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27624B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7624B
CN102927624B CN201210341502.1A CN201210341502A CN102927624B CN 102927624 B CN102927624 B CN 102927624B CN 201210341502 A CN201210341502 A CN 201210341502A CN 102927624 B CN102927624 B CN 102927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me
retardant resin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equipme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15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7624A (zh
Inventor
长谷川博基
海老原正春
松原庆明
坂本尚希
河西正礼
木田聪
上岛敬人
碓井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27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7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7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76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能够抑制电部件箱内部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实现印刷电路板起火的情况下的窒息灭火和防止延烧。在具有电设备单元和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电设备单元具有安装有电部件的印刷电路板和收纳印刷电路板的电部件箱,并且配置于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上部侧,电部件箱由金属罩和基底基板构成外侧,由阻燃树脂壳构成内侧,阻燃树脂壳保持印刷电路板,并且包围印刷电路板。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室内机配置有电部件箱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在室内机的吹出口的上部即热交换器的下部贮存水的接水盘,在接水盘的前面配置细长的电部件箱(参照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659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接水盘的下方前面配置有细长的电部件箱的情况下,由于接水盘的水可能会浸入电部件箱内部,所以用于防止水的浸入的设计不可缺少。而且,由于是风不流动的地方,所以需要用于抑制收纳于电部件箱内部的印刷电路板的结露或电部件箱内部温度的上升的设计(在专利文献1中,在电部件箱的罩上设置有散热用的孔)。因此,难以兼顾印刷电路板起火的情况的窒息灭火(extinguishment bysmothering)和结露水或尘埃等向印刷电路板的浸入。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问题,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抑制电部件箱内部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实现自印刷电路板起火的情况下的窒息灭火和防止延烧(catch fire)。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具有电设备单元和热交换器,其构成为:
上述电设备单元具有安装有电部件的印刷电路板和收纳上述印刷电路板的电部件箱,并且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上部侧,
上述电部件箱由金属罩和基底基板构成外侧,由阻燃树脂壳构成内侧,
上述阻燃树脂壳保持上述印刷电路板,并且包围上述印刷电路板。
由此,通过将电设备单元配置在热交换机的前表面上部侧,从而吸入空气在电设备单元的周围流动,利用该空气冷却电设备单元,所以能够抑制电部件箱内部的温度上升。另外,通过由阻燃树脂壳和金属制的罩覆盖印刷电路板,能够在印刷电路板起火时实现窒息灭火。另外,由于包围印刷电路板的构件使用阻燃树脂壳和金属制的罩,所以能够防止印刷电路板起火时的延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电部件箱内部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实现印刷电路板起火的情况下的窒息灭火和防止延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运转中的侧面图。
图2是该室内机的正面图。
图3是该室内机的停止中的侧面图。
图4是该室内机的电设备单元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5是该室内机的电设备单元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6是该室内机的风回路的风速分布图。
图7是该室内机的电设备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该室内机的电路块图。
图9是沿着本实施方式1的图4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0是沿着本实施方式2的图4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1是沿着本实施方式3的图4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2是沿着本实施方式4的图4的线A-A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为具有电设备单元和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电设备单元具有安装有电部件的印刷电路板和收纳印刷电路板的电部件箱,并且配置于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上部侧,电部件箱由金属罩和基底基板构成外侧,由阻燃树脂壳构成内侧,阻燃树脂壳保持印刷电路板,并且包围印刷电路板。通过在热交换机的前表面上部侧配置电设备单元,吸入空气在电设备单元的周围流动,利用该空气冷却电设备单元,所以能够抑制温度上升。另外,印刷电路板由阻燃树脂壳和金属制的罩覆盖,由此被密闭在电设备单元内,所以能够进行起火时的窒息灭火。进而,作为包围印刷电路板的构件,使用阻燃树脂壳和金属制的罩,所以能够防止起火时的延烧。
第二发明特别是在第一发明中,基底基板载置电部件箱,且遍及室内机的内部宽度的大致整个宽度横长地配置。通过将电设备单元的印刷电路板的热传递到基底基板,能够促进电设备单元的冷却。
第三发明特别是在第二发明中,还具有覆盖室内机的主体的前面开口部的开闭自如的前面板,配置于基底基板的前面的前面板在从主体离开的方向移动,打开前面开口部。通过设置成能够打开前面板,利用来自前面开口部的吸入空气维持热交换器的性能,进而用金属罩覆盖电部件箱的外侧上表面,所以能够提高自金属罩的散热性。
第四发明特别是在第三发明中,在基底基板形成有孔部。通过孔部将外部气体导入热交换器,降低基底基板对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能够维持热交换效率。
第五发明特别是在第四发明中,设定阻燃树脂壳的厚度,使得在电设备单元形成强化绝缘。能够更低廉地抑制电部件箱的触电。
第六发明特别是在第四发明中,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并且外壳不绝缘的1次侧电部件与阻燃树脂壳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在电设备单元形成基础绝缘,对在印刷电路板中作为安装有电部件的面的部件面侧的阻燃树脂壳的厚度进行设定,使得在电设备单元形成附加绝缘。能够更低廉地抑制电部件箱的触电。
第七发明特别是在第四发明中,在阻燃树脂壳,在接近安装于印刷电路板并且外壳不绝缘的1次侧电部件的部分粘贴有绝缘片,使得在电设备单元形成基础绝缘,局部加厚阻燃树脂壳的厚度,使得在电设备单元形成附加绝缘。能够更低廉地抑制电部件箱的触电。
第八发明特别是在第四发明中,在阻燃树脂壳,仅局部加厚接近安装于印刷电路板并且外壳不绝缘的1次侧电部件的部分,使得在电设备单元形成强化绝缘。能够更低廉地抑制电部件箱的触电。
第九发明特别是在第一~八发明中的任一发明中,还具有贮存由热交换机产生的结露水的接水盘,电设备单元配置在比接水盘高的位置。通过将电设备单元配置在比接水盘高的位置,能够防止接水盘的水向电设备单元内部侵入,所以能够提高电设备单元的可靠性。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该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调机通常由用制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构成。图1、2、3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室内机具有主体2和使主体2的前面开口部2a开闭自如的可动前面板(下面,简称为前面板)4。在空调机停止时,前面板4紧贴主体2,关闭前面开口部2a。另一方面,在空调机运转时,前面板4向从主体2离开的方向移动,打开前面开口部2a。图3表示前面板4关闭前面开口部2a的状态。
而且,在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器6;风扇8(fan 8),其用于将从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引入的室内空气用热交换器6热交换并向室内吹出;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其开闭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10,并且上下变更空气的吹出方向;和左右风向变更叶片14,其左右变更空气的吹出方向。而且,在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与热交换器6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6(filter 16),其用于除去从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引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尘埃。过滤器16安装于过滤器框3a。进而,在过滤器16的下部前表面侧且吹出口10的上侧设置有显示单元41。
下面,对吹出口10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
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由开闭吹出口10的下叶片18和设置于下叶片18的上方且与下叶片18协动控制从吹出口10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的上叶片20构成。另外,下叶片18连结于驱动轴(未图示),另一方面,上叶片20连结于其他驱动轴(未图示)。各个驱动轴(未图示)连结于驱动电动机等驱动源(未图示)。
在空调机开始运转时,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进行开控制,打开吹出口10,驱动风扇8。由此,经由前面开口部2a和上面开口部2b将室内空气引入室内机的内部。引入的室内空气用热交换器6进行热交换,并通过风扇8。之后,通过形成于风扇8的下游侧的通风路,从吹出口10吹出。
另外,来自吹出口10的空气的吹出方向,由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和左右风向变更叶片14进行控制。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的上下方向的角度和左右风向变更叶片14的左右方向的角度,由控制室内机的遥控器(远距离操作装置)进行控制。
而且,位于吹出口10的上游侧的通风路,由位于风扇8的下游侧的后引导件30、位于风扇的下游侧且与后引导件30相对的稳定器32、以及两侧壁34形成。
此外,上述用语“稳定器(stabilizer)”也可以分为位于风扇8的下游附近、使在风扇8的前部附近产生的旋涡稳定化的稳定器,和位于该稳定器的下游侧、负责由风扇8输送的空气的压力恢复的扩散器(diffuser)的前部壁部分。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将这些总称为“稳定器”。
通过这样设定,在吹出口10的内侧,吹出风由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下叶片18和上叶片20)和左右的侧壁34夹着,在上下左右不会泄漏地变更,从吹出口10吹出。另一方面,在吹出口10的外侧,即使左右变更后的吹出风自吹出口10的左右的端部进一步向左右吹出,由于在比吹出口10的左右的侧壁34更靠外侧延长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而不会扩散,能够维持上下和左右的变更方向。
此外,左右风向变更叶片14在朝向正面时,其前端部自设计面向前方突出。根据该结构,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如果在此状态下关闭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则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会干扰左右风向变更叶片14。因此,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进行控制,以使在左右风向变更叶片14向内侧倾斜后,由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关闭吹出口10。由此,避免上下风向变更叶片12和左右风向变更叶片14的干扰。吹出口10的左右的侧壁34在通风路内具有向吹出口10去向外侧方向扩展的截面形状。
在这样地构成的室内机中,使用图2、4、5,对配置于主体2内的前表面上部(热交换器6的前表面上部侧)的电设备单元1(electricalequipment 1)的结构进行说明。电设备单元1具有:金属制的基底基板1b,其为了遍及主体2内部宽度的基本整个宽度地横长地配置构成而被加固;印刷电路板1a(printed board 1a),在基底基板1b上的右半部分侧安装有各种电部件;和电部件箱7,其收纳印刷电路板1a。另外,电设备单元1在图2的左侧具有开闭驱动前面板4(front surfacepanel 4)的驱动机械装置42b(drive assembly 42b),且在图2的左侧端具有强制运转开关44(compulsory driving switch 44)。在电部件箱7与驱动机械装置42b之间,在基底基板1b设置有孔部1c,该孔部1c用于有效地活用运转时的前面开口部2a、2b。孔部1c的周围进行了加固加工。
如图1所示,在热交换器6的前表面上部形成具有一定的倾斜角的倾斜面6a。在以包围热交换器6的方式配设的过滤器16,形成有与热交换器6的倾斜面6a具有相同倾斜角的倾斜面16a。电设备单元1以大致平行地面向过滤器16的倾斜面16a的方式横长地配置。
根据这样的配置,在比用于将热交换器6的结露水进行排水的接水盘9高的位置配置有电部件箱7。由此,能够防止接水盘9的结露水浸入电部件箱7的内部。
另外,电设备单元1配置于比风回路内的风扇8的中心8a靠上侧。由此,如图6的风速分布图所示,电设备单元1配置于风速稳定的区域(图中左上部分)。因此,能够降低电设备单元1对风性能的坏影响。图6的风速分布图为用箭头表示风速的流动的图。在图6中,风速的速度用箭头的长度来表示,风速的方向用箭头的角度来表示。
而且,电设备单元1在距过滤器16的倾斜面16a空出20mm以上的距离的位置,横长地配置。由此,在电设备单元1的里侧也能够通风,能够抑制电部件箱7的结露。风通过电设备单元1的里侧,由此也能够降低电部件箱7内部的温度上升,所以无需在电部件箱7设置散热孔。因此,能够防止尘埃或水经由散热孔向电部件箱7的浸入。
接着,对电设备单元1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在室内机主体2的底座(base)即底框5上分别固定有风扇8、热交换器6、过滤器自动清洁单元3(automatic filter-cleaning unit 3)。电设备单元1固定于构成过滤器自动清洁单元3的骨架的过滤器框3a(filter frame 3a)。如图5所示,在电设备单元1中,在右侧端部设置有钩挂部1d,在左侧端部设置有爪部1e。钩挂部1d和爪部1e分别卡止固定于过滤器框3a的两侧。
接着,参照图7、9对电部件箱7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表示电部件箱7的立体图,图9表示电部件箱7的截面图。
印刷电路板1a具有面向基底基板1b的焊锡面。印刷电路板1a的焊锡面由形成于阻燃树脂壳7b(flame retardant resin case 7b)的爪部和肋部(rib)支承。印刷电路板1a的与焊锡面侧相对的面,是安装1次平滑电容器11(primary smoothing capacitor 11)等大型电部件的部件面。在印刷电路板1a的焊锡面侧设置有阻燃树脂壳7a,在部件面侧设置有阻燃树脂壳7b。如图9所示,阻燃树脂壳7a和阻燃树脂壳7b设置成相互的侧壁重合多个嵌合。由此,密封印刷电路板1a。阻燃树脂壳7a与金属罩7c(metal cover 7c)嵌合。如图7所示,利用螺钉7d将金属罩7c、阻燃树脂壳7a、7b、基底基板1b相互地固定。阻燃树脂壳7a、7b以保持印刷电路板1a并包围印刷电路板1a的方式构成。根据以上那样的结构,即使在电设备单元1万一起火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阻燃树脂壳7a、7b、金属罩7c、基底基板1b进行窒息灭火,能够防止延烧。
此外,载置电部件箱7的基底基板1b是为了遍及主体2内部宽度的大致整个宽度横长地配置而加固的金属制的板材,也兼备防止万一从电部件箱7内部的印刷电路板1a起火的情况下的延烧的功能。这里所谓的“大致整个宽度”意味着虽然优选遍及主体2内部宽度的整体配置基底基板1b,但是考虑到主体2内的其他的构成要素等的配置制约,只要主体2内的空间允许,则尽可能宽地配置基底基板1b。
电部件箱7的截面形状如图9所示为大致台形状。由于电部件箱7具有这样的形状,从而如图3所示,在运转停止时前面板4关闭的状态下,不损坏前面板4的形状地收纳前面板4和电部件箱7。另外,电部件箱7在截面看空调机的主体2的情况下,收纳于底框5的投影面。进而,电部件箱7配置于避开驱动前面板4的驱动臂42的驱动轴42a的位置。
如上所述,为了极力增大电部件箱7的内部空间,电部件箱7的形状为大致台形状。根据电部件箱7的这样的形状,能够更高效地配置装载于印刷电路板1a的电子部件。
下面,参照图8对印刷电路板1a的电路块(circuit block)进行说明。
图8中,空调机的室内机以AC100V或者AC200V的交流电源为主电源。在图8所示的室内机中,一方的交流线(AC line)从同心插头50(plug 50)经由设置于接线端子板单元43(terminal board unit 43)的接线柱43a(teminal 43a)的温度保护元件43b,连接于印刷电路板1a。另一方的交流线从同心插头50经由继电器54(relay 54),连接于接线柱43a,向室外机53供给电力。输入印刷电路板1a的两个交流线经由噪声滤波器55(noise filter 55),输入到直流高压电动机59(DC highvoltage motor 59)。直流高压电动机59通过整流电路56和1次平滑电容器57生成整流平滑后的直流高电压,驱动控制电源58和风扇8。
控制电源58由变压器58a(transformer 58a)和开关元件58b(switching element 58b)生成基础绝缘后的直流低电压。所生成的电压被送到用于对室内机进行空气调节控制的控制微机61(controlmicrocomputer 61)。通过控制微机61的驱动信号和直流低压电动机驱动电路63(DC low voltage motor driving circuit 63),驱动控制直流低压电动机62。
另一方面,直流高压电动机59通过直流高压电动机59内部的逆变器59a(inverter 59a)驱动非绝缘的直流高电压。由此,基础绝缘后的控制微机61与非绝缘的逆变器59a之间的接口(interface),经由绝缘电路60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电路块中,关于印刷电路板1a与电部件箱7的绝缘,大致分为从交流电源到控制电源58的变压器58a的交流电源侧的1次侧块(primary side block)和作为变压器58a的直流低电压侧的2次侧块(secondary side block)。尤其是,在1次侧块中,作为大型部件的1次平滑电容器57、变压器58a以使在正面看主体2看电部件箱7的情况下位于电部件箱7的下侧部的方式,配置在印刷电路板1a上。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有效地使用电部件箱7内部的体积,能够使电部件箱7紧凑化。
另外,即使是1次侧块的部件,如与上述大型部件相比高度比较低的部件等(例如绝缘电路60)也可以以位于电部件箱7的上侧部的方式配置在印刷电路板1a上。
接着,参照图9对防止用户(user)的触电的结构进行说明。电设备单元1配置于热交换器6的前表面上部。用户有可能从前面开口部2a或者上面开口部2b接触到电设备单元1。如上所述,电部件箱7的外周部由金属罩7c、基底基板1b构成。由此,通过自印刷电路板1a上的电子部件或图案(pattern)绝缘来防止用户的触电的结构是必须的。
于是,如图9所示,使阻燃树脂壳7a的厚度t为强化绝缘的要求距离以上的厚度。由此,特别是1次侧块的大型部件且外壳不绝缘的部件(例如1次平滑电容器11或变压器58a等电子部件)与部件面侧的金属罩7c被强化绝缘。即,能够防止用户的触电。在本实施方式1中,AC200V输入机型的阻燃树脂壳7a的厚度t=2.0mm,采用阻燃等级(flame-retardant grade)为UL94V0材料。
此外,上述控制块作为一个例子而表示,并非限定本发明。另外,在焊锡面侧,也与部件面侧同样地通过使阻燃树脂壳7b的厚度为强化绝缘的要求距离以上,能够防止用户触电。
另外,在图2所示的电设备单元1的右侧设置有内外连接电线施工用的接线端子板单元43。接线端子板单元43的左侧与设置于电设备单元1的右侧的爪部(未图示)卡止固定。接线端子板单元43的右侧,螺丝固定于固定在底框5侧的其他部件(未图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固定接线端子板单元4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横长放置的状态将电设备单元1配置于热交换器6的前表面上部侧,将电设备单元1的两端部固定在作为过滤器自动清洁单元3的底座的过滤器框3a的两侧。进而,电部件箱7由金属罩7c和基底基板1b构成外侧,且由阻燃树脂壳7a和7b构成外侧,并且配置在比接水盘9高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水侵入电设备单元1。另外,由于电设备单元1的配置场所为吸入空气路流动的场所,所以对印刷电路板1a的结露防止设计变得容易,且散热性也变高。因此,无需电部件箱7的散热孔,所以能够防止尘埃或者水浸入电部件箱7内部。而且,通过使用阻燃树脂壳7a、7b、金属罩7c、金属制的基底基板1b,能够进行电设备单元1的起火时的窒息灭火,并且实现防止延烧。而且,由于确保阻燃树脂壳7a、7b的厚度为强化绝缘的要求距离以上(即,设定阻燃树脂壳7a、7b的厚度,使得在电设备单元1形成强化绝缘),从而即使在用户接触到电部件箱7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触电。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功能绝缘(functional insulation)是指仅为了机械的功能而需要的绝缘。基础绝缘(basic insulation)是指给予对于触电的基本的保护的绝缘。附加绝缘(supplementary insulation)是指为了给予在基础绝缘破坏的情况下的对于触电的保护而在基础绝缘上追加设置的独立的绝缘。双重绝缘(double insulation)是指基础绝缘和附加绝缘的两者构成的绝缘。强化绝缘(reinforced insulation)是指给予与双重绝缘产生的绝缘同等以上的对于触电的保护的单一的绝缘。
(实施方式2)
使用图10对本实施方式2的电部件箱7的结构和作用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除电部件箱7的截面结构以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将阻燃树脂壳7a和1次侧块且外壳不绝缘的部件(例如1次平滑电容器11)的距离d设为要求基础绝缘的距离以上,进而设阻燃树脂壳7a的厚度t为附加绝缘的要求距离以上。在本实施方式2中,令d=2.5mm,t=1.6mm,阻燃树脂壳7a使用UL94v0材料。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仅阻燃树脂壳7a确保强化绝缘的情况(t=2.0mm)相比,能够使t变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a并且外壳不绝缘的1次侧电部件与阻燃树脂壳7a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在电设备单元1形成基础绝缘。另外,对在印刷电路板1a中作为安装有电部件的面的部件面侧的阻燃树脂壳7b的厚度进行设定,使得在电设备单元1形成附加绝缘。通过这样构成,使金属罩7c成为双重绝缘结构,能够用更廉价的材料实现防止用户触电。
(实施方式3)
使用图11对本实施方式3的电部件箱7的结构和作用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除电部件箱7的截面结构以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电部件箱7配置于风速分布稳定的区域,所以降低对风性能的坏影响。为了进一步地降低其影响,提高空气调节效率,希望缩小电部件箱7的高度。另一方面,电部件箱7的高度很大程度受装载于印刷电路板1a的部件面侧的1次侧的大型部件且外壳不绝缘的部件(例如,1次平滑电容器11或变压器58a)的高度影响。下面,作为该大型部件,以1次平滑电容器11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阻燃树脂壳7a和1次平滑电容器11接近的部位粘贴有绝缘片7e。绝缘片7e为UL510Flame retardant合格品等,具有阻燃性。为了确保基础绝缘,绝缘片7e的厚度为0.3mm以上。另外,为了确保附加绝缘和阻燃性,令阻燃树脂壳7a的厚度为1.6mm,且为UL94V0等级的树脂。通过绝缘片7e和阻燃树脂壳7a使金属罩7c成为双重绝缘结构。在绝缘和阻燃结构所需的厚度为1.9mm(1.6mm+0.3mm),与实施方式1和2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电部件箱7的高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阻燃树脂壳7a,在接近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a并且外壳不绝缘的1次侧电部件的部分粘贴有绝缘片7e,使得在电设备单元1形成基础绝缘。另外,局部地加厚阻燃树脂壳的厚度,使得在电设备单元1形成附加绝缘。通过这样构成,能够缩小电部件箱7的高度,并且实现防止用户触电。
(实施方式4)
使用图12对本实施方式4的电部件箱7的结构和作用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除电部件箱7的截面结构以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关于阻燃树脂壳7a的厚度,部分地加厚与1次侧部件且外壳部不绝缘的部件(例如1次平滑电容器57等)接近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4中,为2.0mm)。此外,关于未增加厚度的部分,只要确保阻燃性,则可以进行薄壁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厚度1.6mm、UL94V0等级的材料。
如上所述,在阻燃树脂壳7a,仅局部加厚接近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a并且外壳不绝缘的1次侧电部件的部分,使得在电设备单元1形成强化绝缘。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电部件箱7的厚度变薄,并且能够以更廉价的材料费实现防止用户触电。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作为包含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调机的各种各样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是有用的。

Claims (7)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覆盖室内机的主体的前面开口部的开闭自如的前面板、电设备单元、热交换器、过滤器、安装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器框、和风扇,其中
所述电设备单元具有电部件箱和载置所述电部件箱的基底基板,
所述电部件箱包括:阻燃树脂壳、以由所述阻燃树脂壳包围两面的方式被所述阻燃树脂壳支承的印刷电路板、和配置于所述阻燃树脂壳的外侧的金属罩,
所述基底基板在设置于所述前面开口部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所述过滤器框和所述前面板之间,遍及所述主体的内部宽度的大致整个宽度横长地配置,
配置于所述基底基板的前面的所述前面板在从所述主体离开的方向移动,打开所述前面开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底基板形成有孔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设定所述阻燃树脂壳的厚度,使得在所述电设备单元形成强化绝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并且外壳不绝缘的1次侧电部件与所述阻燃树脂壳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在所述电设备单元形成基础绝缘,
对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安装有电部件的面一侧的所述阻燃树脂壳的厚度进行设定,使得在所述电设备单元形成附加绝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阻燃树脂壳,在接近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并且外壳不绝缘的1次侧电部件的部分粘贴有绝缘片,使得在所述电设备单元形成基础绝缘,
局部加厚所述阻燃树脂壳的厚度,使得在所述电设备单元形成附加绝缘。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阻燃树脂壳,仅局部加厚接近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并且外壳不绝缘的1次侧电部件的部分,使得在所述电设备单元形成强化绝缘。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贮存由所述热交换器产生的结露水的接水盘,
所述电设备单元配置在比所述接水盘高的位置。
CN201210341502.1A 2011-08-08 2012-08-08 空调机的室内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7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2770 2011-08-08
JP2011172770A JP5071576B1 (ja) 2011-08-08 2011-08-08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7624A CN102927624A (zh) 2013-02-13
CN102927624B true CN102927624B (zh) 2015-01-07

Family

ID=47277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150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7624B (zh) 2011-08-08 2012-08-08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71576B1 (zh)
CN (1) CN102927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6115B2 (ja) * 2014-08-07 2018-09-2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7090637B2 (ja) * 2019-07-08 2022-06-24 広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空気調和機
US11105519B2 (en) * 2019-07-08 2021-08-31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113115531B (zh) * 2020-01-09 2024-06-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21143785A (ja) * 2020-03-12 2021-09-2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07635Y1 (zh) * 1964-04-10 1965-03-09
JP3813267B2 (ja) * 1996-11-11 2006-08-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0297948A (ja) * 1999-04-12 2000-10-2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3287343B2 (ja) * 1999-08-31 2002-06-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3262352A (ja) * 2002-03-05 2003-09-1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123237A (ja) * 2003-10-14 2005-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バーの製造方法とこれ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
JP4475183B2 (ja) * 2005-06-27 2010-06-0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電子ブロック構造
KR20090010451A (ko) * 2007-07-23 2009-0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5099030B2 (ja) * 2009-01-30 2012-12-1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11049443A (ja) * 2009-08-28 2011-03-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機器装置
JP5084813B2 (ja) * 2009-11-18 2012-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7624A (zh) 2013-02-13
JP2013036671A (ja) 2013-02-21
JP5071576B1 (ja)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03085B1 (ja) 空気調節装置
JP596677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2927624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4969671B2 (ja) 電気基板のバリア構造および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1094889A (ja)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JP2010169275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JP639611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0159910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06716022B (zh)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
EP2551607A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JP201306456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164202A (ja) 天井埋込形換気扇
WO2006068147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WO2012124274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4016131A (ja) 空気調和機
JP5056107B2 (ja) 換気装置
JP6053540B2 (ja) 換気装置
JP2013124804A (ja) 空気調和機
JP675540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KR100784767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14016130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436457U (zh) 一种电压控制柜
JP459240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07159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071518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電装品ユニットならびに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