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4425A - 基于统一通信的多屏幕视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统一通信的多屏幕视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34425A CN102934425A CN2011800285693A CN201180028569A CN102934425A CN 102934425 A CN102934425 A CN 102934425A CN 2011800285693 A CN2011800285693 A CN 2011800285693A CN 201180028569 A CN201180028569 A CN 201180028569A CN 102934425 A CN102934425 A CN 1029344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 scene
- computing equipment
- long
- r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2—Multipoint control uni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采用一般硬件和智能软件来提供多屏幕远程在场式视频会议体验,这可基于诸如统一通信系统的现有的增强型通信系统。通过基于组件的方法,该系统可被部署在任何会议室中、由未经训练的用户装配在现场、灵活用于容纳任何数量的屏幕。
Description
背景
作为对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系统的替换,蜂窝电话网络在过去的几十年来迅速发展,在蜂窝电话网络中,拥有蜂窝电话的用户能够在几乎任何位置访问一个或多个网络。近来的发展还包括IP语音(VOIP)电话的广泛使用,VOIP电话使用有线和无线网络上的因特网协议(IP)。在这样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以及能够利用这些网络的各种特征的设备可用的情况下,增强型通信系统使得不同的通信网络组合在一起,提供直到现在还不可用的功能,诸如组合通信的各种模式(例如,即时消息收发、语音呼叫、视频通信等)。这种技术也被称为统一通信(UC)。服务器网络管理最终设备,这些最终设备能够处理各种功能和通信同时便于更为现代的统一通信网络设备和其它网络(例如,PSTN、蜂窝等)之间的通信。
增强型通信系统的受欢迎特征之一是视频会议,参与者可通过其台式计算设备出席会议。常规的视频会议具有其局限且是发展中的技术。远程在场(telepresence)系统示出提供沉浸式体验的现有技术的视频会议体验,使得会议参与者感觉他们彼此面对面坐着并可毫不费力地彼此通信。远程在场提供了视频会议作为可取代旅行的承诺。然而,远程在场也是一个昂贵的项目,高系统和维护成本使其限于行政人员使用而对民众不可及。远程在场部署可能相当复杂,需要数月的规划、增建空间、以及安装特殊硬件和装置。
概述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便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发明内容并不旨在专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涉及采用一般硬件和智能软件来提供多屏幕远程在场式视频会议体验,这可基于诸如统一通信系统的现有的增强型通信系统。通过基于组件的方法,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可部署在任何会议室中、由未经训练的用户装配在现场、灵活用于容纳任何数量的屏幕。
通过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并参考相关联的附图,这些及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可以理解,前述一般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说明性的,并且不限制所要求保护的各方面。
附图简述
图1是示出示例统一通信系统的示图,其中可以实现用于提供多屏幕视频会议的实施例;
图2是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多屏幕视频系统的示例基本单元的概念图;
图3是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多屏幕视频系统的示例级联模型的概念图;
图4是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多屏幕视频系统的示例体系结构的概念图;
图5是示出多屏幕视频系统中的空间音频处理的概念图;
图6是示出具有远程在场多点控制单元(MCU)的示例多屏幕视频系统的概念图;
图7是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示例网格多屏幕视频系统的概念图;
图8是可实现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的联网环境;
图9是其中可实现各实施例的示例计算操作环境的框图;以及
图10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管理多屏幕视频系统的过程的逻辑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简要所述,可基于诸如统一通信系统的现有的增强型通信系统,采用一般硬件和智能软件来提供多屏幕远程在场式视频会议体验。通过基于组件的方法,多屏幕应用可发现彼此,应用之一担当主机,其它应用担当从机。该系统可被设置在具有专用多点控制单元(MCU)、一般音频/视频MCU的系统中,或被设置在点对点网格中。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通过例图,示出了特定实施例或示例。可组合这些方面,可利用其他方面,并且可以做出结构上的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以下详细描述并不旨在限制,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方案来限定。
尽管在结合在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执行的程序模块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各方面也可以结合其它程序模块实现。
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组件、数据结构、以及其他类型的结构。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各实施例可以用其他计算机系统配置来实施,包括手持式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或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以及类似计算设备。各实施例还能在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现。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中。
各实施例可被实现为计算机实现的过程(方法)、计算系统、或者诸如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等制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计算机系统可读并且编码包括用于使计算机或计算系统执行示例过程的指令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经由易失性计算机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硬盘驱动器、闪存驱动器、软盘或紧致盘和类似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
贯穿本说明书,术语“平台”可以是用于管理多模态通信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组件的组合。平台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在多个服务器上执行的托管服务、在单个服务器上执行的应用程序以及类似系统。术语“服务器”一般指通常在联网环境中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的计算设备。然而,服务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在被视作网络上的服务器的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的虚拟服务器(软件程序)。在下面将提供关于这些技术和示例操作的详细细节。
图1包括示出示例统一通信系统的示意图100,其中各实施例被实现以用于提供多屏幕视频会议。统一通信系统是具有可提供给订户的各种各样的能力和服务的现代通信系统的示例。统一通信系统是便于即时消息收发、在场、音频-视频会议、web会议和类似功能的实时通信系统。
在统一通信(“UC”)系统中,如图100中示出的系统,用户可经由作为该UC系统的客户机设备的各种终端设备(102、104)来进行通信。每一客户机设备都能够执行用于语音通信、视频通信、即时消息传递、应用共享、数据共享等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应用。除其增强功能之外,终端设备还可通过外部连接,如通过PBX 124,来促进到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传统电话呼叫。终端设备可包括任何类型的智能电话、蜂窝电话、执行通信应用的任何计算设备、智能汽车控制台以及具有附加功能的增强电话设备。
UC网络110包括执行不同任务的多个服务器。例如,UC服务器114提供注册、在场以及路由功能。路由功能使该系统能够基于默认和/或用户设置的策略来将对一用户的呼叫路由到分配给该用户的客户端设备中的任一个。例如,如果用户不能通过常规电话被找到,则该呼叫可被转发到用户的蜂窝电话,并且如果没有接听则可以利用多个语音邮件选项。因为终端设备可以处理附加通信模式,所以UC服务器114可以通过接入服务器112提供对这些附加通信模式(例如即时消息收发、视频通信等)的访问。接入服务器112位于周边网络中并且以附加通信模式之一允许与其他用户通过UC网络110的连接。UC服务器114可包括执行上述功能的组合的服务器,或仅提供特定功能的专用服务器。例如,提供在场功能的家庭服务器、提供路由功能的路由服务器等。类似地,接入服务器112可提供多个功能,诸如防火墙保护和连接,或仅提供专用功能。
音频/视频(A/V)会议服务器118通过经由内部或外部网络促进音频和/或视频会议能力来提供这些能力。中介服务器116作为去往和来自诸如PSTN或蜂窝网络等其他类型的网络的信令和媒体(例如,通过PBX 124的或来自蜂窝电话122的呼叫)的中介。中介服务器116还担当会话发起协议(SIP)用户代理。
在UC系统中,用户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身份,该身份不必限于电话号码。取决于集成网络,该身份可以采取任何形式,如电话号码、会话发起协议(SIP)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或任何其他标识符。尽管在UC系统中可以使用任何协议,但SIP是常用方法。
SIP是用于创建、修改和终止与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的应用层控制(信令)协议。该协议还可用于创建包括因特网电话呼叫、多媒体分发和多媒体会议的双方、多方或多播会话。SIP被设计成与底层传输层无关。
SIP客户机可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来连接到SIP服务器和其他SIP端点。SIP主要用于建立和破坏语音或视频呼叫。然而,它可以在需要会话发起的任何应用中使用。这些应用包括事件订阅和通知、终端移动性等。语音和/或视频通信通常通过单独的会话协议(通常是实时协议(“RTP”))来完成。
UC系统可提供用于包括视频会议的多模态通信的平台。在根据实施例的系统中,应用层可被建立在通信应用上,以便支持自动发现、处理远程在场层逻辑、执行系统管理任务、管理用户界面和类似操作。这样的系统可通过客户机应用之间或由服务器/专用设备(例如MCU)管理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提供单或多屏幕视频会议,这在没有这样的系统的复杂且麻烦的基础架构的情况下提供了远程在场体验。
虽然图1中的示例系统已被描述为具有诸如中介服务器、A/V服务器、家庭服务器、在场服务器和类似设备等特定组件,但各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组件或系统配置并且能够用采用更少或更多组件的其他系统配置来实现。通过UC基础架构管理多屏幕视频会议的系统的功能还可取决于组件能力和系统配置来不同地分布在系统的各组件之间。此外,各实施例不限于统一通信系统。此处所讨论的方法可应用于使用此处所描述的原理的任何启用视频的联网通信环境。
图2是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多屏幕视频系统的示例基本单元的概念图。如上所述,远程在场可能是一个昂贵的项目,复杂的部署需要长时期的规划、专用硬件和装置。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可通过统一通信系统以在成本少得多、安装容易且没有特殊空间或装置要求来部署的情况下提供远程在场体验。
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可采用统一通信基础架构内的组件化的体系结构提供远程在场式视频会议体验,一般计算设备担当基本单元,如示意图200所示。基本单元可包括一般计算设备硬件,诸如显示器、处理器、相机230、音频输入和输出设备(话筒、扬声器)和类似设备。显示器可以是能够处理高清(HD)视频的高分辨率显示器。处理器可能需要能够处理多个视频流。因此,处理器可以是多核处理器。相机230可能也需要是用于高质量视频成像的有HD能力的相机。
基本单元计算设备可执行UC通信应用238,该应用能够便于与系统的其它客户机的多模态通信,以及提供诸如与调度应用交互、联系人列表管理、基于在场的服务和类似服务的辅助服务。UC通信应用238可支持SIP和如上所述用于媒体传送的其它协议。基本单元计算设备还执行多屏幕应用236,该应用适于支持自动发现(用于发现和连接会议模式中的其它多屏幕应用)、远程在场逻辑、系统管理和用于多屏幕视频会议操作的用户界面。
在操作模式中,基本单元计算设备的显示器可呈现视频屏幕232,以便与其他参与者和数据协作/会议控制屏幕234通信来进行应用共享、系统控制和类似目的。数据协作/会议控制屏幕234是允许用户选择会议模式、设置操作参数和执行类似任务的多屏幕应用的主用户界面。
图3包括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多屏幕视频系统的示例级联模型的概念图300。当N个单屏幕客户机340、350和360被设置在一起时,多屏幕应用346、356、366可经由知晓位置的应用编程接口(API)通过手动设置或程序性发现来发现彼此。管理员可选择客户机(例如350)担当主机,其余的担当从机。
主客户机350可包括数据协作/控制屏幕344。客户机可通过通信应用348、358和368彼此通信以及与系统的其它组件通信。在对等呼叫中,主客户机可设置初始呼叫,然后驱动从客户机连接至远程侧。在多方呼叫中,主客户机可通过MCU设置多个会议,并使用UC系统的MCU能力(例如,切换、多视图等)来构建远程在场拓扑。根据其它实施例,客户机可在它们之间自组织,而无需涉及附加的MCU或基础架构服务器。
图4包括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多屏幕视频系统的一个示例体系结构的概念图400。在示例系统中,流程可从多屏幕应用(402、406、410、414、418和422)发现彼此并选择主机(例如418)开始。通信应用(402、406、410、414、418和422)可注册它们自己,并将客户机标识为房间(用于视频会议)。主单元可被注册为房间X。
当房间Y呼叫房间X以便进行多屏幕视频会议时,呼叫可被标记为远程在场呼叫。房间X多屏幕应用(例如,418)可接受呼叫并协商拓扑。应用层可驱动通信应用来进行适当的对等呼叫。应用层还可驱动通信层为主单元建立数据协作。接着,通信应用可建立音频/视频呼叫,并建立与UC系统应用共享MCU(ASMCU)的应用通道。
如果远程在场拓扑涉及远程在场服务器,则流程仍可与决定要呼叫的适当SIP端点的多屏幕应用类似。远程在场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可基于两个不同系统之间的远程在场拓扑的协商。
图5包括示出多屏幕视频系统中的空间音频处理的概念图500。在远程在场式多屏幕视频系统中,来自每一单元532、534、536的音频形成空间音频。音频混合器538可用于通过扬声器540、542、546来创建空间音频的逼真呈现以及通过话筒544、548来捕捉音频。回声可能是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中的独特挑战。如果集成音频混合器不足够,则外部音频混合器可用于执行局部和/或分布式回声取消。根据一些实施例,可采用智能相机,具有平摇、倾斜、缩放和曝光控制能力以便即使在非理想光照条件下也能达到最佳体验。
根据实施例的系统允许在单屏幕视频系统外建立多屏幕远程在场框架。除了用于各种通信模式的单平台配置以外,系统可通过简单地添加具有通信应用/多屏幕应用结构的另一单元来扩展至N个单元,从从而降低远程在场体验的成本和复杂性。
图6包括示出具有远程在场多点控制单元(MCU)的示例多屏幕视频系统的概念图600。如上所述,主客户机(例如,672)可设置初始呼叫,然后驱动从客户机连接至对等呼叫中的远程侧。在多方呼叫中,主客户机可通过远程在场MCU 650设置多个会议,并使用UC系统的数据MCU 652来构建远程在场拓扑。
或者,远程在场MCU 650发现多屏幕应用,并设置与每一参与单元(656、658、660、662、664、668、670、672和674)通信的多屏幕视频会议,以便建立通信信道和通信的其它模态,诸如数据共享。通信应用654可便于数据MCU 652和远程在场MCU 650之间的通信。单元中每一个的多屏幕应用可执行如前所述的任务,以便在视频会议中提供远程在场体验。
图7是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示例网格多屏幕视频系统的概念图。示意图700包括没有远程在场MCU的网格配置中的单元756、758、760、762、764、768、770、772和774。在此配置中,多屏幕应用可发现彼此,且可选择主单元来管理会议。音频/视频MCU 780可用于与台式UC客户机(或任何其它VTC、电话或移动设备)互操作,而UC系统数据MCU 752可用于促进多方数据协作。通信应用754可促进与MCU的通信。各个单元上的其它通信应用可经由SIP促进底层通信框架。
已经参考诸如远程在场MCU、数据MCU和类似组件的特定组件和特定配置描述了图2到7中的示例系统。各实施例不仅限于根据这些示例配置的通信系统。根据各实施例的采用具有远程在场能力的多屏幕视频会议的增强型通信系统可在采用较少或附加组件以及执行其它任务的配置中实现。
图8是其中可以实现各实施例的示例联网环境。如上所述的基于UC的多屏幕视频系统可按照分布式方式在多个物理和虚拟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实现。这样的系统通常可涉及一个或多个网络,如PSTN 820、蜂窝网络830、以及UCN810。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采用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进行通信的若干节点的非群集系统或群集系统中实现。
根据各实施方式的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客户机、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以及通信介质的任何拓扑结构。该系统还可具有静态或动态拓扑结构。术语“客户机”可以表示客户机应用或客户机设备。一种根据各实施方式的系统可涉及更多组件,各典型和相关组件结合该附图来讨论。
中介服务器812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之间提供信令和媒体交换。PBX 822和RF调制解调器832可分别用于PSTN和蜂窝网络同中介服务器812之间的连接。客户机设备801、802、803通过UCN 810彼此通信并与其他网络上的设备进行通信。UC系统可包括用于在场、路由和其它如上更详细所述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专用或组合服务器。
尽管基于音频和文本的通信可在PSTN和蜂窝网络(以及UC网络本身)上推动,可允许UC网络的启用视频的客户机在采用多屏幕应用的远程在场式中推动多屏幕视频会议。体系结构可以是网格体系结构和/或由一个或多个中央远程在场MCU管理,如上所述。
客户机设备801-803和系统服务器可通过路由请求中的SIP或传送媒体中的其它协议来通信。与系统和其它网络相关操作相关联的数据可被存储在诸如数据存储828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存储中,数据存储可由系统的服务器和/或客户机直接访问或通过数据库服务器824管理。UCN 810提供UC系统的主干并可以使用诸如SIP、RTP等多个协议。客户机设备(例如801-803)向UCN用户端点提供平台。用户可以使用客户机设备或在客户机设备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客户机应用来访问该通信系统。
UCN 810提供此处描述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作为示例而非限制,UCN 810可包括有线介质,诸如有线网络或直接线连接,以及无线介质,诸如声学、射频、红外线和其他无线介质。
可以采用计算设备、应用、数据源和数据分发系统的许多其它配置来实现多屏幕视频会议。此外,图8中所讨论的联网环境仅用于说明目的。各实施例不仅限于示例应用、模块或过程。
图9及相关联讨论旨在提供对其中可实现各实施例的合适计算环境的简要概括描述。参考图9,该图示出了诸如计算设备900之类的根据各实施例的应用的示例计算操作环境的框图。在基本配置中,计算设备900可以是作为增强型通信系统一部分的执行通信应用的计算设备,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902和系统存储器904。计算设备900还可以包括在执行程序时相互协作的多个处理单元。取决于计算设备的确切配置和类型,系统存储器904可以是易失性的(诸如RAM)、非易失性的(诸如ROM、闪存等)或是两者的某种组合。系统存储器904通常包括适于控制平台操作的操作系统905,诸如来自华盛顿州雷德蒙市的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系统存储器904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应用,诸如程序模块906、通信应用922以及多屏幕应用924。
通信应用922可以是促进增强型通信系统的其它客户机设备与计算设备900之间的多模态通信的任何应用。多屏幕应用924可管理多屏幕视频会议用户界面、会议逻辑和辅助设备,诸如相机、话筒、扬声器等,如上所述。该基本配置在图9中由虚线908内的那些组件示出。
计算设备900可以具有附加特征或功能。例如,计算设备900还可包括附加数据存储设备(可移动和/或不可移动),诸如,例如磁盘、光盘或磁带。在图9中通过可移动存储909和不可移动存储910示出这样的附加存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系统存储器904、可移动存储909和不可移动存储910都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存储、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能用于存储所需信息且可以由计算设备900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任何这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都可以是计算设备900的一部分。计算设备900也可具有输入设备912,诸如键盘、鼠标、笔、语音输入设备、触摸输入设备和类似输入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914,诸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和其它类型的输出设备。这些设备在本领域中公知且无需在此处详细讨论。
计算设备900还可包含通信连接916,该通信连接允许该设备诸如通过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的有线或无线网络、卫星链接、蜂窝链接、短程网络和类似机制来与其他设备918进行通信。其他设备918可包括执行通信应用的计算机设备、在场服务器和类似设备。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916是通信介质的一个示例。通信介质可在其中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通信介质包括诸如有线网络或直接线连接之类的有线介质、以及诸如声学、RF、红外及其他无线介质之类的无线介质。
各示例实施例还包括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任何数量的方式,包括本文中所描述的结构来实现。一种此类方式是通过本文中描述的类型的设备的机器操作。
另一可任选方式是结合一个或多个人类操作者执行该方法的各个操作中的某一些来执行该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操作。这些人类操作者无需彼此同在一处,而是其每一个可以仅与执行程序的一部分的机器同在一处。
图10示出根据各实施例的管理多屏幕视频系统的过程1000的逻辑流程图。过程1000可被实现为增强型通信系统的部分。
过程1000开始于操作1010,其中UC客户机设备上的多屏幕应用执行发现彼此的自动发现。接着可以是在操作1020选择主机。每一单元(客户机设备)上的通信应用组件可在操作1030将单元注册为房间(为多屏幕视频会议的目的),在注册过程中指示主单元。
在操作1040从系统中的另一客户机设备接收呼叫时,主单元的多屏幕应用可接受呼叫,为呼叫协商拓扑,并允许通信应用组件在操作1050建立音频/视频通信信道。通过操纵视频和音频信号(例如,空间音频、高质量视频、视频显示器的级联等)的逼真的视频会议体验可由多屏幕应用管理。如果诸如应用共享或白板共享的数据共享会话是会议的一部分,则可在操作1060由通信应用组件建立数据共享通道。
过程1000中包括的操作只是为了说明。根据各实施例的使用统一通信基础架构的多屏幕视频会议可以使用此处所述的各原理通过具有更少或更多步骤的相似过程、以及不同的操作次序来实现。
以上说明书、示例和数据提供了对各实施例的组成的制造和使用的全面描述。尽管用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专用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可以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主题不必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动作。相反,上述具体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和各实施方式的示例形式而公开的。
Claims (15)
1.一种至少部分地在计算设备中执行的用于提供远程在场多屏幕视频会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现在增强型通信系统中的客户机上执行的多屏幕应用;
接收主客户机选择;
通过在所述客户机上执行的通信应用注册所发现的多屏幕应用的客户机;
响应于接收远程在场呼叫,通过所述通信应用建立音频/视频通信信道;以及
如果所述呼叫包括数据共享,则通过所述通信应用建立数据共享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用于与另一参与者通信的视频屏幕以及用于应用共享和系统控制中至少一个的数据屏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屏幕应用包括远程在场逻辑、系统管理控制和用于多屏幕视频会议操作的用户界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选为主机的客户机通过远程在场多点控制单元(MCU)建立一个或多个多屏幕视频会议,并采用所述增强型通信系统的数据MCU来构建远程在场拓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是通过协商所述系统的远程在场拓扑来完成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用以下中的一个:基于来自参与客户机的音频输入生成空间音频输出的内部音频混合器,以及减少局部和分布式回声中至少一个的外部音频混合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用具有以下集合中至少一个能力的智能相机:平遥、倾斜、缩放和曝光控制能力,以增强每一单元中的视频质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向所述增强通信系统添加具有相机、音频输入设备、音频输出设备、通信应用和多屏幕应用的计算设备作为客户机来扩展所述多屏幕视频系统。
9.一种能够在增强型通信系统内提供远程在场多屏幕视频会议的计算设备,所述计算设备包括:
相机;
音频输入设备;
音频输出设备;
存储器;以及
执行多屏幕应用和多模态通信应用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
发现在所述增强型通信系统中的其它计算设备上执行的多屏幕应用;
接收主单元选择;
通过所述通信应用注册为会议室;
响应于接收来自另一计算设备的远程在场呼叫,通过所述通信应用建立音频/视频通信信道;
如果所述呼叫包括数据共享,则通过所述通信应用建立数据共享通道;以及
显示用于与另一参与者通信的视频屏幕以及用于应用共享和系统控制中至少一个的数据屏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
对于对等呼叫,通过所述多屏幕应用设置所述初始呼叫,并允许其它计算设备来连接;以及
对多方呼叫,通过远程在场多点控制单元(MCU)设置多个会议,并通过数据MCU来构建远程在场拓扑。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是具有以下集合中至少一个能力的具有高清(HD)能力的相机:平遥、倾斜、缩放和曝光控制能力。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入设备能够捕捉空间音频。
13.一种其上存储有用于在由增强型通信系统中提供远程在场多屏幕视频会议的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包括:
发现在所述增强型通信系统中的计算设备上执行的多屏幕应用;
对所述多屏幕应用之一接收主单元选择;
通过在每一计算设备上执行的相应的通信应用注册所发现的计算设备;
响应于在执行所述主多视频应用的计算设备处接收远程在场呼叫,通过同一计算设备的所述通信应用建立音频/视频通信信道;
如果所述呼叫包括数据共享,则通过所述同一计算设备的所述通信应用建立数据共享通道;以及
在每一计算设备上显示用于与另一参与者通信的视频屏幕以及用于应用共享和系统控制中至少一个的数据屏幕。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指令还包括:
如果所述增强型通信系统包括远程在场多点控制单元(MCU),通过所述远程在场MCU将多方会议建立为多个会议,并通过所述增强型通信系统的多个数据MCU之一构建远程在场拓扑。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通信应用被配置成提供辅助服务,包括以下集合中的至少一个:与调度应用的交互、联系人列表管理和基于在场的服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813,083 | 2010-06-10 | ||
US12/813,083 US8290128B2 (en) | 2010-06-10 | 2010-06-10 | Unified communication based multi-screen video system |
PCT/US2011/037219 WO2011156106A2 (en) | 2010-06-10 | 2011-05-19 | Unified communication based multi-screen video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34425A true CN102934425A (zh) | 2013-02-13 |
CN102934425B CN102934425B (zh) | 2016-04-27 |
Family
ID=4509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28569.3A Active CN102934425B (zh) | 2010-06-10 | 2011-05-19 | 基于统一通信的多屏幕视频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90128B2 (zh) |
EP (1) | EP2580908A4 (zh) |
CN (1) | CN102934425B (zh) |
TW (1) | TWI533706B (zh) |
WO (1) | WO2011156106A2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99629A (zh) * | 2014-08-18 | 2014-12-10 |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多界面联动系统及其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多界面联动的方法 |
WO2015096294A1 (zh) * | 2013-12-26 | 2015-07-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会议终端及其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实现方法 |
CN104954729A (zh) * | 2014-03-31 | 2015-09-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视频会议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5706441A (zh) * | 2013-07-31 | 2016-06-22 | 思科技术公司 | 针对通信会话中的内容共享的自适应采样周期 |
CN106134186A (zh) * | 2014-02-26 | 2016-11-16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遥现体验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83703B (zh) * | 2008-04-28 | 2013-01-21 | Quanta Comp Inc | 通訊系統及通訊方法 |
WO2012106726A1 (en) | 2011-02-04 | 2012-08-09 | Nextplane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ederation of proxy-based and proxy-fre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9716619B2 (en) | 2011-03-31 | 2017-07-25 | NextPlan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media traffic for a hub-based system federating disparate unifi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9203799B2 (en) | 2011-03-31 | 2015-12-01 | NextPlane,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vanced alias domain routing |
US20130179507A1 (en) * | 2012-01-06 | 2013-07-1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ng Media Data |
KR101959820B1 (ko) * | 2012-10-12 | 2019-03-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멀티미디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구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EP2923497A4 (en) * | 2012-11-21 | 2016-05-18 | H4 Eng Inc | AUTOMATIC CAMERA CAMERA, AUTOMATIC RECORDING SYSTEM AND VIDEO RECORDING NETWORK |
US20140359457A1 (en) * | 2013-05-30 | 2014-12-04 | NextPlane, Inc. | User portal to a hub-based system federating disparate unifi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9819636B2 (en) | 2013-06-10 | 2017-11-14 | NextPlane, Inc. | User directory system for a hub-based system federating disparate unifi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CN105323611A (zh) * | 2015-10-14 | 2016-02-10 | 深圳市飞图视讯有限公司 | 飞图级联组网显示器、飞图级联组网系统及其方法 |
CN105915971A (zh) * | 2015-10-14 | 2016-08-31 | 深圳市飞图视讯有限公司 | 广播组网显示器及广播组网系统 |
JP6750109B2 (ja) * | 2016-09-20 | 2020-09-02 |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ディスプレイマッピング |
US20220116241A1 (en) * | 2020-10-13 | 2022-04-14 |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onference applications during a network conference |
US12155703B2 (en) | 2020-10-13 | 2024-11-26 |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ssociating conference application content with an instance of a network conference |
US11050802B1 (en) | 2020-10-13 | 2021-06-29 |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unning conference application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a network conference |
US11936696B2 (en) | 2020-10-13 | 2024-03-19 |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 Sharing a screen shot of a conference application during a network conference |
US11363079B2 (en) | 2020-10-13 | 2022-06-14 |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 For recording conference application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a network conference |
CN114979738B (zh) * | 2022-05-17 | 2023-03-14 | 深圳市旭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投屏方法、接收器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2619A (zh) * | 2004-12-24 | 2005-06-01 |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屏幕显示方法与装置 |
CN1816134A (zh) * | 2005-02-06 | 2006-08-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媒体处理方法 |
CN1889676A (zh) * | 2006-06-01 | 2007-01-03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p2p和sip的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CN1976435A (zh) * | 2006-12-04 | 2007-06-06 |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会议中资源调配的方法 |
CN101022530A (zh) * | 2007-03-23 | 2007-08-22 |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 虚拟mcu、视频通信系统及虚拟mcu配置、切换方法 |
CN101277274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罗技欧洲公司 | 用于即插即用视频会议的系统及方法 |
CN101431727A (zh) * | 2007-10-12 | 2009-05-13 | 和记黄埔第三代网际(巴哈马)有限公司 | 用于提供对电话和因特网服务的集成接入的移动通信设备 |
CN101488866A (zh) * | 2008-01-18 | 2009-07-22 | 德信智能手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视频电话局域网广播的方法 |
US20100073454A1 (en) * | 2008-09-17 | 2010-03-25 | Tandberg Telecom As | Computer-processor based interface for telepresence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54526B2 (en) * | 2003-07-11 | 2006-12-26 | Fuji Xerox Co., Ltd. | Telepresen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deo teleconferencing |
TW200511101A (en) | 2003-09-10 | 2005-03-16 | Benq Corp | Dual-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
US7057637B2 (en) * | 2004-04-21 | 2006-06-06 | White Peter Mcduffie | Reflected backdrop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7600012B2 (en) * | 2006-02-07 | 2009-10-0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for P2P CE networks |
US20070294263A1 (en) | 2006-06-16 | 2007-12-20 | Ericsson, Inc. | Associating independent multimedia sources into a conference call |
US8817668B2 (en) * | 2006-09-15 | 2014-08-2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istributable, scalable, pluggable conferencing architecture |
NO20071401L (no) * | 2007-03-16 | 2008-09-17 | Tandberg Telecom As | System og arrangement for naturtro videokommunikasjon |
US8134587B2 (en) * | 2008-02-21 | 2012-03-1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ggregation of video receiving capabilities |
US8275197B2 (en) * | 2008-06-14 | 2012-09-2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to manage a whiteboard for multimedia conference events |
US7739333B2 (en) | 2008-06-27 | 2010-06-1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in unifi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20100039496A1 (en) * | 2008-08-12 | 2010-02-18 | Saied Kazemi | Video Conferencing Using Affiliated Displays |
US20110173263A1 (en) * | 2008-09-26 | 2011-07-14 | Ted Beers | Directing An Attendee Of A Collaboration Event To An Endpoint |
US8305993B2 (en) | 2008-09-30 | 2012-11-06 | Altobridge Limited | Integration of a private cellular system into a unified communications solution |
US20100228825A1 (en) * | 2009-03-06 | 2010-09-0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mart meeting room |
US9325940B2 (en) * | 2010-05-13 | 2016-04-26 | Nextcast Labs, Inc. | Video class room |
-
2010
- 2010-06-10 US US12/813,083 patent/US8290128B2/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5-09 TW TW100116193A patent/TWI53370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5-19 WO PCT/US2011/037219 patent/WO2011156106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5-19 CN CN201180028569.3A patent/CN102934425B/zh active Active
- 2011-05-19 EP EP11792854.9A patent/EP2580908A4/en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2619A (zh) * | 2004-12-24 | 2005-06-01 |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屏幕显示方法与装置 |
CN1816134A (zh) * | 2005-02-06 | 2006-08-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媒体处理方法 |
CN1889676A (zh) * | 2006-06-01 | 2007-01-03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于p2p和sip的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CN1976435A (zh) * | 2006-12-04 | 2007-06-06 |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会议中资源调配的方法 |
CN101022530A (zh) * | 2007-03-23 | 2007-08-22 |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 虚拟mcu、视频通信系统及虚拟mcu配置、切换方法 |
CN101277274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罗技欧洲公司 | 用于即插即用视频会议的系统及方法 |
CN101431727A (zh) * | 2007-10-12 | 2009-05-13 | 和记黄埔第三代网际(巴哈马)有限公司 | 用于提供对电话和因特网服务的集成接入的移动通信设备 |
CN101488866A (zh) * | 2008-01-18 | 2009-07-22 | 德信智能手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视频电话局域网广播的方法 |
US20100073454A1 (en) * | 2008-09-17 | 2010-03-25 | Tandberg Telecom As | Computer-processor based interface for telepresence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6441A (zh) * | 2013-07-31 | 2016-06-22 | 思科技术公司 | 针对通信会话中的内容共享的自适应采样周期 |
CN105706441B (zh) * | 2013-07-31 | 2018-12-28 | 思科技术公司 | 针对通信会话中的内容共享的自适应采样周期 |
US10574713B2 (en) | 2013-07-31 | 2020-02-2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elf-adaptive sample period for content sharing in communication sessions |
WO2015096294A1 (zh) * | 2013-12-26 | 2015-07-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会议终端及其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实现方法 |
CN106134186A (zh) * | 2014-02-26 | 2016-11-16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遥现体验 |
CN104954729A (zh) * | 2014-03-31 | 2015-09-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视频会议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4199629A (zh) * | 2014-08-18 | 2014-12-10 |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多界面联动系统及其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多界面联动的方法 |
CN104199629B (zh) * | 2014-08-18 | 2017-06-27 |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多界面联动系统及其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多界面联动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156106A2 (en) | 2011-12-15 |
US8290128B2 (en) | 2012-10-16 |
TW201215142A (en) | 2012-04-01 |
EP2580908A2 (en) | 2013-04-17 |
US20110304686A1 (en) | 2011-12-15 |
CN102934425B (zh) | 2016-04-27 |
WO2011156106A3 (en) | 2012-05-10 |
TWI533706B (zh) | 2016-05-11 |
EP2580908A4 (en) | 2017-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34425B (zh) | 基于统一通信的多屏幕视频系统 | |
US10869001B2 (en) | Provision of video conferencing services using a micro pop to extend media processing into enterprise networks | |
CN102918823B (zh) | 管理呼叫转移简档 | |
US11323660B2 (en) | Provision of video conferencing services using a micro pop to extend media processing into enterprise networks | |
CN101517963B (zh) | 分布式、可缩放、可插入的会议体系结构 | |
US920409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participants in a conferencing environment | |
CN1849824B (zh) | 用于执行分布式视频会议的系统和方法 | |
CA2537944C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istributed video conferencing | |
US20050254440A1 (en) | Private multimedia network | |
CN102668499B (zh) | 用于在对话系统中传达特征能力的可扩展机制 | |
CN104170337B (zh) | 一种用于促进无线网络之上的统一通信会话的方法和设备 | |
US9131111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communications | |
JP6372156B2 (ja) | 接続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接続制御方法 | |
CN101960779A (zh) | 用于管理分布在不同网络上的虚拟协作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6162041A (zh) | 基于网守的视频会议系统及视频会议的召集方法 | |
CN102792719A (zh) | 通过集中式通知的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 | |
CN101809963A (zh) | 用于管理虚拟协作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 |
EP2271998B1 (en) | Event management system | |
CN102546994A (zh) | 一种多媒体会议成员实现消息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 |
US9450770B2 (en) |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5745909A (zh) | 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程序、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CROSOFT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729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29 Address after: Washington State Applicant after: Micro soft technique license Co., Ltd Address before: Washington State Applicant before: Microsoft Corp.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