVtaSN=AckSn并且RlcAckedVtaCount=1,之后退出,结束状态报告的处 理流程。
步骤S604,执行RlcAckedVtaCount=RlcAckedVtaCount+1。
步骤S605,判断是否满足(RlcAckedVtaCount==RH),如果为真,则重传AckSn对应的RLC PDU,然后重新初始化RlcAckedVtaSN为0xFFFF,RlcAckedVtaCount为0,之后退出,结束状态报告的处理流程;如果为假,则直接退出,结束状态报告的处理流程。
步骤S606,设置RlcAckedVtaSN为0xFFFF,RlcAckedVtaCount为0,继续原有状态报告的处理流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改进了原有RLC协议处理状态报告的机制,在RLC AM发送端通过自己的发送滑窗的当前情况和接收到的状态报告的内容,判断这是否是一个被裁减过的状态报告,从而提取出需要重传的信息,给RLC AM接收端进行重传,使得RLC AM接收端的接收滑窗前移,从而促使RLC AM发送端的发送滑窗前移,避免由于RLC AM发送端滑窗出现的RLC满断流以及后续的RLC超过最大重传次数导致承载或者UE被释放的问题,提高了LTE网络的空口效率和稳定性。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为确认模式的无线链路控制RLC AM发送端接收RLC AM接收端发送的RLC AM状态报告;
所述RLC AM发送端判断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
若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则根据所述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重传处理,把所述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以及
若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则根据所述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
其中,当RLC AM接收端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小于当前要发送的RLC AM状态报告时,按照所述调度带宽对RLC AM状态报告进行裁剪,形成所述裁剪状态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RLC AM接收端发送RLC AM状态报告之前,还包括:
所述RLC AM发送端向所述RLC AM接收端发送无线链路控制数据单元RLC PDU;以及
所述RLC AM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RLC PDU产生RLC AM状态报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C AM发送端判断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包括:
判断所述RLC AM状态报告中是否只包含所述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标识;
判断所述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
判断所述RLC AM发送端是否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以及
若所述RLC AM状态报告中只包含所述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PDU的标识、所述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并且所述RLC AM发送端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则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否则,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RLC AM状态报告得到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在RLC AM发送端中把序列号小于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RLC PDU删除;以及
把所述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且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
5.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RLC AM接收端,用于发送配置为确认模式的无线链路控制RLC AM状态报告;
RLC AM发送端,用于接收所述RLC AM状态报告,并判断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若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则根据所述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重传处理,把所述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若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则根据所述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
其中,当RLC AM接收端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小于当前要发送的RLC AM状态报告时,按照所述调度带宽对RLC AM状态报告进行裁剪,形成所述裁剪状态报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LC AM发送端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RLC AM状态报告;
状态报告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还是正常状态报告;
状态报告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时,根据所述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重传处理,当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时,根据所述RLC AM状态报告的相应标识进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判断单元包括:
标识识别单元,用于判断所述RLC AM状态报告中是否只包含所述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无线链路控制数据单元RLC PDU的标识;
重传次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以及
存储识别单元,用于判断所述RLC AM发送端是否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
其中,若所述RLC AM状态报告中只包含所述RLC AM接收端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标识、所述RLC AM发送端接收到的RLC AM状态报告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系统设定的重传次数并且所述RLC AM发送端存在已经发出但未被接收端确认的RLC PDU,则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裁剪状态报告,否则,所述RLC AM状态报告是正常状态报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处理单元包括:
裁剪状态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把所述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以及
正常状态报告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LC AM状态报告得到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再在RLC AM发送端中把序列号小于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但不需要重传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RLC PDU删除,并把所述RLC AM状态报告中标识为没有完整接收且需要重传的RLC PDU进行重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LC AM发送端还包括: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RLC AM接收端发送无线链路控制数据单元RLC PDU。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48235.9A CN102957522B (zh) | 2011-08-24 | 2011-08-24 |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PCT/CN2012/072266 WO2012155619A1 (zh) | 2011-08-24 | 2012-03-13 | 一种rlc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48235.9A CN102957522B (zh) | 2011-08-24 | 2011-08-24 |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57522A CN102957522A (zh) | 2013-03-06 |
CN102957522B true CN102957522B (zh) | 2017-05-10 |
Family
ID=4717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4823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7522B (zh) | 2011-08-24 | 2011-08-24 |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57522B (zh) |
WO (1) | WO201215561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59959B (zh) * | 2016-07-25 | 2020-10-30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专网无线通信系统中上报接收数据状态的方法 |
CN108282273B (zh) * | 2017-01-05 | 2024-03-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KR102262269B1 (ko) * | 2017-04-26 | 2021-06-0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lc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8809540B (zh) * | 2017-05-05 | 2021-09-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07172649A (zh) * | 2017-07-26 | 2017-09-15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WO2020034133A1 (zh) * | 2018-08-16 | 2020-0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0971352B (zh) * | 2018-09-30 | 2021-01-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增强rlc分片的harq重传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2019306B (zh) * | 2019-05-28 | 2022-02-18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
CN112637876B (zh) * | 2020-12-30 | 2023-05-12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CN116963163A (zh) * | 2022-04-18 | 2023-10-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状态报告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
CN114826495B (zh) * | 2022-06-22 | 2022-09-16 | 深圳市佳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nr、rlc、am分片丢失报告开销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7556A (zh) * | 2004-05-12 | 2005-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状态报告的传输方法 |
CN101651527A (zh) * | 2008-08-11 | 2010-0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重传上报方法、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
CN101989899A (zh) * | 2009-07-31 | 2011-03-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触发状态报告的方法及接收侧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7630B (zh) * | 2009-10-23 | 2015-04-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链路扩充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895372B (zh) * | 2010-06-29 | 2013-04-03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无线链路控制层确认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 |
-
2011
- 2011-08-24 CN CN201110248235.9A patent/CN1029575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3-13 WO PCT/CN2012/072266 patent/WO201215561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7556A (zh) * | 2004-05-12 | 2005-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状态报告的传输方法 |
CN101651527A (zh) * | 2008-08-11 | 2010-0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重传上报方法、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
CN101989899A (zh) * | 2009-07-31 | 2011-03-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触发状态报告的方法及接收侧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57522A (zh) | 2013-03-06 |
WO2012155619A1 (zh) | 2012-1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57522B (zh) |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US10667248B2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NDI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using the same | |
US11139921B2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handling status information of data units | |
CN102047586B (zh) |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用户设备 | |
US7936731B2 (en) | Method of processing HARQ by considering measurement gap | |
CN103138905B (zh) | Rlc数据包传输的确认方法及rlc am实体发送方 | |
CN103974409B (zh) | 用于考虑到时间校准计时器的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 |
EP3603138B1 (en) |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windows with split bearers | |
US20100303054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sp setting to minimize duplicate packet transmissions | |
TW200306712A (en) | Scheme to retransmit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s dur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res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A2722058C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ndi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using the same | |
US11133898B2 (en) | Retransmission handling at TTI length switch | |
WO2014026386A1 (zh) |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6171004A (zh) | 一种rlc数据包分流方法及基站 | |
CN108400842A (zh) | 一种应用于接收方的状态报告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3516492A (zh) | 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 |
KR101617044B1 (ko) | 피어 엔티티의 전송 상태 정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유닛 재전송 방법 | |
WO2018192383A1 (zh) | 反馈信息接收方法、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GB2461378A (en) | Processing a new data indicator dur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