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804707A - 用于在数据链路层内管理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源节点和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数据链路层内管理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源节点和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4707A
CN102804707A CN2010800254794A CN201080025479A CN102804707A CN 102804707 A CN102804707 A CN 102804707A CN 2010800254794 A CN2010800254794 A CN 2010800254794A CN 201080025479 A CN201080025479 A CN 201080025479A CN 102804707 A CN102804707 A CN 102804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low
node
source node
path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54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菲利普·克里斯丹
辛达·萨哈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ange SA
Original Assignee
France Telecom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nce Telecom SA filed Critical France Telecom SA
Publication of CN102804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4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Routing of multiclass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04L45/306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carried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包括多个中间节点的网状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中管理至少一个源节点与至少一个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给定的瞬间,在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确定至少两条不同的路径以分配将在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传输的数据流;且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源节点中实施以下步骤:为所述数据流指定数据流标识符;将代表数据流类别的信息关联到所述数据流;结合所述数据流标识符和所述数据流类别信息,为所述数据流中的一条数据流指定所述路径中的一条路径。

Description

用于在数据链路层内管理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源节点和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涉及局域网内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流传输(称为单播传输),从而可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通信路径或轨迹。
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优化位于OSI(开放式系统互联)七层模型中的第二层的数据链路层。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家用网络,尤其(但不限于)适用于多技术网络,例如以太网、Wi-Fi或PLC(电力线通信),或者也适用于小型专业网络。
背景技术
稍作提醒便可知道,数据链路层介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在同一网络的节点之间传输帧,尤其是在对所实施的传输媒体的寻址和仲裁进行控制方面。数据链路层尤其受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的控制。网络的每个节点由其MAC地址识别。
通常,在数据链路层中,通过识别单一路径来建立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链路。这条路径由一系列中间节点确定,这些中间节点是信息到达目标节点的传输过程中必需经过的。因此,从给定源节点到给定目标节点的所有数据流或有待传输的数据流都会经过相同的路径。
如果是网状网络,那么通常可以识别连接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若干路径。在这种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体系中,只选择其中一条路径用于所有数据流,使其在指定的时间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如果第一链路出现故障,则由第二路径传送所有的流量。
在现有技术协议中,有一种称为“生成树”(或STP)的协议。这是用于交换机或网桥的第2层(数据链路)协议,可在局域网(LAN)中建立无环路的网络拓扑结构。该协议由IEEE 802.1D标准确定。根据该协议,网络在两点之间必需具有单一路径,因此必需提议使用无环路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果有环路,那么STP协议会检测出环路,然后通过封锁交换机的某些端口来停用网络链路,从而保证两节点之间路径的唯一性。最后,应注意,STP协议是集中式协议(通过使用单一根节点实现的集中式协议)。
另一个现有技术协议是根据目标地执行的第2层级“转发”。转发表根据目标地而建立。最佳路径的选择是通过最短路径算法(使用跃点数度量标准或计算到达目标节点所需经过的中间节点的数目)得到的。
这两个现有技术的路径选择技术没有对在相同源节点与相同目标节点之间交换若干不同的数据流这一问题提供任何特别的解决方案。在每种情况下,因为不同的数据流具有相同的目标地,所以会采用相同的路径。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如果一个或多个数据流已经在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传输,那么其他数据流的传输会因为路径过载而难以进行。
例如,如果是根据目标地进行转发,且如果用于选择的度量标准是跃点的数目,那么当有待传输的数据项过多时,链路会发生饱和并且会在传输结束之前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还提议应用将数据包损失考虑在内的度量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检测到第一路径饱和或过载,那么所有的数据流将交换到称为后备路径的第二路径上,这样可能会导致第二路径又处于饱和。然后就会出现摇摆现象(所有的数据流从一条路径交换到另一条路径上),从而严重降低服务质量。
如果使用“生成树”协议,那么会封锁某些端口,从而使每种情况下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都是唯一的路径。两节点之间交换的帧或数据包必需完全采用相同的路径。同样,流向相同目标地且由相同源节点输出的所有数据流必需经过相同的路径。
因此,需要能够克服数据链路层的现有技术协议的这些缺陷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方法来满足这一需要,所述方法用于在包括多个中间节点的网状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中管理至少一个源节点与至少一个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
根据本发明,在给定的瞬间,在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确定至少两条不同路径来分配有待在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传输的数据流,且所述方法在所述源节点中实施的步骤如下:
-为所述数据流指定数据流标识符;
-将代表数据流类别的信息片段与所述数据流进行关联;
-结合所述数据流标识符和关于数据流类别的所述信息片段,为所述数据流中的一条数据流指定所述路径中的一条路径。
因此,本发明提议结合数据流标识符和数据流类别(例如,服务种类),在若干路径中指定一条路径。指定路径通常对应于指定输出接口或链路、指定与路径的第一部分相对应的源节点,此部分由一系列通向目标节点的中间节点构成。
因此,可为预计由源节点发送至相同目标节点的不同类别的数据流指定不同的路径,从而优化负载的管理。这种优化尤其将数据流的类别考虑在内,例如将语音或视频“尽力服务”等服务种类考虑在内。
根据一项特定实施例,为所述数据流中的一条数据流指定所述路径中的一条路径的步骤还参考至少一个先前可能的对所述路径给另一个数据流的分配。
因此,如果其中一条路径过载,或依照管理条件(超过阈值)被认为过载,那么根据实施例的本发明的方法就可选择没有过载的路径而不采用已选择的路径。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由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的两条数据流可使用两条不同的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方面,在所述指定步骤中为所述数据流指定的所述标识符,对于数据流或相关数据流的组在所述网络中是唯一的。
网络中这种唯一的数据流标识符可以实现对负载进行简单、有效的管理,因为标识符可传送至所有节点。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将一个数据流标识符指定给一组数据流。例如,电视会议的声音和图像是两条不同的数据流,但是人们可能希望为这些数据流指定相同的标识符以确保其所经过的路径相同。
根据第一特定实施例,例如,所述标识符可通过散列一组数据片段来获得,所述数据片段所在的组中包括源节点地址、目标节点地址、所述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标识符、所述源节点中所述数据流的所述传输协议的源端口、所述目标节点中所述数据流的所述传输协议的目标端口。
这项散列操作应用数学函数来创建信息的数字水印,将大小可变的信息转换为大小不变的代码,以实现代码的鉴别或存储。
例如,源节点的地址是源节点的网络地址,即源节点的第3层级地址。类似地,例如,目标节点的地址是目标节点的网络地址。此实施例尤其适用于硬件架构,其中计算所述函数的速度比采用软件架构情况下的速度更快。
根据第二特定实施例,获得所述标识符的方法是,针对包括所述数据片段中的至少一个数据片段的所述数据流,将从其至少一个数据包的至少两个字段中提取的位进行串接,所述数据片段所在的组包括源节点地址、目标代码地址、所述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标识符、所述源节点中所述数据流的所述传输协议的源端口、所述目标节点中所述数据流的所述传输协议的目标端口。此实施例适用于软件架构,因为就针对每个帧编写数据流的标识符所花费的时间而言,软件架构较为有利。
这两个实施例确保了数据流的标识符的唯一性。
在本发明的一项特定实施例中,所述指定步骤针对所述源节点实施特定的表,用于将所述源节点的输出接口与包括目标节点地址和数据流类别的对进行关联。
所述表还可将每个所述对与代表相关输出接口的负载的信息片段进行关联。所述代表负载的信息片段尤其可以是表示正常状态(例如由“默认”表示)还是过载状态(例如由“过载”表示)的二进制信息片段。
查询此表可检测到节点的输出接口处于负载状态,因此最好是将待传输的数据流发送至另一个没有过载的接口。
根据一项特定实施例,为所述输出接口中的一个接口指定的数据流标识符在所述表中与所述输出接口和与所述输出接口关联的对进行关联。
此标识符可记录在(例如)也可存储代表负载的信息片段的字段中,或者此标识符可记录在不同的字段中。
在一项特定实施例中,所述网状网络实施至少两种通信媒体。
本发明的方法实际上尤其可用于(例如使用以太网、Wi-Fi、PLC和其他技术的)多技术网络中。当然,所述方法也可用于实施如以太网协议的单技术网状网络。
根据一项特定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路径上的另一条数据流终止传输时,为正在传输的所述数据流中的至少一条数据流重新指定所述路径中的一条路径。
也可当负载变小时重新指定较佳路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程序代码指令以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实施本文以上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
本发明也涉及包括多个中间节点的网状通信网络中的源节点。所述源节点包括在网络的所述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确定至少两条不同的路径的构件。
这样的源节点尤其包括为待传输至所述目标节点的至少一条数据流指定数据流标识符的构件、将所述至少一条数据流与代表数据流类别的信息片段进行关联的构件,以及为所述至少一条数据流指定一条所述路径的构件,其中涉及所述数据流的标识符和代表数据流类别的所述信息片段。
本发明还涉及存储在源节点的存储器中的表,其中源节点能够在包括多个中间节点的网状通信网络中向目标节点传输数据流。该表的关键在于,可用于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确定至少两条不同的路径。根据本发明,此类表将对应于所述至少两条路径中的一条路径的所述源节点的输出接口与由目标节点地址和数据流类别所形成的数据对进行关联。
通过下文对一项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并借助于简单的说明性而非详尽的实例,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及优点将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多路径网络的一项实例的简图;
图2为描述本发明的方法的不同步骤的简化方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网络的另一项实施例;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源节点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在适用于网状网络以实现在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确定若干路径,从而在数据链路层(OSI系统的第2层级)中传输数据流的新颖方法。具体而言,网络可以是网状以太网或多技术网络,其节点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接口,例如能够分别管理以太网协议、Wi-Fi传输或电力线通信(PLC)进行的传输。
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在数据链路层中管理多条路径的解决方案,从而在需要的情况下将有待在源节点A与目标节点B之间传输的数据流进行分配,特别地,此分配是根据类别进行的。
数据流的类别可以是代表其内容(视频、音频)类型的服务种类。数据流的类别可以只涉及重要程度或优先级。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管理方法主要实施以下步骤:
-将有待传输到目标节点的数据流与代表数据流类别的信息片段进行关联;
-结合代表数据流类别的信息,为数据流指定其中一条路径的一部分。
因此指定网络中的一条路径或另一条路径尤其会涉及类别。
此外,根据所示实施例,为每条数据流指定一个本专利申请文件中称为“数据流-ID”的标识符,以便优化对每条数据流执行的转发(且与现有技术不再相同的是,只转发至目标地)。因此,此转发一方面可能涉及服务的类别或种类,另一方面可能涉及每条路径的负载。
换句话说,在所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实现了在数据链路层中根据目标地、根据服务的类别或种类、数据流和负载进行的转发。
图1所示为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多技术网状网络的简化实例。必需考虑源节点A与地址节点(目标节点)B之间的交换。此节点A可分别通过分别由两个输出接口Eth0和Wlan0支持的两条路径C0(“路径0”)或C1(“路径1”)与节点B通信。
例如,路径C0根据以太网协议经过两个中间节点1和2,至少对于介于节点A与节点1之间的第一部分是这样的。从节点A来看,路径C0与其输出接口Eth0关联,且因此与连接节点A和节点1的路径C0的第一部分关联。在连接节点1和节点2且随后连接节点2和节点B的部分进行的其余传送分别由节点1和2以自身已知的方式进行控制。
路径C1包括中间节点3和4,所述中间节点3和4使用Wi-Fi技术彼此互连,至少对于介于节点A与节点3之间的路径C1的第一部分是这样的。从节点A来看,路径C1与其输出接口Wlan0关联且因此与连接节点A和节点3的路径C1的第一部分关联。之后的传送部分由节点3和4以传统方式来完成。
因此,本发明与数据链路层现有技术不同,现有技术为那些必须从节点A传输至节点B的所有数据流提供单路径传输,而本发明可特别依据相关数据流的类别,有选择地选择路径C0或路径C1。
例如,可决定称为标称路径的路径C0优先用于每个类别,而当根据本文中下文所述的预定过载确定标准检测出标称路径负载过大时,则指定称为后备路径的路径C1。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条路径还是另一条路径应该根据数据流的类别以及路径的负载而定。
根据另一种方法可拟定,路径C0可以是至少一第一类别的默认路径,而需求较少的第二类别在默认情况下使用第二路径即足够,即使第二路径的性能不太好。
在实施第一方法中,拟定将数据流编号(数据流-ID)与每条数据流进行关联。这样便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管理相同类别的、独立流向相同目标地的两条数据流的路线,从而可在需要的情况下为其指定两条不同的路径。
为达到此目的,每个源节点为每个目标节点管理转发表,转发表一般在初始化网络拓扑结构时形成,此时尚无数据流。
在本发明的另一项实施例中,本文中上述管理方法的步骤(也)会在中间节点中实施。因此,假如网络的所有节点能够发送(并因而能够传输)数据流,那么他们便会实施本文中上述方法的步骤。
以下所示为图1的网络中的节点A的初始转发表的实例。此初始表在初始化网络期间建立,这时还没有传输数据流。
  目标地   服务种类   路径度量标准   数据流使用情况   输出接口
  MACB   尽力服务   0   默认   Eth0
  MACB   语音   0   默认   Wlan0
  MACB   视频   0   默认   Eth0
  MACB   尽力服务   1   默认   Wlan0
  MACB   语音   1   默认   Eth0
  MACB   视频   1   默认   Wlan0
表1-节点A的初始转发表
第一列包括目标地址。在图1的实例中,仅拟定一个目标地(节点B)。在真实的情况中,会识别若干个其他目标节点,且会在表中相应地添加所需的行。
第二列表示不同的服务种类或数据流的类别。在本实例中,已识别三个类别。
-“尽力服务”,指优先级最低的数据流;
-“语音”,指语音数据流;
-“视频”,指视频或多媒体数据流。
当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框架的情况下,还可确定其他类别,或与此相反地将其数量限制为两个。
第三列“路径度量标准”所涉及的度量标准标明相关路径的质量特征。
表的前三条或前三行确定三个服务种类的标称路径(度量标准为0(本专利申请文件中零值是最大值))。后三条确定后备路径(度量标准为1)。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输出接口可用,则将在表中附加额外的行与其他每个接口相对应。
此外可拟定,特定类别的标称路径不同于另一类别的标称路径。
第四列数据流的“使用情况”特别指相关路径的下一部分的负载状态。在所示实施例中可有两个值,“默认”或“标准”,以及“过载”。
第五列“输出接口”指定每以条使用的路径。
现在将对更新此表的实例进行说明。
如果节点A必须发送被指定发往节点B的第一“尽力服务”类型的数据流,且已指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流编号为11,则会根据此数据流的编号更新字段“数据流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在另一种方法中,可多拟定一列以在表中记录这些数据流编号。
  目标地   服务种类   路径度量标准   数据流使用情况   输出接口
  MACB   尽力服务   0   默认-11   Eth0
  MACB   语音   0   默认   Wlan0
  MACB   视频   0   默认   Eth0
  MACB   尽力服务   1   默认   Wlan0
  MACB   语音   1   默认   Eth0
  MACB   视频   1   默认   Wlan0
表2-第一次更新节点A的“转发”表
因此,此数据流11将在标称路径Eth0上传输。只要此路径或链路没有饱和,此“尽力服务”类别的任何其他数据流将使用此默认输入来传输。
如果节点A必需额外发送视频数据流编号为12的数据包至节点B,则根据数据流编号12对第三条的字段“数据流使用情况”进行更新,如下表所示。
  目标地   服务种类   路径度量标准   数据流使用情况   输出接口
  MACB   尽力服务   0   过载-11   Eth0
  MACB   语音   0   默认   Wlan0
  MACB   视频   0   过载-12   Eth0
  MACB   尽力服务   1   默认   Wlan0
  MACB   语音   1   过载   Eth0
  MACB   视频   1   默认   Wlan0
表3-第二次更新节点A的“转发”表
然后,链路Eth0因传输数据流11和12而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更新字段“数据流使用情况”:表中所有用接口Eth0充当输出接口的输入标记为饱和(“过载”)。
此类饱和可通过被动方式检测出,定期更新m度量标准能够检测到相关路径受损并可显示其处于饱和状态。出此类饱和也可以主动方式检测:达到预置的负载阈值意味着可以人为输出接口已经饱和。如果有新的视频数据流35到达源,那么源节点将扫描此“转发”表并注意到标称路径已饱和。因此,源节点将决定使用后备路径(路径1)传输此数据流35。
因此,如下表所示,数据流35将通过后备路径Wlan0传输,且数据流编号将记录在相应的字段中。
  目标地   服务种类   路径度量标准   数据流使用情况   输出接口
  MACB   尽力服务   0   过载-11   Eth0
  MACB   语音   0   默认   Wlan0
  MACB   视频   0   过载-12   Eth0
  MACB   尽力服务   1   默认   Wlan0
  MACB   语音   1   过载   Eth0
  MACB   视频   1   默认-35   Wlan0
表4-第三次更新节点A的“转发”表
视频数据流35将由第二路径传输,而数据流11和12由第一路径传输。因此可看出,从相同源节点流向相同目标节点传输的数据流可分布或分配在若干条路径上从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图2是本发明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的示意图。
根据第一步骤21,称为“数据流-ID”的数据流编号与每条数据流关联。此数据流编号由源节点进行计算,并编码于每个帧的协议标头字段中。此编号在相关的第2层级网络中是唯一的。
计算此数据流编号的方法是,例如,散列若干数据片段(在硬件架构的情况下)如源节点地址、目标节点地址、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标识符、源节点中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源端口、目标节点中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目标端口等。
根据另一种方法,计算此数据流编号的方法是,将从IP和TCP/UDP标头的不同字段中提取的位进行串接(此方法适用于软件架构的情况)。这些字段尤其可包括至少一个数据片段,所述数据片段所在的组包括源节点地址、目标代码地址、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标识符、源节点中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源端口、目标节点中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目标端口。
此数据流标识符或数据流编号,例如使用两个字节(16位)进行编码,且在网络中是唯一的。
此数据流编号实现了根据网络中的节点选择路径的过程,选择路径的依据不再仅仅是目标地址和数据流的类别,而且还涉及数据流编号,且在所讨论的实施例中所依据的是所述的三联体(目标地、服务种类、数据流编号)。
实际上,在第二步骤22中,服务种类或类别与每条数据流关联。
根据目标地址23、服务种类和数据流编号这三个信息片段,参考表25,根据本文中的上述方法,使用路径指定步骤24来确定指定给相关数据流的路径。
具体而言,步骤24识别必须使用的源节点的输出接口或端口(例如Eth0或Wlan0),从而识别路径中连接源节点和路径中最近的中间节点的那部分。
表25根据此指定24和上文中进一步说明的过程进行更新。
也可结合路径负载的变化而提供路径重新指定步骤26,例如当其中一条数据流终止传输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与标称路径(或通常是优于当前所使用的那条路径的路径)对应的“数据流使用情况”字段针对给定类别返回“默认”状态,那么预先在备用路径上传输的此类别的数据流可交换到标称路径上。
此重新指定可在检测到数据流传输结束时实施,或通常可定期实施。实际上,“转发”表在传统方法中是定期更新的,例如每100毫秒更新一次。
实际上,每个节点必须与其相邻节点交换这些有关转发的信息片段,从而安排到达目标节点的路线。
此更新和这些交换可使用(例如)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这是用于维护常见拓扑图的链路状态转发协议。
图3所示为网络的另一个实例,所述网络包括两个相邻的源节点A和C,所述两个节点都需使用相同的中间节点1和3向目标节点B发送数据流。
节点1的“转发”表如此处下文中所示,所述节点1包括分别与节点A、C和2连接的三个以太网接口,Eth0、Eth1和Eth2。
需重点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每条链路或路径的负载涉及由两个节点A和C发送的数据流。因此,如果节点C需发送视频数据流17,而此时的运行情况如表2所示,那么数据流编号17将出现在由节点A和C提供的中间节点1的转发表中,如此处下文中所示。
  目标地   服务种类   路径度量标准   数据流使用情况   输出接口
  MACB   尽力服务   0   过载-11   Eth2
  MACB   语音   0   默认   Eth2
  MACB   视频   0   过载-17   Eth2
  MACB   尽力服务   1   默认   Eth1
  MACB   语音   1   默认   Eth1
  MACB   视频   1   默认   Eth1
  MACB   尽力服务   2   默认   Eth0
  MACB   语音   2   默认   Eth0
  MACB   视频   2   默认   Eth0
表5-更新节点1的转发表
因此,当视频数据流12由节点A进行传输时,节点A中进行的路径指定将与视频数据流35到达时相同。换句话说,视频数据流12或17是由节点A还是由另一节点发送的,有时数据流17是由节点C发送的,这个事实对于选择输出接口而言并不重要,但此表中所提供的信息片段不同于表4中的信息片段。在此项实施例中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链路状态协议会根据高度量标准(在此处下文中的表6中设为10)传输链路1-2的过载或饱和状态。
如果节点1和节点2之间的链路达到饱和,那么节点A和C将根据度量标准的下降检测出这种状态,并相应地对指定作出调整。
  目标地   服务种类   路径度量标准   数据流使用情况   输出接口
  MACB   尽力服务   0   默认-11   Eth0
  MACB   语音   0   默认   Wlan0
  MACB   视频   10   默认   Eth0
  MACB   尽力服务   1   默认   Wlan0
  MACB   语音   1   默认   Eth0
  MACB   视频   1   默认-35   Wlan0
表6-更新发送数据流11、17和35的节点A的转发表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源节点的示意图。源节点受微处理器μp41驱动,微处理器μp41与特别包括转发表T的存储器42通信。此存储器42或具体情况下可为另一个存储器,也包括可驱动微处理器41并实施本文中上述方法的步骤的程序P。
具体而言,源节点根据其须发送的数据流和其从网络中的相邻节点获得的信息来更新表。

Claims (14)

1.一种管理路径的方法,用于在包括多个中间节点(1、2、3、4)的网状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上管理至少一个源节点(A、C)与至少一个目标节点(B)之间的路径,
其特征在于,在给定的瞬间,在所述源节点(A、C)与所述目标节点(B)之间确定至少两条不同的路径(C0、C1)以分配将在所述源节点(A、C)与所述目标节点(B)之间传输的数据流;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所述源节点中实施以下步骤:
为所述数据流指定数据流标识符(“数据流-ID”);
将代表数据流类别的信息片段与所述数据流进行关联;
结合所述数据流标识符和关于数据流类别的所述信息片段,为所述数据流中的一条数据流指定所述路径中的一条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数据流中的一条数据流指定所述路径中的一条路径的步骤还参考至少一个先前可能的对所述路径给另一个数据流的分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定步骤中为所述数据流指定的所述标识符,对于数据流或相关数据流的组在所述网络中是唯一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符可通过散列一组数据片段来获得,所述数据片段所在的组中包括源节点地址、目标节点地址、所述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标识符、所述源节点中所述数据流的所述传输协议的源端口、所述目标节点中所述数据流的所述传输协议的目标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标识符的方法是,针对包括所述数据片段中的至少一个数据片段的所述数据流,将从其至少一个数据包的至少两个字段中提取的位进行串接,所述数据片段所在的组中包括源节点地址、目标节点地址、所述数据流的传输协议的标识符、所述源节点中所述数据流的所述传输协议的源端口、所述目标节点中所述数据流的所述传输协议的目标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24)步骤针对所述源节点实施表(25,T),用于将所述源节点的输出接口与包括目标节点和数据流类别的对进行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2和6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25,T)将代表相关输出接口的负载的信息片段与每个所述对进行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代表负载的所述信息片段是表示正常状态或过载状态的二进制信息片段。
9.根据权利要求3和6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输出接口中的一个接口指定的数据流标识符在所述表(25,T)中与所述输出接口以及与所述输出接口关联的所述对进行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网络实施至少两种通信媒体。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路径上的另一条数据流终止传输时,为正在传输的所述数据流中的至少一条数据流重新指定所述路径中的一条路径。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程序代码指令以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路径的方法。
13.一种包括多个中间节点的网状通信网络中的源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包括在所述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确定至少两条不同路径的构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包括:
用于为待传输至所述目标节点的至少一条数据流指定数据流标识符的构件,
将代表数据流类别的信息片段与所述至少一条数据流进行关联的构件,以及
结合所述数据流标识符和关于数据流类别的所述信息片段,为所述至少一条数据流指定所述路径中的一条路径的构件。
14.一种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的表,所述表保存在源节点的存储器中,所述源节点能够在包括多个中间节点的网状通信网络中将数据流传输至目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可在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确定至少两条不同的路径,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将对应于所述至少两条路径中的一条路径的所述源节点的输出接口与包括目标节点地址和数据流类别的数据对进行关联。
CN2010800254794A 2009-05-25 2010-05-25 用于在数据链路层内管理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源节点和表 Pending CN1028047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953417 2009-05-25
FR0953417 2009-05-25
PCT/FR2010/051002 WO2010136715A1 (fr) 2009-05-25 2010-05-25 Procédé de gestion de chemins entre un noeud source et un noeud destinataire au niveau de la couche de liaison, noeud source et table correspondant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4707A true CN102804707A (zh) 2012-11-28

Family

ID=41354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54794A Pending CN102804707A (zh) 2009-05-25 2010-05-25 用于在数据链路层内管理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源节点和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63319A1 (zh)
EP (1) EP2436155B1 (zh)
CN (1) CN102804707A (zh)
WO (1) WO201013671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947A (zh) * 2020-05-13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61777B2 (en) 2011-11-21 2016-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networking system with seamless path switching of streams
US9722943B2 (en) 2012-12-17 2017-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amless switching for multihop hybrid networks
US10601863B1 (en) 2016-03-25 2020-03-24 Fireey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ensor enrollment
US10476906B1 (en) 2016-03-25 2019-11-12 Fireey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form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a cluster within a malware detection system
US10671721B1 (en) * 2016-03-25 2020-06-02 Fireeye, Inc. Timeout management services
US10785255B1 (en) 2016-03-25 2020-09-22 Fireeye, Inc. Cluster configuration within a scalable malware detection system
US10419511B1 (en) * 2016-10-04 2019-09-17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Unique watermark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during a conference
US20230403234A1 (en) * 2022-06-08 2023-12-14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Adaptive routing for asymmetrical topologi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4662B1 (en) * 2000-08-01 2004-06-2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and consistent packet classification via efficient hash-caching
US20070230369A1 (en) * 2006-03-31 2007-10-04 Mcalpine Gary L Route selection in a network
CN101171802A (zh) * 2005-03-04 2008-04-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节点,网络,对应关系产生方法和帧传送程序
US20080159144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Quality of service aware routing ove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US20080232276A1 (en) * 2007-03-23 2008-09-25 Ravindra Guntur Load-Aware Network Path Configu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41059A (en) * 1998-08-28 2000-03-01 Nokia Oy Ab Internet protocol flow detection
US6785260B1 (en) * 1998-12-18 2004-08-31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of best-effort and quality of service flows
US6549516B1 (en) * 1999-07-02 2003-04-15 Cisco Technology, Inc. Sending instructions from a service manager to forwarding agents on a need to know basis
US6662308B1 (en) * 1999-12-21 2003-12-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ual-homing select architecture
US20020141346A1 (en) * 2000-08-31 2002-10-0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 for approximating minimum delay routing
US7058009B1 (en) * 2000-09-15 2006-06-06 Pluris, Inc. Router-level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US7039060B2 (en) * 2001-03-07 2006-05-02 Mips Te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fields from packets having fields spread over more than one register
US20020176359A1 (en) * 2001-05-08 2002-11-28 Sanja Durinovic-Johri Apparatus for load balancing in routers of a network using overflow paths
US7222190B2 (en) * 2001-11-02 2007-05-22 Internap Network Servic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routing control of information over data networks
DE10154112A1 (de) * 2001-11-03 2003-05-22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Ermittlung von infolge der Nutzung einer Anlage anfallenden Nutzungsgebühren
US8301521B2 (en) * 2001-11-14 2012-10-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tracking traffic statistics on a per packet basis to enable variable price billing
US7346056B2 (en) * 2002-02-01 2008-03-18 Fujitsu Limited Optimizing path selection for multiple service classes in a network
US7489632B2 (en) * 2002-03-22 2009-02-10 Nokia Corporation Simple admission control for IP based networks
US7412536B2 (en) * 2003-06-27 2008-08-1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network node for attachment to switch fabrics
US7720054B2 (en) * 2004-03-02 2010-05-18 Cisco Technology, Inc. Router configured for outputting update messages specifying a detected attribute change of a connected active path according to a prescribed routing protocol
JP4741292B2 (ja) * 2005-06-09 2011-08-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バイス管理システム
US7636309B2 (en) * 2005-06-28 2009-12-22 Alcatel-Lucent Usa Inc. Multi-path routing using intra-flow splitting
US7623533B2 (en) * 2005-10-14 2009-11-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witch meshing using multiple directional spanning trees
US8144588B1 (en) * 2007-09-11 2012-03-27 Juniper Networks, Inc. Scalable resource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HUE027792T2 (en) * 2007-10-31 2016-10-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Networks with multiple routes between nodes and nodes for such a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4662B1 (en) * 2000-08-01 2004-06-2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and consistent packet classification via efficient hash-caching
CN101171802A (zh) * 2005-03-04 2008-04-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节点,网络,对应关系产生方法和帧传送程序
US20070230369A1 (en) * 2006-03-31 2007-10-04 Mcalpine Gary L Route selection in a network
US20080159144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Quality of service aware routing ove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US20080232276A1 (en) * 2007-03-23 2008-09-25 Ravindra Guntur Load-Aware Network Path Configur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947A (zh) * 2020-05-13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63319A1 (en) 2012-03-15
WO2010136715A1 (fr) 2010-12-02
EP2436155B1 (fr) 2019-02-20
EP2436155A1 (fr)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4707A (zh) 用于在数据链路层内管理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源节点和表
JP5092307B2 (ja)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7005462B (zh) 软件定义网络中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461089B (zh) 用于使用标签进行策略执行的方法和设备
US865605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fficiently configuring IP-based,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CN100505671C (zh) 路由器选择方法及路由器装置
CN105262681A (zh) 分布式路由架构
CN103229468A (zh) 分组交换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0502329C (zh)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及其业务处理方法
JP2005510953A (ja) 明示的マルチキャストのトンネリングサービス方法及び装置
US9515881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acket processing
CN109728922B (zh) 一种在自治网络中配置组播链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5162729A (zh) 一种基于用户策略的sdn报文处理方法、系统和sdn设备
CN113285878A (zh) 负载分担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
CN113098777B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0050719A (ja) 通信システム、制御ノード、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548509A (zh) Vci路由表的聚集
US20230336380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network
EP3104562B1 (en) Method of aggregation of flows in ict networks
JP463036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2047299B2 (en) Computer program and method for data communication
US10623299B2 (en) Reduced topologies
CN110932968B (zh)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483340B (zh) 一种动态路由通告方法及sdn控制器和网络系统
CN100512212C (zh) 以太网桥设备、基于以太网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