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6360B - 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和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和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46360B CN102946360B CN201210508944.0A CN201210508944A CN102946360B CN 102946360 B CN102946360 B CN 102946360B CN 201210508944 A CN201210508944 A CN 201210508944A CN 102946360 B CN102946360 B CN 1029463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 network flow
- judged result
- messag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包括:检测单元,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及统计;判断单元,在检测到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是否采取丢弃数据包处理;确定单元,接收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第一处理单元,在判断所述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同时控制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流量超过阈值时,在对其进行丢包处理的同时,向发送端发送缓冲区拥塞的报文,从而使得发送端认为接收端拥堵,主动降低报文发送速率,使得在减少出口带宽的同时,减少入口带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和一种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P2P(PointtoPoint,点对点)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越来越丰富。P2P在繁荣互联网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互联网带宽。目前P2P流量目前在网络上的占比已经超过50%,部分网络由于P2P下载泛滥,直接影响了HTTP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等日常网络应用,引发用户对运营商的不满。运营商通过扩充网络容量来应对互联网流量的迅速上涨,但花费巨大投资建立起来的网络还是会因为P2P引起的网络拥塞而使网络可用性降低,影响了电信的服务质量。
由于互联网P2P流量的迅速增长,大量的运营商网络带宽被侵占,造成网络拥塞,使正常的互联网应用业务收到严重影响。为保证网络传输质量,运营商开始尝试控制P2P带宽的方法:在运营商的链路上放置深度包检测设备,识别P2P协议,设置控制阈值,当流量超过阈值采用丢包的方式对P2P的带宽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
(1)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协议栈或P2P客户端会检测到网络丢包,启动报文重传,从而造成后续的报文突发;
(2)此方法仅减少了链路出口的P2P带宽,但入口P2P的带宽未得到控制。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减少出口带宽的同时减少入口带宽,从而缓解流量对网络造成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减少出口带宽的同时减少入口带宽,从而缓解流量对网络造成的压力。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包括:检测单元,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及统计;判断单元,在检测到所述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是否采取丢弃数据包处理;确定单元,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第一处理单元,在判断所述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同时控制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点对点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流量数据包的类型,如果数据包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则进行丢包,从而减少接收端的带宽,但是发送端的带宽没有得到控制。又由于传输控制协议栈或P2P客户端会检测到丢弃的数据包,并可能对传输控制协议类型的网络丢包进行报文重传,因此本方案在进行丢包的同时,向发送端发送缓冲区拥塞的报文,从而使得发送端认为接收端拥堵,主动降低报文发送速率,使得在减少出口带宽的同时,减少入口带宽,对传输控制协议重传的突发速率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在判断所述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用户数据包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用户数据包协议类型的发送端不受接收端的控制,因此,不必发报文给发送端。所以在流量超过阈值时,可以直接将协议类型为用户数据包的协议进行丢包处理,而不必采取其他措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转发单元,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时,转发所述数据包。
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判断单元判断还不需要采取丢包处理时,则将数据包通过路由器等进行转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算法包括CAR算法。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CAR算法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包括TCP窗口为0的通知报文。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TCP窗口的大小来反映接收端能供给发送端的缓冲区的大小,这样在缓冲区大小变化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滑动窗口。通过调整TCP的窗口大小可以调节通信双方的工作节奏,当TCP窗口为0时,则表示接收端不能再为发送端提供缓冲区,从而使发送端的发送速率降低,达到减少入口带宽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流量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02,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及统计;步骤204,在检测到所述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是否采取丢弃数据包处理;步骤208,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步骤210,在判断所述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同时控制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点对点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流量数据包的类型,如果数据包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则进行丢包,从而减少接收端的带宽,但是发送端的带宽没有得到控制。又由于传输控制协议栈或P2P客户端会检测到丢弃的数据包,并可能对传输控制协议类型的网络丢包进行报文重传,因此本方案在进行丢包的同时,向发送端发送缓冲区拥塞的报文,从而使得发送端认为接收端拥堵,主动降低报文发送速率,使得在减少出口带宽的同时,减少入口带宽,对传输控制协议重传的突发速率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10还包括:在判断所述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用户数据包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用户数据包协议类型的发送端不受接收端的控制,因此,不必发报文给发送端。所以在流量超过阈值时,可以直接将协议类型为用户数据包的协议进行丢包处理,而不必采取其他措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08还包括:转发单元,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时,转发所述数据包。
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判断单元判断还不需要采取丢包处理时,则将数据包通过路由器等进行转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算法包括CAR算法。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CAR算法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包括TCP窗口为0的通知报文。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TCP窗口的大小来反映接收端能供给发送端的缓冲区的大小,这样在缓冲区大小变化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滑动窗口。通过调整TCP的窗口大小可以调节通信双方的工作节奏,当TCP窗口为0时,则表示接收端不能再为发送端提供缓冲区,从而使发送端的发送速率降低,达到减少入口带宽的目的。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点对点流量超过阈值时,可以采取丢包处理,同时控制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使得发送端的发送速率降低。这样在降低出口带宽的同时降低网络的入口带宽,从而缓解流量对网络造成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缓冲区可接收的数据序列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100包括:检测单元102,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及统计;判断单元104,在检测到所述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是否采取丢弃数据包处理;确定单元106,接收所述判断单元104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第一处理单元108,在判断所述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同时控制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点对点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流量数据包的类型,如果数据包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则进行丢包,从而减少接收端的带宽,但是发送端的带宽没有得到控制。又由于传输控制协议栈或P2P客户端会检测到丢弃的数据包,并可能对传输控制协议类型的网络丢包进行报文重传,因此本方案在进行丢包的同时,向发送端发送缓冲区拥塞的报文,从而使得发送端认为接收端拥堵,主动降低报文发送速率,使得在减少出口带宽的同时,减少入口带宽,对传输控制协议重传的突发速率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110,在判断所述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用户数据包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用户数据包协议类型的发送端不受接收端的控制,因此,不必发报文给发送端。所以在流量超过阈值时,可以直接将协议类型为用户数据包的协议进行丢包处理,而不必采取其他措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转发单元112,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时,转发所述数据包。
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判断单元判断还不需要采取丢包处理时,则将数据包通过路由器等进行转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算法包括CAR算法。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CAR算法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包括TCP窗口为0的通知报文。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TCP窗口的大小来反映接收端能供给发送端的缓冲区的大小,这样在缓冲区大小变化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滑动窗口。通过调整TCP的窗口大小可以调节通信双方的工作节奏,当TCP窗口为0时,则表示接收端不能再为发送端提供缓冲区,从而使发送端的发送速率降低,达到减少入口带宽的目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02,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及统计;步骤204,在检测到所述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是否采取丢弃数据包处理;步骤208,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步骤210,在判断所述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同时控制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点对点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流量数据包的类型,如果数据包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则进行丢包,从而减少接收端的带宽,但是发送端的带宽没有得到控制。又由于传输控制协议栈或P2P客户端会检测到丢弃的数据包,并可能对传输控制协议类型的网络丢包进行报文重传,因此本方案在进行丢包的同时,向发送端发送缓冲区拥塞的报文,从而使得发送端认为接收端拥堵,主动降低报文发送速率,使得在减少出口带宽的同时,减少入口带宽,对传输控制协议重传的突发速率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10还包括:在判断所述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用户数据包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用户数据包协议类型的发送端不受接收端的控制,因此,不必发报文给发送端。所以在流量超过阈值时,可以直接将协议类型为用户数据包的协议进行丢包处理,而不必采取其他措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08还包括:转发单元,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时,转发所述数据包。
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判断单元判断还不需要采取丢包处理时,则将数据包通过路由器等进行转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算法包括CAR算法。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CAR算法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包括TCP窗口为0的通知报文。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TCP窗口的大小来反映接收端能供给发送端的缓冲区的大小,这样在缓冲区大小变化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滑动窗口。通过调整TCP的窗口大小可以调节通信双方的工作节奏,当TCP窗口为0时,则表示接收端不能再为发送端提供缓冲区,从而使发送端的发送速率降低,达到减少入口带宽的目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302,数据包处理进入流量控制CAR算法判决。
步骤304,判断是否采取丢包处理。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进入步骤308,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进入步骤306。
步骤306,需要采取丢包处理,判断丢包处理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是否是TCP协议。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进入步骤308,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进入步骤310。
步骤308,向发送端发送窗口为0报文。可以通过TCP窗口的大小来反映接收端能供给发送端的缓冲区的大小,这样在缓冲区大小变化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滑动窗口。通过调整TCP的窗口大小可以调节通信双方的工作节奏,当TCP窗口为0时,则表示接收端不能再为发送端提供缓冲区,从而使发送端的发送速率降低,达到减少入口带宽的目的。
步骤310,进行丢包处理。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如下:
步骤402,在运营商网络接入层或骨干部署DPI(DeepPacketInspection,深度包检测)设备。
步骤404,通过传统CAR算法对P2P的流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步骤406,对CAR算法判定需要丢包的TCP流发送窗口为0的确认报文。其中,TCP使用滑动窗口来进行流量控制,在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度很快而接收端接收速度却很慢的情形下,通过调整TCP的窗口大小调节通信双方的工作节奏。所谓滑动窗口,能够会意成接收端所能供给的缓冲区大小,TCP利用一个滑动的窗口来告诉发送端对它所发送的数据能供给多大的缓冲区。由于窗口由16位bit所定义,因而接收端TCP能最大供给65535个字节的缓冲。
如图5所示,能够利用窗口大小和第一个数据的序列号计算出最大可接收的数据序列号。图5表示,接收端TCP可最大供给65519个字节的缓冲。
步骤408,继续对P2P流量进行监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使用丢包方法进行流量控制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收包端向发包端发送缓冲区拥塞报文,使P2P报文发送端认为接收端拥塞,主动降低报文发送速率,从而在减少了出口带宽的同时减少了入口带宽,同时对TCP重传的突发速率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及统计;
判断单元,在检测到所述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是否采取丢弃数据包处理;
确定单元,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
第一处理单元,在判断所述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同时控制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在判断所述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用户数据包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发单元,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时,转发所述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算法包括CAR算法。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包括TCP窗口为0的通知报文。
6.一种网络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202,对点对点流量进行检测及统计;
步骤204,在检测到所述流量超过阈值时,判断是否采取丢弃数据包处理;
步骤208,接收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
步骤210,在判断所述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传输控制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同时控制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0还包括:
在判断所述将被丢弃的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用户数据包协议时,采取所述丢弃数据包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8还包括:
转发单元,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时,转发所述数据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算法包括CAR算法。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示缓冲区拥塞的报文包括TCP窗口为0的通知报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08944.0A CN102946360B (zh) | 2012-12-03 | 2012-12-03 | 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和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08944.0A CN102946360B (zh) | 2012-12-03 | 2012-12-03 | 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和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46360A CN102946360A (zh) | 2013-02-27 |
CN102946360B true CN102946360B (zh) | 2016-04-13 |
Family
ID=47729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0894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46360B (zh) | 2012-12-03 | 2012-12-03 | 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和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4636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02531B (zh) * | 2013-12-10 | 2018-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设备拥塞避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
CN105760337B (zh) * | 2014-12-17 | 2019-03-12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系统、终端 |
US9864716B2 (en) * | 2015-05-20 | 2018-01-0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ceiving buffer credits by a plurality of channels of one or more host computational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data to a control unit |
CN107733736A (zh) * | 2017-09-23 | 2018-02-23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低功耗的高速网络报文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9729018B (zh) * | 2017-10-30 | 2022-12-13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流量整形的突发尺寸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9995668B (zh) * | 2018-01-02 | 2022-10-2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CN108965383B (zh) * | 2018-05-31 | 2023-03-24 |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文件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09066989B (zh) * | 2018-09-06 | 2021-05-28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具备数据校验和异常告警功能的变电站测控装置及方法 |
CN112769710A (zh) * | 2021-01-21 | 2021-05-07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 路由器及其运行方法 |
CN113301051A (zh) * | 2021-05-27 | 2021-08-24 |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
CN116830543A (zh) * | 2022-01-11 | 2023-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丢包处理方法、装置、交换机、发送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 |
CN115085890B (zh) * | 2022-06-23 | 2024-06-25 | 云合智网(上海)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中心网络芯片优化tcp rto重传等待时间的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5518A (zh) * | 2003-04-04 | 2007-07-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电接入系统中的无线电接入点 |
CN101217494A (zh) * | 2008-01-08 | 2008-07-09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监控业务流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
CN101917342A (zh) * | 2010-08-25 | 2010-12-15 | 天津理工大学 | 一种面向普适服务的自适应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
CN101938484A (zh) * | 2010-09-09 | 2011-01-05 |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
-
2012
- 2012-12-03 CN CN201210508944.0A patent/CN10294636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5518A (zh) * | 2003-04-04 | 2007-07-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电接入系统中的无线电接入点 |
CN101217494A (zh) * | 2008-01-08 | 2008-07-09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监控业务流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
CN101917342A (zh) * | 2010-08-25 | 2010-12-15 | 天津理工大学 | 一种面向普适服务的自适应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
CN101938484A (zh) * | 2010-09-09 | 2011-01-05 |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46360A (zh) | 2013-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46360B (zh) | 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和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 |
US9866492B2 (en) | Localized congestion exposure | |
US1167766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candidate flows in data packet networks | |
CN101502066B (zh)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
WO2015078491A1 (en) |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ongestion window size | |
Qazi et al. |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fficient explicit feedback | |
EP2391068A1 (en) | Provision of path characterisation information in networks | |
CN103428295B (zh) | 一种对等网络应用的监控方法与系统 | |
Chapman et al. | Traffic management for aggregate IP streams | |
KR20040027175A (ko) | 전송제어프로토콜/인터넷프로토콜 네트워크에서 에지라우터의 트래픽 처리 방법 및 기록매체 | |
Akintola et al. |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ynamic Random Early Detection (DRED) Gateway for Congestion Avoidance. | |
Nossenson et al. |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in blind access networks | |
JP4921245B2 (ja) | フレーム振り分け方式 | |
CN104869591B (zh) | 一种网络拥塞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11223177A (ja) |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帯域制御方法 | |
Wu et al. | JTCP: Congestion distinction by the jitter-based scheme over wireless networks | |
EP2553885B1 (en) | Provision of path characterisation information in networks | |
Zheng et al. | Enhancing Internet robustness against malicious flows using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 |
CN119484423A (zh) | 一种tcp代理方法、基站及装置 | |
Li et al. | A novel differentiated marking strategy based on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for wireless TCP | |
Kadhum et al. | A study of ecn effects on long-lived tcp connections using red and drop tail gateway mechanisms | |
Al Mamun et al. | An Experimental Improvement Analysis of Loss Tolerant TCP (LT-TCP) For Wireless Network | |
Lee et al. | A Novel Scheme for Improving the Fairness of Queue Management in Internet Congestion Control | |
Jianbin et al. | TTL based AQM in large delay network | |
Hejmo et al. | A denial-of-service resistant quality-of-service signaling protocol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