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891890B -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1890B
CN102891890B CN201210361453.8A CN201210361453A CN102891890B CN 102891890 B CN102891890 B CN 102891890B CN 201210361453 A CN201210361453 A CN 201210361453A CN 102891890 B CN102891890 B CN 1028918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nt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ddress information
f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14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1890A (zh
Inventor
林耀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ncent Computer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614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918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91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18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3329 priority patent/WO2014048250A1/en
Priority to EP13842205.0A priority patent/EP2901660B1/en
Priority to US14/056,834 priority patent/US931935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1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1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08Annexed information, e.g. attach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判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若是,启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文件的URL地址信息;将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发送携带有该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本地WEB服务器,本地WEB服务器根据该URL地址信息获取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能够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在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和移动手机之间进行图片、视频、文档等各种文件的交互。而在实现PC和移动手机之间的交互过程中,首先需要搭建PC和移动手机之间的传输通道。实际应用中,PC和移动手机之间的传输通道通常都是采用有线(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的方式来实现,然而,有线连接的束缚会降低操作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间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能够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包括: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启动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本地WEB服务器;
所述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所述文件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包括: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启动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本地WEB服务器,并由所述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所述文件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其中,本地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本地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启动本地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本地WEB服务器,并由所述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所述文件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的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是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针对本地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之后,由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出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本地即时通讯终端同属于一个局域网时启动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之后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本地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本地WEB服务器;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并传输过来的所述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系统,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以及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启动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还用于将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本地WEB服务器;
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所述文件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使得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之后,先判断出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属于,则启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文件的URL地址信息,以及将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由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该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本地WEB服务器,最后本地WEB服务器根据该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在后台通过本地WEB服务器来实现文件的交互,这种交互避免了有线连接方式所带来的束缚,使得操作的便捷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间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能够提高操作的便捷性。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其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s,MID)、移动智能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关联帐号可以是同一个帐号,也可以是好友帐号或者群组帐号,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以及文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用户可以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即时通讯平台上寻找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并且可以点击寻找到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从而打开文件传输窗口,进一步地用户可以从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管理器中拖拽或者复制图片至该文件传输窗口,从而实现输入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给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目的。
102、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启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文件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URL)地址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发送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请求包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并检测是否在预设时间(如5s)内收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返回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地址,如果是,则确定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否,则确定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同属于一个局域网。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可以采用映射方式将文件的实际存储路径映射为可以访问的URL地址信息,已获得文件的URL地址信息。
103、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本地WEB服务器,并由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3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前,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先对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再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通过这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被恶意攻击,最终导致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无法获得准确的文件。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上述步骤102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出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属于一个局域网,那么图1所描述的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文件上传至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生成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
2、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由中转站服务设备根据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1)和步骤2)可以使得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即使处于不同网络环境下,也能顺利完成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文件传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2)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前,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先对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再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通过这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被恶意攻击,最终导致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无法获得准确的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论是本地WEB服务器将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过程中,或者是中转站服务设备将文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过程中,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上可以显示文件传输的百分比,以便让用户可以明确文件是否下载完毕。
在图1所描述的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在后台通过本地WEB服务器来实现文件的交互,这种交互避免了有线连接方式所带来的束缚,使得操作的便捷性更高。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其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
202、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3~步骤206;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发送ARP请求包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并检测是否在预设时间(如5s)内收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返回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如果是,则确定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并执行步骤203~步骤206;如果否,则确定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则执行步骤207~步骤210。
203、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启动自身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文件的URL地址信息。
204、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先对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再执行上述步骤204,可以有效防止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被恶意攻击,最终导致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无法获得准确的文件。
205、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本地WEB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采标准的Http协议中的Get方式向第一即时通信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
206、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结束本流程。
本实施例中,当上述步骤202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出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同属于一个局域网时,执行以下步骤207~步骤210。
207、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文件上传至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生成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
208、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先对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再执行上述步骤208,可以有效防止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被恶意攻击,最终导致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无法获得准确的文件。
209、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中转站服务设备。
210、中转站服务设备根据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结束本流程。
在图2所描述的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在后台通过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或者中转站服务设备来实现文件的交互,这种交互避免了有线连接方式所带来的束缚,使得操作的便捷性更高。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其中,本地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
判断单元302,用于判断本地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
第一处理单元303,用于在判断单元30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启动本地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文件的URL地址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304,用于将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本地WEB服务器,并由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该即时通讯终端还可以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305,还用于在判断单元302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文件上传至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生成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306,用于将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由中转站服务设备根据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判断单元302具体用于发送ARP请求包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并检测是否在预设时间内收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返回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如果是,则确定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否,则确定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同属于一个局域网。
请一并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图。其中,图4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是由图3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3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相比较,图4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还包括:
第二加密处理单元307,用于在第二发送单元306将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前,对第二发送单元将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并输出给第二发送单元306。从而,可以有效防止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被恶意攻击,最终导致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无法获得准确的文件。
与图3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相比较,图4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还包括:
第一加密处理单元308,用于在第一发送单元304将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前,对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输出给第一发送单元304。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被恶意攻击,最终导致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无法获得准确的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图4所描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在后台通过本地WEB服务器或者中转站服务设备来实现文件的交互,这种交互避免了有线连接方式所带来的束缚,使得操作的便捷性更高。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的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其中,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针对本地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之后,由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出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本地即时通讯终端同属于一个局域网时启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文件的URL地址信息之后发送过来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本地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
发送单元502,用于根据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本地WEB服务器。
上述接收单元501,还用于接收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并传输过来的文件。
在图5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中,接收单元501还用于接收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其中,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针对本地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之后,由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出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本地即时通讯终端不同属于一个局域网时将文件上传至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生成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之后发送过来的;
相应地,发送单元502,还用于根据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中转站服务设备;
相应地,接收单元502还用于接收中转站服务设备根据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获取并下载过来的文件。
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图。其中,图6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是由图5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5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相比较,图6所示的即时通讯终端还包括第一解密处理单元503和第二解密处理单元504。当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的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经过加密处理时,第一解密处理单元503用于对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的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并输出给发送单元502。其中,当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的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未经过加密处理时,第一解密处理单元503可以起到透传(透明传输)的作用。而当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的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经过加密处理时,第二解密处理单元504用于对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的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并输出给发送单元502。其中,当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的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未经过加密处理时,第二解密处理单元504可以起到透传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图5、图6所描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与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后台通过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或者中转站服务设备来实现文件的交互,这种交互避免了有线连接方式所带来的束缚,使得操作的便捷性更高。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系统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之间的交互系统,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01、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702以及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其中,虚线表示无线连接,实线表示本地WEB服务器702内置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01中,其中: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0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的文件传输指令,其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01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讯平台;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01,还用于判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01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启动本地WEB服务器702并生成文件的URL地址信息;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01,还用于将本地WEB服务器702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
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用于根据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本地WEB服务器702;
本地WEB服务器702,用于根据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该交互系统还包括中转站服务设备704,其中: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01,还用于在判断出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01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不属于一个局域网时,将文件上传至中转站服务设备704并生成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704中的URL地址信息;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01,还用于将中转站服务设备704的地址信息和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704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
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还用于根据中转站服务设备704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704中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中转站服务设备704;
中转站服务设备704,用于根据文件在中转站服务设备704中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文件并传输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03。
在图7所描述的终端之间的交互系统中,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与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后台通过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或者中转站服务设备来实现文件的交互,这种交互避免了有线连接方式所带来的束缚,使得操作的便捷性更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信平台;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启动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所述URL地址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所述文件的实际存储路径映射成的URL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本地WEB服务器;
所述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所述文件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出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属于一个局域网,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所述文件上传至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生成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
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根据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所述文件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对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包括: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地址解析协议ARP请求包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并检测是否在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返回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否,则确定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同属于一个局域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对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6.一种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其中,本地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信平台;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本地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启动本地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所述URL地址信息是由所述本地即时通讯终端的所述文件的实际存储路径映射成的URL地址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本地WEB服务器,并由所述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所述文件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所述文件上传至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生成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由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根据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所述文件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加密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将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前,对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将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输出给所述第二发送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发送地址解析协议ARP请求包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并检测是否在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返回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如果是,则确定所述本地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否,则确定所述本地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同属于一个局域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加密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将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前,对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输出给所述第一发送单元。
11.一种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的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所述URL地址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所述文件的实际存储路径映射成的URL地址信息;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是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针对本地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之后,由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出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本地即时通讯终端同属于一个局域网时启动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之后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本地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信平台;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本地WEB服务器;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本地WEB服务器根据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并传输过来的所述文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的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经过加密处理,则所述即时通讯终端还包括:
第一解密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并输出给所述发送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是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针对本地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之后,由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判断出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本地即时通讯终端不同属于一个局域网时将所述文件上传至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生成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之后发送过来的;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根据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获取并传输过来的所述文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经过加密处理,则所述即时通讯终端还包括:
第二解密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并输出给所述发送单元。
15.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以及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文件传输指令,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通过关联帐号来登录即时通信平台;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启动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本地WEB服务器,并生成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所述URL地址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所述文件的实际存储路径映射成的URL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还用于将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本地WEB服务器;
所述本地WEB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文件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所述文件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转站服务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属于一个局域网时,将所述文件上传至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并生成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还用于将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即时通信平台发送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的地址信息,发送携带有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的文件获取请求给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
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文件在所述中转站服务设备中的URL地址信息,获取所述文件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CN201210361453.8A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Active CN1028918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1453.8A CN102891890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PCT/CN2013/083329 WO2014048250A1 (en) 2012-09-26 2013-09-11 Termininal interaction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systems
EP13842205.0A EP2901660B1 (en) 2012-09-26 2013-09-11 Termininal interaction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systems
US14/056,834 US9319358B2 (en) 2012-09-26 2013-10-17 Terminal interaction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system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1453.8A CN102891890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1890A CN102891890A (zh) 2013-01-23
CN102891890B true CN102891890B (zh) 2015-07-29

Family

ID=47535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1453.8A Active CN102891890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01660B1 (zh)
CN (1) CN102891890B (zh)
WO (1) WO20140482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1890B (zh) * 2012-09-26 2015-07-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3391240B (zh) * 2013-06-28 2015-07-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3561088B (zh) * 2013-10-30 2016-10-26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账号登录的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561087A (zh) * 2013-10-30 2014-02-05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互连方法及装置
CN103945165A (zh) * 2014-05-05 2014-07-23 北京领通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远程视频传输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023060B (zh) * 2014-06-06 2018-06-01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文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06870A (zh) * 2014-07-09 2016-02-03 三亚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文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323225B (zh) * 2014-07-24 2019-01-25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跨终端的交互通讯协议适配方法及系统
CN104468813A (zh) * 2014-12-18 2015-03-25 广州爱九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推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12679B (zh) * 2015-07-31 2020-06-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内容获取方法、提供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046540A (zh) * 2017-04-18 2017-08-15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7645551B (zh) * 2017-09-19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395682A (zh) * 2020-03-12 2021-09-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9052271A (zh) * 2024-07-19 2024-11-29 广州三七极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107A (zh) * 2009-02-17 201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设备与用户二层互通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49014A (zh) * 2010-02-09 2011-08-10 上海麦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音视频信息导航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15610A1 (en) * 2002-07-18 2004-01-22 Sytex, Inc. Methodology and components for client/server messaging system
CN100473064C (zh) * 2004-07-08 2009-03-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在网页上直接与即时通信系统交互信息的方法
KR100585781B1 (ko) * 2004-10-28 2006-06-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바일 인스턴트 메시징 서비스의 파일 전송 방법
US8543637B2 (en) * 2006-01-18 2013-09-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istributed web publishing
KR100813982B1 (ko) * 2006-08-01 2008-03-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바일 단말기와 근거리 서버간의 콘텐츠 공유 방법
CN102244617A (zh) * 2011-04-12 2011-11-16 苏州阔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社区平台的批量处理通知方法及即时通讯服务器
CN102891890B (zh) * 2012-09-26 2015-07-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107A (zh) * 2009-02-17 201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设备与用户二层互通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49014A (zh) * 2010-02-09 2011-08-10 上海麦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音视频信息导航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1660A1 (en) 2015-08-05
EP2901660A4 (en) 2016-04-13
EP2901660B1 (en) 2018-11-21
CN102891890A (zh) 2013-01-23
WO2014048250A1 (en) 201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1890B (zh)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12688967B (zh) 一种物联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006588B (zh) 智能手机网络行为监控的方法和系统
CN105682253A (zh) 建立通信的方法、设备、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710549B (zh) 通过摄像建立通信连接关系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4158883A (zh) 跨终端设备进行用户登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3298147B (zh) 实现在计算设备侧无线管理移动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348903A (zh) 一种建立点对点联机的通讯系统及其装置
CN106028266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710776A1 (en) Anonymous signalling
CN112689316B (zh) 智能设备的绑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4780206A (zh)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5354505A (zh) 一种图像适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28094A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视的私有云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462367A (zh) 一种计算设备的浏览器及其缩略图显示方法
CN103428697A (zh) 基于capwap协议的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71486A (zh) 支持数据通信的方法、相关系统和相关设备
JP6393475B2 (ja) 通信アダプタ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トンネル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040989A (zh) 网关,及相应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装置
CN104980481A (zh) 电子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电子终端
CN103530342A (zh) 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2761780A (zh) 智能遥控器获取媒体元数据的方法
CN103384232A (zh) 身份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32997A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302617A (zh) 一种下载应用程序的方法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29

Address after: The South Road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Fiyta building 518057 floor 5-10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encent Computer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7 Zhenxing Road, SEG Science Park 2 East Room 403

Patentee befor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