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12857A - 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 Google Patents

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2857A
CN102912857A CN2012104390873A CN201210439087A CN102912857A CN 102912857 A CN102912857 A CN 102912857A CN 2012104390873 A CN2012104390873 A CN 2012104390873A CN 201210439087 A CN201210439087 A CN 201210439087A CN 102912857 A CN102912857 A CN 102912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ube
mild steel
fric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90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延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4390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28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2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2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包括有底板、顶板和支座筒,所述的底板、顶板与支座筒组成封闭的空腔,软钢圆台筒位于空腔内并与圆柱形支座筒同心,单层摩擦连接板和双层摩擦板置于软钢圆台筒内,周边与软钢圆台筒紧密接触;单层摩擦连接板设置在双层摩擦板顶层,并与顶板焊接;软钢圆台筒与圆柱形支座筒之间设置自动复位装置;支座筒的顶部设置限位板,在底板和顶板分别设置锚固螺栓。本发明利用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隔震作用能够减少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对建筑结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通过设置多个摩擦面来增加摩擦面积,保证结构的可靠度。通过设置限位板和软钢圆台筒避免结构在大震下的失稳,并且使结构在大震后自动复位。

Description

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振动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建筑用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世界上每年发生破坏性地震近千次,一次大地震可引起上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导致几十万人死亡或严重伤残。我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上,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居世界首位,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地震中建筑物的大量破坏与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直接原因。地震发生时,地面振动引起结构的地震反应。对于基础固接于地面的建筑结构物,其反应沿着高度从下到上逐层放大。由于结构物某部位的地震反应(加速度、速度或位移)过大,使主体承重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或虽然主体结构未破坏,但建筑饰面、装修或其它非结构配件等毁坏而导致严重损失;或室内昂贵仪器、设备破坏导致严重的损失或次生灾害。为了避免上述灾害的发生,人们必须对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控制,并消除结构体系的“放大器”作用。
20世纪初,日本大森房吉教授提出的计算方法以及佐野利器博士提出的地震系数法均没有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后来人们称之为抗震设计的静力理论,为了抗御地震,多倾向于采用刚强的建筑结构,即“刚性结构体系”,但是这种结构体系很难真正实现,也不经济,只有极少数的重要建筑物采用这种结构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越来越庞大、复杂,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合理的经济范围内达到预期的设防目标更加困难,在安全性与经济性之间,人们面临两难选择。其次,人们对地震的认识还不够,预测结构物地震反应与其实际地震反应还有一定距离,因而所采取的抗震措施也不完全合理。抗震理论发展的第一次突破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M A Biot等人提出抗震设计的反应谱理论。这时人们开始考虑地震动和建筑物之间的动力特性关系,提出了“延性结构体系”。同最早的设计方法相比,延性设计方法已经带有对能量进行“疏导”的思想,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结构物要终止振动反应,必然要进行能量转换或消耗。这种抗震结构体系,容许结构及承重构件(柱、梁、节点等)在地震中出现损坏,即依靠结构及承重构件的损坏消耗大部分能量,往往导致结构构件在地震中严重破坏甚至倒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也是不安全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抗震减震、抗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某些重要的建筑物(如纪念性建筑、装饰昂贵的现代建筑和核电站等)不允许结构构件进入非弹性状态,使“延性结构体系”的应用日益受到限制,这些都成为结构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现实而重大的课题。各国学者积极致力于新的抗震结构体系的探索和研究,1972年美藉华裔学者姚治平(J T P Yao)教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姚认为结构的性能能够通过控制手段加以控制,以使它们在环境荷载作用下,能保持在一个指定的范围内,为确保安全,结构位移需要限制,从居住者的舒适方面考虑,加速度需要限制。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可以有效地减轻结构在地震、风、车辆、浪、流、冰等动力作用下的反应和损伤积累,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抗灾性能。这样抗震理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基础隔震(Base-Isolation)体系是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某种隔震、消能装置,以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早在1906年,德国人J Bechtold就提出用滚球作为隔震基础,并申请了美国专利。1909年,英国医生J A Calantarients提出在房屋基础上设置滑石粉层用于抗震,并申请了英国专利,这是最早见诸文献的隔震方法。
目前研究开发的滑移隔震支座有中国专利号201110041722.8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建筑物镜面滑移隔震支座”发明专利;中国专利号 201110126866.3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弹性滑移隔震支座安装施工工艺”的发明专利;
然而一些滑移隔震支座不采用其他设备很难实现震后结构的自动复位。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通过在建筑物底部设置隔震支座,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从而达到减弱结构地震反应的效果,不采用其他辅助设备就能够实现震后的自动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该支座安装于建筑物底部,具有较大的竖向刚度和水平刚度,能够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提高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包括有底板、顶板、单层摩擦连接板、双层摩擦板、支座筒、限位板、软钢圆台筒和自动复位装置,所述的底板、顶板与支座筒组成封闭的空腔,软钢圆台筒位于空腔内并与圆柱形支座筒同心,软钢圆台筒为圆台状;单层摩擦连接板和双层摩擦板置于软钢圆台筒内,周边与软钢圆台筒紧密接触;单层摩擦连接板设置在双层摩擦板顶层,并与顶板焊接;软钢圆台筒与圆柱形支座筒之间设置自动复位装置;支座筒的顶部设置限位板,在底板和顶板分别设置锚固螺栓。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安装于建筑物底部,具有较大的竖向刚度和水平刚度,能够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提高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能。对任何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都具有隔离作用。采用全金属的设计方法,有效改善了橡胶隔震支座的工作温度范围及耐久性,有效解决了橡胶隔震支座的耐久性问题。各个水平方向均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力,使隔震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瞬时自动复位功能,当地震结束后,保证建筑物能自动复位。隔震支座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显著增加支座的变形能力。利用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隔震作用能够减少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对建筑结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通过设置多个摩擦面来增加摩擦面积,保证结构的可靠度。通过设置限位板和软钢圆台筒避免结构在大震下的失稳,并且使结构在大震后自动复位。该隔震支座的制作、安装简单、使用方便,既可以用于新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也可以用于已有工程的加固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立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为底板;2为顶板;3为单层摩擦连接板;4为双层摩擦板;5为支座筒;6为限位板;7为软钢圆台筒;8为自动复位装置;9为锚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技术方案和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一包括有底板1、顶板2、单层摩擦连接板3、双层摩擦板4、支座筒5、限位板6、软钢圆台筒7和自动复位装置8,所述的底板1、顶板2与支座筒5组成封闭的空腔,软钢圆台筒7位于空腔内并与圆柱形支座筒5同心,软钢圆台筒7为圆台状;单层摩擦连接板3和双层摩擦板4置于软钢圆台筒7内,周边与软钢圆台筒7紧密接触;单层摩擦连接板3设置在双层摩擦板4顶层,并与顶板2焊接;软钢圆台筒7与圆柱形支座筒5之间设置自动复位装置8;支座筒5的顶部设置限位板6,在底板1和顶板2分别设置锚固螺栓9。

Claims (1)

1.一种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顶板(2)、单层摩擦连接板(3)、双层摩擦板(4)、支座筒(5)、限位板(6)、软钢圆台筒(7)和自动复位装置(8),所述的底板(1)、顶板(2)与支座筒(5)组成封闭的空腔,软钢圆台筒(7)位于空腔内并与圆柱形支座筒(5)同心,软钢圆台筒(7)为圆台状;单层摩擦连接板(3)和双层摩擦板(4)置于软钢圆台筒(7)内,周边与软钢圆台筒(7)紧密接触;单层摩擦连接板(3)设置在双层摩擦板(4)顶层,并与顶板(2)焊接;软钢圆台筒(7)与圆柱形支座筒(5)之间设置自动复位装置(8);支座筒(5)的顶部设置限位板(6),在底板(1)和顶板(2)分别设置锚固螺栓(9)。
CN2012104390873A 2012-11-07 2012-11-07 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Pending CN1029128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390873A CN102912857A (zh) 2012-11-07 2012-11-07 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390873A CN102912857A (zh) 2012-11-07 2012-11-07 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2857A true CN102912857A (zh) 2013-02-06

Family

ID=47611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90873A Pending CN102912857A (zh) 2012-11-07 2012-11-07 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285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3516A (zh) * 2013-03-29 2013-08-07 同济大学 建筑结构滑移连接支座
CN103526693A (zh) * 2013-11-05 2014-01-22 东南大学 一种双向耗能桥梁支座
CN104805926A (zh) * 2013-04-25 2015-07-29 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 形状记忆合金摩擦复合隔振器
CN105350652A (zh) * 2015-12-02 2016-02-24 金博(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内可滑移钢结构支座
CN106760842A (zh) * 2016-12-13 2017-05-31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Frp大底盘隔震支座及施工方法
CN109235245A (zh) * 2018-10-29 2019-01-18 中北大学 一种自复位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CN112627357A (zh) * 2021-02-03 2021-04-09 吴国庆 建筑用滑移隔震支座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1285Y (zh) * 2001-04-20 2002-11-20 税浩旭 摩擦滑移支座
JP2003307045A (ja) * 2002-04-17 2003-10-31 Dynamic Design:Kk 免震構造システム
WO2008004475A1 (fr) * 2006-07-06 2008-01-10 Oiles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isolation antisismique
CN101748686A (zh) * 2010-01-20 2010-06-23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1285Y (zh) * 2001-04-20 2002-11-20 税浩旭 摩擦滑移支座
JP2003307045A (ja) * 2002-04-17 2003-10-31 Dynamic Design:Kk 免震構造システム
WO2008004475A1 (fr) * 2006-07-06 2008-01-10 Oiles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isolation antisismique
CN101748686A (zh) * 2010-01-20 2010-06-23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3516A (zh) * 2013-03-29 2013-08-07 同济大学 建筑结构滑移连接支座
CN103233516B (zh) * 2013-03-29 2015-10-28 同济大学 建筑结构滑移连接支座
CN104805926A (zh) * 2013-04-25 2015-07-29 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 形状记忆合金摩擦复合隔振器
CN104929262A (zh) * 2013-04-25 2015-09-23 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 形状记忆合金摩擦复合隔振器
CN104929261A (zh) * 2013-04-25 2015-09-23 河南行知专利服务有限公司 形状记忆合金摩擦复合隔振器
CN103526693A (zh) * 2013-11-05 2014-01-22 东南大学 一种双向耗能桥梁支座
CN105350652A (zh) * 2015-12-02 2016-02-24 金博(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内可滑移钢结构支座
CN105350652B (zh) * 2015-12-02 2018-06-01 金博(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内可滑移钢结构支座
CN106760842A (zh) * 2016-12-13 2017-05-31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Frp大底盘隔震支座及施工方法
CN109235245A (zh) * 2018-10-29 2019-01-18 中北大学 一种自复位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CN112627357A (zh) * 2021-02-03 2021-04-09 吴国庆 建筑用滑移隔震支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2857A (zh) 内圆台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CN103147394B (zh) 抗拔双向滑动摩擦支座
CN102926485A (zh) 支撑双层钢板防屈曲耗能墙
CN206554304U (zh) 一种简易滚珠隔振支座
CN104389350B (zh) 一种万向铰抗拉隔震支座
CN102433934A (zh) 自复位c型钢板米字组合多向隔震支座
CN103306316A (zh) 基于非线性能量阱的三维复合摩擦摆隔震器
CN101333829A (zh) 竖向限位型铅剪切三维隔振装置
CN106968499B (zh) 一种附带竖向减震功能的水平向负刚度装置
CN102912889A (zh) 双面斜肋防屈曲耗能钢板墙
Guo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a super high-rise twin-tower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rotational friction 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 and lead rubber bearing
CN103362147A (zh) 一种建筑物多向自复位隔震结构
CN202913344U (zh) 一种用于单线铁路大跨连续梁抗震的减隔震系统
CN102926484B (zh) 交叉加强钢板防屈曲耗能墙
CN110468695A (zh) 变刚度三维隔震方法和装置
CN103469919A (zh) 一种双向滚动摆隔震支座
CN102912881B (zh) 可调液体粘滞阻尼器
CN203021906U (zh) 适用于桥梁结构具有自恢复力的x形金属减震装置
CN102912856B (zh) 自复位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CN100478532C (zh) 水平剪切式三维隔振装置
CN102912855B (zh) 十字形多层摩擦板自复位滑移隔震支座
CN205153210U (zh) 一种易滑动压型钢板混凝土约束钢板剪力墙
CN200975036Y (zh) 双向剪切式三维隔振装置
CN210712536U (zh) 变刚度三维隔震装置
CN113123482A (zh) 一种自复位的球形凹槽消能减震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