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826101A - 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6101A
CN102826101A CN2012103300437A CN201210330043A CN102826101A CN 102826101 A CN102826101 A CN 102826101A CN 2012103300437 A CN2012103300437 A CN 2012103300437A CN 201210330043 A CN201210330043 A CN 201210330043A CN 102826101 A CN102826101 A CN 102826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lip cover
motor
adaptor union
cov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00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一鹏
杨斌
贾志伟
张鹏
刘加勇
周绍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YANG CHENFE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YANG CHENFE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YANG CHENFE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YANG CHENFE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300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61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26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61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包括前盖,在所述前盖上还设置有翻盖装置与加热装置。前盖上设有U型槽以及横槽,且由两个U型槽与两个横槽相接组合成一个环形槽。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和用来固定加热棒的卡板与挡板,以及用来黏贴加热棒的硅硐胶。述翻盖装置包括盖板,盖板通过轴与支撑架相连,且在支撑架上还设有固定杆。且在所述挡盖内侧还设有弹性固定环,且在挡盖中央还开有一个小孔。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有效的防止了翻盖在低温环境使用时被冻结,从而扩大了翻盖所能使用的范围,提高了使用翻盖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露防止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在动车连接器上的结露防止装置。
背景技术
动车一般指承载运营载荷并自带动力的轨道车辆;但在近现代的动力集中动车组中,动车更接近传统列车中的机车的角色,这类动车一般不承载运营载荷。在中国,时速高达200或以上,并使用CRH和谐号列车称为“动车组”。动车动车比列车在运用方面灵活得多。虽然一次乘坐的旅客不多,但车次可以安排得密些。当旅客多时,功率大的动车可加挂一节或几节轻型无动力的附挂车,即轻型客车。动车由于使用范围扩大,乘客增多,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动车组。铁路动车比铁路列车最突出的特点是机动灵活,载客量小,但车次可增加,因此受到国家的重视并正在逐步发展为普遍使用的运输工具。
动车的两节车厢之间使用连接器进行连接,而为了在连接器在没有连接的时候对其中的插针等零部件进行保护,在该连接器外都会设置有翻盖,在不用时将翻盖遮挡在连接器上,从而打到对连接器内部零件的保护作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该翻盖在低温环境下很容易被冻结,导致使用时翻盖无法翻起,进而导致连接器连接失败。这使得翻盖在使用时还有着安全隐患,并且大大的受到了影响翻盖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有效的防止了翻盖在低温环境使用时被冻结,从而扩大了翻盖所能使用的范围,提高了使用翻盖的安全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包括前盖,在所述前盖上还设置有翻盖装置与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上述前盖上设有U型槽以及横槽,且由两个U型槽与两个横槽相接组合成一个环形槽。
再进一步的,上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和用来固定加热棒的卡板与挡板,以及用来黏贴加热棒的硅硐胶。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棒设置在由U型槽与横槽组成的环形槽中,并通过硅硐胶黏贴在黏贴在环形槽中,且在前盖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该加热棒的挡板与卡板。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横槽接近两个U型槽的位置上。且卡板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U型槽靠近上横槽的转角处。
更进一步的,上所述翻盖装置包括盖板,盖板通过轴与支撑架相连,且在支撑架上还设有固定杆。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与盖板的下端相连的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动车连接器上加设了加热翻盖装置,避免了连接器在没有使用时其内部的零部件暴露在空气之中,使得连接器内部的零部件不被侵蚀,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其使用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2)本发明在盖板下端设有弹簧,能够使其更好更稳定的定位,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护连机器内部的零件,大大的增长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在前盖上加设环形槽,并将加热棒放置于其中,使得翻盖在低温的环境下不会被冻结,从而使得翻盖装置所适合使用的范围更加的广阔;
(4)本发明使用硅硐胶对加热棒进行黏贴,而硅硐胶在204°以下都能保持有效,因此避免了在使用加热棒的时候将粘贴剂融化的情况发生;
(5)本发明在前盖上还设置有挡板与卡板,从而能够更好的将加热棒固定在环形槽中,从而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机率,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路是,精简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的结构,减小其制造的工序,从而简化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其自身重量,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还增设了油封与甩水圈,避免了介质入浸以及润滑剂的流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包括前盖1,在所述前盖1上还设置有翻盖装置与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上述前盖1上设有U型槽4以及横槽3,且由两个U型槽4与两个横槽3相接组合成一个环形槽。
再进一步的,上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10,和用来固定加热棒10的卡板5与挡板6,以及用来黏贴加热棒10的硅硐胶。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棒10设置在由U型槽与横槽组成的环形槽中,并通过硅硐胶黏贴在黏贴在环形槽中,且在前盖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该加热棒10的挡板6与卡板5。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横槽3接近两个U型槽4的位置上。且卡板5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U型4槽靠近上横槽3的转角处。
更进一步的,上所述翻盖装置包括盖板2,盖板2通过轴与支撑架8相连,且在支撑架8上还设有固定杆7。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8上还设有与盖板2的下端相连的弹簧9。
使用时,将固定杆水平固定在连接器上,并将导线连接在加热棒的两极上,固定好后将前盖翻下遮挡住连接器的开口部分,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对连接器内的零件进行保护,进而大大的增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安全隐患。连接器要对接时,提前连通电源,使加热棒工作,当热量传递至翻盖的各处,使原来冻结处升温解冻,然后便可以很轻松的将前盖打开,使得连接器可以正常连接。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包括前盖(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1)上还设置有翻盖装置与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上设有U型槽(4)以及横槽(3),且由两个U型槽(4)与两个横槽(3)相接组合成一个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10),和用来固定加热棒(10)的卡板(5)与挡板(6),以及用来黏贴加热棒(10)的硅硐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10)设置在由U型槽与横槽组成的环形槽中,并通过硅硐胶黏贴在黏贴在环形槽中,且在前盖(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该加热棒(10)的挡板(6)与卡板(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横槽(3)接近两个U型槽(4)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U型(4)槽靠近上横槽(3)的转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盖装置包括盖板(2),盖板(2)通过轴与支撑架(8)相连,且在支撑架(8)上还设有固定杆(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上还设有与盖板(2)的下端相连的弹簧(9)。
CN2012103300437A 2012-09-07 2012-09-07 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 Pending CN1028261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00437A CN102826101A (zh) 2012-09-07 2012-09-07 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00437A CN102826101A (zh) 2012-09-07 2012-09-07 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6101A true CN102826101A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2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00437A Pending CN102826101A (zh) 2012-09-07 2012-09-07 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261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0660A1 (de) * 2019-12-02 2021-06-10 Voith Patent Gmbh Elektrokontaktkupplung und mittelpufferkupplung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8472A (en) * 1996-06-26 1999-12-28 Scharfenbergkupplung Gmbh & Co. Kg. Electric heater for central buffer couplings
JP2002225705A (ja) * 2001-01-31 2002-08-14 Yutaka Seisakusho:Kk 電気連結器
CN1408594A (zh) * 2001-09-12 2003-04-09 沙芬贝格离合器两合公司 中间缓冲车钩的车钩钩头的电加热器
CN1556761A (zh) * 2002-04-04 2004-12-22 ����˹���ֻ�ɳ�ұ����������Ϲ�˾ 车钩钩头盖
CN1842458A (zh) * 2004-09-06 2006-10-04 福伊特涡轮沙尔芬贝格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铁路运输工具并有可拆卸花盘的车钩头及其装配方法
CN201646760U (zh) * 2010-01-26 2010-11-24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车钩缓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8472A (en) * 1996-06-26 1999-12-28 Scharfenbergkupplung Gmbh & Co. Kg. Electric heater for central buffer couplings
JP2002225705A (ja) * 2001-01-31 2002-08-14 Yutaka Seisakusho:Kk 電気連結器
CN1408594A (zh) * 2001-09-12 2003-04-09 沙芬贝格离合器两合公司 中间缓冲车钩的车钩钩头的电加热器
CN1556761A (zh) * 2002-04-04 2004-12-22 ����˹���ֻ�ɳ�ұ����������Ϲ�˾ 车钩钩头盖
CN1842458A (zh) * 2004-09-06 2006-10-04 福伊特涡轮沙尔芬贝格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铁路运输工具并有可拆卸花盘的车钩头及其装配方法
CN201646760U (zh) * 2010-01-26 2010-11-24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车钩缓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0660A1 (de) * 2019-12-02 2021-06-10 Voith Patent Gmbh Elektrokontaktkupplung und mittelpufferkupplung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22668U (zh) 一种滑轨式电池箱
CN10725343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双电机并联散热系统和散热方法
CN101092116B (zh) 电气机车车辆驱动设备
CN102826101A (zh) 基于动车连接器的加热翻盖装置
CN106494235B (zh) 一种双制式高速受电弓用弓头
CN211929842U (zh) 一种安装在电动车上的双快充系统
CN204713101U (zh) 一种车上操作的停放制动手动机械缓解装置
CN207015142U (zh) 一种电动车的悬置布置结构
CN20145746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油泵总成
CN105109522B (zh) 一种动车组ato自动驾驶控制电路
CN208149314U (zh) 一种电力机车牵引系统
CN104972888A (zh) 双动力耦合装置
CN201457332U (zh) 一种故障车移动器
CN210970733U (zh) 一种带有广告投放功能的落地式充电桩
CN103448547B (zh) 一种悬架运动能量回收机构
CN210212367U (zh) 一种机车新型传动系统
CN202507927U (zh) 一种电动三轮摩托车
CN206426825U (zh) 电动汽车及其动力系统
CN103057397A (zh) 一种电传动矿用自卸车连接后桥壳与电动机的软风道结构
CN204641417U (zh) 受电弓碳滑板组件
CN203199018U (zh) 新能源车用绝缘型转向助力泵
CN204980875U (zh) 一种单驱动悬挂式电动小车
CN201951456U (zh) 一种柔性传动的翻转式气驱动踏板装置
CN213007473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纯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CN204895134U (zh) 行星轮式传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