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铸机扇形段上的连铸辊。
背景技术
为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小辊密排和轻压下技术被大量应用到现代铸机的设计中,随着小辊密排技术在连铸装备中的大量应用,为提高小辊径辊子的刚度,一般多采用分节辊的形式,根据所选的辊径和铸机宽度尺寸不同,一般采用两分节、三分节和四分节辊等形式,每两个分节之间采用一个或两个轴承进行支撑。目前投产的连铸机的分节辊子结构大多数是通过一根细长的芯轴,将多个轴承串联在一起,再用三条平键将芯轴与棍套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在将分节辊装配到芯轴上时,经常会出现分节辊与轴承座之间留有细小的间隙,这样就造成连铸辊在高速运转时,分节辊会出现晃动和移位的情况,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方便安装、定位精确、稳定性好的连铸辊。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铸辊,包括第一分节辊、第二分节辊和芯轴,所述芯轴贯穿第一分节辊和第二分节辊,在芯轴两端分别安装有旋转接头和传动联轴器,在第一分节辊和第二分节辊之间设有中间轴承座且中间轴承座通过轴承安装在芯轴上,在芯轴两端通过轴承设有左支撑轴承座和右支撑轴承座,芯轴上沿轴心线开设有贯通的冷却水孔,在冷却水 孔内穿插有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轴承座和右支撑轴承座的外侧部安装有端盖二,在右支撑轴承座和左支撑轴承座两侧均对称安装有定距环二,位于内侧的定距环二一端抵靠在轴承上,另一端抵靠在相对应的分节辊上,安装在右支撑轴承座上的端盖二内侧面与轴承之间安装有定距环三,安装在左支撑轴承座上的端盖二内侧面与轴承之间有尺寸间隔。
在上述的连铸辊中,所述的中间轴承座两侧对称安装有定距环一,定距环——端抵靠在轴承上,另一端抵靠在相对应的分节辊上。
在上述的连铸辊中,所述的中间轴承座两侧分部安装有端盖一,每个端盖一上均安装有油封一和金属嵌环一,定距环一套设在芯轴上且定距环一内壁与芯轴外壁之间安装有O型密封圈一。
在上述的连铸辊中,所述的芯轴两端均安装有压盖,在芯轴左端安装有法兰,压盖通过螺栓分别与法兰和传动联轴器固连,位于外侧的定距环二一端抵靠在轴承上,另一端抵靠在法兰或传动联轴器上。
在上述的连铸辊中,所述的法兰和传动联轴器外侧均安装有螺纹环和垫圈,所述的螺纹环上装配有螺钉。
在上述的连铸辊中,所述的端盖二、左支撑轴承座和右支撑轴承座上均安装有油封二和金属嵌环二。
在上述的连铸辊中,所述的旋转接头与芯轴冷却水孔内壁之间安装有两个密封圈一。
在上述的连铸辊中,所述的水管另一端安装有导管,在芯轴端部处密封固连有塞子,导管一端插固在水管内,导管另一端与塞子固连,并在导管侧壁上开设有导水孔,冷却水孔与导水孔相通。
在上述的连铸辊中,所述的塞子与芯轴冷却水孔内壁之间安装有两个密封圈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各个轴承座上两侧安装定距环,通过定距环使连铸辊各个零件紧密贴合,结构紧凑,同时左支撑轴承座上的端盖二内侧面与轴承之间有尺寸间隔,使左支撑轴承座可以左右移动,方便连铸辊在连铸机扇形段上的安装,定位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分节辊;2、第二分节辊;3、芯轴;3a、冷却水孔;4、水管;5、导管;5a、导水孔;6、旋转接头;6a、进水口;7、传动联轴器;8、塞子;9、中间轴承座;10、左支撑轴承座;11、右支撑轴承座;12、轴承;13、密封圈一;14、密封圈二;15、O型密封圈一;16、O型密封圈二;17、端盖一;18、端盖二;19、油封一;20、油封二;21、金属嵌环一;22、金属嵌环二;23、定距环一;24、定距环二;25、定距环三;26、法兰;27、压盖;28、螺纹环;29、垫圈;3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连铸辊包括第一分节辊1、第二分节辊2和芯轴3,芯轴3贯穿第一分节辊1和第二分节辊2,在芯轴3两端分别安装有旋转接头6和传动联轴器7,其中传动联轴器7 通过花键与芯轴3相连,第一分节辊1和第二分节辊2均通过键与芯轴3装配在一起,当外接动力与传动联轴器7连接后,使连铸辊运转。
旋转接头6通过螺栓与芯轴3固连,旋转接头6上开设有进水口6a和出水口,芯轴3上沿轴心线开设有贯通的冷却水孔3a,在冷却水孔3a内穿插有水管4,其中水管4管径小于冷却水孔3a孔径,即水管4与冷却水孔3a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水管4一端与旋转接头6相连且水管4与旋转接头6进水口6a相通,旋转接头6与芯轴3冷却水孔3a内壁之间安装有两个密封圈一13,通过密封圈一13形成双重密封,保证在高压水注入到芯轴3内时不会发生渗漏现象。
在水管4另一端安装有导管5,在芯轴3右端(即安装有传动联轴器7的芯轴3那一端)密封固连有塞子8,导管5一端插固在水管4内,另一端与塞子8固连,并在导管5侧壁上开设有导水孔5a。导管5的管径小于水管4的管径,这样可以保证冷却水滞留在水管4的时间更长,水管4与冷却水孔3a内壁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相通与导水孔5a相通,注入到水管4内的冷却水通过导水孔5a流入到冷却水孔3a内,并最终从旋转接头6出水口排放出去。塞子8与芯轴3冷却水孔3a内壁之间安装有两个密封圈二14,通过密封圈二14形成双重密封,保证在从导水孔5a内流出的冷却水不会从塞子8与芯轴3冷却水孔3a内壁之间的间隙渗漏出去,起到密封冷却水孔3a的作用。
在第一分节辊1和第二分节辊2之间连接有中间轴承座9,中间轴承座9通过轴承12与芯轴3相连,中间轴承座9两侧分部安装有端盖一17,每个端盖一17上均安装有油封一19和金属嵌环一21,油封一19主要用于密封润滑油,防止中间轴承座9内的润滑油渗漏出去,金属嵌环一21用于密封粉尘,防止连铸辊在恶劣环境下有灰尘进入到中间轴承座9内。在中间轴承座9两侧 还对称安装有定距环一23,定距环一23一端抵靠在轴承12上,另一端抵靠在相对应的分节辊上,定距环一23套设在芯轴3上且定距环一23内壁与芯轴3外壁之间安装有O型密封圈一15,0型密封圈一15主要防止连铸辊在恶劣环境下有灰尘进入到芯轴3连接面上。
在芯轴3两端分别安装有左支撑轴承座10和右支撑轴承座11,其中左支撑轴承座10安装在连接有旋转接头6的芯轴3那一端,右支撑轴承座11安装在连接有塞子8的芯轴3那一端。左支撑轴承座10和右支撑轴承座11均通过轴承12与芯轴3连接,在左支撑轴承座10和右支撑轴承座11的外侧部均安装有端盖二18,端盖二18通过螺栓与相对应的支撑轴承座连接。每个端盖二18、左支撑轴承座10和右支撑轴承座11上均安装有油封二20和金属嵌环二22,油封二20主要用于密封润滑油,防止左支撑轴承座10或右支撑轴承座11内的润滑油渗漏出去,金属嵌环二22用于密封粉尘,防止连铸辊在恶劣环境下有灰尘进入到左支撑轴承座10或右支撑轴承座11内。在右支撑轴承座11和左支撑轴承座10两侧均对称安装有定距环二24,位于内侧的定距环二24一端抵靠在轴承12上,另一端抵靠在相对应的分节辊上。在芯轴3两端均安装有压盖27,在芯轴3左端(即芯轴3连接有旋转接头6的那一端)安装有法兰26,压盖27通过螺栓分别与法兰26和传动联轴器7固连,位于外侧的定距环二24一端抵靠在轴承12上,另一端抵靠在法兰26或传动联轴器7上,在法兰26和传动联轴器7外侧均通过螺纹环28和垫圈29将相对应的支撑轴承座固定住。在螺纹环28上装配有螺钉30,通过螺钉30可以防止螺纹环28松动,从而进一步将支撑轴承座固定住,稳定性好。安装在右支撑轴承座11上的端盖二18内侧面与轴承12之间安装有定距环三25,通过定距环三25弥补了右支撑轴承座11上的端盖二18与轴承12之间的间隙,使芯轴3右侧的零件安装紧凑,定 位精确,增强连铸辊整体的稳定性。安装在左支撑轴承座10上的端盖二18内侧面与轴承12之间有尺寸间隔,这样可以保证左支撑轴承座10可以左右移动,方便连铸辊在连铸机扇形段上的安装。定距环二24套设在芯轴3上且定距环二24内壁与芯轴3外壁之间安装有O型密封圈二16,O型密封圈二16主要防止连铸辊在恶劣环境下有灰尘进入到芯轴3连接面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