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669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56699A CN102856699A CN2012102110666A CN201210211066A CN102856699A CN 102856699 A CN102856699 A CN 102856699A CN 2012102110666 A CN2012102110666 A CN 2012102110666A CN 201210211066 A CN201210211066 A CN 201210211066A CN 102856699 A CN102856699 A CN 1028566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ontact
- contact site
- site
- movabl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接触件;以及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可活动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具有相应的凸出形状的第一接触部,并且第一可活动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件,以能够和所述第一接触部一起移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接触件;以及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可活动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具有和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相应的第二接触部,并且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件,以能够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一起移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被构造成彼此接触,由此建立电联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文的说明书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用于建立电连接。第一连接器的接触件和第二连接器的接触件彼此接触,以建立电连接。第一连接器可以是插头连接器,并且第二连接器可以是插口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随后彼此接合以用于电连接。在这样做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一者或两者可需沿着接合运动的方向移动,由此需要用于联接连接器的一定水平的空间。
如果用于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彼此连接所需的空间能够减小,则能够在减小的空间中执行连接器的联接。当设置在连接器上的接触件数量增加时,连接器的尺寸增加,这趋于导致用于联接所需的较大空间。因此,期望的是减小联接具有大量接触件的连接器所需的空间。
因此,优选的是提供以下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各具有多个能够容易地进行联接的接触件,同时需要用于联接连接件的减小的空间。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82208
[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1301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例,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接触件、以及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可活动部分,其中第一接触件具有相应的凸出形状的第一接触部,并且第一可活动部分连接到第一接触件,以能够和第一接触部一起移动,其中第二连接器包括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接触件,以及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可活动部分,其中第二接触件具有与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相应的第二接触部,并且第二可活动部分连接到第二接触件,以能够与第二接触部一起移动,并且其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被构造成彼此接触,由此电联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如下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多个能够容易地进行联接的接触件,同时需要用于联接连接件的减小的空间。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以下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另外的特征将变得明显,其中: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倾斜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插头接触件的倾斜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倾斜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插座接触件的倾斜立体图;
图5图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
图6图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平面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横向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平面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横向视图;
图13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以及
图15图示联接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给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描述。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
<第一连接器>
首先将描述第一连接器100。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器100包括布置在一条线上的多个插头接触件110。如图2所示,通过弯曲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窄板形成每个插头接触件110。每个插头接触件110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为凸出部分(局部升高部分)的插头侧接触部111,并且还具有在两端的附近各形成为凸出部分(局部降低部分)的插头接触件固定部分112。
插头接触件110具有弹簧特性。通过在两端处固定插头接触件固定部分112,插头侧接触部111被构造成竖直(即,在垂直于插头接触件110所安装的板的方向上)移动,这归因于插头接触件110在插头接触件固定部分112和插头侧接触部111之间的部分处的弹簧特性。具体地,插头侧接触部111被构造成基本沿着垂直于接触平面的方向移动,所述接触平面在插头侧接触部111和插座侧接触部分211接触的点处与插头侧接触部111相切,下文中将描述。
如图1所示,插头接触件110被设置成使得插头侧接触部111布置在基本垂直于每个插头接触件110的延伸的方向的线上。每个插头接触件110在插头侧接触部111和插头接触件固定部分112之间连接到插头侧可活动部分120上,所述插头侧可活动部分120由诸如树脂材料的绝缘材料形成。通过将插头接触件110布置在其各自的位置处,并且通过使用树脂材料等将插头侧可活动部分120和插头接触件110形成为一体的部分来形成由插头接触件110和插头侧可活动部分120组合在一起制成的结构。
每个插头接触件110的插头接触件固定部分112固定到位于两端处的插头侧固定部分130。具体的,每个插头接触件110通过插头侧固定部分130紧固到作为衬底的印刷电路板等。通过这种布置,由于插头接触件110的弹簧特性,插头侧接触部111和插头侧可活动部分120一起竖直移动。插头侧固定部分130由诸如树脂材料的绝缘材料制成。
<第二连接器>
下文将描述第二连接器200。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器200包括布置在一条线上的多个插座接触件210。如图4所示,通过弯曲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窄板形成每个插座接触件210。每个插座接触件210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为基本平坦部分的插座侧接触部211,并且还具有在两端的附近各形成为凸出部分(局部降低部分)的插座接触件固定部分212。
插座接触件210具有弹簧特性。通过在两端处固定插座接触件固定部分212,插座侧接触部211被构造成竖直(即,在垂直于插座接触件210所安装的板的方向上)移动,这归因于插座接触件210在插座接触件固定部分212和插座侧接触部211之间的部分处的弹簧特性。具体地,插座侧接触部211被构造成基本沿着垂直于接触平面的方向移动,所述接触平面在插座侧接触部211和插头侧接触部111接触的点处与插座侧接触部211相切。
如图3所示,插座接触件210被设置成使得插座侧接触部211布置在基本垂直于每个插座接触件210的延伸的方向的线上。每个插座接触件210在插座侧接触部211和插座接触件固定部分212之间连接到插座侧可活动部分220上,所述插座侧可活动部分220由诸如树脂材料的绝缘材料形成。通过将插座接触件210布置在其各自的位置处,并且通过使用树脂材料等将插座侧可活动部分220和插座接触件210形成为一体的部分来形成由插座接触件210和插座侧可活动部分220组合在一起制成的结构。
每个插座接触件210的插座接触件固定部分212固定到位于两端处的插座侧固定部分230。具体的,每个插座接触件210通过插座侧固定部分230紧固到作为衬底的印刷电路板等。通过这种布置,由于插座接触件210的弹簧特性,插座侧接触部211和插座侧可活动部分220一起竖直移动。插座侧固定部分230由诸如树脂材料的绝缘材料制成。
<连接器的联接>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100被构造成使得插头接触件110的插头侧接触部111从壳体构件150突出。如图6所示,另外,第二连接器200被构造成使得插座接触件210的插座侧接触部211从壳体构件250突出。通过这种布置,使第一连接器100的壳体构件150靠近第二连接器200的壳体构件250的移动会导致插头接触件110的插头侧接触部111接触插座接触件210的插座侧接触部211,由此建立电联接。在这样做时,通过沿箭头A指示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接器100和/或通过沿箭头B指示的方向移动第二连接器200的滑动能够建立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之间的联接。大体上,通过沿箭头C指示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接器100和/或通过沿箭头D指示的方向移动第二连接器200会建立联接。在这种联接移动的情况下,需要较大的空间来联接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在另一方面,通过沿箭头A指示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接器100和/或通过沿箭头B指示的方向移动第二连接器200来建立联接。因为这样,减小了将第一连接器100联接至第二连接器200所需要的空间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箭头A指示的方向和箭头B指示的方向均平行于接触平面CP1(图5),所述接触平面CP1在插头侧接触部111和插座侧接触部211彼此接触的点处与插头侧接触部111和插座侧接触部211相切。
通过这种移动,插头接触件110的插头侧接触部111在插座接触件210的表面上滑动,由此将灰尘和腐蚀性物质从这些表面移除。这确保在插头接触件110和插座接触件210之间可靠地建立电连接。
[第二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如下构造:设置引导件以帮助第一连接件100和/或第二连接件200的滑动。具体地,如图7和8所示,具有凸出形状的插头侧引导件131被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0的每个插头侧固定部分130的相对端部处。而且,如图11和12所示,具有与插头侧引导件131互补形状的插座侧引导件231被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00的每个插座侧固定部分230的相对端部处。需要注意的是,图7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100的平面视图,而图8是其横向视图。另外,图9是第一连接器100的正视图,而图10是沿着图7所示的7A-7B的点划线获取的剖视图。而且,图11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200的平面视图,而图12是其横向视图。图13是第二连接器200的正视图,而图14是沿着图11所示的11A-11B的点划线获取的剖视图。
<连接器的联接>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联接连接器的方法。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5所示,第一连接器100通过插头侧固定部分130固定到印刷电路板160。第二连接器200通过插座侧固定部分230固定到印刷电路板260。
在该构造中,第一连接器100的插头侧接触部111布置成基本平行于印刷电路板160。而且,第二连接器200的插座侧接触部211布置成基本平行于印刷电路板260。通过这种布置,通过沿箭头E指示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接器100,和/或通过沿箭头F指示的方向移动第二连接器200,能够建立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之间的联接。即,通过分别沿基本平行于第一电路板160和第二电路板260的方向上移动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建立联接。需要注意的是,箭头E指示的方向和箭头F指示的方向均平行于接触平面CP1(图9),所述接触平面CP1在插头侧接触部111和插座侧接触部211彼此接触的点处与插头侧接触部111和插座侧接触部211相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建立联接的滑动被执行为使得位于第一连接器100的每个插头侧固定部分130的两端处的插头侧引导件131装配进位于第二连接器200的每个插座侧固定部分230的两端处的插座侧引导件231。这种布置确保了插头接触件110和插座接触件210彼此可靠地连接。
除上文描述的之外的构造和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或相似。
而且,虽然已通过参考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描述了各具有多个接触件(能够为其容易地进行联接)的一对连接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改动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第一连接器;以及
第二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
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多个第一接触件;以及
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可活动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具有相应的凸出形状的第一接触部,并且第一可活动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件,以能够和所述第一接触部一起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
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多个第二接触件;以及
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可活动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具有和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相应的第二接触部,并且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件,以能够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一起移动,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被构造成彼此接触,由此电联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部分,所述第一接触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一固定部分中的其中一个,并且所述第一接触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一固定部分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中的相应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一接触件中的对应一个的中心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包括两个第二固定部分,所述第二接触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固定部分中的其中一个,并且所述第二接触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固定部分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中的相应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二接触件中的对应一个的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具有第一引导件,并且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具有第二引导件,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联接时,所述第一引导件接合所述第二引导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分紧固到第一衬底,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分紧固到第二衬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分和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分能够沿垂直于接触平面的方向移动,所述接触平面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彼此接触的点处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切,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沿平行于所述接触平面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彼此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接触件中的每个均沿着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接触件中的每个沿着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接触件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被布置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的方向的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分和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分能够在垂直于接触平面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接触平面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彼此接触的点处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切,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在平行于所述接触平面的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彼此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在所述第一接触件中的每一个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中的每一个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彼此接触,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通过使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在所述第一接触件中的每一个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中的每一个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的移动而彼此接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44952A JP5763447B2 (ja) | 2011-06-29 | 2011-06-29 | コネクタ |
JP2011-144952 | 2011-06-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56699A true CN102856699A (zh) | 2013-01-02 |
CN102856699B CN102856699B (zh) | 2014-12-10 |
Family
ID=47391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1106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6699B (zh) | 2011-06-29 | 2012-06-21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68508B2 (zh) |
JP (1) | JP5763447B2 (zh) |
CN (1) | CN1028566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63447B2 (ja) * | 2011-06-29 | 2015-08-12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636897B2 (ja) | 2021-01-20 | 2025-02-2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作業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01663A (en) * | 1991-06-19 | 1993-04-13 | Amp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mounting features |
JP2004063358A (ja) * | 2002-07-31 | 2004-02-26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フローティング電気コネクタ |
CN1645681A (zh) * | 2004-01-23 | 2005-07-27 | Kel株式会社 | 浮动式连接器 |
CN1893199A (zh) * | 2005-07-06 | 2007-01-10 |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200994015Y (zh) * | 2005-12-15 | 2007-12-19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662098A (zh) * | 2008-08-27 | 2010-03-03 |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固定设备和使用该固定设备的浮动连接器 |
CN101997192A (zh) * | 2009-08-18 | 2011-03-30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82208A (ja) | 1991-09-20 | 1993-04-02 | Fujitsu Ltd | コネクタ |
JPH0766844B2 (ja) * | 1991-12-13 | 1995-07-19 | 株式会社フジソク | コネクタ装置とその接触装置 |
JPH06231839A (ja) * | 1993-02-04 | 1994-08-19 | Seiko Epson Corp | Smtコネクタ |
JPH1116647A (ja) * | 1997-06-20 | 1999-01-22 | Nec Corp | 低背型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
JP3665961B2 (ja) * | 2001-04-13 | 2005-06-29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表面接続型コネクタ、及び表面接続型コネクタを用いた接続構造 |
JP3790450B2 (ja) | 2001-07-17 | 2006-06-28 | 富士通アクセス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4061117B2 (ja) * | 2002-04-30 | 2008-03-12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
JP2007220542A (ja) * | 2006-02-17 | 2007-08-30 | Iriso Denshi Kogyo Kk | コネクタ |
JP2011249076A (ja) * | 2010-05-25 | 2011-12-08 | Fujitsu Component Ltd |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
JP5819096B2 (ja) * | 2011-04-28 | 2015-11-18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接触端子装置 |
JP5763447B2 (ja) * | 2011-06-29 | 2015-08-12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11
- 2011-06-29 JP JP2011144952A patent/JP576344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6-06 US US13/489,788 patent/US866850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6-21 CN CN201210211066.6A patent/CN10285669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01663A (en) * | 1991-06-19 | 1993-04-13 | Amp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mounting features |
JP2004063358A (ja) * | 2002-07-31 | 2004-02-26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フローティング電気コネクタ |
CN1645681A (zh) * | 2004-01-23 | 2005-07-27 | Kel株式会社 | 浮动式连接器 |
CN1893199A (zh) * | 2005-07-06 | 2007-01-10 |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200994015Y (zh) * | 2005-12-15 | 2007-12-19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662098A (zh) * | 2008-08-27 | 2010-03-03 |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固定设备和使用该固定设备的浮动连接器 |
CN101997192A (zh) * | 2009-08-18 | 2011-03-30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005187A1 (en) | 2013-01-03 |
CN102856699B (zh) | 2014-12-10 |
JP2013012414A (ja) | 2013-01-17 |
US8668508B2 (en) | 2014-03-11 |
JP5763447B2 (ja) | 2015-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75805B2 (en) | Electrical terminal | |
US9653848B2 (en) | Connector | |
KR101119265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CN102868036B (zh) | 电连接器 | |
JP6591616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9560406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098407B (zh) | 基板对基板用连接器 | |
US8888508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US8888507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CN101685916A (zh) | 叶片和插座电源连接器 | |
JP2007149394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4253337A (zh) | 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及插口件 | |
CN207199901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KR102321920B1 (ko)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위한 가이드 부재 장치 | |
CN104253345A (zh) | 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及插口件 | |
CN102856699B (zh) | 连接器 | |
CN201766207U (zh) | 电连接器插座 | |
KR101321656B1 (ko) | 고속 메모리 카드 어댑터와 소켓용 커넥터 | |
CN110088989B (zh) | 具有无焊接触件的连接器 | |
US20160006152A1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 |
KR102294959B1 (ko)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위한 가이드 부재 장치 | |
CN201789158U (zh) | 卡连接器 | |
CN113540851B (zh) | 一种端子、端子组件及电连接器 | |
US9941649B2 (en) | Interboard connection connector with battery connector | |
JP2017016891A (ja) |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