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3224B - Harq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Harq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43224B CN102843224B CN201110171526.2A CN201110171526A CN102843224B CN 102843224 B CN102843224 B CN 102843224B CN 201110171526 A CN201110171526 A CN 201110171526A CN 102843224 B CN102843224 B CN 1028432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rq
- data
- last time
- length
-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5267 amalga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合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HARQ缓存中存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按照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入的上次HARQ合并结果进行HARQ合并,并将该HARQ合并后的结果写入HARQ缓存中对应的位置;将存储在HARQ缓存中的所有数据输出到外部存储器中,清零HARQ缓存。通过本发明节省了系统存储资源,提高了系统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HARQ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等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由于兼具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简称为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的优点,对增强系统传输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带有HARQ机制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如果经过一次传输后无法正确译码,那么这次传输的数据就会被保存起来,特定的时间周期后,发送端会重新发送同一包数据,接收端对重传的数据进行译码之前,取出上次保存的‘上次合并结果’,与重传的‘本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然后将合并的结果进行译码以提高译码的正确率,同时将合并的结果保存起来,作为下一次合并时使用的‘上次合并结果’。如果译码不成功,则反复使用此方法,直到译码正确为止。
HARQ合并的一般操作过程是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和‘上次合并结果’这两组数据进行一定规则的相加,然后将相加的结果输出并作为下次HARQ合并时的‘上次合并结果’,相加的规则一般为带加权系数的饱和加。在HARQ合并传统的实现方法中,需要开设三个HARQ合并缓存(buffer),分别用来存储‘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上次合并结果’和前两者合并的结果。合并的过程为:首先读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再读入‘上次合并结果’,然后对前两者进行带加权系数的相加并对结果取饱和存入输出buffer。
可见,采用传统的HARQ合并实现方法,在‘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和‘上次合并结果’长度相同的情况下,HARQ合并即两个向量带系数相加,实现相对简单。但是,在LTE、WiMAX等无线通信系统中,‘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会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特别是在LTE系统中,‘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既存在小于HARQ buffer长度的情况,也存在大于HARQ buffer长度的情况,同时,按照LTE协议,根据每次发送的版本号的不同,‘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HARQbuffer中的相对位置也有多种不同的变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HARQ合并对存储资源消耗很大,同时处理的时延开销也很大。另外。HARQ合并的操作是针对重传数据的额外操作,比首次传输的情况的数据处理时延更长,HARQ合并的耗时将会直接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ARQ的合并方案,以至少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HARQ合并对存储资源的消耗和/或处理时延的开销都很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HARQ的合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HARQ的合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HARQ缓存中存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按照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入的上次HARQ合并结果进行HARQ合并,并将该HARQ合并后的结果写入HARQ缓存中对应的位置;将存储在HARQ缓存中的所有数据输出到外部存储器中,清零HARQ缓存。
优选地,按照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入的上次HARQ合并结果进行HARQ合并包括:根据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和该数据在HARQ缓存中的相对位置,确定在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重叠部分和非重叠部分;计算重叠部分乘以第一加权系数之积与非重叠部分乘以第三加权系数之积的和,并将求和后的数据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乘以第二加权系数之积相加。
优选地,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部分,非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除去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之外的数据部分。
优选地,根据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和该数据在HARQ缓存中的相对位置,确定在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重叠部分和非重叠部分包括: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不发生卷绕时,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非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发生卷绕时,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非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大于HARQ缓存的长度时,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不存在非重叠部分;其中,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在HARQ缓存中对应的起始位置为起点,长度为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的数据。
优选地,按照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进行相加时,通过增加带加权系数的加法器的个数实现应用所需的不同处理并行度。
优选地,上述合并方法应用于至少以下之一:LTE系统、WiMAX系统、UMTS。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HARQ的合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HARQ的合并装置,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在HARQ缓存中存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以及将HARQ合并后的结果写入HARQ缓存中对应的位置;合并模块,用于按照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入的上次HARQ合并结果进行HARQ合并;结果处理模块,用于将存储在HARQ缓存中的所有数据输出到外部存储器中,清零HARQ缓存。
优选地,合并模块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和该数据在HARQ缓存中的相对位置,确定在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重叠部分和非重叠部分;加权单元,用于计算重叠部分乘以第一加权系数之积与非重叠部分乘以第三加权系数之积的和,并将求和后的数据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乘以第二加权系数之积相加。
优选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部分,非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除去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之外的数据部分。
优选地,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不发生卷绕时,确定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非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发生卷绕时,确定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非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大于HARQ缓存的长度时,确定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不存在非重叠部分;其中,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在HARQ缓存中对应的起始位置为起点,长度为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的数据。
通过本发明,采用一个HARQ缓存用于存储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及HARQ合并后的结果数据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HARQ合并对存储资源的消耗和/或处理时延的开销都很大的问题,节省了系统存储资源,提高了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的合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的合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HARQ的合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的HARQ合并(不卷绕)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的HARQ合并(卷绕)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大于HARQ buffer长度时的HARQ合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HARQ合并buffer和若干个带加权系数加法器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带加权系数加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在HARQ的buffer中的恢复(不卷绕)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在HARQ的buffer中的恢复(卷绕)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大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在HARQ的buffer中的恢复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和上次合并结果的加权系数(不卷绕)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和上次合并结果的加权系数(卷绕)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大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和上次合并结果的加权系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HARQ的合并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的合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在HARQ缓存中存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
步骤S104,按照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入的上次HARQ合并结果进行HARQ合并,并将该HARQ合并后的结果写入HARQ缓存中对应的位置;
步骤S106,将存储在HARQ缓存中的所有数据输出到外部存储器中,清零HARQ缓存。
通过上述步骤,采用一个HARQ缓存用于存储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及HARQ合并后的结果数据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HARQ合并对存储资源的消耗和/或处理时延的开销都很大的问题,节省了系统存储资源,提高了系统效率。
例如,在步骤S104中,可以利用HARQ缓存对数据进行“读取、合并、存入”,即,一组连续的操作。
优选地,在步骤S104中,根据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和该数据在HARQ缓存中的相对位置,确定在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重叠部分和非重叠部分;计算重叠部分乘以第一加权系数之积与非重叠部分乘以第三加权系数之积的和,并将求和后的数据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乘以第二加权系数之积相加。该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优选地,上述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部分,上述非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除去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之外的数据部分。
优选地,在步骤S104中,根据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和该数据在HARQ缓存中的相对位置,确定在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重叠部分和非重叠部分包括: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不发生卷绕时,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非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发生卷绕时,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非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大于HARQ缓存的长度时,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不存在非重叠部分;其中,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在HARQ缓存中对应的起始位置为起点,长度为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的数据。该方法符合实际应用的情况,提高了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
优选地,在步骤S104中,按照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进行相加时,通过增加带加权系数的加法器的个数实现应用所需的不同处理并行度。其中,这里的并行度是指每次“本次收到数据”与“上次合并结果”进行带系数相加时的数据量大小。这个数据量也就是每次读取、存入缓存时的数据量大小。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
优选地,上述方法应用于至少以下之一:LTE系统、WiMAX系统、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为UMTS)。该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对应于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合并装置。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的合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存储模块22,用于在HARQ缓存中存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以及将HARQ合并后的结果写入HARQ缓存中对应的位置;合并模块24,耦合至存储模块22,用于按照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入的上次HARQ合并结果进行HARQ合并;结果处理模块26,耦合至存储模块22,用于将存储在HARQ缓存中的所有数据输出到外部存储器中,清零HARQ缓存。
通过上述装置,存储模块22采用一个HARQ缓存用于存储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及HARQ合并后的结果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HARQ合并对存储资源的消耗和/或处理时延的开销都很大的问题,节省了系统存储资源,提高了系统效率。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HARQ的合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合并模块24包括:确定单元242,用于根据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和该数据在HARQ缓存中的相对位置,确定在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重叠部分和非重叠部分;加权单元244,耦合至确定单元242,用于计算重叠部分乘以第一加权系数之积与非重叠部分乘以第三加权系数之积的和,并将求和后的数据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乘以第二加权系数之积相加。
优选地,确定单元242还用于确定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部分,非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除去与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之外的数据部分。
优选地,确定单元242还用于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不发生卷绕时,确定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非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发生卷绕时,确定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非重叠部分处于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当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大于HARQ缓存的长度时,确定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不存在非重叠部分;其中,重叠部分为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在HARQ缓存中对应的起始位置为起点,长度为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的数据。
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上述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LTE系统的HARQ合并为例,提供了一种基于LTE系统的节省存储的HARQ合并的实现方法及其装置,但不限于LTE系统,包含LTE-FDD和LTE-TDD两种制式。以下对应LTE系统各种场景,说明本实施例在HARQ合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下的所采取的节省存储资源的HARQ合并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HARQ合并过程中,HARQ buffer的长度就是发送方原始信息的长度,对于一次HARQ合并来说,HARQ buffer的长度是确定,同时也是每次HARQ合并后保存起来的‘上次合并结果’的长度。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及其在HARQ buffer中的不同位置,HARQ合并的场景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场景一:‘本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length),且HARQ合并过程不发生卷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的HARQ合并(不卷绕)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需要HARQ合并的部分为A点到B点的部分。
场景二:‘本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发生卷绕,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的HARQ合并(卷绕)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需要HARQ合并的部分为A点到B点的部分。
场景三:‘本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大于HARQ buffer长度,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大于HARQ buffer长度时的HARQ合并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需要合并的部分从A点开始,逐次将V1、V2...Vn合并,到B点结束。
针对以上三种情况,本实施例采取统一的方法进行HARQ合并操作,完成HARQ合并的装置主要由一块HARQ buffer长度的存储空间(RAM)和一组带加权系数的加法器构成。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HARQ合并buffer和若干个带加权系数加法器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带加权系数加法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HARQ合并的装置的构成和关系可参见图7和图8。
在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HARQ合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记录其长度为从A到B的长度,按照其在HARQ buffer中的位置与事先已经清零的HARQ buffer进行相加,相加的结果保存在HARQ buffer对应的位置上。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在HARQ的buffer中的恢复(不卷绕)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在HARQ的buffer中的恢复(卷绕)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大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在HARQ的buffer中的恢复的示意图,该步骤中相加的过程可以按照上述的三种不同场景,分别按照图9、图10和图11所示的方法。
例如,图9所示的场景一,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从A点开始与全零的HARQ buffer相加,到B点结束;图10所示的场景二,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从A点开始与全零的HARQ buffer相加,到HARQ buffer末端后,返回buffer起始处继续相加到B点结束;图8所示的场景三,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从A点开始与全零的HARQ buffer相加,到HARQ buffer末端后,返回buffer起始处继续相加,卷绕一圈之后遇到重叠的部分继续饱和相加,直到B点结束。
步骤2,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入‘上次合并结果’并乘以相应的加权系数,同时读出HARQbuffer内的数据,并乘以相应的加权系数,将二者进行相加,结果写入HARQ buffer对应的位置。在上述的三种场景下,经过步骤1的操作,已经把‘本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控制在HARQbuffer的长度之内,所以,本步骤中相加的两个向量长度均为HARQ buffer长度。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和上次合并结果的加权系数(不卷绕)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和上次合并结果的加权系数(卷绕)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大于HARQ buffer长度时,本次接收数据和上次合并结果的加权系数的示意图,该步骤中相加时两个向量的加权系数按照上述的三种不同场景,分别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
如图所示,这三种场景下的操作方法是一致的,均为‘本次接收到数据’统一乘以W2,‘上次合并结果’与‘本次接收到数据’重叠部分乘以W1,不重叠部分乘以W3。特别地,图14所示的场景三中,‘本次接收到数据’与‘上次合并结果’全部重叠,所以,表现为‘上次合并结果’统一乘以W1。
步骤3,将HARQ buffer作为输出buffer,把前一步的合并的结果输出到外部存储器。另外,为保证下一次合并开始时HARQ buffer为全零,在输出结果的同时将HARQ buffer清零。
优选地,带加权系数的加法器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实现方式,如果加权系数W1、W2和W3的取值均为1/2、1/4、1/8等分母为2的幂次数时,可以用移位方式取代乘法器。另外,带加权系数的加法器个数也可以是任意的,每个加法器输出数据的位宽为一个HARQ合并结果数据的位宽(如图7中的N bit),如果使用两个加法器,那么每次处理的并行度即为2N bit。这样,通过增加带加权系数的加法器个数可以实现应用中所需的不同处理并行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但适用于LTE的制式HARQ合并操作,对于WiMAX制式,以及UMTS制式的HARQ合并也同样适用。
可见,本实施例通过使用一个HARQ合并buffer,在读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和‘上次合并结果’的同时对两者进行合并,且合并的结果仍然放在同一个buffer内,解决了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LTE、WiMAX制式下,接收机HARQ合并操作需要消耗大量存储、以及HARQ合并操作时延较大的问题,在提供HARQ合并执行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约了设计的存储资源。
实施例二
假设发送方最大的数据包长为6144bit,即HARQ buffer长度为6144bit,有一包长度6144bit的数据一共发送了4次才正确译码(即,这一包数据经历了1次首传和3次重传),3次重传的数据包正好符合前文中描述的3种不同的情况(即,第一次重传时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且不卷绕;第二次重传时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小于HARQ buffer长度,并且存在卷绕情况;第三次重传时本次接收数据长度大于HARQ buffer长度)。第一次传输该数据包时不存在上次HARQ合并结果,也就不需要执行HARQ合并操作,下面以3次重传的处理过程来具体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HARQ合并的实现方法。
(1)第一次重传时,本次收到数据长度为3000bit,对应在HARQ buffer中的相对起始位置为32:
首先,将本次收到的数据读入,并按照在HARQ buffer里的相对位置将其填入全零的HARQ buffer,如图9所示;其次,将上次合并结果(即第一次传输的内容)读入,并按照图12所示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上次合并结果相加,相加的过程采取一边读取一边相加,相加的结果仍然放在HARQ buffer内;最后,将本次HARQ合并结果输出,输出的过程中将HARQ buffer清零以方便下一次使用。
(2)第二次重传时,本次收到的数据长度仍为3000bit,对于在HARQ buffer中的相对起始位置为4608:
首先,将本次收到的数据读入,并按照在HARQ buffer里的相对位置将其填入全零的HARQ buffer,如图10所示;其次,将上次合并结果(即前两次传输的合并结果)读入,并按照图13所示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上次合并结果相加,相加的过程采取一边读取一边相加,相加的结果仍然放在HARQ buffer内;最后,将本次HARQ合并结果输出,输出的过程中将HARQ buffer清零以方便下一次使用。
(3)第三次重传时,本次收到的数据长度为9000bit,对于在HARQ buffer中的相对起始位置为64;
首先,将本次收到的数据读入,并按照在HARQ buffer里的相对位置将其填入全零的HARQ buffer,如图11所示;其次,将上次合并结果(即前三次传输的合并结果)读入,并按照图14所示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上次合并结果相加,相加的过程采取一边读取一边相加,相加的结果仍然放在HARQ buffer内;最后,将本次HARQ合并结果输出,输出的过程中将HARQ buffer清零以方便下一次使用。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节省存储的HARQ合并的实现方法,不区分是第几次HARQ合并操作,均为‘本次接收到数据的填入’,‘上次合并结果的读入并于本次收到数据合并’,以及‘合并结果输出并对buffer清零’这3个步骤。且对应的HARQ合并装置,也明确了方法的实现位置和具体操作,节省了系统存储资源,提高了系统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省存储资源、提高合并效率的HARQ合并的实现方法,尤其涉及LTE、WiMAX、UMTS等协议标准的无线通讯领域中,上行比特级处理HARQ合并操作过程中的存储资源节省,在使用尽可能少的资源的情况下,还保证了HARQ合并的执行效率,对实际系统的性能、功耗和成本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HARQ缓存中存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
按照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入的上次HARQ合并结果进行HARQ合并,并将该HARQ合并后的结果写入所述HARQ缓存中对应的位置;
将存储在所述HARQ缓存中的所有数据输出到所述外部存储器中,清零所述HARQ缓存;
其中,按照所述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从所述外部存储器中读入的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进行HARQ合并包括:根据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和该数据在所述HARQ缓存中的相对位置,确定在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重叠部分和非重叠部分;计算所述重叠部分乘以第一加权系数之积与所述非重叠部分乘以第三加权系数之积的和,并将求和后的数据与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乘以第二加权系数之积相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部分为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所述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部分,所述非重叠部分为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除去与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所述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之外的数据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和该数据在所述HARQ缓存中的相对位置,确定在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重叠部分和非重叠部分包括:
当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所述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不发生卷绕时,所述重叠部分处于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所述非重叠部分处于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
当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所述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发生卷绕时,所述重叠部分处于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所述非重叠部分处于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
当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大于所述HARQ缓存的长度时,所述重叠部分为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不存在所述非重叠部分;
其中,所述重叠部分为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以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在所述HARQ缓存中对应的起始位置为起点,长度为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进行相加时,通过增加带加权系数的加法器的个数实现应用所需的不同处理并行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至少以下之一:长期演进LTE系统、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系统、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
6.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在HARQ缓存中存入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以及将HARQ合并后的结果写入所述HARQ缓存中对应的位置;
合并模块,用于按照预定的加权系数方式将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与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入的上次HARQ合并结果进行HARQ合并;
结果处理模块,用于将存储在所述HARQ缓存中的所有数据输出到所述外部存储器中,清零所述HARQ缓存;
其中,所述合并模块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和该数据在所述HARQ缓存中的相对位置,确定在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重叠部分和非重叠部分;加权单元,用于计算所述重叠部分乘以第一加权系数之积与所述非重叠部分乘以第三加权系数之积的和,并将求和后的数据与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乘以第二加权系数之积相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重叠部分为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与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所述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部分,所述非重叠部分为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除去与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在所述HARQ缓存中位置对应的数据之外的数据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所述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不发生卷绕时,确定所述重叠部分处于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所述非重叠部分处于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当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小于所述HARQ缓存的长度且HARQ合并过程中发生卷绕时,确定所述重叠部分处于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头部和尾部,所述非重叠部分处于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的中部;当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大于所述HARQ缓存的长度时,确定所述重叠部分为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不存在所述非重叠部分;其中,所述重叠部分为所述上次HARQ合并结果中以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在所述HARQ缓存中对应的起始位置为起点,长度为所述本次接收到的数据的长度的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71526.2A CN102843224B (zh) | 2011-06-23 | 2011-06-23 | Harq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1/082186 WO2012174819A1 (zh) | 2011-06-23 | 2011-11-15 | Harq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71526.2A CN102843224B (zh) | 2011-06-23 | 2011-06-23 | Harq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43224A CN102843224A (zh) | 2012-12-26 |
CN102843224B true CN102843224B (zh) | 2017-07-11 |
Family
ID=47370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71526.2A Active CN102843224B (zh) | 2011-06-23 | 2011-06-23 | Harq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43224B (zh) |
WO (1) | WO201217481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6224B (zh) * | 2013-01-04 | 2019-08-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Harq数据缓存装置及方法 |
US9204437B2 (en) * | 2013-02-27 | 2015-12-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ditional offload of one or more log-likelihood ratios (LLRs) or decoded bit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7475A (zh) * | 2007-04-30 | 2007-10-03 | 重庆重邮信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Harq技术数据缓存的设计方法及其电路 |
JP2009021995A (ja) * | 2007-07-16 | 2009-01-29 | Asustek Computer Inc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harq機能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97605B2 (en) * | 2007-08-28 | 2010-09-14 |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 Managing storage of HARQ packets |
CN101924617B (zh) * | 2009-06-11 | 2014-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译码合并方法与装置 |
-
2011
- 2011-06-23 CN CN201110171526.2A patent/CN102843224B/zh active Active
- 2011-11-15 WO PCT/CN2011/082186 patent/WO201217481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7475A (zh) * | 2007-04-30 | 2007-10-03 | 重庆重邮信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Harq技术数据缓存的设计方法及其电路 |
JP2009021995A (ja) * | 2007-07-16 | 2009-01-29 | Asustek Computer Inc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harq機能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EP2017998A3 (en) * | 2007-07-16 | 2010-03-10 |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174819A1 (zh) | 2012-12-27 |
CN102843224A (zh) | 2012-1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89889B (zh) | 一种无线通信人工智能处理方法和设备 | |
US8341485B2 (en) | Increa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throughput | |
TWI387256B (zh) | 改善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之方法及通訊裝置 | |
EP4366436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7003710B2 (en) | Communications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sam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CN104484295B (zh) | 并行计算机系统中基于接收方滑动窗口的数据传输方法 | |
CN104104479A (zh) | 经由无线网络和无线装置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250015924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 |
CN105284070A (zh) | 在利用有限的harq进程的分布式网络拓扑结构中使用更多传输机会的方法和装置 | |
RU2758080C2 (ru) |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терминал | |
CN112153696B (zh) | Rlc sdu分段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4378185A (zh) | 一种用于lte系统中子帧绑定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16633499B (zh) | 接收端的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处理器 | |
CN103391554A (zh) |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3316922A (zh) | 用于传输数据分组的设备、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2843224B (zh) | Harq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 |
CN101238674A (zh) | 经由无线网络和无线装置发送和/或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0958084B (zh) | 传输确认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03873209A (zh) | 一种提高无线通信效率的帧校验机制 | |
CN105264806B (zh) |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
RU2727166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 |
CN102315919B (zh) | 一种harq数据合并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0169023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设备及数据发送设备 | |
JP7297678B2 (ja) | データが破損しているかどうかを判断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WO2017024528A1 (zh) |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接入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