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2769B -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82769B CN102882769B CN201210360622.6A CN201210360622A CN102882769B CN 102882769 B CN102882769 B CN 102882769B CN 201210360622 A CN201210360622 A CN 201210360622A CN 102882769 B CN102882769 B CN 1028827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instant communication
- instant
- transfer
-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using automatic reactions or user delegation, e.g. automatic replies or chatbot-generated mess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其中所述即时通讯方法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转接请求;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获取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即时通讯的有效转接,让用户在更换使用终端后能够方便的继续更换前的即时通讯场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终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多个不同类型的终端上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即时通讯,当人们因使用场景的改变需要更换使用终端时,之前使用的终端上进行的即时通讯就无法继续了,即时现有技术已实现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多终端同时登录,但是当人们更换使用终端,例如之前在个人电脑上进行即时通讯,因有急事要出门可以使用手机登录同一即时通讯账号,但是之前的即时通讯场景已经中断,用户需要重新设置即时通讯场景,例如重新打开之前正在浏览的好友资料、空间或重新发起建立语音、视频即时通讯的请求以恢复之前的即时通讯,这给用户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可让用户在更换使用终端后能够方便的继续更换前的即时通讯场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即时通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转接请求;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获取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即时通讯终端,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转接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转接请求;
回复消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通讯转接模块,用于在所述回复消息获取模块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获取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即时通讯终端,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转接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
转接回复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通讯接入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通讯服务器,所述通讯服务器包括:
转接请求中转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并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转接请求;
回复中转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并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回复指令;
通讯转接中转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通讯场景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即时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转接系统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所述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用于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工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转接请求,在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从原来的终端发送给需要转接的终端,实现了即时通讯的有效转接,让用户在更换使用终端后能够方便的继续更换前的即时通讯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讯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终端等具有网络功能的设备。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方法流程包括:
S101,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转接请求。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为在同一局域网内的两个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其中一个终端在局域网内广播探测消息的方式进行相互发现对方为所在局域网内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终端,用户本来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上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在与朋友进行文字、语音或视频的即时通讯,也可以只是在浏览某好友或群组的资料而没在进行通讯聊天,这时用户由于有事需要更换使用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例如本来在PC上因有事需要出门更换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用户可以在PC上的即时通讯工具中输入指令,PC根据用户的指令向局域网内已相互发现了的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发送转接请求,请求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转接至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让用户可以在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上继续刚才的即时通讯场景。
S102,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具体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转接请求后,可以显示是否接受所述转接请求的提示信息,根据用户输入选择是否接受的指令响应所述转接请求,若用户选择不接受,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拒绝转接的回复指令,本流程就结束了,若用户选择接受转接,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进行约定默认接受对方的转接请求,那么在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接收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来的转接请求后,可以直接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S103,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获取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中当前正在运行的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状态信息,例如正在与对端进行即时通讯,那么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可以包括对端信息,例如对端即时通讯账号、IP、昵称、自定义备注等,又如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并未进行即时通讯,而是在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浏览某个好友或群组的资料或空间,那么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当前打开的界面信息,例如目标URL(Uniform 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地址等,进一步的当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正在与对端进行即时通讯时,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对端进行的即时通讯的通讯信息记录,例如聊天记录、语音记录等。
S104,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具体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在本端的即时通讯工具上还原之前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上的即时通讯场景,例如原本用户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上浏览某好友或群组的资料或空间,那么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根据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来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同样的场景,让用户可以继续浏览好友或群组的资料或空间,如果用户原本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上正在与某位好友进行即时通讯,那么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的对端信息还原与所述对端进行的即时通讯场景,例如原本是通过聊天对话框进行文字和图片的即时通讯,那么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还原与所述对端的聊天对话框,若原本是在进行视频通话或语音通话,那么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还原与对端的视频通话界面或语音通话界面,并对应开启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摄像头和/或麦克风。进一步的,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即时通讯的通讯信息记录,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还原所述即时通讯场景时可以提供之前的通讯信息记录,让用户可以知道刚才聊到了哪里,从而实现即时通讯的无缝转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当前的即时通讯转接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1)是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保持与对端的即时通讯连接,在将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在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重现即时通讯场景后,可以将从其对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同时用户在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侧进行文字、语音或视频的输入,并将用户输入的即时通讯信息发送给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对端,从而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成为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即时通讯的对端之间的即时通讯中转站,其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通过局域网直接连通,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对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讯,该方式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不需要重新发起与所述即时通讯的对端的连接,具有场景重现速度较快的优点;2)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将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后可以中断与所述即时通讯的对端的即时通讯连接,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的对端信息向所述对端发起建立即时通讯连接,从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直接与即时通讯的对端进行即时通讯而不需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继续参与。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在同一局域网内,相互之间可以通过服务器发现对方。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S201、S202,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向通讯服务器上传自身的网关设备信息。具体实现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在登录了即时通讯账号后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定时向通讯服务器发送自身的网关设备信息,所述网关设备信息可以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各自所属局域网的网关设备(例如路由器)的唯一识别信息(比如MAC地址)或者公网IP地址。
S203,通讯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是否可以直接连通。具体实现中,通讯服务器可以通过每个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来判断两个终端是否属于同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判断两个终端之间是可以直接连通的。
S204,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从通讯服务器获取判断结果。具体实现中,可以为当用户需要从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即时通讯场景转接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时,首先从通讯服务器获取判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是否可以直接连通的判断结果,当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可以直接连通,那么可以执行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4,于此不再赘述。当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不可以直接连通时,执行步骤S205。
S205,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通讯服务器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转接请求。
S206,通讯服务器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
S207,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通讯服务器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具体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转发的所述转接请求后,可以显示是否接受所述转接请求的提示信息,根据用户输入选择是否接受的指令响应所述转接请求,若用户选择不接受,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向通讯服务器发送拒绝转接的回复指令,通讯服务器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转发后流程结束;若用户选择接受转接,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向通讯服务器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进行约定默认接受对方的转接请求,那么在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接收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发送到的转接请求后,可以直接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通讯服务器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S208,通讯服务器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S209,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通讯服务器发送即时通讯场景信息。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中当前正在运行的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状态信息,例如正在与对端进行即时通讯,那么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可以包括对端信息,例如对端即时通讯账号、IP、昵称、自定义备注等,又如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并未进行即时通讯,而是在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浏览某个好友或群组的资料或空间,那么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当前打开的界面信息,例如目标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地址等,进一步的当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正在与对端进行即时通讯时,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对端进行的即时通讯的通讯信息记录,例如聊天记录、语音记录等。
S210,通讯服务器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
S211,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具体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在本端的即时通讯工具上还原之前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上的即时通讯场景,例如原本用户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上浏览某好友或群组的资料或空间,那么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根据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来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同样的场景,让用户可以继续浏览好友或群组的资料或空间,如果用户原本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上正在与某位好友进行即时通讯,那么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的对端信息还原与所述对端进行的即时通讯场景,例如原本是通过聊天对话框进行文字和图片的即时通讯,那么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还原与所述对端的聊天对话框,若原本是在进行视频通话或语音通话,那么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还原与对端的视频通话界面或语音通话界面,并对应开启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摄像头和/或麦克风。进一步的,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即时通讯的通讯信息记录,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还原所述即时通讯场景时可以提供之前的通讯信息记录,让用户可以知道刚才聊到了哪里,从而实现即时通讯的无缝转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当前的即时通讯转接至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通过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两种方式,其中方式2)为优选。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方法至少包括:
S301,通讯服务器获取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具体的,由于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都已登录了即时通讯账号,因此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都会能够被通讯服务器获取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为后台运行状态,因此将无法直接获取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需要通讯服务器获取该转接请求并进行中转。
S302,通讯服务器获取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具体实现中,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通讯服务器发送自身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也可以在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发生改变时向通讯服务器发送自身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将最新的运行状态通知到通讯服务器。
S303,通讯服务器判断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否为后台运行。具体实现中,通讯服务器在获取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后,可以根据最近一次获取到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上传的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否为后台运行。当判断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不是后台运行时,则可以按照前两个实施例中的流程进行即时通讯场景的转接,例如根据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是否可以直接连通,若直接可以连通则所述转接请求可以直接到达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进而执行第一实施例中的后续流程,若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不可以直接连通则通讯服务器可以将获取到的所述转接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进而执行第二实施例中的后续流程。当判断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为后台运行时,执行S304。
S304,通讯服务器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转接消息的第一推送消息。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可以例如apple(美国苹果公司)的终端管理服务器,通讯服务器向apple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转接消息的第一推送消息,请求apple终端管理服务器去唤醒其管理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这里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包括iphone和ipad终端(美国苹果公司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采用IOS系统)。(请参0142中的修改进行)
S305,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向根据通讯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推送消息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携带所述转接消息的第二推送消息。
S306,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推送消息激活即时通讯工具,并获取所述第二推送消息中的所述转接请求。
S307~S311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S207~S211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解决了当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为后台运行时无法接收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图1~图3中所示方法实施例所记载的设备管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终端等具有网络功能的设备。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至少包括转接请求发送模块410、回复消息获取模块420以及通讯转接模块430,其中:
转接请求发送模块410用于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转接请求。具体的,转接请求发送模块410可以直接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或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例如当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在同一局域网内已经相互发现,这时转接请求发送模块410可以直接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或者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从通讯服务器获取是否可以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直接连通的判断结果,根据是否可以直接连通的判断结果决定转接请求发送模块410是直接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或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
回复消息获取模块420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具体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在接收到转接请求发送模块410发送的转接请求后,可以显示是否接受所述转接请求的提示信息,根据用户输入选择是否接受的指令响应所述转接请求,若用户选择不接受,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拒绝转接的回复指令,本流程就结束了,若用户选择接受转接,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回复消息获取模块420从而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进行约定默认接受对方的转接请求,那么在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接收到转接请求发送模块410发送的转接请求后,可以直接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通讯转接模块430用于在所述回复消息获取模块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获取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中当前正在运行的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状态信息,例如正在与对端进行即时通讯,那么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可以包括对端信息,例如对端即时通讯账号、IP、昵称、自定义备注等,又如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并未进行即时通讯,而是在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浏览某个好友或群组的资料或空间,那么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当前打开的界面信息,例如目标url地址等,进一步的当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正在与对端进行即时通讯时,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对端进行的即时通讯的通讯信息记录,例如聊天记录、语音记录等。
进一步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中的通讯转接模块430还可以包括:
第一通讯转接单元,用于将从所述即时通讯终端的对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并将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对端。具体实现中,在通讯转接模块430将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保持与对端的即时通讯连接,第一通讯转接单元可以将从其对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同时用户在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侧进行文字、语音或视频的输入,并将用户输入的即时通讯信息发送给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第一通讯转接单元将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对端,从而第一通讯转接单元成为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即时通讯的对端之间的即时通讯中转站,其中第一通讯转接单元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通过局域网直接连通,第一通讯转接单元与对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讯,该方式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不需要重新发起与所述即时通讯的对端的连接,具有场景重现速度较快的优点。
进一步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还可以包括:
网关设备信息上传模块440,用于向所述通讯服务器上传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具体的,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可以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所属局域网的网关设备(例如路由器)的唯一识别信息(比如MAC地址)或者公网IP地址。
直连判断获取模块450,用于获取所述通讯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的结果。具体实现中,通讯服务器可以通过每个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来判断两个终端是否属于同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判断两个终端之间是可以直接连通的。直连判断获取模块450从服务器获取判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的结果,当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直接连通时,转接请求发送模块410直接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通讯转接模块430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直接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当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可以直接连通时,所述转接请求发送模块410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所述通讯转接模块430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同样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终端等具有网络功能的设备。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至少包括转接请求获取模块510、转接回复模块520以及通讯接入模块530,其中:
转接请求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具体的,通讯接入模块510可以直接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或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获取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
转接回复模块520,用于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具体的,转接请求获取模块510在接收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后,可以在终端显示屏上显示是否接受所述转接请求的提示信息,转接回复模块520根据用户输入选择是否接受的指令响应所述转接请求,若用户选择不接受,转接回复模块520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拒绝转接的回复指令;若用户选择接受转接,则转接回复模块520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进行约定默认接受对方的转接请求,那么在转接请求获取模块510接收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后,转接回复模块520可以直接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进一步的,当通讯接入模块510直接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时转接回复模块520可以直接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当通讯接入模块510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获取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时转接回复模块520可以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通讯接入模块53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具体的,通讯接入模块530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在本端的即时通讯工具上还原之前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上的即时通讯场景,例如原本用户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上浏览某好友或群组的资料或空间,那么通讯接入模块530可以根据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来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同样的场景,让用户可以继续浏览好友或群组的资料或空间,如果用户原本在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上正在与某位好友进行即时通讯,那么通讯接入模块53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的对端信息还原与所述对端进行的即时通讯场景,例如原本是通过聊天对话框进行文字和图片的即时通讯,那么通讯接入模块530可以还原与所述对端的聊天对话框,若原本是在进行视频通话或语音通话,那么通讯接入模块530可以还原与对端的视频通话界面或语音通话界面,并对应开启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摄像头和/或麦克风。进一步的,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即时通讯的通讯信息记录,通讯接入模块530还原所述即时通讯场景时可以提供之前的通讯信息记录,让用户可以知道刚才聊到了哪里,从而实现即时通讯的无缝转接。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的所述通讯接入模块530还可以包括:
第一通讯接入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对端发送的即时通讯信息,并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即时通讯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所述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对端。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一直保持与对端的即时通讯连接,在通讯接入模块530根据从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重现即时通讯场景后,第一通讯接入单元可以从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其对端发送的即时通讯信息,同时用户在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侧进行文字、语音或视频的输入,第一通讯接入单元可以将用户输入的即时通讯信息发送给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对端,从而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成为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即时通讯的对端之间的即时通讯中转站,其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之间通过局域网直接连通,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对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讯,该方式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不需要重新发起与所述即时通讯的对端的连接,具有场景重现速度较快的优点;
第二通讯接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的对端信息向所述对端建立即时通讯连接。具体实现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将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给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后可以中断与所述即时通讯的对端的即时通讯连接,第二通讯接入单元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的对端信息向所述对端发起建立即时通讯连接,从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直接与即时通讯的对端进行即时通讯而不需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继续参与。
进一步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还可以包括:
网关设备信息上传模块540,用于向所述通讯服务器上传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以使所述通讯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及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判断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和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通讯服务器可以通过每个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来判断两个终端是否属于同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判断两个终端之间是可以直接连通的。当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可以直接连通时,所述转接请求获取模块510直接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转接请求,所述通讯接入模块530直接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当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不可以直接连通时,所述转接请求获取模块510通过通讯服务器的中转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所述通讯接入模块530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获取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还可以包括:
运行状态上传模块550,用于向所述通讯服务器发送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以使所述通讯服务器判断所述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否为后台运行。具体实现中,运行状态上传模块550可以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通讯服务器发送自身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也可以在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发生改变时向通讯服务器发送自身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将最新的运行状态通知到通讯服务器。
进而所述转接请求获取模块510包括:
推送消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通讯服务器向所述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推送消息发送的第二推送消息,所述第一推送消息和第二推送消息中都携带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可以例如为apple的终端管理服务器,通讯服务器根据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转接请求向apple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转接消息的第一推送消息,请求apple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去唤醒其管理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然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终端管理服务器根据通讯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推送消息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携带所述转接消息的第二推送消息,推送消息获取单元从而获取到所述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推送消息,这时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包括iphone和ipad终端。
激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推送消息激活所述即时通讯工具,并获取所述第二推送消息中的所述转接请求。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讯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讯服务器至少可以包括转接请求中转模块610、回复中转模块620以及通讯转接中转模块630,其中:
转接请求中转模块610用于获取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并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转接请求;
回复中转模块620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并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回复指令;
通讯转接中转模块63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通讯场景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进一步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讯服务器还可以包括:
网关设备信息获取模块64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上传的网关设备信息。具体实现中,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在登录了即时通讯账号后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定时向通讯服务器发送自身的网关设备信息,所述网关设备信息可以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各自所属局域网的网关设备(例如路由器)的唯一识别信息(比如MAC地址)或者公网IP地址。
直连判断模块65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具体实现中,直连判断模块650可以通过每个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来判断两个终端是否属于同一个局域网,如果是,则判断两个终端之间是可以直接连通的。
直连判断发送模块660,用于将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的判断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以使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选择直接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转接请求或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转接请求。
进一步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讯服务器还可以包括:
运行状态判断模块670,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否为后台运行;
进而所述转接请求中转模块630可以包括:
转接请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所述转接请求。
推送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运行状态判断模块670判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即时通讯工具为后台运行时,向所述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转接请求的第一推送消息,以使所述终端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推送消息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携带所述转接请求的第二推送消息,最终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推送消息激活所述即时通讯工具并获取所述转接请求。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可以例如为apple的终端管理服务器,推送消息发送单元可以根据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转接请求向apple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转接消息的第一推送消息,请求apple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去唤醒其管理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然后apple的终端管理服务器第一推送消息向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携带所述转接消息的第二推送消息,最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推送消息激活所述即时通讯工具,并获取所述第二推送消息中的所述转接请求,这时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包括iphone和ipad终端。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10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20,其中: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10可以为如前文结合图4所描述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用于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工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20发送转接请求,在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20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20;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720可以为如前文结合图5所描述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10发送的转接请求,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10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710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即时通讯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810、第二即时通讯终端820以及通讯服务器830,其中: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810用于通过通讯服务器830的中转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工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820发送转接请求,在通过通讯服务器830的中转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820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通过通讯服务器830的中转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820;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820用于通过通讯服务器830的中转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810发送的转接请求,通过通讯服务器830的中转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810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通过通讯服务器830的中转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810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通讯服务器830用于获取第一即时通讯终端810发送的转接请求并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820转发所述转接请求,以及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810发送的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810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820转发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从原来的终端发送给需要转接的终端,实现了即时通讯的有效转接,让用户在更换使用终端后能够方便的继续更换前的即时通讯场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即时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向通讯服务器发送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
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所述通讯服务器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转接请求;
所述通讯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否为后台运行,若否则所述通讯服务器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转接请求,若是则所述通讯服务器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第一推送消息,所述第一推送消息中携带所述转接请求;
所述终端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通讯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推送消息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第二推送消息,所述第二推送消息中携带所述转接请求;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推送消息激活即时通讯工具,并获取所述第二推送消息中的所述转接请求;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获取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对端信息;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从其对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并将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对端;或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的对端信息向所述对端建立即时通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通过第一网络连接,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其对端通过第二网络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场景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的即时通讯的通讯信息记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为: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直接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或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分别向所述通讯服务器上传网关设备信息;
所述通讯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判断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的结果;
当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直接连通时,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直接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为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当前的即时通讯直接转接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当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可以直接连通时,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为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7.一种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转接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通讯服务器发送针对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通讯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否为后台运行,若否则所述通讯服务器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转接请求,若是则所述通讯服务器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第一推送消息,所述第一推送消息中携带所述转接请求,进而以使所述终端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通讯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推送消息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第二推送消息,所述第二推送消息中携带所述转接请求,使得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推送消息激活即时通讯工具,并获取所述第二推送消息中的所述转接请求;
回复消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通讯转接模块,用于在所述回复消息获取模块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获取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包括所述即时通讯终端的对端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转接模块包括:
第一通讯转接单元,用于将从所述即时通讯终端的对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并将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获取到的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对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转接单元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通过第一网络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转接单元与所述对端通过第二网络连接。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场景信息包括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当前的即时通讯的通讯信息记录。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请求发送模块用于直接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或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
所述通讯转接模块用于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直接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或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终端还包括:
网关设备信息上传模块,用于向所述通讯服务器上传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
直连判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通讯服务器根据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判断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的结果;
当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可以直接连通时,所述转接请求发送模块直接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所述通讯转接模块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直接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当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不可以直接连通时,所述转接请求发送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所述转接请求,所述通讯转接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将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14.一种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运行状态上传模块,用于向通讯服务器发送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以使所述通讯服务器判断所述即时通讯终端中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否为后台运行;
转接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
转接回复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通讯接入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所述转接请求获取模块包括推送消息获取单元和激活单元,其中:
推送消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通讯服务器向所述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推送消息发送的第二推送消息,所述第一推送消息和第二推送消息中都携带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
激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推送消息激活所述即时通讯工具,并获取所述第二推送消息中的所述转接请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对端信息;
所述通讯接入模块包括:
第一通讯接入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对端发送的即时通讯信息,并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即时通讯信息以使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将所述即时通讯信息转发给所述对端;或
第二通讯接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中的对端信息向所述对端建立即时通讯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场景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的即时通讯的通讯信息记录。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请求获取模块用于直接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转接请求或通过通讯服务器的中转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
所述通讯接入模块用于直接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或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获取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终端还包括:
网关设备信息上传模块,用于向所述通讯服务器上传所述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以使所述通讯服务器根据所述即时通讯终端以及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判断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
当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可以直接连通时,所述转接请求获取模块直接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转接请求,所述通讯接入模块直接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获取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
当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和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不可以直接连通时,所述转接请求获取模块通过通讯服务器的中转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所述通讯接入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服务器的中转获取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
19.一种通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服务器包括:
运行状态判断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中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否为后台运行;
转接请求中转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登录了同一即时通讯账号的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转接请求,并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转接请求;
回复中转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并向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回复指令;
通讯转接中转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通讯场景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所述转接请求中转模块包括:
转接请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所述转接请求;
推送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运行状态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即时通讯工具为后台运行时,向所述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转接请求的第一推送消息,以使所述终端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推送消息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携带所述转接请求的第二推送消息,最终使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推送消息激活所述即时通讯工具并获取所述转接请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服务器还包括:
网关设备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上传的网关设备信息;
直连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网关设备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
直连判断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是否可以直接连通的判断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
21.一种即时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系统包括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第二即时通讯终端以及通讯服务器,其中: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用于向所述通讯服务器发送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用于向所述通讯服务器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转接请求;
所述通讯服务器,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否为后台运行,若否则所述通讯服务器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转发所述转接请求,若是则所述通讯服务器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终端管理服务器发送针对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第一推送消息,所述第一推送消息中携带所述转接请求;以使所述终端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通讯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推送消息向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第二推送消息,所述第二推送消息中携带所述转接请求;
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推送消息激活即时通讯工具,并获取所述第二推送消息中的所述转接请求;响应所述转接请求,向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发送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
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还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接受转接的回复指令后,获取当前的即时通讯场景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即时通讯场景信息设置即时通讯场景。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60622.6A CN102882769B (zh) | 2012-09-21 | 2012-09-21 |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
JP2015531430A JP5891559B2 (ja) | 2012-09-21 | 2013-07-09 | 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の方法、端末、サーバ及びシステム |
PCT/CN2013/079048 WO2014044073A1 (en) | 2012-09-21 | 2013-07-09 | Instant messaging method, terminal, server, and system |
US14/030,980 US20140089431A1 (en) | 2012-09-21 | 2013-09-18 | Instant messaging method, terminal, server, and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60622.6A CN102882769B (zh) | 2012-09-21 | 2012-09-21 |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82769A CN102882769A (zh) | 2013-01-16 |
CN102882769B true CN102882769B (zh) | 2015-07-29 |
Family
ID=47483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60622.6A Active CN102882769B (zh) | 2012-09-21 | 2012-09-21 |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089431A1 (zh) |
JP (1) | JP5891559B2 (zh) |
CN (1) | CN102882769B (zh) |
WO (1) | WO20140440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2769B (zh) * | 2012-09-21 | 2015-07-2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
CN104144175B (zh) * | 2013-05-06 | 2019-09-1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迁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3618706B (zh) | 2013-11-19 | 2018-11-02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设备相互访问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3853465A (zh) * | 2014-04-01 | 2014-06-11 | 湖南科技学院 | 一种电子教案文字与图片录入方法 |
CN105515937B (zh) * | 2014-09-24 | 2020-09-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
CN105162805B (zh) * | 2015-09-30 | 2018-10-30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户账户登录方法及装置 |
CN106572134A (zh) * | 2015-10-09 | 2017-04-1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959357B (zh) * | 2016-04-25 | 2019-04-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云服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547932A (zh) * | 2016-06-24 | 2018-0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信息的共享方法及装置、终端 |
JP2017152032A (ja) * | 2017-04-26 | 2017-08-31 | Line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端末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 |
CN107659726A (zh) * | 2017-08-23 | 2018-02-0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恢复终端信息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224924B (zh) * | 2019-05-21 | 2021-04-0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状态更新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14959A (zh) * | 2003-11-06 | 2005-05-11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多个即时消息传递登录会话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009576A (zh) * | 2006-01-07 | 2007-08-01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分布式即时消息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707600A (zh) * | 2009-11-13 | 2010-05-12 | 东南大学 | 基于web2.0实现多协议即时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457498A (zh) * | 2010-10-27 | 2012-05-16 | 深圳市视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讯会话转接的方法及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83370B2 (en) * | 2001-11-27 | 2006-01-03 | Motorola, Inc. |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tinuity between messaging clients and method therefor |
US7401158B2 (en) * | 2002-09-16 | 2008-07-15 |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tant messaging collaboration |
US7487248B2 (en) * | 2002-10-08 | 2009-02-03 | Brian Mora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 computer session between devices |
US7716289B2 (en) * | 2002-10-17 | 2010-05-1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Transferring instant messaging (IM) messages |
WO2004075025A2 (en) * | 2003-02-14 | 2004-09-02 | Akonix Systems Inc. | Context sensitive transfer |
US20050132009A1 (en) * | 2003-12-11 | 2005-06-1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nstant message awareness and migration allowing for multiple simultaneous client logins |
US20050138128A1 (en) * | 2003-12-23 | 2005-06-23 | Baniel Uri S. | Method and device for grab transferring an 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IMP) session |
US7292870B2 (en) * | 2003-12-24 | 2007-11-06 | Zipit Wireless, Inc. | Instant messaging terminal adapted for Wi-Fi access points |
US7606862B2 (en) * | 2004-03-31 | 2009-10-2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orizing a restricted callable status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
US20060093119A1 (en) * | 2004-11-03 | 2006-05-04 | Wilson Richard A Jr | Leveraging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client |
US7356567B2 (en) * | 2004-12-30 | 2008-04-08 | Aol Llc, A Delawar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 Managing instant messaging sessions on multiple devices |
US7519672B2 (en) * | 2005-07-14 | 2009-04-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ctive session queue management using contextual systems with an instant messaging proxy service |
CN100488139C (zh) * | 2005-08-10 | 2009-05-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聊天室数据传输通道实现聊天消息传送的方法 |
US7962556B2 (en) * | 2007-08-08 | 2011-06-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nstant messaging session initiation using a proxy session request |
JP4863514B2 (ja) * | 2007-12-11 | 2012-01-25 | Kddi株式会社 | 広域/狭域ネットワークへの接続切り替え方法、移動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90248809A1 (en) * | 2008-03-28 | 2009-10-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nstant Message Session Transfers |
US8060603B2 (en) * | 2008-06-18 | 2011-11-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rsistent personal messaging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CN101605108B (zh) * | 2009-07-15 | 2013-06-1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US9043474B2 (en) * | 2010-01-20 | 2015-05-2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ommunication sessions among devices and interfaces with mixed capabilities |
GB201014613D0 (en) * | 2010-09-02 | 2010-10-13 | Skype Ltd | Instant messaging |
JP5506703B2 (ja) * | 2011-01-14 | 2014-05-2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モビリティアンカー |
US8914446B2 (en) * | 2011-04-05 | 2014-12-16 | Avaya Inc. | IM continuation across SIP sessions and across clients for point-to-point and multi-user chat |
CN102882769B (zh) * | 2012-09-21 | 2015-07-2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
-
2012
- 2012-09-21 CN CN201210360622.6A patent/CN102882769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7-09 WO PCT/CN2013/079048 patent/WO201404407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7-09 JP JP2015531430A patent/JP5891559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9-18 US US14/030,980 patent/US2014008943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14959A (zh) * | 2003-11-06 | 2005-05-11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多个即时消息传递登录会话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009576A (zh) * | 2006-01-07 | 2007-08-01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分布式即时消息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707600A (zh) * | 2009-11-13 | 2010-05-12 | 东南大学 | 基于web2.0实现多协议即时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457498A (zh) * | 2010-10-27 | 2012-05-16 | 深圳市视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讯会话转接的方法及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82769A (zh) | 2013-01-16 |
JP5891559B2 (ja) | 2016-03-23 |
WO2014044073A1 (en) | 2014-03-27 |
JP2015534677A (ja) | 2015-12-03 |
US20140089431A1 (en) | 2014-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82769B (zh) |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 |
CN102916866B (zh) | 一种数据分享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 |
CN102868916B (zh) | 一种向数字电视终端共享信息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
CN107360635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121902B (zh) | 一种通信建立的方法及终端 | |
US20150350723A1 (en) |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Home Terminal, and Home Server | |
CN102801656B (zh) | 实现即时通信应用的状态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4253741B (zh) |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
US20120033616A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peer-to-peer mode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 |
WO2019015428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905291A (zh) |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通讯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 |
KR20120039414A (ko) | 모바일 메시지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0581302C (zh) | 基于便携终端的文件共享方法 | |
CN104125654A (zh) | 一种wifi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104584490A (zh) |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0049531A (zh) | 网络资源共享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7483320A (zh) | 一种群组创建的方法及服务器 | |
CN101459890A (zh) | 建立p2p连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以及系统 | |
EP2974159B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 |
CN107509176A (zh) | 一种群组的建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2858025A (zh) | 点对点互动操作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3716230A (zh) | 消息发送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
CN103259791B (zh) | 一种穿越通信选路方法、终端及系统 | |
KR101567136B1 (ko) | 다자간 통화 단말 및 상기 단말에서의 다자간 통화 전환 방법 | |
US20130188559A1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over the Internet Between Mobile Terminals, Computer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