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0408B - 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90408B CN102790408B CN201110126108.1A CN201110126108A CN102790408B CN 102790408 B CN102790408 B CN 102790408B CN 201110126108 A CN201110126108 A CN 201110126108A CN 102790408 B CN102790408 B CN 1027904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rage battery
- soc
- current
- control unit
- char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205 computa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430 maximum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9771 cogn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23 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在利用多块蓄电池作为储能设备的汽车供电系统中使电能在蓄电池之间均衡存储的方法。按照本发明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所述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包括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并联耦合以形成供电回路的第一蓄电池、与起动机并联耦合以形成启动回路的第二蓄电池以及可控地耦合在所述供电回路与所述启动回路之间的控制单元,其中,包含下列步骤: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差距量;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差距量是否偏离预先设定的范围;以及如果所述差距量超出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则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发电机向所述第一或第二蓄电池充电以使所述差距量回落到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在利用多块蓄电池作为储能设备的汽车供电系统中使电能在蓄电池之间均衡存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供电系统主要由储能装置(例如蓄电池或超级电容器)、能量转换装置(例如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机)、起动机和控制单元组成。在汽车供电系统中,控制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根据用电负荷、蓄电池状态和发电机状态等工况确定和实施合适的电能管理策略。起动机利用蓄电池的能量将汽车发动机启动,使发动机在所需的工作状态下运转。发动机运转时将带动发电机发电,并按汽车电气系统的电压要求向汽车的用电负载供电和向蓄电池充电。例如,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如果汽车电气系统的用电电流大于发电机的供电电流,则蓄电池就会放电,以弥补不足的电流,反之,如果汽车电气系统的用电电流小于发电机的供电电流,则电流差的一部分作为蓄电池的充电电流而流入蓄电池。
汽车的用电负载在电气特性上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例如起动机工作时需要提供大安倍的瞬间电流,而照明、音响等设备需要提供较长时间的小电流。为了同时满足上述两类负载的用电需求,业界一般采用一个大容量和大极板面积的蓄电池。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导致蓄电池寿命的缩短,这是因为可能出现下列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蓄电池作为启动用的储能器是可用的,但是却无法长时间供电,或者虽然可以长时间供电,但是却无法提供大电流,面对这些情况,更换蓄电池将是不可避免的。
针对不同负荷的用电特点,汽车供电系统可采用双电池设计,即蓄电池包括启动型蓄电池和供电型蓄电池,前者与启动机并联组成启动回路,后者与用电器件并联组成供电回路,而电气系统控制器可分别对启动回路和供电回路的启闭进行控制。在上述双电池设计中,蓄电池之间较大的SOC差值反映了电能储存的不均衡状态。此外,当荷电状态(SOC)相差较大时,在电连接状态下将在蓄电池之间发生电能的转移,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其可实现电能在蓄电池之间的均衡存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所述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包括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并联耦合以形成供电回路的第一蓄电池、与起动机并联耦合以形成启动回路的第二蓄电池以及可控地耦合在所述供电回路与所述启动回路之间的控制单元,其中,包含下列步骤: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差距量;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差距量是否偏离预先设定的范围;以及
如果所述差距量超出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则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发电机向所述第一或第二蓄电池充电以使所述差距量回落到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
优选地,在上述能量均衡存储方法中,所述控制单元按照下式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差距量E:
E=(SOC1-SOC2)×e-t/τ
其中,SOC1和SOC2分别为根据电流积分法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t为从蓄电池初始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历的时间,τ为大于零的修正因子,根据实验确定。
优选地,在上述能量均衡存储方法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1和SOC2的每一个按照下式计算得到:
其中Δt为所述蓄电池的温度增大值,i(x)为蓄电池在当前时刻x的电流,t为从初始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历的时间,a、b和c为通过实验确定的常数。
优选地,在上述能量均衡存储方法中,所述控制单元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或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输入所述蓄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工作温度;
计算所述工作电压在所述蓄电池的标准工作电流下的工作电压修正值;
利用各自的隶属函数确定所述工作电压修正值和所述工作温度的模糊值;
利用模糊推理规则,根据所述工作电压修正值和所述工作温度的模糊值确定所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模糊值;以及
利用反模糊算法,根据所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模糊值计算所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优选地,在上述能量均衡存储方法中,按照下式计算所述工作电压在所述蓄电池的标准工作电流下的工作电压修正值UI,m:
UI,m=UI+(I-I0)×λ(I)
其中,UI为所述工作电流I下的所述工作电压,UI,m为所述工作电压UI的修正值,I为所述工作电流,I0为所述标准工作电流,λ(I)为随所述工作电流变化的数值。
优选地,在上述能量均衡存储方法中,所述标准工作电流为下列中的一种:
所述蓄电池的各种工作状况下的工作电流的算术平均值;
所述蓄电池的各种工作状态下的工作电流按照其对应的工作状态出现概率的加权平均值;
所述蓄电池的工作电流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
优选地,在上述能量均衡存储方法中,所述λ(I)通过蓄电池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工作电流的放电曲线获得。
优选地,在上述能量均衡存储方法中,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是非对称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所述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包括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并联耦合以形成供电回路的第一蓄电池、与起动机并联耦合以形成启动回路的第二蓄电池以及可控地耦合在所述供电回路与所述启动回路之间的控制单元,其中,包含下列步骤: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平均值的差距量;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差距量是否偏离预先设定的范围;以及
如果所述差距量超出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则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发电机向所述第一或第二蓄电池充电以使所述差距量回落到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
优选地,在上述能量均衡存储方法中,通过计算所述一段时间内所述第一和第二蓄电池中的每一个在多个时刻的荷电状态的平均值来确定各自的所述平均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SOC进行了时间上的修正,从而避免或减小了估算误差,这提高了能量均衡存储控制的准确性。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使差距量的预设范围具有非对称的上限和下限,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负荷对用电保障程度的需求。再者,在一个实施例中,荷电状态SOC的估算引入了模糊逻辑,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曲线和经验数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及优点更加完全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蓄电池的一个物理模型的示意图。
图5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SOC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6、7和8分别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蓄电池工作电压修正值、工作温度和SOC状态的隶属函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来阐述本发明。但是需要理解的是,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并无限制作用。
在本说明书中,“耦合”一词应当理解为包括在两个单元之间直接传送能量或信号的情形,或者经一个或多个第三单元间接传送能量或信号的情形,而且这里所称的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电、光和磁的形式存在的信号。另外,“包含”和“包括”之类的用语表示除了具有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有直接和明确表述的单元和步骤以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也不排除具有未被直接或明确表述的其它单元和步骤的情形。再者,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之类的用语并不表示单元或数值在时间、空间、大小等方面的顺序而仅仅是作区分各单元或数值之用。
另外,这里所述的蓄电池指的是能将化学能转变化电能并产生直流电的装置,其包括但不限于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等。
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
图1为一个示例性的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参见图1,该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10包括控制单元110、发电机120、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和第一-第四开关装置K1-K4。在图1中,粗实线表示功率或能量流,而细实线表示控制信号和测量信号流。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在这里控制单元110与第一-第四开关装置K1-K4以及发电机120以总线方式相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控制单元与被控制单元之间必须局限于这种连接方式,实际上它们之间也可以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
在图1中,控制单元110是整个供电系统10的核心,其一方面负责根据用电状况(例如用电负载30和40的用电需求)、蓄电池状态(这里例如是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温度、老化程度和荷电状态(SOC)中的一种或多种)和发电机状态(例如发电机当前所能提供的工作电流)等确定合适的电能管理策略,另一方面,控制单元110还具有直流-直流转换能力,以通过升压和降压操作向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提供合适的充电电压。在下面将会进一步描述控制单元110的上述功能。
如图1所示,第一蓄电池130A、发电机120和用电负载30并联连接以形成供电回路。控制单元110经第一开关装置K1接入该供电回路。与此同时,第一蓄电池130A还经第二开关装置K4与第二蓄电池130B相连。另一方面,第二蓄电池130B、起动机20和用电负载40并联连接以形成启动回路。控制单元110经第二开关装置K2接入该启动回路。由此,在本所示的供电系统中,第一与第二蓄电池130A、130B之间包含两条相连的通道,其中一条经过控制单元110,而另一条则旁路控制单元110。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这里的用电负载30和40是以两个方框示出的,但是它们实际上指的是两组用电负载,其中,用电负载30指的是汽车在与启动无关的汽车电器,包括但不限于车灯、鼓风机、空调和音响等,而用电负载40指的是与汽车启动相关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用于测量启动时状态的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等。在本例中,用电负载40主要由第二蓄电池130B供电,并且在第二蓄电池130B供电能力不足时,由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联合向用电负载40供电。
在图1所示的供电系统中,控制单元110利用第一-第四开关装置K1-K4来控制电路的接通和关断以实现相应的电能管理策略,其中,供电回路与控制单元110之间的通道的接通和关断由第一开关装置K1控制,启动回路与控制单元110之间的通道的接通和关断由第二开关装置K2控制,第二蓄电池130B与用电负载40之间的通道的接通和关断由第三开关装置K3控制,第一与第二蓄电池130A、130B之间直接相连的通道的接通和关断由第四开关装置K4控制。上述第一-第四开关装置K1-K4的启闭和断开都由控制单元110控制,它们例如可以由继电器实现。
在本例中,汽车启动阶段的供电(也即起动机20和用电负载40的供电)主要由第二蓄电池130B负责提供。由于启动阶段需要大的瞬间电流,因此可以将第二蓄电池130B设计为与第一蓄电池130A相比,具有较大的极板面积以利于提高输出的电流强度。另外,用电负载30主要由第一蓄电池130A和发电机120供电。由于用电负载的供电特点是需要提供长时间的小电流,因此第一蓄电池130A可以设计为与第二蓄电池130B相比,在极板上形成更厚的活性物质。
控制单元
图2为图1所示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110包含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直流-直流变换装置1102和蓄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03。在图2中,粗实线表示功率或能量流,而细实线表示控制信号和测量信号流。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直流-直流变换装置1102和蓄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03之间通过单元内部的LINK总线通信,并且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和蓄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03通过单元外部的CAN总线与外部设备(例如第一-第三开关装置K1-K4、用电负载30、发电机120等)通信。
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根据用电状况、蓄电池状态和发电机状态等确定合适的电能管理策略并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这些控制命令被提供至位于控制单元110内部的直流-直流变换装置1102和蓄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03以及位于控制单元110外部的第一-第四开关装置K1-K4。有关电能管理策略的确定方式将在下面作详细描述。
直流-直流变换装置1102将来自发电机120、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的输出电压变换为所需的直流电压。例如,直流-直流变换装置1102可对发电机120的输出作直流-直流转换操作以使发电机120向第二蓄电池130B充电,或者可对第一蓄电池130A的输出作直流-直流转换操作以使第一蓄电池130A向第二蓄电池130B充电。又如,直流-直流变换装置1102可对第二蓄电池130B的输出作直流-直流转换操作以使第二蓄电池130B向第一蓄电池130A充电。
蓄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03通过CAN总线与传感器相连以监测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的状态参数(例如蓄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温度等)。测得的状态参数被经控制单元110内部的LINK总线被送至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蓄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03被配置为具有传感器故障诊断功能。具体而言,可为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配备两组性能一致或基本一致的传感器组,并且将两块蓄电池的使用率控制得相似或相近(例如通过使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的SOC的差异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蓄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03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监测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的老化程度(例如通过测量两块蓄电池的内阻),并且如果它们的老化程度或内阻相差较大(例如绝对差值超过一个预设的阈值),则蓄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103即可判断传感器组出现故障。
能量均衡存储控制过程
以下借助图3描述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能量均衡存储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为阐述方便,这里以图1和2所示的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为例进行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工作流程也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
参见图3,在步骤310,控制单元110的蓄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03测量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的状态参数(例如蓄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并且经LINK总线发送至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
随后在步骤320,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根据蓄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03获取的状态参数计算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130B的荷电状态SOC。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可以采用电流积分法来计算SOC。在计算时,为了获得精确的结果,应该将温度因素考虑进去。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下式(1)可以较好地反映温度对按照电流积分法计算得到的SOC的影响:
其中Δt为蓄电池的温度增大值,i(x)为蓄电池在当前时刻x的电流,t为从初始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历的时间,a、b和c为通过实验确定的常数。
接着进入步骤330,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计算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130B的荷电状态SOC的差距量,例如通过将第一蓄电池130A的荷电状态SOC减去第二蓄电池130B的荷电状态SOC来获得该差距量。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当采用电流积分法计算荷电状态时,由于随着时间推移累计误差将不断增大,因此导致SOC值的计算结果误差变大。为了减小误差,在步骤330中,采用下式(2)来计算第一与第二蓄电池的SOC的差距量E:
E=(SOC1-SOC2)×e-t/τ (2)
其中,SOC1和SOC2分别为步骤320中根据电流积分法计算得到的第一和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t为从蓄电池初始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历的时间,τ为大于零的修正因子,根据实验确定。
由上式(2)可见,时间修正项e-t/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增大,从而可以消除或抑制增大的SOC误差。
随后,在步骤340中,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判断上述步骤330中得到的差距量E是否落在预先设定的范围[A,B]内,其中A和B该范围的端点值,也即下限和上限。如果判断结果为真,则结束本次过程,否则进入步骤350。
在步骤350中,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产生相应的充电操作指令。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作为启动用的第二蓄电池130B需要更高的保障程度,应使它的SOC值不至于过度小于第一蓄电池A的SOC值,因此将上述预先设定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设置为非对称,其中上限的绝对值小于下限的绝对值。例如在一个实际应用的场合,可以将上限设定为10%,而下限设定为-20%,这样,如果差距量E大于10%(也即第一蓄电池A的SOC值超出了第二蓄电池B的SOC值的110%),则将产生发电机120向第二蓄电池130B充电的操作指令,而只有在差距量E小于-20%(也即第二蓄电池130B的SOC值超出了第一蓄电池130A的SOC值的120%)时才产生发电机120向第一蓄电池130A充电的操作指令。
随后进入步骤360中,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根据步骤350中产生的充电操作指令执行相应的充电操作。具体而言,对于发电机120向第二蓄电池130B充电的操作指令,在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的控制下,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装置K1-K3断开并且第四开关装置K4闭合,由此使发电机120向第二蓄电池130B充电;对于发电机120向第一蓄电池130A充电的操作指令,在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的控制下,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关装置KI-K4断开,由此使发电机120向第一蓄电池130A充电。
基于模糊逻辑的SOC计算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电流积分法来计算第一和第二蓄电池荷电状态SOC。由于随时间的累积误差,在步骤330的差距量计算步骤中引入了修正项。
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SOC计算方法以避免在计算差距量时作时间修正。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如下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SOC计算方法,该方法是对开路电压法的改进。
开路电压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一个反映电池工作时端电压、电流和电动势的关系模型,然后根据测量得到的电压和电流得到相应的电动势以利用电动势与SOC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SOC。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是由于电池存在自恢复效应和“平台”现象而使得估算出来的SOC与实际值有时相差较大。
就电量的角度而言,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可以定义如下:
其中,Q为电池当前的剩余容量,QN为蓄电池出厂时的额定容量,Qa为电池衰减容量,ε为衰减因子,是一个小于1的变量,εQN表示表示蓄电池实际最多能放出的电量。由上可见SOC是一个取值范围在0-1范围内的变量。
研究表明,影响电池剩余容量的因素包括充放电倍率(即充放电电流)、自放电和温度等因素,其中,电流越大则能放出的电量越少。电池的自放电指的是是电池在存储过程中剩余容量下降的现象,导致自放电的因素有电极的腐蚀、活性物质的溶解、电极的歧化等。温度对电池剩余容量产生的影响则是因为电极材料的活性和电解液的电迁移率与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电池高温放电明显大于低温放电时的放电容量。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发现,衰减因子ε随时间和/或充放电次数而发生的变化将在蓄电池的外特性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可以将SOC简化为由一个蓄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温度决定的状态量。
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认识到难以在蓄电池的SOC与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温度之间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而且虽然衰减因子ε随时间的变化非常复杂并且变化量可能较大,但是这种变化却是一个大滞后的过程。基于上述认识,本发明的发明人引入模糊逻辑来刻画SOC与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在基于模糊逻辑的模型中,模糊推理建立在表示为模糊规则的知识库上,模糊规则的多少取决于输入和输出物理量的个数以及所需的控制精度。例如对于常用的二输入、一输出的模型,若每个输入量划分为5个等级,则需要25条规则覆盖全部情况。随着输入和输出变量的个数的增加,推理规则将非线性地增加,这将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降低计算速度。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通过利用工作电流对工作电压进行修正,将SOC的数学模型简化为电压和温度两个变量,由此减少了计算复杂性。以下对此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般情况下,对于车载蓄电池来说存在一个平均负载电流,它可以视为蓄电池的典型的工作电流或标准的工作电流。该标准的工作电流例如可以是:1)各种工作状况下的工作电流的算术平均值;或2)工作电流按照其对应的工作状态出现概率进行加权的平均值;或3)实际测量得到的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电流的平均值。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依据测量得到的工作电流,将测量得到的工作电压换算为标准工作电量下的工作电压(以下也称为工作电压的修正值)。
图5为蓄电池的一个物理模型的示意图。根据图5可以得到下列方程(2):
UI=E-I×(R+R1) (4)
其中,E为蓄电池的电动势,I为测量得到的工作电流,UI为工作电流I下测量得到的工作电压,R和R1分别为蓄电池以工作电流I放电时的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
上述工作电压UI的修正值根据下列公式(5)计算得到:
UI,m=UI+(I-I0)×λ(I) (5)
其中,UI为工作电流I下测量得到的工作电压,UI,m为工作电压UI的修正值,I为测量得到的工作电流,I0为标准工作电流,λ(I)为随工作电流变化的数值,其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例如可以通过恒流放电实验测得的蓄电池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工作电流的放电曲线(也即蓄电池工作电压与SOC的变化曲线或恒流放电曲线),由下列公式(6)得到各种工作电流下相应的λ(I):
其中,I0为标准工作电流,I为取其它值的工作电流,USOC I为SOC取某一值时的工作电流I下的工作电压,USOC I0为SOC取同一值时的标准工作电流I0下的工作电压。
值得指出的是,发明人发现,对于恒流放电曲线中的任意两条曲线,在0-100%的SOC范围内,它们的垂直距离(也即不同工作电流下的同一SOC时的工作电压之差)基本保持不变,可以认为λ(I)与SOC不相关,因此在上式(6)中,可以选择任一个SOC下的USOC I和USOC I0来计算λ(I)。此外,由于λ(I)对于温度的变化不敏感,因此在上面计算工作电压的修正值时未考虑温度因素。
各种工作电流下的λ(I)可以以表格的方式存储在存储器内,以在计算工作电压的修正值时被调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拟合算法,从多条恒流放电曲线获得λ(I)与工作电流之间的经验公式,这样,在计算修正值时可以利用经验公式得到λ(I)。
图5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SOC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参见图5,在步骤511中,输入蓄电池的工作电流I和在该工作电流下的工作电压UI以及工作温度T。工作电流I和工作电压UI可以由测量电路获得,工作温度T可以由安装在蓄电池附近或之上的温度传感器获得。测量电路和传感器可以连接入CAN总线,这样用于计算SOC的装置可以经总线获取上述工作状态的测量值。
接着进入步骤512,判断工作电流是否等于标准的工作电流,或者判断与标准的工作电流的差值是否在一个预设的范围内,如果判断结果为真,则进入步骤513,否则,进入步骤514。
在步骤514中,例如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得当前工作电路I下的λ(I)。
接着进入步骤515中,例如利用上式(6)计算工作电压UI在标准工作电流下的工作电压修正值UI,m。在完成步骤515之后进入步骤513。
在步骤513中,判断工作电压修正值UI,m和工作温度T是否超出各自的预先确定的取值范围,如果它们都位于各自的预先确定的取值范围内,则进入步骤517,否则,则表明有异常情况出现,并因此进入步骤516。
在步骤516中,将生成警告消息,向用户提示蓄电池可能出现异常工作状况或者测量电路和传感器可能出现故障。
在步骤517中,利用工作电压修正值UI,m和工作温度T各自的隶属函数确定它们的模糊值。
图6、7和8分别为本实施例中的工作电压修正值UI,m、工作温度T和蓄电池SOC状态的隶属函数示意图。如图6-8所示,工作电压修正值、工作温度和SOC分别被划分为3个、3个和3个模糊子集,并且隶属函数都采用三角形隶属函数的形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所示的情形仅仅是示意性质的,实际上还可以采用更多或更少数量的模糊子集,并且隶属函数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形式,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梯形隶属函数和高斯型隶属函数。
接着进入步骤518中,利用模糊推理规则,根据上面步骤517中得到的工作电压修正值UI,m和工作温度T的模糊值确定SOC的模糊值。
模糊推理的规则可以根据不同工作电流下SOC与电压的关系以及温度对放电曲线的影响制定,并且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反复进行修改。例如可以采用下列推理规则:
(1)如果工作电压的修正值的模糊值为L,则SOC的模糊值为L;
(2)如果工作电压的修正值的模糊值为M并且工作温度的模糊值为Cold,则SOC的模糊值为L;
(3)如果工作电压的修正值的模糊值为M并且工作温度的模糊值为Warm,则SOC的模糊值为M;
(4)如果工作电压的修正值的模糊值为M并且工作温度的模糊值为Hot,则SOC的模糊值为M;
(5)如果工作电压的修正值的模糊值为H并且工作温度的模糊值为Cold,则SOC的模糊值为M;
(6)如果工作电压的修正值的模糊值为H并且工作温度的模糊值为Warm,则SOC的模糊值为H;
(7)如果工作电压的修正值的模糊值为H并且工作温度的模糊值为Hot,则SOC的模糊值为H。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推理规则仅仅是示意性质的,为了获得较好的SOC估算结果,需要根据仿真实验或实际实验进行优化。
随后进入步骤519,利用反模糊算法,根据上述步骤518中获得的SOC的模糊值计算蓄电池的SOC的精确数值。
接着进入步骤520,输出利用反模糊化算法计算得到的SOC值。
反模糊化算法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最小最大法、最大最大法、重心法、二等分法和中间最大值法等。可以根据计算资源的可用程度以及要求的计算精度选择合适的反模糊算法。
当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320中采用上述基于模糊逻辑的SOC方法计算第一和第二蓄电池的SOC值时,相应地,在步骤330中,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和130B的SOC差距量可以采用下式计算:
E=(SOC1-SOC2) (7)
其中,SOC1和SOC2分别为根据基于模糊逻辑的SOC方法计算得到的第一和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能量均衡存储控制过程之改进
在借助图3描述的按照本发明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的实施例中,在步骤320中,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根据蓄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03获取的状态参数计算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130B的荷电状态SOC,而在随后的步骤330中,电源管理控制装置1101根据步骤320得到的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130B的荷电状态SOC计算它们的差距量。但是当差距量在预先设定的范围的上限或下限附近波动时,上述方式可能会导致频繁地启动充电操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在步骤320中计算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130B的荷电状态SOC在一段时间内(例如5分钟、1小时或24小时等)的平均值,并且在步骤330中以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130B的SOC的平均值的差距量代替第一和第二蓄电池130A、130B的SOC的差距量。
由于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基本特征的精神下,以各种形式实施本发明,因此本实施方式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由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而不是由说明书定义,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边界和界限内的所有变化,或这种权利要求边界和界限的等同物因而被权利要求包涵。
Claims (9)
1.一种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所述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包括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并联耦合以形成供电回路的第一蓄电池、与起动机并联耦合以形成启动回路的第二蓄电池以及可控地耦合在所述供电回路与所述启动回路之间的控制单元,其中,包含下列步骤: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差距量;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差距量是否偏离预先设定的范围;以及
如果所述差距量超出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则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发电机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或所述第二蓄电池充电以使所述差距量回落到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按照下式确定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差距量E:
E=(SOC1-SOC2)×e-t/τ
其中,SOC1和SOC2分别为根据电流积分法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t为从蓄电池初始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历的时间,τ为大于零的修正因子,根据实验确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1和SOC2的每一个按照下式计算得到:
其中Δt为所述蓄电池的温度增大值,i(x)为蓄电池在当前时刻x的电流,t为从初始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历的时间,a、b和c为通过实验确定的常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所述第一蓄电池或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输入所述蓄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工作温度;
计算所述工作电压在所述蓄电池的标准工作电流下的工作电压修正值;
利用各自的隶属函数确定所述工作电压修正值和所述工作温度的模糊值;
利用模糊推理规则,根据所述工作电压修正值和所述工作温度的模糊值确定所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模糊值;以及
利用反模糊算法,根据所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模糊值计算所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其中,按照下式计算所述工作电压在所述蓄电池的标准工作电流下的工作电压修正值UI,m:
UI,m=UI+(I-I0)×λ(I)
其中,UI为所述工作电流I下的所述工作电压,UI,m为所述工作电压UI的修正值,I为所述工作电流,I0为所述标准工作电流,λ(I)为随所述工作电流变化的数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其中,所述标准工作电流为下列中的一种:
所述蓄电池的各种工作状况下的工作电流的算术平均值;
所述蓄电池的各种工作状态下的工作电流按照其对应的工作状态出现概率的加权平均值;
所述蓄电池的工作电流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其中,所述λ(I)通过蓄电池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工作电流的放电曲线获得。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是非对称的。
8.一种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所述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包括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并联耦合以形成供电回路的第一蓄电池、与起动机并联耦合以形成启动回路的第二蓄电池以及可控地耦合在所述供电回路与所述启动回路之间的控制单元,其中,包含下列步骤: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平均值的差距量;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差距量是否偏离预先设定的范围;以及
如果所述差距量超出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则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发电机向所述第一蓄电池或所述第二蓄电池充电以使所述差距量回落到所述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按照下式确定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差距量E:
E=(SOC1-SOC2)×e-t/τ
其中,SOC1和SOC2分别为根据电流积分法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t为从蓄电池初始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历的时间,τ为大于零的修正因子,根据实验确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其中,通过计算所述一段时间内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中的每一个在多个时刻的荷电状态的平均值来确定各自的所述平均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26108.1A CN102790408B (zh) | 2011-05-16 | 2011-05-16 | 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26108.1A CN102790408B (zh) | 2011-05-16 | 2011-05-16 | 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90408A CN102790408A (zh) | 2012-11-21 |
CN102790408B true CN102790408B (zh) | 2015-07-15 |
Family
ID=4715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2610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0408B (zh) | 2011-05-16 | 2011-05-16 | 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904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5751B (zh) * | 2012-12-07 | 2016-08-17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汽车电量动态平衡方法和汽车电子控制器 |
CN103823188B (zh) * | 2014-02-25 | 2016-06-08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组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 |
CN106207288B (zh) * | 2016-09-23 | 2019-08-20 | 法法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用于电芯均衡的方法 |
CN107871904A (zh) * | 2016-09-23 | 2018-04-03 |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电芯均衡的系统 |
CN108011140B (zh) * | 2016-11-01 | 2020-04-14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电量平衡方法及装置 |
CN107807333B (zh) * | 2017-10-31 | 2019-09-17 | 暨南大学 |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组的soc估算方法 |
DE102019003823A1 (de) * | 2019-05-31 | 2020-12-03 | Daimler Ag | Batteriemanagementsystem und Betrieb eines Energiespeichers für elektrische Energi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2375A (zh) * | 2002-04-04 | 2003-03-1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电池动态电量差异补偿的自动均衡充放电方法与装置 |
CN201317281Y (zh) * | 2008-12-16 | 2009-09-30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电气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69476B1 (ko) * | 2005-12-21 | 2007-01-1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의 soc보정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관리시스템 |
-
2011
- 2011-05-16 CN CN201110126108.1A patent/CN10279040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2375A (zh) * | 2002-04-04 | 2003-03-1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电池动态电量差异补偿的自动均衡充放电方法与装置 |
CN201317281Y (zh) * | 2008-12-16 | 2009-09-30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电气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Kalman算法在纯电动汽车SOC估算中的应用误差分析;温家鹏等;《汽车工程》;20100325;第32卷(第3期);第188-192页 *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预测技术研究;朱元等;《电源技术》;20000630;第24卷(第3期);第153-15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90408A (zh) | 2012-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648831B2 (ja) | 二次電池の異常検知装置及び二次電池 | |
CN102790407B (zh) | 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 |
JP5408410B2 (ja) | 電池の老化状態を求める方法 | |
Vaideeswaran et al. |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ing lithium ion batteries | |
CN102785580B (zh) | 用于基于双蓄电池供电系统的汽车的起停控制方法 | |
US10137792B2 (en) | Vehicle control based on lithium plating detection in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y | |
CN102790408B (zh) | 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能量均衡存储方法 | |
US11173775B2 (en) | Closed loop feedback control to mitigate lithium plating in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y | |
US10800284B2 (en) | Charging strategies to mitigate lithium plating in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y | |
CN102785581B (zh) | 双蓄电池汽车供电系统 | |
CN111919128B (zh) | 蓄电装置的充电状态推测方法及蓄电装置的充电状态推测系统 | |
US1080930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a battery over-discharge condition within a vehicle | |
WO2013094057A1 (ja) | 電池制御装置、電池システム | |
WO2015025212A1 (en) | Electric storage system and full charge capacity estimation method for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 |
JP7040601B2 (ja) | 電池制御装置、電池制御方法、無停電電源装置、電力システム及び電動車両 | |
CN104773086A (zh) | 使用滚动时域回归分析来估计电池阻抗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 |
US9197078B2 (en) | Battery parameter estimation | |
CN104512266B (zh) | 汽车起动过程中的供电管理方法和汽车供电系统 | |
CN113396503B (zh) | 电池控制装置 | |
CN104218628B (zh) | 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汽车电子控制器 | |
CN103296324B (zh) | 车用动力电池组充电方法 | |
CN102790240B (zh) | 汽车供电系统中的蓄电池老化程度的均衡控制方法 | |
US20240217386A1 (en) | Method of hybrid battery electrical energy output distribution control for electric vehicle | |
CN103855751A (zh) | 实现汽车电量动态平衡方法和汽车电子控制器 | |
CN103973182A (zh) | 基于效率的汽车发电机运行控制方法和汽车电子控制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