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38868A -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 - Google Patents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8868A
CN102938868A CN201110233197XA CN201110233197A CN102938868A CN 102938868 A CN102938868 A CN 102938868A CN 201110233197X A CN201110233197X A CN 201110233197XA CN 201110233197 A CN201110233197 A CN 201110233197A CN 102938868 A CN102938868 A CN 102938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housing
earphone
integrated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31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律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UXIN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UXIN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UXIN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UXIN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331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88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8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88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包括一壳体、一喇叭、一麦克风(拾音器、收音装置)及一支撑位置,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壳体具有出音孔,喇叭及麦克风设置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支撑位置设置于壳体内,麦克风一端设置于支撑位置上,使麦克风悬空的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麦克风外侧形成阻隔空间;藉此,可达到抗噪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品质。

Description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尤指一种将麦克风及耳机整合为一体的耳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3C技术的发达与电子通讯产品的便利性,在现今耳机的使用已是非常普遍,例如聆听音乐时,或在使用行动电话时,或是使用网路通讯时,亦常会使用耳机与麦克风来作为沟通的媒介。现有的耳机已有整合麦克风的设计,以达到单一装置可收音及播音的效果,让使用上更为方便。
  现有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将喇叭及麦克风同设于一耳机壳体内,喇叭所产生的声音音波振动,会由耳机壳体传递至麦克风,进而使麦克风受到此音波的干扰,而使另一端受话方接听时产生不必要的噪音,严重影响通话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可达到抗噪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品质。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可达到去回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品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该壳体具有出音孔;一喇叭,该喇叭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一麦克风,该麦克风为一种收音装置,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以及一支撑位置,该支撑位置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麦克风一端设置于该支撑位置上,使该麦克风悬空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麦克风外侧形成阻隔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另提供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含前半部及后半部,该前半部与该后半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槽,以该第一间隔槽形成阻隔空间,该壳体具有出音孔;一喇叭,该喇叭设置于该壳体的后半部内;以及一麦克风,该麦克风为一种收音装置,设置于该壳体的前半部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麦克风能以支撑位置支撑悬空的设置于壳体内,麦克风外缘大部分是与壳体形成间隔设置,使麦克风外侧形成阻隔空间,以提供麦克风较佳的隔振、缓冲效果。因此喇叭所产生的声音音波振动,不会由壳体传递至麦克风,可达到抗噪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品质。
  另,本发明壳体的前半部与后半部可进一步利用第一间隔槽区隔,以第一间隔槽形成阻隔空间。喇叭设置于壳体的后半部,麦克风设置于壳体的前半部,使喇叭与麦克风适当的区隔。因此喇叭所产生的声音音波振动,不容易由壳体传递至麦克风,可达到抗噪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品质。
另,本发明壳体的前半部可进一步区分为第一前壳及第二前壳,且第一前壳及第二前壳以第二间隔槽间隔,以第二间隔槽形成阻隔空间,喇叭及麦克风声音传送的路径可适当的区隔,也可达到抗噪音及去回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耳机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一)。
图2为本发明耳机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二)。
图3为本发明耳机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发明耳机第一实施例之剖视图(一)。
图5为本发明耳机第一实施例之剖视图(二)。
图6为本发明耳机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发明耳机第二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耳机第三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耳机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一)。
图10为本发明耳机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二)。
图11为本发明耳机第四实施例之剖视图(一)。
图12为本发明耳机第四实施例之剖视图(二)。
图13为本发明耳机第四实施例之剖视图(三)。
图14为本发明耳机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
图15为本发明耳机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一)。
图16为本发明耳机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二)。
图17为本发明耳机第五实施例之剖视图(一)。
图18为本发明耳机第五实施例之剖视图(二)。
图19为本发明耳机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
图20为本发明耳机第五实施例之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结合附图,对以下有关本发明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然而所附图及实施例仅为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中标号统一说明如下:
1壳体、11第一半壳、111连接部、12第二半壳、121第一部分、122第二部分、123抵耳部、11a第一前壳、12a第二前壳、13容置空间、14固定部、15出音孔、  16按键孔、17开孔、18第一后壳、19第二后壳、101第一间隔槽、102第二间隔槽、2 喇叭、3 麦克风、4 抵耳件、 41套孔、42接触端、5 支撑位置、51固定槽、52支撑孔、521凸点、6 喇叭音腔、61腔体、62导音、7 电路单元、71按键、8 头盔、9 护套、 91开孔、92开口、A 阻隔空间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一),包括一壳体1、一喇叭2、一麦克风3、一抵耳件4及一支撑位置5,其中壳体1以塑胶等材质制成,其材质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是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硬质塑胶制成。壳体1可具有一第一半壳11及一第二半壳12,第一半壳11及第二半壳12利用螺丝锁接、卡接或黏接等方式组合,但壳体1的构造并不限制,也可为其他形式的一件式、两件式或多件式构造。
壳体1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13及固定部14,容置空间13可用以容纳喇叭2、麦克风3、抵耳件4及支撑位置5等。固定部14为一凸出于壳体1内壁的构造,其构造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4为环设于壳体1内壁的板体,其位于壳体1内部中间部位。壳体1一端具有一出音孔15,另一端具有一按键孔16,出音孔15以设于壳体1插入使用者耳道内的一端(前端)为最佳。本实施例为一种耳塞式耳机,在使用时可将其塞置于使用者耳道内。
喇叭2设置于壳体1的容置空间13内,喇叭2设置的位置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喇叭2设于容置空间13内远离出音孔15处,故于容置空间13内进一步设置有一喇叭音腔6,用以导引喇叭2所产生的声音至出音孔15。喇叭音腔6以硅胶等材质制成,其材质并不限制,喇叭音腔6具有一腔体61及一导音62,腔体61为一侧面形成开口状的中空体,腔体61可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的后部,导音62一端连接于腔体61,导音62另一端延伸至出音孔15处。喇叭2设置于腔体61内部,喇叭2所产生的声音即可利用腔体61收集,并经由导音62导引至出音孔15。
麦克风(拾音器)3为一种收音装置,设置于壳体1的容置空间13内,麦克风3的材质及构造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3为一种振动式麦克风、收音式麦克风,其为一铜管件,可呈圆形、方形或扁形管体等,麦克风3形状也不限制。麦克风3可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的前部,麦克风3与喇叭音腔6分别设于容置空间13内的下部及上部,使麦克风3与喇叭音腔6、喇叭2适当的区隔。喇叭2及麦克风3分别以导线(图略)电性连接于一电路单元7,且于壳体1的按键孔16安装有一按键71,按键71电性连接于电路单元7,可利用按键71的按压控制耳机的接听。电路单元7及按键71也可予以省略或以其他方式取代。
本发明的耳机可应用于有线耳机或无线耳机、蓝芽耳机等,如应用于有线耳机可于电路单元7连接适当的讯号线(图略),如应用于无线耳机、蓝芽耳机则可于电路单元7设置无线收发电路。
抵耳件4以塑胶等材质制成,其材质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抵耳件4也是以ABS硬质塑胶制成,其为一弧形壳体。抵耳件4接触麦克风3,且抵耳件4可通过壳体1的一开孔17而伸出壳体1外,使抵耳件4可抵触使用者耳道。抵耳件4的构造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抵耳件4设有一套孔41,套孔41形状与麦克风3外形相对应,抵耳件4的套孔41套设于麦克风3上,使抵耳件4得以接触麦克风3。另抵耳件4也可予以省略。
支撑位置5以硅胶等软性材质制成,其材质并不限制,支撑位置5设置于壳体1与麦克风3之间,将麦克风3悬空的支撑于壳体1的容置空间13内,亦即麦克风3远离支撑位置5的部分与壳体1形成间隔,而呈悬空状态。支撑位置5的构造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位置5呈环形体,其外缘环设有一固定槽51,固定槽51卡接于壳体1的固定部14,使支撑位置5以卡接方式固定于壳体1内,但支撑位置5也能利用其他的卡接方式或是以螺丝锁接或黏接等方式固定于壳体1内,使支撑位置5设置于壳体1内。
支撑位置5具有一支撑孔52,麦克风3一端插置于支撑孔52,使麦克风3一端设置于支撑位置5上,使麦克风3得以悬空的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以提供麦克风3较佳的隔振、缓冲效果。支撑孔52内缘也可进一步的设有数个凸点521,凸点521的数量最佳但不限于三个,该些凸点521得以抵触于麦克风3外缘,以提供麦克风3更佳的隔振、缓冲效果。
本发明的耳机能塞置于使用者耳道内,接收随身听、电脑、手机、电话机等电子产品的电子讯号,用以将电子讯号转变成音波讯号,且传送至喇叭2而产生声音,并通过喇叭音腔6导引喇叭2所产生的声音至出音孔15,进而传递至使用者耳中。抵耳件4能抵触于使用者的耳道内壁,并与耳道内壁紧密的接触,使抵耳件4及麦克风3能感应及接收发声时产生的振动,并将讯号吸收传递至电路单元7,以振动式麦克风3做为音讯接收装置,可减少因外在环境所产生的噪音。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揭示喇叭2设置于壳体1的容置空间13内邻近出音孔15处。上述的喇叭音腔6可予以省略,喇叭2所产生的声音可直接传送至出音孔15。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揭示本发明耳机可设置于一头盔8上,该头盔8可为各种运动用或骑乘机车、脚踏车用的安全头盔。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9至图1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具有一第一前壳11a、一第二前壳12a、一第一后壳18及一第二后壳19,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可利用螺丝锁接、卡接或黏接等方式组合,以构成壳体1的前半部。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也可利用螺丝锁接、卡接或黏接等方式组合,以构成壳体1的后半部。组合后的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与组合后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再利用螺丝锁接、卡接或黏接等方式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组合后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与组合后的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是利用卡接方式组合,但壳体1的构造并不限制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是以热塑性橡胶(Thermo Plastic Rubber;TPR)制成,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则是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硬质塑胶制成,第一前壳11a、第二前壳12a及第一后壳18、第二后壳19也可以其他等效的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出音孔15由壳体1一端(前端)延伸至内部,喇叭音腔6的导音62另一端延伸至出音孔15后端处。抵耳件4设有一接触端42,接触端42形状与麦克风3外形相对应,抵耳件4的接触端42抵触于麦克风3外缘,使抵耳件4得以接触麦克风3。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位置5一体成型设于壳体1内壁,亦即支撑位置5一体成型设于软质的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接近后端的部分。支撑位置5呈环形体,支撑位置5具有一支撑孔52,亦即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组合成壳体1的前半部后,会于内部形成呈环形体的支撑位置5,支撑位置5内部形成支撑孔52。麦克风3一端插置于支撑孔52,使麦克风3一端设置于支撑位置5上,使麦克风3得以悬空的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以提供麦克风3较佳的隔振、缓冲效果。支撑孔52内缘也可进一步的设有数个凸点521,凸点521的数量最佳但不限于四个,该些凸点521得以抵触于麦克风3外缘,以提供麦克风3更佳的隔振、缓冲效果。支撑位置5设置于壳体1与麦克风3之间,将麦克风3悬空的支撑于壳体1的容置空间13内,亦即麦克风3远离支撑位置5的部分与壳体1形成间隔,而呈悬空状态。
本发明主要在耳机内形成有阻隔空间A,亦即将麦克风3以支撑位置5支撑悬空的设置于壳体1内,麦克风3外缘大部分是与壳体1形成间隔设置,使该麦克风3外侧形成阻隔空间A,以提供麦克风3较佳的隔振、缓冲效果。因此喇叭2所产生的声音音波振动,不会由壳体1传递至麦克风3,可达到抗噪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品质。
再者,本发明可设置喇叭音腔6将喇叭2所产生的声音导引至出音孔15,以避免喇叭2所产生的声音干扰到麦克风3,也可达到抗噪音及去回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品质。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15至图2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具有一第一前壳11a、一第二前壳12a、一第一后壳18及一第二后壳19,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之间设有至少一连接部111,连接部111可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用以将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连接,以构成壳体1的前半部。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组合以构成壳体1的后半部。组合后的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壳体1的前半部)与组合后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壳体1的后半部)再组合。
壳体1的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形成有一第一间隔槽101,亦即于第一前壳11a、第二前壳12a与第一后壳18、第二后壳19之间形成有一凹陷于壳体1外缘呈环状的第一间隔槽101,使壳体1的前半部与后半部可利用第一间隔槽101区隔为两部分。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之间也可进一步形成有一第二间隔槽102,亦即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除了连接部111处连接外,其他部分则以第二间隔槽102间隔分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前壳12a进一步区分为一第一部分121及一第二部分122,第一部分121及第二部分122可利用螺丝锁接、卡接或黏接等方式组合,第一部分121及第二部分122为组合式设计,以便于安装麦克风3及抵耳件4等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出音孔15设于第一前壳11a一端,亦即设于壳体1的前半部一端,按键孔16则设于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一端,亦即设于壳体1的后半部后端。
在本实施例中喇叭2设于第一后壳18及第二后壳19内,亦即设于壳体1的后半部内。喇叭音腔6的腔体61设置于壳体1的后半部内,导音62一端连接于腔体61,导音62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前半部(第一前壳11a)及出音孔15处。
  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3设于第二前壳12a内,亦即设置于壳体1的前半部内,喇叭音腔6的导音62及麦克风3分别设于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内,使喇叭音腔6与麦克风3适当的区隔。麦克风3一端也可利用适当的支撑元件(图略)支撑,将麦克风3支撑悬空的设置于壳体1内(图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前半部(第二前壳12a)凸设有一抵耳部123,抵耳件4接触抵耳部123内缘,抵耳部123可抵触使用者耳道。抵耳件4的接触端42抵触于麦克风3外缘,使抵耳件4得以接触麦克风3。另抵耳件4也可予以省略。
壳体1的前半部(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外缘也可进一步套设有一护套9,护套9以硅胶等材质制成,其材质并不限制,抵耳部123可通过护套9的一开孔91而伸出护套9外,使抵耳部123可抵触使用者耳道。护套9另设有一对应于出音孔15的开口92,以便于声音传出。抵耳件4通过抵耳部123抵触于使用者的耳道内壁,使抵耳件4及麦克风3能感应及接收发声时产生的振动,并将讯号吸收传递至电路单元7。
  本发明在耳机内形成有阻隔空间,亦即壳体1的前半部与后半部可利用第一间隔槽101区隔,以第一间隔槽101形成阻隔空间。喇叭2设置于壳体1的后半部,麦克风3设置于壳体1的前半部,使喇叭2与麦克风3适当的区隔。因此喇叭2所产生的声音音波振动,不容易由壳体1传递至麦克风3,可达到抗噪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品质。
再者,本发明壳体1的前半部可进一步区分为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且第一前壳11a及第二前壳12a以第二间隔槽102间隔,以第二间隔槽102形成另一阻隔空间,喇叭2及麦克风3声音传送的路径可适当的区隔,也可达到抗噪音及去回音的效果,以提升通话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22)

1.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该壳体具有出音孔;
      一喇叭,该喇叭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
     一麦克风,该麦克风为一种收音装置,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以及
 一支撑位置,该支撑位置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麦克风一端设置于该支撑位置上,使该麦克风悬空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麦克风外侧形成阻隔空间。
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麦克风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前部。
3.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一喇叭音腔,该喇叭音腔具有一腔体及一导音,该导音一端连接于该腔体,该导音另一端延伸至该出音孔处,该喇叭设置于该腔体内部。
4.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麦克风与该喇叭音腔分别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下部及上部。
5.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按键孔,该喇叭及该麦克风电性连接于一电路单元,该按键孔安装有一按键,该按键电性连接于该电路单元。
6.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抵耳件,该抵耳件接触该麦克风,该抵耳件设有一套孔,该抵耳件的套孔套设于该麦克风上。
7.如权利要求6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抵耳件通过该壳体的一开孔而伸出该壳体外。
8.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位置固定于该壳体内。
9.如权利要求8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部形成有固定部,该支撑位置外缘设有固定槽,该固定槽卡接于该固定部。
10.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位置一体成型设置于该壳体内。
11.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位置具有一支撑孔,该麦克风一端插置于该支撑孔。
12.如权利要求11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孔内缘设有数个凸点,该些凸点抵触于该麦克风外缘。
13.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喇叭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邻近该出音孔处。
14.一种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包含前半部及后半部,该前半部与该后半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槽,以该第一间隔槽形成阻隔空间,该壳体具有出音孔;
    一喇叭,该喇叭设置于该壳体的后半部内;以及
一麦克风,该麦克风为一种收音装置,设置于该壳体的前半部内。
15.如权利要求14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前半部具有一第一前壳及一第二前壳,该第一前壳及该第二前壳之间设有连接部予以连接,且该第一前壳及该第二前壳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隔槽,以该第二间隔槽形成另一阻隔空间。
16.如权利要求15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设置有一喇叭音腔,该喇叭音腔具有一腔体及一导音,该腔体设置于该壳体的后半部内,该导音一端连接于该腔体,该出音孔设于该第一前壳一端,该导音另一端延伸至该第一前壳及该出音孔处,该喇叭设置于该腔体内部。
17.如权利要求15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麦克风设于该第二前壳内。
18.如权利要求15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后半部具有一第一后壳及一第二后壳,该第一后壳及该第二后壳组合,该第一间隔槽形成于该第一前壳、该第二前壳与该第一后壳、该第二后壳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4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抵耳件,该抵耳件接触该麦克风,该壳体的前半部凸设有一抵耳部,该抵耳件接触该抵耳部内缘。
20.如权利要求19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前半部外缘套设有一护套,该抵耳部通过该护套的一开孔而伸出该护套外,该护套设有对应于该出音孔的开口。
21.如权利要求14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按键孔,该喇叭及该麦克风电性连接于一电路单元,该按键孔安装有一按键,该按键电性连接于该电路单元。
22.如权利要求14项所述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隔槽凹陷于该壳体外缘而呈环状。 
CN201110233197XA 2011-08-15 2011-08-15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 Pending CN1029388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3197XA CN102938868A (zh) 2011-08-15 2011-08-15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3197XA CN102938868A (zh) 2011-08-15 2011-08-15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8868A true CN102938868A (zh) 2013-02-20

Family

ID=4769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3197XA Pending CN102938868A (zh) 2011-08-15 2011-08-15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886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498A (zh) * 2013-11-28 2014-03-2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通话装置
CN106357852A (zh) * 2016-10-25 2017-0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75513A (zh) * 2016-10-25 2017-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封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8476353A (zh) * 2015-12-30 2018-08-31 (株)奥菲欧 具有滤音器的噪音屏蔽耳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9675Y (zh) * 2002-05-10 2003-05-07 黄崑棣 改良的可戴式免持听筒耳机
CN101087484A (zh) * 2006-06-08 2007-12-12 黄昆棣 具麦克风的耳机结构
US20100041443A1 (en) * 2008-08-12 2010-02-18 Sony Corporation Handsfree call apparatus, acoustic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handsfree call function, and handsfree call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9675Y (zh) * 2002-05-10 2003-05-07 黄崑棣 改良的可戴式免持听筒耳机
CN101087484A (zh) * 2006-06-08 2007-12-12 黄昆棣 具麦克风的耳机结构
US20100041443A1 (en) * 2008-08-12 2010-02-18 Sony Corporation Handsfree call apparatus, acoustic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handsfree call function, and handsfree call method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498A (zh) * 2013-11-28 2014-03-2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通话装置
CN108476353A (zh) * 2015-12-30 2018-08-31 (株)奥菲欧 具有滤音器的噪音屏蔽耳机
CN108476353B (zh) * 2015-12-30 2021-06-08 (株)奥菲欧 具有滤音器的噪音屏蔽耳机
CN106357852A (zh) * 2016-10-25 2017-0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75513A (zh) * 2016-10-25 2017-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封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6357852B (zh) * 2016-10-25 2022-04-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装置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4311B2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coustic transduc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027701B2 (en)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enhancing sound from an electronic device
US8718295B2 (en) Headset assembly with recording function for communication
US20060126882A1 (en) Earphone
US20070230735A1 (en) Selective type headset
TW201306607A (zh) 整合有麥克風的耳機
CN204465800U (zh) 扬声器装置和耳机
US9241055B1 (en) Two-way passive acoustic concentrator for a mobile phone
CN206350126U (zh) 具有双前声腔和双后声腔的耳机
JP2009049971A (ja) ステレオ・ブルートゥース・ヘッドセット
CN102938868A (zh)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
US20180121155A1 (en) Helmet for a smart cycling equipment
JP2005184050A (ja) 携帯電話用音響箱
CN101087484A (zh) 具麦克风的耳机结构
CN202617347U (zh) 手持式扩音装置
CN205693869U (zh) 全无线可自由组合的蓝牙耳机音箱
CN207968799U (zh) 一种防水耳机
CN201323987Y (zh) 蓝牙音乐背包
CN203590406U (zh) 耳机
CN202268995U (zh)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
CN202268996U (zh)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
CN206490790U (zh) 一种球形音响
CN202218370U (zh)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结构
KR200341662Y1 (ko) 모노 스테레오 겸용 무선 헤드셋
CN1878429B (zh) 整合有麦克风的耳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