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4104A - 一种血沉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沉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54104A CN102854104A CN2012103039004A CN201210303900A CN102854104A CN 102854104 A CN102854104 A CN 102854104A CN 2012103039004 A CN2012103039004 A CN 2012103039004A CN 201210303900 A CN201210303900 A CN 201210303900A CN 102854104 A CN102854104 A CN 1028541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od sedimentation
- pore
- sedimentation tube
- liquid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沉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下开口端套设头套,头套底部包裹管体下开口端的端面,并且头套底部设有与管体管孔连通的液体进入口,所述管体的上开口端安装可供管体中空气排出并阻止管体中液体喷出的阻液装置。本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样品污染风险小、制造成本低、检测准确可靠等优点。设置阻液装置减缓了样本液体在血沉管内的上升速度,避免样本液体喷出污染环境和影响检测,并且,血沉管采用头套结构,减少了血沉管管体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还为管体材料提供了多样性选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液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血沉检测中使用的血沉管。
背景技术
血沉是指,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现有技术中,历来使用的血沉管由两端开口且内径3mm的玻璃管制成。此玻璃管在距其一开口端20cm范围内每隔1mm标上一个刻度。使用此种现有技术的血沉管时,首先须通过嘴吸使血沉管减压,以便将加有抗凝血剂,例如,将加有3.8%柠檬酸钠的血液吸入血沉管内,直至刻度上的零(基点)为止,或以注射器等将血液吸入血沉管的标度0点为止。然后使此血沉管垂直静置后每隔一固定时间测定红血球的沉降状态。但是,使用此现有技术的血沉管进行血沉检查时,必须直接用人嘴吸入或使用注射器将血液吸入血沉管至刻度零点为止。此操作虽然简单却要熟练且浪费人手、浪费时间,若检体数多时短时间内无法处理。而且,在检查作业进行的过程中,医疗工作者可能会由血液感染上疾病,例如,病毒性肝炎、爱滋病等院内感染病。
为此,公开号为CN117638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两种血沉管,其一是在内径均匀且两端开口的合成树脂管内插有透气体不透过液体的多孔性树脂构成血沉管,使用时,将血沉管的液体流入口侧插入采血的血液中,由另一端使血沉管(泵吸或者嘴吸)减压,借此可使血液多数、同时、直接地吸入到多孔性合成树脂体的插入位置,读取血柱刻度,即可测定红血球的沉降速度,但是,该方案因为需要通过泵吸或者嘴吸实施减压,所以操作还是繁琐不方便;其二是在内径均匀且两端开口的合成树脂管内插有一端具活塞部而且比合成树脂管更长且柔软的棒状体(活塞拉杆),使用时,将加有防凝固剂的血液装入试管中,将合成树脂管的液体流入口侧插入试管的血液中,使活塞部与合成树脂管之液体流入口的位置重合那样地插入,此状态下拉动棒状体的另一端,使活塞部的下端位于合成树脂管之0刻度位置,读取血柱刻度,即可测定红血球的沉降速度。但是,该方案活塞拉杆长度较长,提拉到位后需要去掉多余部分,一般在其上设置相应的易断部位以便于切断,如果采用剪刀剪断不具操作方便性,如果人工折断则操作困难,并且易使活塞部偏离0刻度位置,影响检测准确性。
此外,现有技术中,采集的血样一般是保存在事先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进行转移或者保藏,检测时,将血沉管的液体进入端插入试管内,再通过泵吸或者活塞拉杆操作,将血液吸入至血沉管的零刻度位置,然后放置在专用支架上静置,为了保证血沉管的垂直静置,避免血沉管倾斜影响检测结果,一般需要将试管和血沉管进行分别定位固定在专用支架上,这样无疑会增加专用支架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操作繁琐程度。
为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血沉管组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样品污染风险小、制造成本低、检测准确可靠等优点。存放时,样本液体被封闭在试管内,试管内科可预先放置抗凝剂,检测时,直接将血沉管管体的液体进入端插入管塞,略大的力即可贯通盲孔,管体得以进入管状容器内部,当血沉管下端头套与储液部过盈配合并继续进入时,储液部内的样本液体受挤压作用进入血沉管管体的管孔内并上升,直至到达零刻度线位置,将组件放置在支架上垂直静置观测即可。本发明涉及其中使用的血沉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沉管,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样品污染风险小,制造成本低。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血沉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下开口端套设头套,头套底部包裹管体下开口端的端面,并且头套底部设有与管体管孔连通的液体进入口,所述管体的上开口端安装可供管体中空气排出并阻止管体中液体喷出的阻液装置。
上述阻液装置的位置优选与血沉管管体上的零刻度线位置相对应。
上述阻液装置优选之一,为亲水性滤芯,亲水性滤芯的塞入位置与血沉管管体上的零刻度线相对应。当样本液体上升至亲水性滤芯处,滤芯浸润膨胀,避免样本液体喷出,并且滤芯对空气排出具有缓冲效果,避免样本液体上升过快难于控制。
上述阻液装置优选之二,包括连接管和端塞,连接管的管孔被隔断分隔成下管孔和上管孔,隔断中央设有与连接管管孔同轴的中心插管,中心插管的下部位于下管孔内,中心插管的上部位于上管孔内,中心插管的中心孔连通下管孔和上管孔;所述血沉管管体的上开口端插入连接管的下管孔内,中心插管的下部与血沉管管体的上开口端内孔紧配合,所述端塞塞装在连接管的上管孔内,端塞的底部与中心插管之间空出通气间隙,端塞的底部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与中心插管的中心孔位置错开。这样,血沉管管体的管口经由插管中心孔、连接管上管孔和端塞通气孔构成的迂回通道连通外部,增加了空气排出阻力,减慢了样本液体在管体管孔中的上升速度,避免样本液体喷出,即使有小部分样本液体超过零刻度线,也会留存在连接管的上管孔内,不会影响检测结果。进一步优选,所述端塞的底部设有一凹槽,所述中心插管顶部插入凹槽内并与之间隙配合,这样回形通道的缓冲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管状容器为塑料管,血沉管下端头套为塑料套,便于过盈插配。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样品污染风险小、制造成本低、检测准确可靠等优点。设置阻液装置减缓了样本液体在血沉管内的上升速度,避免样本液体喷出污染环境和影响检测,并且,血沉管采用头套结构,减少了血沉管管体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还为管体材料提供了多样性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组件的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组件的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3是连接管和端塞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端塞的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5是管状容器和管塞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管塞的结构示意图(俯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血沉管组件,包括血沉管和试管。
如图1所示的血沉管,包括管体3,所述管体3的下开口端套设头套7,头套7底部包裹管体3下开口端的端面,并且头套7底部设有能够与管体3管孔连通的液体进入口,所述管体3的上开口端安装可供管体3中空气排出并阻止管体3中液体喷出的阻液装置,阻液装置的位置与血沉管管体上的零刻度线位置相对应。如图3、图4所示,所述阻液装置包括连接管4和端塞5,连接管4的管孔被隔断41分隔成下管孔42和上管孔43,隔断41中央设有与连接管4管孔同轴的中心插管44,中心插管44的下部位于下管孔42内,中心插管44的上部位于上管孔43内,中心插管44的中心孔连通下管孔42和上管孔43;所述血沉管管体3的上开口端插入连接管4的下管孔42内,中心插管44的下部与血沉管管体3的上开口端内孔紧配合,所述端塞5塞装在连接管4的上管孔43内,端塞5的底部51与中心插管44之间空出通气间隙,端塞5的底部51设有通气孔53,通气孔53与中心插管44的中心孔位置错开。所述端塞5的底部51设有一凹槽52,所述中心插管44顶部插入凹槽52内并与之间隙配合。
如图1所示的试管,包括管状容器1和管塞2,所述管状容器1包括一与管塞2配合的开口部11和一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部12,所述储液部12的管孔与血沉管下端头套7过盈配合,所述管塞2具有可供血沉管管体3插入的盲孔21,盲孔21的底部壁22为容易贯通结构。如图5、图6所示,所述盲孔21的底部壁22与侧壁之间通过薄膜壁23连接,该薄膜壁23呈开口环状,该开口环的开口处为连接所述盲孔21的底部壁22和侧壁的厚壁部24。所述薄膜壁23的壁厚为8~12丝。所述管状容器1的开口部11与管塞2通过多道环形凸起、凹槽配合密封。所述管状容器1在其开口部11与储液部12结合部位的内壁上设有环状锯齿槽13。所述管状容器1储液部12的管孔内径小于血沉管下端头套7外径3~13丝。所述管状容器1为塑料管,所述血沉管下端头套7为塑料套。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血沉管,与实施例1的不同仅在于:所述阻液装置为亲水性滤芯6,亲水性滤芯6的塞入位置与血沉管管体3上的零刻度线位置相对应。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血沉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3),所述管体(3)的下开口端套设头套(7),头套(7)底部包裹管体(3)下开口端的端面,并且头套(7)底部设有与管体(3)管孔连通的液体进入口,所述管体(3)的上开口端安装可供管体(3)中空气排出并阻止管体(3)中液体喷出的阻液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装置为亲水性滤芯(6),亲水性滤芯(6)的塞入位置与血沉管管体(3)上的零刻度线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装置包括连接管(4)和端塞(5),连接管(4)的管孔被隔断(41)分隔成下管孔(42)和上管孔(43),隔断(41)中央设有与连接管(4)管孔同轴的中心插管(44),中心插管(44)的下部位于下管孔(42)内,中心插管(44)的上部位于上管孔(43)内,中心插管(44)的中心孔连通下管孔(42)和上管孔(43);所述血沉管管体(3)的上开口端插入连接管(4)的下管孔(42)内,中心插管(44)的下部与血沉管管体(3)的上开口端内孔紧配合,所述端塞(5)塞装在连接管(4)的上管孔(43)内,端塞(5)的底部(51)与中心插管(44)之间空出通气间隙,端塞(5)的底部(51)设有通气孔(53),通气孔(53)与中心插管(44)的中心孔位置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塞(5)的底部(51)设有一凹槽(52),所述中心插管(44)顶部插入凹槽(52)内并与之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沉管下端头套(7)为塑料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039004A CN102854104A (zh) | 2012-08-24 | 2012-08-24 | 一种血沉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039004A CN102854104A (zh) | 2012-08-24 | 2012-08-24 | 一种血沉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54104A true CN102854104A (zh) | 2013-01-02 |
Family
ID=47400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039004A Pending CN102854104A (zh) | 2012-08-24 | 2012-08-24 | 一种血沉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5410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4101A (zh) * | 2012-08-23 | 2013-01-02 | 浙江硕华医用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血沉管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34802A (en) * | 1981-02-10 | 1984-03-06 | Dematex Development & Investment Establishment | Blood collection unit |
US4622847A (en) * | 1982-11-05 | 1986-11-18 | L.P. Italiana S.P.A. |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rate of erythrosedimentation of the blood |
CN1176387A (zh) * | 1996-09-12 | 1998-03-18 | 笠原英雄 | 血沉管 |
CN202735204U (zh) * | 2012-08-24 | 2013-02-13 | 浙江硕华医用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血沉管 |
-
2012
- 2012-08-24 CN CN2012103039004A patent/CN10285410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34802A (en) * | 1981-02-10 | 1984-03-06 | Dematex Development & Investment Establishment | Blood collection unit |
US4622847A (en) * | 1982-11-05 | 1986-11-18 | L.P. Italiana S.P.A. |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rate of erythrosedimentation of the blood |
CN1176387A (zh) * | 1996-09-12 | 1998-03-18 | 笠原英雄 | 血沉管 |
CN202735204U (zh) * | 2012-08-24 | 2013-02-13 | 浙江硕华医用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血沉管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4101A (zh) * | 2012-08-23 | 2013-01-02 | 浙江硕华医用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血沉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077672U (zh) | 用于捕集初始血液流的设备 | |
CN102854029A (zh) | 大便采样器 | |
CN102429665B (zh) | 一种可直接分离血浆的血液采集组件 | |
CN202735204U (zh) | 一种血沉管 | |
CN202735205U (zh) | 一种血沉管组件 | |
CN202735203U (zh) | 一种血沉管 | |
CN202735206U (zh) | 一种血沉管组件 | |
CN202735207U (zh) | 血沉管 | |
CN202735202U (zh) | 一种血沉管组件 | |
CN102854104A (zh) | 一种血沉管 | |
CN202735201U (zh) | 用于血沉检测的试管 | |
CN202735208U (zh) | 一种血沉管组件 | |
CN102854106B (zh) | 一种血沉管组件 | |
CN202735209U (zh) | 一种血沉管 | |
CN202735210U (zh) | 一种血沉管组件 | |
CN102854107B (zh) | 血沉管 | |
CN202735112U (zh) | 一种大便采样器 | |
CN202735118U (zh) | 大便采样器 | |
CN202146319U (zh) | 一次性分泌物采样器 | |
CN102854105A (zh) | 一种血沉管组件 | |
CN102854101A (zh) | 一种血沉管 | |
CN203436330U (zh) | 采血分装组件及采血装置 | |
CN102854102A (zh) | 一种血沉管组件 | |
CN102854103A (zh) | 用于血沉检测的试管 | |
CN211131101U (zh) | 一种临床医学检验真空采血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