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0537B -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30537B CN102830537B CN201210320912.8A CN201210320912A CN102830537B CN 102830537 B CN102830537 B CN 102830537B CN 201210320912 A CN201210320912 A CN 201210320912A CN 102830537 B CN102830537 B CN 1028305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sual field
- refractive structure
- light
- light refractive
- right ey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inside the LC elements, i.e. between the cell substr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显示装置的生产复杂度和生产成本,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彩膜基板包括:基板和形成在基板入光侧表面的彩膜,该彩膜基板上形成有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所述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其中,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制造显示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立体图像显示技术又称作三维图像显示技术或3D(ThreeDimensions,三维图形)显示技术,该技术致力于将客观影像的三维信息完全再现出来,显示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图像。观看者通过观看3D影像可以直接分辨出图像中景物的远近、纵深等关系,犹如身临其境,可以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
目前,3D立体显示技术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逐渐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高新技术之一。3D立体显示技术可以按照实现方式分为助视3D显示和裸眼3D显示两种,其中助视3D显示是指借助于3D眼镜或者头盔等助视设备才能看到3D显示效果的显示方式,助视3D显示技术由于易于实现,目前的3D显示大多采用助视3D显示技术,但是助视3D显示器由于需要观看者佩戴助视眼镜或者头盔观看,给观看者带来很大的不便。裸眼3D显示技术由于不需要观看者佩戴助视眼镜或头盔等任何助视设备就能观看到3D影像,正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立体视觉是人眼的天然功能。人可以通过获取左眼和右眼所看到图像的细微差异、视差等信息来感知物体的深度,从而识别出三维尺度信息。参照人眼实际观看外界环境的情形,裸眼3D显示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拍摄到的左右眼图像区分开分别供左眼和右眼独立观看以便人眼获取没有相互干扰的视差图像。此时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左视图和右视图分配给左右眼。
基于上述原理,目前的裸眼3D显示器通常需要加装3D光栅,利用光栅的分光作用以使左右眼图像分别向左右眼出射从而实现3D立体显示效果。
3D光栅主要可以分为狭缝光栅和柱状透镜光栅两种,其中,狭缝光栅由于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狭缝光栅的3D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3D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阵列基板11、彩膜基板12以及填充于TFT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之间的液晶13,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的外侧表面具有偏光膜层,彩膜基板12靠近液晶一侧的表面具有狭缝光栅14。但采用狭缝光栅制作3D显示器的不足之处在于,狭缝光栅一般由透光的白条纹区域和不透光的黑条纹区域构成,狭缝光栅的黑条纹区域将阻挡部分光线的出射,从而导致显示器的亮度降低。与狭缝光栅相比,柱状透镜光栅由于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因而并不会阻挡光线的出射,但这样一种柱状透镜光栅的生产成本较高,且需要在彩膜基板上额外形成,这将大大增加3D显示器的生产复杂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显示装置的生产复杂度和生产成本,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彩膜基板,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入光侧表面的彩膜。
所述彩膜基板上形成有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所述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
其中,所述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彩膜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彩膜;
通过构图工艺将所述彩膜形成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所述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
其中,所述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通过构图工艺在基板入光侧表面形成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
在所述基板形成所述光折射结构的一侧形成彩膜,一个所述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
其中,所述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该彩膜基板上形成有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其中,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从而可以实现如同狭缝光栅的分光效果。显示装置发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通过光折射结构的分光可以分别进入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从而可以实现3D显示效果。采用这样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无需设置狭缝光栅,避免了狭缝光栅不透光区域对出射光的阻挡,另外由于这样一种光折射结构可以直接形成于现有结构的彩膜基板上,而无需额外形成新的层级结构,这样一来,在提高了显示装置亮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生产复杂度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层级结构,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3D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彩膜基板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阵列基板;12:彩膜基板;13:液晶;14:3D光栅;
20:彩膜基板;21:基板;22:彩膜;23:光折射结构;24:阵列基板;
221:左眼视场的彩膜;222:右眼视场的彩膜;
251:左眼视场亚像素;252:右眼视场亚像素;
31:左眼;32:右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20,如图2a所示,包括:基板21和形成在基板21入光侧表面的彩膜22。
彩膜基板20上形成有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23,一个光折射结构23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
其中,光折射结构23具体可以包括三角形光折射结构或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其中,三角形光折射结构可以包括一个与基板平行的平面和两个斜面,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一个斜面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另一个斜面后射入右眼视区;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的一侧表面可以为柱状曲面,其另一侧表面可以为与基板平行的平面,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柱状曲面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柱状曲面后射入右眼视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2a所示的彩膜基板20中,是以三角形光折射结构为例进行的说明。
在图2a所示的彩膜基板20中,彩膜基板20的彩膜22直接形成了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23。
其中,一组显示视场可以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
需要说明的是,基板21可以采用玻璃、树脂或其他透明的材料制成。在彩膜22中,左眼视场的彩膜221对应阵列基板上的左眼视场,右眼视场的彩膜222对应阵列基板上的右眼视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该彩膜基板上形成有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其中,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从而可以实现如同狭缝光栅的分光效果。显示装置发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通过光折射结构的分光可以分别进入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从而可以实现3D显示效果。采用这样一种彩膜基板,无需设置狭缝光栅,避免了狭缝光栅不透光区域对出射光的阻挡,另外由于这样一种光折射结构可以直接形成于现有结构的彩膜基板上,而无需额外形成新的层级结构,这样一来,在提高了显示装置亮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生产复杂度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层级结构,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如图2a所示,可以看到,在光折射结构23中,彩膜22的厚度不均一,从而形成了三角形的光折射结构23,该三角形光折射结构的两个斜面长度可以相等,该三角形光折射结构可以为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在基板21的表面沉积一层彩膜22,在彩膜22的表面使用具有像素渐变的掩膜板进行曝光显影,通过一系列构图工艺得到厚度不均一的彩膜22,最终形成如图2a所示的具有光折射结构的彩膜基板。
或者,如图2b所示,光折射结构23也可以采用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厚度不均一的彩膜22形成了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23,该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的一侧表面可以为左右对称的柱状曲面。
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形成光折射结构,可以无需对基板做任何处理,只需要对彩膜进行加工即可,这样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具有光折射结构的彩膜基板的生产难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彩膜基板中,彩膜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并未发生变化,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与现有技术中的彩膜相类似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彩膜同样包括间隔排列的多种彩色滤光结构,在由彩膜形成的光折射结构中,对应每一个视场的彩膜也均包含有各色彩色滤光结构。
以图2a所示的三角形光折射结构为例,采用这样一种结构的彩膜基板的液晶面板可以如图2c所示,其中,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20、阵列基板24、以及填充在彩膜基板20和阵列基板24之间的液晶,彩膜基板20和阵列基板24的外表面还包括偏光膜层,彩膜基板20为如上所述的彩膜基板。
其中,如图2c所示,光折射结构23的一个斜面的宽度a与一个视场的彩膜的宽度b相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左眼视场的彩膜221的宽度与左眼视场亚像素251的宽度相等,右眼视场的彩膜222的宽度与右眼视场亚像素252的宽度相等,左眼视场亚像素251的宽度与右眼视场亚像素252的宽度均等于b。
进一步地,光折射结构23的每一个斜面与基板21所在平面的夹角α均为15°至60°。这样一种夹角角度的斜面不仅可以采用现有的加工工艺简单加工得到,此外,具有这样一种夹角角度的斜面还可以很好地达到分光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质量。
这样一种结构的彩膜基板同样可以实现分光效果,其原理可以如图3所示。两个相邻的左眼视场亚像素251和右眼视场亚像素252分别出射左眼视场图像和右眼视场图像,出射光经过光折射结构23后分光,其中左眼视场亚像素251区域出射的光经过光折射结构23的斜面折射后到达左眼31,可以使人的左眼看到左眼视场图像;而右眼视场亚像素252区域出射的光经过光折射结构23的另一斜面后到达右眼32,可以使人的右眼看到右眼视场图像。这样一来,只需将来自不同视场像素区域的出射光输入光折射结构的不同斜面,经过斜面分光后到达左右眼就可以实现3D效果。
采用这样一种彩膜基板,无需设置狭缝光栅,避免了狭缝光栅不透光区域对出射光的阻挡,另外由于这样一种光折射结构可以直接形成于现有结构的彩膜基板上,而无需额外形成新的层级结构,这样一来,在提高了显示装置亮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生产复杂度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层级结构,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可选的,参照图4a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20中,基板21入光侧表面形成光折射结构23,彩膜22对应形成在光折射结构23的表面上。
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基板21同样可以采用玻璃、树脂或其他透明的材料制成。其中,彩膜22的厚度可以均一。光折射结构23同样可以包括三角形光折射结构、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在如图4a所示的彩膜基板20中,是以三角形光折射结构为例进行的说明。
或者同样以三角形光折射结构为例,如图4b所示,彩膜22入光侧表面可以为平面。其中,彩膜22的厚度不均一。
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在基板21的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使用具有像素渐变的掩膜板进行曝光显影,通过一系列构图工艺得到光折射结构23,再在光折射结构23的表面通过涂覆或沉积彩膜得到具有光折射结构的彩膜基板。
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形成光折射结构,可以无需对彩膜做任何处理,从而保证了显示装置的色彩质量。
可以看到,与前述实施例相类似的,如图4c所示,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20、阵列基板24、以及填充在彩膜基板20和阵列基板24之间的液晶,彩膜基板20和阵列基板24的外表面还包括偏光膜层,彩膜基板20为如上所述的彩膜基板。在如图4c所示的液晶面板中,光折射结构23的一个斜面的宽度c可以等于一个视场的彩膜的宽度d。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左眼视场的彩膜221的宽度与左眼视场亚像素251的宽度相等,右眼视场的彩膜222的宽度与右眼视场亚像素252的宽度相等,左眼视场亚像素251的宽度与右眼视场亚像素252的宽度均等于d。
进一步地,光折射结构23的每一个斜面与基板21所在平面的夹角β均为15°至60°。这样一种夹角角度的斜面不仅可以采用现有的加工工艺简单加工得到,此外,具有这样一种夹角角度的斜面还可以很好地达到分光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质量。
这样一种结构的彩膜基板同样可以实现分光效果,可以如图3所示,其原理在前述实施例中已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采用这样一种彩膜基板,无需设置狭缝光栅,避免了狭缝光栅不透光区域对出射光的阻挡,另外由于这样一种光折射结构可以直接形成于现有结构的彩膜基板上而无需额外形成新的层级结构,这样一来,在提高了显示装置亮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生产复杂度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层级结构,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彩膜基板。
关于彩膜基板的结构已在前述实施例中已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具体可以包括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白光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器在内的各种依靠彩膜实现彩色显示的已知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彩膜基板,该彩膜基板上形成有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其中,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从而可以实现如同狭缝光栅的分光效果。显示装置发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通过光折射结构的分光可以分别进入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从而可以实现3D显示效果。采用这样一种显示装置,无需设置狭缝光栅,避免了狭缝光栅不透光区域对出射光的阻挡,另外由于这样一种光折射结构可以直接形成于现有结构的彩膜基板上,而无需额外形成新的层级结构,这样一来,在提高了显示装置亮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生产复杂度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层级结构,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S501、在基板上形成彩膜。
其中,彩膜可以采用现有的形成方法形成于基板的表面。例如,在基板的表面可以通过涂覆或沉积彩色感光树脂的方式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彩膜。
S502、通过构图工艺将该彩膜形成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其中,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
例如,在基板上形成有彩膜的一侧可以采用具有像素渐变的掩膜板对彩膜进行曝光显影。由于这样一种掩膜板不同区域的透光能力不同,不同区域彩膜的曝光程度也不相同,从而使得显影之后彩膜的厚度也不均一。这样一来,通过控制像素的渐变方向即可以形成厚度连续变化的光折射结构。
其中,光折射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三角形光折射结构或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三角形光折射结构可以包括一个与基板平行的平面和两个斜面,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一个斜面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另一个斜面后射入右眼视区;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的一侧表面可以为柱状曲面,其另一侧表面可以为与基板平行的平面,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柱状曲面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柱状曲面后射入右眼视区。
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形成光折射结构,可以无需对基板做任何处理,只需要对彩膜进行加工即可,这样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具有光折射结构的彩膜基板的生产难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制造方法,该彩膜基板上形成有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其中,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从而可以实现如同狭缝光栅的分光效果。显示装置发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通过光折射结构的分光可以分别进入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从而可以实现3D显示效果。采用这样一种彩膜基板制造方法,无需设置狭缝光栅,避免了狭缝光栅不透光区域对出射光的阻挡,另外由于这样一种光折射结构可以直接形成于现有结构的彩膜基板上,而无需额外形成新的层级结构,这样一来,在提高了显示装置亮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生产复杂度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层级结构,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S601、通过构图工艺在基板入光侧表面形成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
例如,该基板可以采用玻璃基板,在该玻璃基板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这样在基板上同样可以采用具有像素渐变的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由于这样一种掩膜板不同区域的透光能力不同,不同区域光刻胶的曝光程度也不相同,从而使得显影之后光刻胶的厚度也各不相同。这样一来,通过构图工艺即可以形成厚度连续变化的光折射结构。
S602、在该基板形成光折射结构的一侧形成彩膜,一个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其中,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
进一步地,该彩膜的厚度可以均一,或该彩膜入光侧表面可以为平面。
彩膜可以采用现有的形成方法形成于基板的表面。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可以在项城有光折射结构的基板的表面通过沉积彩色感光树脂的方式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彩膜。
其中,光折射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三角形光折射结构或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
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形成光折射结构,可以无需对彩膜做任何处理,从而保证了显示装置的色彩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制造方法,该彩膜基板上形成有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其中,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从而可以实现如同狭缝光栅的分光效果。显示装置发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通过光折射结构的分光可以分别进入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从而可以实现3D显示效果。采用这样一种彩膜基板制造方法,无需设置狭缝光栅,避免了狭缝光栅不透光区域对出射光的阻挡,另外由于这样一种光折射结构可以直接形成于现有结构的彩膜基板上,而无需额外形成新的层级结构,这样一来,在提高了显示装置亮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生产复杂度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层级结构,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彩膜基板,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入光侧表面的彩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彩膜基板入光侧形成有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所述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
其中,所述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折射结构包括:
三角形光折射结构,所述三角形光折射结构包括一个与所述基板平行的平面和两个斜面,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一个斜面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另一个斜面后射入右眼视区;或,
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所述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的一侧表面为柱状曲面,其另一侧表面为与所述基板平行的平面,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柱状曲面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柱状曲面后射入右眼视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的所述彩膜形成所述光折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入光侧表面形成所述光折射结构,所述彩膜对应形成在所述光折射结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的厚度均一,或,所述彩膜入光侧表面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折射结构的宽度与所述一组显示视场的宽度相等;
当所述光折射结构为三角形光折射结构时,所述三角形光折射结构的两个斜面长度相等,所述三角形光折射结构为等腰三角形;
当所述光折射结构为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时,所述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的一侧表面为左右对称的柱状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斜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均为15°至60°。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彩膜基板。
9.一种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彩膜;
通过构图工艺将所述彩膜形成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一个所述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
其中,所述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折射结构包括:
三角形光折射结构,所述三角形光折射结构包括一个与所述基板平行的平面和两个斜面,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一个斜面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另一个斜面后射入右眼视区;或,
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所述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的一侧表面为柱状曲面,其另一侧表面为与所述基板平行的平面,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柱状曲面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柱状曲面后射入右眼视区。
11.一种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构图工艺在基板入光侧表面形成连续的至少一个光折射结构;
在所述基板形成所述光折射结构的一侧形成彩膜,一个所述光折射结构与一组显示视场对应;
其中,所述一组显示视场包括一个左眼视场和一个右眼视场,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光折射结构后射入右眼视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的厚度均一,或,所述彩膜的入光侧表面为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折射结构包括:
三角形光折射结构,所述三角形光折射结构包括一个与所述基板平行的平面和两个斜面,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一个斜面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另一个斜面后射入右眼视区;或,
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所述柱状透镜光折射结构的一侧表面为柱状曲面,其另一侧表面为与所述基板平行的平面,左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柱状曲面后射入左眼视区,右眼视场出射的光线经过与其所对应的柱状曲面后射入右眼视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20912.8A CN102830537B (zh) | 2012-08-31 | 2012-08-31 |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US14/013,815 US9448412B2 (en) | 2012-08-31 | 2013-08-29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20912.8A CN102830537B (zh) | 2012-08-31 | 2012-08-31 |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30537A CN102830537A (zh) | 2012-12-19 |
CN102830537B true CN102830537B (zh) | 2015-04-01 |
Family
ID=47333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20912.8A Active CN102830537B (zh) | 2012-08-31 | 2012-08-31 |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48412B2 (zh) |
CN (1) | CN1028305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49730A (zh) * | 2013-03-04 | 2013-06-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屏 |
US10423028B2 (en) * | 2014-04-22 | 2019-09-24 | E Ink Holdings Inc. | Display apparatus |
CN104460015B (zh) * | 2014-12-15 | 2017-04-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
CN205562973U (zh) | 2016-01-08 | 2016-09-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3d显示装置 |
CN107153323A (zh) * | 2017-06-12 | 2017-09-12 | 东旭(昆山)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 掩膜板及其制备方法、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裸眼3d显示装置及应用 |
CN109426026B (zh) * | 2017-09-05 | 2022-08-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09581704B (zh) * | 2017-09-28 | 2021-04-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调光器件、3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196390B (zh) * | 2018-01-02 | 2021-10-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彩膜基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673381B (zh) * | 2019-09-12 | 2021-08-2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层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397560B (zh) * | 2020-11-10 | 2022-09-2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裸眼3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202067B (zh) * | 2022-07-29 | 2024-02-06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显示系统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214026A (ja) * | 1983-05-19 | 1984-12-03 | Toshio Masukane | 立体視再生方法と再生物 |
JP2001330713A (ja) * | 2000-05-22 | 2001-11-30 | Namco Ltd | フィルター、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20080026685A (ko) * | 2006-09-21 | 2008-03-26 | 엔타이어 테크놀로지 캄파니 리미티드 | 균일도(均一度)가 높은 확산(擴散) 플레이트 |
JP2011128636A (ja) * | 2011-01-20 | 2011-06-30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カラー立体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67258B2 (ja) * | 2004-06-18 | 2009-11-1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入出力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
US7813042B2 (en) * | 2005-09-12 | 2010-10-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ultiple-view directional display |
US8917447B2 (en) * | 2010-01-13 | 2014-12-23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icroreplicated film for attachment to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components |
TW201133082A (en) * | 2010-03-18 | 2011-10-01 | Coretronic Corp | Backlight module, stereo display apparatus, and beam splitting film |
-
2012
- 2012-08-31 CN CN201210320912.8A patent/CN102830537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8-29 US US14/013,815 patent/US944841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214026A (ja) * | 1983-05-19 | 1984-12-03 | Toshio Masukane | 立体視再生方法と再生物 |
JP2001330713A (ja) * | 2000-05-22 | 2001-11-30 | Namco Ltd | フィルター、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20080026685A (ko) * | 2006-09-21 | 2008-03-26 | 엔타이어 테크놀로지 캄파니 리미티드 | 균일도(均一度)가 높은 확산(擴散) 플레이트 |
JP2011128636A (ja) * | 2011-01-20 | 2011-06-30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カラー立体表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063601A1 (en) | 2014-03-06 |
US9448412B2 (en) | 2016-09-20 |
CN102830537A (zh) | 2012-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30537B (zh) |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KR101103463B1 (ko) | 입체영상 형성장치 | |
KR101888667B1 (ko) | 패턴 리타더 방식의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 |
KR101467192B1 (ko) | 영상분리표시장치 | |
KR101136398B1 (ko) |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3163652B (zh) | 偏振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器 | |
US8730576B2 (en) | Microretarder film | |
CN103616767B (zh) | 视差照明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装置与方法 | |
US20130107146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3200411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4898291A (zh) | 一种视镜分离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
US20120225216A1 (en) | Method for Forming a Microretarder Film | |
CN204989640U (zh) | 一种视景分离器件及3d显示装置 | |
CN202693951U (zh) | 立体显示装置 | |
KR101861616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4698589B (zh) | 一种超立体视景分离元件 | |
CN103135240B (zh) | 玻璃图案化延迟器立体3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652453A (zh) | 用于消除摩尔干涉纹的方法 | |
CN203422540U (zh) | 一种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 | |
CN202735637U (zh) | 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1897964B1 (ko) | 2차원과 3차원 전환이 가능한 3d디스플레이장치 | |
CN106019614B (zh) | 3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3d显示装置 | |
CN204101861U (zh) | 一种液晶透镜 | |
CN104423053B (zh) | 一种可同时显示2d与3d影像的装置 | |
JP2014174363A (ja) | パターン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