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通常,车用空调是车辆的一部分,该空调被安装在车辆中,其目的是在夏季对车辆内部进行冷却,在冬季对车辆内部进行加热,或者在雨季或者冬季从挡风玻璃除霜,从而确保驾驶者的前后视野。这样的空调通常同时包括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从而通过选择性地将内部空气或者外部空气引入到空调中、对引入的空气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并将被加热或者被冷却的空气吹送到车辆中的步骤,而对车辆的内部进行加热、冷却或者通风。
根据吹风机单元、蒸发器单元和加热器芯单元的安装结构,空调被分成三片式空调、半中心式空调和中心安装式空调,在三片式空调中,吹风机单元、蒸发器单元和加热器芯单元独立地设置,在半中心式空调中,蒸发器单元和加热器芯单元嵌入在空调壳体中,并且吹风机单元被分开安装,在中心安装式空调中,所述三个单元均嵌入在空调壳体中。
近来,已经公开了独立式空调,该独立式空调根据驾驶者或者乘客的需求分别并单独将不同温度的空气提供给车辆内部的驾驶者座位和乘客座位,从而单独地加热和冷却座位。
图1示出了半中心式空调。在图1中,空调1包括:空调壳体10,具有形成在其入口上的空气流入口11以及安装在其出口上的除霜通风口12a、正面通风口12b以及地板通风口12c和12d,这样,通过模式门16来调节打开程度;吹风机(未示出),连接到空调壳体10的空气流入口11,用于输送内部空气或者外部空气;蒸发器2和加热器芯3,安装在空调壳体10的空气通道上;温度调节门15,安装在蒸发器2和加热器芯3之间,用于调节冷空气通道P1和暖空气通道P2的打开程度,其中,冷空气通道P1绕过加热器芯3,暖空气通道P2穿过加热器芯3。
此外,地板通风口12c和12d分为用于前排座位的地板通风口12c和用于后座位的地板通风口12d。
另外,正面通风口12b包括用于向车辆内部中央排放空气的中部通风口和形成在中部通风口两侧的用于向车辆内部的两侧排放空气的侧部通风口。
此外,温度调节门15包括:旋转轴15b,可旋转地安装在空调壳体10的两侧壁上;板15a,形成在旋转轴15b的一侧。模式门16包括:旋转轴16b,可旋转地安装在空调壳体10的两侧壁上;板16a,形成在旋转轴16b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模式门16,可使用中部枢转门,该中部枢转门具有形成在旋转轴16b的两侧的板16c。
温度调节门15和模式门16分别连接到凸轮(未示出)或者操纵杆(未示出),所述凸轮或者操纵杆通过安装在空调壳体10的外表面上的致动器(未示出)驱动,并被可旋转地操作,从而调节冷空气通道P1和暖空气通道P2的打开程度或者打开或关闭通风口12a至12d。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1,在最大冷却模式的情况下,温度调节门15打开冷空气通道P1并关闭暖空气通道P2。相应地,由吹风机(未示出)吹送的空气在通过蒸发器2时通过与在蒸发器2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转变成冷空气,接着,通过冷空气通道P1朝着混合室(MC)流动。此后,被转变的空气通过因预定空调模式而被打开的通风口12a至12d而排放到车辆的内部,从而对车辆的内部进行冷却。
此外,在最大加热模式的情况下,温度调节门15关闭冷空气通道P1并打开暖空气通道P2。相应地,由吹风机(未示出)吹送的空气通过蒸发器2,在经由暖空气通道P2通过加热器芯3时与加热器芯3内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转变成热空气,接着,朝着混合室(MC)流动。此后,被转变的空气通过因预定空调模式而被打开的通风口12a至12d而排放到车辆的内部,从而对车辆的内部进行加热。
与此同时,在不是最大冷却模式而是半冷却模式的情况下,温度调节门15旋转到中间位置,相对于混合室(MC)打开冷空气通道P1和暖空气通道P2二者。相应地,通过蒸发器2的冷空气和通过加热器芯3的暖空气朝着混合室(MC)流动,并彼此混合,接着,通过因预定空调模式而被打开的通风口12a至12d而被排放到车辆的内部。
另外,存在三个模式门16用于打开和关闭除霜通风口12a、正面通风口12b以及地板通风口12c和12d。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对于用于打开和关闭正面通风口12b的模式门16,用于打开和关闭正面通风口12b的侧通风口的板16c形成得太小而不能完全地关闭侧通风口,为了对车辆的窗户除霜,从而定量的空气被排放到正面通风口12b的侧通风口而不考虑任何空气排放模式。
然而,为了将定量的空气恒定地排放到正面通风口12b的侧通风口,形成在模式门16的两端处的板16c必须形成为比形成在模式门16的中部处的板16a小。
另外,在安装了三个模式门16用于打开和关闭除霜通风口12a、正面通风口12b和地板通风口12c和12d的情况下,这里不会有问题,因为仅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正面通风口12b的侧通风口的模式门16的端板16c形成得较小。
另外,在利用一个或两个模式门以打开和关闭除霜通风口12a、正面通风口12b以及地板通风口12c和12d的空调中,在模式门的端板16c形成得比较小的情况下,这会因为朝向除霜通风口12a或地板通风口12c和12d泄露预定量的空气而引起空调性能的劣化。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附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100包括:空调壳体110,具有形成在其一侧(入口侧)的空气流入口111以及形成在其另一侧(出口侧)的用于排放通过空气流入口111被引入的空气的多个空气流出口116;蒸发器101和加热器芯102,安装在空调壳体110内的空气通道110c上,并且彼此隔开预定间隔;温度调节门120,安装在空调壳体110内的蒸发器101和加热器芯102之间的空气通道110c上,用于控制冷空气通道P1和暖空气通道P2的打开程度,其中,冷空气通道P1绕过加热器芯102,暖空气通道P2穿过加热器芯102;模式门130,分别安装在空调壳体110内的空气流出口116上,用于调节多个空气流出口116的打开程度。
此外,通过组装单独形成的左壳体110a和右壳体110b而构成空调壳体110。
此外,吹风机(未示出)安装在空调壳体110的空气流入口111上,以选择性地通过被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未示出)打开和关闭的内部空气入口(未示出)或外部空气入口(未示出)引入并吹送内部空气或外部空气。
另外,多个空气流出口116是:用于朝着车辆的前窗排放空气的除霜通风口112,用于朝着坐在前座位上的乘客的正面排放空气的正面通风口113,用于朝着乘客的脚部排放空气的地板通风口114和115,并且,除霜通风口112、正面通风口113以及地板通风口114和115按顺序形成。
正面通风口113被分成中部通风口113a和侧通风口113b,即,正面通风口113包括形成在正面通风口113内部的中部的用于朝向车辆内部的中部排放空气的中部通风口113a以及形成在中部通风口113a的两侧的用于朝向车辆内部的两侧排放空气的侧通风口113b。在这种情况下,中部通风口113a和侧通风口113b通过多个分隔件113c彼此分开。
地板通风口114和115分成:用于前排座位的地板通风口114,用于朝着坐在前排座位上的乘客的脚部排放空气;用于后排座位的另一地板通风口115,用于朝着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乘客的脚部排放空气。
与此同时,分隔壁117形成在位于加热器芯102的后部的暖空气通道P2与地板通风口114和115之间,以将它们彼此隔开。
另外,温度调节门120和模式门130连接到安装在空调壳体110的外表面上的致动器160,并被可旋转地操作,以控制冷空气通道P1、暖空气通道P2以及通风口112至115的打开程度。
模式门130包括齿轮轴140和薄板构件150。
齿轮轴140可旋转地安装在空调壳体110的内部,并具有分别形成在其两端部的齿轮部141。在这种情况下,齿轮轴140的被布置得比齿轮部141更朝外的端部可旋转地结合到空调壳体110的两内侧。
这里,优选的是,齿轮轴140布置在多个空气流出口116中的正面通风口113下方。即,齿轮轴140布置在正面通风口113下方,齿轮轴140位于在除霜通风口112与地板通风口114和115之间滑动运动的薄板构件150的运动路径的中部,以在整个空气排放模式下稳定地支撑薄板构件150。
薄板构件150滑动地安装得在空调壳体110的内部并靠近通风口112到115,并且在与齿轮轴140的齿轮部分141啮合的状态下滑动地操作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112到115。
薄板构件150包括轨道部155,轨道部155设置在薄板构件150的两端部并且具有多个齿轮孔155a和155b,以与齿轮轴140的齿轮部141啮合。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多个齿轮孔155a和155b的轨道部155沿薄板构件150的滑动方向形成在薄板构件150的两端部。
与此同时,如图11所示,在如上所述地中部通风口113a设置在正面通风口113内部的中部并且侧通风口113b设置在中部通风口113a的两侧的情况下,轨道部155形成在薄板构件150的两端部。然而,如图12所示,在侧通风口113b设置在正面通风口113内部的中部并且中部通风口113a设置在侧通风口113b的两侧的情况下,轨道部155形成在侧通风口113b的两侧。
这里,在图12中示出的通风口113的结构中,齿轮部141和稍后将描述的引导部件118以及轨道部155都位于侧通风口113b的两侧。
此外,轨道槽部156沿薄板构件150的滑动方向形成在与薄板构件150的轨道部155面对的空调壳体110的内表面中,以滑动地支撑轨道部155的端部。
这里,轨道槽部156沿空调壳体110内部的多个空气流出口116的两侧延伸,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优选的是,轨道槽部156形成在除霜通风口112和地板通风口114中,但是如图8所示,不形成在正面通风口113中。换言之,因为正面通风口113的侧通风口113b必须恒定地排放空气,所以在省略轨道槽部156的情况下,空气可通过位于薄板构件150的轨道部155与空调壳体110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被恒定地排出。
换言之,间隙159形成在空调壳体110的内表面与轨道部155之间,空调壳体110的内部空气还通过间隙159和稍后将描述的切割部118a被恒定地排出。
同时,优选的是,轨道槽部156仅在切割部118a的外部区域上形成,但是如图10所示,轨道槽部156还可以在切割部118a的内部区域上形成,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通孔156b形成在轨道槽部156的与切割部118a的内部区域对应的侧边156a中,从而还可通过通孔156b、间隙159和切割部118a恒定地排放空调壳体110的内部空气。
在图10中,与切割部118a的内表面对应的轨道槽部156的下侧156a通过通孔156b打开,轨道槽部的上侧通过切割部118a打开。
此外,因为通过组装左壳体110a和右壳体110b来构成空调壳体110,所以轨道槽部156分别形成在与薄板构件150的轨道部155面对的左壳体110a和右壳体110b的内表面上。
因此,模式门130的薄板构件150被支撑于分别形成在左壳体110a和右壳体110b上的轨道槽部156之间。
另外,薄板构件150和轨道槽部156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半径,薄板构件150与通风口112到115相接触地安装在空调壳体110内部。
因此,当齿轮轴140旋转时,薄板构件150可在沿轨道槽部156滑动地操作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112到115。
此外,因为薄板构件150和轨道槽部156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半径,即,相同的曲率,所以这防止薄板构件150在滑动地操作时薄板构件150变形。
优选的是,薄板构件150通过塑性材料注射成型的并且,如果不存在操作上或者韧性上的问题的话,薄板构件150被形成为尽可能的薄。
此外,薄板构件150包括:开口部154,用于根据空气排放模式选择性地打开正面通风口113;第一门部151,设置在开口部154的一侧,用于选择性地关闭正面通风口113;第二门部152,设置在开口部154的另一侧,用于选择性关闭地板通风口114和115。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门部151和第二门部152在薄板构件150的滑动方向上彼此分开,并且通过桥部153彼此一体地连接。
如上所述,因为本发明使用单个薄板构件150,所以本发明可由于模式门130的简单的整体结构而减少组件的数量、减轻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增强耐用度,减小空调100的尺寸并防止由于注塑产品引起的气味,并且可再利用。
此外,齿轮孔155a和155b分别形成在第一门部151和开口部154的侧边上,但是齿轮孔不形成在第二门部152的侧边上。
此外,第一门部151形成为关闭除霜通风口112、正面通风口113以及地板通风口114和115中的至少两个通风口。即,第一门部151为在滑动方向上同时关闭通风口112到115中的两个相邻的通风口那么长,当然,当第一门部151沿逆时针方向滑动到最大时,仅一个通风口,即,除霜通风口112被关闭。
这里,优选的是,第一门部151为同时关闭除霜通风口112和正面通风口113或者同时关闭正面通风口113以及地板通风口114和115那么大。
此外,第二门部152形成为关闭通风口112到115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口。
换言之,第二门部152为沿滑动方向关闭通风口112到115中的一个通风口那么长,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二门部152具有关闭地板通风口114和115的尺寸。
如上所述,可关闭通风口112到115中的两个通风口的第一门部151的滑动方向上的长度比可关闭通风口112到115中的一个通风口的第二门部152的滑动方向上的长度长。
同时,用于将第一门部151和第二门部152彼此一体连接的桥部153分别形成在与形成为分割正面通风口113内部的中部通风口113a和侧通风口113b的多个分隔件113c对应的位置处。
此外,薄板构件150的开口部154形成在第一门部151与第二门部152之间,以根据薄板构件150的滑动位置来打开通风口112到115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口。
开口部154通过使第一门部151和第二门部152彼此连接的桥部153而形成,并且单独地形成在多个桥部153之间。
与此同时,优选的是,开口部154具有打开一个通风口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在开口部154分别跨过两个通风口的情况下,它们可分别部分地打开所述两个通风口。
此外,用于引导齿轮部141与形成在轨道部155中的齿轮孔155a和115b平滑地啮合的一对引导肋158突出地形成在与齿轮轴140的齿轮部141面对的薄板构件150的轨道部155的一侧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对引导肋158以预定间隔彼此隔开,即,一对引导肋158沿轨道部155的纵向形成在齿轮孔155a和155b的两侧。
因此,齿轮轴140的齿轮部141插入于一对引导肋158之间,以与齿轮孔155a和155b平滑地啮合。
此外,与薄板构件150的轨道部155叠置为覆盖所述轨道部155的引导部件118形成在位于轨道槽部156的一侧的空调壳体110的内表面上。
因此,引导部件118紧密地叠置到薄板构件150的轨道部155的一侧,以密闭薄板构件150的齿轮孔155a和155b,从而引导部件118防止空气通过穿过薄板构件150的齿轮孔155a和155b而泄露。
于此同时,引导部件118相对于薄板构件150位于齿轮轴140的相对侧,以不与齿轮轴140的齿轮部141冲突。即,齿轮轴140、薄板构件150和引导部件118在空调壳体110内部沿气流方向按顺序布置。
此外,薄板构件150通过空调壳体110内部的气流的风压与空调壳体110的引导部件118进行接触,以从而防止空气泄露。
此外,恒定排放装置119形成在模式门130的轨道部155以及空调壳体110的引导部件118上,以朝向除霜通风口112、正面通风口113和地板通风口114和115中的一个通风口恒定地排放空调壳体110的内部空气。
恒定排放装置119包括:多个齿轮孔155a和155b,形成在模式门130的轨道部155上,以与齿轮轴140的齿轮部141啮合;切割部118a,通过沿薄板构件150的滑动方向切割引导部件118的预定部分而形成在空调壳体110的引导部件118上,其中,穿过齿轮孔155a和155b以及切割部118a的空气朝向一个通风口被恒定地排放。
这里,所述一个通风口是正面通风口113,更具体地说,是正面通风口113的侧通风口113b。
另外,切割部118a形成在引导部件118上,引导部件118分别形成在正面通风口113的两个侧通风口113b处。
即,如图9所示,形成在薄板构件150的两端轨道部155上的齿轮孔155a和155b被位于除霜通风口112以及地板通风口114和115处的引导部件118覆盖和封闭,但是如图8所示,齿轮孔155a和155b通过位于正面通风口113的侧通风口113b处的切割部118a打开,切割部118a位于正面通风口113的侧通风口113b上。
因此,不考虑任何空气排放模式,通过薄板构件150的齿轮孔155a和155b以及切割部118a仅朝向正面通风口113的侧通风口113b恒定地排放空气。
如上所述,不需要为了朝向正面通风口113的侧通风口113b恒定地排放空气而在薄板构件150上构造额外的排放结构,本来形成在薄板构件150上的齿轮孔155a和155b被用作恒定排放结构,从而由于简单的结构可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即使在使用单个的薄板构件150的情况下,空气也仅朝向正面通风口113的侧通风口113b恒定地排放,但是不会泄露到除霜通风口112或者地板通风口114和115,从而增强了空调性能。
此外,在正面通风口113的侧通风口113b处,空气不仅通过薄板构件150的轨道部155的齿轮孔155a和155b恒定地排放还由于形成在引导部件118上的切割部118a通过位于轨道部155的端部与空调壳体110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恒定地排放。
于此同时,形成在第二门部152的两端部的轨道部155没有齿轮孔,即,因为第二门部152不运动到正面通风口113,所以不需要在第二门部152的轨道部155中形成用于恒定地排放空气的齿轮孔。
此外,如图4所示,在第一门部151中,用于关闭正面通风口113的区域根据空气排放模式而变化。参照图4,在如图14中所示的地板模式中,第一门部151的“a”区域关闭正面通风口113,在如图17中示出的混合模式中,“b”区域关闭正面通风口113,在如图15中示出的除霜模式中,“c”区域关闭正面通风口113。
换言之,在第一门部151关闭正面通风口113的空气排放模式中,形成在第一门部151的轨道部155上的齿轮孔155a必须通过与齿轮轴140的齿轮部141啮合而用于传递动力,并且在恒定空气排放期间用作流动通道。
另外,因为在开口部154打开正面通风口113的空气排放模式(正面模式和两级模式)中,空气可通过开口部154朝向正面通风口113排放,所以好处是,形成在开口部154的轨道部155上的齿轮孔155b通过与齿轮轴140的齿轮部141啮合仅起到动力传递的作用。
因此,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形成在第一门部151的轨道部155上的齿轮孔155a的面积比形成在开口部154的轨道部155上的齿轮孔155b的面积大。
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门部151的齿轮孔155a比开口部154的齿轮孔155b宽时,齿轮孔155a与齿轮轴140的齿轮部141平滑地啮合,以确保用于恒定地排放空气的流动路径。
这里,优选的是,第一门部151的齿轮孔155a的宽度沿与薄板构件150的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与齿轮轴平行的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形成在第一门部151的轨道部155上的齿轮孔155a比形成在开口部154的轨道部155上的齿轮孔155b大,从而齿轮孔155a可通过与齿轮轴140的齿轮部141啮合而平滑地起到动力传递的作用,并且在恒定空气排放期间减小通道阻力并增加风量(air volume)。
此外,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恒定排放装置119的另一实施例中,恒定排放装置119包括:多个齿轮孔155a和155b,形成在模式门130的轨道部155上,以与齿轮轴140的齿轮部141啮合;多个通孔,形成在与所述多个齿轮孔155a和155b相对应的空调壳体110的引导部件118上,其中,流经齿轮孔155a和155b以及所述通孔的空气朝向一个通风口恒定排放。
换言之,代替形成在空调壳体110的引导部件118上的切割部118a,形成在引导部件118上的与所述多个齿轮孔155a和155b相对应的通孔可起到恒定空气排放的功能。
同时,为了减小空调壳体100的尺寸,安装在蒸发器101与加热器芯102之间的温度调节门120可像模式门130中那样包括齿轮轴121和薄板构件122。即,温度调节门120包括:齿轮轴121,通过致动器(未示出)旋转;薄板构件122,与齿轮轴121啮合,用于在当齿轮轴121旋转时在空调壳体110内部竖直地滑动的同时调节冷空气通道P1和暖空气通道P2的打开程度。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的每个空气排放模式,为了简洁的目的,将基于制冷模式来描述。
A.通风模式
如图13所示,在通风模式下,通过齿轮轴140的旋转,第一门部151关闭除霜通风口112,并且第二门部关闭地板通风口114和115,在这种情况下,薄板构件150的开口部154在位于正面通风口113的同时打开正面通风口113。
因此,通过吹风机吹入的空气在流经蒸发器101时变成冷空气。
在流经蒸发器101时被冷却的冷空气通过温度调节门120而绕过加热器芯102,随后通过由薄板构件150打开的正面通风口113朝向车辆内部的乘客的正面排放。
B.地板模式
如图14所示,在地板模式下,当齿轮轴140在通风模式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时,薄板构件150的第一门部151同时关闭除霜通风口112和正面通风口113,在这种情况下,薄板构件150的开口部154在位于地板通风口114和115的同时打开地板通风口114和115。
这里,第二门部152下降到第二门部152与分隔壁117叠置的位置。
因此,通过吹风机吹入的空气在流经蒸发器101时变成冷空气。
在流经蒸发器101时被冷却的冷空气通过温度调节门120而绕过加热器芯102,随后通过由薄板构件150打开的地板通风口114和115朝向车辆内部的乘客的脚部排放。
C.除霜模式
如图15所示,在除霜模式下,当齿轮轴140沿顺时针方向在地板模式的位置又旋转预定角度时,薄板构件150的第一门部151同时关闭正面通风口113以及地板通风口114和115,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一门部151偏离除霜通风口112,所以除霜通风口112被打开。
这里,第二门部152和开口部154下降到它们与分隔壁117叠置的位置。
因此,通过吹风机吹入的空气在流经蒸发器101时变成冷空气。
在流经蒸发器101时被冷却的冷空气通过温度调节门120而绕过加热器芯102,随后通过由薄板构件150打开的除霜通风口112朝向车辆内部的窗户供应,以除霜。
D.两级模式和混合模式
参照图16,将简要描述两级模式。两级模式是当薄板构件150的开口部154跨在正面通风口113与地板通风口114和115之间时正面通风口113以及地板通风口114和115同时被打开的模式。
参照图17,混合模式是当薄板构件150的第一门部151的中央位于正面通风口113时,正面通风口113被关闭而除霜通风口112以及地板通风口114和115同时被打开的模式。
因为薄板构件150的齿轮孔155a和155b通过形成在引导部件118上的切割部118a打开,而不靠考虑空气排放模式,所以空气被恒定地排放到正面通风口113的侧通风口113b。
如上所述,虽然切割部118a形成在正面通风口113的侧通风口113b的引导部件118上并且齿轮孔155a和155b形成在由切割部118a打开的薄板构件150中从而通过齿轮孔155a和155b朝向侧通风口113b恒定地排放空气的结构应用于半中心式空调,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按照相同的方式应用于各种空调,例如,中心安装式空调、三片式空调、独立式空调和其他类型的空调,可提供与应用于半中心式空调的结构相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