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27628B - 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7628B
CN102927628B CN201210444312.2A CN201210444312A CN102927628B CN 102927628 B CN102927628 B CN 102927628B CN 201210444312 A CN201210444312 A CN 201210444312A CN 102927628 B CN102927628 B CN 1029276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outdoor
indoor
refrigeration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43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7628A (zh
Inventor
张忠斌
黄虎
袁祎
刘晓露
张敬坤
刘娜
潘亚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anatal Air Condition Elect & Mech Co Ltd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anatal Air Condition Elect & Mech Co Ltd,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anatal Air Condition Elect & M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443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76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7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7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7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76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双向膨胀阀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压缩机的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与四通换向阀上相对的两个接口连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制冷进口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制冷出口分别与四通换向阀上另外两个相对的接口连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制冷出口通过所述双向膨胀阀与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制冷进口连接。本发明的设备有效解决了将已获得过冷度损失的问题,增强了膨胀阀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避免了压缩机湿压缩,能提高该机组安全性、可靠性和工作能效比。

Description

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具体来说是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属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是一种采用直接蒸发制冷或者热泵制热的方法处理全新风,并且通过风管向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直接提供集中处理全新风空气的设备,广泛运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电子、冶金等领域。目前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通常是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膨胀阀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组成,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在压缩机的推动下,利用制冷剂发生相变时与外界环境所产生的热量交换来改善室内温度,满足正常生活与工作的需求。
目前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绝大多数没有过冷设备,少部分系统布置有过冷器,也往往由于过冷器的不合理布置,大大降低了系统实际的过冷效果,难以提高系统的能效比。此外,压缩机入口的制冷剂难以保证一定的过热度,大大影响了压缩机的工作稳定性。
发明专利CN101576297 B一种大过冷度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其制冷循环中制冷剂进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和空气换热冷凝,汇成一路后进入高压储液罐,从高压储液罐中出来的制冷剂进入过冷器进行过冷处理,从而提高了制冷剂的过冷度。
由于空气侧流场的不均匀,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各个支路换热也不均匀,有的支路换热效果好,而有的支路换热效果不好。换热效果好的支路,制冷剂充分冷凝,得到了较大的制冷剂过冷度;换热效果不好的支路,制冷剂不能完成充分冷凝,制冷剂的过冷度不高或者没有过冷度。换热效果好、过冷度大的支路和换热效果不好、过冷度小的支路,汇成一路后一股脑的进入高压储液罐。由于高压储液罐的气液两相作用,制冷循环的过冷度一起被抑制,即使换热效果好的支路获得了很大的制冷剂过冷度也在高压储液罐的气液两相作用下被消耗殆尽。
制冷剂从高压储液罐中出来以后,再进入过冷器又获得一定的过冷度,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措施而已。
所以,发明专利CN101576297 B一种大过冷度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一方面牺牲了换热好的支路的制冷剂过冷能力,另一方面必然增加过冷器的面积来弥补或者说重新获得机组制冷时所需要的过冷度,一则降低了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降低了制冷能效比;二则无形中增加了过冷器的面积,提高了设备的初投资。
同样,在其制热循环中,制冷剂进入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和空气换热冷凝,汇成一路后直接进入膨胀阀。此时难以保证制冷剂一定的过冷度,不利于膨胀阀的稳定运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压缩机进口的制冷剂过热度往往需要控制在5℃~11℃:过热度太低,压缩机容易形成湿压缩,影响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过热度太高,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太高,压缩机的输入功率增加,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的性能降低,同时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发明专利CN101576297 B一种大过冷度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没有考虑到制冷剂过热度控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提高运行能效比,有效增加机组过冷度和控制机组的过热度,提高机组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改善机组的运行工况的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双向膨胀阀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压缩机的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与四通换向阀上相对的两个接口连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制冷进口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制冷出口分别与四通换向阀上另外两个相对的接口连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制冷出口通过所述双向膨胀阀与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包括室外过热器、室外多支路换热器、高压储液罐、室外过冷器和室外风机,室外过热器与室外过冷器分别设置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中换热效果最差与最好的位置并与室外多支路换热器平行,室外过热器的制冷出口与室外多支路换热器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中换热效果最差支路的换热盘管的制冷出口和高压储液罐的制冷进口连接,高压储液罐的制冷出口和室外多支路换热器中其他支路的换热盘管的制冷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后再共同与室外过冷器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外过热器的制冷进口即为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制冷进口,室外过冷器的制冷出口即为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制冷出口。
本发明中,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包括室内过冷器、室内多支路换热器、室内过热器和室内风机,室内过冷器与室内过热器分别设置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中换热效果最好与最差的位置并与室内多支路换热器平行,室内过冷器的制冷出口和室内多支路换热器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的制冷出口与室内过热器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内过冷器的制冷进口即为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制冷进口,室内过热器的制冷出口即为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制冷出口。
制冷循环如下:制冷剂经压缩机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换向阀作用进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中冷凝。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中制冷剂气体经室外过热器后进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与空气换热;其中换热效果最差支路中的制冷剂进入高压储液罐,再与其余支路汇合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佳支路的室外过冷器进行过冷换热。其后具有大过冷度的制冷剂经过双向膨胀阀来节流,进入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中换热。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中制冷剂液体经室内过冷器进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与空气换热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差支路的过热器进行过热处理,获得一定的过热度。完成换热后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的一个接口返回压缩机,这样整个制冷过程完成。
制热循环如下:制冷剂经压缩机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换向阀作用进入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中换热。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中制冷剂气体经室内过热器进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与空气换热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佳支路的室外过冷器进行过冷换热。其后具有大过冷度的制冷剂经过双向膨胀阀来节流,进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中换热。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中制冷剂液体经室外过冷器换热后分为两路,一路经高压储液罐后进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中换热效果最差支路的换热盘管中进行换热,另一路直接进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其余支路与空气换热,然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差支路的过热器进行过热处理,获得一定的过热度。完成换热后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的一个接口返回压缩机,这样整个制热过程完成。
制冷过程中室外多支路换热器中换热效果最差支路中的制冷剂流经高压储液罐后,再与其他支路汇总后,一起经过位于空气换热效果最好处的室外过冷器。这样,室外多支路换热器中换热效果好,已经获得较大过冷度的制冷剂得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较大过冷度的制冷剂与换热效果差、没有获得足够过冷度并经历储液器气液两相作用的制冷剂混合,再经过一段换位于热效果最好处的室外过冷器盘管段,机组的过冷度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并且可以适当减少室外过冷器的换热面积,降低机组的初投资。相同的,制热过程中制冷剂经室内多支路换热器换热后,进入位于换热效果最好处的室内过冷器盘管段进行过冷换热,获得一定的过冷度,保证了双向膨胀阀的高效稳定。之所以,过冷器要放在多支路冷凝盘管中和空气换热效果最好的地方,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机组的过冷度,保证制冷剂的过冷度至少大于3℃,从而保证双向膨胀阀的稳定以及较高的制冷/热效果。
制冷过程中制冷剂流经室内多支路换热器后,进入位于空气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内过热器,使其混合均匀,可控制其过热度,从而保证压缩机进口的制冷剂过热度在5℃~11℃,提高了机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同的,制热过程中制冷剂流经室外多支路换热器后也要经过一段位于空气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外过热器盘管段。之所以过热器放在换热器中空气换热效果最差的地方,目的是保证机组有一定的过热度。过热度一般大于5℃,以保证压缩机的安全工作,但是有所控制,过热度不是越大越好,一般不要超过11℃,也就是说制冷系统的过热度需要控制在5~11℃的区间内。
有益效果:本发明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的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和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均包括有过冷器。过冷器位于换热器总成中与空气换热效果最好的支路处。共同过冷器盘管段,大大提高了换热器总成的换热效果,保证了制冷剂的过冷度。制热过程中大过冷度能确保通过膨胀阀时制冷剂无气泡存在,增强双向膨胀阀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室内送风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高了制热量。制冷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高了机组的制冷量,改善了制冷能效比(EER),而且可以降低了过冷器的面积,降低了设备的初投资,同时也保证了双向膨胀阀的性能。
(2)所述的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和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均包含有过热器。过热器位于换热器总成中与空气换热效果最差的支路处。过热器有效地控制了制冷剂的过热度,保证压缩机进口的制冷剂过热度在5℃~11℃,避免了压缩机进行湿压缩。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性能,同时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得以保证。
(3)制冷过程过程中有选择性的使室外多支路换热器中换热效果最差的支路进入高压储液罐后,再与其余支路汇合后,一起经过位于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中与位于空气换热效果最好的过冷器进行过冷换热,避免了由于高压储液罐的气液两相作用对制冷循环的过冷度抑制作用,有效提高了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高制冷剂的过冷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空气风速场矢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空气风速场矢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的空气风速场矢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空气风速场矢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空气风速场矢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的空气风速场矢量图。
图中:1-压缩机;2-四通换向阀;3-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1-室外过热器;32-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1-室外多支路换热器中效果最差支路盘管;33-室外过冷器;34-高压储液罐;35-室外风机;4双向膨胀阀;5-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1-室内过冷器;52-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3-室内过热器;54-室内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双向膨胀阀4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压缩机1的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与四通换向阀2上相对的两个接口连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的制冷进口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的制冷出口分别与四通换向阀2上另外两个相对的接口连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的制冷出口通过所述双向膨胀阀4与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包括室外过热器31、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高压储液罐34、室外过冷器33和室外风机35,室外过冷器33与室外过热器31分别设置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中换热效果最好与最差的位置并与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平行,室外过热器31的制冷出口与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中换热效果最差支路的换热盘管321的制冷出口和高压储液罐34的制冷进口连接,高压储液罐34的的制冷出口和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中其他支路的换热盘管的制冷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后再共同与室外过冷器33的制冷进口连接,此处的其他支路的换热盘管是指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中除换热效果最差支路的换热盘管321之外的换热盘管。室外过热器31的制冷进口即为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的制冷进口,室外过冷器33的制冷出口即为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的制冷出口,室外风机35用来将制冷剂和空气强化换热。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包括室内过冷器51、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室内过热器53和室内风机54,室内过冷器51与室内过热器53分别设置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中换热效果最好与最差的位置并与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平行,室内过冷器51的制冷出口和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的制冷出口与室内过热器53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内过冷器51的制冷进口即为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的制冷进口,室内过热器53的制冷出口即为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的制冷出口,室内风机54用来将制冷剂和空气强化换热。
本发明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风机出风位置有三种:上出风、下出风、平出风,与此相对应的空气风速场矢量图为上三角形、下三角形、正中三角基于此,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中换热盘管支路换热情况也各有三种。这样,至少可以对应3×3=9种组合方式。这9种组合方式分别是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风机35上出风分别对应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风机54上出风、下出风、平出风;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风机35下出风分别对应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风机54上出风、下出风、平出风;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风机35平出风分别对应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风机54上出风、下出风、平出风。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即第一种类型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风机都为上出风,它们风速的分布矢量图符合上三角形。换热器结构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这种特定的送风方式和风速的上三角形分布矢量图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由上三角形风速分布矢量图可见,换热器上部风速大,故当外部空气横掠换热器上部支路时与管内制冷剂发生强制换热效果好,于是本发明分别将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最上部的一个支路设置为室外过冷器33和室内过冷器51;换热器下部风速小,故当外部空气横掠换热器下部支路时与管内制冷剂换热效果差,于是本发明分别将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和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最下部的一个支路设置为室内过热器53和室外过热器31,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中与室外过热器31相邻的一个支路即为换热效果最差支路321。在制冷工况下,制冷剂经压缩机1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作用进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此时为冷凝器)中冷凝。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中制冷剂气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外过热器31后进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与空气换热,在室外风机35强力空气流场作用下,制冷剂与空气换热,温度降低;其中换热效果最差的换热盘管支路321的制冷剂进入高压储液罐34,再与其余支路汇合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佳处的室外过冷器33进行过冷换热。其后具有大过冷度的制冷剂经过双向膨胀阀4来节流。节流降温后的制冷剂进入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此时为蒸发器)中换热。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中制冷剂液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佳的室内过冷器51进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与空气换热;其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过热器53进行过热处理,获得一定的过热度,完成过热后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2返回压缩机1。制热工况下,制冷剂经压缩机1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作用进入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此时为冷凝器)中换热。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中制冷剂气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内过热器53进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 2与空气换热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佳处的室内过冷器51进行过冷换热。其后具有大过冷度的制冷剂经过双向膨胀阀4来节流,进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此时为蒸发器)中换热。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中制冷剂液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佳处的室外过冷器33换热后分为两路,一路经高压储液罐34后进入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1中换热,另一路直接进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的其余支路与空气换热,然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过热器31进行过热处理,获得一定的过热度,完成过热后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2返回压缩机1。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即第二种类型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风机都为下出风,它们风速的分布矢量图符合下三角形。换热器结构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这种特定的送风方式和风速的下三角形分布矢量图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由下三角形风速分布矢量图可见,换热器下部风速大,故当外部空气横掠换热器下部支路时与管内制冷剂发生强制换热效果好,于是本发明分别将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最下部的一个支路设置为室外过冷器33和室内过冷器51;换热器上部风速小,故当外部空气横掠换热器上部支路时与管内制冷剂换热效果差,于是本发明分别将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和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最上部的一个支路设置为室内过热器53和室外过热器31,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与室外过热器31相邻的一个支路即为换热效果最差支路321。在制冷工况下,制冷剂经压缩机1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作用进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此时为冷凝器)中冷凝。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中制冷剂气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外过热器31后进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与空气换热,在室外风机35强力空气流场作用下,制冷剂与空气换热,温度降低;其中换热效果最差的换热盘管支路321的制冷剂进入高压储液罐34,再与其余支路汇合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佳处的室外过冷器33进行过冷换热。其后具有大过冷度的制冷剂经过双向膨胀阀4来节流。节流降温后的制冷剂进入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此时为蒸发器)中换热。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中制冷剂液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佳的室内过冷器51进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与空气换热;其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过热器53进行过热处理,获得一定的过热度,完成过热后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2返回压缩机1。制热工况下,制冷剂经压缩机1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作用进入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此时为冷凝器)中换热。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中制冷剂气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内过热器53进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 2与空气换热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佳处的室内过冷器51进行过冷换热。其后具有大过冷度的制冷剂经过双向膨胀阀4来节流,进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此时为蒸发器)中换热。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中制冷剂液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佳处的室外过冷器33换热后分为两路,一路经高压储液罐34后进入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1中换热,另一路直接进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的其余支路与空气换热,然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过热器31进行过热处理,获得一定的过热度,完成过热后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2返回压缩机1。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即第三种类型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风机都为平出风,它们的风速的分布矢量图符合正三角形。换热器结构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这种特定的送风方式和风速的正三角形分布矢量图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正三角形风速分布矢量图可见,换热器中部风速大,故当外部空气横掠换热器中部支路时与管内制冷剂发生强制换热效果好,于是本发明将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最中间的一个支路分别设置为室外过冷器33和室内过冷器51;换热器上部以及下部风速小,故当外部空气横掠换热器上部或者下部支路时与管内制冷剂换热效果差,那么在过热器的设置上就有三种选择方式,分别是最上部的一个支路、最下部的一个支路或者最上部与最下部的两个支路同时做为过热器,本实施例分别选择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最上部的一个支路为室外过热器31和室内过热器53,那么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中最下部的一个支路即为效果最差支路321。在制冷工况下,制冷剂经压缩机1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作用进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此时为冷凝器)中冷凝。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中制冷剂气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外过热器31后进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与空气换热,在室外风机35强力空气流场作用下,制冷剂与空气换热,温度降低;其中换热效果最差的换热盘管支路321的制冷剂进入高压储液罐34,再与其余支路汇合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佳处的室外过冷器33进行过冷换热。其后具有大过冷度的制冷剂经过双向膨胀阀4来节流。节流降温后的制冷剂进入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此时为蒸发器)中换热。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中制冷剂液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佳的室内过冷器51进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与空气换热;其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过热器53进行过热处理,获得一定的过热度,完成过热后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2返回压缩机1。制热工况下,制冷剂经压缩机1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作用进入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此时为冷凝器)中换热。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中制冷剂气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内过热器53进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 2与空气换热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佳处的室内过冷器51进行过冷换热。其后具有大过冷度的制冷剂经过双向膨胀阀4来节流,进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此时为蒸发器)中换热。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中制冷剂液体经位于换热效果最佳处的室外过冷器33换热后分为两路,一路经高压储液罐34后进入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1中换热,另一路直接进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的其余支路 与空气换热,然后经过共同的位于换热效果最差处的过热器31进行过热处理,获得一定的过热度,完成过热后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2返回压缩机1。
本发明的装置工作时,位于换热器总成中与空气换热效果最好的支路处的过冷器,在风机的强效风场下大大提高了换热器总成的换热效果,保证了制冷剂的过冷度。在制热过程中大过冷度能确保通过双向膨胀阀4时制冷剂无气泡存在,增强双向膨胀阀4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室内送风换热器5的换热效果,提高了制热量。在制冷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的换热效果,提高了机组的制冷量,改善了制冷能效比(EER),而且可以降低了室外过冷器33的面积,降低了设备的初投资,同时也保证了双向膨胀阀4的性能。位于换热器总成中与空气换热效果最差支路处的过热器有效地控制了制冷剂的过热度,保证压缩机1进口的制冷剂过热度在5℃~11℃,避免了压缩机1进行湿压缩,有效提高了机组的性能,同时也保证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特别是在制冷过程过程中有选择性的使室外多支路换热器中换热效果最差支路321中的制冷剂进入高压储液罐34后,再与其余支路的制冷剂汇合,一起经过位于空气换热效果最好的室外过冷器33进行过冷换热,避免了由于高压储液罐34的气液两相作用对制冷循环的过冷度抑制作用,有效提高了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的换热效果,提高制冷剂的过冷度。本发明所有制冷剂设备通过制冷剂管道连接,制冷剂工质采用R22,R134a或R410A等。
 除了适用于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外,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其他热泵型风冷冷(热)风式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满足用户对稳定、高效、节能制冷(热)的需要,可望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Claims (2)

1.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该机组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双向膨胀阀(4)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与四通换向阀(2)上相对的两个接口连接,所述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的制冷进口和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的制冷出口分别与四通换向阀(2)上另外两个相对的接口连接,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的制冷出口通过所述双向膨胀阀(4)与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的制冷进口连接;
所述的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包括室外过热器(31)、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高压储液罐(34)、室外过冷器(33)和室外风机(35),所述室外过热器(31)与室外过冷器(33)分别设置在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中换热效果最差与最好的位置并与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平行,室外过热器(31)的制冷出口与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中换热效果最差支路的换热盘管(321)的制冷出口和高压储液罐(34)的制冷进口连接,高压储液罐(34)的制冷出口和室外多支路换热器(32)中其他支路的换热盘管的制冷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后再共同与室外过冷器(33)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外过热器(31)的制冷进口即为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的制冷进口,室外过冷器(33)的制冷出口即为室外处理单元换热器(3)的制冷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包括室内过冷器(51)、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室内过热器(53)和室内风机(54),室内过冷器(51)与室内过热器(53)分别设置在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中换热效果最好与最差的位置并与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平行,室内过冷器(51)的制冷出口和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内多支路换热器(52)的制冷出口与室内过热器(53)的制冷进口连接,室内过冷器(51)的制冷进口即为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的制冷进口,室内过热器(53)的制冷出口即为室内送风单元换热器(5)的制冷出口。
CN201210444312.2A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76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4312.2A CN102927628B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4312.2A CN102927628B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7628A CN102927628A (zh) 2013-02-13
CN102927628B true CN102927628B (zh) 2015-10-21

Family

ID=47642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431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7628B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762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5390A (zh) * 2002-08-22 2004-05-12 Lg������ʽ���� 多体空调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766462A (zh) * 2005-10-31 2006-05-03 庞启东 一种利用尾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828156A (zh) * 2006-03-15 2006-09-06 杨斌 双能源冷暖空调
CN203010773U (zh) * 2012-11-08 2013-06-19 南京师范大学 过冷过热同步的全新风空调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5390A (zh) * 2002-08-22 2004-05-12 Lg������ʽ���� 多体空调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766462A (zh) * 2005-10-31 2006-05-03 庞启东 一种利用尾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828156A (zh) * 2006-03-15 2006-09-06 杨斌 双能源冷暖空调
CN203010773U (zh) * 2012-11-08 2013-06-19 南京师范大学 过冷过热同步的全新风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7628A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5344B (zh) 一种寒冷地区用多联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45060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9059335B (zh) 一种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3615836A (zh) 一种螺杆式全热回收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CN105091436B (zh) 空调机组及其制热化霜方法
CN203010887U (zh) 过冷过热同步的机房空调器
CN101936614B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液泵供液循环冷热水机组
CN101532743B (zh) 一种空气、水源双冷凝器热泵机组
CN203595316U (zh) 一种螺杆式全热回收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CN104236146A (zh) 制冷循环系统
CN106352586A (zh) 一种双机头热源塔热泵机组
CN201757537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液泵供液循环冷热水机组
CN215930175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93017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2927677B (zh) 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机房空调
CN102927628B (zh) 一种同步过冷和过热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CN214249789U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
CN108759156B (zh)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CN203010773U (zh) 过冷过热同步的全新风空调机
CN203258925U (zh) 换热同步的多支路室内换热器
CN102914089B (zh) 一种同步换热的多支路室外换热器
CN218936505U (zh) 室外换热装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20981638U (zh) 一种可持续供热除霜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水系统
US20250035331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3011008U (zh) 换热同步的多支路室外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Zhongbin

Inventor after: Huang Hu

Inventor after: Shen Yu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ongbin

Inventor before: Huang Hu

Inventor before: Yuan Dai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lu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ngkun

Inventor before: Liu Na

Inventor before: Pan Yame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04

Address after: Ninghai Gulou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No. 122 210097

Patentee after: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Ninghai Gulou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No. 122 210097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ANATAL DATA-CENTRE ENVIRONMENTAL TECH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